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通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单元整合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纵横贯通
一丝绸之路
1.定义:丝绸之路是指始于汉朝,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2.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首都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印度、西亚和欧洲诸国。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生产的丝绸。
3.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对点训练] 1.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古代西域与希腊、罗马相连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A.交通十分发达
B.商业贸易繁荣
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
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
答案 C
解析“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两
项概括不够全面,C项正确。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二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2)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政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3)先秦儒学致力于理想化的政治秩序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合理性,维护现实统治。
(4)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并未被新儒学实质性继承;汉代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对点训练] 2.董仲舒把人性区分为:天生就善的“圣人之性”、有善质而未能善的“中民之性”、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的“斗筲之性”。其区分人性的目的是为了论证()
A.刑罚在对万民管理中的决定性作用
B.君主权威至上的重要作用
C.加强君权施行王道教化的合理性
D.后天教育可以促进人性向善
答案 C
解析董仲舒按照人性对人进行区分,是为了论证君王教化的合理性,以此来强化统治,故C项正确。A项“决定性”说法太过绝对,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教化,而非权威,排除B项;根据“生来就恶并只能采用刑罚手段处置”可排除D项。
三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治上:(1)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另外打击豪强地主势力,将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2)改革官制,加强皇权: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建立侍从军和
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2.经济上: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均输平准、盐铁专卖、“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打击私营工商业者;同时加强对土地制度的管理。
3.文化上:(1)独尊儒术,文化专制: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逐步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2)兴办太学:扩大儒学教育。
[对点训练] 3.汉武帝时期,改变了过去郡国贡赋各自为政的办法,统一派遣官吏将所要征收的贡赋,折成当地出产丰饶的土特产品收上来,—部分运往京师供应朝廷,另一部分像商贾那样运往需要这些物品的地区转手获利。这一措施()
A.解决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
B.改变了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
C.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D.抬高了部分地区的商品价格
答案 C
解析推恩令解除了封国对中央的威胁,A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政府税收结构,排除B项;官吏将当地出产的土特产品当贡赋收回后,一部分出售获利,与商人形成竞争,本质上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C项正确;与商人竞争促进价格降低,D项错误。
四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1.政治方面: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1)秦:完成国家统一;确立皇帝制度和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2)西汉: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相权;汉武帝采用察举制选官,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主要途径。
(3)东汉:中央集权渐趋衰落,豪强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又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对中央集权构成潜在威胁。在黄巾军起义被镇压后,社会上便出现了豪强地主割据混战的局面。
2.经济方面:秦汉时期是封建经济初步发展时期。
3.文化方面:在思想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逐步确立为占统治地位的理论。秦汉时期,科技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在世界长期领先的基础。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文化成就辉煌。
4.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初步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得以建立和巩固起来,初步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边疆各族的关系,确立了加强对边疆管辖的方式与方法,基本上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各族所推行的民族政策,各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5.对外关系方面: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往来、使节往来和科技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起来,开始突破东亚的范畴。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交往开始。
[对点训练] 4.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化()
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答案 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先秦贵族政治受到冲击,不是皇帝和官员的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