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合集下载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8.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苹果和梨子是替代品,那么,苹果价格提高,将会导致()A.苹果的需求增加B.苹果的需求减少C.梨子的需求增加D.梨子的需求减少2.手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手机价格上扬,将会导致手机()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需求增加D.供给量减少3.下列说法中最有可能错误的表述是?()A.需求和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变动方向难以确定B.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一定提高,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无法确定C.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均无法确定D.需求和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无法确定4.假定需求函数为Q=10-2P,则在价格P=1处需求弹性系数是()A. 0.25B. 0.5C. 1D. 1.25二、多项选择题5. 下面哪些因素变动会导致平板电脑的供给增加()A.生产技术水平提高B.平板电脑价格提高C.平板电脑价格下降D.芯片价格下降6.下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所占比重B.商品实际用途的多寡C.消费者适应新价格所需时间D.商品的可替代性7.如果依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对商品进行分类,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符号为正号时,商品可分为( )A.正常品B.劣等品C.奢侈品D.必需品8.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B.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C.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D.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提高价格有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而降低价格不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三、判断题9.消费者收入增加必然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精选.pdf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精选.pdf

4. 假定需求函数为 Q=10-2P,则在价格 P=1处需求弹性系数是( ) A. 0.25 B. 0.5 C. 1 D. 1.25
二、多项选择题
5. 下面哪些因素变动会导致平板电脑的供给增加(

A.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 B. 平板电脑价格提高 C. 平板电脑价格下降 D. 芯片价格下降
6. 下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A. 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 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 向变动
B. 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 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 向变动
C.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 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
收入无影响 D.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 提高价格有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
而降低价格不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
三、判断题 9. 消费者收入增加必然会导致需求量减少。原因是,收入增加, 需求增加,需求增加又使得均衡价格提高, 而价格提高必然使得需求量 下降。 10. 若两种商品之间是互补关系,那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其 互补品的需求量会上升。 11. 由于市场均衡是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 因此在需求不变的情 况下,供给增加必然导致均衡数量增加。 12. 假设消费者收入增加了 10%,此时他对商品 Y 的需求量增加了 8%,从而可知商品 Y是低档品。
量给予粮农补贴, 得益的是谁?如果根据粮食产量仅仅给予某县某农 场粮食补贴, 得益的又是谁?全面补贴和局部补贴在效果上为什么有 差别或没有差别?
(5) 如果按人头对粮农进行补贴,其其与上面第四问有不同吗 ? 为什么?
23. 据报道, 20 世纪 80 年代,法国的香槟酒行业因为成功的营 肖舌动而收获大量订单,利润大涨,因此各酒庄主极其高兴,一些酒 庄还举行了庆典活动。 可是其中有一个酒庄的 CEO,悲观地警示大家 : 目前香槟酒价格高企, 是不利于需求的, 当人们因为价格高而减少购 买香槟酒时, 香槟酒的冬天就来了。 请用本章的理论讨论该 CEO的预 测是否正确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答案【篇一:西方经济学第二章习题答案】txt>1. 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 =-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和(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和(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10+5p得pe=6将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6代入供给函数qs=-10+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6,qe=20。

如图2—1所示。

图2—1(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60-5p=-10+5p得pe=7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d=6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如图2—2所示。

-1 -图2—2(3)将原需求函数q=50-5p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50-5p=-5+5p得pe=5.5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得或者,将均衡价格pe=5.5代入qs=-5+5p,得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

