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系统治疗进展PPT参考幻灯片
合集下载
最新肝癌诊疗新进展ppt课件
RFA HR P≤5 cm 总体生存率(%) 3年 78.6 83.9 <0.001 5年 60.8 71.4 <0.001 无瘤生存率(%) 3年 41.1 56.7 <0.001 5年 26.6 37.8 <0.001 ≤3 cm 总体生存率(%) 3年 81.2 85.7 0.009 5年 61.8 71.9 <0.001 无瘤生存率(%) 3年 42.5 57.2 <0.001 5年 27.8 37.3 0.01 ≤2 cm 总体生存率(%) 3年 80.6 83.7 0.41 5年 69.0 74.2 0.33 无瘤生存率(%) 3年 52.4 53.7 0.99 5年 42.5 41.6 0.81
5-y: 12%-25%
5-y: 5%-15%
HCC的危险因素及进展
肝癌基因组中体细胞基因获得性改变的全基因组模式图
Tateishi R % Omata M.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9:69-70
Normal
Inflammation
Cirrhosis
微小肝癌至大肝癌的生长类型
Cong WM, Wu MC. Hepatol Int 2013; 7: 805-812
HCC癌变过程中肝组织细胞学改变
Ramakrishna G, et al. Liver Cancer 2013;2:367-383
肝脏结节的主要病理特征—血供
Loss of visualization of portal tract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rterial vessels
SHARP研究1:索拉非尼延长中位OS达2.8个月
Oriental研究2:索拉非尼延长中位OS达 2.3个月
5-y: 12%-25%
5-y: 5%-15%
HCC的危险因素及进展
肝癌基因组中体细胞基因获得性改变的全基因组模式图
Tateishi R % Omata M.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2; 9:69-70
Normal
Inflammation
Cirrhosis
微小肝癌至大肝癌的生长类型
Cong WM, Wu MC. Hepatol Int 2013; 7: 805-812
HCC癌变过程中肝组织细胞学改变
Ramakrishna G, et al. Liver Cancer 2013;2:367-383
肝脏结节的主要病理特征—血供
Loss of visualization of portal tracts and development of new arterial vessels
SHARP研究1:索拉非尼延长中位OS达2.8个月
Oriental研究2:索拉非尼延长中位OS达 2.3个月
晚期肝癌治疗新进展2024PPT
晚期肝癌治疗新进展
目录 CONTENTS
01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02
治疗问题与建议解答
03
不同地区治疗指南对比
04
联合治疗方案探讨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基于ASCO2020年指南的研究
01
02
03
基于ASCO2020晚期HCC系统
治疗指南
整合了8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数
据,作为本次更新的基础。
纳入10项最新RCT研究证据
二线及后线治疗选择问题
使用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度伐利尤 单抗作为替代的首选。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一线 治疗进展后的二线治疗
度伐利尤单抗+替西木单抗一线 同样推治荐疗TK进I类展药后物的作二为线二线治治疗疗首
选,同时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 也可供选择。
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作为一线 专家组推治荐疗使时用的另一二种线T选KI类择药物(
全身系统治疗在晚期HCC的应用
晚期HCC病人可选用索拉非尼等TKI类药物或免疫和靶向药物进行一线和二线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的优势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生存率,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美国东部肿 瘤协作组体力活动状态评分0~1分的晚期HCC病人。
谨慎使用推荐方案
在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 病人中,应充分考虑基础肝功能变化、出 血风险等因素,谨慎使用推荐治疗方案。
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病人总 体肝功生能存C期hil短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病
人的总体生存期通常比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病人短。
双免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
目录 CONTENTS
01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02
治疗问题与建议解答
03
不同地区治疗指南对比
04
联合治疗方案探讨
系统治疗指南更新
基于ASCO2020年指南的研究
01
02
03
基于ASCO2020晚期HCC系统
治疗指南
整合了8项Ⅲ期随机对照试验数
据,作为本次更新的基础。
纳入10项最新RCT研究证据
二线及后线治疗选择问题
使用索拉非尼、仑伐替尼或度伐利尤 单抗作为替代的首选。
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一线 治疗进展后的二线治疗
度伐利尤单抗+替西木单抗一线 同样推治荐疗TK进I类展药后物的作二为线二线治治疗疗首
选,同时阿替利珠单抗+贝伐珠单抗 也可供选择。
