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笔记)21-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核染色体是褐露的DNA,染色质结构对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的调控。真核的染色质DNA与组蛋白紧密结合形成的核小体,染色质结构对基因的调控是明显的。
○原核生物中有正调控(乳糖操纵子)和负调控。真核生物迄今已知的主要是正调控,而且一个真核基因通常都有多个调控序列,必须有多个激活物同时特异地结合去才能启动基因的转录。
○原核生物:转录和翻译的在同一地点同时进行的。
真核生物: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胞质中进行。
○真核生物:多细胞,不同细胞表达不一样。
原核生物:单细胞。
遗传工程
所谓的遗传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用人工方法提取(或合成)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在体外切割、拼接和重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把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使外源DNA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和表达。按人们的需要生产不同的产物或定向地创造生物的新性状,并使之稳定地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基因工程也称为遗传工程、基因操作、DNA重组技术。有时人们还称它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
遗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大致包括:目的基因的制备,载体的选择,体外DNA重组,重组DNA引入受体细胞,克隆转化子的筛选,重组DNA的检测等。
第一节基因工程的酶学基础
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这类酶又简称为限制性内切酶或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本来是微生物细胞中用于专门水解外源DNA的一类酶,其功能是避免外源DNA的干扰或噬菌体的感染,是细胞中的一种防御机制。
根据酶的功能、大小和反应条件,及切割DNA的特点,可以将限制性内切酶分为三类:
Ⅰ型酶:分子量较大,反应需Mg++、S-腺苷酰-L-甲硫氨酸(SAM)、ATP等。这类酶有特异的识别位点但没有特异的切割位点,所以在基因工程中应用不大。
Ⅱ型酶:分子量较小(105Da),反应只需Mg++的存在,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使这类酶在基因工程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识别位点是一个回文对称结构,并且切割位点也在这一回文对称结构上。
•许多Ⅱ型酶切割DNA后,可在DNA上形成粘性末端,有利于DNA片段的重组。
Ⅲ型酶:这类酶可识别特定顺序,并在这一顺序的3’端24~26bp 处切开DNA,所以它的切割位点也是没有特异性的。
同裂酶(isoschizomers):指来源不同但识别相同靶序列的核酸内切酶。同裂酶进行同样的切割,产生同样的末端。但有些同裂、酶对甲基化位点的敏感性不同。
同尾酶(isocaudamer):指来源不同、识别靶序列不同但产生相同的粘性末端的核酸内切酶。利用同尾酶可使切割位点的选择余地更大。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原则:
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属名的第一个字母。
第二、三字母: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种名的第一、二个
字母。
其它字母:大写或小写,表示所来自的微生物的菌株号。
罗马数字:表示该菌株发现的限制酶的编号。
例:EcoR I: 来自于Escheria coli RY13的第一个限制酶。
二、末端转移酶(terminal transferase)
该酶全称为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它所催化的反应与DNA pol
I 相似,所不同的是它不需要模板,它可以含有3’-OH的DN
A片段为引物,在3’-OH端加入核苷酸达几百个。末端转移酶常用于在平头DNA上合成一段寡聚核苷酸,从而形成粘性末端。
平末端的另一种处理方式是利用衔接物进行处理,人工加上粘性末端。衔接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小分子DNA,约10~20个核苷酸,其结构特征是含有多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酶切位点的回文结构。
如: CCGGATCCGG
GGCCTAGGCC
将衔接物分子与平末端DNA分子连接,再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便可产生粘性末端。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克隆位点具有限制酶的酶切位点。
