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耳颞部影像解剖

合集下载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ct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ct
治疗
颞骨骨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止痛、预防感染、避免剧烈运动等,手术治疗可以修复骨折并重建听力。
诊断
颞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体格检查。患者可能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等症状。体格检查可以发现眼球震颤和眩晕的诱因。
诊断
良性位置性眩晕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手法复位可以通过改变患者的体位和头位来减轻眩晕症状,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
治疗
CT在耳颞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05
精确确定活检位置
降低并发症
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CT引导下穿刺活检
CT能够清晰显示病变位置,准确定位药物投放部位。
定位准确
通过CT引导,能够确保药物在病变部位均匀分布,提高疗效。
xx年xx月xx日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ct》
目录
contents
耳颞部解剖耳颞部常见疾病CT在耳颞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耳颞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CT在耳颞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耳颞部解剖
01
颞骨
属于颅骨,对头部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并参与听觉和平衡系统的构成。
耳骨
包括锤骨、砧骨、镫骨等,共同组成听觉传导路径。
治疗
中耳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引流和听力重建。抗生素治疗可以杀死细菌并减轻炎症,引流可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将中耳腔内的积液排出,听力重建可以改善患者的听力状况。
中耳炎的诊断和治疗
VS
颞骨骨折的诊断通常基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患者可能会出现头部疼痛、恶心、呕吐、耳溢液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颞骨骨折的部位和程度。
药物分布均匀

医学影像学《颞骨影像检查及影像解剖》优秀课件

医学影像学《颞骨影像检查及影像解剖》优秀课件

中耳
• 鼓室 • 咽鼓管 • 鼓窦 • 乳突
中耳--鼓室
• 上壁—鼓室盖(天 盖)
• 下壁—颈静脉壁 • 前壁—颈动脉壁、
肌咽鼓管 • 后壁—鼓窦口、锥
隆起、鼓室窦、面 隐窝 • 迷路壁 • 外壁
中耳--鼓室内结构
–听小骨:锤骨、 砧骨、镫骨
–鼓室肌:鼓膜张 肌、镫骨肌
中耳--咽鼓管
中耳--鼓窦
颞骨影像检查及影像解剖
颞骨CT 检查
• 高分辨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 • 容积采集 • 断层图象,多方位观察 • 合理的窗技术 • 靶扫描 • 增强扫描 • 图象后处理
MRI检查
• 水成像-迷路、内听道 • 3D-FIESTA等-神经血管关系 • 常规MRI-神经核团、听觉皮层 • DTI、DTT-听觉投射纤维
内耳
• 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两者之间为外淋巴 • 外淋巴液经蜗小管入蛛网膜下腔 • 内淋巴产生于血管纹注入内淋巴囊
内耳
颞骨解剖
• 面神经管 • 血管:颈动脉管、颈静脉窝、乙
状窦、岩上下窦 • 中颅底 • 变异
充分利用图像后处理技术
显示镫骨
冠状扫描同样无法显示镫骨全貌
显示锤骨
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长轴
斜貌,主要显示砧骨体与短脚
MPR斜位重组显示砧骨全程
锤砧、砧镫关节同时显示 (听骨链连接关系)
镫骨肌的显示
鼓膜张肌半管
斜矢状位显示 鼓窦开口与鼓室的关系
显示面神经管
水同 平时 段显 和示 垂面 直神 段经
管 的
轴位上单侧或双侧面神经管CPR
MPR冠状位面神经管CPR
颞骨区的鼓索神经
颞骨区的鼓索神经
后鼓索神经小管自 茎乳孔下方分出

