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8986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馆造型层层出挑,在夏季上层形成对下层的自然遮阳;地区馆外廊为半室外玻璃廊,用被动式节能技术为地区馆提供冬季保温和夏季拔风;地区馆屋顶“中国馆园”还将运用生态农业景观等技术措施有效实现隔热,使能耗比传统模式降低25%以上。
6个巨型圆锥状“阳光谷”分别分布在世博轴的入口及中部,它们的独特形态能够帮助阳光自然倾斜入地下,既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又能节省人工照明带来的能源消耗。
此外,世博轴还通过生态技术展现冬暖夏凉,引入黄浦江水作冷热源,用全生态绿色节能技术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环境。
伦敦零碳馆:开启零碳生活
顶着中国第一栋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的名头,上海世博园伦敦零碳馆在世博园名声大噪。它由两栋相互连接的“零二氧化碳排放”建筑构成,其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这个社区的99户英国居民早在2002年就率先走进了零碳生活。这一社区每年已经吸引全球1.5万名访客参观,并且成为伦敦甚至全英国于去年提出的“低碳社区”宏大计划的先行者。
“零碳馆”馆长陈硕说,这种新型建筑主要依靠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三种核心能源。最为独特的是楼顶的“风帽”:室外的冷空气和室内的热空气能够产生热交换,从而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在这个有机循环的能源系统中,60%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光伏板,40%则靠蓄电池储存能量,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站在“零碳馆”后栋四楼阳台上,可以近距离观看前栋顶部那些随风转动的五彩“风帽”。“风帽”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建筑内部,并将室内空气排出。在通风过程中,建筑同时可利用太阳能和“江水源”系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和降温。
餐具也可以发电?这是“零碳馆”的另一大看点。据陈硕介绍,“零碳馆”
所需的电能和热能,可以通过“生物能热电联产系统”对餐厅内各种有机废弃物、一次性餐具等降解而获得。降解完成后,最终余下的“产品”,还能用作生物肥,真正实现变废为宝。
世博建筑群英荟萃新材料新设计彰显低碳风尚
每届世博会都有它的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大多体现了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理解。
当今,人类发展最大的主题无疑是低碳与环保。联合国前任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开发署首任执行官莫里斯·斯特朗曾说,现代人类社会生存正处于紧要关头,这一时刻非常关键。我们到底在世博会上做什么,对于人类未来有深重的影响。上海世博会也会充分表明这一点,将会展示很多实际的、创新的办法。
因此,上海世博会对低碳与环保的实践,不仅令中国受惠,还将为全球带来新的启迪,其中建筑是相当重要的一个主角。无论是环保新材料的应用,还是建筑整体系统的低碳设计,都带来了新的尝试、新的看点。
材料风:
超越想像的应用
世博会作为建筑学历史上不容忽视的一页,对于近现代建筑学的发展起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世博会力求展示现阶段世界科技文明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建筑技术发展的切片,让我们了解现有的成果;同时,在世博会上出现的新兴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未来建筑技术发展的新趋势,预测了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因此,每一届世博会都是最新科技的斗秀场,其中,最直观的就是建筑材料的应用,比如大阪世博会的展馆都采用了充气建筑,影响非常之大。
日本馆的超轻“膜结构”,能发电,会呼吸。
在汉诺威世博会上,日本建筑师坂茂设计的纸建筑,技惊四座。其结构来源于回收加工的纸料,主厅拱筒形结构,更是由440根纸筒交织而成,这些自然的材料在世博会后还将百分之百加以回收再利用,返回日本,做成小学生的练习本。
在这次世博会上,日本馆带来了一层带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超轻“膜结构”,独特新颖的钢网壳双层膜气枕结构形成的椭圆形外观,酷似一只等待破茧而出的紫蚕。这层膜,白天能透过阳光,还能利用太阳能发电,让建筑物在夜晚闪闪发光。在“膜结构”的外表,还形成一层“水膜”,引入阳光减少照明用电,可强化冷暖空气的流通,减少空调能耗,让日本馆可以像生命体一样会“呼吸”。
日本馆往西,是世博轴,这里运用了“具有自洁功能的碳素纤维”。
连接中国馆、世博中心、文化中心和主题馆四大场馆及周边轨道交通的世博轴,则在世界上首次采用“阳光谷”结构。“阳光谷”的设计施工采用了具有自洁功能的加强型PTFE碳素纤维材料,脏了也用不着清洗,只要下雨,屋顶遇水,灰尘就会随着清水脱落,完全可以自净。使用寿命可超过100年,透明玻璃与金属架连接处则采用了高性能硅橡胶和化学黏合剂。
穿越世博轴,就来到了B片区,这里有澳大利亚馆,整个建筑的外表,覆盖着比不锈钢更便宜耐用的“耐候钢”。
澳大利亚馆这个钢铁生产大国,外表运用了用钢铁炼成的新材料——深棕色的耐候钢,看起来有些锈迹斑斑,再仔细一瞧却是光滑如新,这得益于耐候钢在大气中具有优良的抗蚀性能。而且,耐候钢只有微量的合金元素,诸如磷、铜、铬、镍、钼、铌、钒、钛等,合金元素总量仅占百分之几,因此价格较为低廉。
耐候钢表面有一层致密和附着性很强的保护膜,阻碍锈蚀往里扩散和发展,保护锈层下面的基体,以减缓其腐蚀速度。由于这层致密氧化物膜的存在,阻止了大气中氧和水向钢铁基体渗入,减缓了锈蚀向钢铁材料纵深发展,大大提高了钢铁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能力。
来到C片区可以看到,德国馆的“布外墙”很具特色。这些布将来还要拿来循环做手提包。
与大多数展馆不同,德国馆外墙使用的是一种网状的、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表层织入一种金属性银色材料。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极高的反弹力,同时网状透气性织布结构又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积聚,由此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据悉,德国馆使用了1.2万平方米这种外墙材料。在世博会结束后,这些布料将被再利用,如改制成小块遮阳罩,或加工成手提包等。
同样是在C片区,芬兰馆的“鱼鳞外墙”,其实是废纸和塑料。
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的芬兰馆面积3000平方米,别号“冰壶”,白色外墙似由一块块冰搭建而成,而其真正的“身份”是一种新型纸塑复合材料:以标签纸和塑料的边角余料为主要原料,表面坚硬耐磨,水分含量低,自重轻,不褪色,移动或者拆卸也很方便,而且全部材料都可以被回收。这一环保新材料,将通过芬兰馆首次向世界展示。
C片区,黄浦江畔紧邻卢浦大桥的西班牙馆,外墙材料选用藤条,回归自然。
西班牙馆的地理位置相当于第一线的排头兵,是这一展区最为瞩目的位置,而建筑造型新颖前卫、色彩斑斓的西班牙馆也完全适合这个地位。米拉莱斯—塔利埃布建筑师事务所(Miralles TagliabueEMBT)设计的西班牙馆的主题是“通过科学和技术创新来重塑城市社区”,所有建筑材料都是天然和可持续性环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