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观赏鱼疾病肤霉病治疗
七彩神仙鱼常见疾病及其防治
![七彩神仙鱼常见疾病及其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f52df3207375a417866f8f2d.png)
七彩神仙鱼常见疾病及其防治(一)水霉病1.症状水霉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
病鱼身体或鳍条上有灰白色的絮状菌丝,严重时菌丝厚密,有时菌丝着生处有伤口或溃烂出现。
七彩神仙鱼游动迟缓,食欲减退,直至死亡。
鱼卵出现水霉病时,在卵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絮状的菌丝。
2.水霉病一般由水霉菌引起,属于真菌性疾病。
水霉菌在低水温的环境下面会迅速繁殖,但在混浊的水体内,即使水温也滋生。
由于水霉菌要寄生在无生命物体上,所以只有鱼体体表组织受到损伤时,才会附着在受伤部位上,而不会附着在健康的鱼体上。
除了一般的外伤,常见锚头蚤进入鱼体后,其入侵口特别容易受到水霉菌的侵袭。
所以,在饲养过程中,如果七彩神仙鱼有受伤,应尽快在其伤口上涂药。
3.治疗方法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鱼体受伤。
②治疗个体时,用0.1%~0.3的孔雀石绿水溶液吐沫伤口长有水霉的地方。
③患有水霉病的鱼可用浓度为0.3%的食盐溶液浸泡,连续3天,直到病情好转。
④市售治疗水霉病的药物,按照使用说明施药即可。
(二)小瓜虫病1.症状小瓜虫病也称白点病。
七彩神仙鱼发病初期在胸鳍和身上出现小白点,且迅速向全身蔓延。
后期鱼体表面犹如覆盖一层白色薄膜,体表粘液增多,体色暗淡,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群集于水族箱的角落或岩石处不断磨蹭,试图摆脱寄生虫。
如果小瓜虫寄生在七彩神仙鱼的鳃内,则致使其无法呼吸,即使是大鱼也会很快死亡。
2.病原及感染小瓜虫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的纤毛虫,属于寄生虫病。
小瓜虫是一种很常见的寄生虫,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C,当水温降到10°C以下或升到28°C以上时,小瓜虫将停止发育。
在七彩神仙鱼的饲养过程中,如果出现很大的温差,七彩神仙鱼抵抗力下降,小瓜虫就迅速繁殖,致使七彩神仙鱼换上白点病。
3.防治方法①将养殖水温升至30°C以上,让小瓜虫自然死亡,打到不药而愈的目的。
但这种处理方法容易破坏七彩神仙鱼的自身的生物钟,因为水温的变化导致对季节产生错觉。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df940b9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4b.png)
18种观赏鱼常见病及治疗(干货)一、烂鳃病:鱼腮充满粘液,腮丝及腮盖骨内表皮有出血现象,腮丝会很快由红变白。
治疗方法:(1)用12.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药浴30分钟。
(2)用12.5ppm的土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二、细菌性肠炎:病鱼会停在鱼缸的角落不动、不进食;腹部膨胀,有红斑,肛门突出;肌肉短时间抽搐;粪便呈白色。
治疗方法:(1)将磺胺胍溶解后混到饲料中投喂。
(2)用呋喃西林、庆大霉素、土霉素、痢特灵等溶液进行药浴。
(3)肌肉注射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最好请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三、白皮病(又称白尾病):背鳍、尾鳍(也可能是背鳍加尾鳍的基部)出现小白点,迅速扩散至尾鳍并使其发白、烂掉;病鱼平衡失控,会竖起来上下游动。
治疗方法:用25ppm的土霉素或金霉素溶液药浴30分钟。
鱼缸用1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四、锚头鳋病:虫体露出的部分会有藻类附生,似一束束的棉絮一般,所以又称为'蓑衣病'。
当你看见鱼的体表有一根根小的白色棍子挂在上面就是了。
治疗方法:第1步,用镊子直接拔除寄生虫。
第2步,用0.3-0.5ppm的敌百虫溶液药浴。
第3步,用8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鱼缸。
五、鱼虱病:因为鱼虱破坏鱼的体表组织而有疼痛感,呈现出极度焦躁不安,或跃于水面,或急剧狂游,百般挣扎,翻滚等现象,十分痛苦。
鱼虱附着于鱼体表面,吸食鱼的血液。
伤口常造成其他细菌类或真菌类的感染。
治疗方法:同于猫头虱病的治疗。
六、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鱼体出血、发炎,鳞片脱落,背鳍或全部鳍充血、腐烂,掉鳞或烂鳍处会发水霉。
治疗方法:用1%的食盐水或是2ppm的高锰酸钾或是2ppm的漂白粉溶液浸泡。
七、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感染部位有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感染部位开始呈圆形,后面则呈不规则的斑块,较为严重时会有皮肤破损肌肉裸露腐烂等症状。
治疗方法:(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热带淡水鱼肤霉病
![热带淡水鱼肤霉病](https://img.taocdn.com/s3/m/1e05aa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9e.png)
鱼体免疫力低下、营养不足、创伤等因素可增加感染的风 险。
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显微镜检查
通过显微镜检查病变部位 的组织,观察到病原菌的 菌丝和孢子是确诊的主要 依据。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PCR等分子生物学技 术,可快速、准确地检测 病原菌,提高诊断的准确 性和敏感性。
免疫学诊断
利用特异性抗体检测病原 菌,具有操作简便、快速 等优点,但试剂的制备较 为困难。
症状不典型
在疾病早期或症状较轻时,可能难以与其它 常见鱼病进行区分。
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
对热带淡水鱼肤霉病的认识不足,导致误诊 。
及时确诊和治疗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以免病情恶化。
04
热带淡水鱼肤霉病的治疗与预 防
治疗措施
隔离病鱼
提高水质
将患病的鱼隔离出来,避免疾病在鱼群中 扩散。
生和传播。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治疗药物及技术研究进展
药物治疗
目前主要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热 带淡水鱼肤霉病,如氟康唑、两 性霉素B等。这些药物对病原菌 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长期使
用易产生耐药性。
疫苗接种
研究开发针对热带淡水鱼肤霉病 的疫苗,通过免疫接种提高鱼体 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目前疫
苗研究仍处于试验阶段。
生态防治
改善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洁,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提高鱼体免 疫力等措施有助于预防该病的发
教训二