耳颞部影像解剖

耳颞部影像解剖

下脚 长弯上粗下细 内 1/3折断
听骨链(一)
锤砧关节脱位
锤 骨 头 、

锤锤 骨骨 前柄 突、
外 侧
砧 骨 短 脚 、 头 锤 砧
砧 骨 长 脚
砧 镫 关 节
突关

听骨链 (二)
砧镫关节脱位
MPR
从镫 前骨 庭前 窗后 去脚 寻 找
镫骨底板部份显示
正常听骨链表现
在横断面1mm层厚必 须自上而下见听骨3 断面,归纳为口诀 “一两点火炬”
颞骨颧突 Korner隔
颞颌关节
颞骨-岩部(岩乳部)
软骨化骨 呈三面锥形,在蝶枕骨之间,尖与 之成破裂孔,尖后内缘有岩下静脉窦,岩锥上 缘为岩上静脉窦。尖局部Meckel氏窝,基底与 乳突和颞鳞部连
内耳结构包埋在岩骨内 14个骨化中心 弓形小窝 岩骨后缘内耳道口与前庭导水管开
口连线,中点上方为弓形小窝,术中标记
每一次吞咽动作,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均不同程度使管腔 开放,同时鼓膜张肌调整鼓膜张力,协同作用由耳神经节 共同神经支配,鼓索神经在此过程亦受刺激促进颌下腺与 舌下腺分泌
骨部分顶底内外四壁 管腔约2mm.
耳-中耳
鼓室 鼓窦 耳咽管 乳突气房
来自鼓窦气化而来,6-7月开始,2岁 成雏形
胚胎6-7个月时鼓环前后缘长出一结节渐融合成圆或 椭圆孔即胡克氏孔,成人6-7%残余,位于外耳道前 下缘,易致颞下颌关节软组织外耳道疝
鼓部
右侧胡克氏孔
颞骨-鳞部
膜化骨,出生时与鼓环融合,一岁内与岩乳部 融合,构成中颅窝底一部分。
内为颞叶,外附颞肌,下成外耳道上壁,前为 颞骨颧突,基底为颞颌关节
一出生即有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ct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ct

多平面重建
能够从多个角度观察耳颞 部的结构,更全面地了解 病变情况。
CT图像解读
观察骨质破坏情况
CT能够清晰地显示耳颞部骨质破 坏的情况,如骨折、炎症等。
判断病变范围
通过观察病变部位与周围组织的 关系,判断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发现微小病变
高分辨率CT能够发现微小的病变 ,如肿瘤、囊肿等。
CT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 病诊断CT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耳颞部解剖 • 常见疾病概述 • CT在耳颞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 常见疾病的CT诊断 • CT在耳颞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 展望未来
01
耳颞部解剖
耳廓与外耳道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构成,具有收集声波并导向外耳道的作用。
外耳道
引导声波从耳廓到鼓膜的管道,具有保护鼓膜的作用。
外耳道炎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发炎,症状包括耳痛、耳 痒、听力下降等。CT检查可发现外耳道狭窄、软组织增厚等 现象。
肿瘤
中耳癌
中耳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中耳腔或乳突腔内。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痛、耳鸣 等。CT检查可发现中耳腔内肿块、骨质破坏等现象。
外耳道癌
外耳道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发生在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症状包括耳痛、耳痒、听 力下降等。CT检查可发现外耳道狭窄、软组织增厚等现象。
诊断炎症和感染
CT能够发现炎症和感染的部位,并判断其范围和 程度。
诊断肿瘤
CT能够发现肿瘤的部位、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 系,有助于诊断肿瘤的性质。
诊断外伤
CT能够清晰地显示外伤引起的骨折、出血等情况 ,有助于诊断外伤的严重程度。
04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ct

耳颞部解剖及常见疾病诊断ct

CT在耳颞部疾病诊断中的误差分析
伪影干扰
由于CT扫描过程中患者头部可能存在移动或表面结构差异,导致产生伪影干 扰,影响诊断准确性。
对疾病特征把握不足
CT成像对某些疾病特征的把握不足,如颞骨骨折、炎症等,需要结合临床病 史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未来展望
发展高分辨率CT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高分辨率的CT技术,提高对软组织、颞颌 关节等结构的显示效果,提高诊断准确性。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通过对大量病例的学习和分析,为临床提 供更精确的诊断辅助,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内耳
包括耳蜗、半规管和前庭,耳蜗与 听觉有关,半规管和前庭与平衡感 有关。
颞部的解剖结构
颞鳞部
是头颅骨的一部分,覆盖在颞 骨上,与顶鳞部和枕鳞部相连

