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合集下载

淮南地区的方言(上)

淮南地区的方言(上)

淮南地区的⽅⾔(上)淮南话从属于北⽅⽅⾔区的江淮(安徽)次⽅⾔。

但在语⾳和词汇上⼜有着⼀定的地⽅特点。

有些话说出来,本地⼈明⽩,外地⼈听了往往不明其义。

为了⽅便与外界的交往,仅从语⾳特点和词类释义上做个简要的介绍。

⼀、特点(⼀)、淮南⼈说话,发⾳部位多在⾆中,说话⼝⾳重,声⾳⼤,听起来象吵架。

没有江南⼈讲话“软”,也不象河南、⼭东⼈讲话“硬”,被北⽅⼈称之为“蛮⼦”,⼜被南⽅⼈称做“侉⼦”。

(⼆)、声调上,第⼀声调值低,近似普通话的第三声;第⼆声类似普通话的第⼀声;第三声不拐弯,直接上升,类似普通话第⼆声;第四声与普通话⼤体相同,但不能降到最低点。

⽆⼉化⾳,但有⼊声。

(三)、声母上,1、西部属寿凤⼝⾳,声母“f”发为“h”,即平常说的“h”“f ”不分。

如“凤台县刮⼤风,把粪箕⼦刮翻了”说成“讧台县刮⼤轰,把混箕⼦刮欢了”;“房地”说成“皇帝”;“冯巩”说成“红巩”。

东部有点受合肥⼝⾳影响,“n”、“l”混淆,但不太明显。

2、翘⾆⾳与平⾆⾳不分。

翘⾆⾳ zh.、ch.、sh 都发成平⾆⾳ z、c、s 。

如:“事实”说成“四思”、“朱主席”说成“租组席”。

(四)、韵母上,1、部分前⿐⾳与后⿐⾳不分。

把后⿐⾳“eng”、“ing”发成前⿐⾳“en”、“in”。

如“程度”说成“陈度”,“影响”说成“引响”。

2、将⼉化⾳ er 发成 a ,如“⼆”说成“啊(去声)”;或发成 e ,如“⼉⼦”说成“蛾⼦”。

(五)、声韵母的拼合上,e 不直接与 g、k、h 相拼,拼时必须发成 uo 才⾏。

如“⼤哥”说成“⼤锅”;“科学”说成“扩学”;“和平鸽”说成“活贫锅”。

(六)、市区和郊区讲话区别⼤,市区⼈讲话接近普通话,⽅⾔少;郊区⼈讲话⽅⾔多,与普通话差别⼤。

(七)、词尾多带“⼦”字。

仅以⼈的头部为例。

就有:脑门囟⼦、额了头⼦、眼珠⼦、⿐梁⼦、⿐尖⼦、⽿垂⼦、⽿朵眼⼦、脸蛋⼦、腮帮⼦、⽛花⼦、⾆头根⼦、⾆头尖⼦、后脑勺⼦等。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淮南,这座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的城市,有着独特而有趣的方言。

淮南方言不仅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淮南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先来说说一些常见的词汇。

“噫嘻”,这可不是简单的感叹词,在淮南方言里,它常用来表示惊讶或感叹。

比如“噫嘻,这东西咋这么贵!”“滴喽”,指的是拎着、提着东西。

“我滴喽着菜篮子去买菜。

” 形象地表达了提着篮子的动作。

“克饭”,意思是吃饭。

到了饭点,人们就会互相招呼“走,克饭去!”“咋呼”,表示大声喧哗、吵闹。

“别在这咋呼,吵死人了!”“绝人”可不是什么好的意思,是骂人的意思。

比如“你别绝人”,就是让对方不要骂人。

“管”这个字在淮南方言中用途很广,相当于“行”“可以”。

“这样做管不管?”“管!”还有“谝”,就是炫耀、显摆。

“他就爱谝自己的新衣服。

”再说说淮南方言的发音特点。

淮南方言的声调比较独特,有些字的发音和普通话有较大差异。

比如“车”,在淮南方言里读“chēi”;“色”读“shǎi”;“街”读“gāi”。

在语法方面,淮南方言也有一些独特之处。

比如表示程度的副词,“怪”“透”“很”等使用频繁。

“这东西怪好吃的”“他透能干活”“今天很冷”。

淮南方言中的一些俗语和歇后语也十分有趣。

“麻子不叫麻子——坑人”,用诙谐的语言形容某人或某事不地道。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这是大家都熟悉的歇后语,在淮南地区也常被人们挂在嘴边。

在日常生活中,淮南方言更是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

长辈们常说“小孩要听话,不能调皮捣蛋”,用“调皮捣蛋”来形容孩子的顽皮。

邻里之间打招呼会说“吃过了吗?”回答往往是“吃过了,你呢?”简单的问候,却饱含着亲切与关怀。

淮南方言在表达情感方面也很有特色。

生气的时候可能会说“我都被你气死了!”高兴的时候会说“我心里美得很!”伤心的时候则是“我的心都碎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淮南方言也在不断地变化和融合。

一些年轻人可能在普通话的影响下,方言说得不太纯正,但无论如何,淮南方言作为家乡的语言,始终在淮南人民的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文化全州】浅析全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文化全州】浅析全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文化全州】浅析全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摘要]全州方言有其鲜明的词汇特点。

本文试图从词形、词义方面考察其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揭示全州方言词汇的特点。

[关键词]全州方言普通话词汇比较全州县位于广西省东北部,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全州方言属于湘语娄邵片,与普通话词汇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

笔者试从词形、词义方面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试图从中归纳出全州方言词汇的特征。

一、词形的差异主要分析全州方言与普通话义同形异的词语,主要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注:括号内为普通话词汇)(一)音节数量不同1.全州方言的单音节词,对应普通话的双音节词。

