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

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
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研究——以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

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研究

——以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1

李昂

【摘要】本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以编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为目的,考察我国自驾车游客观光活动时间分布特征。首先,把握避暑山庄客流季节性分布的高峰与谷底月份。其次,比较分析旺季一般周与黄金周的客流分布。使用旅游交通行为调查数据,分析自驾车旅游客流一日活动时间分布特征,辨别出进入景区与离开景区的集中时间段与高峰小时。最后,以生存分析为理论基础建立其观光活动时间分布模型,辨别出影响活动时间分布的显著因子,并以游览景点数量为例进行敏感性分析。该理论可作为规划编制基础方法解析自驾车游客行为特征,并运用于编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或旅游规划。

【关键词】旅游交通;自驾车旅游;时间分布;生存分析

1.引言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旅游行业蓬勃发展。国内旅游人数由2000年的7.44亿人次增长到2011年的26.41亿人次;国内旅游总花费由2000年的3,17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9,305亿元[1, 2]。旅游业已经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伴随着旅游人数的迅猛增加,交通问题正逐渐成为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旅游交通集疏运成为编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或旅游规划等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私家车在居民家庭中快速普及,以及公路网络体系日趋完善的背景下,自驾车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正在兴起。自驾车旅游对游客而言具有灵活、舒适、便捷等优点,但是对于景区周边道路交通会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准确地把握自驾车旅游的需求与行为特征,才能对景区周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与交通需求管理措施的实施提供合理的依据。

近二十年,对于出行者行为特征的深入研究与理论方法研究的日益成熟,以北村、Timmermans和Ben-Akiva等为代表,国外研究提出“基于活动”方法(activity-based approach)对出行者行为进行分析与需求预测。其中,串联一系列行为的时间轴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首先以我国自驾车游客为对象,探讨其出行链中的时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

1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研究项目(2013-K5-32)

2.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国内学者已经对旅游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黄成林、周能敏[3]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分析旺季游客日分布特征。研究指出:旺季中客流存在不均匀分布;不同年度游客日分布曲线波形基本相同;不同年度同一月份客流峰谷日期接近;节假日客流量比平日多30%以上。张安等[4]使用曲线分析,研究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模式与活动频率特征。研究得出:城市游憩活动在日变化和季变化上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城市游憩活动的重游率随距离衰减。张捷等[5]比较研究三处国家风景名胜区的观光地客流时间分布。辨别出行距离与观光地季节性特征是游客年内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卢松等[6]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考察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特征,定性地分析客流时间变化的影响因子。

国外研究侧重从游客活动行为角度分析一日时间分布。Morichi等[7]以自驾车旅游者一日活动为对象,提出其观光行为模型。该模型使用服从Weibull分布的生存分析方法解释游客活动行为的时间分布。使用日本首都圈数据标定模型参数后,定量地把握道路建设方案对自驾车旅游者观光行为的影响。Barros and Machado[8]以欧洲游客在马德拉群岛的观光活动时间分布为对象,考察样本选择在服从Weibull分布的生存分析方法中的适用性,定量地把握影响观光时间的各种因子。笔者[9]以日本富士五湖地区与中国北京地区的旅游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考察两地区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子,进一步比较研究服从Weibull分布、Lognormal分布与Log-logistic分布在生存分析方法中的适用性。

从以上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目前为止国内的研究侧重于利用曲线分析法把握不同类型景区的客流季节性规律、日分布规律,为景区建设提供需求预测分析。但是尚未充分地研究旅游者活动行为特征,特别是未从定量的角度把握影响活动时间分布的各种因子。因此,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考察我国自驾车旅游者的活动时间分布特征,建立观光活动时间分布模型,定量地把握其影响因子。

3.研究区域概况

承德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冀东北连接京津冀辽蒙的区域性城市。近年,地方政府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其中2020年全年客流将达到6500万人次[10],为2010年接待量的5倍。位于承德老城区的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1994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典皇家园林,其周围寺庙凝聚了汉、蒙、藏等多民族建筑风格。由于承德与京津等经济发达城市距离较近,来承旅游者中自驾车为主

图1 承德避暑山庄客流季节性分布曲线

图2 承德避暑山庄客流节假日分布曲线(2007年)

要交通方式之一[11],因此选取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对象,进行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

从承德避暑山庄客流季节性分布特征来看,历年曲线波形基本相同(图1)。6月-8月与10月的月客流量均大于年平均月客流量,为旅游旺季;1月-4月与11月、12月的月客流量均小于年平均月客流量,为旅游淡季。其中,7月、8月的月客流量各占全年客流总量的20%以上,1月、2月的月客流量仅占全年客流总量的1%以下。该季节性分布符合承德避暑山庄的“避暑”特性。

另一方面,季节性分布不均匀对于当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影响。尤其是旅游旺季客流接待压力过大,旅游淡季服务设施严重闲置等问题突出。

从客流节假日分布特征分析,旺季(7月)一般周与黄金周分布区别显著(图2)。一般周内周五至周日日客流量分别占周客流总量的16%以上,合计约占60%;黄金周内2日至4日日客流量分别占周客流总量的23%以上,合计约占71%。黄金周客流量为旺季一般周客

流量的1.5倍。同时,黄金周内日不均匀系数(游客最多日客流量/最少日客流量)[6]为827%,

旺季一般周内为384%。因此,黄金周对于旅游出行有促进作用,但是较旺季一般周其分布更为不均匀。

4.旅游交通行为调查

4.1调查概要

本研究的分析数据来自2011年8月于承德避暑山庄与普宁寺进行的旅游交通行为调查(表1)。有效样本中,居住地为承德市内外的游客比例分别为34.2%和65.8%。外地游客主

图3 自驾车旅游景区一日活动时间分布

要来源地依次为河北省(承德市以外)38.4%,北京市27.3%,辽宁省9.6%,天津市9.1%。外地游客中自驾车旅游的比例为52.3%,高于本市游客中自驾车旅游的比例32%。回答自驾车的旅游者中男性占61.9%,女性占38.1%。自驾车旅游者中平均停留日数2.9日,同行人数6人,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占53.8%。非自驾车旅游者中,参加旅游团的比例为34.6%,平均停留日3.6日,同行人数21人,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占62%;个人游的比例为65.4%,平均停留日2.9日,同行人数4人,家庭年收入5万元以上占28.4%。这些数据说明,个人旅游者是否使用自驾车出行方式对于停留日数没有显著区别。但是相对非自驾车出行方式的个人旅游,自驾车旅游的同行人数略多。另外,个人旅游的游客中家庭年收入较高阶层使用自驾车出行方式的比例大。