三、DNA连接酶(DNA ligase)
该酶常从T4噬菌体的受感细胞中提取,是由T4噬菌体基因组所编码的,所以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连接酶是T4连接酶。它可催化DNA中磷酸二脂键的形成,从而使两个片段以共价键的形式结合起来。
DNA连接酶对具有粘性末端的DNA分子经退火后能很好地连
接,对平末端的DNA分子也可以进行连接,但连接效率较低,必须加大酶的用量。
四、反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这类酶来自于反转录病毒,它可以RNA为模板,催化合成DNA。目前常用的有禽源(AMV)及鼠源(M-MLV)反转录酶两种。
五、S1核酸酶:
来自于稻谷曲霉,该酶只水解单链DNA,用于将粘性末端水解成平末端及cDNA发夹式结构的处理。
第二节基因工程载体
载体是由在细胞中能够自主复制的DNA分子构成的一种遗传成分,通过实验手段可使其它的DNA片段连接在它的上面,而进行复制,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性能:•分子较小,可携带比较大的DNA片段。
•能独立于染色体而进行自主复制并且是高效的复制。
•要有尽可能多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但每一种限制酶又要最少的切割位点。
•有适合的标记,易于选择。
•有时还要求载体要能启动外源基因进行转录及表达,并且尽可能是高效的表达。
•从安全角度考虑,要求载体不能随便转移,仅限于在某些实验室内特殊菌种内才可复制等等。
质粒载体:
21
22
质粒是一种独立于染色体外的小分子环状DNA,一般大小约106~108D ,可自身复制和表达,有的质粒还带有可做为选择性标记的抗药性基因,所以质粒经过适当改选后便可成为良好的载体。 作为载体的质粒大多是由天然质粒经人工适当改造而成的,目前已有多种经改造的良好的质粒载体。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
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有Ti 质粒载体及病毒载体两类。 Ti 质粒是存在于根癌农杆菌的一种质粒。根癌农杆菌感染植物时,会在植株的根——茎结合部产生未分化的细胞团,即冠瘿瘤。有意思的是在形成冠瘿瘤的同时,一部分Ti 质粒(T DNA )可以重组到植物染色体中去,这一特性使Ti 质粒有希望成为有效的植物基因工程载体,事实上,Ti 质粒是迄今研究得最多的植物基因工程载体。
哺乳动物基因工程载体:
目前使用的哺乳动物基因载体大多由哺乳动物病毒经改造而成。用得比较多的病毒有猴空泡病毒(SV40)、单纯疱疹病毒(HSV )、Rous 肉瘤病毒、EB 病毒等。 ◆新霉素抗性选择系统:
新霉素是原核生物的抗生素,对真核生物没有抑制作用,但新霉素的类似物G418对真核细胞及原核细胞均具有抑制作用。新霉素抗性基因(neo )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并能使G418失活(neo 基因编码一个磷酸转移酶),细胞可以生长。 ◆氯霉素乙酰转移霉检测系统: 氯霉素乙酰转移霉(CAT )可使氯霉素乙酰化而失去活性。当cat 基因在真核细胞内表达后,制备细胞提取物,然后加入乙酰辅酶A 及14C 标记的氯霉素,如果细胞中存在cat ,可使氯霉素乙酰化,通过薄层层析将乙酰化及未乙酰化的氯霉素分开,再用放射自显影检测。
第三节 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基础理论研究:
• 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基因的人工定点突变。 • 人类基因组计划
二、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
疾病的诊断:包括遗传性疾病与传染性疾病。使用的技术主要有PCR 技术、RFLP 用于ELISA 技术的基因工程抗原、产前诊断等。
• 疾病的预防:基因工程 疫苗。
•
疾病的治疗:基因工程药物、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指利用遗传学的原理治疗人类的疾病。目前人类基因治疗主要集中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及某些传染性疾病。至1997年初,全世界共记录了2103例基因治疗病例(美国1700例)。其中68%是治疗肿瘤的,19%是治疗遗传病的,12%治疗传染性疾病等。 第一例基因治疗的疾病是1990年9月每个FDA 批准的用ada (腺苷脱氨酶)基因治疗SCID (严重型联合型免疫缺陷症。第一例接受治疗的是一位4岁的女孩,第二例是一位9岁的女孩。
我国在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方面也开展地比较早。1991年7月,
我国开始进行HEMB (血友病B ,凝血因子IX 突变)的基因治疗。从一批志愿接受基因治疗的HEMB 患者中选择了两兄弟(伴性遗传)进行治疗。效果明显,1994年通过卫生部的评审。
三、其它领域的应用 农作物:
主要在抗病虫害、抗逆性、提高品质等方面的转基因作物。至1998年4月,世界各国批准进行的大田实验已达4387项。 畜牧业:
培养出了包括猪、牛、羊、马、鸡、鱼等多种动物的转基因动物,涉及的基因有生长激素基因、抗冻基因、抗病毒基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