例如:禾(水稻)、蓬(蓬松)、垱(地方)、蒙(遮盖)、猛(糊涂)等。

2.全州方言的双音节词,对应普通话中的单音节词。

例如:虾公(虾)、巴巴(肉)、井眼(井)、心肝(核)、把拱(蒂)等。

3.全州方言的双音节词,对应普通话的多音节词。

例如:打倒(往回走)、洋芋(马铃薯)、满崽(小儿子)、媳妇(儿媳妇)等。

4.全州方言的三音节词,对应普通话的双音节词。

例如:檐老鼠(蝙蝠)、媳妇娘(新娘)、扯卵谈(胡扯)、秧蚂拐(蝌蚪)等。

(二)构词语素不同1.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的词语。

例如:剥丝(蜘蛛)、早马(蝗虫)、禾仙(稻穗)、虫线(蚯蚓)等。

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例如:天河(银河)、洋油(煤油)、插田(插秧)、海椒(辣椒)等。

3.构词语素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例如:闹热(热闹)、鸡公(公鸡)、气力(力气)、欢喜(喜欢)等。

4.词缀十分丰富。

前缀有“梆”“拉”“令”“捞”“崭”“壁”“焦”,不能独立成词,表示被修饰词的程度高,相当于普通话的“很”。

如:梆紧(很紧)、拉粗(很粗)、令脆(很脆)、捞轻(很轻)、崭新(很新)、壁淡(很淡)、焦湿(很湿)等。

后缀有“脑壳、把子”等。

“脑壳”指人,含贬义,如:猪头脑壳(比喻特别笨的人)、木头脑壳(比喻脑袋不开窍的人)。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

安徽土话—淮南方言大全在安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地的方言犹如繁星璀璨,而淮南方言则是其中独特而耀眼的一颗。

淮南方言不仅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还承载着淮南人民的情感与记忆,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来说说发音方面。

淮南方言的声调相对较高,语调上扬,听起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比如“好”这个字,在淮南方言里读“hào”,而且发音较为短促有力。

“吃”字读“qī”,“喝”字读“huō”,“书”字读“xū”。

这些独特的发音,让外地人初听时可能会感到有些摸不着头脑,但对于淮南本地人来说,却是再亲切不过的乡音。

词汇方面,淮南方言更是有着丰富多样的特色表达。

“俺们”是“我们”的意思,“可照”表示“行不行、可不可以”,比如“这件事这样办可照?”“得劲”表示舒服、畅快,“你今天过得可真得劲!”“谝”是炫耀、显摆的意思,“他就爱谝他新买的手机。

”“胳肢窝”叫“胳老肢”,“膝盖”称为“磕几头子”。

还有“噫嘻”,用来表示惊讶或者感叹。

在日常生活中,淮南方言的运用更是生动有趣。

比如打招呼时会说:“恁这去哪来?”回答可能是:“上街买点东西。

”如果问一个东西好不好,会说:“这东西咋样?管不管?”夸赞一个人厉害,会说:“这人真过劲!”淮南方言里还有很多形象的比喻。

形容一个人很瘦,会说“瘦得跟猴似的”;说一个人很笨,会说“笨得跟猪一样”;形容天气热,会说“热得能把人蒸熟”。

这些比喻虽然简单直接,但却十分生动形象,让人一听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

在描述动作方面,淮南方言也有独特的词汇。

“趿拉”表示拖着鞋子走路,“擤鼻子”是指捏住鼻子用力出气排出鼻涕,“薅草”就是拔草的意思。

淮南方言中的一些词语还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

比如“锅铲子”叫“抢锅铲子”,“扫帚”叫“条帚”,“拖鞋”叫“呱嗒板子”。

此外,淮南方言在亲属称谓上也有特点。

“姥姥”称为“朗娘”,“舅妈”叫“妗子”,“叔叔”称为“老达”。

淮南方言中的俗语和谚语也不少,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皖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初探

皖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初探

皖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初探
徐红梅
【期刊名称】《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00)004
【摘要】本文主要从词义及词形两个方面入手,将皖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加以比较来探讨皖北中原官话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从而揭示皖北方言词汇特色.【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徐红梅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7
【相关文献】
1.方言词汇研究的新突破--《汉语方言词汇差异比较研究》读后
2.屯溪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研究
3.扬州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比较初探
4.内蒙古西部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初探
5.浙江庆元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异初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议普通话与寿县方言的异读关系

浅议普通话与寿县方言的异读关系

浅议普通话与寿县方言的异读关系作者:孙长飞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9期语言是人们用来作为交际的重要工具。

在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在通讯联络手段不断丰富、发展、更新的今天,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语言始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需要在交往中有共同的语言才能进行交际。

但语言自身的发展、丰富和分支,限制了人们的交际空间,尤其是我国各地纷繁多样、特色各异的方言很多,已影响了人们的交际范围,如何突破这种语言障碍,促进交流,最佳途径无疑是推广和普及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我们寿县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江淮之间,其方言属北方方言区,与普通话相比,有很大差异,表现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异读上,这给我们学习和掌握普通话带来诸多麻烦。

但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都是有规律的,如果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对我们学习普通话和播音工作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就在学习普通话和播音工作的实践中,摸索出的寿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对应规则加以探讨。

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和高平调(55)、高声调(35)、降升调(214)、全降调(51)四种调值形式。

而寿县方言里的调类和调值与普通话里调类和调值区别很大,同一汉字却表现出不同的声调。

在普通话里读阴平的字,寿县方言里却读成上声。

如“播”“追”“书”等。

现就普通话与寿县方言中声调差异分别举例说明。

在方言里是阴平的字,而普通话里却读阳平。

如:“竹”“门”“答”等。

在方言里是阳平的字,而普通话里却读上声。

如:“你”“好”“懂”等,调值由35变为214。

在方言里是上声的字,在普通话里读阴平。

如:“宽”“衣”“鸡”等,调值由214变为55。

在方言里是去声的字和普通话一样仍读去声,但也有少数例外,如“必”方言里读阴平,普通话里读去声。

以上只是对普通话与寿县方言间的异读关系作一比较,如果我们掌握了它们之间的异读规律,知己知彼,就可以成双成对,一组一组地解决问题,这比一字字的模仿要快得多,效果也比较稳定。

