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结构及原理整理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电梯的发展
➢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展览会上,奥的斯先生展示了他的世界 首台安全电梯
5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889年美国OTIS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直流 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
6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1900年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电梯, ➢1903年出现曳引式驱动电梯
7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拖动,研制出了交流调压调速电梯 ➢ 1980年代,出现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 1984年,日本将变频调速系统应用于2m/s以上的电梯 ➢ 在控制方面,微机全面取代继电器,实现闭环控制,进一步提
18
电梯的基本规格
➢ 电梯用途:指客梯、货梯、病床梯等 ➢ 额定载重量: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 ➢ 额定速度: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 ➢ 拖动方式:指电梯采用的动力种类,如交(直)流电力拖动、液
力拖动 ➢ 控制方式:指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作的方式,即按钮控制、信号
控制等 ➢ 轿厢尺寸:指轿厢内部尺寸和外廓尺寸,以深 X 宽表示。内部尺
➢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 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或倾斜角小于 15º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结构型式便于乘客 出入或装卸货物。 ---GB/T7024
12
电梯的两大类型
➢ 垂直或倾斜角≤15度 升降的载人 载货 固定电力驱动设备 ---电梯
➢ 水平或微倾斜角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 动设备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THY1000/0.63-AZ:液压货梯,载重量1000kg, 速度0.63m/s,按钮控制。
20
电梯总体结构
限速器
轿厢导轨 对重导轨
对重 张紧轮
控制柜 主机
缓冲器
门机系统 轿厢
随行电缆 补偿链
厅门 缓冲器
21
电梯总体结构
1 减速箱 2 曳引机 3 曳引机底座 4 导 向轮 5 限速器 6 机座 7导轨支架 8 曳引钢丝绳 9 开关碰铁 10 终端开关 11 导靴 12 轿架 13 轿门 14 安全钳 15 导轨 16 绳头组合 17 对重 18 补偿 链 19 补偿链 导轮 20 张紧装置 21 缓冲器 22 底座 23 层门 24 呼梯盒 25层楼指示 26 随行电缆 27 轿壁 28 操纵箱 29 开门机 30井道传感器 31 电源开关 32 控制柜 33 曳引电 机 34 制动器
寸由梯种和额定载重量决定,外廓尺寸关系到井道的设计 ➢ 开门方式:指电梯门的结构型式。可分为中分、旁开。
19
电梯型号
控制方式 额定速度(m/s) 额定载重量(kg) 改型代号 拖动方式(型:拼音大写) 产品品种(组:拼音大写) 产品类型(类:拼音大写)
例:TKJ1000/2.5 – JXW: 交流调速乘客电梯,载重量1000kg,速度2.5m/s,微机集选控制。
相对平衡轿厢重量以及补偿高层 对重、补偿链 电梯中曳引绳长度的影响
提供动力,对电梯实行速度控制 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 等
对电梯的运行实施操纵和控制
控制柜、平层装置、操纵箱、召唤盒、操纵装 置
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 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超
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工作地点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8m,通道宽度应不小于0.5m,在 没有运动部件的地方,此值可减少到0.4m; ➢ 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m的垂直净空距离;
25
无机房电梯
上世纪末通力电梯公司推出了无机 房电梯,特点是: ➢ 把曳引机、控制柜等设置在井道
里,取消了上置式机房; ➢ 采用了无齿轮曳引机等最新技术,
放置在井道中的机电设施可以无 维护或少维护。
