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货币经济学理论回顾[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kPY=k(r)Pyf
M:货币需求量,即现金余额 P:一般物价水平 Y:实际总产量 K:Y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人们的选择:持有货币/ 消费/ 投资)
V与K的关系:K=1/V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间的关系: ——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供求
假定货币供给(外生)不变,货币需求↑→货币价值↑→物价↓
1.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就模糊地提到了货币需要 量的问题。
2.18世纪的斯图亚特曾明确提出:“一国的货币数量,和世 界上其他部分相比,不论有多大,能够留在流通中的,只 能是同富者的消费和贫者的劳动几成比例的数量,而这个 比例不是决定于国内实际存在的货币量。”
3.亚当·斯密也指出,“一国每年所流通的货币量,取决于 每年在国内流通的消费品的价值”;货币流通量“不能使 用超过必要的量 ”。
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 2.货币流通速度问题 3.货币供求均衡问题,通过货币需求的调整趋于一致 三、货币数量论与一般均衡分析 货币数量论争论的焦点为货币影响经济的方式 瓦尔拉斯均衡只能决定相对价格,而不能决定绝对价格 两分法的出现
四、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争论 1.维克赛尔的间接作用机制与货币非中性 累计过程理论(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相互作用) 2.帕庭金的实际余额效应与货币中性(实际货币余额对商品超额需求函数
M1 = 现金 + 活期存款 M2 = M1 + 储蓄存款 + 定期存款 + 国库券 (2)我国货币层次划分(2001年) M0 = 现金(流通中人民币) M1 = M0 + 单位活期存款 + 个人信用卡类存款 M2 = M1 + 单位定期存款 + 外币存款 + 储蓄存款
+其它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
4.大卫·李嘉图指出:“一国所运用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 其价值。”
货币数量论与货币中性
数量方程 MV=PY 费雪方程(1911) 1.流通速度与交易规模的既定 2.费雪的直接传导机制
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 MV=PT
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思考几个问题:
1.货币经济学有几大流派? 2.各流派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3.各流派背后的经济理论思想渊源 4.各流派的主要观点、政策意见与分析逻辑 5.重点思考: 1)货币变化、财政政策是否影响名义、实际收入?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 2)积极相机决策政策能否降低波动?
货币数量论与货币中性
1ຫໍສະໝຸດ Baidu核心观点是“关于货币影响经济方式看法的构成了称为货 币数量论的思想”,围绕货币中性与非中性来展开
反之……
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货币价值↓→物价↑
反之……
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对比
交易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重视货币作为媒介交易功能 (M1)
货币需求量=价格总额
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M2)
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以个人持 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V
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及经济 制度等因素
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次数
P:一定时期内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T: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总量
费雪的假定:
1)V 在短期内是稳定的 2)T在充分就业下可视为常数,M对T无影响(瓦尔拉均衡) 3)P对M(货币供给量)、V、T无影响 公式内含关系:
若V与T不变,则P随M正比变动
2.这种争论涉及货币的基本问题:货币本质观、货币的内生 性与外生性、货币面纱观、二分法、萨伊定律等。
3.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1)商品市场出清,商品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2)劳动力市场出清,意味着充分就业 3)利率的可待资金理论,实现s向I的自动转换 4)价格水平由数量论决定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的影响) 3.二者理论的评价
凯恩斯经济理论
— 1902~1905 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 1906,师从马歇尔、庇古学习经济学 — 1906,大学毕业后通过文官考试,在印度事务部任职 — 1908,回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 — 1926,发表 《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 — 1929~1931,任国家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1930年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
第二讲 货币经济学理论回顾
引言 古典货币理论 凯恩斯理论 货币主义理论 理性预期学说
参考书目: 1.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 社 2.卡尔.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初步社 3.刘易斯,货币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4.汉达,货币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引言
一、几个经验数据 长期相关性(Macandless,weber,1995) 1.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0.96 2.不论通胀率还是货币增长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都没有相关关系 短期相关性 如何估计货币对产出的影响?
二、货币的定义(经济学理论中货币承担了什么职能) 1.货币功能(功能能否分离?功能是否受 到限制?流动性、稳定性的作用 记账单位(计算便捷,理性经济计算产生,经济信息的传递) 延期支付(契约的拓展) 交换媒介(简化交易过程,产生多边贸易,增加相似交易数量) 价值储藏(社会制度考察: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观点)(可售卖性,价值的
可预测及可逆转性) 2.货币的价格是什么?(弗里德曼,1975) 3.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
二、货币的定义
4.实践中的货币演变:20世纪40年代末,M1;20世纪50.60年代,M2 经验定义与理论定义 (M1的替代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货币需 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重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 满足程度的比较,重视预期和收益 等不确定性因素
货币需求是指实际的货币需求
问题:货币流通速度是否不变?与货币供给有无关系?
价格对货币的弹性为1,意味着什么?