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

淮安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分析摘要:淮安方言是江淮方言的一部分,前人对淮安方言的语音虽有过较多研究,但并未对淮安区(原楚州区)方言与普通话的共同点与差异作详细的、具体的探讨。

本文将在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对淮安区淮城镇方言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着重发现二者差异,探索淮安人学习普通话时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普及和推广普通话。

本文以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方言为研究对象,从语音角度,通过与普通话语音的对比,归纳总结淮安方言的语音特点。

其中主要包括淮安方言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以及音变特点。

对比主要通过表格这一直观的形式呈现出来。

关键词:淮安方言;普通话;语音;对比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

由于社会的发展,居民逐渐向四周扩散,有的集体向远方迁移,有的和异族人接触,与当地土语混杂交融,汉语逐渐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

地域方言既是受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因素影响的结果,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国人自古就有“南北差异”这一概念(比如“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南蛮”、“北侉”……),而江淮之间正是我国划分南北的重要标志。

经众多地理学者研究检验,最终发现“秦岭——淮河”不仅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还是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淮安成为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地标之一。

一、淮安方言与普通话声母系统比较淮安话有18个声母(零声母+17个辅音声母),普通话有22个声母(零声母+21个辅音声母),二者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这些相同与差异,依旧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出来。

(备注:中间为例字,两边分别为它们的普通话发音和淮安方言发音。

为更加清楚、直观地展现异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例字声母,将用√显示;差异较大的,则直接用国际音标标出实际读音。

)bpmfdtn l lgkhxjgqkxh zcszh 纸、zjch床、c shsx r热、染肉、如l味、问、熬、月、安、温、王、要从上表的对比可以大致看出看出淮安方言既有与普通话的相同点,也有一些自己的特点,分析总结如下:相同点:1.淮安方言与普通话共同拥有18个声母(零声母+17个辅音声母),分别为b、p、m、f、d、t、l、g、k、h、j、q、x、z、c、s、r、。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比研究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比研究

淮滨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比研究作者:黄杰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21期摘要:淮滨方言隶属八大方言中的北方方言。

淮滨与安徽阜阳毗邻,通过笔者的走访调查,发现淮滨方言与本省的潢川、息县、商城等地的方言差别很大,但与阜阳市区方言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文章将就淮滨方言与普通话的声、韵、调进行对比性研究,探索淮滨方言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淮滨方言;普通话;语音一、淮滨概况及其方言界定1、淮滨概况淮滨县居淮河中上游,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大别山北麓,东、北靠洪河与安徽阜阳、临泉接壤,南依白露河与固始、潢川毗邻,西临闾河与息县为界。

因地处淮河之滨而得名,属于信阳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2°15′—32°38′,东经115°1′—115°35′。

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57 万),总面积 1208 平方公里。

淮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被誉为“中国第一个水利专家、历史上第一个清官”的楚国名相孙叔傲就诞生在淮滨县期思镇。

境内周代蒋国故城等遗址至今仍闪耀着古文化的光芒,淮滨县城即古乌龙集,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的交汇点。

据乾隆《光州志·盐法》载:“本州共计一万二百一十六引盐船,自淮北至正阳关,经乌龙集小船起驳,由淮河入境抵州”。

2、淮滨方言界定方言起源于部落语和部族语,是汉语的地方变体。

方言的形成是不发达地域之间缺少沟通的结果。

现在,越是不发达的地区,方言的种类往往越多。

世界上大约有3500种语言,其中非洲就有1140种。

“方言概念最早大约出现在我国周代,就是所谓殊方异语。

”①关于汉语方言的划分,各家的说法不一。

曾经有五种说、九种说、十种说、十二种说、五系十七区说等。

(五种说,见王力《汉语音韵学》563页,中华书局,1956年)。

现在一般认为大致可分为八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2)吴方言(以上海话为代表),(3)粤方言(广州话为代表),(4)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5)客家方言(梅县话为代表),(6)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7)赣方言(南昌话为代表),(8)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

浅析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浅析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河语

同 这样的差异还表现在方言中有些双音节词汇却对应着普通话的单音 样, 节词汇, 淮南方言也不乏此类 情况, : 脊梁 ” 如 “ —— 背 ; 姨娘”——
“姨 ” “猫 猴 ”一 一 “鬼 ” … … :
可 以看 出, 这种 差异 的产 生多半是 由于淮 南方 言 中常 在表达 整个词 的意义
“ 汉语词汇的发展在构词上表现 出来的趋势是双音节词的 断增多, 但这
种 趋 势在 各个 方 言 间并 不是 平 衡发 展 的 。 ( ” 董绍 克 2 O 0 2年 1月) 这表 现在
方 言与 普通 话 的差异 上就 是有 些方 言 尚存在 些许 单音 节词 汇, 节 词 汇 , 如 : 淮 南 方 言 中 的 “ ” “ ” 灰 、 天 、 “筋 ” 泥 ” … … : 对 应 普 通 话 词 汇 :“ 尘 ” 天 气 ” 血 管 ” 、“ 灰 、“ 、“ 、
口袋 ;擘 上胁 下的部分 弩 跨上胁下 的邵 分
() 1 词根 选择 差 异 淮 南方言 与普通话 的词 形差异 还表现 在复 合词 的词根选择 上, 即复合词所 表 达 事 物 、意义 相 同, 但词 中有 部分 词根 语 素 却不 同:
方 言 词
烟 筒
逮 髑 孬
拿 ( 用力盒 ) ;援 藏 ;荫险 傻 ;坏 ;不好 ;怯懦
教育时空
I ■
Caiedcl i h e hoR isnaTngew nccneoyv e
浅 析淮 南方言 词汇 与普通话 词汇 的差异
郑 静
( 山学 院文学 院) 黄
[ 摘 要] 言研 究 是语 言 研 究 的一 个重 要 方 面 。淮 南一 带 的方 言 , 于 江淮 方 言 的 “ 点方 言 ” 方 属 地 。本 文主 要 从词 形 、词 义等 方 面入 手 , 介绍 淮 南方 来

