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丹毒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点击次数:701
∙日期:2013-10-25 11:17
∙编辑:admin
∙来源:华夏养猪网
∙评论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和散发,不同年龄的猪均可发生,但多见于3-12月龄猪,病程2-4天,大猪病死率40%-90%,往往损失严重,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有发生。
一、病原简介
猪丹毒杆菌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可分为三种类型:即S型(多是急性型)、R型(慢性或老龄培养物)和I型(中间型)。本菌对自然环境的抵抗力较强,一般的消毒药就能杀死。
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进入肠道,引起发病。
二、主要症状
1、急性型:以突然爆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个别猪只不表现任何症状即突
然死亡。病猪主要表现有:高烧不退,精神不振、不食或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且附有粘液,有的后期腹泻。发病1-2天后,皮肤上出现红斑,其大小和形状不一,以耳、颈、背、腿外侧较多见;
2、亚急性型:其主要特征是皮肤疹块。病初食欲减退、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体温41℃
以上,在胸、腹、背、肩及四肢外侧出现界线分明的大小不等的红色疹块,压之褪色,逐渐转成紫红色以后结痂似龟壳样,俗称“鬼打印”或“火打印”。
3、慢性型:以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要特征,病
猪食欲无明显变化、体温正常、全身衰弱、生长发育不良。其特征是背部、肩部、耳朵、蹄部和尾部形成局灶性坏死病变,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结痂或形成黑色干硬的皮革样病灶。
三、防控措施
(一)预防
1、疫苗接种:在高发区域及高发季节时,在肉猪断奶后接种猪丹毒弱毒冻干苗或灭活苗,间隔一个月再接种一次。
2、加强饮水消毒和管理,防止病从口入,特别是使用自然水和浅表水的养殖户,以及喀斯特地貌的区域也要注意水源的消毒,包括冲栏用水。
3、注意饲料的清洁和卫生,确保饲料无丹毒污染,平时尽量不用湿料。
4、加强舍内卫生的清理,减少冲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出现高温高湿。
5、加强猪舍周边杂草及杂物的清理以及消毒,做好灭蝇灭蚊工作,减少吸血昆虫的传播。
6、注意病猪和病死猪的处理,防止传播病原。
7、高危地区适当增加青霉素类药物的保健。
8、提高警惕,平时仔细巡栏,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9、对猪场的种猪或养户中大猪突然出现发烧、减料等症状的,可直接肌注青霉素400万单位/头做治疗性诊断。
(二)治疗
本病首选治疗药物为青霉素,药效快。如果发病猪为急性型,应采用短效青霉素大剂量注射,400-600万单位/头(即3-4支/头),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如非急性发病,可采用注射长效青霉素,两天一次,连续三次,猪群可全群用0.1%-0.12%阿莫西林饮水或拌料。四环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0.05%的剂量拌料可用于预防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