如图2—3所示。

d图2—3(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试题目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试题目
(4)在你的周边会不会有人只消费“通话”业务?这在消费者选择
理论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5)现实中还有哪些产品的内在特点是按照类似于电信公司的产品逻辑设计的?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短期产量曲线表现为先递增上升,然后递减上升,最后下降,则在生产要素投入的第一阶段( )。
A.总产出上升,平均产出上升,边际产出上升
B.对于低档商品而言,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应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C.对于吉芬物品而言,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应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且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D.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不对它们各自的替代效应产生影响,所以对于所有商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都成反向变动关系。
(2)谷贱伤农的结果是由供给弹性还是需求弹性方面的原因引起的?
(3)如果粮农之间可以联合起来,比方说全国的粮农组成一个全国性的超级农会,结果会有不同吗?这种情况下的供给弹性或者需求弹性与分散独立行动时有不同吗?
(4)政府一般体恤农民,给予补贴以支持农业。如果根据粮食产量给予粮农补贴,得益的是谁?如果根据粮食产量仅仅给予某县某农场粮食补贴,得益的又是谁?全面补贴和局部补贴在效果上为什么有差别或没有差别?
当边际产量为0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试题目假设表示等产量曲线其中为常数下述有关等产量曲线叙述正确的有等产量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凸向原点的原因是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离远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代表的产量越高d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
导论
一、简答论述题
1.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为什么中国旅游者会购买电饭煲、化妆品、药品和马桶盖等商品?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试题目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试题目
6.若市场物品价格出现普遍下降,那么可能出现的情况包括:( )
A.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B.正常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C.低档商品的需求量下降
D.低档商品的需求量上升
7.关于消费者均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当消费者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
B.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10.若两种商品之间是互补关系,那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其互补品的需求量会上升。
11.由于市场均衡是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因此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必然导致均衡数量增加。
12.假设消费者收入增加了10%,此时他对商品Y的需求量增加了8%,从而可知商品Y是低档品。
四、问答题
13.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
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
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
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
B.对于低档商品而言,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应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C.对于吉芬物品而言,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应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且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从而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D.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不对它们各自的替代效应产生影响,所以对于所有商品而言,替代效应与价格都成反向变动关系。

西方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二版上册

西方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二版上册

西方经济学思考题答案第二版上册一。

单项选择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A)。

A.减少B.保持不变C.增加D、不在乎2.下列(B)情况发生会使啤洒的需求增加。

A.消费者收入水平降低B.啤酒同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C.凉夏:D、生产成本增加3.均衡价格随着(C)。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D.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4.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A)。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5.如果一个渔民在鱼腐烂之前要以他能得到的任何一种价格把他当天捕到的鱼卖出去,一旦捕到了鱼,渔民鲜鱼的价格弹性就是(C)。

A.OB.1C.无穷大D.不能根据这个信息来确定6.下列鼓励生产者提高供给的政策是(A)。

A.产品实行支持价格政策B.对产品实行限制价格政策C.提高产品的生产税D.降低产品的生产税二.问答题(答案略)1.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2.用图形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3.用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来解释“谷贱伤农”这一“丰收悖论”。

4.什么是市场均衡价格?阐述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三.计算题已知某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为D=100-2P,供给曲线为S=50+3P,试求其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如果政府对该商品实行支持价格政策,支持价格为20,将有多少产品过剩?政府应如何处置这些过剩产品? 解:(1)由D=100-2P,S=50+3P,得出,均衡时:100-2P=50+3P,因此P=10,把P=10代入D=100-2P或S=50+3P,得出Q=80(2)支持价格为20时,D=100-2P=60,S=50+3P=110,因此过剩产品为:110-60=50(3)政府处置这些剩余产品的方式(略)。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第三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篇概论一、思考题1. 经济学是科学,但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很少完全一致。

这是为什么?[答]经济学家的政策见解不一,至少有以下几种可能的原因:(1)政治思想不同。

经济学属于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者与非马克思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不同。

(2)经济思想不同。

主张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与主张国家干预的新凯恩斯主义,在政策主张上也会不同。

(3)经济理论不同。

同一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理论,在政策主张上也会有所不同。

(4)经济信息不同。

即使同一学派、观点相同的经济学家,由于各自掌握的经济信息不同,政策主张也不会完全相同。

2. 有人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

”请对此试加评论。

[答]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都是一国的经济运行,只是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分析从个量入手,宏观经济分析从总量入手。

这就是说,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以研究方法而不是研究对象来划分的。

因此,说“微观经济学研究企业经济管理,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管理”是不确切的。

3. 某君曰:“我这个人,宏观上还可以,微观上有不足。

“这种说法对吗?[答]这种说法不对。

某君的原意是:自己整体上还可以,局部上有不足。

但这不是宏观、微观的原意:宏观指总量、总体,微观指个量、个体。

从经济学上说,无论从整体上还是局部上看,个人都是个体。

4. “经济人”都是利己主义者,但为什么国内外都有人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答] 这个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作为假说,“经济人”是对人性的一种抽象,并不是现实中的具体人。

具体人多种多样,不一定都是利己的,但撇开非本质属性,“经济人”假定抽象人的本质属性是利己的。

(2)“经济人”追求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也包括个人的安乐。

也就是说,既有物质利益,也有精神安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对某些人来说,助人为乐,舍己为人,可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可以利己。