本地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异

本地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异
例句中的“油”用作动词,是“粉刷”的意思。
二、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异
(一) 在动词后面同时带有“宾语”和“补 语”的情况下,湖南方言中的“宾语”往往 跟动词联系更为紧密,在位置关系上,补语 往往放在最后。
二、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异
(1) 口语表达中常见的错误。
(一) 口语表达中常见的错误。
例1: 地方方言: “打他不赢。” 普通话: “打不赢他。”
例2: 地方方言:“我讲你不赢。” 普通话:“我讲不赢你。”
地方方言: “老张,把杯水我咯!”
普通话: “老张,给我一杯水!”
(二) 在双宾语的结构中,湖南方言 的受事宾语往往放在与事宾语之前, 这一处置与普通话的语法刚好相反。
地方方言: “老张,把杯水我咯!”
普通话: “老张,给我一杯水!”
2、造词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人们的造词心理不同,以及事物自身特点不同, 所以对同一事物,地方方言和普通话会有不同的表达 方式。
(1)根据事物的形状、颜 色等外在特点造词。
地方方言:喇叭花 普通话: 牵牛花
(身体上有)黑青 伤痕
(2)根据事物的性质、 用途等来造词。
地方方言:手巾 (擦脸擦手)
普通话: 毛巾
(二)词汇意义上的差异
词汇意义的差异通常表现在其义的多与少 的不同。
快 例:1、
普通话中的“快”指“赶紧”或“快速” 的意思,但在湖南方言中,“快”除了这 个意思之外,还指刀或一些利器比较锋利、 锐利。
例如:湖南方言中都可指“油”类 名词或形容词。
如:“你帮我把这个柜子油一下!”
正清路小学
普通话水平培训学习
2016年10月31日
第三讲
本地方言和普通话 在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主要差异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

安徽方言的研究报告1. 引言方言是一种受到地域和社会文化熏陶的语言变体,它是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特定社群使用的一种语言。

安徽是中国南部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独特的安徽方言,本文将对安徽方言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历史和地理分布。

2. 安徽方言的特点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与其他方言相比,它有以下特点:•音韵特点:安徽方言的音韵特点较为鲜明,如轻声浊化、尾音变调、鼻音合口等。

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相比,安徽方言的音调较为平稳,不像北方方言那样多变。

•词汇特点:安徽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很多词汇是其他方言所没有的。

安徽方言还具有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例如用“曳”表示“拉”或“拖”,用“鱼戏莲叶弄(nòng)”表示“美丽”。

•语法特点:安徽方言的语法与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安徽方言中,《我在家吃饭了》可以说成《我家吃饭了》;而普通话和其他方言一般会加上“在”字。

此外,安徽方言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结构,如“你提机票了吗?”表示“你带了机票吗?”等。

•发展特点:安徽方言在不断与其他方言交流影响的过程中,也在发生着变化。

尤其是与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接壤的地区,安徽方言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 安徽方言的历史安徽方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安徽地区属于淮南方言区,受到了齐、楚、吴等古代南方国家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安徽成为了苏鲁方言区和江上方言区的交汇地,安徽方言逐渐形成并且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安徽方言逐渐形成独特的地理特点与社群特点。

同时,安徽方言与周边地区的方言,如上海方言、江苏方言等也有一定的联系和影响,形成了新的变体。

4. 安徽方言的地理分布安徽方言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各个地方,但因为安徽地域较大,方言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北部方言: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滁州、合肥等地,表现出明显的阳平调、轻声浊化等特点。

•中部方言: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芜湖、安庆等地,表现出中高平调和前鼻化的特点。

淮南话就是经典

淮南话就是经典

淮南话就是经典1、麻逼(很、非常)2、猫逼、噎熊(算了、完了)3、羊熊、羊丈(也是很的意思)4、马虎熊(不怎么样)5、可照(行不行)6、好攒子(什么时候)7、胡几吧吊扯(不是那样的)8、就地(是)9、靠了(坏事、坏了)10、到尽(极端,贬义)11、一嘴(全名一嘴猴,一句话,好说的意思)12、管(行,可以的意思)13、可是的该?(为疑问短语“是不是的呢?”之意)14、麻灿(为副词短语,和麻逼同意)15、好喽吧(为感叹词,得了吧,行了吧,的意思)16、胡吊搞(动词短语为乱来胡做非为之意)18、搞哄黄子该!(搞什么搞)19、吃花了吧!(失误、失手、完蛋、搞砸了)20、啊喳人!(恶心人)21、吊烟(狗屁)22、胡几吧掉搞(乱搞)23、我居你?(居为第一声,我怕你的意思)24、你洋唬什么?(你来劲什么)25、你这人真叽一裤(见不得人的恶心本质)26、驴熊!(骂人的话)27、杠路、杠家、杠腿(走、回)28、二青头(楞头青)29、不照器(不行、效果不好)30、老奴、老侬(奴和侬都读第三声、老闺女)31、不管筋(不行)32、恶咽人、搁咽人(恶心人)33、谁扯谁狗日的(发誓)34、遮顾(装模作样、掩饰)35、猫吊喽、猫逼吧你!(完了吧、算了吧你)36、过劲!(厉害)37、你搁哪豁酒(在什么地方喝酒的意思)38、各、各饭(吃、吃饭)39、喝朗朗地(游刃有余、象摩象样)40、细比扣(吝啬)41、狗比羊眼(骂人的话)42、鬼子六(不诚实的人)43、精豆屁(狡猾的人)44、呵蛋(拍马屁、巴结)45、掘事(赌咒)46、嘛熊(意同“麻灿”、“麻比”)47、掘人(骂人)48、迟鱼(迟:古代刑罚“凌迟”,知道啥意思了吧?)49、冲会(民间的小范围融资)50、马子(身材。