建立健全的养殖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以应对突 发疫情。
06
热带淡水鱼肤霉病的科研进展
病因研究进展
病因分析
热带淡水鱼肤霉病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主要通过接触感 染源传播。研究发现,该真菌在水中存活能力强,容易在 养殖密度高的池塘和水族箱中传播。
孔雀鱼水霉病,孔雀鱼得了水霉病怎么办
![孔雀鱼水霉病,孔雀鱼得了水霉病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afec1e3ca417866fb94a8e0f.png)
孔雀鱼水霉病,孔雀鱼得了水霉病怎么办孔雀鱼得了水霉病怎么办?孔雀鱼非常的美丽,而且也是常见的观赏鱼中,但是饲养过程中也容易感染水霉病。
这种疾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当孔雀鱼感染水霉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治疗呢?如果已经确定孔雀鱼感染水霉病,那么可以尝试使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或者是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除了以上一些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的标准,来清洗患病的鱼饵身体10-20分钟;或者是百万分之二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此外,要治疗孔雀鱼的水霉病,还要为它提供干净的水质环境,确保水环境稳定,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防止孔雀鱼再次感染水霉病。
(图片来源:华盖)孔雀鱼得水霉病怎么办孔雀鱼非常的美丽,而且也是常见的观赏鱼中,但是饲养过程中也容易感染水霉病。
这种疾病又叫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菌和霉菌,寄生在鱼体的伤口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
当孔雀鱼感染水霉病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如何治疗呢?如果已经确定孔雀鱼感染水霉病,那么可以尝试使用食盐250克加小苏打250克混合液泼洒于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鱼缸,坚持数次,效果显著;或者是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除了以上一些方法之外,还可以按照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3克或次甲基蓝的标准,来清洗患病的鱼饵身体10-20分钟;或者是百万分之二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此外,要治疗孔雀鱼的水霉病,还要为它提供干净的水质环境,确保水环境稳定,在治疗的过程中要防止孔雀鱼再次感染水霉病。
孔雀鱼别名彩虹鱼、百万鱼、库比鱼。
孔雀鱼体形修长,有极为美丽的尾鳍。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9c54e30f1a37f111f1855bea.png)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热带鱼以其多样的品种、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受到了众多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
但有些品种由于饲养难度较大,或饲养方法错误,导致了鱼儿的疾病发生。
本期秋水鱼悦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一些热带鱼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学习参考。
1、白点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
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
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
也可选用~ %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2、肤霉病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
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
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
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
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
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3、烂鳃病其病原体是粘球菌。
患病个体鳃部溃烂并附有较多粘液,严重时鳃丝溃烂形成一个个圆洞,病鱼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4、烂鳍病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
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
有时也可能是因鱼体相互撕咬,导致鱼鳍破损而遭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可选用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分钟。
也可选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 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
或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
鱼类肤霉病生物特性及防治建议
![鱼类肤霉病生物特性及防治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8578f0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b.png)
水 产 渔 业2021年第11期新农民鱼类肤霉病生物特性及防治建议徐其虎(安徽省固镇县任桥镇水产站,安徽 蚌埠 233713)摘要:鱼类肤霉病、生物特性、霉菌生殖、传染途径、流行状况、防治措施、治疗方法等技术要点。
鱼类肤霉病是由真菌的病原体引起的,属于藻状菌纲类中的水霉菌目、双霉目及芽枝霉目和其它一些种类。
又是藻状菌纲中的水生菌,一般都生活在水中植物表面和一些动物体表或饵料碎屑上,对养殖水产品造成一定影响。
关键词:鱼类;肤霉病;生物特性;防治建议1 生物特性肤霉病原体有水霉属、绵霉属、丝霉属、细囊霉属等在淡水中较为常见。
霉菌主要由内外两种不同形式的丝状菌丝组成,内菌丝分支纤细繁多蔓延在附着物之上,功能是吸收养料;外菌丝分枝较少且长出在附着物之外,形成灰白色的棉絮状物体。
菌丝生长几天后外菌丝排列整齐,菌梢特别稠密;呈现出纺锤形、或棒形等形状。
当菌丝达到一定时间后即在基部生出一层横膜与其菌丝分开,就形成孢子囊。
它们经过一段时间发育,形成梨形的动孢子在水中游动一个时期后,孢子侧面处生出两根鞭毛;经过游动生长分泌一层孢子壁,形成孢孢子,孢孢子经过一段时期休眠,萌发生成新的菌丝体。