颞骨
是头颅骨的一部分,位于头颅 两侧,与顶骨、枕骨等相连。
颞肌
是颞部的肌肉之一,起于颞骨 和头颅骨的表面,止于枕骨的
表面。
耳颞部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血管
血管瘤
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血管组织构成,通常不会扩散或转移,但可能引起疼痛 和听力问题。
骨瘤
良性肿瘤,由异常增生的骨组织构成,通常不会扩散或转移,但可能会压迫周围 组织,导致疼痛和听力问题。
03
CT在耳颞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成像技术
01
02
03
X线束
CT使用X线束对目标进行 扫描,并通过计算机系统 重建图像。
三维重建
通过对CT扫描数据进行三 维重建,以获得更直观、 立体的图像。
CT在耳颞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医学耳颞的影像诊断学课件

医学耳颞的影像诊断学课件

医学耳颞的影像诊断学课件耳颞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它包含了耳朵、颞骨和颞叶等结构。

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解耳颞的解剖结构以及相关的影像诊断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学生们最为熟悉的听力和平衡功能入手,探讨耳颞的影像诊断学。

1. 耳鼓与鼓室的影像诊断耳鼓是耳朵的外部结构,通过它我们可以观察到中耳的健康状况。

影像学中常用的技术包括X线、CT和MRI等,它们可以清晰地显示耳鼓的形态和结构。

例如,X线可以显示骨质结构,CT则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骨骼和软组织信息,MRI则能显示更清晰的软组织结构。

2. 迷路与前庭的影像诊断迷路和前庭是耳中重要的平衡器官,影像学在诊断与评估平衡功能障碍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T和MRI是常用的影像学方法,可以用于评估迷路和前庭的解剖结构。

通过这些影像学方法,医生可以检查有无迷路陷凹、前庭腔的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的状况,从而帮助诊断平衡功能相关的疾病。

3. 颞骨骨折的影像诊断颞骨是耳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保护着内耳和中耳结构。

当发生颞骨骨折时,影像学是确诊和评估伤情的主要手段。

CT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

同时,CT还可以帮助发现并评估有无与颞骨骨折相关的并发症,如伤及颅脑结构或引起听力障碍等。

4. 听神经瘤的影像诊断听神经瘤是一种生长在颅后窝内的肿瘤,常常起源于听神经鞘细胞。

它的早期症状包括听力下降、眩晕和面神经损伤等。

MRI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定位、大小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通过影像学的诊断,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或放疗。

5. 非特异性炎症与肿瘤的影像诊断耳颞的非特异性炎症和肿瘤是常见的临床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影像学的检查可以提供有关炎症或肿瘤的相关信息。

CT和MRI被广泛应用于观察相关的病理改变,比如软组织增厚、溃疡伴浸润性生长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等。

《耳颞部影像解剖》课件

《耳颞部影像解剖》课件

耳颞部血供
1
外耳动脉
向外耳提供血液,维持耳廓的正常功能。
颞浅动脉
2
为内耳提供血液,维持听觉和平衡功能。
3
颞深动脉
供应颞叶和颞肌,对大脑功能起支持作
颈内动脉
4
用。
通过后门供血,与耳颞部相连的大血管。
耳颞部解剖位置
左侧耳颞部
位于头部左侧,与外耳和后部相连。
上方耳颞部
位于头部上方,与颞骨和颅顶相连。
右侧耳颞部
岩乳窦感染和炎症,常导致偏 头痛和颅内压增高。
• 耳朵疼痛 • 听力减退 • 发热和流清鼻涕等感冒症状
• 持续性头痛 • 眩晕和平衡问题 • 听力减退
耳颞部神经介绍
听觉神经 面神经 舌咽神经 颈丛神经
负责传递听觉信号到大脑,参与听力功能。 控制面部肌肉的动作,包括表情和咀嚼。 负责舌咽部的感觉和运动功能。 包括多个神经,控制颈部和上肢的运动和感觉。
《耳颞部影像解剖》PPT 课件
在本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耳颞部的影像解剖。您将了解该区域的结构、 功能以及相关的疾病。通过丰富的图像和详细的解释,我们将带您逐步了解 这一主题。
耳颞部基本结构
听骨
由耳骨组成,传导声音以及维持 听力功能。
内耳
包括耳蜗和前庭,负责听觉和平 衡功能。
颞骨
构成耳颞部的骨架,保护内部结 构。
使用颞骨移植修复听觉功能。
2 前庭神经切断术
切断前庭神经,减轻患者的眩晕症状。
4 乳突手术
用于解决骨梁解剖异常等问题。
耳颞部感染
外耳道炎
常见的局部耳朵感染,由细菌 或真菌引起。
• 外耳道红肿疼痛 • 耳廓和耳后淋巴结肿大 • 耳道分泌物增多