索拉非尼或仑伐替尼作为一线 专家组推治荐疗使时用的另一二种线T选KI类择药物(
全身系统治疗在晚期HCC的应用
晚期HCC病人可选用索拉非尼等TKI类药物或免疫和靶向药物进行一线和二线系统治疗。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的优势
局部治疗与全身系统联合应用能更好地控制肿瘤进展,提高生存率,适用于肝功能Child-Pugh A级、美国东部肿 瘤协作组体力活动状态评分0~1分的晚期HCC病人。
谨慎使用推荐方案
在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 病人中,应充分考虑基础肝功能变化、出 血风险等因素,谨慎使用推荐治疗方案。
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病人总 体肝功生能存C期hil短d-Pugh B或C级的晚期HCC病
人的总体生存期通常比肝功能Child-Pugh A级的病人短。
双免联合治疗的应用前景
肝癌治疗进展ppt课件
5年生存率(%)
100 80 60 40 20 0
28.6%
50.6%
TACE+手术组 手术组
Preoperative TACE should be avoided for patients with resectable HCC,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out cirrhosis or with an early stage tumor. 12
Sharma R, Gibbs JF. J Surg Oncol. 2010;101:745–754.
7
Singal AG, Marrero JA. Curr Opin Gastroenterol. 2010; 26:189–195
肝切除 PK 肝移植
局限性肝癌 ,不伴有肝硬化 , 首选肝切除; 肝功能失代偿 (ChildPugh C级 ) ,且符合移植
16. Llovet JM et al. J Hepatol 2008;48:20-37.
13
外科手术与系统化疗的联合
作者
杂志,年
治疗
结果
Hasegawa K, Hepatology.
et al.
2006
切除术+优福定化疗(n=79) vs 切除术(n=80)
中位随访时间4.8年; 无复发生存率(P=0.87)和OS相似(P=0.08)
10
如何降低术后的复发转移?
术前TACE 术后TACE 术后化疗 免疫治疗 抗病毒治疗 Sorafenib、Gefitinib
11
纳入235例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分为术前TACE治疗组(109例) 和术前未经治疗组(126例),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5年生存率低于 单用手术组。
肝癌领域治疗新进展研究汇报 教学PPT课件
主要终点: 总生存期(OS)。
次要终点: 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复发生存期(RFS)和安全性。
治疗计划
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 肿瘤疗效评估使用mRECIST标准
NT组,新辅助治疗组; OP组,手术组; TAl,又称HAlC。
经资格评定后 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人
随机(1:1)
NT组
直接手术组
2个周期TAI
ICGR15(%)
NT 组(n=99) OP 组(n=100) p 值
47(47.5%) 52(52.5%)
60(60.0%) 40(40.0%)
0.076
14(14.1%) 85(85.9%)
15(15.0%) 85(85.0%)
0.864
96(97.0%) 3(3.0%)
98(98.0%) 2(2.0%)
研究背景(2)
对于超过米兰标准的HCC患者,肝切除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75.8%、48.1%和10.7%。
J.Shen,et al. Int J Surg, 2017;
研究背景(3)
潜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 TACE,靶向治疗,HAlC
TACE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缺点: • 严重栓塞后综合征 • 严重的炎症会导致粘连 • 手术风险和难度加大
104例患者分配至TAI组
104例患者分配至手术组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n=80)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n=15)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5) • 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n=2)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n=2)
5例患者被排除: 4例患者撤回知情 1例诊断为癌肉瘤
4例患者被排除: 3例患者诊断为腺瘤 1例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症
次要终点: 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复发生存期(RFS)和安全性。
治疗计划
受试者按1:1随机分配 肿瘤疗效评估使用mRECIST标准
NT组,新辅助治疗组; OP组,手术组; TAl,又称HAlC。
经资格评定后 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人
随机(1:1)
NT组
直接手术组
2个周期TAI
ICGR15(%)
NT 组(n=99) OP 组(n=100) p 值
47(47.5%) 52(52.5%)
60(60.0%) 40(40.0%)
0.076
14(14.1%) 85(85.9%)
15(15.0%) 85(85.0%)
0.864
96(97.0%) 3(3.0%)
98(98.0%) 2(2.0%)
研究背景(2)
对于超过米兰标准的HCC患者,肝切除术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为75.8%、48.1%和10.7%。