在水分和养料不足的情况下,孢孢子不会萌发为水霉菌丝;以动孢子形式存在,动孢子囊的出口闭合,动孢子无法移出,随时能在孢子囊直接萌发。
绵霉和丝霉的动孢子从孢子囊中逸出时没有鞭毛,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后从孢子囊中钻出来,形状象梨形;从孢子壁生出两条鞭毛在水中自由游动。
动孢子形成后,营养物质耗尽或周围环境恶劣条件下,菌丝末端形成抵抗不良环境的厚壁孢子,在处于休眠状态下一段时间后,动孢子从囊中钻出来在水中自由游动,形成无性繁殖。
霉菌除了无性生殖外,还有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包括雄器和藏卵器,藏卵器由母菌丝生出短侧枝,菌核以及原生质长大到一定体积后与母菌丝分开。
余核和原生质向藏卵器四周边缘移动,所有的核同时分裂,然后原生质按剩余核数而变成卵球,一般藏卵器只有一个原声质核,最后形成一个卵球。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d45f11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0c.png)
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常见问题】锦鲤常见鱼病鉴别与防治【本人总结】图:锦鲤养殖●锦鲤常见鱼病鉴别1.真菌性疾病:肤霉病(水霉病、白毛病):锦鲤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小心,擦伤皮肤,或因寄生虫破坏鳃和体表,或因水温过低冻伤皮肤,以致水霉的孢子侵入伤口而感染。
当水温适宜时(15~25度左右),3~5天就长成密集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水霉全年都存在,秋末早春是流行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水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生水霉病。
2.细菌性疾病:皮肤发炎充血病:患病的多为个体大的当年鱼和一龄以上的锦鲤,春末到初秋是流行季节,可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水温20~30度时最易流行,20度以下时,仍会出现少数病鱼,并不断死亡,这个温度范围也是鱼类生长的旺季,因此危害很大。
当温度降至10度左右时此鱼病不再发生,可利用这个规律对病鱼进行温控治疗。
症状:皮肤发炎充血,以眼眶四周、鳃盖、腹部、尾柄等处较常见,有时鳍条基部也有充血现象,严重时鳍条破裂。
病鱼鳞片通常完整,没有脱落。
病鱼浮在水表或沉在水底,游动缓慢,反应迟钝,食欲较差。
3.黏细菌性烂鳃病:锦鲤患病较少,只在水温20度以上即春末至秋季才会发病。
鱼无任何外观异状而大量死亡。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一些污泥。
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边缘残缺不全;有时在鳃的某一处或多处腐烂,而不在边缘。
鳃盖骨的内表皮充血,甚至被腐蚀成一个略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
由于鳃丝组织被破坏,病鱼呼吸困难,常呈浮头状,由此引起大量死亡。
4.竖鳞病(松鳞、立鳞):主要危害个体较大的锦鲤,每年秋末至来年春季水温较低时是流行季节。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鳞片竖立,外观呈松球状,严重时眼球突出、呼吸急促、背部翻转过来,以至死亡。
鳞囊水肿,其内部积存着透明或含血的渗出液,如果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就会有液体从鳞囊中喷射出来。
病鱼沉于水底或身体失去平衡,腹部向上,最后衰竭而死。
观赏鱼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
![观赏鱼真菌感染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9b712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7.png)
观赏鱼真菌感染的治疗⽅法!提供最专业、最全的养鱼技术⽀持服务真菌感染⽔霉菌、棉霉菌是其代表,⼤都⽣长在动、植物⼫体或残屑上,但也有⼀些种类寄⽣在鱼体的伤⼝和鱼卵上,是较常见的鱼病,在表层长出⼀层“⽩⽑”,有⼈称其为⽩⽑病,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但也有少数不分枝,菌丝⼀端像根状,着⽣于鱼的⽪肤和⽪肤组织内,其余⼤部分突出体表,菌丝长达3厘⽶,呈灰⽩⾊,柔软,像棉花絮纤维状。
还有⽹⽔⽣菌,较少见。
鱼孢霉菌仅感染体内,外表⽆症状,但逐渐消瘦,游泳时摇摇摆摆,⼜称为摇摆症,解剖后发现内脏器官有许多⽩⾊脓胞,此病⼀旦发⽣⽆药可救。
1、病因通常是捕捉、搬运时操作不⼩⼼擦伤⽪肤,鳞⽚脱落,或因寄⽣⾍破坏表⽪(鳃部),或因⽔温过低冻伤⽪肤,以致⽔霉菌的孢⼦侵⼊伤⼝⽽感染,霉菌从鱼体伤⼝侵⼊后,吸取⽪肤组织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并迅速地向体外⽣长。
病初,⾁眼不易辨别出特殊症状,当⾁眼已能看出症状时,菌丝⼰向内深⼊肌⾁,向外⽣长成棉⽑状菌丝,故称为*⽣⽑”。
菌丝与伤⼝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失去应有的体表光泽,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在⽔⾯,同时鱼⾷欲减退,游动失常,最后死亡。
在鱼卵孵化过程中也常发⽣肤霉病感染,菌丝侵⼊卵膜,在卵膜外⾯着⽣菌丝,逐渐覆盖其它鱼卵,严重时发霉的鱼卵会将霉菌传播给附近的健康卵,使胚胎在孵化过程中死亡,⼤⼤降低孵化率。
此外,七彩神仙鱼感染霉菌的程度还与其光照时间的长短有关,较长时间不照光或光照不⾜,都有利于霉菌的⼤量孳⽣。
2、症状表⽪或鱼卵有棉花状的丝状物出现,鳃丝呈棒状。
患肤霉病的原因,主要是当⽔温适宜时(15—25℃左右),3—5天就长成密积的菌丝体,感染数量很多时会导致病鱼的死亡。
⽔霉全年都存在,秋末到早春是流⾏季节。
从鱼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当孵化⽔温低时,在鱼卵上极易发⽣⽔霉病。
3、治疗⽅法甲基蓝+福马林药浴6天鱼卵则需要⾼浓度短期药浴并彻底换⽔。
常见的观赏鱼疾病肤霉病治疗
![常见的观赏鱼疾病肤霉病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ed4af6f4336c1eb91a375dea.png)
常见的观赏鱼疾病肤霉病(水霉病)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
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
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
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重要的还是预防。
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
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
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3、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孔雀石绿对人体有害是没错,但观赏鱼不是用来吃的所以用用也没关系。
治水霉,我还有一个安全简单的方法:每天用自来水换水1/5,坚持7--10天就能治好,原理就是利用自来水里的氯气杀菌,我用此法治过几次,效果不错,只是各地的水中氯气含量不一各位鱼友要灵治掌握。