26
电梯机房 ➢ 控制柜前面应有一块深度不小于0.7m、宽度为柜宽且 不小于0.5m的检修操作场地 ➢ 通往操作检修场所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0.5m; ➢ 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在高差大于0.5米时。应设置楼梯 或台阶并设护栏; ➢ 机房地板上必要的开孔要尽可能小,而且周围应有高 度不小于50mm的圈框;
14
电梯的主参数 ➢ 额定载重量 (kg) 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 2500kg等 ➢ 额定速度 (m/s) 0.63、1.00、1.60、2.50m/s等
15
电梯的分类
➢ 按用途分类 ❖ 乘客电梯(TK)、载货电梯(TH)、客货(两用)电梯(TL)、 病床电梯(TB)、住宅电梯(TZ)、杂物电梯(TW)、船用电梯 (TC)、观光电梯(TG)、车辆电梯(TQ)
ຫໍສະໝຸດ Baidu
➢ 间接顶升式:其油缸柱塞设置在井道侧面,借助曳引绳通过滑轮组与轿厢连接,使
轿厢升降;
➢ 速度小于1m/s
17
电梯的分类
➢ 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 ❖ 按钮控制电梯(AZ/AS) ❖ 信号控制电梯(XH) ❖ 集选控制电梯(JX) ❖ 上/下集选控制电梯 ❖ 并联控制电梯(BL) ❖ 群控电梯(QK) ❖ 微机控制电梯(W)
OTIS、苏州迅达,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 ➢ 继电器控制-PC控制-微机控制
9
中国的电梯现状
➢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 提高,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 经像其他交通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 据1999年《电梯世界》杂志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电梯保有 量一般在30台以上/万人,瑞典等国家电梯保有量甚至达到120 台以上/万人,我国电梯保有量约有6台/万人
高电梯性能和可靠性 ➢ 目前,更强调运行质量和开拓功能,往绿色、环保、节能方面
发展。
8
中国电梯的发展过程
➢ 1908年-第一台进口电梯(上海汇中饭店) ➢ 1932年-第一台单人自动扶梯(中百一店) ➢ 建国后,首先建立了上海电梯厂 ➢ 1959年-国产第一批双人自动扶梯(北京新火车站) ➢ 1976年-国产第一批100m长的自动人行道(首都机场) ➢ 80年代,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如中国迅达、上海三菱、天津
速保护装置、断相错相保护装置、上下极限保
护装置、门锁联锁装置
23
电梯机房与井道
24
电梯机房
➢ 机房是安设曳引机和其附属设备的专用机房,一般在井道的上面, 也有下机房和无机房;
➢ 机房应是专用房间,有实体的墙、顶和向外开启的有锁的门。 ➢ 机房内不得设置与电梯无关的设备或作电梯以外的其他设备、不
得安设热水器或蒸汽采暖设备。 ➢ 通向机房的通道和机房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m,机房内供活动和
27
电梯井道
➢ 井道是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或液压缸柱塞运动的空间,由井道顶、 井道壁和底坑底围成;
➢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和电缆; ➢ 井道应用坚固的、非易燃和不易产生灰尘的材料制作,为承受强
度,一般用混疑土、混泥土圈梁或钢架结构 ➢ 井道顶部间距是为保障电梯的运行安全和保护在轿顶工作的维修
32
电梯井道顶层高度要求
➢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厢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 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获滚轮、曳 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获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 于0.1+0.035v2(m);
➢ 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追求不断提高的背景 下,中国电梯保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电 梯数量增长迅速。
10
中国的电梯现状
➢ 截止2009年底,全国在用电梯量已达130万台,浙江省拥有电 梯数量为139000台;
➢ 全国拥有电梯制造企业为 450多家,浙江省有55家(主要分布 在杭州和湖州各17家、宁波8家),仅次于广东省,同江苏省持 平,其中西子奥的斯和巨人通力2009年产量全国前10位,初步 估计产量在6万台左右;
31
