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编码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552a171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6.png)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信道编码技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无线信道的特殊性,如噪声、多径效应和干扰等,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损坏和失真。
这就导致了在无线通信中需要采用合适的信道编码技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一、概述信道编码技术是指在传输数据之前,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通过引入冗余信息以增强数据的可靠性。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由于信道质量较差,因此使用信道编码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纠错码和压缩码来实现。
纠错码主要用于纠正传输过程中的错误,而压缩码则用于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
二、纠错码纠错码是一种在发送数据之前引入冗余信息以允许接收端可以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的编码技术。
常见的纠错码包括海明码、RS码、LDPC码和卷积码等。
这些纠错码通过在传输数据中加入冗余信息,使得接收端可以通过检查冗余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到了正确的数据,并在发现错误时进行纠正。
三、压缩码压缩码是一种通过减少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来提高传输效率的编码技术。
常见的压缩码包括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和字典编码等。
这些压缩码可以通过统计数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符号来表示,从而减少数据传输的长度。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压缩码可以有效地减少数据传输的带宽,提高传输效率。
四、混合编码混合编码是将纠错码和压缩码相结合的一种编码技术。
通过同时使用纠错码和压缩码,可以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减少传输所需的带宽。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混合编码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无线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五、应用和挑战信道编码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卷积码和海明码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数字电视等广播系统中,使用压缩码来减少信号传输所需的带宽。
然而,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如何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案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如何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高效的编码和解码等。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a7c3d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f3.png)
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无线通信系统是现代通信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人们可以实现移动电话通信、无线互联网、卫星通信等。
而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与调制技术是实现高效传输和抗干扰的关键。
一、信道编码技术的作用和原理1. 信道编码的作用信道编码是一种将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转换为编码信号,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恢复原始信息的技术。
信道编码具有以下作用:- 提高错误控制能力:信道编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于信道噪声或干扰引起的传输错误。
- 提高传输效率:信道编码可以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使得传输信号的频谱利用率更高,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2. 信道编码的原理信道编码的原理是基于冗余编码的思想。
冗余编码通过在原始信息中引入冗余度,使得接收端在接收到有损的信号后,仍然能够从中恢复出原始信息。
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有:- 奇偶校验码:通过在信息中添加一个校验位,使得信息位的个数为偶数个或奇数个,可以检测并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 海明码:通过在信息中引入冗余位,使得接收端可以检测并纠正多个错误位。
二、调制技术的作用和原理1. 调制技术的作用调制技术是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以便在传输中进行传播的关键技术。
调制技术具有以下作用:- 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具有离散的特点,无法直接在传输介质中传播,通过调制技术可以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使得信号能够在传输介质中传输。
- 提高传输效率:调制技术可以将低频的数字信号转换为高频的模拟信号,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 提高抗干扰能力:调制技术可以将数据信息分散到不同频带上,使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更加抗干扰。
2. 调制技术的原理调制技术的原理是利用调制信号的频率、相位或振幅等特性来表示传输的信息。
常见的调制技术有:- 幅移键控调制(ASK):调制信号的幅度变化表示数字信号的逻辑状态。
- 频移键控调制(FSK):在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数字信号。
高速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研究
![高速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35744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9.png)
无线通信:在无线通信系统中, 信道解码技术用于恢复原始信息, 提高通信质量。
卫星通信:在卫星通信系统中, 信道解码技术用于恢复卫星传输 的信号,提高通信可靠性。
移动通信:在移动通信系统中, 信道解码技术用于恢复移动终端 传输的信号,提高通信效率。
互联网:在互联网系统中,信道 解码技术用于恢复网络传输的信 号,提高网络性能。
跨层优化设计 的优势:可以 提高通信系统 的可靠性、效 率和灵活性
01
02
跨层优化设计 的挑战:需要 在不同通信层 之间进行协调 和优化,需要 解决各种技术 问题
03
跨层优化设计 的应用:已经 在高速无线通 信系统中得到 广泛应用,如 5G、Wi-Fi等
04
高速无线通信系网统络中设的的计信频干与道移谱扰优编动分抑化码用配制与户与技解接管术码入理研技策究术略研研究究
多径衰落:信号在传播过程中受 到反射、散射等影响,导致接收 信号强度波动
信道编码:为了对抗多径衰落, 需要采用信道编码技术,如卷积 码、Turbo码等
解码技术:在接收端,需要采用 相应的解码技术,如最大似然解 码、最小二乘解码等
影响:多径衰落会导致信道编码 和解码性能下降,需要采用先进 的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来应对
频谱资源紧张导致 信道编码和解码技 术需要更高效地利 用频谱资源
信道编码和解码技 术需要适应高速无 线通信环境的变化, 如多径效应、信道 衰落等
信道编码和解码技 术需要满足高速无 线通信的数据传输 速率要求,如5G、 Wi-F通 信安全威胁,如窃 听、干扰等
汇报人:xxx
信道编码的目的: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信 道 编 码 技 术 : 包 括 卷 积 码 、 Tu r b o 码 、 L D P C 码 等
信道编码概念
![信道编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ad7c6c7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12.png)