耳部CT解剖

耳部CT解剖

耳部-颞骨轴位(水平位)HRCT解剖(图文)耳部疾病的诊断除了临床体格检查、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外,影像学检查越来越成为诊断治疗中必不可少的手段。

随着CT、MRI 的普及,耳和颞骨影像学检查已成为耳和侧颅底临床常规的辅助诊断项目。

CT 对骨和钙化组织显影清晰,可兼顾骨与软组织的显示,在一般耳部疾病的应用中价值较高。

MRI可多轴向成像以提供全面观察;可避免骨质干扰骨管腔内细小软组织结构的显示,而且对软组织特性反映较好,故常用于耳、内听道、侧颅底肿瘤的软组织病变检查。

CT 观察骨结构以骨算法扫描最为清晰,如用普通扫描则应加骨窗(扩大窗宽,提高窗平)显示,以利观察细小骨质改变。

耳部CT 常用轴位和冠位,本期重点介绍耳部轴位CT 检查。

耳部轴位又称水平位,病人仰卧,取听-毗线,于外耳孔上方10mm 处,可用130KV、100MA、3-6S、1-3MM 层厚和间距用骨质窗位条件,往下连续扫描,要求扫完整个岩锥。

横断面CT 对于外耳道前后壁、中耳前后内外壁、听小骨、内耳道前后壁、内耳迷路、面神经膝部和垂直段、乙状窦、静脉孔及颈动脉管等结构显示较清楚。

由于头位的关系,显示的结构有时二侧不对称,需要以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这里仅就典型的层面进行讨论。

图1.-图4.显示岩尖部和上半规管。

图5.起出现内听道。

图6.出现耳蜗顶旋,同时在内听道外侧有一通向上鼓室的通道,是面神经迷路段。

内听道的听神经到达耳蜗为止,前庭神经止于前庭和半规管,唯有面神经向鼓室方向延伸,形成面神经迷路段。

图7.的重要结构为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神经节,由此向前有一分支为岩大浅神经,向后为面神经鼓室段,此结构呈“T”型,垂直于岩大浅神经和面神经鼓室段的是面神经迷路段。