电梯井道顶层高度要求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 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 程;(注:0.035v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v时的重力制停距离 的一半) ➢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13
两类电梯电梯定义的区别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定义的电梯,既 包括上下运行的升降式电梯,也包括水平或微 倾斜角输送乘客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被称作广义电梯概念, (英语Lift +Passenger conveyor+Escalator)。
➢ GB/T7024 国家标准中定义的电梯,只限于上 下运行的升降式电梯;称作狭义电梯概念,与 英语Lift(美Elevator)相同。
16
电梯的分类
➢ 按拖动方式分类
❖直流电梯(Z)
➢ 其曳引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通常为采用可控硅直接供电的可控硅-电动机拖动系 统;
➢ 性能优良、梯速较快,通常用于高速电梯。
❖交流电梯(J)
➢ 双速电梯( 2-SP)
➢ 交流调压调速电梯(ACVV)
➢ 交流调频调压电梯(VVVF)
❖液压电梯(Y)
➢ 直顶式:其油缸柱塞直接支撑轿厢,使轿厢升降;
第一部分电梯结构及原理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电梯综述
2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电梯作为升降设备,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我国劳 动人民发明的辘轳;一种由木制(或竹制)的支架、卷筒、曲柄 和绳索组成的卷筒式卷扬机
3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852年,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以蒸汽机 为动力、配有安全装置的载人升降机
人员,而在井道上部保留的一个安全空间。(顶层高度要求) ➢ 底坑是井道位于最底层站地坎以下的部分。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
整,不得漏水或渗水。
28
全封闭的井道
建筑物中,要求井道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该井道应由无孔的墙、 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 只允许有下述开口: ➢ 层门开口;
➢ 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 ;
➢ 火灾情况下,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 ;
➢ 通风孔
➢ 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间之间必要的功能性开口;
➢ 电梯之间隔板上的开孔 。
部分封闭的井道
在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用于防止火焰蔓延的场合,如与瞭望台、 竖井、塔式建筑物联结的观光电梯 等,井道不需要全封闭,但要提 供: ➢ 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电梯处,围壁的高度应足以防止人员:遭受电 梯运动部件危害 ,直接或用手持物体触及井道中电梯设备而干 扰电梯的安全运行 ;
➢ 按运行速度分类 ❖ 超高速电梯:3m/s ~ 10m/s 或更高的电梯,常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内; ❖ 高速电梯: 2m/s ~ 3m/s的电梯。如2m/s、 2.5m/s、 3m/s等; ❖ 快速电梯: > 1m/s 而 ≤2m/s 的电梯,如1.5m/s、 1.75m/s等; ❖ 低速电梯: 1m/s 及以下的电梯,如0.25、 0.5、 0.75、 1m/s等
➢ 井道内应有适当的通风,一般可设在顶部设置通风孔,为自然通 风。
➢ 井道内应设永久性照明,在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内各装一盏 灯,中间每隔7m设一盏,轿顶任何为止的照度不小于50Lux,供 维修时使用。
➢ 井道尺寸的偏差: 高度≤30m为: 0~ +25mm; 高度 30 ~ 60m为:0 ~ 35mm; 高度 60 ~ 90m 为:0 ~ 50mm.
22
电梯总体结构
系统
功能
主要构件与装置
曳引系统
输出与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 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
导向系统
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 导轨、导轨支架
轿厢
用以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组件