信道编码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数字通信中,数据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这些干扰和噪声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添加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从而减少数据传输错误的发生。
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生成一些冗余信息,并将编码后的数据传输到接收端。
接收端通过解码过程来恢复原始数据。
在解码过程中,接收端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前向纠错编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前向纠错编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卷积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卷积码的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并在编码后的数据中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卷积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块码是一种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它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错误。
块码的基本原理是将原始数据分成若干个块,并对每个块进行编码。
在编码过程中,会添加一些冗余信息。
接收端在接收到编码后的数据后,可以利用冗余信息来检测和纠正数据传输中的错误。
块码的优点是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实时检测和纠正错误,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总之,信道编码技术是一种在数字通信中使用的重要技术,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卷积码和块码等。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使用教程与性能分析
![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使用教程与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49fe0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0.png)
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使用教程与性能分析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进行通信。
然而,无线信道存在多径、干扰和衰落等问题,这些问题对信号传输和接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信道编码技术在无线通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的使用教程,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
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1.1 信道编码的定义信道编码是指通过在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编码,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信道编码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传输中可能发生的错误。
1.2 信道编码的分类信道编码可分为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EC)和自适应编码两种类型。
- FEC编码:采用固定的编码方式,通过增加冗余信息和校验位,实现对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
- 自适应编码:根据当前信道的质量情况动态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
根据信道状态的变化,自适应编码可以在传输过程中动态地选择最适合的编码方式,从而提高数据的传输质量。
二、信道编码的应用2.1 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的作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提高传输的可靠性和提高传输的效率。
- 可靠性:通过增加冗余信息,信道编码可以对受到干扰和衰落影响的数据进行纠错,从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 效率:通过合理选择编码方式,信道编码可以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减少传输的时间和功耗。
2.2 信道编码的应用场景信道编码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无线传输、数据存储和语音视频传输等。
常见的应用场景包括:- 移动通信:对于3G、4G、5G等移动通信系统,在物理层中采用了多种信道编码技术,用于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和容量。
如卷积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等。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简介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f881b97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cc.png)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简介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手机通话、网络传输还是卫星通信,信道编码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引入冗余信息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并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因为信道噪声、抖动等原因而出现错误。
本文将对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步骤进行解释。
一、为什么需要信道编码技术?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信道往往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例如信号衰落、噪声、抖动等,这些因素会导致数据传输错误。
而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在数据中引入冗余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这些错误,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1. 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最简单的信道编码技术之一。
在传输数据时,将数据的每一位进行计算,使得传输的数据位数为奇数或偶数。
接收端通过计算接收到的数据位的奇偶性,检测是否存在传输错误。
虽然奇偶校验码简单易用,但只能检测错误,并不能纠正错误。
2. 哈密顿码:哈密顿码是一种更高级的信道编码技术,与奇偶校验码相比,能够检测并纠正更多的错误。
哈密顿码通过在数据中引入冗余信息,使得数据变得更容易纠正。
然而,哈密顿码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对于大规模的数据传输并不适用。
3.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信道编码技术。
与其他编码技术相比,海明码能够检测并纠正更多的错误,具有较高的容错性。
海明码通过添加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虽然海明码的计算复杂度较高,但由于其出色的纠错能力,在许多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步骤1. 选择合适的编码技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传输要求,选择合适的信道编码技术。
例如,在对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通信系统中,可以选择海明码;而在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可以选择简单的奇偶校验码。
2. 数据编码和解码:将需要传输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
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与挑战
![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与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bf9ad02a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17.png)
