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俞雷发

合集下载

关于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分析

关于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分析

关于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的分析摘要:由于我国的输电线路基本上都处在暴露的状态下,因而,其受天然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其在雷雨气候中非常容易遭到雷击等天然因素的干扰,进而导致其无法正常的运转,对人们的用电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本文主要对35kV 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展开一些分析。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防措施1、引言输电线路为人们提供了充足电力供应,满足了人们生活与生产中对电能的实际需求,因此,提升输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35kV输电线路的实际运行中,雷击跳闸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特别是在山区环境下,由于雷雨较多,因此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的发生更为频繁。

为了保障与提升电力服务的质量,更好的满足当地人们对电能的实际需求,对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进行有效的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需要相关人员重点关注。

2、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类型分析2.1反击类跳闸当金属体遭受雷击时,包括接地引下线、接闪器以及接地体等等,在闪接的瞬间会与大地之间形成较高的电压。

在这样的条件下,这种电压对于大地连接的其他金属物品之间产生放电现象,这一过程被称为雷电的反击,而此时形成的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可以归类于反击类跳闸。

对于反击类跳闸来说,其主要的特点包括:产生跳闸故障区域的接地电阻与标准要求不匹配;故障点会在跳闸故障发生的瞬间产生较大的电力,且主要为多基多相或是一基多相;通常情况下,反击类跳闸故障相为水平排列的中相、垂直排列的中相或下相。

2.2绕击类跳闸对于绕击类跳闸来说,其主要的成因有以下几种:线路过载或者短路,会导致空气开关跳闸或保险丝熔断;电源过高、过低均会使具有电压保护功能的装置跳闸;漏电或其他接地性故障,会导致漏电保护装置跳闸。

该类跳闸的主要特点如下:在输电线路中,设置了架空避雷线路;产生绕击类故障区域的电阻与标准要求相吻合;在发生绕击类跳闸故障时,故障点会产生较小的雷电流,且故障点主要为多基多相或是一基多相;绕击类跳闸普遍发生于山顶边坡等极易产生绕击的区域;通常情况下,绕击类跳闸故障相为水平排列的边相、垂直排列的上相。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摘要:近几年来,因雷电而引发的输电线路掉落以及跳闸问题频频出现,不仅大大影响了用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各地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因雷击造成的线路掉落和跳闸问题。

前几年,这一现象主要集中于山区,近些年则表现出了向平原地区转移的发展趋势。

可以说,雷击已成为影响输变电线路运行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防措施1 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现状及雷击跳闸的类型1.1 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现状35kV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目前情况来看,35kV输电线路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如下几方面较为薄弱的环节:很大一部分35kV输电线路运行的时间过长,线路存在严重老化的问题,有些输电线路运行时间达到10年以上,甚至有的运行了30年以上,非常不利于线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某些输电线路没有进行避雷线的架设,缺少避雷线的屏蔽作用,这就造成了杆塔和线路全都暴露在雷电的打击范围内;一般情况下35kV 输电线路都只装设3~4片的绝缘子,这就造成线路的抗雷击能力比较低,不管是哪种雷击方式(主要有反击雷、感应雷以及绕击雷等等)都非常容易造成跳闸问题;对于输电线路来说,绝大部分都是布设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例如山顶、半山坡以及丘陵地区相对比较突出的点,这些位置都非常容易遭到雷电的打击,从而引发跳闸事故。

1.2雷击跳闸的类型1.2.1反击类跳闸其主要特点为:故障点的接地电阻不符合标准要求,故障点主要是一基多相或者多基多相,在发生跳闸故障时在故障点会出现比较大的雷电流,一般情况下故障相是水平排列的中相或者垂直排列的中、下相。

1.2.2绕击类跳闸其主要特点为:输电线路架设有架空避雷线,故障点的接地电阻符合标准要求,故障点属于单基单相或者相邻两基同相,在发生跳闸故障时在故障点会出现比较小的雷电流,故障点发生的位置大都是在山顶边坡等容易绕击的区域,故障相大都是水平排列的边相或者垂直排列的上相。

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事件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

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事件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

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事件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摘要:在风电场管理过程中,如何有效增强集电线路的防雷击性能,是提升风电场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因素。

为此本文提出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事件分析及防雷措施研究,结合集电线路特点对雷击事件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防雷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风电场;集电线路;雷击;防雷0前言我国风电场多建于宽敞的野外空地或者山区,所处位置环境较差,风电场在正常运行生产的过程中,需要面临较大的环境考验,如环境湿度高、土壤电阻率高等,还有梅雨季节高雷暴的特殊天气也对风电场运行存在较大的威胁。

近几年来,风电场遭遇雷击发生事故的案件频发,成为风电产业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1风电场特点及防雷电重要性1.1风电场特点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社会不断提升的今天,我国风电事业也在不断地向着高水平发展,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我国风电场数量和规模也在持续稳步增多。

我国常见的风电场特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其一是风电场发电机组的主机型号繁多,在同一个发电厂区内存在多种型号主机并存的情况;其二是风电场对于风能稳定性控制尚有欠缺,存在随机性和间歇性等问题,风速和风向的变化也会影响风电机的正常运转,无法正常生产;其三由于风能密度小、风轮对风能的捕捉能力低,对于风能的利用率和储存率也会随之降低,转化的电能也就少;其四风电场所处地理位置较为偏远,海拔普遍偏高,进而影响风电场的平稳运行。

1.2防雷重要性风电场中集电线路是关键构成部件,其是否正常安全运行,是整个发电场运营的重要影响因素。

在风电场运行期间,常见的自然问题且影响最大的就是自然因素,特别是雷击跳闸问题。

通常我国风电场所处位置较为偏远空旷,地势高且空旷,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更容易受到雷击问题,风电场设备受到的雷击次数过多,就会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问题和稳定生产。