表1 旅游交通行为调查概要

内容

调查时间 2011年8月13日(周六)

调查地点 避暑山庄,普宁寺 调查对象 旅游者

调查方法 调查员直接询问记录

回收样本 365份(自驾车旅游者166份)

调查内容

1)个人、家庭属性(如:居住地等);

2)旅游行程安排(如:游览景点数量等); 3) 交通状况的满意度(如:步行环境等)

4.2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从自驾车旅游客流一日活动时间分布特征分析,一日游的游客占

64.2%,其平均活动时间为7.3小时,最长15小时,最短1小时;多日游的游客占35.8%,其平均活动时间为8小时,最长12小时,最短2小时。根据图3统计,在景区一日活

动时间为5小时、9小时、11小时的

多日游的游客比例分别为一日游的游客比例的3倍、2.1倍和3.6倍。相反,在景区一日活动时间小于3小时的一日游的游客比例为多日游的游客比例的4.6倍。因此,相对一日游客流,多日游客流在景区的一日活动时间长。较为合理的解释是,一日游客流中活动时间小于4小时的旅游者中本市游客较多。

图4 自驾车旅游进出景区时间分布曲线

图4为自驾车旅游进出景区时间分布曲线。一日游客流进入、离开景区的集中时间段分别为8时-10时。(76.3%)、16时-18时(69.4%),其中高峰小时分别为9时(30.9%)、17时(25.9%)。多日游客流的第一天进入、离开景区的集中时间段分别为8时-11时(83.4%)、17时-18时(81.8%),

其中高峰小时分别为8时(33.3%)、18时(54.5%)。多日游客流的第二天以后进入、离开景区的集中时间段分别为7时-10时(88.4%)、16时-18时(79.5%),其中高峰小时分别为9时(27.9%)、17时(33.3%)。自驾车旅游客流的一日游与多日游第二天以后的进出景区时间分布相似。后者进入景区的集中时间段提早1小时至7时,该现象是由于多日游的游客住宿地点多为景区周边,其进入景区的出行时间较一日游的游客短。客流的多日游第一天进出景区时间分布与其他两者不同:进入景区的高峰小时提早至8时,离开景区的高峰小时延迟至18时;高峰小时进出景区的客流占全天比例高。进出景区的时间过于集中对于景区周边道路会造成严重拥堵,如何通过交通需求管理等措施进行疏解是今后自驾车旅游的一个重要课题。

5.客流时间分布模型与分析

5.1模型建立

本节以生存分析(survival analysis )为理论基础建立自驾车旅游客流活动时间分布模型。1960年代以后生存分析方法广泛应用到临床医学研究中。该理论中的生存时间(survival time )在本研究中解释为自驾车旅游客流在景区的一日活动时间,即进出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景区的时刻间隔。生存分析中的生存函数(survival function ),代表随机观测的游客在景区的活动时间T 超过时刻t 的概率。其风险函数(hazard function ),代表T 已至时刻t 的条件下,在接下来一瞬间离开景区发生的概率。其数学表达式分别为:

S t =Pr T >t (1) h t =lim ?t →0Pr

t

?t

(2)

假设活动时间服从某种分布,将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与影响因子建立线性关联,考察客流时间分布随影响因子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该模型表达式为:

ln t j=X jβ

x

+lnτj(3) 其中,t j表示游客j(j=1, …, n)在景区的活动时间,βx表示影响因子x的回归系数,X j表示包括游客j的特征(如:性别、居住地)及自驾车旅游属性(如:游览景点数量、同行人数)等的影响因子集合。ln(τj)表示游客j的活动时间服从τ分布所决定的随机项。

本研究假设随机项服从generalized gamma分布。该分布包括3个变量(β0, κ, σ),因此具有一定灵活性,即κ=1时为Weibull分布,κ=σ=1时为指数分布,κ=0时为lognormal分布。

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标定模型(3)中的参数βx,即:

L jβx,Θ=S t j X jβx,Θ1?d j

f t j X jβx,Θd j

S t0j X jβx,Θ

(4)

其中,f()表示分布的密度函数,S()表示生存函数,t0j表示游客j进入景区的时刻,d j 表示游客j在观测时间段内是否离开景区,Θ表示分布的3个变量(β0, κ, σ)。

5.2模型标定结果与考察

对表1中个人、家庭属性,旅游行程安排,交通状况的满意度等调查内容进行变量筛选,分别在99%、95%、90%的检验水平上保留对自驾车旅游客流活动时间分布有显著影响的因子。表2模型标定结果中,所有影响因子的回归系数为正,时间比率均大于1,表示其对自驾车旅游客流活动时间有增加的效果。随机项变量的95%置信区间内kappa值包含1,sigma 值不包含0,表示分布近似Weibull分布形态,即随活动时间增加,其离开景区的概率增大。

表2 模型标定结果

影响因子系数时间比率

外地游客(1=是,0=否)0.27a 1.31

游览景点数量(个)0.12a 1.13

游览避暑山庄(1=是,0=否)0.49a 1.63

道路指示标志明晰程度满意度* 0.10c 1.10

景区周边步行环境满意度* 0.38a 1.46

Kappa 0.84 (0.37, 1.31)

Sigma 0.37 (0.31, 0.44)

-2 Log likelihood 106.32

样本数100

注:a<0.01,b<0.05,c<0.10. *: 1=不满意,2=一般,3=满意.