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与挑战一、5G信道编码技术概述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其高速率、低时延、大连接数的特性对信道编码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道编码技术在5G通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也是实现5G网络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
1.1 信道编码技术的重要性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以提高接收端对传输错误的检测和纠正能力。
在5G网络中,由于其高数据速率和低时延的特性,信道编码技术必须具备更高的纠错能力和更低的编码复杂度。
1.2 5G信道编码技术的关键特性5G信道编码技术的关键特性包括高纠错能力、低时延、高传输效率和良好的兼容性。
这些特性使得5G信道编码技术能够适应5G网络的多样化需求,包括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低时延高可靠性(uRLLC)和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MTC)等场景。
二、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与应用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是与5G通信技术同步进行的。
随着5G网络的逐步商用,信道编码技术也在不断地演进和优化,以满足5G网络的高标准要求。
2.1 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5G信道编码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编码方法的创新和编码效率的提升。
例如,极化码(Polar Codes)作为5G信道编码的核心技术之一,因其在控制信道上的优异性能而被3GPP采纳。
此外,LDPC(Low-Density Parity-Check)码和Turbo码等也在5G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
2.2 5G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场景5G信道编码技术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优化方向。
例如,在eMBB场景中,信道编码技术需要支持高数据速率和高带宽的传输;在uRLLC场景中,信道编码技术需要具备极低的时延和高可靠性;而在mMTC场景中,信道编码技术则需要支持大量的设备连接和高效的数据传输。
三、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挑战与展望面向5G的信道编码技术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同时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7dc6b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4a.png)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添加冗余信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并探讨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 前言通信系统中的传输链路往往存在噪声、干扰和传输错误等问题。
因此,为了确保数据能够准确可靠地传输,信道编码技术应运而生。
信道编码技术可以通过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纠错和检错,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2. 海明码海明码是一种经典的信道编码技术,通过添加校验位来实现错误检测和纠正。
海明码可以检测出并纠正单个位的错误,对于较少的错误也具有一定的纠正能力。
海明码广泛应用于存储介质和数字通信系统中。
3. 球码球码是一种针对高信噪比信道设计的编码技术。
它通过在编码过程中创建球体,然后将待发送的数据映射到球体的表面上。
球码具有较高的容错能力和编码效率,但对于噪声较大的信道来说,纠错能力会降低。
4. 卷积码卷积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信道编码技术,它通过状态转移来实现编码。
卷积码可以提供较强的纠错和检错能力,对于信号传输中的突发错误具有较好的容错性能。
卷积码在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5. Turbo码Turbo码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效信道编码技术。
它通过多个卷积码的交织和迭代解码来实现更好的纠错性能。
Turbo码具有非常强的容错能力和低误码率,已被广泛应用于高速通信和移动通信系统中。
6. LDPC码LDPC码是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它通过稀疏矩阵来实现编码和解码。
LDPC码具有低复杂度、较好的纠错性能和高编码效率,被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领域。
7. 物联网中的信道编码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低功耗、低复杂度的信道编码技术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物联网中,通信节点往往具有较低的计算和存储能力,因此需要设计适用于物联网场景的新型信道编码技术,如极化码和重复编码等。
8. 结论信道编码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b872d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84.png)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是确保无线信号传输质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信道编码技术通过在信号中引入冗余信息,增加信号的抵抗噪声、干扰和衰落的能力,提高无线信号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道编码技术的定义、分类、常见方法和应用,以及信道编码技术的步骤和原理。
一、信道编码技术的定义和分类1. 信道编码技术的定义:信道编码是指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在发送信号前对要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2. 信道编码技术的分类:- 前向错误纠正编码(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通过编码器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编码,并在接收端通过纠错码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 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通过接收端向发送端请求重新发送出错数据,以实现可靠传输。
二、常见的信道编码方法1. 流水线编码:流水线编码利用线性移位寄存器等技术对数据进行串行分段处理,根据预定的规则生成编码序列。
常见的流水线编码方法有卷积码和涵盖码。
2. 分组编码:分组编码是将一组数据一起进行编码。
常见的分组编码方法有海明码和RS 码。
三、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领域1.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技术能够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和可靠性,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领域。
2. 数字电视:在数字电视广播中,信道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减少传输错误和失真。
3. 数据存储与传输:信道编码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存储和传输领域,如磁盘存储、数据传输等。
四、信道编码技术的步骤和原理1. 编码器的选择和配置: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编码器,并配置相关参数。
2. 数据编码: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生成编码序列。
流水线编码通过移位寄存器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编码序列,分组编码将一组数据一起进行编码。
3. 编码序列的传输和接收:将编码序列通过信道传输,并在接收端接收并解码编码序列。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30d6e7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5.png)
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第一章绪论移动通信是现代社会重要的通信手段,伴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
信道编码技术是移动通信中实现高质量通信的关键技术,它在保证信息传输可靠性的同时,也为通信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容量。