据相关统计风电场的各类跳闸事故中,大多数都是由于雷击造成的。

地势较高、较空旷,土壤的电阻率更高,更容易受到雷击,雷击对集电线路造成破坏,引发开关跳闸,进而引发安全事故。

35kV电力线路遭雷击问题及对策

35kV电力线路遭雷击问题及对策

35kV电力线路遭雷击问题及对策摘要:雷电灾害是最常见的自然灾害,给人民财产造成的损失极大。

目前使用的35 kV线路,早期架设考虑到投资造价的影响因素,很多避雷防范技术措施做得不到位,造成耐雷程度较低。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首先分析雷电对输电线路的危害,其次分析35kV线路频受雷击的原因,最后提出35kV线路防雷措施。

关键词:35kV线路;雷击;问题;对策1引言电网作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安全运行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还对人们的生产造成影响,因此,电力系统需要不断强化自身性能。

对输电线路而言,出现运行故障最多的原因是雷击。

我国每年都会有由于雷击而导致停电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夏季时有发生,雷击停电在影响输电线路的同时,还会影响到地区的经济,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使得电网的安全运行得到保证。

2 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形式和危害2.1 雷击的形式(1)雷电感应,即感应雷。

雷电感应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

巨大的雷电流会在其附近的空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磁场,而形成的磁场可以在周围的导体上产生非常高的电压,会使得人和设备出现二次放电的情况,进而使得电气设备出现损坏,甚至出现雷击人员伤亡的情况。

(2)球形雷。

在这几种雷击形式中,球形雷出现的次数比较少,而且还不规则。

关于球形雷的相关资料也不够齐全,研究人员对其出现的原理观点还不一致;除此之外,球形雷还可以通过烟囱、门或窗等进入室内,会导致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重要威胁。

(3)直击雷。

出现直击雷的情况下,会产生非常大的雷电电流,这些电流会侵入地表,导致和雷击地方产生接触的金属会出现很大的对地电压,从而导致触电事故出现。

与此同时,直接的雷击会导致大量电流的出现,由于雷击产生的冲击电压会导致发电机和电力变压器出现烧毁情况,也会使得电线被烧毁,严重的会出现断裂情况,从而出现断电情况,甚至会导致火灾的发生。

由此可见,直击雷具有非常大的毁灭性,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某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某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某风电场 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在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期间,受到雷击过电压影响,会产生绝缘闪络,进而使得线路故障问题出现。

在跳闸事故中雷击因素引发的挑战占比50.0%左右。

雷击会对风场的安全、可靠造成严重影响,必须要引以为重。

本文主要分析某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的原因,并结合相应的理论,制定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频繁遭雷击;跳闸原因风电场运行期间,雷击灾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要加身认知,引以为重。

在农村山林区域中的输电线路,受到交通影响,一旦出现雷击事故,将会降低巡检效率与故障分析质量。

雷击天气伴随着明显的降雨与大风,极易引发树木摇摆,对线路运行安全产生影响。

若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则容易造成线路跳闸。

1雷击跳闸原因1.1多雷地区容易引起跳闸事故某风电场座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西南部丘陵地带,根据淮安地区雷暴及地闪特征分析,盱眙县属于重落雷区,且盱眙风电场架空线路全场共512基塔,全部坐落于山头之上,比周边建筑及树木都要高,这就更容易被雷击。

1.2输电线路反击雷跳闸事故落雷在高压输电线路杆塔、杆塔附近避雷线上,杆塔、接地引下线电感与杆塔接地电阻降压,会导致塔顶电位达到上限,使得绝缘产生闪络现象,进而导致杆塔雷击反击。

杆塔的接地电阻会对雷击跳闸产生影响,不少研究认为,杆塔接地电阻增加10~20Ω,则会导致雷击跳闸率增加50%~100%。

1.3输电线路绕击雷跳闸事故绕击指的是雷绕过避雷线的屏蔽,直接击打在导线上。

绕击发生因素与反击对比要复杂很多,若存在雷击距离间隙系数,则会受到杆塔、弧垂和地形等因素影响。

1.4过电压引起跳闸事故感应雷过电压,在架线路附近发生雷击,借助电磁感应,输电线路会产生过电压。

直接雷击电压,雷达直接击打在避雷线、导线上,以此产生过电压。

1.5避雷器防雷性能质量降低引起跳闸事故氧化锌避雷器无串联间隙,会持续承受系统带来的电压与电流。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摘要:35kV输配电线路是比较常用的配电线路,在我国电力系统中有着重要地位,但由于35kV输配电线路本身的特征,增加了输配电线遭受雷击闪络或跳闸事故的几率,所以加强35kV输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就要求相关技术人员能够排除配电线路防雷措施中的隐患,提升配电线路的安全性,从而保障区域供电的正常运行。

本文主要论述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重要性、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与雷击故障判别类型,以及具体的防雷措施,希望提供读者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雷击故障类型;故障判别1.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的重要性35kV输配电线路是我国电网系统中主要的配电线路,但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使得配电线路在防雷电方面表现的并不理想,增加了遭受雷击的几率。

在我国沿海地区,输配电线出现故障的事情时有发生,其中由雷电引起的配电事故更是占了很大的比重,严重威胁了区域供电的稳定和安全,也影响了居民的用电需要。

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去维护配电线路的稳定和安全,保障区域配电的供电需要,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2.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与雷击故障判别类型2.1雷电过电压的故障类型与跳闸率问题在配电线路的雷击故障中,雷击的过电压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直击雷过电压、反击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

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杆塔位置、闪络位置等进行雷击事故的判别,其中直接雷过电压是指天空的雷云在放电的过程中导致线路产生一定的抗阻,随着电流电压的逐渐升高,线路内产生极强的冲击力,使线路内出现极大的直击雷过电压。