我自己用过这样的方法:用氟康唑试试,口服抗真菌药,片剂。
这药医院能开到,好像不是OTC,不知道药房能买不。
60KG的人每天吃1片就够了,如果水有60KG重,那么每天也捣碎放一片进去,依此比例换算。
其实放多了也没关系,这药给人吃就算过量也相对安全,鱼嘛,哪管什么肝肾功损害这些副作用啊。
加强光照,时间尽量长点,光线尽量强点。
氟康唑只是配合的药物,孔雀石绿我觉得太不健康了。
皮肤接触照样有致癌可能。
所以我选择了药浴高锰酸钾。
每天换一部分水,大约1/5-1/4PS:如果鱼全身都长上了水霉,而且肉眼都看得很清楚了,说明病情已经到达一定程度了,这时候治疗可能已经比较晚了,也许用药也不见得能把鱼儿的生命给拉回来。
狮子鱼肤霉病的防治方法
![狮子鱼肤霉病的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1b0d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63.png)
研发有效的狮子鱼疫苗与治疗药物
加大科研力度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狮子鱼肤霉病的疫苗研发工作 ,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
推广药物治疗
针对狮子鱼肤霉病,筛选和推广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 提高治愈率。
提高养殖户的防治意识与技能
加强技术培训
组织技术培训和讲座,提高养殖户对狮子鱼肤霉病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狮子鱼肤霉病主要是由水霉属和绵霉属等真菌引起。这些真菌在水中广泛存在, 当鱼体出现伤口或受到其他刺激时,如水质不良、操作不当等,就可能引发该病 。
病理机制
在发病初期,真菌以孢子形式附着在鱼体表面,吸收鱼的营养进行繁殖。随着菌 丝的生长和繁殖,它们会逐渐覆盖整个鱼体,影响鱼的呼吸和运动能力,同时还 会引起鱼的食欲减退和免疫力下降,最终导致如克霉唑、氟康唑等,对病鱼进行 涂抹或浸泡。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霉菌的生长,帮助皮肤愈合,减轻 症状。
调整水质与温度
调整水族箱的水质,包括更换干净的水、增加水的流 通性、减少氨氮含量等,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
调整水温至适宜的范围,以减轻病鱼的应激反应,帮 助其恢复健康。
狮子鱼肤霉病的防治方法
2023-11-10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预防措施 • 治疗措施 • 防控建议
01
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狮子鱼肤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也称为肤霉病或 水霉病。
症状
在发病初期,病鱼体表出现灰白色或灰黑色的棉絮状菌丝, 随着病情发展,菌丝大量繁殖,覆盖整个鱼体,严重时病鱼 出现游动缓慢、食欲减退、身体消瘦、直至死亡。
流行情况与危害
流行情况
由真菌引起的鱼病治疗
![由真菌引起的鱼病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2a94ac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a.png)
由真菌引起的鱼病治疗摘要:1)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腐科中的腐霉。
菌丝形态细长,分枝或不分枝,其一端似根状物深扎于病鱼的皮肤或肌体,另一端突出于皮肤表层,呈灰白色,形似柔软的纤维,多附生于成鱼的伤口或寄生于鱼卵上。
症状:由于鱼1)肤霉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病病原体:主要是水霉科中的水霉、绵霉、细囊霉和腐科中的腐霉。
菌丝形态细长,分枝或不分枝,其一端似根状物深扎于病鱼的皮肤或肌体,另一端突出于皮肤表层,呈灰白色,形似柔软的纤维,多附生于成鱼的伤口或寄生于鱼卵上。
症状:由于鱼体皮肤局部受损,鳞片脱落而导致水霉菌感染附生,发病初期肉眼一般只见伤口四周组织红肿,皮肤附着一层白色粘液,看不到附着的霉菌。
当霉菌菌丝深入肌肉,并向四周蔓延扩展,伤口处长出一丛絮毛状菌丝时,病证已到后期,称生毛。
由于菌丝体与伤口表面组织的粘附而使鱼体表皮组织逐渐坏死,病鱼游动失常,摄食停止而消瘦死亡。
鱼卵若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水温,也易遭受水霉菌的感染附生,未受精的鱼卵更是如此。
流行期:以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的早春、晚冬或梅雨季节最为流行,蔓延极为迅速。
色泽深褐的鱼感染更为明显,皮肤满布一层白翳,鱼体失去应有的光泽度,活动迟钝,常呈滞状浮于水面,食欲不振,若不及时治疗,最后病鱼逐渐死亡。
防治:a、浸洗:①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绿0.7克或次甲基蓝0.7克,浸洗病鱼15~30分钟后,再用手轻轻剥去菌丝,可见菌丝纷纷脱落。
②10千克水溶解3克硼砂,浸洗病鱼5~10分钟,然后入清水或绿水中静养。
③配制灰黄霉素,取适量红汞溶液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具有有一定疗效。
④在10千克水中溶解10毫升来苏儿,浸洗病鱼,效果较好。
⑤在10千克水中溶解10~20毫升福尔马林,对去除霉菌腐蚀有一定效果。
b、泼洒:①在10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0.2克,或次甲基蓝0.2克进行泼洒,对初发病的鱼效果良好。
锦鲤常见病
![锦鲤常见病](https://img.taocdn.com/s3/m/3e49d4c5b8f67c1cfad6b8d5.png)
锦鲤常见鱼病主要有水霉病、烂鳃病、肠炎病、竖鳞病等几种。
1.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 症状病鱼体表寄生有灰白棉絮无毛状菌丝。
防治方法①孔雀石绿0.2ppm~0.4ppm浸泡;②福尔马林0.5ppm浸泡;③食盐400ppm~500ppm和碳酸氢钠400ppm~500ppm配成合剂,将病鱼用小池集中施药。
2.烂鳃病症状病鱼行动迟缓,体色和头部发黑,严重时鳃丝腐烂,鳃盖有透明小窗。
防治方法①漂白粉1ppm浸泡;②呋喃西林1.5ppm~2ppm浸泡;③红霉素0.3ppm浸泡;④硫酸铜0.5ppm~0.7ppm泼洒。
3.肠炎病症状体色发黑、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有黄色粘液外溢。
防治方法①呋喃唑酮0.1ppm~0.7ppm浸泡,配合土霉素拌饵投喂;②呋喃唑酮1克~2克/100公斤,连续口服3天;③大蒜头少量捣烂拌饵投喂,连续投喂3天。
4.竖鳞病(鳞立病、松鳞病) 症状病鱼体表粗糙、全身鳞片竖起如松球状,鳞片基部水肿,内积有渗出液。
防治方法①呋喃西林1ppm治疗。
②食盐0.5%的水中饲养,停食2天,每天每尾用磺胺嘧啶0.6克配饵投喂。
③食盐2%水溶液浸洗10分钟。
④红霉素2.0ppm~2.5 ppm浸洗30分钟~50分钟常见的六种锦鲤鱼病,是什么?很多养鱼户首选锦鲤鱼,因其体格健美、花纹多变、泳姿雄然,观赏与饲养价值兼具。
饲养锦鲤鱼过程中更需注意如何防治锦鲤鱼病,以下例举了六个常见的锦鲤鱼病。
1锦鲤鱼病之竖鳞病症状:病鱼体表粗糙,部分鳞片(多半在尾部)向外张开像松球,形成竖鳞,鳞下聚集透明液体。
病鱼有时伴有眼球突出、腹部膨胀、鳍基附近皮下充血等症状。
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
防治:1.用1%食盐水与1%小苏打配制成混合液,浸洗鱼体10分钟,多次用药后方可见效。