本文将从信道编码技术的定义、分类和基础知识出发,简要介绍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信道编码技术基础知识2.1 信道编码的定义信道编码是指在数字通信中,通过使用编码方案,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一定格式的编码数据,从而在传输过程中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移动通信中,信道编码可以提高信号传输质量,使得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2 信道编码的分类信道编码按照不同的方式可以分为循环冗余编码(CRC)、卷积码、Turbo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码)等。
其中,卷积码和Turbo码是移动通信中较为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
2.3 卷积码和Turbo码卷积码是一类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码。
它将接收消息符号加以编码后,在串行发送给接收机,接收端采用 Viterbi 算法计算最可能的编码序列,根据这些编码序列还原出原始数据。
而Turbo码是一种迭代编码方案,它通过在编码和译码之间嵌入一个迭代编码器,不断迭代编码,从而在信道噪声较大的情况下提高译码性能。
第三章移动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研究现状在移动通信中,卷积码和Turbo码是较常用的信道编码方式。
卷积码在移动通信中应用广泛,已经成为了许多移动通信标准的主要编码方式,如GSM、TD-SCDMA等。
Turbo码具有更好的纠错性能,因此在LTE、WiMAX等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此外,近年来,神经网络技术也逐渐被移动通信领域中的研究者所关注。
神经网络可以通过自适应的学习方法,自动地从数据中学习、提取和表示特征,从而提高信道编码精度和译码速度。
因此,神经网络在未来的移动通信中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b6df17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30.png)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在当今高度互联的世界中,无线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手机通话、无线网络到卫星通信,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而在无线通信中,信道编码技术是确保信息准确、可靠传输的关键技术之一。
信道编码技术的核心目标是在存在噪声和干扰的无线信道中,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使得接收端能够更好地从受到干扰的信号中恢复出原始数据。
为了更好地理解信道编码技术,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无线信道的特点。
无线信道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干扰的环境。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多径衰落、阴影效应、噪声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号失真、误码等问题。
这些问题就像是在信息传递的道路上设置了重重障碍,而信道编码技术就是要帮助信息“突破”这些障碍。
在众多的信道编码技术中,卷积码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编码方式。
卷积码通过将输入的信息序列与编码器的生成多项式进行卷积运算,生成编码后的输出序列。
这种编码方式具有较强的纠错能力,而且编码和解码的复杂度相对较低,因此在许多无线通信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另一种重要的信道编码技术是Turbo 码。
Turbo 码的出现是信道编码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它采用了迭代译码的思想,通过多次迭代来提高译码的准确性。
Turbo 码在接近香农极限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良好的性能,因此在 3G、4G 等移动通信系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卷积码和 Turbo 码,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 码)也是一种性能优异的信道编码技术。
LDPC 码基于稀疏矩阵的校验关系,具有接近香农极限的纠错性能,同时在硬件实现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信道编码技术的性能评估通常通过一些关键指标来衡量,比如码率、纠错能力和译码复杂度等。
码率是指编码后的数据量与原始数据量的比值,它反映了编码的效率。
纠错能力则表示编码能够纠正的错误位数,纠错能力越强,意味着在恶劣的信道条件下仍能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2g到5g的信道编码技术和信源编码技术
![2g到5g的信道编码技术和信源编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0db98cae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a.png)
2g到5g的信道编码技术和信源编码技术
在2G到5G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广泛应用了各种信道编码技术和信源编码技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
信道编码技术:
1. 2G时代主要采用的是卷积编码技术,通过引入冗余信息来纠正信道中的误码和干扰。
2. 3G时代引入了Turbo编码技术,通过迭代方式提高解码性能,对信道进行更高效的编码和纠错。
3. 4G时代采用了LDPC(低密度奇偶校验)编码技术,能够实现接近香农极限的编码效果,提高了信道容量和传输速率。
4. 5G时代引入了极化码(Polar Code)技术,通过在信道编码时提供更强的纠错能力和更高的编码效率,适应了高速率和大容量的通信需求。
信源编码技术:
1. 2G时代主要采用的是AMR(自适应多速率编码)技术,根据语音信号的特点和通信质量要求,选择不同的编码率来实现高音质和低码率传输的平衡。
2. 3G时代引入了WCDMA的优化编码技术,通过对语音信号进行高效压缩和编码,提高语音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3. 4G时代采用了更高级的AAC(高级音频编码)技术,能够提供更好的音频质量和更低的码率,适应了更丰富的媒体应用需求。
4. 5G时代将引入更专业的视频和图像编码技术,如HEVC (高效视频编码)和AV1(开放媒体编码),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低比特率的视频传输。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44664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0.png)
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一、引言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其中,信道编码技术无疑是无线通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信道编码技术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介绍无线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二、历史背景信道编码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当时军方为了防止敌人拦截和破解通信信号,开始使用编码技术。
此后,信道编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视、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等领域。
早期的信道编码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纠错码,如海明码和卷积码等。
这些编码方案可以实现在传输过程中识别和纠正出现的错误数据。
然而随着无线通信领域的快速发展,纠错码逐渐不能满足通信系统的需求,于是更加高效的信道编码方案应运而生。
三、信道编码技术的重要性信道编码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一方面,它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从而保证数据传输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信道编码技术可以减少信道的带宽需求,从而提升无线通信的效率。
因此,在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环。
四、主要的信道编码技术目前,无线通信领域主要采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以下三种。
1. Turbo码Turbo码是2002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卷积码。
它采用两个互相交织的卷积码组成,可以有效地提高信道的抗干扰性能,是目前无线通信中最为常见的编码方案之一。