同样,天空的雷云放电的过程中,杆塔中的阻抗与其他线路的阻抗共同作用产生了电压降,由于杆塔顶端高电位的影响,导致线路的电流电压快速升高,绝缘子被击穿的过程就产生了反击雷过电压。

而感应雷过电压也是因为天空中雷云的关系,使线路内产生束缚电荷。

浅谈风电场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防雷措施

浅谈风电场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防雷措施

浅谈风电场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防雷措施发布时间:2022-01-10T07:07:51.607Z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29期作者:陈龙[导读] 随着碳中和以及新能源的发展,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陈龙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550000摘要:随着碳中和以及新能源的发展,风电场的发电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风电场中的输电线路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等原因经常发生雷击跳闸等事故,对风电场的生产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35KV输电线路为例,深入分析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深层次原因,并对风电场的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希望对行业的发展做出一点微小的贡献。

关键词:风电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1引言本研究的对象是我们的新能源风力发电场。

目前,国内大多数的风电场主要集中在风力资源比较好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季节特征一般都比较明显,夏季雷暴大风天气频繁,这种情况下,雷击往往就更容易造成线路跳闸,导致事故发生机率大大提升。

因此,开展研究并采取合理措施提高防雷水平,对保证风电场输电线路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风力发电系统故障检测结果表明,输电线路因雷击导致供电故障的问题并不少见,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另外,在一些山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输电线路会建在山上,所以输电线路的垂直高差很大,为冷热空气提供了很好的替代场所。

频繁的空气对流使得相比于正常场景下输电线路容易受到雷击。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线路初始设计时充分考虑防雷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重要性。

2风电场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分析风电场为山地风电场,2020年8月投入运行,采用单避雷线,至2021年8月共发生7起雷击输电线路造成保护装置动作跳闸,共损失电量35.93万kWh,如图1所示,结合雷电定位系统、闪络点迹等,综合考虑故障期间的地理特征、故障塔的位置和天气情况,对事故原因做出分析:考虑为新投运设备,排除污染性闪络,集电线路发生故障时伴有中雨雷电,据值班人员反馈,每次发生跳闸事故时均有雷电产生,方向均在集电线路方向,查看保护装置动作正确,事后根据排查结果发现,共有两次事故造成线路避雷器炸裂损坏,两基铁塔有绝缘子损坏坠落并伴有放电痕迹,故可以判断为雷击事故。

35kV线路雷击过电压原因与处理措施

35kV线路雷击过电压原因与处理措施

35kV线路雷击过电压原因与处理措施发表时间:2018-06-25T16:33:40.527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4期作者:张帅力[导读] 摘要:35kV线路因受路径地理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山区线路大多都穿越山岗,就很容易遭受雷击。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湖南衡阳 421500)摘要:35kV线路因受路径地理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山区线路大多都穿越山岗,就很容易遭受雷击。

本文将根据防雷现状,深入分析35kV线路雷击过电压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处理措施。

关键词:35kV线路;雷击;过电压一、防雷现状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电力部门在雷电观测、雷电形成机理研究及防雷保护等方面已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

这些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施工中,对线路防雷保护起到有效作用。

但是在现阶段雷害仍然是影响其安全的重要乃至主要因素。

因此山区无架空地线线路的防雷方案:第一,在10个雷击点挂装35kV有机复合绝缘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二,在大档距的杆塔上对绝缘子串上增加一片悬式瓷瓶5处。

实施后,线路运行一年跳次数减少,基本满足了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

对35kV送电线路来说,考虑经济效益一般不宜沿全线架设避雷器,一般在变电所或发电厂的进线段,架设1-2km避雷线。

到目前为止,35kV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均是在线路进出变电所1-2km的范围内架设避雷线,其余地方的线路不架设避雷线。

目前35kV线路的防雷,主要有二种措施:一种是安装避雷器,另一种是降低接地电阻。

二、雷击过电压的主要原因通常情况下,35kV线路因绝缘水平较低,雷闪放电引起导线对地闪络是无法避免的,线路由于雷击过电压而跳闸一定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在出现雷击时雷电过电压超过线路的绝缘水平引起线路绝缘冲击闪络,不过其所持续的时间仅仅只有几十微秒,线路开关还没有来得及跳闸。

第二个是冲击闪络然后转成稳定的工频电弧,这对35kV线路来说就是形成单相接地短路,从而造成线路跳闸,而导致线路跳闸的因素主要有两个:第一,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值。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改造策略探究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改造策略探究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改造策略探究摘要:在风电场的系统架构中,35kV的集电线路应当属于关键的线路部分。

然而实际上,运行于野外恶劣环境中的集电线路存在较大的遭受雷击可能。

集电线路一旦遭受雷击,则会导致程度较为显著的线路雷击损伤,并且造成特定区域内的断电事故。

因此对于35kV的风电场集电线路而言,关键在于明确线路可能遭受雷击的各种情形,进而结合集电线路目前的布置状况给出防雷改造的具体措施要点。

关键词: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防雷改造策略35kV的风电场集电线路具有重要的线路运行功能,并且相应的线路布置方式也表现为复杂性。

具体对于丘陵区域、旷野区域或者高山区域的特殊集电线路来讲,技术人员需要做到结合线路目前所在的真实地形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线路可能遭受雷击的频率[1]。

通过运用全方位的防雷改造举措,应当能够保障集电线路的平稳运行以及安全运行,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推行线路防雷改造。

一、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出现雷击跳闸的成因(一)输电线路绕击雷引发跳闸雷电绕击现象指的是导线直接遭受外部的雷击威胁,避雷线外侧的屏蔽层被雷电绕过[2]。