J.Shen,et al. Int J Surg, 2017;
研究背景(3)
潜在的新辅助治疗方案: • TACE,靶向治疗,HAlC
TACE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缺点: • 严重栓塞后综合征 • 严重的炎症会导致粘连 • 手术风险和难度加大
104例患者分配至TAI组
104例患者分配至手术组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n=80)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n=15) •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n=5) • 中山大学中山纪念医院(n=2) •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n=2)
5例患者被排除: 4例患者撤回知情 1例诊断为癌肉瘤
4例患者被排除: 3例患者诊断为腺瘤 1例诊断为局灶性结节增生症
2021晚期肝癌系统治疗的现状与进展护理课件
效果。
精准医疗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 准医疗将成为未来肝癌治疗的重 要方向,通过对患者的精准诊断 和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生存率。
03
CATALOGUE
护理在晚期肝癌系统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支持
晚期肝癌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通过提 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症状明显
患者常出现肝区疼痛、食 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 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心理压力大
患者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当前治疗手段及效果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晚期肝癌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 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以 控制病情进展和缓解症状。
介入治疗
通过介入手段将药物或栓塞剂 直接作用于肿瘤,抑制肿瘤生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或替换肿瘤细胞的基因,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基因治疗在肝癌领域仍处于研究 阶段,但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临床试验与效果评估
临床试验
为了评估新型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目前针 对晚期肝癌的新型治疗手段的临床试验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涉及多种不同的 治疗方法。
效果评估
临床试验的结果是评估新型治疗手段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试验结果,医生可 以对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未来治疗方向的展望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未来 肝癌的治疗将更加个体化,针对 每个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状态
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
未来肝癌的治疗可能不再是单一 的治疗手段,而是多种治疗手段 的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精准医疗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 准医疗将成为未来肝癌治疗的重 要方向,通过对患者的精准诊断 和精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和患
者生存率。
03
CATALOGUE
护理在晚期肝癌系统治疗中的应用
护理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
心理支持
晚期肝癌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护理人员通过提 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症状明显
患者常出现肝区疼痛、食 欲不振、乏力、消瘦等症 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心理压力大
患者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 ,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当前治疗手段及效果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晚期肝癌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 疗,如化疗、靶向治疗等,以 控制病情进展和缓解症状。
介入治疗
通过介入手段将药物或栓塞剂 直接作用于肿瘤,抑制肿瘤生
基因治疗
通过修改或替换肿瘤细胞的基因,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基因治疗在肝癌领域仍处于研究 阶段,但已有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显示出良好的治疗前景。