2. LDPC码LDPC码是一种低密度奇偶校验码,可以实现非常高的纠错能力。
它因其简单易实现、低复杂度和高性能而成为了许多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极化码极化码是一种新型的编码方案,可以实现非常高的纠错能力。
它的主要特点是在增加编码率的同时,可以不断提高纠错能力,达到比其他编码方案更好的传输效果。
五、发展方向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信道编码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需要更加高效和可靠的信道编码技术。
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多层编码技术多层编码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的编码效率和更好的纠错能力,是未来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
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
![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3890b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9.png)
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在现代通信技术中,卫星通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卫星广播、卫星电视到卫星电话和上网,人们对卫星通信的依赖越来越高。
然而,卫星通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信道编码技术的支持。
信道编码技术为卫星通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它是卫星通信技术的核心之一。
一、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技术是指将数字信号通过编码方式变为特定的模拟信号,以便能够更好地传输和接收。
而信道则是指允许数据传输的通信媒介,例如卫星通信中的空间或者电磁波。
因此,信道编码技术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确定一种适当的编码方式,提高信道上的信噪比或减小码元错误率,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噪声和干扰是信号传输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这些设备通常会对数据信号造成一定的混乱和干扰。
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增大应用的信号强度,然而这种方法会造成信号所造成的能耗较大,而且可能会导致传输质量下降。
因此,信道编码技术出现了,信道编码技术不同于传统的通信方式,而是采用一种全新的抗噪声干扰的过滤方式,以提升信道上的信噪比或者减少信道中的随机误差。
二、卫星通信中的信道编码技术由于卫星通信的范围广泛,因此在卫星通信中,信道编码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具体来说,卫星通信中主要应用以下三类信道编码技术:卷积码、Turbo码和LDPC码。
卷积码是一种线性的、滑动的、系统性质的码,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编码技术。
它是通过将输入位逐一输入到移位寄存器中,产生一个编码的输出位的方式,来实现数据的编码。
卷积码在通信中被广泛使用,因为它具有非常好的反向误差控制(FEC)性能。
卷积码还可以通过改变移位寄存器的结构和对输入位进行不同的处理,实现不同的编码率,从而适应不同的通信需求。
Turbo码是一种反馈编码技术,它是一种复杂的编码方案。
Turbo码因其出色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
Turbo码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相同的编码器组成,数据被同时分配到两个编码器中,以实现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信道编码过程
![信道编码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5f383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9.png)
信道编码过程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信息能够在信道中稳定地传输,需要对信号进行编码。
信道编码是一种将原始信号转换为编码信号的过程,旨在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信道编码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步骤:编码和译码。
1. 编码过程编码是指将原始信号转换为编码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前向纠错编码(FEC)和后向纠错编码(BEC)。
(1)FEC编码FEC编码是一种通过向原始信号添加冗余信息来实现纠错的编码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在发送端对原始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冗余编码,并将其附加到原始信号中一起传输到接收端。
常见的FEC编码技术包括海明码、卷积码和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等。
海明码是一种最简单的纠错码,其基本原理是在原始信息中添加冗余位,使得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并纠正一定数量的错误。
卷积码是一种基于状态机的编码技术,具有较高的纠错能力。
LDPC码是一种基于稀疏矩阵的编码技术,具有较低的解码复杂度和较高的编码效率。
(2)BEC编码BEC编码是一种在接收端进行纠正的编码技术。
接收端通过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译码,利用冗余信息进行错误检测和纠正。
常见的BEC编码技术包括汉明码、纵横码和RS码等。
汉明码是一种用于纠正错误的编码技术,通过添加冗余位和奇偶校验位来检测和修正错误。
纵横码是一种基于置换的编码技术,通过将信息序列按照特定规则进行排列和交织,从而提高纠错能力。
RS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CD、DVD等存储介质中的编码技术,具有较高的纠错能力和较低的解码复杂度。
2. 译码过程译码是指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解码的过程。
译码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恢复原始信息,并对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
译码的过程与编码的过程相反,主要包括错误检测和错误纠正两个步骤。
错误检测主要利用冗余信息对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校验,判断是否存在错误。
错误纠正则根据错误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应的纠正操作。
在译码中,还需要考虑决策规则的选择。
决策规则决定了在接收端如何根据接收到的编码信号进行译码操作。
常用的信道编码
![常用的信道编码](https://img.taocdn.com/s3/m/4de4370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9.png)
常用的信道编码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是一种重要的技术,用于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信道编码技术:
1.卷积编码(Convolutional(Coding):(卷积编码是一种使用有限状态机的编码技术,它基于输入数据的状态序列来生成输出码字。
通过将数据和状态信息组合起来进行编码,能够提供良好的纠错性能。
2.循环冗余校验 Cyclic(Redundancy(Check,(CRC):(CRC(是一种检错码,而非纠错码。
它通过多项式除法的方式对数据进行编码,生成一个固定长度的校验码,用于检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错误。
3.海明编码(Hamming(Code):(海明编码是一种块编码技术,通过增加冗余位来实现纠错。
它能够检测和纠正数据中的一定数量的错误,通常用于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中。
4.LDPC码 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s):(LDPC码是一种分布式码,利用稀疏矩阵的结构特点来提供优异的纠错性能。
它在现代通信系统中被广泛应用,如无线通信和卫星通信等。
5.Turbo码(Turbo(Codes):(Turbo码是一种串联联接的编码技术,利用两个或多个卷积编码器之间的互相迭代来提高纠错性能,通常被用于4G和5G移动通信标准中。
这些信道编码技术在不同的通信标准和应用场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它们在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选择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信道编码技术需要考虑数据传输要求、计算复杂度、功耗以及系统成本等因素。
1/ 1。
信道编码是什么?
