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综合案例
成本会计案例
成本会计案例第一篇:成本会计案例1、注会审查东风公司2010。
10.12的生产成本明细账时发现当月直接材料成本偏高,经过一步审查属12月已领未用原材料100万元,未作退料处理所致,该批产品80%已完工入库,入库产品已销售85%,并已结转销售成本分析:已领未用原材料应做假退料,从生产成本中转出,该公司处理虚增生产成本100玩(1)借:原材料100万(2)借:以前(所得税费用)17万贷:生产成本20万贷:应缴税费-应交所得税17万库存商品12万(3)借:以前5万以前(营业成本)18万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万调整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存货+68万应交税费+17万未分配利润+5万利润表:营业成本-68万所得税费用-17万净利润 +5万调整利润表:营业收入+50万营业成本+30万所得税费用+5万净利润+15万2、2011年2月1日,注册会计师查清江公司,“分期收款发出商品”时发现,该公司2010.12.1分期收款发出商品一批给红星公司,总收入40万,总成本32万,增值税率17%,合同约定分两次结算,第一次为12.31结算其价款一般,其余款次年3月底结算,清江公司以货款尚未收到为由做出会计处理指出问题并做调整建议分析:该公司的行为故意少记收入的行为,因分期收款发出商品应按合同约定收款日期确认收入建议调整:借:应收账款-红星234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收入)200000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34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营业成本)160000贷:分期收款发出商品160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10000贷:应缴税费-所得税费用10000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0000二、调整报表项目:资产负债表应收+234000存货-160000应缴税费+44000未分配利润+30000利润表:营业收入—20000营业成本160000 所得税费用+10000净利润+300003、固定资产折旧发现其当期计提折旧21250元分析:少计折旧25000,其中应计入管理费用9000,应计制造费用16000(1)如果当月查出,调整管理费用制造费用之后转成本,转损益自行操作(2)如果次年查出,要“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制造费用——营业成本管理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管理费用)视作销售,然后结转“以前”调整利润所得税4、注会受托于2011.2.10对华东公司2010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该公司2010实现利润总额38万,在所得税审计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1)2010收到国债利息收入4万元,(2)2010支付排污款6万(3)2010列支业务招待费超过规定开支5万(4)2010赞助支出2万(5)2010列支公益性捐赠3万,所得税率25%,2010已计算入账所得税额9.75万,试验证该公司所得税计算的准确性答:(1)应纳所得额=38-4+6+5+2+3=50万(2)应纳所得税=50*25%=12.5万(3)应补交所得税额=12.5-9.75=2.75万所以计算不正确,应补交2.75万元第二篇:成本会计案例案例分析(一)资料小李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李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该纺织厂规模不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成本会计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制造企业(以下简称“原告”)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各类机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原告在经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成本核算,并建立了完善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然而,在2018年,原告发现其产品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遂与某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被告”)发生纠纷。
二、案情概述原告在2018年年度审计过程中,发现其产品成本核算存在以下问题:1. 被告在审计过程中未对原告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充分审查,导致成本核算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2. 被告在审计报告中未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明确说明,使得报告使用者难以理解原告的成本核算过程;3. 被告在审计过程中未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充分核实,导致审计结果存在重大偏差。
针对上述问题,原告与被告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原告认为,被告的审计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企业形象和利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被告是否尽到了审计职责,是否存在过失行为;2. 被告的审计报告是否客观、公正,是否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充分说明;3. 被告的审计行为是否对原告造成了实际损失,损失金额如何确定。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在审计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未对原告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充分审查,导致审计结果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2. 未在审计报告中明确说明原告的成本核算方法,使得报告使用者难以理解原告的成本核算过程;3. 未对原告的成本核算数据进行充分核实,导致审计结果存在重大偏差。
据此,法院判决如下:1. 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人民币XX万元;2. 被告在判决生效后一个月内,向原告公开道歉,消除不良影响;3. 被告支付原告诉讼费用人民币XX万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成本会计法律案例,涉及成本核算、审计职责、法律责任等方面。
