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实用主义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的实用主义原则

摘要:比较儒家思想和西方流行的实用主义原则,可以澄清人们对儒家入世精神中功利主义的误区,并且能够达到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真精神的反思与确认。

关键词:儒家;民主;实用主义

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实用主义进入中国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中国,许多学者都把美国实用主义误解为“极端个人主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行事和思维方法。这样一来实用主义哲学不但毫不惹人怜惜,简直遭人唾弃。受这种思潮影响,人们把美国实用主义看作是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精神退后的粗糙结合体而已。五四新文化运动打着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旗号,最初时对西方的新思想虚怀若谷、广为接纳。实用主义以提倡个性、自由、解放为变身在中国开始流行,但没过多久就遇到阻力。新文化运动无疑与传统儒学对立,并且明显倡实用主义而压抑传统。但是袁世凯和以后的国民党政权都要求人们恢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尤其需要政党对中央集权的绝对忠贞,实用主义由此减退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因此实用主义和儒家精神两者形成表面上的敌进我退、毫不相容阵势。但是实用主义与儒家思想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合之处。儒家的实用主义体现在:一、两者皆从民的立场强调人的平等和尊贵

强调人的高贵而突显人在宇宙中的地位是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思

潮兴起的前提和基石。意大利哲学家皮科著有《论人的尊严》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宣言”。皮科在《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人性论言论选辑》中宣称:“上帝认定人是本性不定的生物,并赐他一个位居世界中央的位置”。剧作家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也讴歌人是了不起的作品。同样,在孟子的学说里,对人尊贵的强调也随处可见。例如,“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孟子·万章上》、“正己而物正”《孟子.尽心上》等,正如西方近代民权者反对人性的摧残同时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的“天赋人权”一样,孟子也为民请命积极呼吁民的生存权。他要求统治者视民如伤、与民同乐,解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且复兴“养生丧死无憾”的王道。既然重视万物独灵的人类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力量,就必然过渡到个体与个体之间质的平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人与人之间原初时都是平等的,正如各种不同的生理上的原因使某些种类动物产生我们现在还能观察到的种种变形之前,凡属于同一种类的动物都是平等一致的。西方近代启蒙主义者从主张人格平等进而走向呼吁政治平等。在孟子的学说里,他提出的“舜,人也;我,亦人也”(《孟子·离娄下》)、“圣人,与我同类者”(《孟子·告子上》)等都是对众生平等原则的进一步拓展。因此正如西方近代学者的平等主张成为反对西方中世纪的政治专制的理论准备一样,孟子的人人平等思想亦最终导致对中国古代独裁社会自觉的反叛。孟子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民贵君轻”(《孟子·尽心下》)的政治思想,而且还提出

所谓“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公然主张类似于民主政治的思想。再次,中国古代荀子人定胜天的思想本身已暗含了人应有自信、独立、尊贵的品格。并且从荀子的“性恶论”出发正如西方民主倡导者从对人先天潜能的肯定走向自觉对人进行后天的启蒙和教育一样,东西方同样都承认了相互平等的人都具有潜能的事实。从平等的论证必然会过渡向一个结果:既平等的原因和目的皆是由人的尊贵而来。孟德斯鸠在其《法意》里面强调个人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暗示出个人拥有维护自我的权利,个人权利不受侵害。而中国对民权的启蒙可以远祧至孟子时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尽心下》),此外,“民谓邦本,本固邦宁”(《尚书》)、近代梁启超格外强调侵犯人的自由是逆天行事等都暗示出民作为独立个体的尊贵、尊严和重要性,尽管这体现出的是民本而不是民主思想,但毕竟是维护民尊严、赋予民生存可具有辩证性的一种尝试。可以看出,中西之间主流思想中都具有强调民平等、尊贵的线索,也是今天资本主义人权观和社会主义民权保障法的前身,但我们注意到最初的提倡者都不是当权统治者而是具有监督和宣传性质的理论派。并且,西方近代实用主义原则中所强调的人的平等与尊贵目的是利民,而中国儒家思想中所具有的民本思想却是利于当权统治者,这是二者缘起与目的的不同。

二、重视个体力量展示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斯把真从属于善,人能够运在主观领域里使自己首先认识善,那么遇到的首要问题是明辨善恶与是非的标准,追求“爱”、“自立”、“谨慎”、“个性”、“英勇”、“能力”等人格升华,即提高自身修养的问题。中国的实用主义同样强调自我修养,自我修养问题在美国文化中同样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儒家的颜回则是用最本真的面貌来演绎人性的完美。杜威对社会伦理和教育问题进行思考时也谈及人的修养问题。由此可见,不仅是儒家思想,而且实用主义也都将个人修养安置在个人道德品格教育的中心地位。它们在历史传统上的区别在于,儒家文化更强调培养民众中具有示范作用的君子和圣人品德,而美国实用主义更注重的是对大众普及道德和美学教育,能够最大限度地培养人才,提供平等的环境和机会,使民众中的精英脱颖而出。儒家文化和实用主义都视自我完善与修养为教育的重要目的,支撑这一教育目的的社会动机也都比较相似,即都认为个体素质是完成社会角色的事实要素。可以说,自我修养是儒家文化精神和实用主义得以产生共鸣的临界点,其具体表现在:

(一)强调社群的沟通交流。实用主义力求客观。实用主义和儒家思想精神都拒绝超越现世的观念。在它们两者看来,无论是自然规律,科学原则,还是哲学逻辑,都无法给自身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也无法确定个人、社会和政治的存在,不是任何超越现世的观念,而是一种文化叙述最终昭示出我们的身份。实用主义注重的文化叙述带来了多元思想观念的独立与平等,势必会加强人类社会的沟通

和交流。经验体系的建立必然依赖人类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语言是一种独立完整的文化的表现,只有完整独立平等的文化才不会人云亦云,才具有交流与借鉴价值。经验既然是交流,就必然预设着交流的具体情景,这就是人类社群的沟通交流。既然实用主义认为,交流是人类的基本经验,那么实用主义特别关注社会交往和群体互动就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儒家的原初思想就关注人类社会的交流与沟通。例如孔子赞同:“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曰》),称自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这说明孔子不仅重视人类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并且由于语言的功能而赋予语言以极高的地位,更是把语言作为流传思想、自我修养的借鉴和组建伦理秩序的重要载体,《论语》便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包括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力图达成天人合一的明证。可以说,正是由于孔子强调人伦、交往的必要性,才要求人们特别关注“礼”的形式,使“礼”在中国文化中扮演历史兴衰的见证者。在儒家传统社会中,社会交流是通过“礼”来维系和完成的。“礼”涵盖了从个人与社会交流的角色到互动关系,从个人行为到社会政治制度的所有方面,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界定社会与政治秩序。近代的古文经学家章太炎把国粹归纳为语言文字、典章制度和历史文化,并且身体力行地试图通过联姻而研究人类交流工具语言,在政治和主流文化上肯定中国历代的典章制度和风土人情都说明他对人类交流工具的重视。

(二)重视文化传承,尊重传统。西方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