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断句、及翻译实用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断句、及翻译实用技巧
————————————————————————————————作者:————————————————————————————————日期:
2
个性化教案
授课时间:2011年8 月 3 日备课时间:2011年7月29 日
年级:八年级课时: 2 小时课题:文言文翻译方法学生姓名:张凌屿教师姓名:宋芬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

2.了解文言文解题技巧。

难点
重点
掌握文言文翻译方法和解题技巧。

教学内容一、复习检查作业:
二、新授内容
文言文翻译及解题技巧
导入新课: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题,常考知识点有给一段话让考生加标点或—句话让考生划出句中停顿。

另外,大量的试题是考翻译,材料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言文翻译及解题技巧!
(一)文言断句。

古书一般是不加标点的。

前人读书时要自己断句。

没有断句的古书,后人读起来常会感到困难。

学习文言文,断句读是一项基本功。

因此在这方面,我们应多下功夫。

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首先要通读全文,在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先断开能断的句子,然后逐步缩小范围。

对不易断开的字、句,要仔细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正确明白。

其次,要注意语法,重视文言虚词。

最后,还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和文体特征。

句读是文言阅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如何才能准确而迅速地进行“句读”呢?在这里提供6种方法以供参考。

1.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

2.语序、句式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还有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式、被动句式等。

准确地把握这些特殊语序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会有很大帮助。

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古人写文章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把握文言文的这一特点,对句读有很大的帮助。

4.对话标志断句法。

文言文中,有些对话的标志,如“云”、“曰”、“言”等。

可根据这些标志断句。

在这里应注意两点: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

5.文言虚词断句法。

文言虚词断句的一般规律是:“曰”后往往加冒号,“盖一夫”大多在句首,“于”、“而”一般在中间,“耶”、“乎”经常表疑问,“矣”、“耳”后面加句号,“哉”字后面跟感叹,“也”、“者”作用表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况。

6.顶真修辞断句法。

如: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桃花源记》)
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盲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
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信、达、雅。

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信、达)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应多看些课外的文盲文章,多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古代历史文化常识。

另外,翻译文言文还要讲求技巧。

2.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留
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例如:庆历四年春,膝于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
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例如:①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这是个表被动的省略句,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

相当于“被’,译时补出。

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在“再”后省略了谓语“鼓”,在“三”后也省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出。

3.删
删去不译的词
例如:①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夫”是发语词,应删去。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
在“久”之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例如:①岁赋其二。

(《捕蛇者说》)句中的“岁”应换成“年”。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5.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语序需要调整。

(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如:①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此句可调整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②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此句可调整成“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6.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出师表》)
“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7条::
a.回头看
b.看;
c.探问;
d.拜访;
e.顾惜,顾念;
f.考虑;
g.但、只是;
h.反而、却。

在这个句子中用“d”最合适。

7.译
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例如:①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咸”译成“全都”,“讯”译成“消息”。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桃花源记》)“屑”同“嘱”,在翻译时必须译出。

8.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如下例: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得无……乎”,是固定句式,相当于“恐怕……吧”,翻译时按固定格式译出。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不亦……乎。

译为“岂不是……吗?”不是……吗”。

二、翻译文言句子
翻译文言文一是直译,即对原文一字一句用现代汉语的词语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而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尽可能照顾原文的词义。

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在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在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

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绝境”就不能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无法生活”。

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的问题。

“绝境”是“与世隔绝的地方”的意思。

(二)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

例如: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曹刿论战》)――第一次击鼓,土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就泄尽了。

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三)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应用意译。

例如“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里的“东西”“南北”实际都是“到处”的意思,用意译就比直译好。

(四)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

例如: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黑色的身体白色的花纹。

其中的“而”是连词,译为“和”。

为使译文简洁,这个“和”字就省去了。

(五)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

例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讳,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照抄不译。

(六)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介词宾语前置句,动词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它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

例如:子何恃而往?(《为学》)——你倚仗什么去?屠惧,投以骨。

(《狼》)——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冯婉贞》)——于是召集谢庄中精通武术的少年告诉
他们说。

(七)译文应注意保持原文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为了方便记忆,可以把以上内容编成口诀如下:
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古今同义,保留不译。

句中省略,括号补齐。

如遇倒装,调整语序。

偏义复词,删去衬字。

同义连用,只留其一。

个别虚词,无法翻译,没有影响,不妨删去。

古今异义,辨析仔细,以今换古,要合原义。

直译为主,辅以意译,忠于原作,贯通顺利。

考题选讲:
1.用“/”给下面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命题目的: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方面的知识。

思路分析:对于此种类型的题,根据语段内容,结合语段的语意,从“者也”故”等标志性的词语入手,就不难断句了。

解答: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总评:解答此种类型的题,先从句子的意思入手,然后找标志性的词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战则请从。

命题目的:此题考查重要语句的文官翻译。

思路分析:对于以上两个句子,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手一福”等的含义。

另外,把省略的内容补充完整。

解答:(1)这种小小的信用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不会赐福(保佑您取胜)。

(2)如果作战,就请让我跟从你一起去。

总评:对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语句,尤其是这些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在学习中,必须掌握。

3 .把下面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命题目的:此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思路分析:对于此题,应弄清“芳”和“秀”的含义,这两个词语古今变化比较大。

解答:野花开了,散发着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总评:解此类题,除了掌握一些古今变化比较大的词义外,在翻译时还需考虑“雅”即美。

练习:
(一)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

②折:调头。

旋:转弯。

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

④亟:突然。

犯:碰到。

⑤柁:同“舵”。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其始折旋疾徐( ) 乃四顾胆落(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椎鼓径进……
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②,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

其侣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⑤。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⑥之甚!身⑦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百姓。

②中济:渡到河水的中间。

③寻常:古代以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④侣:同伴。

⑤怠:懒惰,松懈。

此为疲倦无力。

⑥蔽:蒙蔽,指为金钱所迷惑。

⑦身:自身,自己。

1、解释加点的字。

永之氓咸善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
是以后何不去之益怠
2、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两项()()
A水暴甚暴病身亡 B 绝湘水夜久,语声绝
C汝善游最也京中有善口技者 D身且死立岸上呼且号曰
3、翻译句子:
①汝愚之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讽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练习】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

②辄以水沃面音:()义:。

③食不给音:()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翻译句子: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翻译】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答案:
1、①dàn;吃。

②zhé;往往,总是。

③jǐ;供应。

④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

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

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作业1.温习今天所讲的内容。

2.识记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

学习管理师学生或家长阅读后签名
教师课后赏识评价老师最欣赏的地方:
老师的建议:
老师想知道的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