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d25bd826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1.png)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
这门学科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矛盾和运行方式,以及对社会政治变革的启示。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规律进行了深刻剖析。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这导致了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不均。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内在矛盾和危机。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关注了阶级斗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马克思
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这种阶级斗争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和矛盾性。
此外,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还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的可
能性进行了探讨。
马克思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危机,最终将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瓦解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
本主义经济结构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解当代经济社会问题和探索社会变革的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7807f4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5.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矛盾的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出发,通过对经济形态、经济关系和经济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规律以及其存在的基本矛盾,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核心,强调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性,通过对事物内外因素的辩证关系进行分析,揭示事物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历史变迁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剩余价值。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劳动。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提供劳动力,而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剩余价值,也就是超过工人生活所需的劳动价值部分。
剩余价值是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来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关注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的价值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的分析,揭示了商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存在的资本和劳动力的对立矛盾,以及随之产生的资本积累和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焦点之一是资本积累和危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无限的资本积累为目标,通过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来实现。
然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
资本积累过程中的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的价值增长引发经济危机,进而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提出了根本性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研究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将社会经济发展分为从原始共产主义到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演进过程,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及其相应的生产方式的变迁。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
![202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3090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9.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全套课件contents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商品与货币•资本与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与再生产•资本流通过程•分配过程与剩余价值的分割•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周期性波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目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批判,揭示了其阶级本质和局限性。
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资本论》的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
研究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揭示其本质和规律。
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研究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研究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过程和趋势。
03020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运用辩证法的思想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
阶级分析方法从阶级关系出发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既注重对经济现象的客观描述,又强调对经济现象的价值判断。
商品与货币商品的内在矛盾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矛盾,即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这种矛盾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得到了解决。
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是指人们对商品所赋予的神秘性和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崇拜掩盖了商品背后的社会关系和劳动价值。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货币的产生与职能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形式货币的形式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等阶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货币等新型货币形式也逐渐出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e141e86f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6.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关系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剥削与阶级斗争,它强调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矛盾与阶级对立,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基本原理、重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起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问题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经济学、阶级斗争等重要概念,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共同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宣言中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剥削和压迫,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现社会主义的理想。
随后,马克思开始系统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经济体系,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雏形。
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一种形式。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分析,揭示了剩余价值的产生和流转过程。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独特的贡献之一,它对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具有重要作用。
2. 商品经济学商品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通过研究商品的交换关系,揭示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关系,深刻地阐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规律。
3.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阶级斗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这种对立和矛盾将最终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崩溃,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的胜利。
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是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通过对经济基础的改变,才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马政经知识点
![马政经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8510c0f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96.png)
马政经知识点马政经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马政经的学习对于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以及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马政经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马政经的现实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马政经的知识点。
一、马政经基本概念1.马政经的定义:马政经是以阶级斗争为基础,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政经的基本观点:马政经认为,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3.马政经的核心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政经的核心概念。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拥有的生产工具、劳动能力和生产经验的总和;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权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
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价值理论:马政经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理论:马政经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政经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将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最终导致无产阶级的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马政经的现实应用1.经济发展实践:马政经理论为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建设:马政经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强调无产阶级的主导地位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3.全球化背景下的马政经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政经理论也需要与国际经济关系相结合,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总结起来,马政经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c40cafe9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42.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生活的学科,它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理论,通过分析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不可持续性。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1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是指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基础的经济形态。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下,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商品生产和交换成为经济的核心活动。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私人占有、自由竞争、利润追求等特征。
1.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规律和经济危机理论等。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所得到的工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