以下是本案的几点分析:1. 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成本核算结果有助于企业制定合理的定价策略、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成本会计是企业核算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成本会计可以清晰地了解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并从中得出相关的经营决策。
以下是一则成本会计的案例分析。
某公司是一家制造企业,生产一款产品A。
该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公司希望通过降低成本获得更高的利润。
经过调研和分析,公司发现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和改进原材料采购渠道来实现成本的降低。
首先,公司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
在优化前,生产工艺比较繁琐,需要经过多个工序才能完成。
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进行了精简和优化,减少了不必要的工序。
通过优化后的生产工艺,公司在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的情况下,减少了人力成本和能源消耗,从而降低了成本。
其次,公司改进了原材料采购渠道。
在过去,公司采购原材料比较零散,存在着多个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和谈判。
为了降低成本,公司决定与一家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进行批量采购。
通过集中采购,公司获得了更有竞争力的价格,并且减少了采购中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
此外,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还有可能获得采购优惠、质量保证等其他福利,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再次,公司在生产过程中加强了成本控制和管理。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监控和管理。
公司设置了成本核算岗位,负责记录和统计各项成本,同时设立了成本控制岗位,负责分析和控制成本。
通过定期的成本报告和成本分析,公司能够及时发现成本异常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确保成本的稳定和可控。
通过以上的措施,公司成功地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和改进原材料采购渠道,公司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从而获得了更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
此外,通过加强成本控制和管理,公司能够更好地掌握成本情况,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提高经营效益。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在企业的经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成本会计的分析和控制,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本会计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某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甲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成本加成定价策略,其产品价格相对较高,市场份额也较为稳定。
然而,在20XX年的一次税务审计中,甲公司被查出虚报成本,导致巨额税收损失。
此案引起了税务机关的高度重视,并对甲公司进行了调查和处理。
二、案情概述根据税务机关的调查,甲公司在20XX年至20XX年间,通过虚报成本的方式,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减少了应缴纳的税款。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虚报原材料成本:甲公司在采购原材料时,故意提高采购价格,并在账面上将实际采购价格计入成本。
例如,某批次原材料实际采购价格为10万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12万元。
2. 虚报人工成本:甲公司通过虚构加班费、津贴等手段,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
例如,某员工实际加班费为5000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10000元。
3. 虚报制造费用:甲公司在制造过程中,故意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
例如,某批次产品实际制造费用为5000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10000元。
4. 虚报销售费用:甲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故意将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成本。
例如,某笔销售业务实际发生的费用为1000元,但在账面上却记为2000元。
通过上述手段,甲公司在20XX年至20XX年间,虚报成本共计200万元,导致应纳税所得额减少100万元,应缴纳的税款减少30万元。
三、法律分析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纳税,不得有虚报、隐瞒、伪造、变造等行为。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该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3. 《企业会计准则》:根据该准则相关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虚报、隐瞒、伪造等行为。
四、处理结果税务机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对甲公司进行了如下处理:1. 补缴税款:甲公司需补缴税款30万元。
成本会计分类法案例
班级学号姓名
分类法综合案例
1、企业概况
远达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产品品种、规格较多,但可以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
为了简化成本计算工作,该企业采用分类法计算产品成本。
根据产品结构,材料耗用与生产工艺情况,企业将A、B、C、D、E五种产品划分为一类(甲类)计算成本。