输电线路一旦出现了雷电绕击的情形,则会导致程度较为明显的雷击跳闸现象。

探析雷电绕击故障的产生根源,主要在于线路弧垂、杆塔或者当地地形造成绕击现象。

通常情况下,绕击雷本身具有较高的雷击强度。

绕击雷如果接触到输电线路,则很容易导致规模较大的输电线路因此而遭受损伤[3]。

(二)输电线路反击雷引发跳闸除了绕击雷给风电场线路带来的安全威胁以外,反击雷电也会导致突发性的集电线路跳闸。

具体对于反击雷电而言,其主要能够作用于附近避雷线以及输电线路杆塔,进而导致迅速降低的接地电阻值,并且引发系统电感的显著波动。

在杆塔的顶部,线路绝缘由于受到迅速变化的系统电位影响,则会导致绝缘闪络的出现,对于上述现象可以称为杆塔雷电反击。

因此对于反击雷引发的风电场跳闸故障来讲,雷击跳闸的频率与接地阻值之间具有正比的关系[4]。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作者:余振来源:《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随着电力行业不断地发展与技术创新,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线路数量正逐年增加。

输电线路由于基本上设立在比较偏僻的地方,经常会受到打雷的影响,导致线路发生跳闸现象,从而影响正常的电力供应,这也是影响电力可靠供应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对线路跳闸进行全面的研究,从而降低线路跳闸发生的概率。

该篇文章主要研究35kV 输电线路,对其产生雷击跳闸做了具体分析,最后根据对应的问题给出了一些好的处理措施,希望可以帮助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线路运行人员。

关键词: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防措施引言:对于防雷要求而言,它的实行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技术进行,根据输电线路的重要程度以及安全运行的原则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

输电线路抗雷击能力的大小,主要是由输电线路所处的地区的雷电强度、雷电密度和所使用的避雷措施决定。

部分35kV线路未使用避雷线,使线路和杆塔直接暴露在天空下面。

部分杆塔与导线之间只用三片绝缘子连接,线路绝缘水平较弱。

当遭受雷击的时候,很容易引起绝缘子发生闪络现象,这是当下线路运行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对35kV线路雷击跳闸问题做出全面的研究,并且制定出一些好的防护措施,从而保障线路的正常输电。

1、35kV 输电线路运行的现状35kV线路在电力系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乡镇地区主要为35kV变电站供电,电能通过35kV线路送达。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现在的供电企业在输电线路上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很多输电线路过长、投运时间久,线路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使得线路运行的安全风险增加,电能输送过程中消耗增大。

(2)少部分的线路没有使用避雷线,也未装设线路避雷器,使得导线和杆塔直接裸露在天空下面,从而更大程度的增加了雷电打击的范围。

(3)很多35kV线路的杆塔与导线之间使用三片绝缘子连接,导致线路绝缘能力较弱,抗雷击能力不强,如果遇到一个小型的雷击,线路也容易发生跳闸的情况。

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及条件

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及条件

线路雷击跳闸的原因及条件本文介绍了线路雷击跳闸的二大条件及主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35kV 线路由于绝缘水平不是很高,雷闪放电引起导线对地闪络是不可避免的,线路因雷击而跳闸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 雷击时雷电过电压超过线路的绝缘水平引起线路绝缘冲击闪络,但其持续时间只有几十微秒,线路开关还来不及跳闸。

2 冲击闪络继而转为稳定的工频电弧,对35kV 线路来说就是形成相间短路,从而导致线路跳闸。

因此对于全线架设避雷线的线路,线路雷击跳闸主要取决于:(1)线路防雷水平的高低雷击档距中避雷线时,一般情况下空气间隙不会发生闪络,而雷电流在向两边杆塔传播时,由于强烈的电晕,当传播到杆塔时,幅值已大为降低,如果杆塔的接地电阻不高,杆塔电位的升高不足以引起绝缘子串发生闪络。

而当雷击杆塔引起反击过电压时,雷电流引起杆塔的塔顶电位升高,使绝缘子串电压升高,当绝缘子串电压超过绝缘子串闪络电压时,绝缘子串就可能发生闪络由于塔顶电位的升高和绝缘子串电压的大小和与杆塔冲击接地电阻值直接相关,因此接地电阻越大,塔顶电位越高,绝缘子串上的电位差也就越大,这样就容易造成绝缘子串的闪络,甚至造成多串绝缘子串的同时闪络,导致相间短路,引起跳闸。

由于全线架设避雷线,雷绕过避雷线的保护作用击于导线的概率相对就极低。

四川中光防雷。

(2)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我国规程规定,35kV 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 时,中性点采用绝缘运行方式。

如果35kV 系统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超10A,当线路因雷击引起导线单相对地短路后,短路点的单相接地电流往往就以弧光形式出现,这种弧光不易自行熄灭,时燃时灭,这样就容易在系统产生弧光过电压,危及一些绝缘水平较低的电气设备,并且如果这时线路又遭雷击引起其它相短路的话就形成了相间短路,线路马上跳闸。

因此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运行方式就是利用单相接地时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补偿接地点的容性电流,使接地电流变小,并自动熄弧,接地故障消失系统恢复正常.。

35kV输电线路雷击及防雷建议-最新文档

35kV输电线路雷击及防雷建议-最新文档

35kV输电线路雷击及防雷建议在我国电力系统各类事故、障碍中,输、配电线路的雷害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由于输电线路对于保“网”的重要地位,如何减少输电线路雷害事故引起的跳闸,不但影响电力系统正常供电,增加输电线路及开关设备的维修工作量,而且由于输电线路上落雷,雷电波还会沿线路侵入变电所甚至用户,影响人身财产安全。

而在电力系统中,线路的绝缘最强,变电所次之发电机最弱,若发电厂、变电所的设备保护不完善,往往会引起其设备绝缘损坏,影响安全供电。

1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原因输电线路雷击闪电由雷云放电造成的过电压通过线路杆塔建立放电通道,导致线路绝缘击穿,这种过电压也称为大气过电压,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过电压。