2.用呋喃西林粉0.1克加庆大霉素2支,并溶解在8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水族箱中,长时间药浴有一定疗效,尤其对患病初期的病鱼效果较明显。
草鱼肤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
![草鱼肤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de1038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08.png)
草鱼肤霉病症状及防治技术草鱼肤霉病的症状草鱼肤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鱼类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鱼体表面出现白色或灰色的细菌膜草鱼肤霉病初期症状,往往表现为肌肉表面出现白色或灰色的细菌膜,通常是在口和鳃部附近开始出现的。
2. 鱼体表面出现坑洼草鱼肤霉病进一步发展后,鱼体表面会出现小坑洼,坑洼的大小和深度不一,同时还伴随着鱼体表面的溃烂现象。
3. 鱼体颜色变深草鱼肤霉病进一步发展后,鱼体颜色会逐渐变深,有时候甚至会变成黑色。
4. 鱼病晚期草鱼肤霉病忽视治疗,也可能演变成鱼的肌肉组织受损,鳃孔渐渐阻塞,导致鱼类死亡。
草鱼肤霉病的治疗方法对于草鱼肤霉病的治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发现草鱼肤霉病的症状,应该尽早就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2. 化学药物治疗草鱼肤霉病可以选择使用一些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氧氟沙星、甲氧苄啶等。
这些药物需要配合饲料使用,按照一定的比例使用,可以有效地消除病原体。
3. 生物控制方法草鱼肤霉病还可以采用一些生物控制方法进行治疗,常见的方法有使用一些具有抑菌作用的植物萃取物,如茶树精油、丁香油等。
这些植物萃取物可以加入食料中,在鱼类消化过程中起到抑菌作用,对草鱼肤霉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作用。
4. 正确的水质管理对于饲养草鱼来说,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非常重要。
在日常饲养过程中,需要合理进行水质的管理,定时更换水质、控制水质的PH值、氨氮和硝酸盐等各种指标。
只有确保水质的清洁和稳定,才能够有效预防草鱼肤霉病。
草鱼肤霉病的预防除了以上治疗方法以外,草鱼肤霉病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 合理的营养饲料保证草鱼的营养饲料的合理性,可以使草鱼的体质健康有益。
合理的营养饲料可以提高草鱼的体质,提高免疫力,从而有效的预防草鱼肤霉病。
2. 加强病原体的管理在日常养殖草鱼的过程中,要注意病原体在饲料、住宿及人员之间的传播。
采用一定的隔离、消毒等措施,能有效地减少病原体的传播,从而预防草鱼肤霉病。
发财鱼身上发霉--观赏鱼身上发霉怎么办
![发财鱼身上发霉--观赏鱼身上发霉怎么办](https://img.taocdn.com/s3/m/eeb4d4a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2.png)
发财鱼身上发霉-观赏鱼身上发霉怎么办观赏鱼身上发霉怎么办观赏鱼身上发霉了应该是得了水霉病。
一、水霉病,广存于世界各地的淡水或半咸水水域及潮湿土壤中,于死亡的有机物上腐生,为一种常在的霉菌。
二、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
鳃组织亦会被侵犯感染,造成死亡。
三、治疗:1.100~250ppm,流浴1小时。
2.食盐(最好选用无碘盐,因为过量的碘对水中生物是有害的)1~1.5%,20~30分钟。
精制盐,用粗制盐也可。
3.亚甲基蓝2ppm次日再一次能取到很好的效果。
无需及时换水等药效分解水色自会变淡。
3天后可以考虑适当换水。
发财鱼身体发白如何处理?发财鱼身体发白的原因可能有:白点病,身体有许多小白点,春秋易发,提高水温至28-30度,加一些盐巴,一周就可以彻底。
养发财鱼需要长期28度水温。
【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白点病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小瓜虫在24小时后找不到寄主即可自行死亡这一弱点,饲养金鱼的水,应经过曝晒或静置2—3天后再使用。
这是预防小瓜虫病最好的方法之一。
在10千克水中放人红汞(即医用红药水)0.5—1毫升,浴洗病鱼5—15分钟。
如果是成色,则可直接用红汞搽擦局部或周身。
后用新水过洗,再放入干净新水中饲养,也可按l立方米水体(即l000千克)泼洒3—5(克)毫升红汞使池(缸)水浓度为3—5毫克/升。
隔2—3天后视病情状况,可改用上述浴洗法治疗一次,然后换入干净新水(嫩绿水)饲养,同时延长日照时间,适当提高水温、停食、增氧,可获得满意疗效。
在水温20—26℃范围内,每立方米水体(1000千克)用0.3克或0.4克孔雀石绿溶液浴洗病鱼2小时,可以杀死小瓜虫,对金鱼也比较安全。
了解白点病:[发病原因]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
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鳃霉病的治疗方法
![鳃霉病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93a174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4.png)
鳃霉病的治疗方法鳃霉病是一种由霉菌引起的鱼类疾病,主要发生在淡水鱼和盐水鱼中。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鱼类产生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甚至死亡。
因此,及早发现和治疗鳃霉病对于保护鱼类养殖业具有重要意义。
治疗鳃霉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环境管理和预防措施。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鳃霉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目前广泛使用的药物包括氧化锌、氧化铜、生石灰、硫酸锰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浸泡、注射、喷洒等方式向患病鱼类施药。
在使用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药物的浓度和施用的时间,避免对鱼类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环境管理也是治疗鳃霉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消毒养殖设施等都可以有效地帮助鱼类恢复健康。
在治疗期间,还应增加水体的通气和循环,提高水温,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有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鱼类的康复。
此外,预防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