图5 游览景点数量敏感性分析

“外地游客”影响因子的系数为0.27,表明居住地为承德市外的自驾车游客在景区的活动时间长。因此,应该合理规划景区周边停车场或导入停车诱导系统,以应对外地自驾车旅游者停车周转率低所带来的问题。

从自驾车游客的行程安排对其活动时间分布的影响分析,“游览景点数量”影响因子的系数为0.12,表明自驾车游客访问的景点越多,其在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景区的活动时间越长。“游览避暑山庄”影响因子的系数为0.49,表明游览避暑山庄的自驾车游客相对仅游览周边寺庙的游客,其在景区的活动时间长。调查样本中,91%的自驾车旅游者回答“本日游览过”或“本日预计游览”避暑山庄,说明了避暑山庄在景区各个景点中的重要性。

从自驾车游客的心理满足度对其活动时间分布的影响分析,“道路指示标志明晰程度满意度”影响因子的系数为0.10,表明景区及周边道路指示标志清晰易懂,能够增加自驾车游客在景区的活动时间。调查样本中,仅40%的自驾车游客对道路指示标志清晰程度满意。因此通过改善现状道路指示标志或导入智能诱导系统,对于增加客流活动时间能够有显著的作用。“景区周边步行环境满意度”影响因子的系数为0.38,表明对于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景区的步行环境满意的自驾车旅游者,其在景区的游览时间长。调查样本中,59.1%的自驾车游客对现状步行环境满意。 5.3敏感性分析

本节以“游览景点数量”敏感性

分析为例,进一步验证模型标定结果的有效性,定量地考察该影响因子变化对于自驾车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的影响。“游览景点数量”影响因子的时间比率为1.13,表明该变量增加一个单位,客流在景区的活动时间增长到1.13倍。图5为该影响因子的敏感性分析,在其他影响因子取均值的条件下,游览景点数量

从1处增加到4处,自驾车旅游客流中位时的时间依次为6.4小时、7.2小时、8.2小时、9.2小时。调查样本中,50.3%的自驾车游客仅游览1处景点,88.8%的游客游览3处及以下的景点。而历史上避暑山庄周边有12座建筑风格各异的寺庙,目前保存完好且对外开放的景点也有5处。因此通过采取联票、修复古寺庙等措施增加可游览的景点数量,能够有效地增

加自驾车客流在景区内的活动时间。

6.结语

本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为例,从年内各月(季节性)、周内各天(节假日)与一日活动时间三个层面上把握了客流时间分布特征,为编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规划、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以疏解旅游旺季景区道路交通压力提供了依据。同时,本研究尝试以生存分析理论为规划编制基础技术方法,建立了自驾车旅游客流活动时间分布模型。今后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自驾车旅游者行为特征,建立其行为模型,定量把握各项规划编制中交通集疏运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年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

[3]黄成林,周能敏.黄山风景区旅游旺季游客日分布特征的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0(1):73-77.

[4]张安,丁登山,沈思保,等.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与活动频率分析[J].经济地理,1999,19(1):106-110.

[5]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9,19(1):49-54.

[6]卢松,陆林,王莉,等.古村落旅游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为例[J].地理科学,2004,24(2):250-256.

[7]Morichi S, Hyodo T, Okamoto N. A Study on Touring Activity Models for One-day Car Trip [J].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Review, 1992, 10: 63-70 (Japanese).

[8]Barros CP, Machado PL. The Length to Stay in Tourism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0, 37(3): 692-706.

[9]Li A, Kazuo N, Sasaki K.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isitor’s Duration in a Tourist Area: By Using the Excursion Behavior Survey Data in Japan and China [C]. Proceedings of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Vol.39, Tokyo: Jap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 2009: No.97 (Japanese).

[10]中共承德市委.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决定[N].承德日报,2010年8月17日(第A01版).

[11]承德市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德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R].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8.

作者简介:李昂(1982—),男,工学博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日本城市规划学会会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承德避暑山庄其独特的建筑美

承德避暑山庄其独特的建筑美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如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如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山庄的建造主要是为了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抵御沙俄的扩张以及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只用的场所。它是由众多的宫殿以及其它处理政务、举行仪式的建筑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建筑群。避暑山庄可分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四大部分。而它们的建筑布局手法和建筑风格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建筑格局 承德避暑山庄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山庄的基本格局是宫殿区与湖光山色的苑景区呼应融合,几条湖中小径,串起了镶嵌在湖中的三座岛屿,其中有一条之字形的小径,之径的云堤弯弯区区,连接这中心的岛屿,如意洲与皇家宫殿。 宫殿区位于山庄南部,宫室建筑林立,布局严谨,建筑朴素,是紫禁城的缩影。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其布局运用了“前宫后苑”的传统手法。宫殿位于山庄南端,包括正宫、松鹤斋、东宫和万壑松风四组建筑群。正宫在宫殿区西侧,是清代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之所,按“前朝后寝”的形制,由九进院落组成;布局严整,建筑外形简朴,装修淡雅。主殿全由四川、云南的名贵楠木建成,素身烫蜡,雕刻精美。庭院大小、回廊高低、山石配置、树木种植,都使人感到平易亲切,与京城巍峨豪华的宫殿大不相同。松鹤斋在正宫之东,由七进院落组成,庭中古松耸峙,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之处,六幢大小不同的建筑错落布置,以回廊相连,富于南方园林建筑之特色。东宫在松鹤斋之东,已毁于火灾。 “山庄以山名,而胜趣实在水”。避暑山庄的湖泊区在宫殿区的北面,湖泊面积包括州岛约占43公顷,有8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东北角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清朝皇帝对江南园林情有独钟,然而皇帝又不可能长期留在江南不回京城,于是山庄的东湖景区,大量截取江南特色景观,以供皇帝朝夕与共,仿若之神江南。建筑采用分散布局之手法,园中有园,每组建筑都形成独立的小天地。 而湖泊区最具江南风光特色的代表就是“狮子林”了。狮子林是山庄中最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建筑,由于乾隆对苏州狮子林的颇为喜爱所以他在仿造他在承德避暑山庄中也建一座,但只求神似不要求形似,避暑山庄的狮子林是根据山庄的“银湖”与“镜湖”之间的这块小陆地的形式,因势利道并参照苏州狮子林的精髓而建,因而是山庄中最具江南园林精巧雅致的代表之作。 而山庄湖区最高点“金山亭”由于他独到的设计,他也成为避暑山庄园林艺术的一处标志性景观。 整个山庄东南多水,西北多山,是中国自然地貌的缩影,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与其它园林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而其平原区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这些寺庙如众星捧月,环绕山庄,它象徵民族团结和中央集权。清朝建国初期,就奉行扶持喇嘛教的政策,以此笼络中国的西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供西方、北方少数民族的上层