不同台湾“马子”指女友)51、谝、谝脸(音pian,炫耀、显摆)52、滋啦啦地(介有其事)53、秋巴、秋鸡(形容形象委琐)54、叽歪(喋喋不休)55、鼻屎(不够身份、没有分量的人)56、真有拔捂(真有办法、真有能耐、真有把握)57、尿尿拉拉地(尿,读音sei,不爽利,意为让人讨厌)58、滴答、滴滴答答(饶舌、缠人)59、怎么搞的该(怎么回事)60、走家(回家的意思)61、活毁(意思是完了)63、黑扯(就是胡扯的意思)64、二衣子(就是不男不女的意思)65、老婆三调(就是不三不四的意思)66、脚拉车(自行车的意思)67、我劈脸呼你! (这句话****电视台的李咏知道是什么意思!你可以去问问他!听说是周涛教他的!在豆腐节晚会上被李咏用上了。

浅谈“宣城普通话”

浅谈“宣城普通话”
( 城 话 , 小 的 意 思 ) 还 有 , 城 人 经 宣 缩 。 宣
意思 ) 还有 通感 , 了。 通感就 足在 人们 的 审 美活动 中使各种 审美感 官 ,如人 的视
觉 、 觉 、 觉 、 觉 等 多 种 感 觉 互 相 沟 听 嗅 触 通 、 相 转 化 而 形 成 的感 受 。 城 人 在 组 百 宣
时 候 , 常 常 被 人们 戏 称 为 某 某 地 力‘ 通 普 话 , 如 宣 城 人在 说 没 有 达 到标 7 普 通 例 停的
话 时 叫 “ 普 ”。 什 么 会 现 这 样 的 情 宣 为
偏正等手 法外, 大量动用 了修辞格 还
例如, 比喻 (“ 蛇 ” — 比 喻 玩 门 玩 —
机 ,农 民 把 稻 子 变 成 米 ,片 的是 一 种 叫 j
“ ” 的似 磨 的工 具 压 掉 稻壳 后 而 成 的 。 砻
况 呢 ? 者 认 为 一 办 而足 因 为 语 音 卜 是 作 不
道、 做一些 隐蔽 的事 欺骗人 ) 借 代 (“ 、 黑
头 鬼 子 ” — 指 代 那 些 不 正 规 执 法 人 — 员 ) 谐 音 (“ 分 ( ) — — 打 8 、 末 婚 ” 0分 时 , 过 把 牌 压 住 了 , 边 没 有 分 数 垫 ) 对 ,这 、 双 关 (“ ( ) ” — 妓 女 ) 类 比 辣 乐 子 — 、 (“ 弹 — — 假 货 ”,炸 弹 ,一 点 火 即爆 炸 炸 , 问 短 , 瞬 即 逝 ; 货 , 不 到 多 少 时 稍 假 用
“ 中介
话 , 般 要 加 判 断 系词 “ ”, “ 是 _ 一 是 如 我 l I : 人 ”,而 在 宣 城 话 中 名 词 竞 作 l谓 语 , r 不 用 判 断 系 词 “ ”读 作 “ 是 我 入 ”。“ 们 我 嘎 ( ) ”, 思 是 “ 们 回家 ”。 词 家 咳 意 我 动 “ ”在 宣 城 话 中 常 说成 “ ”, “ 书 给 把 如 把 把 他 ” 现 代 汉 语 语 序 是 表 达 一 定 的 内容 。 的 , “ 下 大 了 ”、 下 大 雨 了 ”、 大 婀 如 雨 “ “

淮安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doc

淮安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doc

淮安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论淮安方言的特点淮安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比较(篇一) 论淮安方言的特点方言是一种语言的地方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它是地域历史文化的表征,是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淮安方言是中国诸多方言的一种,它隶属于北方语系的江淮方言,又称“淮语”。

在明朝,曾定为官方用语,淮安方言以明清时期淮安府城淮城(今楚州区城区)口音为核心淮安口音,如今以淮安市政府驻地清河区为基准。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就曾在其书中大量使用淮安方言。

淮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特别是明清时期,是国家治河、漕运、盐运、榷关重地,是运河沿岸的一大都市。

南北往来,多元文化交流形成淮安地域文化的特殊性。

此外,淮安地区地处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是南北地域文化、民俗气候的交汇过渡地带,故其语言习俗呈现南北方交融的特点。

淮安方言是北方方言和吴越方言交汇的结果,俗称南蛮北侉至淮安不蛮不侉,区别在于入声词汇的多少,卷舌的有无。

淮安方言主要特征有平卷舍不分,前后鼻音不分,“l”与“n”相混。

淮安方言声母的特点整体来说“l”与“n”相混,平卷舌不分。

淮安方言的声母为b、p、m、f、d、t、l、n、g、k、h、j、q、x、z、c、s、zh、ch、sh、r等。

具体特点:一、古全浊声母在淮安方言里全部清化,逢塞音,塞擦音,平声读送气清音,仄声读不送气清音,与普通话一致。

但是普通话的平卷舌,淮安方言里是不分的,淮安方言多用z、c、s来代替zh、ch、sh。

二、淮安话中“l”与“n”相混,但并不是简单的把“l”念成“n”,“n”念成“l”,而是一般洪音韵母发“l”,细音韵母发”n”。

淮安方言韵母的最大特点是保留入声韵,入声收吼塞音韵尾。

一、淮安话有些单元音与普通话区别是很大的,如“直”发音 tsy ,“热”发音 ji ,“夜”也发音 ji ,“福”发音 fo 等。

二、有些在普通话是鼻音韵母,而在淮安方言念单元音。

如“蛋”发音 ty ,“安”发音 y ,“晚发音 、f、d、t、l、n、g、k、h、j、q、x、z、c、s、zh、ch、sh、r等。

淮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不是很大

淮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不是很大

淮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不是很大淮南话与普通话的区别不是很大,但往往让人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1、好(所有一个字的都可以加嘛比)--叫嘛比的好。