(3)“经济人”假说是实证结论,不是道德规范。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8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8

第八篇当代经济问题一、思考题1. 失业率 + 通胀率 = 痛苦指数。

当一国同时存在失业和通胀问题时,有人主张将失业问题放在第一位,有人主张将通胀问题放在第一位,你看呢?[答] 失业和通胀,是实现宏观经济目标面临的两大挑战。

通常,当经济过热时,容易发生通胀;当经济停滞时,往往失业严重。

但是,它们之间并不具有确定性的对应关系,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就发生过失业与通胀同时并存的“滞胀”局面。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都不存在永远将哪一个放在第一位的问题,只能根据具体国情、特别是两者形成的具体原因,有的放矢,有所侧重。

当经济停滞、且存在严重失业时,要采取一切措施刺激总需求,即使发生适度的通胀也在所不惜;当经济过热,发生严重通胀时,要采取一切措施控制总需求,即使失业有所增加也在所难免。

重要的是,要力争将痛苦指数控制在一定的目标范围内。

2. 菲利普斯曲线企图说明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如何理解我国这些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答] 对于显示通胀率与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一直存在着争论,但高增长往往伴随高通胀则是事实,如果能够做到增长率在5%以上,通胀率在5%以下,就很不简单了。

正因如此,国际经济学界对于中国这种转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够在过去10年中始终保持“高增长,低通胀”这一事实,十分赞叹。

通过三年治理整顿,我们将通胀率从24.1%降到2.8%,而增长率仍然保持在7%以上。

这几年我国的增长率从7%提高到9%,而通胀率又始终未超过4%。

究其原因,乃在我国吸取过去经济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在不断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不仅注意控制总量,而且着力调整结构。

斯蒂格利茨说过:就凭这一点,中国理应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3. 投资乘数以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加速数以不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两者假设前提完全相反,为什么还会有乘数-加速数模型?[答] 从静态分析的角度来看,投资乘数以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加速数以不存在闲置生产能力为前提,两者不可能同时发挥作用。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梁小民《西方经济学-第二版》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供求、供给、价格1、为什么欲望不同于需求?答: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和需要满足的愿望,其基本特点是无限性,即人的欲望永远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

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统一,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成为需求。

欲望是永无止境的,没有限制条件,而需求受到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制约,二者缺一不可,所以欲望不同于需求。

1、有些企业在广告宣传中声称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级服务的”。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是为工薪阶层服务,主要是指在价格上给予工薪阶层方便,通过降低价格,提供经济实惠又保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让消费者有经济能力来购买产品。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的的统一,二者缺一不可。

产品为工薪阶层服务,旨在强调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其购买欲望。

所以,从经济学角度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2、出租车行业越发达,服务越好,价格越低,买汽车的人越少,为什么?答: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替代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商品。

出租车和汽车,皆可为人们提供出行便利服务,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是替代关系.对于有替代关系的商品,当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对其需求增加,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下降。

当出租车行业发达,价格低廉,服务良好时,人们会增加对出租车的消费需求,从而减少对汽车的购买需求。

4、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的发展,为什么?答: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他们是相互补充的,旅游业与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行业就是一种互补关系.两种互补品价格与需求呈反向变动,当旅游业发展,价格降低,消费者而对其互补的旅馆、餐饮、交通、娱乐等的需求就增加,从而带动其发展。

5、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汽车市场的需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答:总体上来说会扩大对汽车市场的需求。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D.资源稀缺和浪费都不存在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实现最大化D.收入决定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A、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正确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D )A.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个量分析B.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C.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以价值判断为研究的出发点D.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5.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D )A、政府增征利息税是不公平的B、政府应尽快建立失业救济制度C、我国选择发展家用小汽车是不符合本国国情的D、据预测分析,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可达8%二.问答题(答案略)1.如何理解经济资源的稀缺性?2.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特点表现。

4.实证分析有哪些工具?5.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

单项选择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不在乎2.下列( B )情况发生会使啤洒的需求增加。

A.消费者收入水平降低 B.啤酒同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C.凉夏; D、生产成本增加3.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4.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A )。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5.如果一个渔民在鱼腐烂之前要以他能得到的任何一种价格把他当天捕到的鱼卖出去,一旦捕到了鱼,渔民鲜鱼的价格弹性就是( C )。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5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课后题答案5