临床试验与效果评估
临床试验
为了评估新型治疗手段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目前针 对晚期肝癌的新型治疗手段的临床试验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涉及多种不同的 治疗方法。
效果评估
临床试验的结果是评估新型治疗手段效果的主要依据。根据试验结果,医生可 以对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
未来治疗方向的展望
个体化治疗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未来 肝癌的治疗将更加个体化,针对 每个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免疫状态
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联合治疗
未来肝癌的治疗可能不再是单一 的治疗手段,而是多种治疗手段 的联合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
肝癌治疗新进展PPT
03
争取尽快进行手术治疗
无论病灶缩小与否,应在达到治疗目 的后尽快手术。
新辅助治疗的挑战
目标人群的确定
新辅助治疗的目标人群
01 对于初始可行根治性切除的肝癌患者,存在术后高危复发因素者,均可考虑行新辅助
治疗。
新辅助治疗的优势人群
02 术前肿瘤体积大、新抗原多,免疫系统功能相对完整的患者,能从新辅助治疗中获得
3
中医药治疗的选择
槐耳颗粒可用于HCC术后辅助治疗。
免疫疗法的疗效评估
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探索
目前,多种辅助治疗模式在肝癌 中探索,但无国际公认的标准方 案。
肝癌新辅助治疗的优势及挑战
新辅助治疗具有独特优势,如缩 小肿瘤、清除转移灶等,但也面 临潜在风险与挑战。
免疫治疗在肝癌中的应用及研
究进展
肝癌MDT需始终贯穿在肝癌围手 术期治疗的各个阶段,免疫治疗
新辅助免疫治疗能够激活肿瘤免疫 应答,缩小肿瘤,清除转移灶。
新辅助治疗控制微小的转移病灶
新辅助治疗通过控制微小的转移病灶 ,减少术前肿瘤负荷,提高R0切除 率,降低复发,延长生存。
新辅助治疗引发更大范围的抗肿瘤免 疫反应
新辅助治疗可以引发更大范围的抗肿 瘤免疫反应,活化的T细胞通过血管 和淋巴管到达并清除转移病灶。
联合治疗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对于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局 部治疗和药物治疗,或者采用新 辅助和术后辅助治疗的方式,以 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终点的设定
01
新辅助治疗的周期问题
新辅助治疗的周期一般推荐为1.5-3个月, 争取达到治疗目的后尽快手术。
02
新辅助治疗效果的评估标准
MPR是否能完全反映新辅助治疗效果?进展 后的对策是什么?
肝癌多学科治疗进展ppt课件
限量范围肝段切除或亚肝段切除:
尽量不做肝叶或半肝切除 对局限于一叶的多发灶 采用非典型肝叶切
除;
对肝内型单发结节采取术中B超定位后剖肝
剜出肿瘤后局部注射无水酒精
对分散于不同肝叶的多发病灶更应采取局部
切除或辅助以射频消融。
42
肝血流阻断技术
第一肝门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 简便、最为常用 每次阻断时间<15-20min(同济医科大学陈孝
主瘤周围出现肝内出现多个转移结节灶
切除主瘤配合以下方法治疗残余卫星灶 局部挖除术 瘤内酒精注射 射频消融
33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
半肝切除 肿瘤切除、肝切缘端门脉支取癌
栓
门静脉切除吻合术 门静脉切开取栓术
34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门静脉癌栓
35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52
肝切除术中的断肝技术
电外工作站 超声吸引刀(CUSA) 彭式刮吸刀
53
减少复发的措施
减少手术中挤压肿瘤 大肝癌手术前TACE Glisson蒂预结扎与肝静脉预结扎 肝动脉插管或/和门静脉插管留植泵
54
Glisson蒂预结扎
55
肝动脉泵
56
谢 谢 !
5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6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37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38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39
复发性肝癌的再切除 HCC切除术后有很高的复发趋势 积极地再手术切除可以显著改善预
后
40
复发性肝癌的再切除
再切除适应症
肿瘤单发,或多发局限于某一叶 无远处转移 肝功能代偿 有足够余肝
尽量不做肝叶或半肝切除 对局限于一叶的多发灶 采用非典型肝叶切
除;
对肝内型单发结节采取术中B超定位后剖肝
剜出肿瘤后局部注射无水酒精
对分散于不同肝叶的多发病灶更应采取局部
切除或辅助以射频消融。
42
肝血流阻断技术
第一肝门阻断:肝十二指肠韧带阻断 简便、最为常用 每次阻断时间<15-20min(同济医科大学陈孝
主瘤周围出现肝内出现多个转移结节灶
切除主瘤配合以下方法治疗残余卫星灶 局部挖除术 瘤内酒精注射 射频消融
33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
半肝切除 肿瘤切除、肝切缘端门脉支取癌
栓
门静脉切除吻合术 门静脉切开取栓术
34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门静脉癌栓
35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52
肝切除术中的断肝技术
电外工作站 超声吸引刀(CUSA) 彭式刮吸刀
53
减少复发的措施
减少手术中挤压肿瘤 大肝癌手术前TACE Glisson蒂预结扎与肝静脉预结扎 肝动脉插管或/和门静脉插管留植泵
54
Glisson蒂预结扎
55
肝动脉泵
56
谢 谢 !