231056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15秋答案全解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1.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 )的基本依据。 . 运行状况 . 使用时间 . 服务质量 . 容量或能力 正确答案: 2. 城市轨道交通发挥效益的关键在于( ) . 准时 . 形成网络 . 快捷性 . 延续性 正确答案: 3. 信息诱导设施不包括( ) . 方向性标识 . 说明性标识 . 宣传性标识 . 警告性标志 正确答案: 4. 通信枢纽与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称为( ) . 信号系统 . 通信系统 . 运营控制中心 . 环控系统 正确答案: 5. 车站位于综合功能用地区位时,客流分布与其它交通方式的客流分布一致,有两个配对的早晚上下车高峰属于哪类客流时间分布类型( ) . 单向峰型 . 双向峰型 . 突峰型 . 无峰型 正确答案: 6. 下列不属于时间序列客流预测方法的是( ) . 移动平均法 . 指数平滑法 . 月度比例系数法

. 德尔菲法 正确答案: 7. 车站中对车站客流的通过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的是( ) . 服务人员 . 主要设施设备 . 列车 . 车站的容量 正确答案: 8. 路网由若干直径线组成,所有的线路都经过市中心向外呈放射状,换乘站一般都位于市中心的客流集散中心的结构为( ) . 放射状结构 . 放射+环形结构 . 栅格网状结构 . 网格+环线结构 正确答案: 9. 坐常规公共电、汽车到站换乘的乘客称为( ) . 一次乘客 . 二次乘客 . 三次乘客 . 四次乘客 正确答案: 10. 下列不属于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站点的客流特征的是( ) . 发量大而集中 . 多向集散和换乘 . 各小时段客流不均衡性 . 各小时段客流变化不大 正确答案: 北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调查》在线作业一 二、多选题(共 12 道试题,共 48 分。) 1.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 )进行综合分析。 . 优势 . 劣势 . 机会 . 风险 正确答案: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石刻碑文档案资源数字化保护对策研究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石刻碑文档案资源数字化保护 对策研究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石刻碑文档案资源数字化保护对策研究 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内现存康熙、乾隆皇帝所题写的石刻御碑,它们是皇家园林和寺庙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碑文档案至今仍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由于种种因素影响,当前大部分处于室外的御碑还未得到有效保护,而现有的保护措施远远无法满足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要求,数字化保护手段能再现石刻碑文档案原貌,经过信息数字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档案资源平台,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对石刻碑文档案的保护和利用,展现石刻碑文档案的价值。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75203.htm 石刻碑文,也称刻石,档案界称之为“碑文档案”,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档案。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内现存康熙、乾隆皇帝所题写的石刻御碑26通,它们是皇家园林和寺庙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碑文档案至今仍向人们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清前期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的历史见证,是了解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帝王的治世思想以及当时社会礼制的重要史料,堪称补史、参史、详史的重要文献。当前,由于受到种种

客观因素的限制,以及自然环境和人为损害,处于室外的大部分御碑还未得到有效保护,而传统的拓印技术远远无法满足文化保护和传播的要求,因此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来更好地记录、处理和展示碑文档案内容,采取数字化手段对碑文档案进行保护势在必行。本文在经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详细梳理出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现存御制石刻碑文档案的基本概况,阐释实施石刻碑文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石刻碑文档案的存藏现状,结合实际探讨提出适用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石刻碑文档案数字化保护的对策,不妥之处请专家指正。 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石刻碑文档案概述 笔者经过查阅相关历史文献,以及实地勘察,详细梳理出现存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石刻碑文档案具体基本情况如下。 (一)避暑山庄内御碑基本情况 1.绿毯八韵碑(卧碑):位于万树园南端,澄湖北岸。碑通高 2.54m,碑身高0.98m,宽1.98m,厚0.04m,碑首高0.74m,碑跌高0.83m。现已修复完好。 2.古栎歌碑(卧碑):位于碧峰门北约50m,榛子峪北山坡处。碑通高 2.54m,碑首高0.74m,碑跌高0.82m,碑身高0.98m,宽1.98m,厚0.4m。现已修复完好。 3.林下戏题碑(卧碑):位于松云峡御路旁的松林中。碑通高 2.54m,碑首高0.74m,碑跌高0.82m,碑身高0.98m,宽1.98m,厚0.4m。现已修复完好。

古典皇家园林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

古典皇家园林的典范—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占地面积约500 多万平方米, 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著名的帝王宫苑。这座占据半个承德市的皇家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100 多处建筑,集古代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之大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瑰丽的艺术风采。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和离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才宣告竣工,历时近90 年。据说康熙北巡时,喜欢承德武烈河一带山林葱郁,清泉甘甜,环境十分清幽,而且相距盛京(今沈阳)不远,同时在这里还可以举行“木兰秋”狩猎活动,召见安抚蒙古王公贵族,因此决定疏浚湖泊,在此建筑行宫。避暑山庄即成为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此会见王公贵族及外国使节,成为除北京以外另一个政治中心,很多历史事件在此发生。 这座宏伟的皇家园林布局精巧,全园的五分之四为山地占据,园内地势起伏,群峰环绕,山间小溪清泉,密林幽深,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其园林建筑特点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将江南水乡和北方草原巧妙地融合,成为中国皇家园林艺术荟萃的典范。

*朴素淡雅的宫苑 避暑山庄的布局分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份。宫殿区在山庄南部,这里地势平坦,各种宫殿林立,布局严整,俨然紫禁城的缩影,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已毁的东宫四组建筑,是清朝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庆典和后宫居住的地方,与北京紫禁城相比,山庄的宫殿建筑朴素简洁,布局不失严谨。 正宫位于宫殿区西侧,是主体建筑,按“前朝后寝”的形制,包括9 进院落,布局严谨且淡雅,与华丽巍峨的紫禁城宫殿有所不同,皇帝平日处理政务、休息和举行重大典礼就在正宫。其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四川、云南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 正宫后面是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一系列殿寝建筑。其中烟波致爽殿是皇帝载山庄的寝宫,于1710 年建成, 是一座五开间平房,康熙认为此地“地既高敞,气亦清朗”, 且“四周秀岭,里澄湖,致有爽气”,故名。这里位居避暑山庄康熙36 景之首。皇帝上朝、退朝途中,停留休息,更换朝服是在四知书屋,所谓四知,是知柔、知刚、知显、知藏。有时皇帝也在此接见大臣和各民族王公。 太后居住在具有“松鹤延年”寓意的松鹤斋,古树耸立,环境清幽;万壑松风在松鹤斋之北,是乾隆幼时读书之处,六