第五篇不确定性决策一、思考题1. 我国唐诗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其中的“信息”与信息论中的信息有何区别?[答] 该诗句选自唐代诗人李中所著的《暮春怀古人》一诗,“信息”一词在该诗中指的是“音信”、“消息”的意思。

而我们在信息论中讨论的信息指的是用来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形式。

一般认为:信息是反映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和变化并可以传递的知识。

因此,该诗中的“信息”,属于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范畴,但是信息论中研究的信息远比该诗中所指的含义宽泛。

2. 对策论说明“你有决策,我有对策”,但人们经常批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为什么?[答] 对策论是研究理性的决策主体之间发生冲突时的决策及其均衡问题,也就是研究理性的决策者之间冲突和合作的理论。

对策论中的个人决策与传统微观经济学中的个人决策相比,都是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或收益最大化,但其约束条件却不尽相同。

在传统微观经济学中,假设信息是完全的,最优决策是唯一的。

而在对策论中,信息往往是不完全、不对称、不确定的,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因此,决策并不是确定的,更不是唯一的。

“你有决策,我有对策”,这里的你、我是指市场竞争中彼此平等的经济主体,大家都追求利益最大化,因而你有决策我就有对策,这是天经地义的。

人们经常批评的“上有决策,下有对策”,是指各级政府之间的上下关系。

政府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下级理应服从上级,如果只顾自身利益,对上级的决策搞什么对策,则是完全错误的。

3. 囚犯困境表明,个体理性未必导致集体理性。

你怎么看斯密的“经济人”假说?[答] 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尽管在市场经济中每个参与者从事经济活动的出发点是自利的,但只要竞争是充分的,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它就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使竞争达到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结果。

当然,经济人的自利行为自动达到利他的结果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市场必须是完美的: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可以无代价地获得,信息在交易双方之间的分布是对称的,未来具有确定性,不存在外部性。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复习思考题答案第一章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任何一个经济中( C )A.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不会存在资源的浪费B.因为存在资源浪费,所以资源并不稀缺C.既存在资源稀缺,又存在资源浪费D.资源稀缺和浪费都不存在2.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C.实现最大化D.收入决定3.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D )A、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正确4.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是( D )A.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是个量分析B.宏观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C.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都是以价值判断为研究的出发点D.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5.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 D )A、政府增征利息税是不公平的B、政府应尽快建立失业救济制度C、我国选择发展家用小汽车是不符合本国国情的D、据预测分析,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可达8%二.问答题(答案略)1.如何理解经济资源的稀缺性?2.简述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简述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特点表现。

4.实证分析有哪些工具?5.学习西方经济学有哪些意义?第二章复习思考题一。

单项选择题:1.当汽油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对小汽车的需求量将( A )。

A.减少 B.保持不变 C.增加 D、不在乎2.下列( B )情况发生会使啤洒的需求增加。

A.消费者收入水平降低 B.啤酒同业进行大规模的广告宣传C.凉夏; D、生产成本增加3.均衡价格随着( C )。

A.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 B.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C.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 D.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下降4.若一条直线型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相切,则在切点处两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 A )。

A.相同B.不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依切点所在位置而定5.如果一个渔民在鱼腐烂之前要以他能得到的任何一种价格把他当天捕到的鱼卖出去,一旦捕到了鱼,渔民鲜鱼的价格弹性就是( C )。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解答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许纯祯,高等教育出版社习题与答案一、思考题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什么基本经济问题引起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2.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3.经济学能否利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4.经济学研究能否保持“价值中立”原则?经济研究是否需要价值判断?5.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取向能否妨碍西方经济学家正确认识经济规律?参考答案:一、思考题1.答: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性问题引起的,没有稀缺性,就没有经济学存在的理由和必要。

稀缺性是西方经济学关于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性概念。

稀缺性是指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这样一个基本事实:“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而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所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的。

人的欲望具有无限增长和扩大的趋势,而为了满足这种需要,就要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从而需要更多的资源。

但在一定时期内,可用于生产物品和提供劳务的资源与人们的欲望相比总是远远不够的。

这就是稀缺性。

由稀缺而产生的第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如何将稀缺性的、竞争性的和生产性的资源在现在和将来、在生产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做出选择,以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问题。