57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36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37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38
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切除
39
复发性肝癌的再切除 HCC切除术后有很高的复发趋势 积极地再手术切除可以显著改善预
后
40
复发性肝癌的再切除
再切除适应症
肿瘤单发,或多发局限于某一叶 无远处转移 肝功能代偿 有足够余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死亡病例:发展 中国家占83.4%
肝癌的流行病学—中国与全球数据对比
在全球,肝癌发病率居 第六,死亡率居第三
在中国,肝癌发病率居 第三,死亡率居第二
GLOBOCAN 2008,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中国HCC患者:临床特征
确诊时,大多数HCC患者已达BCLC中、晚期 (85%) 78%的HCC患者伴有肝脏疾病 (乙肝和肝硬化为主)
C期 53.9%
A期 15.3% B期 27.1%
D期 2.6%
有肝脏疾病
78%
无肝脏疾病
22%
BCLC 分期情况
肝癌患者的肝病背景
*数据来源于2008-2009中国肝癌特征和治疗分析调研
HCC的发病率: 在全球范围内,均呈 现上升趋势,年发病超过74.8万人, 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中位年龄为 50~60岁,男:女=4:1; 业已成为癌 症致死主要原因,每年有高达69.6万 人死于该病。
HCC: 全球性严重威胁
• 既往30年间,美国HCC的发病率增长了3倍
• 2002~2006年间,美国HCC发病率以每年5.4%的速度 增加
4.0
OS
8.67月 6.83 月 p=0.83
22.3周 32.3周
Lai et al. Cancer. 62(3):479-483,1988
新型细胞毒类化疗药物
新型细胞毒类化疗药物单药化疗不佳
药物 紫杉醇1 多西他赛2 依立替康3 吉西他滨4 奥沙利铂5
时间
N
1998
20
2006
15
2001
全球HCC系统性化疗大型RCT研究
1978-2005年,对10项大型HCC系统性化疗RCT进行评价,结果均无生存获益
Lopez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3, 1535–1547
奥沙利铂 (Oxaliplatin) 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
奥沙利铂形成的铂类加合物比顺铂更大,更有效地抑制DNA合成
奥沙利铂治疗HCC: 巨大潜力
近年来,采用含OXA的新一代的化疗方案,已使得胃肠癌化疗进 步明显,患者生存状况和预后显著改善,也积极推动和启发了对于 肝癌化疗的研究,使肝癌不适合系统化疗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和 质疑。
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临床 І、Ⅱ期研究和实 践观察,均提示含OXA的方案治疗晚期HCC有效,客观有效率有所 提高,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可能延长生存,同时毒性 低,安全性好,因而广受重视。
• 加拿大,男性患 者:1976~1980 年,每10万人中 5.4人患病; 2006~2010年, 每10万人中15.4
人患病,发病率 增长10倍
•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HCC 病死率较高
主要高发区:中国、东南亚、非洲东南部和地中海沿岸
• 男:女=4:1 ,但 亚洲东部女性患 者发病率较高
• 新发病例:发展 中国家占83.7%
阿霉素 (Doxorubicin)
阿霉素是晚期HCC系统化疗研究中“约定俗成”的对照组 系统化疗III期临床研究未见明显生存获益
时间
研究
2005 Phase III
治疗组
PIAF 阿霉素
N
RR (%)
94
20.9
94
10.5
2007 Phase III Nolatrexed
191
1.4
阿霉素
178
• 从20世70年代 起,ADM成为 肝癌化疗标准用 药
• 70年代末 ADM+5-FU 联 合方案应用于肝 癌治疗
• 从20世80年代 起,新一代化疗 药物用于肝癌系 统化疗的研究
• 21世纪初,开 始术后辅助化 疗的探索
• 化疗、介入治 疗、靶向治疗 的联合应用