![信道编码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c4d5247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ad.png)
信道编码是什么?一、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信道编码是一种用于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输错误。
信道编码通过在发送端对数据进行特定的编码处理,使得接收端可以根据编码规则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从而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二、信道编码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信道编码利用冗余编码原理,在发送端将原始数据编码成比特序列的形式,添加冗余信息,通过冗余信息的校验来检测和纠正传输错误。
常见的信道编码方式有哈密顿码、奇偶校验码、海明码等。
2. 应用:信道编码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中,如无线通信、有线通信、卫星通信等。
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减少丢包率和信号失真,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三、信道编码的工作原理1. 数据编码:发送端将原始数据按照编码规则进行转换和处理,生成一组比特序列,并添加一定的冗余信息。
编码规则通常是根据预定的算法或码表来进行操作,以保证编码和解码的一致性。
2. 数据传输:经过编码处理的数据通过信道进行传输,信道可以是有线或无线的媒介。
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干扰、噪声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输错误。
3. 数据解码:接收端接收到经过信道传输的数据后,根据预定的解码规则进行解码处理。
解码规则就是编码规则的逆过程,通过对冗余信息的校验和纠错,还原出原始数据。
四、信道编码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信道编码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效减少传输错误。
它可以通过冗余信息的检测和纠正,实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挑战:信道编码需要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消耗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资源,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和延迟。
此外,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可能会受到多种噪声和干扰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编码方式和参数来提高传输效果。
五、结语信道编码作为一种提高数据传输可靠性的重要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也可以在各种数据传输场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0e91e4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d.png)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引言: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是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们能够有效地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速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信道编码和调制技术的定义、作用、分类以及常用的编码和调制方法。
一、信道编码技术1. 定义:信道编码是指在信号发送端对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以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同时减少错误传输的概率。
2. 作用: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抵抗信道噪声和干扰;实现数据压缩和纠错功能。
3. 分类:a. 线性编码:如奇偶校验码、海明码等,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实现错误检测与纠正。
b. 卷积码:通过对信息序列进行迭代编码,增加冗余信息以提高抗干扰能力。
c. 码分多址编码:通过不同的编码序列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实现多用户同时传输。
d. 分组编码:将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划分为多个组进行编码,提高编解码效率。
二、调制技术1. 定义:调制是指在发送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适合传输的模拟信号,并在接收端将其恢复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2. 作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适应信道传输的需求,提高传输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
3. 分类:a. 数字调频调制:利用频率的变化来表示数字信号,如频移键控(FSK)、最小频移键控(MSK)等。
b. 数字相位调制:利用相位角的变化来表示数字信号,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四进制相移键控(QPSK)等。
c. 数字振幅调制:利用信号幅度的变化来表示数字信号,如二进制振幅移键控(ASK)、四进制振幅移键控(ASK)等。
d. 正交调制:利用正交信号的相位差来表示多个数字信号,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正交振幅调制(QAM)等。
三、常用的编码和调制方法1. 编码方法:a. 奇偶校验码:通过在数据序列中加入奇偶位来检测错误。