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结果。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2.1 基本经济概念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有一些基本的经济概念需要了解。
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概念。
商品是指具有交换价值的物品,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其工资的价值。
2.2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马克思认为,资本家通过占有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差别造成的。
这一理论揭示了剥削的本质和不公平性。
2.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要理论。
价值规律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包含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商品价值的基本度量单位。
通过研究价值规律,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商品交换和利润产生的原因。
2.4 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危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1ba9a55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5.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义1. 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和批判的集大成者。
本讲义旨在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
2. 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是一个由私人占有和控制的生产资料,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制度。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私人所有制、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
私人所有制意味着生产资料是由个人或私人公司所有和控制的,这使得生产力发展取决于个人的利益和动机。
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形式,商品的生产和交换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
市场经济意味着价格和供求的相互作用决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3.1 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和欲望,而价值是商品在市场中可以交换的相对价格。
3.2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指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的超过劳动力价值部分的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是实现利润的基础。
3.3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是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没有私人所有权和控制生产资料的人,他们只拥有自己的劳动力。
资产阶级是指拥有生产资料和剥削劳动者的阶级。
3.4 经济危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中周期性出现的矛盾和矛盾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危机是由生产过剩和无法实现剩余价值导致的。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
它强调经济现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和矛盾点。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和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性质和内在矛盾。
它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剥削和不平等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的崩溃是历史的必然。
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介
![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5f2d741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78.png)
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介引言你曾经想过为什么世界上的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吗?为什么一些人拥有巨额财富,而另一些人却一贫如洗?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即政治经济学。
而在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为你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了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它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批判性分析,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危机,以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这些商品所花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是因为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来源,而不同商品之间的价值差异,是由于生产它们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同。
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概念是剩余价值(surplus value)。
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者创造了远远超过他们自身生存所需的价值。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将剩余价值占为己有,从而实现利润的增加。
剩余价值和剥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剥削的存在和影响。
剩余价值的产生意味着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
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社会分为两个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而无产阶级只有自己的劳动力。
资本家通过购买无产阶级的劳动力,并将其用于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利润的增加。
资本家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只能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费用,而剩余价值则成为资本家的收入。
因此,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矛盾就是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来获取利润,而劳动者则面临着被剥削的境地。
经济危机和周期性经济波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周期性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倾向。
这是由于资本主义内在的矛盾和危机引起的。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和周期性经济波动的主要根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料整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c1fcb70029bd64783e2c2d.png)
一、政治经济学概述(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确立;2.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1.资本主义古典经济学(主要是指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1.辩证唯物主义;2.历史唯物主义。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生产)。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生存,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2)只有人们物质生活随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丰富起来后,政治、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活动才能发展起来。
2.生产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劳动过程中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最有普遍使用性的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有目的地改造客观自然物质,使其成为人类需要的物质活动;(2)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人类劳动加工的对象);(3)劳动资料(劳动手段)是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
(4)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5)在生产的三个要素中,人的劳动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生产要素;生产资料是生产中的客观要素,是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它的社会形式。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关系,即生产的社会形式。
2.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经济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51130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db.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全)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产和分配关系的学科。
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矛盾。
第二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量的总和,包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等要素。
而生产关系则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制度。
第三章: 价值与剩余价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和剩余价值的产生。
商品价值是通过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剩余价值则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间的差额。
第四章: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导致了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剥削劳动者和产生社会矛盾。
第五章: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无产阶级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标之一,通过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体制,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六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资源短缺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独立和社会进步。
第七章: 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国际经济关系的紧密联系对各国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分析和研究国际经济关系,提供了指导各国合作和发展的理论和方法。
第八章: 可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社会生产力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的统一,提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制度和资源环境管理机制。
以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手册》的主要内容概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深入理解和改造社会经济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a71d4a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9.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所创立的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揭示剥削、阶级斗争等基本问题的学科。
它旨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和内在矛盾,并探索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路径。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历史进步和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然而,在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使得社会形成了两个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2. 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观点之一。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中所包含的劳动时间。
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所得到的利润,它是资本主义制度中阶级斗争的结果。
3. 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通过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最终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和路径,力求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对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通过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并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问题,如剥削、贫富差距、经济危机等。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