雷内各种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标准为:原材料费用按各种产品的原材料费用系数进行分配,原理费用系数按原材料费用定额计算,其他费用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2、相关资料
2011年10月,甲类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分别为:
直接材料32000元,直接人工21200元,制造费用13000元;当月生产该类产品领用材料568000元,发生直接人工费用238800元,制造费用187000元,该类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划分采用定额成本法,经测算,该类产品月末在产品各成本项目定额成本为:直接材料25000元,直接人工20000元,制造费用12000元。
当月A、B、C、D、E五种产品的产量分别为300件、200件、250件、220件、400件;单位产品的定额工时分别为15工时、20工时、18工时、14工时、10工时。
3、成本计算:
表2 产品成本明细账
表3 产品成本计算表。
成本管理会计案例一
成本会计案例(正反面打印,节约纸张) 专业: 班级: 姓名: 一、品种法某企业有一个基本生产车间,大量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另有一个机修辅助生产车间,该厂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设置“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
辅助生产车间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该企业20××年9月份有关产品产量及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产量资料 单位:件 定额消耗量、工时记录 单位:小时基本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按甲、乙生产工时比例分配。
辅助生产车间费用按修理工时比例分配。
甲种产品材料在开工时一次投入,在产品的完工率为25%,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乙产品全部完工。
要求:按上述资料编制各种费用表;计算甲乙两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写出相应的会计分录。
第一步:要素费用的分配(1)编制材料分配汇总表 材料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2)根据工资资料,编制职工薪酬分配汇总表职工薪酬分配汇总表会计分录(3) 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4)编制动力费用分配表动力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5)编制办公费及其他费用分配表办公费及其他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6)根据上述各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车间名称:机修车间20××年9月份单位:元(7)根据上述有关费用分配表等编制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辅助生产成本明细帐(8)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会计分录第三步: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9)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制造费用明细帐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20××年9月份单位:元(10) 根据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明细帐及其它资料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制造费用分配表车间名称:基本生产车间单位:元会计分录(11)计算甲、乙产成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产品成本计算单本月完工:800件产品名称:甲20××年9月份单位:元月末在产品:400件产品成本计算单甲、乙产品完工入库的会计分录二、分批法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生产组织属于小批生产、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
做账实操-食堂成本会计核算案例
做账实操-食堂成本会计核算案例一、食堂背景某公司内部食堂,主要为员工提供午餐和晚餐服务,食堂面积约500 平方米,配备厨师3 名、服务员5 名。
食堂采用自助餐形式,菜品丰富多样。
二、成本核算对象及周期1. 核算对象:以每一顿午餐和晚餐为核算对象。
2. 核算周期:一个月。
三、成本项目及数据收集1. 原材料成本:食材采购:通过与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保证食材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每月初,食堂管理员根据上月的就餐人数和菜品消耗情况,制定本月的食材采购计划。
采购人员按照计划进行采购,每次采购都要记录采购日期、供应商、采购数量、单价和金额。
以某一周为例,采购的食材及费用如下:大米:1000 斤,单价2.5 元/斤,金额2500 元。
面粉:500 斤,单价2 元/斤,金额1000 元。
猪肉:500 斤,单价15 元/斤,金额7500 元。
蔬菜:2000 斤,平均单价2 元/斤,金额4000 元。
调料:1000 元。
本周食材采购总费用为2500 + 1000 + 7500 + 4000 + 1000 = 16000 元。
2. 燃料成本:食堂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每月根据天然气表读数和单价计算费用。
本月天然气费用为2000 元。
3. 水电费:食堂安装了单独的水表和电表,每月根据读数和单价计算水电费。
本月水电费为1500 元。
4. 人工成本:厨师:3 名厨师,每人每月工资5000 元,共计15000 元。
服务员:5 名服务员,每人每月工资3000 元,共计15000 元。
人工成本总计15000 + 15000 = 30000 元。
5. 设备折旧和维修费用:食堂的厨房设备、餐具、桌椅等固定资产原值为50 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 年,残值率为5%。
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每月折旧额为500000×(1 5%)÷5÷12 = 7917 元。
本月设备维修费用为1000 元。
设备折旧和维修费用总计7917 + 1000 = 8917 元。
成本会计案例