这是关于稀缺资源配置问题。

第一,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这就是说,在可供选择的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中,生产哪些种和生产的数量是多少?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用于某一种产品生产的资源太多,其他产品的生产数量必然会减少。

社会是以怎样的次序和什么样的机制来分配稀缺资源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要?第二,如何生产?即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物品?是用蒸汽还是用水力或原子能发电?多用劳动少用资本和土地,还是恰恰相反?生产是大规模还是小规模?怎样区别一种生产方法是高效率的还是低效率的?第三,为谁生产?即社会总产品以何种尺度分配给不同的个人和家庭?谁得什么得多少?为什么穷人仅有一点点,而富人拥有的太多? 这种分配是公平的吗?由稀缺性而引起的另一个基本问题是,社会能否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在资源、需要和技术的约束条件下,最大限度地生产尽可能多的产品和劳务?这是关于经济效率问题。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8.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苹果和梨子是替代品,那么,苹果价格提高,将会导致()A.苹果的需求增加B.苹果的需求减少C.梨子的需求增加D.梨子的需求减少2.手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手机价格上扬,将会导致手机()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需求增加D.供给量减少3.下列说法中最有可能错误的表述是?()A.需求和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变动方向难以确定B.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一定提高,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无法确定C.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均无法确定D.需求和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无法确定4.假定需求函数为Q=10-2P,则在价格P=1处需求弹性系数是()A. 0.25B. 0.5C. 1D. 1.25二、多项选择题5. 下面哪些因素变动会导致平板电脑的供给增加()A.生产技术水平提高B.平板电脑价格提高C.平板电脑价格下降D.芯片价格下降6.下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所占比重B.商品实际用途的多寡C.消费者适应新价格所需时间D.商品的可替代性7.如果依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对商品进行分类,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符号为正号时,商品可分为( )A.正常品B.劣等品C.奢侈品D.必需品8.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B.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C.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D.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提高价格有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而降低价格不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三、判断题9.消费者收入增加必然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

《西方经济学(精要本,第二版)》思考与练习题目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8.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苹果和梨子是替代品,那么,苹果价格提高,将会导致()A.苹果的需求增加B.苹果的需求减少C.梨子的需求增加D.梨子的需求减少2.手机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手机价格上扬,将会导致手机()A.供给增加B.供给量增加C.需求增加D.供给量减少3.下列说法中最有可能错误的表述是?()A.需求和供给增加,均衡数量增加,但均衡价格变动方向难以确定B.需求增加、供给减少,均衡价格一定提高,但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无法确定C.需求减少、供给增加,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变动方向均无法确定D.需求和供给减少,均衡数量减少,但均衡价格的变动方向无法确定4.假定需求函数为Q=10-2P,则在价格P=1处需求弹性系数是()A. 0.25B. 0.5C. 1D. 1.25二、多项选择题5. 下面哪些因素变动会导致平板电脑的供给增加()A.生产技术水平提高B.平板电脑价格提高C.平板电脑价格下降D.芯片价格下降6.下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A.商品在消费者预算中的所占比重B.商品实际用途的多寡C.消费者适应新价格所需时间D.商品的可替代性7.如果依据需求的收入弹性对商品进行分类,在需求的收入弹性的符号为正号时,商品可分为( )A.正常品B.劣等品C.奢侈品D.必需品8.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收入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B.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C.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无影响D.对于单位弹性的商品而言,提高价格有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而降低价格不利于厂商提高销售收入三、判断题9.消费者收入增加必然会导致需求量减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马工程版)》思考与练习解答导论一、简答论述题1.西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行为,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行为。

具体而言,微观教学研究单个的居民户如何做出消费和劳动供给决策,研究单个的厂商如何做出产品供给和要素需求决策。

与此相对应,宏观经济学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消费、总的就业、总的供给。

在上述基础上,微观经济学研究某一类商品的供求均衡与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宏观经济学则是研究一个经济体所有商品与服务的总供求、总产量和一般物价。

另一方面,宏观经济学是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的结论是通过微观分析得出来的。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案要点: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问题。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与具体研究方法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一般方法论包括演绎推理、方法论个人主义、理性原理假设和求解均衡,这些属于根本性的方法,是基础层面的,是目前所谓主流经济学都要遵循的一种研究范式,是一种原理。