承德避暑山庄

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

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辛酉政变”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7] 1961年国务院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中的普宁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76年到2006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实施了三个《避暑山庄外八庙十年整修规划》,明确了以“抢救和整修”为主的保护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投入几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古建维修和园林整治,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区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 2010年8月以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全面展开。该工程计 山庄美景5[8] 划用3至5年实施,由中央财政投入专项资金6亿元,用于文物保护修缮和山庄水系治理,并确定了古建筑保护、文物科技保护等多个方面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3项山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这项修缮工程还成立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每一项工程都会在缜密勘测的基础上为之“量身定做”修缮计划。从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指挥部工作办公室又传出信息,各项保护工程进展顺利。自去年以来,共有考古勘探、安远庙保护修缮、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等13个项目开工建设。其中须弥福寿之庙大红台抢险、避暑山庄清代道路等5项工程已经完成。[9] 3气候 承德避暑山庄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特点 为什么会选承德建避暑山庄,因为承德避暑山庄这里具备了以下四个特别,第一个特点,承德是一个盆地,四周是山,按风水说是万象引领,众象朝揖。,皇帝那是惟我独尊,天下都要朝中,所以这个地势他感到非常地好。第二个特点,地势很高,空气很清新,适合于避暑,第三个特点,这个地方离北京不远,仅230公里,处理国家的政务,与宫中无异,比较方便,第四个,这地方的特点,就是这地方当时是蒙古的游牧场,不会侵占民田或者民居,而且这个地方有武烈河,有沼泽,有山有平地自然环境,选景可以有广阔的空间,便于大规模的营造皇家的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美景 承德避暑山庄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00余处。承德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建筑风格独特,它没有紫金城宫殿之华丽感,建筑基座与民宅相似,青砖素瓦,装修古朴淡雅,不施彩绘,木显本色,显得格外清爽、古朴、淡雅而恬静。 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的主要建筑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包括“正宫”、“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四组建筑。正宫是宫殿区的主体建筑,包括9进院落,分为“前朝”、“后寝”两部分。主殿叫“澹泊敬诚”,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各种隆重的大典都在这里举行。其后的殿堂分别叫“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是皇帝处理朝政、读书和居住的地方。其他景点还有:承德避暑山庄门、勤政殿、万岁照房、下马碑、云山胜地楼。 从承德避暑山庄宫殿区出来便是山庄的苑景区,承德避暑山庄以山为名,而胜趣实在水。整个湖区一泓清水,洲岛错落,一派江南水乡秀色。右边湖上的三座亭子叫“水心榭”,屹立在石桥之上,结构匀称,明快轻盈。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观。承德避暑山庄只有五百多公顷,却浓缩了中国的地貌和地形,浓缩了清代的历史。身在山庄,就能了解到清代的一个兴衰过程。德避暑山庄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时89年建成。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曾用名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避暑山庄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历时87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北海公园那么大。与北京紫禁城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一个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同时又具有不同风格的强烈对比,避暑山庄朴素淡雅,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布局技巧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的布局技巧 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建园林,在当时属于离宫憋苑。避暑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北部,地处北京西北角。始建于1703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共耗时89年建成。 如今其中一些布园技巧也被人应用于现代古建园林等休闲场所的布园中。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避暑山庄,与“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名园。1994年12月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热河行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避暑山庄在相地立意上遵循与自然的融合同时通过引入江南风景名胜,在避暑山庄内进行仿建。布园上注重山、水的巧妙排布引用东北武烈和、热河的水在园林中挖掘池沼,形成“一池三山”的布园效果。模仿蓬莱仙境在芝径云堤连接下将“环碧、如意洲、月色江声、”三座小岛连接成为灵芝之状。 在整个景区湖面上矗立的这三座小岛加上将他们相连的芝径云堤在空中俯瞰时形如一支灵芝,同时湖中三座山,也仿照蓬莱仙岛而形成“一池三山”相地立意要求。同时水也是万物之源,没有水的滋

养一切都不能生长。因此在庭院中引入水元素形成景观,在于岿巍刚毅的青峰形成视觉上山清水秀的水墨画面的同时,还可以让人感觉到盎然生机。 在中式设计的庭院中特别是仿古的庭院中或许也可以采用引入周边水源地方式来营造自然旖旎的风景。在我国古建园林中不乏对于水景应用的绝妙笔触,在夙有园林之城的姑苏城中就有许多园林中皆因用良好的水晶来营造风景秀美,旖旎绮丽的庭院享受。 如此大规模的承德避暑山庄在园林建设取材上也不拘泥南北差异,汲取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假山和水景结合的形式。模仿宁波“天一阁”取《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形成水克火之意思,而建的皇家书院。“文津阁”就从南方园林笔触中汲取了设计思路,中式装修在王府大门之中巍然耸立一座假山假山有洞壑深遂,可容忍通过。而绝妙之处在于这座假山之中有一弯月形小孔。 当假山中的月湾形小孔透过阳光在水池中形成倒影,则在水池中出现了弯月形的投影。让浪漫的诗人在白天也可以欣赏太白诗中经常出现的那“白玉盘”,可谓别具诗情画意。形成俯借。 古建园林中式装修中不乏以水中倒影来形成景致之笔,更有借用远峰或者远处高大的建筑物来丰满庭院内的景观视觉。《园冶》“借”

承德避暑山庄必游景点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必游景点介绍 承德避暑山庄曾是中国清朝皇帝的夏宫。距离北京200公里。是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中心区以北,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承德避暑山庄牌匾谷地上,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

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 交通提示 避暑山庄在承德市区内,交通方便,从承德火车站前乘5、7、11、15路公交车可达。出租车7元起步,一般市区内任何一点到避暑山庄都不超过10元。 京承、京通、承石、承沈铁路干线贯穿承德全境。

承德境内有101、111、112国道通过,向北可通往内蒙古,向东可达辽宁,西南前往北京,东南则到天津。从北京到承德有京承高速公路。 最佳旅游时间 承德避暑山庄最佳旅游季节是夏末和秋初,避暑山庄是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山庄内正常温度比庄外要低3-5度,这与山庄内的山区、湖区、平原区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 y2a7d 武汉度假山庄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808567.html,

值得一提的是,避暑山庄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5月份是防火封山的季节,所以这个时间来你就上不了山区。山庄内的荷花也是极富盛名,七八月份荷花满池塘,一直开到9月末。山庄的荷花与其他地域的荷花很是不同,开的早,败的晚,特别值得一看。据说这里的荷花全部都是当年从外地选进来的,非常有价值。 浏览路线