前庭和后半规管在此层面出现,同时出现颈内动脉的升段。

图8.为典型的前庭层面。

在上鼓室出现锤砧关节,呈冰淇淋(Ice-cream)样结构,前端似冰淇淋的是锤骨头,后方似蛋桶状的为砧骨体。

耳颞部影像

耳颞部影像

乳突炎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慢性中耳乳突炎
五、胆脂瘤
病理:
外耳道的上皮经鼓膜穿孔处移行 长入鼓室,然后脱落堆积成团而形成胆
脂瘤。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临床:
通常有慢性中耳炎史,鼓室内见 胆脂瘤皮屑,多为传导性耳聋。可并 发颅内感染。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X线与C T:
外耳道或中耳部出现限局性骨 质受压破坏腔道扩大,边缘光滑且 有骨质增生硬化。扩大腔内为均匀
低密度软组织占位,无强化。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乳突胆脂瘤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胆脂瘤(双侧)
胆 脂 瘤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左 胆 脂 瘤
乳 突 胆 脂 瘤
女性32岁,头痛原因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MRI:
胆脂瘤T1WI信号与肌肉相似而低于脑
组织,不均匀者为多,含脂质多者T1WI为
较好。但因骨和含气的结构无信号,
无法显示骨质异常。而CT 和 MRI可 以相互弥补其不足。
二、耳部畸形
外道畸形: 表现为骨性外耳道的狭窄或
闭锁;
中耳畸形: 表现为鼓室狭小或缺如,锤、
砧骨融合,或听小骨缺如。
内耳畸形: 包括前庭、半规管及耳蜗发育
不全,如耳蜗圈数减少等。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外耳道闭锁
伴有耳鸣、眩晕和头痛等症状。 耳镜检查可 见耳道有脓液,鼓膜穿孔,鼓室有肉芽等。 听力检查多为传导性耳聋。
X线表现 乳突密度增高,小房内气体影消失, 液平面的出现,气房间隔骨质硬化。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左乳突炎
贵阳医学院影像医学系
CT表现 虽然常规平片检查即能动作出慢性中 耳乳突的诊断,但CT检查还能显示平片不 能显示的软组织病变。对于骨质的病理改 变也较平片显示的更加清楚。气化型乳突 发生慢性中耳乳突炎者可见气房内为均匀 密度病灶,在较大的气房内有时可见液平 面和粘膜增厚,气房间隔骨质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个月
27岁
耳-中耳
l 鼓室 l 鼓窦 l 耳咽管 l 乳突气房
l 以鼓膜紧张部为界分相应的上、中、下鼓室。
l 鼓膜紧张部对应中鼓室;下鼓室为鼓膜缘以下, 可深入耳蜗,底与颈静脉窝薄骨板相隔;松弛部 对应上鼓室;鼓膜紧张部与上方松弛部以外侧突 为界,松弛部分锤骨前、后襞;上鼓室
l Proctor提出“鼓室隔” ,由锤骨头颈、砧骨体 和短突、锤骨前韧带、外侧韧带、砧骨韧带和皱 襞及张肌皱襞构成的;有2个开口,称鼓室峡, 使中上鼓室气流通畅。
锤砧关节
锤骨柄
镫骨前后脚
l 火炬 锤砧关节 l 两点 镫骨前后脚 l “一” 锤骨柄
面神经走行及分支
l 分脑池、内听道段 迷路段、裂孔、水平段、垂直段
l 三个分支 岩浅大神经(与岩深神经合经翼管入翼腭神经 节后分布泪腺及粘膜)、镫骨肌神经、鼓索神经
l 上泌涎核的内脏感觉纤维及副交感节前纤维的中间神经 (岩浅大神经、鼓索神经)中间神经上泌延核 感觉支
l 耳咽管儿童17mm\成人骨性11mm软骨部24mm共长 35mm 成人的45度角,且低于鼓室15mm
l 软骨由3-4部分组成,各有生发中心,各部间可形成滑动关 节,鼓端固定于峡部时咽端亦可随吞咽而运动,功能障碍 多发生于软骨部,软骨本身及其悬韧带病变是主因。
l 有关的肌系统包括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上缩肌、咽鼓 管咽肌和鼓膜张肌;腭帆张肌和鼓膜张肌为咽外肌,由三 叉神经支配,余为咽丛神经。
l 内侧为前后走行的深沟,称乳突切迹 或二腹肌后腹沟,
l 沟前为茎乳孔,伴行另一浅沟为枕动 脉沟
l 尖为胸锁乳肌附着处
听骨链
l 锤骨 l 砧骨 l 镫骨
听骨链 锤骨 砧骨 镫骨
l 锤骨头、颈、柄、外侧突、前突; l 镫骨豆状突、前脚、后
鼓膜张肌(三叉神经分支)附着在 脚、底板;发育始环形

后为镫形,骨化始终是
l 砧骨体、长脚、短脚;长脚血供最 少 最易坏死;短脚对鼓窦入口
l 锤砧关节 与锤骨柄及砧骨长脚起源 不同
不完全的;底板骨化, 但是前庭面不骨化;镫 骨肌(面神经分支)多 附于镫骨颈,亦有后脚 或头,极罕附于豆状突
l 声压放大杠杆1.3倍液压17倍共 22.1倍
l 前脚 短直上细下粗 外 1/3折断
l 下脚 长弯上粗下细 内 1/3折断
听骨链(一)
锤砧关节脱位
锤锤砧 砧砧
骨 前 突
骨 柄 、
骨 短 脚 、
骨 长 脚
镫 关 节
外头
侧锤