b. 海明码:通过增加冗余比特来实现错误检测与纠正。
c. 卷积码:将信息序列与卷积码生成多项式进行迭代编码,提高错误检测与纠正能力。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3f31c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6.png)
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通信系统中的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号的传输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干扰和噪声的影响,容易导致信息传输的失真和丢失。
因此,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的应用成为保证通信质量和可靠性的关键手段。
一、信道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编码处理,通过增加冗余信息的方式,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奇偶校验码、环形冗余校验码、海明码等。
这些编码技术能够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编码技术的具体实现通常包括三个过程:编码器、调制器和信道传输。
编码器将原始数据进行编码处理,生成相应的冗余信息;调制器将编码后的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信号在信道上传输,经过传输介质后到达接收端。
二、信道解码技术信道解码技术是指在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编码数据进行解码和恢复原始信息的过程。
解码技术能够根据编码规则和冗余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纠错和纠正,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常见的信道解码技术包括误差检测与纠正、最大似然检测、软判决解码等。
在通信系统中,信道解码技术通常包括三个过程:信道接收、解调器和解码器。
信道接收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解调器将解调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处理,恢复原始的编码数据;解码器根据编码规则和冗余信息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解码和纠正,最终得到原始信息数据。
综上所述,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有效地运用信道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保证通信质量的稳定和可靠;而信道解码技术则能够在接收端对传输过程中产生的错误进行检测和纠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在未来的通信领域发展中,信道编码与解码技术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源编码一种以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而对信源符号进行的变换;为了减少或消除信源剩余度而进行的信源符号变换。
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高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
具体说,就是针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统计特性来寻找某种方法,把信源输出符号序列变换为最短的码字序列,使后者的各码元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最大,同时又能保证无失真地恢复原来的符号序列。
既然信源编码的基本目的是提高码字序列中码元的平均信息量,那么,一切旨在减少剩余度而对信源输出符号序列所施行的变换或处理,都可以在这种意义下归入信源编码的范畴,例如过滤、预测、域变换和数据压缩等。
当然,这些都是广义的信源编码。
一般来说,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高符号平均信息量的基本途径有两个:①使序列中的各个符号尽可能地互相独立;②使序列中各个符号的出现概率尽可能地相等。
前者称为解除相关性,后者称为概率均匀化。
信源编码的一般问题可以表述如下:若某信源的输出为长度等于M的符号序列集合式中符号A为信源符号表,它包含着K个不同的符号,A={ɑk|k=1,…,K},这个信源至多可以输出KM个不同的符号序列。
记‖U‖=KM。
所谓对这个信源的输出进行编码,就是用一个新的符号表B的符号序列集合V来表示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集合U。
若V的各个序列的长度等于N,即式中新的符号表B共含L个符号,B={bl|l=1,…,L}。
它总共可以编出LN个不同的码字。
类似地,记‖V‖=LN。
为了使信源的每个输出符号序列都能分配到一个独特的码字与之对应,至少应满足关系‖V‖=LN≥‖U‖=KM 或者N/M≥logK/logL 。
假若编码符号表B的符号数L与信源符号表A的符号数K相等,则编码后的码字序列的长度N必须大于或等于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的长度M;反之,若有N=M,则必须有L≥K。
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保证无差错地还原出原来的信源输出符号序列(称为码字的唯一可译性)。
可是,在这些条件下,码字序列的每个码元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不但不能高于,反而会低于信源输出序列的每个符号所载荷的平均信息量。
这与编码的基本目标是直接相矛盾的。
下面的几个编码定理,提供了解决这个矛盾的方法。
它们既能改善信息载荷效率,又能保证码字唯一可译。
信道编码技术数字信号在传输中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在传送的数据流中产生误码,从而使接收端产生图象跳跃、不连续、出现马赛克等现象。
所以通过信道编码这一环节,对数码流进行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一定的纠错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可极大地避免码流传送中误码的发生。