避暑山庄面积广大,如果只有一天时间,如下线路可以囊括山庄内的大部分精华:丽正门-内午门-澹泊敬诚殿-四知书屋-烟波致爽殿-云山胜地楼-采菱渡-如意洲-烟雨楼-沧浪屿-长湖-文津阁-热河泉-金山亭-水心榭-东宫遗址-德汇门。东线:进德汇门,过东宫,以卷阿胜境为起始点。沿东线游览可参观到的景点:水心榭、文园、清舒山馆、月色江声、戒得堂、汇万总春之庙、新所、金山、香远益清、热河泉。 y2a7d 武汉度假山庄 https://www.360docs.net/doc/9e14808567.html,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发表时间:2017-07-14T11:11:45.07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7期作者:宋振凤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 深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部客运一分公司 518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迅速集聚,城市交通拥堵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发展的难题。然而,人口的快速集聚仍然给城市轨道交通的高效运转带来了较大的压力,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特征以及客流在时间分布上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有利于管理决策者更好地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促进城市更好的快速、高效、安全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特征;时间分布特征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新线的不断建设和投入使用,轨道交通系统已经朝着高密度、高效率、网络化的趋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时刻表是轨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轨道交通运行安全,维持线路列车与旅客秩序,达到资源最优化的关键因素,其详细规定了每条线路上列车从首站的发车时间,在各个站的到发时间和停站时间。假设各条线路上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和站台停站时间确定,通过优化决策列车在各条线路首站的发车时间,那么整个路网的时刻表也就得到了。对于城市轨道的客流的特性研究和时间分布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能够指导运营管理机构更加高效合理的规划地铁的间隔时间、频率等等。 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形成 趋势客流、转移客流和诱増客流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趋势客流是指城市轨道交通各车站及其沿线由于经济、交通、服务便捷等因素影响而増加的客流量;转移客流是指因为系统具有安全、准时、快速等优势,客流由私家车、公交和自行车等交通方式转移到城市轨道交通;诱増客流是指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实施促进沿线主地开发利用,导致集聚大量人口、加强市域之间的可达性、提升服务质量、増加居民出行强度而直接或间接増加的客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由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整体布局、土地性质、所处区域、城市交通的组织管理等因素共同决定。如果供给满足,确定了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布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产生和分布也就随之产生了。同时,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快速、大运量的城市客运系统,改变了居民的出行方式和市域的可达性,还会对城市土地利用及空间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与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利用开发等,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产生和分布。此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结构组织和客流的流量流向是由乘客的出行距离、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服务的水平、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和经济水平以及政府部口所采取的交通对策和措施等因素综合决定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不仅是相互竞争的关系,更是一种相互协调配合的关系。即城市客流的产生、分布、方式划分和流量分配并不是一个单方向的毫无联系的作用机制,而是一种存在动态反馈的循环的平衡机制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是基于城市整体规划、城市空间分布、不同组团之间相互联系及不断发展演化、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战咯、城市各种客运交通方式的特点及服务质量水平、出行者的出行目的和家庭规模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基础上。 2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布及时间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属于动态流,它随天、时、地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恰恰反映了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和生活方式以及交通系统本身的特征。不均衡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此外,随机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如举行大型汇演、体育比赛、重大政治商务集会等情况均会引起客流量大幅度増加导致客流分布的变化。如果城市轨道客流在短时间内急剧増大,运营组织需要针对具体情况调整列车运行图,来适应一定时期的客流特征。 根据客流在轨道交通系统不同运营时段内的变化情况,车站每小时的进出站客流可分为以下几种分布类型。 ①单向峰型。单向峰型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位于居住区或者工作区,其具有鲜明的潮汐特征,或者站点周边地区的用地类型比较单一,进出站客流集中分布在早晚商峰,有乘车时的早高峰和下车时的晚高峰。②双向峰型。双向峰型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所处的区位有居住区,也有工作区,是综合型用地类型时,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分布在乘车和下车时均会出现早晚高峰。③全峰型。全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位于的交通走廊经济、文化发展程度商或者站点所处的区域有大量公共建筑、商务办公大楼、公用设施等,客流分布会一直处于高峰,无明显低谷,全天上下车的客流均比较大。④突峰型。突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位置距离大型商务、娱乐活动等设施(体育场、电影陈、商场等)较近,进出站客流随活动开始和结束所呈现的不同分布規律。如演唱会或者体育比赛开始前,会持续出现下车高峰期;在活动结束后,会持续出现短时间内的上车高峰期。⑤无峰型。无峰型是指当城市轨道交通由于新建、自身条件的原因导致运能有限,或者站点所处的区域还没有完全开发,此时客流没有出现明显的上下车高峰,全天的客流都比较小。 3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间分布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因素比较多,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沿线的土地利用、开发等,地面交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及力度、城市轨道交通的票价、机动车发展政策等。上述因素根据属性特征分类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相比内部因素对客流的影响,外部因素更加明显,且具有随机性,是重点研究探讨对象。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依托于城市,是为了适应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而做出的长期规划。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及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有序并逐渐完善的过程,因此会导致后续建成线路对已经开通运营线路客流产生影响。后续建成线路即新线接入线路主要通过换乘站和客流覆盖区域影响己有线路的客流,此外运营模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整个路网中每条线路是共线运营模式,那么其对客流的影响将完全不同于独立运营模式。 城市轨道交通内部服务水平中发车间隔对客流的影响最大。如果发车间隔増大,乘客的候车时间尤其在早晚高峰时期将会延长,在列车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每次会有更多的乘客上车,车内将会十分拥挤,这样的结果将导致服务水平急剧下降。城市轨道交通外部环境中地面公共交通的发展和服务将对客流产生直接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主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存在与其协调性较商的接驳系统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只有城市轨道交通的内外部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才能吸引更多的乘客选择乘坐轨道交通。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服务使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更加具有竞争力。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有对应的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居住地在城市轨道交通沿线高度集聚,同时商业及基础配套设施也逐渐完善。因此,按照市场规律的改变,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类型也随之变化。由于居住、商业、工业、娱乐休闲用地类型不同,那么产生的交通需求和客流也会有所不同。工

承德避暑山庄上传

承德避暑山庄 园林分析

目录 1、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2、承德避暑山庄建筑风格 3、承德避暑山庄设计手法 4、承德避暑山庄具体建筑分析 5、承德避暑山庄康熙年间与乾隆年间的风格差异

