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海洋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圳海洋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1-10-22信息来源:政协深圳市委员会
深圳东临大亚湾、大鹏湾,西靠珠江口,北与东莞、惠州毗邻,南与香港接壤。东西部面海临江,地理环境独特,海域被分隔为“三湾一口”(大鹏湾、大亚湾、深圳湾、珠江口),全市海岸线长257 3公里、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
成立经济特区二十多年来,深圳的海洋经济飞速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海上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滨海工业和海洋油气业等为代表的海洋经济产业格局。2004年全市海洋经济产值达712 45亿元,增加值671 7亿元,以涉海用海为统计标准初步测算,海洋经济对全市生产总值的不完全直接贡献达19 5%。
与海洋经济快速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市部分海域污染十分严重,海洋资源在日益衰减,海域功能明显下降,再生资源和可持续利用能力不断减退。如何使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保留一个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1、海洋交通运输业
深圳先后建成蛇口、赤湾、妈湾、东角头、盐田、福永、下洞、沙渔涌、内河等九个港区。截至2005年底,共建成500吨级以上各类泊位140个,建成码头岸线22150米。客运通过能力550万人次,轮渡通过能力18万车次。
港口港在深圳海洋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港口港具有全国综合运输网的主枢纽港和华南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为我国八大亿吨港口之一、世界四大集装箱港口之一。
深圳港口货物吞吐量近年的增长突飞猛进,14年年均增长率为18 27%。集装箱年吞吐量到2003年已跃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2005年达1619 68万标箱,同比增长18 6%,稳居全球第四。
2、滨海旅游业
深圳海洋沿岸旅游资源丰富。目前已建成的有小梅沙海洋世界及度假村、大梅沙公共浴场、明思克航母世界、红树林保护区、西部海上田园风光、游艇俱乐部等20多个观光旅游项目。
在东部长达17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大大小小的沙滩23处。东部滨海地区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积淀,这为深圳的未来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留下了一个可以发挥的空间。
2004年,全市滨海旅游业产值达190亿,对深圳海洋经济的贡献率达15 9%,对全市旅游业的贡献率达50%。
3、海洋渔业
深圳沿岸海域具经济价值的各类生物资源有400余种,其中海洋渔业资源约50多种。深圳海域出产丰富,主要名贵的海产鱼类40余种,还有虾、蟹、贝类等海产品。沿海有近70平方公里的滩涂。但由于近年来海域污染严重,各种生物资源和养殖用地均急剧减少,目前,西部海域已基本不能用作养殖用途,只剩下东部的大亚湾海域可利用。逆境中,远洋捕捞业稳步发展,2004年海洋捕捞产量6 14万吨,同比增长35 2%。
4、海洋油气业
南海石油储量已探明接近300亿吨,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海洋油气资源区之一,初步估计,整个南海的石油地质储量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1/3,工业开采前景极为广阔,已被国家列为海洋石油的重点开发区域。
与南海油气的开采相配套,深圳拥有一批为海上石油勘探服务的国际国内服务机构。中国海上直升飞机公司总部设在深圳;招商局已把海上石油平台的维修服务作为在深圳发展的重点项目;设在蛇口的南海东部石油人力资源服务公司等。目前,这些机构的服务范围已涉足美、英、法等11个国家的国际石油公司的合资、合作项目。
5、滨海工业
滨海工业包括利用海洋资源和海洋岸线的工业。从深圳的实际情况来看,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且有统计数据的是滨海电力业。深圳的主力电厂基本上都占用了岸线和海域,可列为滨海工业的范围,主要由西部电厂群和东部核电组成。2004年发电量为522亿度。2004年深圳市发电行业工业增加值约为215 2亿元。其它滨海工业,也发展迅速,具有相当的规模。
二、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海洋管理机构
1997年市人民政府在原来市农林渔业局的基础上加挂“市海洋与渔业局”的牌子,市海洋与水产局正式成立,负责深圳海洋行政管理,实际上具体负责海洋业务管理的只有海洋与渔业处一个处,以及下属单位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和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由于目前涉海业务剧增,管理体系滞后,人员编制不足、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此外,市环保局也对海洋环境实施环
保统一监督管理职能。
2、海洋立法逐渐加强,海洋规划陆续出台
1998年,由广东省政府统一部署,深圳市成立了海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李德成任组长,两位副市长任副组长,于1999年11月完成了《深圳市海域开发利用总体规划》(1998-2010)的编制工作,这是我市第一部关于海域开发利用的中远期规划,具有深远的意义。1999年11月深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海域污染防治条例》,200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三届七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2004年11月又出台了《深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这一系列法规、规划的出台,对我市科学用海、合理用海、有效利用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3、海洋管理执法力度日益增强
依法对用海项目进行审查,需上报省政府及国务院的重大用海项目,协助有关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用海项目的调查、论证和协调工作,重点是对用海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开展论证工作。
对违法违规的用海、涉海行为或项目,依法进行取缔和惩罚。如多次对蛇口海域的非法养殖设施进行大规模梳理,保证了蛇口港区的安全畅通。
4、海洋环境监测能力逐年增强
1998年成立了深圳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负责对全市海域生态环境、各功能区海域环境质量、陆源入海排污口的监测,对赤潮以及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监测工作。该站各种硬件设施不断得到补充,至2006年3月,已陆续购进价值15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近30人。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通过了国家计量认证评审,目前通过计量认证的检测项目有76项。多年来,技术力量不断增强,分别获得国家乙级渔业污染事故调查和国家乙级海域使用论证资格。
5、海洋生态资源的保护和修复
先后设立了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伶仃岛猕猴自然保护区、伶仃洋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珠江口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和大亚湾水产资源自然保护区,禁渔区有大鹏湾蓝圆鲹和沙丁鱼幼鱼保护区,在杨梅坑海域建设了面积约2 65平方公里的人工鱼礁群。实行伏季休渔,在每年的6-7月份进行两个月的休渔。此外,还采取了人工增殖放流等措施。这些管理措施增强了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