及早发现和隔离患病鱼类,加强饲料管理,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都可以有效地降低鳃霉病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也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鳃霉病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环境管理和预防措施,同时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养殖环境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遵循兽医指导,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和过量使用药物,减少药物对鱼类和环境的不良影响。
除了药物治疗、环境管理和预防措施外,饲养员在对待鳃霉病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意观察鱼类生长情况和行为特点,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对发病鱼类进行及时隔离,以免病情扩散。
3. 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及时清理池塘底泥和杂草,减少病原体滋生的环境。
4. 在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PH值,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总之,综合采取药物治疗、环境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治疗鳃霉病,减少病害对养殖业的危害。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兽医的专业知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做到因病施治,全面提高养殖鱼类的健康水平。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45875cf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eb.png)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热带鱼以其多样的品种、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受到了众多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但有些品种由于饲养难度较大,或饲养方法错误,导致了鱼儿的疾病发生.本期秋水鱼悦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一些热带鱼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学习参考.1、白点病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也可选用0.05~0.07%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2、肤霉病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0.03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3、烂鳃病其病原体是粘球菌.患病个体鳃部溃烂并附有较多粘液,严重时鳃丝溃烂形成一个个圆洞,病鱼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可选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4、烂鳍病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有时也可能是因鱼体相互撕咬,导致鱼鳍破损而遭细菌感染.防治方法:可选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分钟.也可选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或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5、肠炎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病因是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表现为病鱼静卧缸底,投饵不食,粪便呈乳白色,肛门红肿.防治方法:可选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x50x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药后可康复.也可选用0.02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6、眼球凸出症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有时病鱼眼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球失明或脱落.此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分钟.也可用0.02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7、竖鳞病又称立鳞病、松鳞病、松皮病等.其病原体是为一种与水型点状极毛杆菌类似的细菌.表现为体表粗糙,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像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即死亡.此病难以治愈,即使治愈后,色彩、光泽、体态都不如以前好看.防治方法: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为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泼洒,坚持数日均可见效.8、指环虫病其病原体为指环虫科、指环虫属的许多种.指环虫系雌雄同体的卵生吸虫,附着于鱼鳃上发育成为成虫.虫体有可感觉光线明暗的眼点,如果遇到鱼的阴影出现,虫子就会追逐前往附着于鱼的体表,先期在表皮,l~2天可爬到鳃部.指环虫病在鱼种阶段发病较多,但对健康的成鱼并无大害.表现为鳃盖上的粘液不断增加,鳃部明显浮肿,鳃盖微微张开而难以闭合,鳃失血,鳃丝转为暗灰色或苍白色,精神呆滞,游泳缓慢;严重时停止摄食,呼吸困难,逐渐消瘦而虚弱,最终因呼吸受阻而窒息死亡.防治方法:可用1~2ppm敌百虫溶液,浸泡病鱼5~10分钟,或用3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或用o.1ppm敌百虫溶液泼洒,或用25~40ppm甲醛溶液浸泡2~3天,或用180ppm甲醛溶液浸泡1~1.5小时,或用250~300m甲醛溶液浸泡30分钟,2天后重复一次,或用1ppm三氯松溶液浸泡3天,或用100ppm三氯松溶液浸洗1小时,均可获得较好疗效.ppm即百万分比浓度,1ppm=0.001‰9、蒙眼病由于水质不洁或外伤后导致病菌感染,而使鱼的眼睛被白色物质蒙住的现象,被称作蒙眼病或蒙眼症.一般把鱼的蒙眼病分为两种情形:1、眼球的表面出现白蒙,这是水质恶化造成的,此时应把水族箱的水换掉1/3到1/2,提高并维持水温在30度到33度之间,并加3%浓度的食盐,或加入适量的抗生素.2~3天后,如果情况改善的话,则每3天再固定换上1/4的水量,同时使用治疗鱼眼睛病的药剂,直到鱼眼睛的情况完全康复为止,通常4~6月可以改善.2、眼球的中心或附近产生白化现象,严重时会有絮状物出现,突出物有时也呈锥形.