按雷击的性质可分为直击雷和感应雷:1)直击雷。

当带电的雷云接近输电线路时雷电流沿空中通道注入雷击点,如避雷线、杆(塔)顶部导线等产生直击雷过电压。

雷云放电时,引起很大的雷电流,可达几十甚至几百kA,从而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2)感应雷。

当雷击于输电线路附近的大地或物品时,导致产生静电感应,致使先导路径附近的导线上积累了大量的异号束缚电荷,雷击后,主放电开始,导线中感应电压就会很大。

根据实测,感应雷电压幅值一般为300~400kV,击穿60~80cm的空气间隙,对于35kV及以下水泥杆线引起一定的闪络事故.雷电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种:1)电流高压效应会产生高达数万伏甚至十万伏的冲击电压,如此巨大的电压瞬间冲击电力设备,足以击穿绝缘体,使设备发生短路,导致燃烧、爆炸等直接灾害。

2)电流高热效应会放出几十至上百千安的强大电流,并产生大量热能,在雷击点温度会很高,可导致金属熔化,引起火灾和爆炸。

3)雷电流机械效应主要表现为被雷击物体发生爆炸、扭曲、崩溃、撕裂等现象,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大动脉,它将巨大的电能输送到四面八方,是连接各个变电站、各重要用户的纽带.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直接影响到了电网的稳定和向用户可靠供电。

35千伏线路雷击分析与防雷措施

35千伏线路雷击分析与防雷措施

35千伏线路雷击分析与防雷措施摘要:有效的做好35kV线路的防雷措施是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系统的保障,它的运作是直接性的与百姓接触,所以它的安全是尤为重要的。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析了35 kV线路雷电性能,主要35kV线路防雷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35kV线路;防雷;综合治理Abstract: The effective job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 of the 35kV line is a safe and stable operation of power system protection, its operation is the direct contact with people, so its securit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is paper, specific examples of projects to analyze the lightning performance of 35 kV power line, the main 35kV line lightning protection measure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study.Keywords: 35kV lines; lightning;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5kV配电线路是属于我国配电网的重要线路,它是以直接的方式向广大用户分配电能的形式来运作的。

但是对于35 kV的架空输电线路,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没有采用沿全线架设避雷线的方法,一般只在变电站和发电厂的进出线段架设1~2 km的避雷线。

35kV单回输电线路,途经高山多雷地带,年雷电日55天以上,雷击故障频繁。

为了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我们采取在变电站进出线段架设1~2 km架空避雷线和安装线路型避雷器等综合防雷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 回连松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 回连松

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分析及预防措施回连松摘要:高空中的雷云在起电、移动以及先导放电中经常会构成一个断开的回路,这样将会与架设在高空中的输电线路发生静电感应。

而在高空中的雷云对大地实施放电时,输电线路中将会出现很多的自由电荷,并且会以冲击波的方式向两头予以移动,然后形成雷击故障。

伴随我国电力工作的不断发展,雷击引起的输电线路跳闸故障也逐渐的增多,这在很大严重上影响了人们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电网的安全运转。

关键字:35kV输电线路;雷击跳闸;预防措施1 雷击跳闸故障的基本含义由于我国的输电线路基本上都处在暴露的状态下,因而,其受天然因素的影响非常大。

例如,其在雷雨气候中非常容易遭到雷击等天然因素的干扰,进而导致其无法正常的运转,对人们的用电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分析发现,由于雷击而致使绝缘子闪络出现放电情况是雷击跳闸故障的最主要原因。

假如35kV配网输电线路中存在的雷电流比线路耐雷的程度高,那么就会出现绝缘子闪络放电。

而这时,如果闪络放电的时间十分短,那么引发跳闸故障的可能性就会比较低;如果雷电以后,作业电压形成的电弧继续存在,则引发跳闸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因此,雷击跳闸故障的产生的主要条件就是因为雷击而导致输电线路中的绝缘子闪络放电和因闪络放电而形成安稳电弧。

2 输电线路雷击故障类型通常情况下依据输电线路受到雷击闪络方式的不同,把雷击故障分为直击故障与绕击故障。

直击故障主要是指在雷电直击到塔顶或避雷线的时候,雷电会进行分流,而一部分的雷电通过避雷线及输电线流的流动,另一部分的雷电会沿着杆塔进入到地下,在雷电流进入地下时杆塔本身的电感及接地的电阻会使得塔顶电压的敏捷度提高,由此成为高位的电压,而在塔顶电位以及导线上的高位电压差比绝缘子串的50%雷电放电的电压大50%时,绝缘子串就会发生从杆塔到导线的闪络情况。

通常这时发生的雷击故障常叫做直击故障;而绕击故障主要是指雷云经过输电线路时,其对大地的房地便会与输电线路发生一定的感应,如此就非常容易绕过杆塔直接通过输电线路有瞬间的高压出现,形成输电线路的电位提高。

大风天气导致35kV线路开关跳闸处理措施

大风天气导致35kV线路开关跳闸处理措施

大风天气导致35kV线路开关跳闸处理措施
一、事故发生
简要汇报跳闸开关、保护动作情况,待查明故障点之后再详细汇报。

三、站用变切换至备用变
事故发生后,将常用站用变切换至备用变,保证站内用电。

本站常用变切换至备用变采用自动切换,若自动切换失败需手动切换。

四、对站内设备的全面检查,查看所有保护动作情况,查看故障录波器并打印故障录波图,初步确认故障类型。

五、对集电线路巡视检查,查找故障点
1、线路开关跳闸:单相接地、相间短路、过电压。

2、可能造成线路跳闸的原因:大风致使导线摆动过大,导致相间短路;线路上搭挂杂物,线路接触树枝导致单相接地;打雷造成线路瞬时电压升高导致过电压跳闸。

六、向调度汇报事故发生的详细原因,故障点,损坏设备等具体情况。

七、开具工作票,将线路转为检修状态,并做好安全措施
八、处理故障
九、故障处理结束拆除安全措施并汇报调度,调度同意之后恢复送电。

十、汇报站长做好相关记录。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跳闸原因分析及处理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跳闸原因分析及处理