承德避暑山庄简介: 承德避暑山庄,中国古代帝王宫苑,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 场所。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 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建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 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被列入世界 文化遗产名录。二零零七年五月八日,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 5A级旅游景区。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承德离宫,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区北部, 是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离宫别苑。 承德地处长城内外交通要冲,清朝开国后,皇帝每年都到木兰围 场(在今河北省围场县)巡视习武,行围狩猎。避暑山庄始建于康熙 四十二年(1703),康熙四十七年初具规模。经过多年的扩建和改造, 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建成。以后,清朝历代皇帝每逢夏季到此避暑和处理政务,这里便成为第二政治中心。 承德位于群山环抱之中,有滦河、武烈河流过,峰峦重叠,清流索绕,林木葱郁,盛夏凉爽宜人。避暑山庄占地560公顷。山庄内有康熙用四字题名的三十六景和乾隆用三字题名的三十六景。这些风景博采全国各地风景园林艺术风格,使山庄成为中国各地胜迹的缩影。山庄可分为宫殿区、湖泊区、平原区和山岳区。其中山岳约占全园面积4/5,平原占1/5。平原中湖泊占面积的一半,主要由热河泉汇聚而成。山庄创造了山、水、建筑浑然一体而又富于变化的园林。它的布局立意、造园手法在中国古代宫苑中占有重要地位。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 【法规类别】文物与古迹保护 【发文字号】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3.07.18 【实施日期】2003.08.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8号)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已经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3年7月1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8月20日起施行。 2003年7月18日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 (2003年7月18日河北省第十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从事保护管理、生产经营、开发建设、旅游、考察、宗教、文化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和管理,应当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相结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确保文物安全。 承德市的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应当遵循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其活动不得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造成损害,不得破坏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整体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 第四条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属于国家所有,不得转让、抵押,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或者从事其他不利于文物保护的活动。确需改变用途的,应当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五条承德市人民政府负责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工作,组织编制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承德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实施监督管理。经国务院批准由宗教行政部门管理的寺庙,应当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并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承德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可以委托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管理机构,在其管理范围内对违反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规划、建设、旅游、宗教、财政、文化、公安、国土资源、水务、林业、环保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六条承德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和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增加。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 一、一日内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其通常是夜间少,早晨渐增,上班和上学时达到高峰,午间稍减,傍晚下班和放学又是高峰,此后又逐渐减少,午夜最少。因此,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的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可按下式计算。 a1=Pmax∑Ht=1Pt/H 式中,a1为单向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Pmax为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人);Pt为单向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人);H为全日营业小时数(个)。 单向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值恒大于1。a1趋向于1表明分时客流分布比较均衡,a1越大表明分时客流分布越不均衡。当a1≥2时,表明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位于市区范围内的地铁、轻轨线路的a1值通常为2左右,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a1值通常大于3。 在一日内小时客流不均衡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为实现运营组织的经济合理性,可考虑采用小编组、高密度列车开行方案。小编组、高密度与大编组、低密度两种列车开行方案的分时列车运能不变,但在客流低谷时段,小编组、高密度列车开行方案具有既能提高客车满载率,又不降低乘客服务水平的优点。 应该指出,小编组、高密度列车开行方案只是在一定的客流条件下才是可行的。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比较大是一个条件,线路的客流量较小、尚未达到设计客流量是另一个条件。在线路客流量较小的情况下,由于在客流低谷时段列车开行数较少,会使乘客候车时间延长,降低乘客服务水平;而如果为保持乘客服务水平,在客流低谷时段增加列车开行数,则又会使车辆满载率降低,产生运营不经济的情形。小编组、高密度方案的优点是既不增加列车运能,又能提高列车密度,从而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但如果线路客流量已经较大,甚至接近设计客流量,采用小编组、高密度方案,在低谷时段增开列车问题不大,但在高峰时段增开列车则会受到线路通过能力的限制。 二、一周内全日客流分布特征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承德避暑山庄历史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中国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历时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环绕山庄婉蜒起伏的宫墙长达万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相当于颐和园的两倍,有八个那么大。与北京相比,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成为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的营建,大至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开拓湖区、筑洲岛、修堤岸,随之营建宫殿、亭树和宫墙,使避暑山庄初具规模。选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名题写了“三十六景”。 第二阶段:从乾隆六年(1741年)至十九年(1754年),对避暑山庄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增建宫殿和多处精巧的大型。乾隆仿其祖父康熙,以三字为名又题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政府为加强对蒙古地方的管理,巩固北部边防,在距北京350多公里的蒙古草原建立了。每年秋季,皇帝带领王公大臣、八旗军队、乃至后宫妃嫔、皇族子孙等数万人前往木兰围场行围狩猎,以达到训练军队、固边守防之目的。为了解决皇帝沿途的吃、住,在北京至木兰围场之间,相继修建2l座行宫,热河行宫——避暑山庄就是其中之一。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动工兴

建,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最后一项工程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在英法联军攻打北京时,咸丰皇帝就带着一批大臣逃到了这里。 康熙五十二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13年至1780年),伴随避暑山庄的修建,周围寺庙也相继建造起来。 清朝的康熙、乾隆皇帝时期,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要在承德度过,清前期重要的政治、军事、民族和外交等国家大事,都在这里处理。因此,也就成了北京以外的陪都和第二个政治中心。乾隆在这里接见并宴赏过厄鲁特蒙古杜尔伯特台吉、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等重要人物,还在此接见过以特使马戈尔尼为首的第一个英国访华使团。清帝嘉庆、咸丰皆病逝于此。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清帝咸丰逃到避暑山庄避难,在这座房子里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等几个不平等条约。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亦发端于此。随着清王朝的衰落,避暑山庄日渐败落。