而具体研究方法则是用来实现上述研究方式的工具,研究者会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和目的而从各种研究工具中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个理论有没有采用上述一般方法论决定了这个理论是不是经济学,而上述各种具体研究方法则不具有这个性质。

4.什么是方法论个人主义?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是怎样体现的?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答案要点:方法论个人主义是经济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思路,不是鼓励个人主义行为。

方法论个人主义相信,不管是哪个层面的总体经济结果,都是由经济体中每一个参与者的决策带来的。

简单来说,它认为总体是个体的加总。

因此,不管是研究一个市场或是一个行业,还是研究总体经济,都需要从分析单个经济决策者如居民户和厂商等的选择行为着手展开研究,由此推断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后果。

例如,西方经济学研究商品的需求时,它会讨论一个代表性的消费者是如何在价格与收入约束下选择各个商品的消费需求,然后由此推知所有的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是什么。

如果要研究的是一个经济体的总需求,那还是按照上述思路研究,然后把所有人对各个商品的需求加总起来。

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局限性在于,总体往往并不是个体的简单加总。

例如,当每个人都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时,他们的互动会带来不利于自己的结果。

比如当整个经济面临总需求减少的冲击时,如果每个企业能够降低价格到足够的程度,是可以抑制总需求的冲击的。

但是企业往往不愿意先降价,而是观望,等待其他企业降价。

结果所有企业的产品就都会滞销、积压。

5.什么是理性行为,它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是什么?它与经济人假设是什么关系?答案要点:通俗地说,理性人就是指个一个目标明确并且知道如何达到目标的人,是一个精明人,是一个行事逻辑清晰的人。

西方经济学则对上述属性从理论上就行了界定:如果一个人的偏好具有完备性和传递性,那么他就是理性的。

(至于有的书中指出了理性行为的另外一个要素——反身性,其目的只是为了分析过程在形式上严谨,有助于进行规范的研究)。

从上述表述里我们了解到,对于理性行为,经济学从科学的角度给出的定义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通俗理解本质是一样的,但是理论上的理解更加明确、清晰、严谨,有助于展开深入的研究。

我们教材里面评介的西方经济学属于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它们的共同特性之一是分析人们的理性行为。

因此,如果有些人的行为是不理性的,那么教材里介绍的西方经济学就不能展开分析了。

如果一个人类似于心智未开化的小孩子,或者是计算能力判断能力很弱的少数人,他们的行事方式是没有清晰的逻辑的,或者准确点说,他们的行事逻辑与理性是迥然不同的,那么基于理性原理的西方经济学就无法分析他们如何做出选择。

理性与经济人是两码事。

一个利己主义者是理性的,一个利他主义者也可以是理性的。

如果经济学分析的个体既是理性的,也是自利的,经济学就称之为经济人。

6.演绎法与归纳法的区别是什么?答案要点:主要区别在于,演绎法是从一般到具体,将通用的原理用于分析具体的现象和行为,但是结论是否正确有待验证;归纳法是从具体到一般,从大量的事实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但是对隐藏在其后的机制没有说明。

以需求理论为例,通过归纳市场上的大量现象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则反是。

这个是归纳推理。

但是,为什么会如此?归纳推理没有解释,这就用得着演绎推理了:人们都是理性的(大前提),消费者也是理性的(小前提),因此,消费者会随时根据价格的变化以调整消费数量(结论),这就意味着当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商品的需求量,这样才能保证效用最大化(结论)。

7.怎样从数学上理解边际分析?怎样看待经济学的数学化?答案要点:数学上的边际分析用于计算最优化结果。

它的意思是,当经济已经进入到某一个状态时,一个新的变化——增量的、额外的、新出现的——所带来的影响。

边际分析在现实中还隐含着“渐进、渐变”的意思,表明整个体系已经很成熟,只会出现微调,而不会出现革命性的急剧变化。

如何看待经济学中的数学化?第一,数学不是经济学,数学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表达方式,换言之,经济学是内容,数学是形式,是一种表达内容的语言;第二,数学利用了严谨的形式逻辑,能更好更准确更严谨地进行经济学的论证和推演,避免犯低级错误;第三,相对于普通语言表达而言,数学表达更为精准简洁,更易于学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因此,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不是为了将普通人阻止在外,而是方便同行专家之间交流;第四,经济学中的数学并不是越难越复杂越好,恰恰相反,在达到研究和分析的目的前提下,越简单越好;第五,如果在经济学研究中仅仅是用符号和公式取代文字,这并非数学化。