成本会计案例在企业管理中,成本会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涉及到企业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成本核算等方面。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了解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某公司生产一种产品,以下是该产品的相关信息:产品销售价格,每单位100元。
可变成本,每单位40元。
固定成本,每月20000元。
现在,假设该公司在某个月生产了1000个单位的产品,销售了800个单位。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一下该公司的成本和利润情况。
首先,我们来计算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总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 = 可变成本×生产数量 = 40元/单位× 1000单位 = 40000元。
固定成本总成本 = 固定成本 = 20000元。
接下来,我们来计算销售收入和总成本:销售收入 = 销售数量×销售价格 = 800单位× 100元/单位 = 80000元。
总成本 = 可变成本总成本 + 固定成本总成本 = 40000元 + 20000元 = 60000元。
最后,我们来计算利润:利润 = 销售收入总成本 = 80000元 60000元 = 20000元。
通过以上计算,我们可以得出该公司在这个月的利润为20000元。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成本会计可以帮助企业清晰地了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情况,从而进行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
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成本会计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计算成本和利润,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分析,找出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成本会计还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成本控制,通过对成本的监控和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因此,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成本会计,企业可以清晰地了解产品的成本和利润情况,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成本会计的应用。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
成本会计案例毕茜经济管理学院2011.7案例 1 邯钢——项目成本逆向分解一、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多流程、大批量生产的行业,由于生产过程的高度计划性决定了必须对生产流程各个工艺环节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为了严格成本管理,一般依据流程将整个生产线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单元,在各个作业单元之间采用某此锁定转移价格的办法。
而邯钢在成本管理方面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手段,依据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分解内部转移成本,再以此为控制指标,落实到人和设备上,将指标责任与奖罚挂钩,强制实现成本目标,碇以系统总合最优。
“倒”出来的利润。
对邯钢而言,要挤出利润,首先需要确定合理先进、效益最佳化的单位产品目标成本。
公司根据一定时期内市场上生铁、钢坯、能源及其他辅助材料的平均价格编制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化的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修订,各分厂根据原材料等的消耗量和“模拟市场价格”向下道工序“出售”自己的产品。
获得的“销售收入”与本分厂的产品制造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本分厂的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还需要做以下两项扣除:一是把公司管理费分配给分厂做销售毛利的扣除项,一般采用固定的数额(根据管理费年预算确定);二是财务费用由分厂负担,一般根据分厂实际占用的流动资金额参考国家同期同类利率确定。
做这两项扣除后,就形成了本分厂的“内部利润”。
如三轧钢分厂生产的线材,当时每吨成本高达 1649 元,而市场价只能卖到 1600 元,每吨亏损 49 元。
经过测算,这 49 元全部让三轧多分厂一个生产单元消化根本做不到。
如果从原料采购到炼钢、轧钢开坯和成材,各道工序经济指标都优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比如,邯钢三轧钢分厂发现,为使产品包装质量符合公司要求,修卷减去的线材头尾一个月达上百吨,由此造成的损失超过 6 万元,为了降低成本对卷线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充分保证包装质量的前提下,轧用量降低了 40%,吨材成本下降 8 元。
其他流程环节也纷纷采取不同手段降低成本,开坯的二轧钢分厂挖潜降低 5 元/吨坯,生产钢锭的二炼钢厂挖潜降低24.12 元/吨钢,原料外购生铁每吨由780 元降到750 元以下,这样环环相扣即“8+5+24.12+(780-750)>49”就可扭亏为盈。
成本会计案例
2.管理费用中列支本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200万元,已知上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为150万元。已报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并获准在当年度实现的所得额中抵扣。
应补缴所得税=238.425-198=40.425(万元)
(七)原材料核算差错的纳税调整
(一)例:宏大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属增殖税一般纳税人。2000年实现税前会计利润100万元,企业已按账面利润提取并缴纳所得税33万元。注册税务师于2001年2月受托对该企业2000年度所得税及流转税情况进行审查。
(二)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计算本年度应补缴的企业所的税额。
(三)解答:
1.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存款利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但纳税人发生的贿赂等非法支出,以及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不得税前扣除。
10月30日
本月领用
10
2000