风电场 35kV集电线路跳闸原因分析及处理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风能发电越来越多的应用到电力建设中,不仅提高了风能资源利用率,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电力事业的发展。

但是风电场一般选址在地理条件较差的位置,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风电场集电线路经常会出现跳闸故障。

本文通过对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跳闸原因进行分析,简单阐述了风电场跳闸的处理措施。

关键字: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跳闸原因;处理措施;引言目前我国风电场主要以35kV集电线路作为主要电力传输线路,由于风电场需要设置在风力比较大的山区或者沿海地区,而山区自然环境和地势比较恶劣,风电场在发电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线路跳闸的情况[1]。

因此,我国需要充分利用风电场集电线路防跳闸措施,减少风电场跳闸故障频率。

1、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跳闸原因1.1雷击引起的跳闸我国部分风电场处于沿海地区,或者处于比较空旷的高山地区,这些地区的天气相对于平原地区比较多变,经常出现雷雨天气,如果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的避雷装置不能正常运转工作,很容易发生雷击情况,发电设备在雷击作用下发生绝缘子被击穿的现象,从而导致集电线路出现跳闸故障。

比如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只在风电场进出线的两端位置安装避雷线,而且避雷线的长度较短,其余线路都没有安装避雷线或者其他避雷装置,这种情况很容易被雷电击中,导线集电线路出现跳闸的现象。

另外安装避雷线时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安装,并安装接地电阻合适的避雷线,如果电阻值没有在要求范围内,也会提高集电线路雷击的几率。

而且避雷线接地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破坏,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处理,会降低避雷线的避雷效果。

1.2鸟害引起的跳闸在高山位置飞鸟比较多,它们习惯栖息在风电场的线路设备上,比如在35kV 集电线路绝缘子正上方的横担或者金具上,经常会看到成群的飞鸟栖立与此。

在飞鸟栖立期间,有可能因飞鸟粪便形成绝缘子闪络现象。

浅谈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浅谈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

浅谈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及防雷措施摘要:35kV线路是我国输配电线路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输配电线路向广大用户直接分配电能。

35kV线路属于中压等级的线路,通常在其运行上没有全线的避雷保护措施,并且因为线路绝缘子的片数只为3-4片,从而使其线路绝缘水平较低,一旦遭遇雷雨天气可能会因为配电线路不能有效防雷而产生线路跳闸,从而影响广大用户的正常用电,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不断完善以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网络的供电可靠性。

本文对35kV线路的防雷状况进行概述,并提出有效的防雷措施。

关键词:35kV输配电线路;雷击故障;防雷措施;前言:在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许多区域的电力部门已经在雷电观测和防雷保护研究上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并运用到架空输配电线路的施工运行中,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雷击的危害依然是导致配电线路产生故障的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35kV 这种中压线路中,防雷措施的应用不明显,在实际的运行中又会受到雷击的危害,所以更应该加强防雷措施的维护。

一、35kV输配电线路防雷措施概述1.1雷电的过电压的类型分析35kV的输配电线路的主要作用是向广大的用户直接分配电能,因此配电线路网络的安全运行与广大用户的用电质量和安全息息相关,所以就必须通过多种措施来有效的解决线路安全运行,尤其是雷击的危害,当35kV输配电线路受到雷击产生线路故障跳闸,应采取相应措施来有效的降低跳闸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可以依据电压形成的物理特性,来划分雷电过电压的类型:(1)感应雷过电压,是指在架空的电路线路附近发生雷闪的现象,虽然没有直接击中线路,但是在线路的导线上可以感应出和雷云极性相反的束缚电荷,从而形成雷电的过电压。

(2)雷直接击中的导线过电压,是指电路系统中相关输电设备或者线路被雷直接击中,而形成强大的雷电流的泄放通路。

(3)雷直接击中杆塔或者被避雷线反击而形成的雷电过电压。

1.2.35kV输配电线路的雷击跳闸产生的条件通常情况下,因为雷击放电而产生的导线对地闪络的现象是不能避免的,同时又因为35kV输配电线路的绝缘水平不高,所以直接导致线路产生跳闸的现象。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

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作者:吴益航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2期摘要: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中,受雷电活动的强烈与地形等影响因素,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的事故率较高。

而且雷电过电压可以依附于线路传导至风电场之中,也是影响风电场35kV 集电线路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

因此以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原因分析及优化措施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原因;优化措施中图分类号:TB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2.0921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危害形式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危害形式按其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直击雷与感应雷两种,前者其中富有一定的能量,电压峰值能够超过五千千瓦,直接雷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若风电场集电线路直接被雷击,那么电流会依附于引下线入地,进而产生下述几类影响:第一种,电流会生成较大的电磁波,在电源线与信号线上感应极高的脉冲电压;第二种,电流通过的途径会有极高的热量,进而导致火灾及爆炸;第三种,电流流经的途中,物体水分因热而发生汽化,因此膨胀,最终产生机械力,这能够直接造成风电场建筑物结构受损。

而感应雷则因为雷云的影响,会生成感应电荷,感应电荷在短时间中无法被完全释放,这会直接在导体上形成感应电位。

通过实践证实,常规的避雷针的引雷作用显著性较明显,虽然在避雷针上无法直观的看到这个过程,不过在雷电传导时所发挥的重要性不能忽略。

因常规避雷针问题所导致的被保护物的损害事故发生率较高,同时会存在集合因素共同的作用及影响,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雷击电流的强度、电流速度以及距离等。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雷电产生的磁场强度超过0.07Gs状态下,风电场集成电路元件即可出现误动;而在磁场强度超过2.4Cs 状态下,即可导致弱电设备损坏。