刘新春等. 实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05-413
肝细胞癌系统治疗进展
主要内容
肝细胞癌概述 肝癌系统化疗进展及EACH研究 肝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肝癌系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肝癌的概述
原发性肝癌: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癌 (HCC), 其他病理类型有胆管细胞癌 (ICC) 和 混合型肝癌等;因此,通常所谓的肝 癌主要是指HCC。
在体外试验中,OXA对于多种人类、鼠类的肿瘤细胞系,包括HCC都具 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即抗瘤谱广,抗瘤活性更强
奥沙利铂
NH2 Pt
NH2
二氨基环己烷 (DACH) 配体 铂
O
O
C
O
C
O
草酸水溶性配体
顺铂
NH3
Cl
Pt
NH3
Cl
铂
E. Cvitkovic, BJC 1998; 77 (suppl.4): 8-11
阿霉素 (Doxorubicin)
晚期肝细胞癌系统化疗临床获益 提示性证据最多、应用最广的化疗 药物之一
一项 II 期空白对照RCT提示阿霉 素可延长总生存时间
时间 病例数 治疗组 生存期 P值
60 阿霉素 10.6周
1988
0.036
46 无治疗 7.5周
1. Burroughs et al, Lancet Oncol 2004; 5: 409 - 418 2. Lai et al. Cancer. 62(3): 479-483,1988
主要内容
肝细胞癌概述 肝癌系统化疗进展及EACH研究 肝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肝癌系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HCC系统化疗发展历程
1940s
1950-1970s 1970-1980s 1980-1990s
2000s
肝癌系统化 疗发展历程
• 从20世50年代 起,化疗应用 于肝癌治疗, 5-Fu是第一用 于肝癌化疗药 物
14
2002
30
2008
36
RR (%) 0 7% 7% 0 3%
OS (月) NA NA NA 6.9 6
1.Chao Y, Chan WK. Br J Cancer. Jul;78(1):34-9, 1998 2. Hebbar M, Ernst O, Oncology. 70(2):154-8, .2006 3. O'Reilly EM, Stuart KE,Cancer. 91(1):101-5, 2001 4. Fuchs CS, Clark JW, Cancer. 94(12):3186-91, 2002 5. Yen Y, et al. Am J Clin Oncol 2008. 31(4):317–322
肝癌的流行病学—中国与全球数据对比
在全球,肝癌发病率居 第六,死亡率居第三
在中国,肝癌发病率居 第三,死亡率居第二
GLOBOCAN 2008,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中国HCC患者:临床特征
确诊时,大多数HCC患者已达BCLC中、晚期 (85%) 78%的HCC患者伴有肝脏疾病 (乙肝和肝硬化为主)
C期 53.9%
A期 15.3% B期 27.1%
D期 2.6%
有肝脏疾病
78%
无肝脏疾病
22%
BCLC 分期情况
肝癌患者的肝病背景
*数据来源于2008-2009中国肝癌特征和治疗分析调研
HCC的发病率: 在全球范围内,均呈 现上升趋势,年发病超过74.8万人, 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中位年龄为 50~60岁,男:女=4:1; 业已成为癌 症致死主要原因,每年有高达69.6万 人死于该病。
HCC: 全球性严重威胁
• 既往30年间,美国HCC的发病率增长了3倍
• 2002~2006年间,美国HCC发病率以每年5.4%的速度 增加
4.0
OS
8.67月 6.83 月 p=0.83
22.3周 32.3周
Lai et al. Cancer. 62(3):479-483,1988
新型细胞毒类化疗药物
新型细胞毒类化疗药物单药化疗不佳
药物 紫杉醇1 多西他赛2 依立替康3 吉西他滨4 奥沙利铂5
时间
N
1998
20
2006
15
2001
全球HCC系统性化疗大型RCT研究
1978-2005年,对10项大型HCC系统性化疗RCT进行评价,结果均无生存获益
Lopez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06, 23, 1535–1547
奥沙利铂 (Oxaliplatin) 化学结构及作用机制
奥沙利铂形成的铂类加合物比顺铂更大,更有效地抑制DNA合成