20000
8
2000
16000
12月9日
本月购进
15
2000
30000
12月31日
本月领用
13
2000
26000
10
2000
20000
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
(2)11月份材料成本差异率=(115+240)÷(8000+28000)×100%=0.99%
11月份应结转材料成本差异=20000×0.99%=198(元)
结转后,材料成本差异余额为:115+240-198=157(元)
成本会计案例(学生)1
成本会计案例分析学生姓名学生学号经济管理学院2014.10案例1 邯钢——项目成本逆向分解一、案例分析钢铁行业是多流程、大批量生产的行业,由于生产过程的高度计划性决定了必须对生产流程各个工艺环节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
为了严格成本管理,一般依据流程将整个生产线划分为不同的作业单元,在各个作业单元之间采用某此锁定转移价格的办法。
而邯钢在成本管理方面率先引入市场竞争手段,依据市场竞争力为导向分解内部转移成本,再以此为控制指标,落实到人和设备上,将指标责任与奖罚挂钩,强制实现成本目标,碇以系统总合最优。
“倒”出来的利润。
对邯钢而言,要挤出利润,首先需要确定合理先进、效益最佳化的单位产品目标成本。
公司根据一定时期内市场上生铁、钢坯、能源及其他辅助材料的平均价格编制企业内部转移价格,并根据市场价格变化的情况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修订,各分厂根据原材料等的消耗量和“模拟市场价格”向下道工序“出售”自己的产品。
获得的“销售收入”与本分厂的产品制造成本之间的差额,就是本分厂的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还需要做以下两项扣除:一是把公司管理费分配给分厂做销售毛利的扣除项,一般采用固定的数额(根据管理费年预算确定);二是财务费用由分厂负担,一般根据分厂实际占用的流动资金额参考国家同期同类利率确定。
做这两项扣除后,就形成了本分厂的“内部利润”。
如三轧钢分厂生产的线材,当时每吨成本高达1649元,而市场价只能卖到1600元,每吨亏损49元。
经过测算,这49元全部让三轧多分厂一个生产单元消化根本做不到。
如果从原料采购到炼钢、轧钢开坯和成材,各道工序经济指标都优化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比如,邯钢三轧钢分厂发现,为使产品包装质量符合公司要求,修卷减去的线材头尾一个月达上百吨,由此造成的损失超过6万元,为了降低成本对卷线机进行了技术改造,在充分保证包装质量的前提下,轧用量降低了40%,吨材成本下降8元。
其他流程环节也纷纷采取不同手段降低成本,开坯的二轧钢分厂挖潜降低5元/吨坯,生产钢锭的二炼钢厂挖潜降低24.12元/吨钢,原料外购生铁每吨由780元降到750元以下,这样环环相扣即“8+5+24.12+(780-750)>49”就可扭亏为盈。
成本计算案例题(1至6)
案例1:品种法下的成本计算案例海西集团下属的北方公司20×7年8月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本月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下:1.月初在产品成本。
甲、乙两种产品的月初在产品成本如下,见表9-1。
表9-1 甲、乙产品月初在产品成本资料表2.本月生产数量。
甲产品本月完工500件,月末在产品100件,实际生产工时100 000小时;乙产品本月完工200件,月末在产品40件,实际生产工时50 000小时。
甲、乙两种产品的原材料都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加工费用发生比较均衡,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3.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如下:(1)本月发出材料汇总表,见表9-2。
表9-2 发出材料汇总表备注: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材料,按甲、乙两种产品直接耗用原材料的比例进行分配。
(2)本月工资结算汇总表及职工福利费用计算表(简化格式),见表9-3。
表9-3 工资及福利费汇总表(3)本月以现金支付的费用为2 5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250元,市内交通费65元;供电车间负担的市内交通费145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外部加工费48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1 360元,材料市内运输费200元。
(4)本月以银行存款支付的费用为14 7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负担的办公费1 000元,水费2 000元,差旅费1 400元,设计制图费2 600元;供电车间负担的水费500元,外部修理费1 800元;机修车间负担的办公费400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的办公费3 000元,水费1 200元,招待费200元,市话费600元。
(5)本月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22 000元,其中:基本生产车间折旧10 000元,供电车间折旧2 000元,机修车间折旧4 000元,厂部管理部门折旧6 000元。
(6)根据“待摊费用”账户记录,本月应分摊财产保险费3 195元,其中供电车间负担800元,机修车间负担600元,基本生产车间负担1 195元,厂部管理部门负担600元。
成本会计共五个案例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案例资料第一部分:成本会计案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案例一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李明军2011年9月从原来的企业辞职,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
该纺织厂规模较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另外,还有若干为纺纱织布车间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
该厂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织布车间使用,第三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二织布车间使用。
纺纱和织布的工序包括清花、粗纺、并条、粗纱、细纱、捻线、织布等工序。
各工序生产的半成品直接供下一工序使用,不经过半成品库。
该厂现行的成本计算模式是,第一纺纱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三纺纱车间和第二织布车间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厂财务部对各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均要进行考核;另外,主管部门还要对半成品成本情况进行评比和检查。
