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6-11-11T10:28:32.6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作者:段建群

[导读]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血栓脱落往往易造成脑、心及肺等器官栓塞。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其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科室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共有30例,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服务;观察组共有30例,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详细记录2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疼痛及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10d内的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护理干预;疗效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剖宫产产妇术后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血栓脱落往往易造成脑、心及肺等器官栓塞,进而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及病死率,对患者的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2]。因此,为剖宫产产妇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服务,对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出现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科室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为其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护理内容及疗效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3年8月~2016年8月间本科室接收的行剖宫产分娩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入组标准:(1)60例产妇均属于足月妊娠产妇;(2)均满足剖宫产术相关指征;(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参与本研究;(4)经我院医学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通过。排除标准:(1)合并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严重疾病的产妇;(2)急诊产妇;(3)伴有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的产妇。参考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2组:参照组共有30例,其中最低年龄产妇19岁,最高年龄产妇38岁,平均年龄(28.33±7.15)岁;孕龄35~42周,平均孕龄(38.87±1.28)周;孕次1~4次,平均孕次(1.77±0.39)次。观察组共有30例,其中最低年龄产妇20岁,最高年龄产妇39岁,平均年龄(28.69±6.81)岁;孕龄35~42周,平均孕龄(38.97±1.14)周;孕次1~5次,平均孕次(1.90±0.33)次。2组患者的以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

参照组产妇提供常规产科护理服务,即按照剖宫产手术前后护理规范进行相关的护理操作,术毕后帮助产妇体位选去枕平卧位,行两小时的心电监护,一天后指导产妇进行适当的床上坐起与床旁活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产妇则在参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包括以下护理内容:(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于产妇产前向其和家属耐心讲解剖宫产的相关知识、易发生的并发症,详细讲解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高危因素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3],特别是需要针对伴高危因素的产妇进行深度讲解,并提高对她们的重视,以使产妇充分认识到术前及术后训练的重要性。(2)饮食指导:叮嘱产妇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使产妇认识到合理饮食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间的关系,叮嘱其多食高纤维素、低脂、清淡易消化食物,多食蔬果,多饮水或喝汤,以促进血液的稀释,同时尽量少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动物脂肪,不可食用辛辣、生冷等食物,且确保产妇的大便通畅,避免腹压上升而影响下肢回流。(3)康复功能训练:术后按照产妇的具体情况早期指导其进行相应的功能训练,以促进机体的静脉回流速度,待产妇送回病房后,责任护士应帮助其取合理体位,6小时中指导家属对产妇的双下肢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2h后指导产妇行上肢外展、扩胸、翻身等活动,每隔1~2个小时更换一次体位。清醒后应指导产妇进行被动或主动活动,如膝踝关节屈伸、足背屈伸、抬腿等,特别是注意提高腓肠肌舒缩训练[4]。麻醉效果消失后,应将导尿管拔出,告知产妇尽早排空膀胱,且适当进行下床活动,以改善血液循环。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2组产妇术后10d内下肢疼痛及肿胀、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相关数据在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经x2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法分析,(P<0.05)代表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10d内的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如下表1可见: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现今临床上一种非常棘手的疾病,大部分发生于患者下肢,相关调查显示,该并发症的发生率约为剖宫产总数的2.6%[5]。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非常大的危害性,其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血液回流较缓、血液高凝、静脉壁受损等,而围术期时因以上

3个因素互相叠加且发生协同作用,从而明显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对产妇的身体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6]。

剖宫产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许多产妇术后由于对疼痛的惧怕往往不愿意下床进行活动,再加上产褥期时产妇进食了许多的高脂肪食物,易提高其血液黏度,并且因受到静脉通道构建时反复穿刺因素的影响,进而显著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因此,为剖宫产产妇提供科学有效的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对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出现及保证产妇的身体健康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产妇术后10d内的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肺栓塞发生率较参照组显著更低(P<0.05),与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保持一致[7~8]。

由此可见,剖宫产产妇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服务有助于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素琴,林剑芳,洪飞等.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6-137.

[2]龚桂芳,胡翠月,何小倩等.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防治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2012,33(11):1688-1690.

[3]崔爱秋.围生期护理对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1):3003-3004.

[4]马金莲.高龄产妇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2):148-149.

[5]王春媛.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181-1182.

[6]李凯.早期体位活动干预预防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22(z1):408-409.

[7]杨玲.围产期护理对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6):113.

[8]尹姣,秦云君,肖锐等.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2013,24(1):65-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