轿架、轿厢体
门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
乘客或货物的进出口,运行时层、 轿门、厅门、门机、门锁 轿门必须封闭,到站时才能打开
➢ 围壁应是无孔的 ;
➢ 围壁距地板、楼梯或平台边缘最大距离为0.15m
➢ 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其他设备干扰电梯的运行 ;
➢ 对露天电梯,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
电梯井道
➢ 当底坑下有人可以进入或通过的空间,如地下室、车库等,底坑 地板强度应能承受不小于5000N/M2的负荷,同时对重也必须安 装安全钳。
➢ 全国电梯维保单位共4000多家,浙江省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 226家,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州(71家)、宁波(31家)、温州 (31家),全省已经建立了68家维保分支机构,相对上海 (230家)、江苏(400家),浙江省维保电梯台量比较高。
11
电梯的定义
➢ 电梯, 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 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 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
电梯的发展
➢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展览会上,奥的斯先生展示了他的世界 首台安全电梯
5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889年美国OTIS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直流 电动机为动力的升降机
6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1900年开始出现交流感应电动机驱动电梯, ➢1903年出现曳引式驱动电梯
7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967年晶闸管用于电梯拖动,研制出了交流调压调速电梯 ➢ 1980年代,出现交流变频调速系统 ➢ 1984年,日本将变频调速系统应用于2m/s以上的电梯 ➢ 在控制方面,微机全面取代继电器,实现闭环控制,进一步提
18
电梯的基本规格
➢ 电梯用途:指客梯、货梯、病床梯等 ➢ 额定载重量: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载重量 ➢ 额定速度:指制造和设计规定的电梯运行速度 ➢ 拖动方式:指电梯采用的动力种类,如交(直)流电力拖动、液
力拖动 ➢ 控制方式:指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作的方式,即按钮控制、信号
控制等 ➢ 轿厢尺寸:指轿厢内部尺寸和外廓尺寸,以深 X 宽表示。内部尺
➢ 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 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或倾斜角小于 15º 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结构型式便于乘客 出入或装卸货物。 ---GB/T7024
12
电梯的两大类型
➢ 垂直或倾斜角≤15度 升降的载人 载货 固定电力驱动设备 ---电梯
➢ 水平或微倾斜角输送乘客的固定电力驱 动设备 ---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THY1000/0.63-AZ:液压货梯,载重量1000kg, 速度0.63m/s,按钮控制。
20
电梯总体结构
限速器
轿厢导轨 对重导轨
对重 张紧轮
控制柜 主机
缓冲器
门机系统 轿厢
随行电缆 补偿链
厅门 缓冲器
21
电梯总体结构
1 减速箱 2 曳引机 3 曳引机底座 4 导 向轮 5 限速器 6 机座 7导轨支架 8 曳引钢丝绳 9 开关碰铁 10 终端开关 11 导靴 12 轿架 13 轿门 14 安全钳 15 导轨 16 绳头组合 17 对重 18 补偿 链 19 补偿链 导轮 20 张紧装置 21 缓冲器 22 底座 23 层门 24 呼梯盒 25层楼指示 26 随行电缆 27 轿壁 28 操纵箱 29 开门机 30井道传感器 31 电源开关 32 控制柜 33 曳引电 机 34 制动器
寸由梯种和额定载重量决定,外廓尺寸关系到井道的设计 ➢ 开门方式:指电梯门的结构型式。可分为中分、旁开。
19
电梯型号
控制方式 额定速度(m/s) 额定载重量(kg) 改型代号 拖动方式(型:拼音大写) 产品品种(组:拼音大写) 产品类型(类:拼音大写)
例:TKJ1000/2.5 – JXW: 交流调速乘客电梯,载重量1000kg,速度2.5m/s,微机集选控制。
相对平衡轿厢重量以及补偿高层 对重、补偿链 电梯中曳引绳长度的影响
提供动力,对电梯实行速度控制 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调速装置 等
