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

陈新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长沙中学

【摘要】:准确、适当、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作为沟通师生之间教与学的重要纽带,能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越来越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学生智力,而且能够很好地反馈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对于怎样才能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上效率低下,具体表现为:1.问题随意性,无针对性。问题模糊,无从回答。2.问题设计简单,无启发性。问题设计过难、无层次、启而不发。3.提问面较小,无普遍性。4.提问不考虑预设和生成,无教师引导。5.提问不转变提问角式,无师生互动。

6.提问苍促,无足够的思考时间、空间。提问放任自由,无教师评价。先点名后提问。教师自问自答等。

二、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

(一)遵循适度、适时、适量的原则。

1、初中数学课堂问题设计要有适度。所谓适度是指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有“准确度、广度、难度、梯度”。

在课堂提问问题设计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有目的地进行,问题语言准确、无误。问题不能模棱两可、模糊不清,否则学生无法回答。

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设计符合学生现有水平的问题。基础薄弱的同学,设计较为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成绩一般的同学,设计中等难度的问题提问,学习优秀的同学设计开放性的、探索性的、综合性的问题提问,使大部分同学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在课堂问题设计中要尽量减少“对不对”、“行不行”和学生不要经过思考就能应答的无启发性的看似很热闹,但无实效的齐声回答的问题。例如:“四边形有两条对角线,对不对?”如果非问不可就问:“四边形有几条对角线?”

也不要设计让学生“望尘莫及”启而不发的难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梯度,层层递进,要善于把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构成阶梯式的问题链,使学生有梯可上,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案例

1: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P4313题,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片断。(前面未学习过凸多边形对角线条数公式)一个凸多边形一共有20条对角线,它是多少边形?这个问难度较大,学生回答有很大的困难,教师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分析,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生回答不起来时教师可作逐步的引导性提问。问题1:请同学们从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的某一个顶点画这个多边形的对角线,它们分别有几条对角线?生1:有0,1,2,3,4,5,n,问题2:“凸n边形从某一个顶点出发画对角线的条数与边数有什么关系?”生2:对角线条数比边数少3条。问题3:“n边形有多少个顶点?生3:有n个”师:现在请同学们画多边形所有对角线。问题4:“你在画图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生4:所画的对角线都重复一次。问题5:“凸n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用公式怎样表示?”生5:

2)3

(-

n

n。问题6:“解有20条对角线的凸多边形是几边形的

问题用方程怎样表示?”生6:

2)3

(-

n

n=20…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的增减。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步步为营,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紧扣学生心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所学的知识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

2、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要遵循适时性的原则。要按

照教学目标,遵循整体设计性原则,在新课导入处、在重点难点处、在课堂小结处进行提问。要把握好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契机提问。当学生积极性要调动、思维受阻和兴趣被激发,自我感觉满足时及时提问和引导,学生的热情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更高。

3、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要适量。根据教学目标设计适量的问题。不是提问的量越大越好,只要提问到大部分同学就可以达到目的。

(二)设计发散性、开放性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教师若能在课堂上提出具有发散性、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纵横联想和沟通不同部分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能极大的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案例2:人教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下相似三角形教学片断。

师:“如何来说明二个角相等。”以下每一个同学的回答教师都作了点评。这个问题开放程度高,当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马上会积极思考,对以前学过的有关证二个角相等的方法进行搜索。生1: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二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生2抢着回答: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平形四边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对角相等;生3争着回答: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心角(圆周角)相等;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生4马上接过来回答:可用等量代换;生5补充:看它的半角、倍角是否相等;用量角器度量。师:再想一想看有没有其它方法?思考片刻后,生6:也可把二个角重叠在一起看一看是否重合;如果是特殊的角看它的三角函数值是否相等。整过回答过程你争我抢,学生都在积极动脑,回顾、总结、归纳、综合所学知识,课堂气氛非常活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注重预见性和生成时的引导

教师在预设课堂问题时,要认真考虑学生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认真研究怎样引导。当学生回答不上来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请第二同学甚至第三个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或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要从侧面或换一个角度提问来引导。当学生回答有一点偏差时,教师不要往自己设计的轨道上赶,要针对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性、启发性的提问,一直到学生正确理解为止。当学生回答出现较大问题时,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把课堂生成的不正确的,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当作一种宝贵的数学教学资源来利用,让学生在思考、提问、讨论、争辨、体验中迸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数学教材八年级上零指数幂之后,教师提问:x=_____时,(x+5)2-x=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