“知识分子”的时代选择与精神折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分子”的时代选择与精神折射
摘要:知识分子作为民族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先进代表,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审美对象,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与价值。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来命途是多舛的,但新时期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包容了丰富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性内涵。
关键词:21世纪,知识分子,时代,多元化,精神反思,坚守,逃离
在历史传统下,知识分子一直是文明,专业的代名词,知识分子一般指受过专门训练,以知识为谋生手段,以脑力劳动为职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对时政采取批判态度,对现状往往不满的这样特殊而伟大的人群;在文学领域中,知识分子也是作家,尤为关注的一类人,作家笔下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有而又形态各异,表现世间万象的知识分子人物形象,对其处事原则,为人作风,时代境遇等敏感的话题有着更深层次的揭示与阐述。
纵观文学史,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但在社会的大背景下,每个时期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深刻意义,时代的变迁使得知识分子的形象也随之变化。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宣扬人性,自由,但这条路走的并不顺畅,鲁迅的作品中知识分子在很多情况下是处于黑暗社会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下,生活艰难,虽有理想与斗志但要为生计而担忧,最后失去了抱负,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被框定为——狂人型。
大革命时期,中国的政治格局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知识分子在当时也处于迷茫,动摇的状态,他们站在十字街头,面临人生中的重要人生抉择。赵园的《艰难选择》一书中曾说,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宣泄有余,但是人物形象的描写与塑造不足,归纳为苦闷感,孤独感较为贴切,而不是苦闷者与孤独者,从而可以给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归结为迷茫,动摇的和体型。
建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形象被蒙上了无力的色彩,国统区文学与解放区文学表现的风格还是迥然不同。
建国之后,知识分子全部在劫难逃,几乎全部成为改造的对象,对走资派的清扫,使得知识分子饱受了肉体和精神上的摧残。知识分子必须从内心接受这种“改造”,要认为自己是有罪的。
文革期间,知识分子呈现出一种缺席的态势,在社会给予的压力下,知识分子属于一种失语的状态,失去了话语权,对苦难只是默默的承受,却不敢于直接
的用语言表白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属于失声型。
80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而退,粉碎四人帮后人民在高呼声中,知识分子又重新获得了失去已久的话语权,古华,高晓生,艾青,张贤亮,王蒙等人,在承受着苦难,被劳改被禁锢之后,所表现出一种超乎常人精神状态。
9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日趋的发展,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转型,文化界对知识分子开始了重新的审视。知识分子对祖国和人民的忧患意识,对人文精神的阐述等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已经慢慢减弱,反之,他们身上与生俱来的弱点与劣根性得到了空前的放大,知识分子已从高高的神坛上被拉了下来,从社会的精英变成了普通的民众,从社会的中心被放逐到边缘位置,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形象多表现为——焦虑型。
从上个世纪20年代直至90年代,鲁迅,巴金,王蒙,贾平凹等很多作家,都在为我们描绘道德人格卑下的鲜明肖像,而且这一形象一直延续到新世纪。知识分子形象在新世纪文学中也是备受关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知识分子的形象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物化的时代,膨胀的欲望,作祟的心理,蠢蠢欲动的权利,使得知识分子的形象一落千丈,似乎已经不是时代的楷模,人类的精英,精神文明的象征,知识分子开始被欲望,金钱,权利所腐蚀和同化,这些都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很多作品都会在揭露知识分子麻痹人格的同时出现一些生存观与价值观完全相反的人物相配衬。
知识分子形象在这一时期被重新书写,一些人物的描写与构建,使得这个群体或阶级的形象令人触目惊心,他们灵魂的复杂性以及时代的折射感被精确的显露在外。在2002年张者发表的《桃李》中我们不难看出,对这一矛盾问题的解读。《桃李》讲述的是某名牌大学法学院里的教授邵景文及其弟子所发生的一系列生活以及情感问题,勾勒了在当代高度物质化,商品化的社会下一大批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校园本应该是平静的、温馨的、单纯的让人充满遐想的象牙塔,是获取知识,进行科研活动的神圣殿堂,但在张者笔下,校园变成了复杂的、腐败的、充满着物欲横流而又喧嚣的不堪时代。
部分知识分子无法在欲望横流的社会之中熟视无睹、躲进真空,他们不再犹豫彷徨,而是跳入经济大潮中掀起欲望的舞蹈。但当现实的残酷一步步地逼到他时,他感到维护尊严和独立的艰难。终于严酷的现实轰毁了他灵魂深处的自信和尊严,也荡涤了长期信奉的知识分子所固有的人格和追求,“一个人在精神上再坚挺,也不能创造一套价值来对抗潮流而只能像浮萍一样被裹挟着,随波逐流”。他进入了世俗的范围之内,并如鱼得水,步步高升,爬到了卫生厅长的宝座。池大为地位、房子、金钱都有了,但知识分子的信念却没有了,知识分子的人格身份也没有了,成为了一个被迫的虚无主义者,在各种各样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从坚守到迷失转瞬即逝。
以上的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在各方面都展现出多元性、复杂性和丰富性,包容了丰富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性内涵。
知识分子形象作为知识者的自我塑造和精神反思,能够折射出这一群体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下的现实遭遇。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时代政治文化环境的转变,知识分子在与社会的融合冲突中,抵抗力和批判力逐渐减弱,融合力不断加强。知识分子形象从对“形而上”的关怀逐渐转向对“形而下”的关注,从启蒙时代的“救人”逐渐转向现实中的“自救”。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化与丰富,既揭示了知识分子在商业化的世俗社会中寻求生存和尊严的艰难与多样性,同时又突显了知识分子自我定位的的不足。不禁让人感叹,知识分子何去何从,面对时代知识分子应该怎么驾驭,怎样选择!我觉得在传统道德意识和价值观念持续崩溃的今天,重建知识分子整体的人文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在反省与批判的基础上实现知识分子的自我拯救,重新构建知识分子在人们心中的神圣地位。
参考文献:
1.阎真.《沧浪之水》[M]. 北京文学出版社.2001
2.张者《桃花》[M]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4
3.孟繁华.21世纪初长篇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文艺研究》2005年第2期
4.王卫平.走出知识分子的神话——40年代与90年代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一种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5期
5.金敏.坚守•焦虑•多元新时期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嬗变研究[J] 中华论文咨询网2010年6月
6.杨利景.游离与缺失.[J].辽东学院学报.200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