这大多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或者是眼膜受伤后感染造成的,这时可用青霉素等光谱抗菌药或者消炎药治疗.10、细菌性腐败病表现为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发炎充血;脱鳞;鳍基充血,鳍端烂蚀,鳍条间组织破坏;鳍盖和上下颌常出现红斑,鳍盖表皮有时烂掉,露出鳍盖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鱼游动缓慢;常独处水面,不久死去.防治方法:可采用2~3ppm呋喃西林药液浴养病鱼;青霉素、链霉素溶于鱼盆水中,每50千克水溶入50~80万单位,亦有较好的疗效.11、出血性腐败病又称赤皮病、赤皮瘟、擦皮瘟等,病原体为荧光极毛杆菌,表现为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背鳍或全部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呈破烂的纸扇状又称蛀鳍;有时病鱼的上下颚和鳃盖部分充血,在鳞片脱落处和鳍条腐烂处往往长有水霉.防治方法:可用1%食盐水,或5ppm呋喃唑酮,或2ppm高锰酸钾,或2ppm漂白粉浸浴. 12、棉口病又名烂嘴病、白嘴病.表现为病鱼口周围吻部长着白色棉花状菌丝如绒.常用嘴触舐箱壁摄食藻类的鱼易患此病,容易传染.病鱼难以摄食,游动缓慢无力,以致死亡.防治方法:可用青霉素或金霉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霉素溶液浸浴病鱼.水族箱、捞鱼网等工具要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13、锚头蚤病又称针虫病、铁锚虫病.虫体头部钻入鱼的皮肤肌肉,像短针挂在鱼体上.患部发炎红肿,出现红斑、坏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鱼急躁不安,食欲减弱,消瘦.锚头蚤易寄生于个体较大的鱼体.防治方法:1、锚头蚤的数量不多时,可用镊子除去.如数量较多时,可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病鱼的方法;2、当水温15~20℃时,用10~20ppm的浓度浸洗1~2小时,每天1次,3天后锚头蚤全部死亡;3、当水温在30℃以上时,要降低浓度.用1%高锰酸钾涂抹虫体和伤口,约经30秒钟,放入水中,次日再涂药1次,再用呋喃西林全池遍酒,水温20℃以下时用1.5~2ppm 浓度;20℃以上时,用11.5ppm浓度.经4~7天,蚤体腐烂而软化,然后用镊子将虫体取出,再涂药或泼洒药物,使伤口愈合.14、鱼鲺病鱼鲺形似臭虫,灰绿色略透明,清晰可见.鱼鲺在鱼体爬行叮咬,使鱼急躁不安,急游或擦壁;鱼鲺寄生于一侧,可使鱼失去平衡;病鱼食欲大减,瘦弱,伤口容易感染.防治方法:可选用敌百虫、福尔马林等治疗.也可把耐低温的鱼放入冷水,鱼鲺受惊离开鱼体,而后换水养鱼.对喂鱼的活饵最好先用浓盐水浸泡一分钟,平时可用适量4ppm敌百虫或2.5%敌百虫粉剂喷洒鱼缸,以防治此病.15、三代虫病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和鳃,使鱼的局部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体表无光.病鱼不安,时而狂游,食欲减退,消瘦.防治方法:1、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水温20~30℃时,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2~0.5克,防治效果较好;2、用含2.5%敌百虫粉剂全池遍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1~2克;3、用敌百虫与面碱合剂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与面碱的比例为1:0.6,每立方米水用药0.1~0.24克,防治三代虫效果也很好;4、淡水鱼用5%食盐水浸洗5分钟.16、口丝虫病又称白云病,口丝虫寄生于皮肤和鳃,表现为鳃和体表有一层乳白色粘液.云状,故又名白云病.鳃丝淡红,皮肤发炎无光.病鱼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逐渐消瘦,常大批死亡.防治方法:1、用2%食盐溶液浸洗5~15分钟;2、用20ppm高锰酸钾液在水温10~20℃时,浸洗20~30分钟;水温20~25℃时浸洗15~20分钟;25℃以上时,浸洗10~15分钟.3用0.5~0.7ppm硫酸铜溶液全池遍洒.有些鱼缸缸边长着丝状藻类,施放硫酸铜后,会杀死丝状藻类,引起水质变坏,必须注意.17、斜管虫病斜管虫寄生于鱼的皮肤和鳃,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渐形成白色雾膜,严重时遍及全身.病鱼消瘦,鳍萎缩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难,呈浮头状.—可用高锰酸钾、食盐等治疗.防治方法:可用8ppm硫酸铜溶液浸泡,也可用0.7ppm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混合溶液在水族箱中遍洒,均可见效.18、车轮虫病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鳃,也能寄生于鱼鳍或者头部;病鱼瘦弱,体色无光,呼吸困难,游动缓馒,常浮于水面.防治方法: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一次量,每1立方米水体,0.5g和0.2g,配制成合剂后全池泼洒一次;2、苦参碱溶液,一次量,每1方米水体,0.4g,全池泼洒1-2次;严重时,苦参碱溶液和阿维菌素溶液配合使用,量不变.19、气泡病鱼体皮肤上、鱼鳍上出现气泡,严重时气泡附着处溃烂.由于水中溶解氧过度饱和,大量氧气形成微型气泡,气泡附到鱼体上而得病.另外,水中浮游植物过多、自来水在烈日下直晒、水族箱置于南窗暖气片上都会发生气泡.防治方法:应及时捞出病鱼,放入无气泡的水中,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时捞出处理,病鱼体上的微小气泡能串连成大气泡而难以治疗.20、眼病鱼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盐水浸浴病鱼.鱼眼水晶体混浊、瞎眼或眼球脱落,是被寄生虫侵入,难以治疗.注意不要将淡水养鱼塘中的鱼虫、水草、螺类等带入鱼缸.更多水族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秋水鱼悦文化传播。
温带淡水鱼肤霉病
![温带淡水鱼肤霉病](https://img.taocdn.com/s3/m/ec0ee7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99.png)
病原体的鉴定
显微镜检查
可以使用显微镜检查的方法来识别病原体的存在。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霉菌 菌丝和孢子的形态和结构。
培养试验
通过将病鱼样本接种到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可以更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种 类和特性。
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帮助了解疾病的传 播途径和流行规律。通过对疾病的发 生率和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可 以制定出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
传播途径和感染机制
传播途径
温带淡水鱼肤霉病主要通过接触 感染,患病鱼释放的真菌孢子会 污染水体和饲料,导致健康鱼感 染。
感染机制
当健康鱼接触含有病原真菌的水 体或饲料时,真菌会吸附在鱼体 表上,接着侵入鱼体表伤口或鳞 片下,从而引发感染。
病程和死亡率
病程