二、货币数量论争论的问题 1.因果关系的方向问题(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现代金融体系变化)、货
将交易方程式变形,得到货币需求函数:
M=PT/V
M,货币需求量(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因为货币是交易媒介 )
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Approach)
特点: (1)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2)以实物价值计算的备用购买力决定的货币价值,购买力的栖息所 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
剑桥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
M:货币需求量,即现金余额 P:一般物价水平 Y:实际总产量 K:Y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比例(人们的选择:持有货币/ 消费/ 投资)
V与K的关系:K=1/V
在此基础上,推导出货币价值与货币数量间的关系: ——货币价值取决于货币供求
假定货币供给(外生)不变,货币需求↑→货币价值↑→物价↓
1.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就模糊地提到了货币需要 量的问题。
2.18世纪的斯图亚特曾明确提出:“一国的货币数量,和世 界上其他部分相比,不论有多大,能够留在流通中的,只 能是同富者的消费和贫者的劳动几成比例的数量,而这个 比例不是决定于国内实际存在的货币量。”
3.亚当·斯密也指出,“一国每年所流通的货币量,取决于 每年在国内流通的消费品的价值”;货币流通量“不能使 用超过必要的量 ”。
币的内生性与外生性问题 2.货币流通速度问题 3.货币供求均衡问题,通过货币需求的调整趋于一致 三、货币数量论与一般均衡分析 货币数量论争论的焦点为货币影响经济的方式 瓦尔拉斯均衡只能决定相对价格,而不能决定绝对价格 两分法的出现
四、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的争论 1.维克赛尔的间接作用机制与货币非中性 累计过程理论(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相互作用) 2.帕庭金的实际余额效应与货币中性(实际货币余额对商品超额需求函数
M1 = 现金 + 活期存款 M2 = M1 + 储蓄存款 + 定期存款 + 国库券 (2)我国货币层次划分(2001年) M0 = 现金(流通中人民币) M1 = M0 + 单位活期存款 + 个人信用卡类存款 M2 = M1 + 单位定期存款 + 外币存款 + 储蓄存款
+其它存款+ 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存款
4.大卫·李嘉图指出:“一国所运用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 其价值。”
货币数量论与货币中性
数量方程 MV=PY 费雪方程(1911) 1.流通速度与交易规模的既定 2.费雪的直接传导机制
交易方程式(费雪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 : MV=PT
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
思考几个问题:
1.货币经济学有几大流派? 2.各流派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 3.各流派背后的经济理论思想渊源 4.各流派的主要观点、政策意见与分析逻辑 5.重点思考: 1)货币变化、财政政策是否影响名义、实际收入?影响是短期还是长期? 2)积极相机决策政策能否降低波动?
货币数量论与货币中性
1ຫໍສະໝຸດ Baidu核心观点是“关于货币影响经济方式看法的构成了称为货 币数量论的思想”,围绕货币中性与非中性来展开
反之……
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货币供给↑→货币价值↓→物价↑
反之……
交易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对比
交易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重视货币作为媒介交易功能 (M1)
货币需求量=价格总额
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功能(M2)
以收入Y代替了交易量T,以个人持 有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比率K代替了V
重视影响交易的金融及经济 制度等因素
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同一货币单位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次数
P:一定时期内交易的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
T:一定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总量
费雪的假定:
1)V 在短期内是稳定的 2)T在充分就业下可视为常数,M对T无影响(瓦尔拉均衡) 3)P对M(货币供给量)、V、T无影响 公式内含关系:
若V与T不变,则P随M正比变动
2.这种争论涉及货币的基本问题:货币本质观、货币的内生 性与外生性、货币面纱观、二分法、萨伊定律等。
3.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1)商品市场出清,商品总需求等于总供给 2)劳动力市场出清,意味着充分就业 3)利率的可待资金理论,实现s向I的自动转换 4)价格水平由数量论决定
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的影响) 3.二者理论的评价
凯恩斯经济理论
— 1902~1905 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 1906,师从马歇尔、庇古学习经济学 — 1906,大学毕业后通过文官考试,在印度事务部任职 — 1908,回剑桥大学讲授经济学原理、货币理论 — 1926,发表 《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 — 1929~1931,任国家财政与工业调查委员会委员,1930年任内阁经济顾问委员
第二讲 货币经济学理论回顾
引言 古典货币理论 凯恩斯理论 货币主义理论 理性预期学说
参考书目: 1.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 社 2.卡尔.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中国人民大学初步社 3.刘易斯,货币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 4.汉达,货币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引言
一、几个经验数据 长期相关性(Macandless,weber,1995) 1.货币供给增长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2-0.96 2.不论通胀率还是货币增长率与实际产出增长率之间都没有相关关系 短期相关性 如何估计货币对产出的影响?
二、货币的定义(经济学理论中货币承担了什么职能) 1.货币功能(功能能否分离?功能是否受 到限制?流动性、稳定性的作用 记账单位(计算便捷,理性经济计算产生,经济信息的传递) 延期支付(契约的拓展) 交换媒介(简化交易过程,产生多边贸易,增加相似交易数量) 价值储藏(社会制度考察:凯恩斯与弗里德曼观点)(可售卖性,价值的
可预测及可逆转性) 2.货币的价格是什么?(弗里德曼,1975) 3.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货币供给与均衡货币
二、货币的定义
4.实践中的货币演变:20世纪40年代末,M1;20世纪50.60年代,M2 经验定义与理论定义 (M1的替代性;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
没有明确地区分名义货币需 求与实际货币需求
重视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持有货币的 满足程度的比较,重视预期和收益 等不确定性因素
货币需求是指实际的货币需求
问题:货币流通速度是否不变?与货币供给有无关系?
价格对货币的弹性为1,意味着什么?
二、货币数量论争论的问题 1.因果关系的方向问题(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现代金融体系变化)、货
将交易方程式变形,得到货币需求函数:
M=PT/V
M,货币需求量(人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因为货币是交易媒介 )
现金余额说(Cash-Balance Approach)
特点: (1)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职能
(2)以实物价值计算的备用购买力决定的货币价值,购买力的栖息所 代表人物:马歇尔、庇古
剑桥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