对电梯的运行实施操纵和控制
控制柜、平层装置、操纵箱、召唤盒、操纵装 置
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 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端站保护装置、超
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
工作地点的净高度不应小于1.8m,通道宽度应不小于0.5m,在 没有运动部件的地方,此值可减少到0.4m; ➢ 主机旋转部件的上方应有不小于0.3m的垂直净空距离;
25
无机房电梯
上世纪末通力电梯公司推出了无机 房电梯,特点是: ➢ 把曳引机、控制柜等设置在井道
里,取消了上置式机房; ➢ 采用了无齿轮曳引机等最新技术,
放置在井道中的机电设施可以无 维护或少维护。
26
电梯机房 ➢ 控制柜前面应有一块深度不小于0.7m、宽度为柜宽且 不小于0.5m的检修操作场地 ➢ 通往操作检修场所的通道宽度应不小于0.5m; ➢ 机房地面高度不一,在高差大于0.5米时。应设置楼梯 或台阶并设护栏; ➢ 机房地板上必要的开孔要尽可能小,而且周围应有高 度不小于50mm的圈框;
14
电梯的主参数 ➢ 额定载重量 (kg) 400、630、800、1000、1250、1600、2000、 2500kg等 ➢ 额定速度 (m/s) 0.63、1.00、1.60、2.50m/s等
15
电梯的分类
➢ 按用途分类 ❖ 乘客电梯(TK)、载货电梯(TH)、客货(两用)电梯(TL)、 病床电梯(TB)、住宅电梯(TZ)、杂物电梯(TW)、船用电梯 (TC)、观光电梯(TG)、车辆电梯(TQ)
ຫໍສະໝຸດ Baidu
➢ 间接顶升式:其油缸柱塞设置在井道侧面,借助曳引绳通过滑轮组与轿厢连接,使
轿厢升降;
➢ 速度小于1m/s
17
电梯的分类
➢ 按操纵控制方式分类 ❖ 按钮控制电梯(AZ/AS) ❖ 信号控制电梯(XH) ❖ 集选控制电梯(JX) ❖ 上/下集选控制电梯 ❖ 并联控制电梯(BL) ❖ 群控电梯(QK) ❖ 微机控制电梯(W)
OTIS、苏州迅达,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3月 ➢ 继电器控制-PC控制-微机控制
9
中国的电梯现状
➢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城市化水平和百姓生活水平的 提高,电梯作为住宅楼、写字楼等楼宇内的垂直运输工具,已 经像其他交通工具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 组成部分。
➢ 据1999年《电梯世界》杂志统计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电梯保有 量一般在30台以上/万人,瑞典等国家电梯保有量甚至达到120 台以上/万人,我国电梯保有量约有6台/万人
高电梯性能和可靠性 ➢ 目前,更强调运行质量和开拓功能,往绿色、环保、节能方面
发展。
8
中国电梯的发展过程
➢ 1908年-第一台进口电梯(上海汇中饭店) ➢ 1932年-第一台单人自动扶梯(中百一店) ➢ 建国后,首先建立了上海电梯厂 ➢ 1959年-国产第一批双人自动扶梯(北京新火车站) ➢ 1976年-国产第一批100m长的自动人行道(首都机场) ➢ 80年代,成立了多家合资企业,如中国迅达、上海三菱、天津
速保护装置、断相错相保护装置、上下极限保
护装置、门锁联锁装置
23
电梯机房与井道
24
电梯机房
➢ 机房是安设曳引机和其附属设备的专用机房,一般在井道的上面, 也有下机房和无机房;
➢ 机房应是专用房间,有实体的墙、顶和向外开启的有锁的门。 ➢ 机房内不得设置与电梯无关的设备或作电梯以外的其他设备、不
得安设热水器或蒸汽采暖设备。 ➢ 通向机房的通道和机房门的高度不得小于1.8m,机房内供活动和
27
电梯井道
➢ 井道是电梯轿厢和对重装置或液压缸柱塞运动的空间,由井道顶、 井道壁和底坑底围成;
➢ 井道应为电梯专用,不得装设与电梯无关的设备和电缆; ➢ 井道应用坚固的、非易燃和不易产生灰尘的材料制作,为承受强
度,一般用混疑土、混泥土圈梁或钢架结构 ➢ 井道顶部间距是为保障电梯的运行安全和保护在轿顶工作的维修
32
电梯井道顶层高度要求
➢ 井道顶的最低部件与轿厢设备的最高部件之间的间距(不包括导 靴、钢丝绳附件等)不小于0.3+0.035v2(m),与导靴获滚轮、曳 引绳附件、垂直滑动门的横梁获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间的间距不小 于0.1+0.035v2(m);
➢ 在当今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追求不断提高的背景 下,中国电梯保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我国电 梯数量增长迅速。
10
中国的电梯现状
➢ 截止2009年底,全国在用电梯量已达130万台,浙江省拥有电 梯数量为139000台;
➢ 全国拥有电梯制造企业为 450多家,浙江省有55家(主要分布 在杭州和湖州各17家、宁波8家),仅次于广东省,同江苏省持 平,其中西子奥的斯和巨人通力2009年产量全国前10位,初步 估计产量在6万台左右;
31
电梯井道顶层高度要求