温带淡水鱼肤霉病的病程通常比较长,可能会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具体时间 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措施。
案例二:室内水族馆鱼类感染肤霉病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室内水族馆鱼类感染肤霉病后,需要进行隔离治疗,并对 原水族箱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 高鱼体的抵抗力。
室内水族馆鱼类感染肤霉病后,应立即将病鱼隔离,以避 免疾病的扩散。同时,对原水族箱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 。可以使用适量的高锰酸钾或甲醛溶液进行消毒,以消灭 病菌。在消毒完成后,应更换新的清洁水源,并重新将鱼 放入水族箱中。此外,要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水温 和光照条件,以及营养均衡的饲料,以提高鱼体的抵抗力 。
取措施。
科学放养
合理控制放养密度,保持水质 清洁,避免过度投喂。
免疫接种
研发针对温带淡水鱼肤霉病的 疫苗和免疫增强剂,提高鱼体
免疫力。
药物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观赏鱼疾病肤霉病(水霉病)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
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
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
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重要的还是预防。
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
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
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
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3、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孔雀石绿对人体有害是没错,但观赏鱼不是用来吃的所以用用也没关系。
治水霉,我还有一个安全简单的方法:每天用自来水换水1/5,坚持7--10天就能治好,原理就是利用自来水里的氯气杀菌,我用此法治过几次,效果不错,
只是各地的水中氯气含量不一各位鱼友要灵治掌握。
我自己用过这样的方法:
用氟康唑试试,口服抗真菌药,片剂。
这药医院能开到,好像不是OTC,不知道药房能买不。
60KG的人每天吃1片就够了,如果水有60KG重,那么每天也捣碎放一片进去,依此比例换算。
其实放多了也没关系,这药给人吃就算过量也相对安全,鱼嘛,哪管什么肝肾功损害这些副作用啊。
加强光照,时间尽量长点,光线尽量强点。
氟康唑只是配合的药物,孔雀石绿我觉得太不健康了。
皮肤接触照样有致癌可能。
所以我选择了药浴高锰酸钾。
每天换一部分水,大约1/5-1/4
PS:如果鱼全身都长上了水霉,而且肉眼都看得很清楚了,说明病情已经到达一定程度了,这时候治疗可能已经比较晚了,也许用药也不见得能把鱼儿的生命给拉回来。
所以治疗要尽快尽早。
庆大霉素2支直接倒进鱼缸第二天换三分之一陈水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
[病原体] 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症状]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
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絮状菌丝。
霉菌刚寄生时,肉眼不易发现;待肉眼见到时,菌丝已从鱼体伤口侵入,由外向内生长。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导致死亡。
观赏鱼感染霉菌时,还受其光照时间长短的影响。
较长时间的阴雨连绵,或室内灯光、日光等光源不足,这些因素都能促使霉菌的孳生。
受霉菌感染的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翳一层,尤其是黑色、红色鱼最为明显,从而失去鱼体应有的光泽。
随后活动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鱼体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治疗方法]肤霉病一年四季均可出现,以初春和晚冬最常见。
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病的发生。
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可用3%食盐水浸洗,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l%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
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在水族箱顶端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可能是水质严重恶化造成的:
1:适量换水,注意水温要一致,换三分之一即可。
2:升高水温到32°,下盐和土霉素(2-4g/1000kg)
下面是转贴资料过程:
冬天治疗蒙眼烂鳍白絮的亲身实战经验,血的代价阿!
一直很少给自己的鱼拍照,就不上图了,最后死的时候也伤心的没拍,各位海涵.
入冬后工作很忙,没把鱼照顾好,对不起,孩子们.
付出了血的代价,一条很有灵性的地图,去世了,希望各位的鱼不要重蹈我的覆辙.
一开始我的一条三间蒙了个小白点,当时没放心上,一个星期后两地图,两三间像咸蛋超人似地全蒙了,还烂鳍,缸里有白絮,现在已经死了一条地图,心疼!
治疗方法(亲自试验):
1.日本进口黄粉,10块一包,下三分之一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两天.如果综合所有步骤还没好就加多一个
疗程.
2.升温,31度.用水银温度计最准!
3.病鱼单独泡药,这一步很重要,用白点净泡,就是可以治疗白点蒙眼白絮烂鳍等综合症的药.
而且最好用困过的水,打氧,还有,必须保证药缸和原缸的水温差不多不要相差超过2度.
这时的鱼很脆弱...泡两个小时,不超过3个小时.每天1次,2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隔一天.(相当有效!)
知道鱼儿痊愈为止.
4.大量换水,下了黄粉隔一天以后换一半的水,第二天继续换一半的水.第三天停止换水,如果第四天鱼还没
好就继续下黄粉,然后隔一天再重复这个步骤.冬天没那么多热水,我的做法是:用热水溶解粗盐,抽一半
水,自来水慢慢注入原缸,你病鱼泡多久你水速就多慢,或者要快点就在30分钟内注完,这时要自己烧好
热水,边注水,边添加热水和溶解好的盐水.
5.检查一下自己缸的过滤哪里出问题,从根源上杜绝水质问题!
请教了,白点这样治可以吗?
土霉素+温度28~30和每天换出3升水。
土霉素不是专门针对白点的。
~加盐就可以了,另外温度还可以再提高一两度。
~
治疗白点,还是用升温,下盐的方法比较好~~
但是,如果缸里有草的话,那盐就不用下了~~~升温到30以上会比较明显~~~
有草的缸,建议保持在28度到30度之间~~~
保持2个星期就好了~~期间不要换水~~~
等白点退掉以后,换全缸一半的水~~~但是要注意兑温~~~ 然后再保持高温1个星期~~~防止有复发迹象~~~
没有复发的话~~~逐日把水温降到安全水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