2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造成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下属三点:第一点,雷击输电线路造成线路电位呈几何型递增;第二点,如果雷电一旦集中了避雷线,那么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构筑物即可发生较强的电磁感应,进而导致线路电位发生大幅度变化;第三点,若雷电击中避雷线,进而导致电线杆电位骤增;而上述则是直接导致风电场集电线路及设备电位差过大的根本因素,而电位差若超过绝缘子的耐压性那么即可造成闪络问题,因此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若监测到异常电流,那么在半秒钟内保护跳闸,防止故障蔓延。

对35kV电力线路遭雷击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

对35kV电力线路遭雷击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探讨
也 是 中压 电 网雷害 事故 偏高 的 主要原 因 。
雷击杠段

全年雷击占开
关跳 闸 总数 %
2 月



3 月
4 月 月 6 月

O l 2
外力 破 坏
无 大 风 +

无 无 9 ~3 盘 盘 7
7 月 8 l f 9 月
11雷 击状 况 .
产生 不利 的 影响 。
3避 雷器 的接 地 问题 。 ~3k ) 6 5 V电网 中避 雷器 的接地 存在 问题 较 多 , 主 要表 现在 两 个方 面 :、 地 电 阻 问题 。 -1k 配 电型避 雷 器接 地 由于受 其 a接 6- 0 V 场 所 的限制 有相 当一 部分 接地 电 阻超 标 , 统计 大 约有2 %左右 的配 电避 根据 5 雷 器 接地 电 阻超 标 , 的高 达上 百 欧姆 ; 、 地 引下 线 问题 , 有 b接 如一 些 避雷 器 的接地 引 下线 采用带 绝缘 外皮 的铅 线做接 地 引下 线 。 是 内部如 果折断 不容 一 易发 现 , 二是 两 边 的连接 头 容易锈 蚀 。 还有避 雷 器 的接地 引 下线 在埋 A_ 中 Z 与接 地体 连接处 由于 腐 蚀 电位 差 不 同最容 易发 生 电化 学腐 蚀 , 的甚 至 断 有 裂。
l 0月
2 3 2

雷击 雷击 自 ±
9 ~3 茸 # 5 9 ~3 土 牲 7士 9 ~1 灶 6
¨ # ~1 4#
L 月 1 1 f 2J
0 O
3整 改完 善 措 施
中性 点 非有 效接 地 的6 5 V的配 电系 统 中雷 害事 故 往往伴 随产生 一 ~3 k 8 . 33

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第一篇: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风电场雷击事故的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风电场经常发生雷击跳闸事故,通过对事故的分析,提出在多雷山区应采取的一些防雷措施。

关键词:风电场雷击防雷分析防雷措施一、引言架空输电线路是电力网及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它暴露在大自然中,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损害。

而雷击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

架空输电线路所经之处大都为旷野或丘陵、高山,输电线路长,遭遇雷击的机率较大。

雷击放电引起很高的雷电过电压,是造成线路跳闸事故的主要原因。

据统计,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占电力系统事故的50%~70%。

二、典型故障就拿某风电场为例,某风电场地处丘陵地带,依山傍水,雷电活动较为活跃。

当地气象部门统计资料表明该地区落雷较多且强度较大,是典型的多雷地带。

进入春夏季节后,该风电场35kV集电线路发生多次雷击事故。

最严重的一次雷击发生在六月中旬,四条35kV集电线路过流保护动作跳闸,两条线路35kV开关柜内过压保护器炸裂。

巡线后发现线路杆塔及箱式变压器高压侧多处避雷器被击毁,多处瓷瓶炸裂。

风机内多个交换机和网关损坏,严重影响了风电场的安全生产运行。

三、雷电事故的判别及特征架空电力线路由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有2种:一种是雷击于线路或杆塔引起的直击雷过电压;另一种是雷电产生电磁感应所引起的感应雷过电压。

其中,感应雷过电压是引起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

经分析该风电场易遭受雷击的杆塔大都是:(1)山顶的高位杆塔或向阳半坡的高位杆塔。

(2)临水域地段的杆塔。

(3)山谷迎风口处杆塔。

而雷电反击是引起箱式变压器内避雷器以及风机内交换机和网关损坏的主要原因。

四、雷击故障产生的原因分析(1)该地区属于多雷区,气象统计数据表明其年均雷暴日在60d 以上,分布在此区段的35kV架空线路受雷击率较高。

而该风场线路设计时没有考虑其环境特殊性,基本按常规设计。

(2)35kV线路上没有安装避雷线,防雷主要靠安装在线路上的避雷器,而避雷器只安装在变电站的出线侧和配电变压器的终端杆,这样造成线路中间缺少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电场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专题分析报告
审定:
审查:
校核:
编写:俞雷
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GUIYANG ENGINEERING CORPORA TION LIMTED
2015年08月
摘要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云南分公司投资了大量风电项目,场内35千伏集电线路成为整个风电场运行维护的重要环节,云南风电项目中已建的35千伏集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很高,而附近云南电网的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率却很低。

为了经济合理地提高在建和待建的35千伏集电线路的耐雷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和雷击跳闸率,我院对雷击跳闸进行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最终确定合理的防雷保护措施。

一、雷击方式
1、雷直击导线
无避雷线的线路最易发生,但即使有避雷线,雷电仍有可能绕过避雷线的保护范围而击于导线(绕击)。

2、雷击杆塔或避雷线
强大的雷电流通过杆塔的接地电阻,使杆塔和避雷线的电位突然升高,杆塔与导线的电位差超过线路绝缘子闪络电压时,绝缘子发生闪络,导线上出现很高的电压。

这种杆塔电位升高,反过来对导线的放电,称为反击。

3、雷击集电线路附近大地
雷击导线水平距离65m以外的大地时,由于空间电磁场的急剧变化,在导线上感应出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二、电网线路防雷性能的衡量指标
1、耐雷水平
雷击线路使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以KA为单位。