当对重完全压在它的缓冲器上时,应同时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 轿厢导轨长度应能提供不小于0.1+0.035v2(m)的进一步的制导行 程;(注:0.035v2表示对应于115%额定速度v时的重力制停距离 的一半) ➢ 轿顶可以站人的最高面积的水平面与相应井道顶最低部件的水平 面之间的自由垂直距离不小于1.0+0.035v2(m);
13
两类电梯电梯定义的区别
➢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定义的电梯,既 包括上下运行的升降式电梯,也包括水平或微 倾斜角输送乘客的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被称作广义电梯概念, (英语Lift +Passenger conveyor+Escalator)。
➢ GB/T7024 国家标准中定义的电梯,只限于上 下运行的升降式电梯;称作狭义电梯概念,与 英语Lift(美Elevator)相同。
16
电梯的分类
➢ 按拖动方式分类
❖直流电梯(Z)
➢ 其曳引电动机为直流电动机,通常为采用可控硅直接供电的可控硅-电动机拖动系 统;
➢ 性能优良、梯速较快,通常用于高速电梯。
❖交流电梯(J)
➢ 双速电梯( 2-SP)
➢ 交流调压调速电梯(ACVV)
➢ 交流调频调压电梯(VVVF)
❖液压电梯(Y)
➢ 直顶式:其油缸柱塞直接支撑轿厢,使轿厢升降;
第一部分电梯结构及原理
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1
电梯综述
2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电梯作为升降设备,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我国劳 动人民发明的辘轳;一种由木制(或竹制)的支架、卷筒、曲柄 和绳索组成的卷筒式卷扬机
3
电梯的历史与发展
➢ 1852年,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发明了以蒸汽机 为动力、配有安全装置的载人升降机
人员,而在井道上部保留的一个安全空间。(顶层高度要求) ➢ 底坑是井道位于最底层站地坎以下的部分。底坑的底部应光滑平
整,不得漏水或渗水。
28
全封闭的井道
建筑物中,要求井道有助于防止火焰蔓延,该井道应由无孔的墙、 底板和顶板完全封闭起来。 只允许有下述开口: ➢ 层门开口;
➢ 通往井道的检修门、井道安全门以及检修活板门的开口 ;
➢ 火灾情况下,气体和烟雾的排气孔 ;
➢ 通风孔
➢ 井道与机房或与滑轮间之间必要的功能性开口;
➢ 电梯之间隔板上的开孔 。
部分封闭的井道
在不要求井道在火灾情况下用于防止火焰蔓延的场合,如与瞭望台、 竖井、塔式建筑物联结的观光电梯 等,井道不需要全封闭,但要提 供: ➢ 在人员可正常接近电梯处,围壁的高度应足以防止人员:遭受电 梯运动部件危害 ,直接或用手持物体触及井道中电梯设备而干 扰电梯的安全运行 ;
➢ 按运行速度分类 ❖ 超高速电梯:3m/s ~ 10m/s 或更高的电梯,常用于超高层建筑物内; ❖ 高速电梯: 2m/s ~ 3m/s的电梯。如2m/s、 2.5m/s、 3m/s等; ❖ 快速电梯: > 1m/s 而 ≤2m/s 的电梯,如1.5m/s、 1.75m/s等; ❖ 低速电梯: 1m/s 及以下的电梯,如0.25、 0.5、 0.75、 1m/s等
➢ 井道内应有适当的通风,一般可设在顶部设置通风孔,为自然通 风。
➢ 井道内应设永久性照明,在井道最高点和最低点0.5m内各装一盏 灯,中间每隔7m设一盏,轿顶任何为止的照度不小于50Lux,供 维修时使用。
➢ 井道尺寸的偏差: 高度≤30m为: 0~ +25mm; 高度 30 ~ 60m为:0 ~ 35mm; 高度 60 ~ 90m 为:0 ~ 50mm.
22
电梯总体结构
系统
功能
主要构件与装置
曳引系统
输出与传递动力,驱动电梯运行 曳引机、曳引钢丝绳、导向轮、反绳轮等
导向系统
限制轿厢和对重的活动自由度 导轨、导轨支架
轿厢
用以运送乘客和货物的组件
轿架、轿厢体
门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 电力拖动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
乘客或货物的进出口,运行时层、 轿门、厅门、门机、门锁 轿门必须封闭,到站时才能打开
➢ 围壁应是无孔的 ;
➢ 围壁距地板、楼梯或平台边缘最大距离为0.15m
➢ 应采取措施防止由于其他设备干扰电梯的运行 ;
➢ 对露天电梯,应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 。
电梯井道
➢ 当底坑下有人可以进入或通过的空间,如地下室、车库等,底坑 地板强度应能承受不小于5000N/M2的负荷,同时对重也必须安 装安全钳。
➢ 全国电梯维保单位共4000多家,浙江省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单位 226家,主要集中分布在杭州(71家)、宁波(31家)、温州 (31家),全省已经建立了68家维保分支机构,相对上海 (230家)、江苏(400家),浙江省维保电梯台量比较高。
11
电梯的定义
➢ 电梯, 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 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步)进行 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