2、不行--叫毛比吧。

也叫也熊吧。

3、好吃--叫好吃的羊熊样。

4、不怎么样--叫马虎熊。

5、行不行--叫可照。

6、好--叫好的羊熊样,嘛比的好。

7、不是那样的--叫你胡几吧吊扯。

8、是、是--叫旧地、旧地。

9、(坏)了--叫考了。

10、今年豆腐节开始正式使用淮南话。

希望朋友继续往里添加--我们的淮南话。

好让豆腐节文化的底蕴更浓一些。

发扬淮南话。

淮南人讲话直爽,听着麻参快活,方言就是文化,方言也是隐语。

方言的多样性,就象物种的多样性。

维护方言生存的重要性,不亚于环境保护、动物保护。

11、一嘴:一句话好说的意思12、管:行可以的意思13、可是的该?:为疑问短语“是不是的呢?”之意14、麻灿:为副词短语常置于形容词前起修饰作用很非常的意思例句:麻灿的好15、喽喽吧:为感叹词得了吧行了吧的意思例句:喽喽吧就你那熊样?16、胡吊搞:动词短语为乱来胡做非为之意18、搞哄黄子该!(搞什么搞)19、哧花了吧!(失误、失手、完蛋、搞砸了)20、腌喳人!(恶心人)21、吊烟(狗屁)22、打吊腰(乱搞)23、你看把你倨地(倨傲)24、你洋唬什么?(你来劲什么)25、你这人真叽一裤(见不得人的恶心本质)26、那大驴熊!(骂人的话)27、杠路、杠家、杠腿(走、回)28、七叶子(二青头、缺叶子肺、楞头青)29、不照器(不行、效果不好)30、能吊台(自作聪明)31、不管台、不管筋(不行)32、恶咽人、搁咽人(恶心人)33、扯地跟袄套子样(胡扯)34、遮鼓劲(装模作样、掩饰)35、猫吊喽、猫水吧你!(完了吧、算了吧你)36、过劲!(厉害)37、你搁哪喝(读音:豁)地该!(语无伦次、搞不清状态)38、各、各饭(吃)39、喝朗朗地(游刃有余、象摩象样)40、细比扣(吝啬)41、狗比羊眼(骂人的话)42、鬼子六(不诚实的人)43、精豆屁(狡猾的人)44、呵大蛋(拍马屁、巴结)45、掘事(赌咒)46、嘛熊(意同“麻灿”、“麻比”)47、掘人(骂人)48、迟鱼(迟:古代刑罚“凌迟”,知道啥意思了吧?)49、冲会(民间的小范围融资)50、马子(身材。

方言词汇的差异性比较.ppt

方言词汇的差异性比较.ppt

(2)语素数量的差异 所谓语素数量的差异,指两个同义词音节数 量相同,但包含的语素却有多有少。 如下表 :
(3)语素价值的差异 语素价值的差异对方言词汇差异只有数量上的影响, 没有构词形式上的影响。
同一个语素在不同的方言里组词的能力和使用频率是 不同的,在甲方言里是很冷僻的语素(或词),在乙方言 里可能是个很活泼、很常用的语素(或词):下面举出 “番”为例:
(2)语素义差异对词义差异的影响 所谓语素义差异,指同一个语素在不同方言之 间或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其意义有所不同。语 素义的这种差异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词义的差 异。这种影响大致显示了语素义与词义之间那 种既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与一致性,又具有一定 的融合性与转移性的特点。
如“数目”,厦门方言指“账目”,而普通话 则指“通过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造 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厦门方言“数”的语素义 有“账目”这个意义,而普通话没有,于是 “数”的语素义差异直接影响到词义的 部分重点论述义位的差异对方言词汇意义差 异的影响,第二部分重点论述语素义的差异 对方言词汇意义差异的影响。
1、义位的差异
(1)义位的义域差异; A.构成最小子场的客观对象等级高的,为义域宽;反之, 为义域窄。 如“手”在普通话里指(拿东西的)(上肢末端)(部分),与 “脚”构成最小子场。但在广州方言“手”指的是“上 肢”,“脚”指的是“下肢”,“手”“脚”构成的最 小子场的客观对象是“上肢”与“下肢”,比普通话的 “手”与“脚”等级高,所以说,广州方言“手”的义 域比普通话宽。 B.内容多、涵盖广的,为义域宽;反之,为义域窄。 如“茶”,广州方言既可指用茶泡出的饮料,又可指白 开水,而普通话则只指用茶做成的饮料。所以说,广州
普通话的三音节的惯用语中的重叠词缀都是虚词素,而 三音二叠式的重叠部分则是实语素,而且有的重叠部分 还可以移动位置,如“乱立立”(混乱)也可以说成“立 立乱”,其义不变。而普通话的“血淋淋”就不能作这 种移动说成“淋淋血”。 B.三音二叠式的结构类型 根据叠音成分在词中的位置,该类词的结构首先分 “AAB”型与“BAA'’型两类。“AAB”型指叠音成分在 前的一类词,“BAA'’型指叠音成分在后的一类词。每 类词里按照语素间的语法关系又分主谓、动宾、状中、 定中等不同关系。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

方言词——论河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的‎异同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和这个民族的‎共同语言,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色。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言‎总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例如汉民族共‎同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即我们现在所‎说的普通话。