耐雷水平越高,线路发生闪络的概率越小,线路的防雷性能就越好。

2、雷击跳闸率
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它是衡量线路防雷性能的综合指标。

在风电项目可研阶段由设计单位计算出各种杆塔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查看是否满足防雷要求。

三、设计阶段
考虑云南风电项目海拔基本在2400米-3200米之间,夏季雷暴日较高的特点,防雷保护设计需注重以下几点。

1、保护角
根据规范要求,35千伏杆塔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宜采用20度-30度。

建议单回路上地线对边导线的保护角控制在20度以内,双回路上地线对边导线
的保护角控制在10度以内。

保护角的减小能够有效的减少雷直击导线次数。

2、避雷线
架设避雷线是输电线路防雷保护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措施。

避雷线的主要作用是防止雷直击导线,同时还具有以下作用:1)分流作用,以减小流经杆塔的雷电流,从而降低塔顶电位;2)通过对导线的耦合作用可以减小线路绝缘子的电压;3)对导线的屏蔽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通常来说,线路电压愈高,采用避雷线的效果愈好,而且避雷线在线路造价中所占的比重也愈低。

建议不使用单根避雷线杆塔,使用双根避雷线杆塔。

风电项目根据系统要求需要通信,避雷线一根采用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另一根建议采用铝包钢绞线。

普通钢绞线运行3-5年会生锈腐蚀,导电率下降,铝包钢绞线运行年限长,导电率高,可以更好起到分流作用。

3、降低杆塔接地电阻
在土壤电阻率低的地区,应充分利用杆塔的自然接地体,采用与线路平行的地中伸长地线的方法,降低接地电阻,从而有效地减小塔顶电位,提高反击耐雷水平
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用一般方法很难降低电阻时,可采用多根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或采用某种有效的降阻剂降低接地电阻。

建议铁塔接地体采用φ12镀锌圆钢,接地方式采用四腿接地。

4、加强线路绝缘
由于风电场集电线路大多位于高海拔的大山上,这就增加了杆塔落雷的机会。

高塔落雷时塔顶电位高,感应过电压大,而且受绕击的概率也较大。

为降低线路跳闸率,可在高杆塔上增加绝缘子串片数,加大大跨越档导线与地线之间的距离,以加强线路绝缘。

建议悬垂绝缘子片数不少于5片,耐张绝缘子片数不少6片,均采用双联方式连接。

5、双回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
在气象条件为10毫米覆冰及以下地区,集电线路同塔架设的双回路线路较多,对此类线路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来降低双回路雷击同时跳闸率,以保障线路的连续供电。

不平衡绝缘的原则是使双回路的绝缘子串片数一边比另一边多一片,这样,雷击时绝缘子串片数少的回路先闪络,闪络后的导线相当于地线,增加了对另一回路导线的耦合作用,提高了线路的耐雷水平使之不发生闪络,保障了另一回路的连续供电。

6、藕合地埋线
集电线路在雷击频繁、土壤电阻率高的大山上。

可以增加藕合地埋线,藕合地埋线可起两个作用,一是降低接地电阻,《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指出:连续伸长接地线是沿线路在地中埋设1—2根接地线,并可与下一基塔的杆塔接地装置相连,此时对工频接地电阻值不作要求,根据国内外的运行经验证明,它是降低高土壤电阻率地区杆塔接地电阻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是起一部分架空地线的作用,既有避雷线的分流作用,又有避雷线的藕合作用。

据有的单位的运行经验,在一个20基杆塔的易击段埋设藕合地埋线后,10年中只发生一
次雷击故障,可降低跳闸率40%,显著提高线路耐雷水平。

7、采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在雷电活动特别频繁和土壤电阻率较大的地区,可采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进行防雷。

该避雷器采用复合绝缘外套,重量轻,便于安装。

它并接于线路绝缘子串两端,当绝缘子串上的电压达到一定值时动作,从而避免了绝缘子串发生闪络,降低了线路的雷击跳闸率。

上述方法是集电线路设计阶段主要防雷设计,还有采用降阻剂、加装避雷针等方法。

降阻剂由于其环境的影响已逐步被取消此,加装避雷针对线路防雷效果不大。

四、施工、验收阶段
1、必须保证避雷线与杆塔之间的引流线安装工艺正确,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可以有效地引导雷击电流。

2、严格按照设计的导地线弧垂放线,保证导地线弧垂的防雷配合。

3、杆塔接地电阻应同时满足设计规程(设计值为土壤干燥)和运行规程的要求,既要符合实测土壤电阻率的要求;又要及时掌握其变化情况。

测量接地电阻应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应考虑季节性的影响(将现场测得的接地电阻值用测试月的季节换算系数进行修正,得出被测杆塔实际接地电阻值)。

对不同的接地电阻测量方法,提出如下要求:
(1)采用普通电压电流比率计型接地电阻表(俗称“接地摇表”)测量接地电阻时,通过铁塔的接地装置应将接地引下线与铁塔分开后进行测量;通过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电杆的接地装置,应从杆顶将接地引下线与避雷线脱离后进行测量。

(2)采用钳形接地电阻测量仪(俗称“钩表”)测量接地电阻时,不得将
接地引下线与铁塔分开进行测量,但应通过摸索和使用该型接地测量仪的经验,消除可能产生的误差。

对架设有绝缘地线的线路,不得使用钳形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

(3)接地电阻季节换算系数,在没有取得经验数据的情况下,可参考下表。

五、在建和已投运集电线路防雷措施
在建和已投运集电线路不满足防雷要求的,可采取以下措施整改。

1、检查引流线与铁塔,铁塔与接地引下线之间的电气连接。

2、测量接地电阻,不满足设计要求的,重新敷设接地体。

3、安装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4、敷设藕合地埋线,把铁塔之间的接地体相连接。

5、增加绝缘子片数。

谢谢各位领导专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