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等。
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误码率是信道编码的任务。
信道编码的本质是增加通信的可靠性。
但信道编码会使有用的信息数据传输减少,信道编码的过程是在源数据码流中加插一些码元,从而达到在接收端进行判错和纠错的目的,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开销。
这就好象我们运送一批玻璃杯一样,为了保证运送途中不出现打烂玻璃杯的情况,我们通常都用一些泡沫或海棉等物将玻璃杯包装起来,这种包装使玻璃杯所占的容积变大,原来一部车能装5000各玻璃杯的,包装后就只能装4000个了,显然包装的代价使运送玻璃杯的有效个数减少了。
同样,在带宽固定的信道中,总的传送码率也是固定的,由于信道编码增加了数据量,其结果只能是以降低传送有用信息码率为代价了。
将有用比特数除以总比特数就等于编码效率了,不同的编码方式,其编码效率有所不同。
数字电视中常用的纠错编码,通常采用两次附加纠错码的前向纠错(FEC)编码。
RS编码属于第一个FEC,188字节后附加16字节RS码,构成(204,188)RS码,这也可以称为外编码。
第二个附加纠错码的FEC一般采用卷积编码,又称为内编码。
外编码和内编码结合一起,称之为级联编码。
级联编码后得到的数据流再按规定的调制方式对载频进行调制。
前向纠错码(FEC)的码字是具有一定纠错能力的码型,它在接收端解码后,不仅可以发现错误,而且能够判断错误码元所在的位置,并自动纠错。
这种纠错码信息不需要储存,不需要反馈,实时性好。
所以在广播系统(单向传输系统)都采用这种信道编码方式。
下图是纠错码的各种类型:1、RS编码RS码即里德-所罗门码,它是能够纠正多个错误的纠错码,RS码为(204,188,t=8),其中t是可抗长度字节数,对应的188符号,监督段为16字节(开销字节段)。
实际中实施(255,239,t=8)的RS编码,即在204字节(包括同步字节)前添加51个全“0”字节,产生RS码后丢弃前面51个空字节,形成截短的(204,188)RS码。
RS的编码效率是:188/204。
2、卷积码卷积码非常适用于纠正随机错误,但是,解码算法本身的特性却是:如果在解码过程中发生错误,解码器可能会导致突发性错误。
为此在卷积码的上部采用RS码块,RS码适用于检测和校正那些由解码器产生的突发性错误。
所以卷积码和RS码结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补偿的作用。
卷积码分为两种:(1)基本卷积码:基本卷积码编码效率为,η=1/2, 编码效率较低,优点是纠错能力强。
(2)收缩卷积码:如果传输信道质量较好,为提高编码效率,可以采样收缩截短卷积码。
有编码效率为:η=1/2、2/3、3/4、5/6、7/8这几种编码效率的收缩卷积码。
编码效率高,一定带宽内可传输的有效比特率增大,但纠错能力越减弱。
3、Turbo码1993 年诞生的Turbo 码,单片Turbo 码的编码/解码器,运行速率达40Mb/s。
该芯片集成了一个32×32 交织器,其性能和传统的RS 外码和卷积内码的级联一样好。
所以Turbo码是一种先进的信道编码技术,由于其不需要进行两次编码,所以其编码效率比传统的RS+卷积码要好。
4、交织在实际应用中,比特差错经常成串发生,这是由于持续时间较长的衰落谷点会影响到几个连续的比特,而信道编码仅在检测和校正单个差错和不太长的差错串时才最有效(如RS只能纠正8个字节的错误)。
为了纠正这些成串发生的比特差错及一些突发错误,可以运用交织技术来分散这些误差,使长串的比特差错变成短串差错,从而可以用前向码对其纠错,例如:在DVB-C系统中,RS(204,188)的纠错能力是8个字节,交织深度为12,那么纠可抗长度为8×12=96个字节的突发错误。
实现交织和解交织一般使用卷积方式。
交织技术对已编码的信号按一定规则重新排列,解交织后突发性错误在时间上被分散,使其类似于独立发生的随机错误,从而前向纠错编码可以有效的进行纠错,前向纠错码加交积的作用可以理解为扩展了前向纠错的可抗长度字节。
纠错能力强的编码一般要求的交织深度相对较低。
纠错能力弱的则要求更深的交织深度。
一般来说,对数据进行传输时,在发端先对数据进行FEC编码,然后再进行交积处理。
在收端次序和发端相反,先做去交积处理完成误差分散,再FEC解码实现数据纠错。
另外,从上图可看出,交积不会增加信道的数据码元。
根据信道的情况不同,信道编码方案也有所不同,在DVB-T里由于由于是无线信道且存在多径干扰和其它的干扰,所以信道很“脏”,为此它的信道编码是:RS+外交积+卷积码+内交积。
采用了两次交积处理的级联编码,增强其纠错的能力。
RS 作为外编码,其编码效率是188/204(又称外码率),卷积码作为内编码,其编码效率有1/2、2/3、3/4、5/6、7/8五种(又称内码率)选择,信道的总编码效率是两种编码效率的级联叠加。
设信道带宽8MHZ,符号率为6.8966Ms/S,内码率选2/3,16QAM 调制,其总传输率是27.586Mbps,有效传输率是27.586*(188/204)*(2/3)=16.948Mbps,如果加上保护间隔的插入所造成的开销,有效码率将更低。
在DVB-C里,由于是有线信道,信道比较“干净”,所以它的信道编码是:RS+交积。
一般DVB-C的信道物理带宽是8MHZ,在符号率为6.8966Ms/s,调制方式为64QAM的系统,其总传输率是41.379Mbps,由于其编码效率为188/204,所以其有效传输率是41.379*188/204=38.134Mbps。
在DVB-S里,由于它是无线信道,所以它的信道编码是:RS+交积+卷积码。
也是级联编码。
5、伪随机序列扰码进行基带信号传输的缺点是其频谱会因数据出现连“1”和连“0”而包含大的低频成分,不适应信道的传输特性,也不利于从中提取出时钟信息。
解决办法之一是采用扰码技术,使信号受到随机化处理,变为伪随机序列,又称为“数据随机化”和“能量扩散”处理。
扰码不但能改善位定时的恢复质量,还可以使信号频谱平滑,使帧同步和自适应同步和自适应时域均衡等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
扰码虽然“扰乱”了原有数据的本来规律,但因为是人为的“扰乱”,在接收端很容易去加扰,恢复成原数据流。
实现加扰和解码,需要产生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再与输入数据逐个比特作运算。
PRBS也称为m序列,这种m序列与TS的数据码流进行模2加运算后,数据流中的“1”和“0”的连续游程都很短,且出现的概率基本相同。
利用伪随机序列进行扰码也是实现数字信号高保密性传输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般将信源产生的二进制数字信息和一个周期很长的伪随即序列模2相加,就可将原信息变成不可理解的另一序列。
这种信号在信道中传输自然具有高度保密性。
在接收端将接收信号再加上(模2和)同样的伪随机序列,就恢复为原来发送的信息。
在DVB-C系统中的CA系统原理就源于此,只不过为了加强系统的保密性,其伪随机序列是不断变化的(10秒变一次),这个伪随机序列又叫控制字(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