张师傅问李明军,我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同时,张师傅还向小李提供了本企业三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资料,让小李熟悉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
有关资料如下: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
第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三步骤,在第三步骤生产出产成品。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至表3:[思考题]1、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
2、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①共同成本即为共同制造费用总共4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②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总共5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本年的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为130000美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
成本会计计算方法案例
1.某公司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
主要生产A、B两种产品,两种产品所耗材料均在开工时一次投入,直接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随加工程度均匀发生,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不可修复B产品的废品损失全部由本月完工B产品成本负担。
10月份有关资料如下:(1)产量记录:项目A产品B产品本月完工产品数量2000(件)10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500(件)200(件)月末在产品消耗工时合计3000(工时)1000(工时)(2)单位产品定额成本资料:直接材料单件定额成本(元)单位工时人工费用定额(元)单位工时制造费用定额(元)A产品10 8 2B产品20 10 2(3)有关废品损失资料:项目直接材料(元)直接人工(元)制造费用(元)B产品(不可修复)1000 1400 600(4)月初在产品成本及本月生产费用见下列A、B产品成本明细账资料。
要求:登记A、B两种产品的成本明细账,计算各产品成本。
A产品成本明细账金额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6000 32000 8000本月生产费用14000 12000 3000生产费用合计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B产品成本明细账金额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合计本月生产费用25000 18400 6600 —转出不可修复废品成本—转入废品净损失———本月生产费用净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单位成本2.某企业采用简化的分批法(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计算成本。
该企业6月份各批产品的资料如下:三批产品累计耗用工时及累计费用资料见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
甲产品4月份投产10件,本月全部完工。
乙产品5月份投产8件,本月完工5件,尚未完工3件产品的期末原材料定额成本1000元,定额工时600小时。
丙产品本月投产20件,全部未完工。
要求:登记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和各批产品成本明细账,计算各批完工产品成本。
成本会计5个案例
管理成本会计课程实验案例资料第一部分:成本会计案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财务管理教研室案例一纺织厂成本核算案例李明军2011年9月从原来的企业辞职,应聘到一家纺织厂做成本会计员。
财务部老成本会计张师傅向小张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
该纺织厂规模较大,共有三个纺纱车间,两个织布车间。
另外,还有若干为纺纱织布车间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
该厂第一纺纱车间纺的纱全部对外销售,第二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一织布车间使用,第三纺纱车间纺的纱供第二织布车间使用。
纺纱和织布的工序包括清花、粗纺、并条、粗纱、细纱、捻线、织布等工序。
各工序生产的半成品直接供下一工序使用,不经过半成品库。
该厂现行的成本计算模式是,第一纺纱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二纺纱车间和第一织布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成本,第三纺纱车间和第二织布车间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
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厂财务部对各车间生产的半成品均要进行考核;另外,主管部门还要对半成品成本情况进行评比和检查。
张师傅问李明军,我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同时,张师傅还向小李提供了本企业三个生产车间的生产成本资料,让小李熟悉企业的成本计算过程。
有关资料如下:某产品经过三个生产步骤。
第一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生产的半成品,直接转入第三步骤,在第三步骤生产出产成品。
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见表1至表3:[思考题]1、要求:根据上述资料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按实际成本结转法)计算成本并将计算结果填人相应表中。
2、该厂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应如何改进?案例二 BBC公司全部成本计算法与变动成本计算法案例①共同成本即为共同制造费用总共4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②共同固定性销售费用总共50000美元,在两种产品之间平均分配。
本年的预计固定性制造费用与实际固定性制造费用相等,为130000美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按照以预计直接人工130000小时为基础计算的全厂分配率进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