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统一‎,人民政治经济‎文化需要发展‎,需要统一的民‎族共同语,因此在195‎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会上确定把汉‎民族共同语称‎为普通话,主张向全国大‎力推广。

会后经各方研‎究,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含‎义。

民族共同语和‎方言不是互相‎对立的。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是以方言‎的消亡作为前‎提。

共同语言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的。

而全国各地的‎汉语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

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在方言地区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阂,以利社会交际‎,“推普”的任务是要使‎方言地区的人‎民学会说全民‎族共同使用的‎普通话,那么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方言词是一个‎方言地区在长‎期使用方言过‎程中形成的一‎类词,是一个地区鲜‎明的标志。

方言词一方面‎指流行在方言‎地区而没有在‎普通话里普遍‎通行的词,例如东北话中‎的“埋汰”,河南方言里的‎“中”;另一方面指普‎通话里从方言‎中吸收进来的‎词,这类被普通话‎所吸收的词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同的词,例如粤语里的‎“埋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词汇,淮南方言也不乏此类情况,如:“脊梁”——“背”:“姨娘”——
“姨”:“猫猴”一一“鬼”…… 可以看出,这种差异的产生多半是由于淮南方言中常在表达整个词的意义
方言词:}亡意义 建:离开(例:我一T.) 祖父 姑父 茧子同谭皮互相打骂 掰 外公
警通话{暑I汇意义 (书)头顼;颤斌I舟“■” (口)父紊 父紊的姑父;岳家称女蠕 通称槽牙或臼齿 平着扔出去;使斛;不高兴(~一);
引富 淮南市位于中国华东腹地。淮河之滨,是安徽省中北部重要城市。因在淮 河南岸,故名淮南。淮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 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淮南话是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音,以淮南 本土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淮南方言作为北方 方言(中原官话)①中最为居南的分支之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存在较多差 异。本文主要从词义、词形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之 间的相关差异。 1词义差异 词义比较是词汇比较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把淮南方言同普通话作词义比 较,用来作比较的词语必然是词形相同,基本意义有关联,同时引申意义和附加 意义不同的词语。 1.1词形完全相同.词义截然不同 这种类型的差异并不多见,但这却是淮南方言与普通话词义差异的最为显 著之处。如:
万方数据
怒1罴烹烹n意d I篇h
Ln na scl enLe a ef

0焉ogY
教育时空
Ice
v 1
ew’-,o_■
啊I
方言词
普通话词 吃 走 软 懂 快 擎荠 茶壶 冥币
对应到淮南方言中皆为非叠音词。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诸多方言与普通话词汇差异以外,淮南方言与普通话在 词汇成分和词汇运用上也是存在差异的。关于词汇的运用,淮南方言是远远不 及普通话的,就拿语言的吸收外来语和造词能力来说,任何一种汉语方言也不 能与普通话相比。根本原因还在于汉语普通话是我们的共同语,它的吸收能力 和造词能力始终强于任何一种方言。这也是方言需要向普通话学习和借鉴的 原因所在。 结语 综上所述,方言是人类智慧的~种存在形式。有着巨大的魅力吸引人们去 探究、揭示它的秘密。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有许多相近共通之处,还 是比较容易理解的。由于时代发展和地域所限,许多极富特色的地方方言正 在慢慢地消失。为此,国家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在积极抢救、保护 地方方言文化,这里探讨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希望能够为方言 文化保护工作献出绵薄之力. 注释 ①中原官话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河南、陕西关中、山东南部 为中心,覆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 海、新疆共390个县市。据中国大陆官话分布图知,淮南地区处于中原官话覆 盖区域。 ②胡裕树版的‘现代汉语》称为“词的构成方式:张斌版的‘现代汉语’ 称为“词的构造方式一本文皆采用“词的构成方式”。 ③“=”表示非本字,同音字代替。下同 ④即词法,邢福义的‘汉语语法三百问》把汉语语法则的总和。’哪么,语素作为语法实体,语
素与语素之间的组合又组成词语(词汇),所以淮南方言与普通话自铲词法一致 性0也可以称之为“语法一致性”。 参考文献 [1]董绍克.‘论汉语方言词汇的构词差异》.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 (1)16—20. [2]张斌.‘现代汉语》.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6. [3]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投字的笔蕊
的语素之前或之后加上。缀”,即词缀.如。老鹅”中的“老”、“阿 娘”中的“娘”等。 (2)双音节与三音节的差异 普通话中双音节词汇居多的事实不容置疑,可许多方言中尚存在着部分普 通话双音节词汇对应的三音节词汇。这种对应关系的存在,主要原因也在于 方言中大量“缀”的使用,既有前缀,也有后缀,如:方言词“癫猴子”、 。鸡膀子”、。洋柿子”……;对应普通话双音节词“蟾蜍”、“鸡翅” 和“番茄”…… 显然,淮南方言词汇对于。缀”的使用是相当多见的,同时,无论是前 缀,还是后缀,还不只一种形式.这也是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在音节差 异上的一大显著特点。 2.2语素选择差异 (1)词根选择差异 淮南方言与普通话的词形差异还表现在复合词的词根选择上。即复合词所 表达事物、意义相同,但词中有部分词根语素却不同:
警通话河义 通过;超过;过失 踌上胁下的部分