通过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无产阶级能够明确自己的历史任务,并找到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此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发展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它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有助于规避资本主义复辟的风险。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2226362d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4.png)
论证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
指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7
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8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
从理论高度认识和研究资本主义经济
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4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是衡量资本家剥削程度的指标
5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产品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
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内容
序号
主要内容
简要说明
1研Biblioteka 对象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
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
阶级分析
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
3
劳动价值论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c10bb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d.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的理论体系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分析社会矛盾和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历史以及其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经济和共产主义经济等问题的一门学科。
它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出发,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科学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规律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最早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
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理论体系。
20世纪,随着列宁主义在俄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学科,充实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体系。
此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和应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以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为基础,解释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法和路径。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它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矛盾的深入剖析。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以剥削工人阶级为基础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2)](https://img.taocdn.com/s3/m/faa46acf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e.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的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旨在揭示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和社会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和理论方法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门学科,它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和运行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剩余价值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阶级和剥削等。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实际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之外的部分。
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但被资本家占有和支配。
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这种剥削关系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社会生产方式,商品交换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形式。
商品生产和价值形式的研究揭示了商品经济内在的矛盾和对立,为分析和理解社会经济运行规律提供了重要线索。
资本积累和剩余价值提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之一。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不断积累资本和提取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这种资本积累的过程导致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的加剧。
阶级和剥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由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发展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作为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得利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阶级和剥削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内在矛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
它起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系统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4b081e8f52ea551810a6879d.png)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它的 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经济学和英国历年的经 济统计资料,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 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 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 划经济。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贴万应灵药,人类对经济规律的理解还只 是处于一种大致定性的状态,马克思发现了经济规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学领域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具体 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
抽象 劳动
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三、货币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它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 货币的职能
商品的价值用
货币是商品交
货币的形式表
换的媒介
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 义
二、商品
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使用价值是由具体劳动 品的劳动二重性
商品的二因素
价值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抽象的人类劳动。
现出来,即价
格
货币退出流通 领域作为社会 财富的一般代 表被保存起来
货币是债券债 务关系的清算 手段
货币越出一国 疆界,在国际 经济关系中发 挥一般等价物 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6dbb46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6.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是在批判和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系统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危机,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并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总产品和劳动价值论,这些理论在分析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的运行规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种相互关系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相互作用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危机。
其中,剩余价值理论认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实现了资本的增值,而工人则只能得到等价物的劳动报酬,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矛盾。
社会总产品理论则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总产品被分配给不同阶级和个人,使得社会财富不平等分配,造成社会不稳定和社会矛盾的加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矛盾和危机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合理分配,社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而不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
这样,社会主义经济将实现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重要学科,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性分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构想,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
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01721d6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3.png)
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理论体系,其中政治经济学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释。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重要概念和分析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其主要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提供了思想基石,并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剩余价值的生产、分配和实现。
马克思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形成过程,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依赖于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概念,其中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价值规律、资本有机构成、剥削率等。
1. 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2. 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即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是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剥削得来的。
马克思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问题,揭示了剥削关系的实质。
3.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中价值转化为价格的一般规律。
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格围绕着其内在的价值进行波动,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着价格的形成。
4.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是指资本中不变资本(生产资料)和可变资本(劳动力)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产生重要影响。
5. 剥削率:剥削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工资)之间的比率。
剥削率反映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夺程度。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旨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揭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1b250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4.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1. 引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关系的演变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本文将简要介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研究的一门科学。