奥沙利铂治疗HCC: 巨大潜力
近年来,采用含OXA的新一代的化疗方案,已使得胃肠癌化疗进 步明显,患者生存状况和预后显著改善,也积极推动和启发了对于 肝癌化疗的研究,使肝癌不适合系统化疗的传统观念受到了挑战和 质疑。
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临床 І、Ⅱ期研究和实 践观察,均提示含OXA的方案治疗晚期HCC有效,客观有效率有所 提高,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可能延长生存,同时毒性 低,安全性好,因而广受重视。
• 加拿大,男性患 者:1976~1980 年,每10万人中 5.4人患病; 2006~2010年, 每10万人中15.4
人患病,发病率 增长10倍
•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HCC 病死率较高
主要高发区:中国、东南亚、非洲东南部和地中海沿岸
• 男:女=4:1 ,但 亚洲东部女性患 者发病率较高
• 新发病例:发展 中国家占83.7%
阿霉素 (Doxorubicin)
阿霉素是晚期HCC系统化疗研究中“约定俗成”的对照组 系统化疗III期临床研究未见明显生存获益
时间
研究
2005 Phase III
治疗组
PIAF 阿霉素
N
RR (%)
94
20.9
94
10.5
2007 Phase III Nolatrexed
191
1.4
阿霉素
178
• 从20世70年代 起,ADM成为 肝癌化疗标准用 药
• 70年代末 ADM+5-FU 联 合方案应用于肝 癌治疗
• 从20世80年代 起,新一代化疗 药物用于肝癌系 统化疗的研究
• 21世纪初,开 始术后辅助化 疗的探索
• 化疗、介入治 疗、靶向治疗 的联合应用
刘新春等. 实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305-413
肝细胞癌系统治疗进展
主要内容
肝细胞癌概述 肝癌系统化疗进展及EACH研究 肝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肝癌系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肝癌的概述
原发性肝癌: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癌 (HCC), 其他病理类型有胆管细胞癌 (ICC) 和 混合型肝癌等;因此,通常所谓的肝 癌主要是指HCC。
在体外试验中,OXA对于多种人类、鼠类的肿瘤细胞系,包括HCC都具 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即抗瘤谱广,抗瘤活性更强
奥沙利铂
NH2 Pt
NH2
二氨基环己烷 (DACH) 配体 铂
O
O
C
O
C
O
草酸水溶性配体
顺铂
NH3
Cl
Pt
NH3
Cl
铂
E. Cvitkovic, BJC 1998; 77 (suppl.4): 8-11
阿霉素 (Doxorubicin)
晚期肝细胞癌系统化疗临床获益 提示性证据最多、应用最广的化疗 药物之一
一项 II 期空白对照RCT提示阿霉 素可延长总生存时间
时间 病例数 治疗组 生存期 P值
60 阿霉素 10.6周
1988
0.036
46 无治疗 7.5周
1. Burroughs et al, Lancet Oncol 2004; 5: 409 - 418 2. Lai et al. Cancer. 62(3): 479-483,1988
主要内容
肝细胞癌概述 肝癌系统化疗进展及EACH研究 肝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肝癌系统化疗联合靶向治疗
HCC系统化疗发展历程
1940s
1950-1970s 1970-1980s 1980-1990s
2000s
肝癌系统化 疗发展历程
• 从20世50年代 起,化疗应用 于肝癌治疗, 5-Fu是第一用 于肝癌化疗药 物
14
2002
30
2008
36
RR (%) 0 7% 7% 0 3%
OS (月) NA NA NA 6.9 6
1.Chao Y, Chan WK. Br J Cancer. Jul;78(1):34-9, 1998 2. Hebbar M, Ernst O, Oncology. 70(2):154-8, .2006 3. O'Reilly EM, Stuart KE,Cancer. 91(1):101-5, 2001 4. Fuchs CS, Clark JW, Cancer. 94(12):3186-91, 2002 5. Yen Y, et al. Am J Clin Oncol 2008. 31(4):317–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