砧 关

听骨链 (二)
从镫
砧镫关节脱位
前骨 庭前
窗后
去脚


MPR
镫骨底板部份显示
正常听骨链表现
l 在横断面1mm层厚必 须自上而下见听骨3 断面,归纳为口诀 “一两点火炬”
l 每一次吞咽动作,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均不同程度使管腔 开放,同时鼓膜张肌调整鼓膜张力,协同作用由耳神经节 共同神经支配,鼓索神经在此过程亦受刺激促进颌下腺与 舌下腺分泌
l 骨部分顶底内外四壁 管腔约2mm.
耳-中耳
l 鼓室 l 鼓窦 l 耳咽管 l 乳突气房
l 来自鼓窦气化而来,6-7月开始,2岁 成雏形
l 内耳结构包埋在岩骨内 14个骨化中心 l 弓形小窝 岩骨后缘内耳道口与前庭导水管开
口连线,中点上方为弓形小窝,术中标记 l 弓形小管(亦称岩乳管)连接鼓窦与颅腔间的
小管,走行不定
岩部
破裂孔 Meckel氏窝 *
弓形下窝
弓形下小管或岩乳管
岩骨后缘内耳道口与 连接鼓窦与颅 前庭导水管开口连线 腔间小管 中点上方为弓形小窝 走行不定 术中标记
鼓部
侧胡克氏孔
颞骨-鳞部
l 鳞部与乳突部气房重叠成致密Korner隔 鼓窦 病变首先累及此隔
l 鳞部在外耳道内上方的突起称鼓棘(亦叫盾 板),是鼓膜紧张部附着处
鳞部




Korner隔
鼓棘(亦叫盾板),

鳞部识别界标
颞骨颧突 Korner隔
颞颌关节
颞骨-岩部(岩乳部)
l 软骨化骨 呈三面锥形,在蝶枕骨之间,尖与 之成破裂孔,尖后内缘有岩下静脉窦,岩锥上 缘为岩上静脉窦。尖局部Meckel氏窝,基底与 乳突和颞鳞部连
l 一出生即有 l 岩乳管开口此 l 外侧壁为Korner嵴 l 乳突气房的发育自此
处起始 l 砧骨短突对应鼓室入

耳-中耳
l 鼓室 l 鼓窦 l 耳咽管 l 乳突气房
l 漏斗状通气管,长38-39mm,分软骨与骨两段,二者交界 处最窄仅1-2mm,占位全长29-34%。
l 软骨段多位于棘孔的内下方,与颈内动脉管平行,与矢状 面成45度,与水平面40度,与鼓部160度角,止于匙突部
颞骨-乳突
l 6-7月开始发育,2岁成雏形,气房自鼓窦气化 而来。
l 内侧为前后走行的深沟,称乳突切迹或二腹肌 后腹沟,沟的前方见茎乳孔。另一浅沟与之伴 行,为枕动脉沟
l 尖为胸锁乳肌附着处
乳突
鼓部 乳突 岩部
二腹肌沟 枕动脉 *
2个月
颞骨-茎突
l 起源于鼓部鞘突之后 l 软骨化骨,两个骨化中心。 l 小儿短,成人细长 l 长度小于3CM
耳颞部CT解剖(上)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影像科 方哲明
颞骨
l 耳部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及内听道,主要结 构包埋于不规则的颞骨
l 颞骨分5部:鳞部 鼓部 岩部 乳突 茎突
上壁
前、后 内侧 下壁
后方 下方
外耳道 参照点
颞骨-鼓部
l 扁曲骨片,骨性外耳道的前后,下壁,前上鳞鼓裂, 后鼓乳裂,内为岩鼓裂
l 内容有:咽鼓管隐窝、鼓室窦、锥隆起、面神经 隐窝、听骨链、鼓膜张肌、镫骨肌、韧带皱襞 。
鼓室壁的标记
l 内侧壁:圆窗、鼓岬、卵圆窗、面神经管水平 段、外半规管隆凸
l 后壁:鼓室窦 锥隆起 镫骨肌 面神经隐窝 l 前壁:咽鼓管隐窝 匙突 鼓膜张肌半管
耳-中耳
l 鼓室 l 鼓窦 l 耳咽管 l 乳突气房
l 面神经管裂孔为岩浅大神经外侧口,面神经裂孔外侧23mm处为膝状神经节,岩浅小神经(舌咽神经)位于岩浅 大神经之下外 ,外侧开口为鼓室小管上口。
茎突
软骨化骨,两个骨 化中心。小儿短, 成人细长
起源于鼓部鞘突之后
骨缝(骨皮质连续)
鼓鳞缝
蝶鳞缝
枕乳缝
蝶枕缝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
耳-外耳
l 包括耳廊和外耳道 l 外1/3软骨 内2/3骨性大部由鼓骨组成,外耳道
顶部由鳞部组成 l 新生儿无骨性外耳道 3岁骨化 9岁达成人 l 鼓膜分三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