它包括两个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
2.1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的其他方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它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指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不可持续性。
2.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因此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兴衰都有其客观规律可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是无法克服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
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在私有制的制约下,生产力无法有更大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包括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
3.1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
它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与其实际获取的工资之间的差额。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是通过剥削工人而产生的。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来源和剥削机制,为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中的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eeab59d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fe.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一门学科。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经济结构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内在矛盾,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述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创立,到列宁、斯大林时期的发展,再到毛泽东时代的继续完善。
它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不断推进和深化。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路径和原则。
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劳动力等实际经济现象,通过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揭示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详解1. 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的价值来源和利润的实现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剥削的本质。
2.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与斗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并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3.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如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原则,旨在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意义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5e1ede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6.png)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历史和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研究,以及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批判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与19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密切相关。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沉浸于社会实践中的同时,对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他们以批判性的眼光审视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揭示了劳动力价值创造与剩余价值挖掘的机制。
第二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 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就是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体现出来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资本家通过雇佣劳动力获得剩余价值,这种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超过生产资料所消耗的价值。
2. 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剩余价值的概念,即在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获取利润。
剩余价值的存在和扩大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平衡和不公正的根源。
3. 周期性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特别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与原因。
他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无法避免的结果,它源于生产过程中无节制的扩张和资本积累的不均衡。
第三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仅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批判分析,也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下,劳动者将直接占有和管理生产资料,消除了剥削关系,实现了公平和社会公正。
第四部分: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变革。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影响日益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ppt
15
(二)马克思两大发现和剩余价值理论
1.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 个伟大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马克思运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内在矛盾及其发 展的必然趋势,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秘密。剩余价 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主要、最核 心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资本论》第一卷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的诞生。
教学ppt
11
庸俗政治经济学从资产阶级偏见出发,抛弃了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些科学合理的成分,用效用 价值论、稀缺价值论、生产费用理论和供求均衡 论取代劳动价值论,提出“三位一体”按要素分 配的理论。它们着重于对经济现象的描述,通过 掩盖资本主义矛盾,积极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 庸俗政治经济学是一种替资本主义制度作辩护的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概述
教学目标 教学时数 授课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参考文献与书目 复习思考题
教学ppt
1
教学目标:
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和特点, 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它的理论体系、结构及基本内容。认识学 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作用,提高学习的 自觉性。
由于重商主义只是考察了流通领域的表面 现象,末能揭示社会经济关系的本质,因而还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科学,只能称其为 “前史”。
教学ppt
9
2.17世纪中叶产生的古典经济学,使政 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古典政治经济学由英国威廉·配第创始,亚当 •斯密集其大成,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它 的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到生产领域,阐明了 资本主义生产和分配的一些规律,提出了劳动 创造价值的观点,研究触角开始涉及到剩余价 值问题,对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 用。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科学正是由此而产生。
2.经济学一词的出现 古希腊奴隶制时期,著名思想家色诺芬发 表《经济论》一书,标志西方经济学的出现。 书名由“家庭”和“管理”两个词组成,意 指奴隶主家庭管理或家庭管理。经济学是研 究善良的主人如何管理好自己的财产。
教学ppt
6
以后,亚里士多德在《政治论》一书中,详细 探讨了经济学的对象和任务,认为经济是研究家 庭管理,并把家庭管理置于奴隶主国家管理的范 畴,把经济论当作广义政治论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的观点在欧洲流行了两千多年,是对奴隶主庄 园制度的思想反映。
教学ppt
4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 景
(一)经济学的萌芽
1.经济的含义。
中国古籍中“经济”一词,原为经邦济世、 经国济民之义,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现 代汉语中,经济一词通常包含四种含义:
教学ppt
5
(1)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2)经济活 动;(3)一国国民经济部门或总体的简称, 如工业经济等;(4)生产上的节约或生活 上的节省。
1615年,法国重商主义者安•德•蒙克莱田发 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首次提出 “政治经济学”这一概念,表明他所研究的经 济问题已经超出家庭或庄园主经济范畴,涉及 到国家或社会的经济问题。
教学ppt
8
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经济学第一个学派,重 商主义冲破了自然经济认识上的局限性,开始 从宏观上考察社会经济现象,提出了有利于商 业资本发展的一些政策主张。它以流通领域为 研究对象,研究了商业和海外贸易等问题,对 于推动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大作用。
欧洲中世纪的精神生活为僧侣所控制,经济思
想常常是神学论著中的一个独特部分。 当代世界的经济学虽然包含某些经济理论的要
素,但从总体上看,并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教学ppt
7
(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演变
1.政治经济学前史——重商主义。
政治经济学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而与发展逐渐形成的。重商主义是当时商业资 本思想和要求的代表。
4.1890年英国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发表 《经济学原理》,均衡价值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 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ppt
12
马歇尔提出以纯经济学代替政治经济学的设想, 注意到对一般性经济矛盾及其规律性研究的必然 性。但由于他否认经济矛盾演化的历史阶段性, 直接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特殊经济矛盾说成是 一般性经济矛盾。因此,其取消政治经济学的主 张有明显的局限性。
生发展起来的。
教学ppt
14
2.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 傅立叶。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主义在 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暴露出许多不公正 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如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贫 富两极分化等等。
空想社会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弊端 的揭露和批判,要求用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 主义制度,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某些构想,成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教学ppt
10
由于阶级局限性,古典经济学没有考察剩余 价值的来源和实质,没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 本质,因而也就没有正确揭示社会经济关系发 展的客观规律。
古典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重要的理 论来源。
3.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9世纪30年代,庸俗政治经济学推进了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萨 伊、英国的马尔萨斯和詹姆斯•穆勒等。
1.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并逐渐壮大时 期。资本阶级作为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开始 起来反抗封建专制制度,要求用资本主义制度取 代封建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正是在吸收、 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理论成果,否定 其理论的某些缺陷和阶级局限性基础上,逐步产
新古典经济学把研究重点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 需求和资源优化配置领域,提出经济学是研究资 源配置的科学,这是有积极意义的。马歇尔提出 的均衡价格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 基础。现代经济学已形成流派繁多、体系庞杂的 理论体系。
教学ppt
13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教学ppt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曲折中向前 发展。
授课时数:3 学时
教学p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