地铁中的客流分析

地铁中的客流分析 发表时间:2016-11-08T11:57:48.957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栗文泓 [导读] 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深圳市地铁集团运营总部客运三分公司深圳地铁 518000 本文介绍了常用的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分析的方法: 1 客流分析 1.1 客流的时间分布特性分析 1..一日内小时客流分布特性 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随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出行特点而变化,通常是早晨渐增,上班和上学时达到高峰,午间稍减,傍晚因下班和放学又是高峰,此后逐渐减少,午夜最少。因此,轨道交通一日内小时客流通常是双峰型,这种规律在国内外轨道交通线路上几乎都是一样,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分时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由公式(1-1)计算: 分时客流不均衡系数大于1,趋向于1表明分时客流分布比较均衡,越大表明分时客流越不均衡。当时,表明分时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位于市区范围内的地铁、轻轨线路的值通常为2左右;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值通常大于3。 2.一日内全日客流分布特征 由于人们的工作与休息是以周为循环周期进行的,这种活动规律性必然要反映到一周内全日客流的变化上来。与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出现时间比较,双休日的早高峰小时出现时间往往推迟,而晚高峰出现时间有往往提前。另外,星期一与节假日后的早高峰小时客流和星期五与节假日前的晚高峰小时客流,都会比其它工作日的早、晚高峰小时客流要大。 根据全日客流在一周内分布的不均衡和有规律的变化,轨道交通常在一周内实行不同的全日行车计划和列车运行图,以适应不同的客运需求和提高运营经济性。 3.季节性或短期性客流变化 在一年内,客流还存在季节性的变化,如由于梅雨季节和学生复习迎考等原因,6月份的客流通常是全年的低谷。另外,在旅游旺季,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会使轨道交通线路的客流增加。短期性的客流激增通常发生在举办重大活动或遇到天气骤然变化的时候。对季节性的客流变化可采用实行分号列车运行图的措施;来缓和运输能力紧张状况。 4.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布特征 车站高峰小时客流是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的基本依据。车站高峰小时客流分析,首先应确定进、出站高峰小时出现的时间,其次才是分析客流量的大小。此外,还应分析客流的发展趋势,随着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既有轨道交通线路延伸,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会发生较大变化。而车站吸引区内在住宅、商业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发展也会是高峰小时进、出站客流发生较大的变化。 5.车站超高峰期客流分布特征 为了避免因超高峰期内特别集中的客流而影响乘客不能顺畅地进出车站,甚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秩序。在确定车站设备容量或能力是有必要适当考虑车站客流在高峰小时内分布的不均衡。车站超高峰期的客流强度可用超高峰系数来反映,它是单位时间内的超高峰期平均客流量与高峰小时平均客流量的比值。超高峰系数一般可取为1.1~1.4。对终点站、换乘站和客流较大的中间站通常取最高限值,而其余车站则可取最低限值。 1.2 客流的空间分布特性分析 1.各条线路客流分布特征 各条线路客流不均衡的决定因素是沿线土地利用状况的不同,而轨道交通线网与接运交通的现状也是各条线路客流不均衡的影响因素。各条线路客流的不均衡包括现状客流分布的不均衡和客流增长的不均衡两个方面,它们构成了整个轨道交通线网客流分布的不均衡。 2.上下行方向客流分布特征 由于客流的流向原因,轨道交通线路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通常是不均衡的。在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路上,早、晚高峰小时上下行方向的最大断面客流不均衡尤为明显。 3.线路断面客流分布特性 在轨道交通线路上,由于各个车站乘降人数的不同,线路上各区间的断面客流通常各不相同,甚至相差悬殊。断面客流分布通常是阶梯型与凸字型两种情形,前者是指线路上各区间的断面客流为一头大,一头小;后者是指线路上个区间的断面客流为中间大、两头小。反映轨道交通线路单向各个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的系数可由公式(1-2)计算: 断面不均衡系数值大于1。趋向于1表明断面客流比较均衡,越大表示断面客流越不均衡。当时,表明断面客流的不均衡程度比较大。位于市区范围内地铁、轻轨线路的值通常小于1.5;而通往远郊区市域轨道交通线路的值可能大于3。 在断面客流不均衡程度较大的情况下,为了运营的经济性,可采用特殊交路列车开行方案。断面客流分布为阶梯型时,可采用大客流

介绍承德避暑山庄的导游词

介绍承德避暑山庄的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承德避暑山庄观光游览。避暑山庄位于承德市区北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避暑山庄是清代康、乾盛世的象征。作为山庄缔造者的康熙、乾隆,都曾六下江南,遍历天下景物之美。在修建避暑山庄时,博采众家之长,融合中国南北园林风格为一体,使避暑山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总结与升华。我国园林专家们说,整个避暑山庄就是祖国锦绣河山的缩影。专家们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这个问题我想还是请女士们、先生们游览了避暑山庄之后再来回答。不过,我这里先给大家提个醒,这原因与避暑山庄的地形有关。(导游员采用悬念法,以激发游客游览的兴趣) 各位,避暑山庄到了,请大家下车,现在我就带领大家一睹她的风采。 (在丽正门外)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面前这座古色古香的门,就是避暑山庄的正门,叫丽正门,是清代皇帝进出的门。宫门面宽三间,上下两层。下层辟有三个方形的门洞,上层有城台和阙楼。你们看,中间门洞的上方有一块石匾,上面是乾隆皇帝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题写的“丽正门”,它象征着我们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门的两边有两尊石狮,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门前有御道广场,青石铺路,

广场东西各立一块石碑,上面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所以我们又叫它下马碑。广场南边有一道红色照壁,使这座皇家园林与外界隔开。关于红照壁,传说里边藏有从鸡冠山飞来的金鸡,在夜深人静时,轻叩照壁,金鸡就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如果哪位想考证一下的话,就请夜里到这里来听一听。好了!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皇帝”,进去感受一下皇帝的生活。 (进丽正门内) 请各位向右看,远处的山峦上,有一巨大石柱,擎天而立,直插云端。它上粗下细,很像洗衣用的棒槌,我们承德人叫它棒槌山,康熙皇帝赐名“磬锤峰”。修建避暑山庄时,巧借此景,使山庄内外浑然一体,扩大了空间感,创造了新的意境美,这是山庄设计者运用“借景”这一造园艺术的成功典范。一般来承德的人,都要到山上去摸一下棒槌山,因为承德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明天上山摸一摸,一定很有意思的。 前面这片宫殿就是清代皇帝在承德“办公居妆的地方,现在承德人把这里为避暑山庄博物馆。 (在第一展室里)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这张图就是避暑山庄全图,是清代山庄鼎盛时期的全貌图。避暑山庄,又叫“热河行宫”、“承德离宫”。它从康熙四十二年(172019年)开始动工兴建,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最后落成,历时89年。清代前中期的几位皇帝几乎每年都来这里消夏避暑,处理政务,通常是每年农历四、五月份来,九、十月份返回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