曩 建 髓 孬 老 丈妈 丈爷
天气不见阳光的地方:慧聋I啊唆 坏;不好;怯懦 岁教丈I老年人l有径疑 伯母;算称年长的妇女 伯父l暮旅年长的男子
傻;斟=;不好;怯懦 表示小(小舅一老奠):箩教大;老年 人;有鹾验 称大伯的妻子;伯母;lF称年长的妇女 大伯i伯父;幕称年长的男子
方言谓 今个 明个 后个 髓个 昨个 大蕊个 大后个 普通话询 今天 明天 后天 前天 昨夭 大前天 大后天
这种构词方式的差异集中体现在时间词的使用上,这也是淮南方言的一大 特色之一. 最后,需要强调的还有方言与普通话在叠音与非叠音上的差异。当然,不 可否认的是,叠音构词在普通话和方言中都存在,不同的是在使用数量上.拿 淮南方言来看。叠音构词要比普通话少很多。除了把普通话中的“馒头”称为 。馍馍I还有就是把类似于“看~看”、“闻一闻”、。尝一尝”这样的三音节动 词短语省略为“看看”、。闻闻”、“尝尝0可以说普通话中其他所有的叠音词
般所说的复合词。’在方言与普通话的词汇对比中复合词的差异比较是相当关
键的,尤其是复合词构成方式的差异比较。同时,胡裕树先生又把合成词(复合 词)的构成方式分为五种,即联合式、附加式、补充式、陈述式、支配式,下面 我们来简要探讨一下淮南方言在复合词构成方式的选择和使用上与普通话的 相关差异。 联合式复合词包括同义语素的联合,如。学习_也包括反义语素的联合, 如“手足”。关于这一点,淮南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反映在同义语素联合词上, 就是普通话中的“兄弟”在淮南方言中用为“弟兄”:反映在偏义复合词上,就 是普通话中的“好歹”在淮南方言中用为“孬好”或“高低”。附加式复合词 在选择和使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一些普通话中的书面语在方言中并不使用, 如“春耕”方言说成“春天下地干活_“内部”说成“里面一,。罕见”说成“没 见过_“典范”说成“例子I“美观”说成“排场_“知青”说成“下放学生”。 可以看出,复合词构成方式的差异并不能作为一项淮南方言与普通话差异 比较的重要突破点。但是,这种复合词构成方式差异的不明显却证明了淮南方 言与普通话在语法西上的显著一致性。 另外,淮南方言与普通话在复合词的构词方式上还有一个显著差异,就是 普通话中部分以“词根+词根”的复合词构成方式在淮南方言中表现为“词 根+词缀”的构成方式
教育时空
I叠r
——●●■——●■——■——●——■●●
China
srI cnc e
and Tect:nol c,gy
RP~-Ief
浅析淮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郑静
(黄山学院文学院) 【摘 要]方言研究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淮南一带的方言,属于江淮方言的。地点方言”。本文主要从词形,词义等方面入手,来介绍淮南方 言与普通话在词汇上的主要差异,以揭示淮南方言词汇的地域特色:同时也希望以此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研究和方言文化的保护拓展新的思路和视野. [关键词]淮南方言普通话词汇差异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9-914X(20]o)30-0536-02
万方数据
并技博克I
537
河诲

的。”(董绍克)所以,从语音、语素以及词的构成方式。三个方面来说明差异 是切实可行的,这三方面的差异又是造成方言与普通话词形差异的主要原因. 2.1音节数量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词语的音节多少上。即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数量问题及 相互对应关系。 (1)单音节与双音节的差异 “汉语词汇的发展在构词上表现出来的趋势是双音节词的不断增多,但这 种趋势在各个方言问并不是平衡发展的。”(董绍克2002年1月)这表现在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上就是有些方言尚存在些许单音节词汇.相反,在普通话 中这些词汇却都是双音节词汇,如:淮南方言中的。灰”、“天”, “筋”、。泥”……:对应普通话词汇:“灰尘”、“天气”、。血管”、 “泥土”…… 同样,这样的差异还表现在方言中有些双音节词汇却对应着普通话的单音
个毋
杠- 裹; 肉t 绍, 地梨 催-子 甄饯
其次,从语素的分类角度来看,尤其是按语素位置划分的定位语素与非定 位语素(通称词缀),二者在数量和使用上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比如,在前置 定位语素(前缀)上,淮南方言就经常使用“阿”(一般多用于家庭成员及亲属 称谓叠音词的前一个语素之前以代替叠音):在后置定位语素(后缀)上,淮南方 言就没有“儿一即无儿化韵:在非定位语素(既可作前缀,又可作后缀)的使 用上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异,如“头”这一既可作前缀,又可作后缀的非定 位语素。 再者,从词缀语素价值来看,也就是词缀语素的使用频率,淮南方言与普通 话也存在差异。如“子”作为后缀语素,淮南方言的使用频率较高:如“茶 杯子”、“肉圆子”、“喇叭筒子”…… 可见,。子”这个后缀语素对于淮南方言的价值要比普通话高,作用也要 比普通话大. 最后,需要提及的就是“双词缀”这种特殊现象,尽管这种现象在多数方 言与普通话的词形差异中极难遇见,但在淮南方言中却出现了,“零头子”、“老 汗子(小儿子)l这里的“头”、“子”、“老”都是词缀,两个词缀用于一个词语 当中。也给方言词汇增添了不少有趣的色彩。 2.3词的构成方式的差异 这里所说的词的构成方式,主要是指合成词的构成方式。胡裕树主编的 ‘现代汉语》把合成词的构成方式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不定位语素连接定位 语素构成的合成词:另一种则是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构成的合成词,这也是一
外号 笤帚 赌钱 韭黄 香油 舒坦
例子中的。大妈”这种方言的特殊意义用法,与普通话相比,适用范围 更广,如淮南方言会把二叔的妻子称为。二妈I三叔的妻子称为“三妈扎…“ 这里的“妈”也就等同于普通话中的“婶”。这种方言词汇的形成,可以从倔 面反映出方言本身是具有一定的造词能力的. 2词形差异 词形也就是词的形式,探讨方言与普通话的词形差异,也就是探讨二者在 词的形式上的差异。根据词的音节多少,我们可以把词分为单音词和复音词: 根据每个词的不同内部结构形式,又可以把词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由一个语 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称为合成词.。词的内 部结构形式恰好主要是靠语音、语素以及它们各成素之间的组合关系来表现 536 I拜蠢博克 (2)词缀选用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