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期末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学期末复习题 (夏金德 2006.12)

1. 一均匀带电球面,电荷面密度为,球面内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球面上面元d S 带有 d S 的

电荷,该电荷在球面内各点产生的电场强度

(A) 处处为零 (B) 不一定都为零.

(C) 处处不为零.(D) 无法判定 . [ ] 2. 下列几个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 电场中某点场强的方向,就是将点电荷放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

(B) 在以点电荷为中心的球面上, 由该点电荷所产生的场强处处同.

(C) 场强可由q F E / =定出,其中q 为试验电荷,q 可正、可负,F 为试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

3. 如图所示,在坐标(a ,0)处放置一点电荷+q ,在坐标(-a ,0)处放置另一点电荷-q .P 点是y 轴上的一点,坐标为(0,y ).当y >>a 时,该点场强的大小为: (A)

2

04y q

επ. (B)

2

02y q

επ.

(C)

3

02y qa επ. (D)

3

04y qa

επ.

[ ]

4.设有一“无限大”均匀带正电荷的平面.取x 轴垂直带电平面,坐标原点在带电平面上,则其周围空间各点的电场强度E

随距离平面的位置坐标x 变化的关系曲线为(规定场强方向沿x 轴正向为正、反之为负):

[ ]

5.有一边长为a 的正方形平面,在其中垂线上距中心O 点a /2处,有一电荷为q 的正点电荷,如图所示,则通过该平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

(A)

3εq

. (B) 0

4επq

(C)

03επq . (D)

6εq

[ ]

6. 已知一高斯面所包围的体积内电荷代数和∑q =0,则可肯定: (A) 高斯面上各点场强均为零. (B) 穿过高斯面上每一面元的电场强度通量均为零.

(C) 穿过整个高斯面的电场强度通量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 ]

7.半径为R 的“无限长”均匀带电圆柱面的静电场中各点的电场强度的大小E 与距轴线的距离r 的关系曲线为:

O

x

E (A)O

x

E (C)O

x

E (B)

O

x

E (D)E ∝1/|x|

E ∝x

a

a

q

a/2

O

O

x

-a -q +q +a

P (0,y )

y

[ ]

E O r

(A) E ∝1/r

8. 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若其电荷面密度为,则在距离球面R 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A)

0εσ. (B) 02εσ. (C) 0

4εσ. (D) 08εσ

. [ ]

9. 如图所示,两个同心的均匀带电球面,内球面半径为R 1

、带有电荷1Q , 外球面半径为R 2

、带有电

荷Q 2,则在内球面里面、距离球心为r 处的P 点的场强大小E 为:

(A)

202

14r Q Q επ+. (B) 2

202210144R Q R Q εεπ+π

(C) 2

01

4r Q επ.

(D) 0.

[ ]

10. 如图所示,两个“无限长”的共轴圆柱面,半径分别为R 1和R 2,其上均匀带电,沿轴线方向单位长度上所带电荷分别为1和2,则在两圆柱面之间、距离轴线为r 的P 点处的场强大小E 为: (A)

r 01

2ελπ. (B) r

0212ελλπ+.

(C) ()r R -π2022ελ.

(D) ()

101

2R r -πελ.

[ ]

11.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面,总电荷为Q .设无穷远处电势为零,则该带电体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势U ,随离球心的

距离r 变化的分布曲线为

[ ]

12.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若取图中P 点处为电势零点 , 则M 点的电势为

(A) a q 04επ. (B) a q 08επ. (C) a q 04επ-. (D) a

q 08επ-[ ]

13. 如图,在点电荷q 的电场中,选取以q 为中心、R 为半径的球面上一点P 处作电势零点,则与点电荷q 距离为r 的P'点的电势为

(A)

r q

04επ

(B)

⎪⎭⎫

⎝⎛-πR r q

1140

ε (C) ()R r q

-π04ε (D) ⎪⎭⎫ ⎝⎛-πr R

q 1140ε [ ]

O

P r R 1R 2

Q 1

Q 2

P

r λ2

λ1

R 1 R 2

R O U r U ∝1/ (A) R O U r

U ∝1/r (B) R O

U

r

U ∝1/

(C)

R O U r U ∝1/2 (D)

R O U r U ∝1/2

(E)

a

a

+q

P

M

r

P

q R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