数学化是指利用数学原理来表达与推导经济学理论。

8.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西方经济学?答案要点:首先,不能只盯着西方经济学的具体理论,而要着眼于西方经济学的一套研究方法,即关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是怎么得出的。

其次,应该知道中国与西方国家国情不同,中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也不同,因此,绝不能照搬西方经济学中的具体理论,而是应该参考应用西方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一套规范,将其与中国具体经济问题结合起来。

再次,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中国问题时,必须着眼于迥异于西方国家的全然不同的中国问题,必须针对性地提出新的具体研究思路和研究工具,能够在思路和方法上也创新。

最后,不管如何利用西方经济学研究中国问题,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A二、多项选择题5.AD6.ABCD7.CD8.ABC三、判断题9.否10.是11.否12.是四、问答题13.你对早餐牛奶的需求是如何决定的?列出决定牛奶需求的诸因素,并运用这些因素讨论需求量与需求变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要点:(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早餐牛奶的需求主要取决于产品的价格。

通常,产品价格越高,需求量就越小。

(2)对一种特定品牌的牛奶制品而言,除了价格以外,需求量还取决于消费者对牛奶的偏好、其他牛奶制品的价格、消费者收入等等,它们以不同程度影响到牛奶的需求量。

(3)需求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通常区分需求量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是指其他因素不变,由于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变动是指由于非价格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需求量变动在图形上体现为需求曲线本身不动,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发生移动;例如,牛奶价格上升导致需求量减少。

需求变动在图形上体现为需求曲线发生移动;例如,收到牛奶质量风波的影响,人们对牛奶的偏好降低,导致需求减少。

14.什么是供给规律?它有没有特例?谈谈你对经济学中经济规律的看法。

答案要点:(1)供给规律是指,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2)劳动的供给算是供给规律的一个特例。

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工资就是其价格。

一般而言,工资越高,劳动的供给会增加;但当工资上升到一定程度之后,劳动的供给反而会下降,供给曲线会“向后弯曲”,这与供给规律不符。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以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来解释。

工资是闲暇的机会成本。

一方面,当工资提高时,闲暇的机会成本会增加,这会使得劳动者减少闲暇的消费,从而增加劳动供给;另一方面,工资提高使得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提高,这会使得劳动者增加对闲暇的需求,从而减少劳动供给。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工资提高的两个方面,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工资提高会增加劳动供给,反之会减少劳动供给,进而使得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3)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规律,经济规律是从大量的经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但不是绝对的,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可能存在某些违反规律的特殊情况。

15.下列五种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房屋供给有何影响?(1)土地价格上涨;(2)水泥价格下跌;(3)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4)房租将要下跌;(5)从事工业投资的利润增加了。

答案要点:(1)供给曲线左移。

因为土地价格上涨导致房屋供给成本增加,从而减少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房屋的数量,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2)供给曲线右移。

因为水泥价格下跌意味着房屋供给成本下降,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其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3)供给曲线右移。

因为建筑房屋的技术进步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在任一价格下生产者会增加供给,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

(4)供给曲线左移。

因为房租下跌,会使购买房子的人减少,从而房屋生产者的利润会降低,盖房屋的供给减少,表现为其供给向左上方移动。

(5)供给曲线右移。

在考虑资金用途的取舍下,当工业投资的利润增加,投资于房屋的人会转向工业投资,势必使房屋投资减少,表现为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16.均衡价格是如何决定的?并以此为例说明均衡的静态分析与比较静态分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要点:(1)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相交所决定的价格,也就是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时的价格。

均衡价格是在完全自由竞争条件下,通过市场供求的自发调节形成的。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供给大于需求的局面,于是供给方迫于需求不足的竞争压力,便自动降低价格;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于是需求方迫于需求过度的竞争压力,只好接受供给方提价的要求,从而使价格自动上升。

这样,价格经过上下波动,最后会趋向使商品供给量与需求量相一致,从而形成均衡价格。

但市场均衡状态的出现只是一种暂时状态,随着需求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需求曲线或供给曲线便会发生位移,从而使旧的均衡状态遭到破坏,而形成新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叉点,即形成新的市场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

(2)均衡的静态分析主要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只定性地分析均衡实现过程及其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