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抒情小诗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维抒情小诗的艺术特色

王维在唐代诗坛中,在艺术成就方面,实与李白、杜甫鼎足而三。故王阮亭把他们比于仙、圣、佛,徐而庵把他们比为天、地、人。不过李白以豪逸取胜,杜甫以沉郁著称,而王维则以冲淡见长。言才情逸气,不可羁勒,自推李白为独步;论体大思精,格高调雅,当以杜甫为第一:至若描摹物象,意余言外,则王维也不宜多让。若从艺术造诣上来评价李、杜、王,正如松、竹、梅在岁寒三友中之不可优劣一样;若从艺术风格上来抑扬李、杜、王,又好比长江大河与幽林曲涧之不可偏废一样。

王维擅长山水云石,是南宗画的开山,往往运用画理,剪取自然界中那些最具特征、最富想象的水光山色人诗,使其诗以色泽苍润制胜于人,所以苏东坡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又精通音乐,做过大乐丞,善于把音乐中的节奏美,运用到诗作中去,使其诗韵律悠扬,纯乎天籁,人们在反复低吟中,不能不被其优美的音乐性所陶醉,所以王世贞说他的诗“顿挫抑扬,自出官商之表”。王维又从陶渊明那里撷取其淡远的情韵,从谢灵运那里吸取其工致的笔意,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以极疏、极淡、极其工致的手法表现出来,给人们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所以严沧浪说他的诗“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尽而意无穷。”建立在绘画、音乐和师法陶、谢基础之上的诗歌创作,是王维独有千古的艺术特色,是构成王维抒情小诗色泽美、韵律美、意态美和笔致美等四美风格的主要支柱。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王维抒情写景的小诗,源虽出于陶、谢,但他在学习陶、谢时,能够“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文心。物色》),或师其意而遗其辞,或拾其辞而增其意,故往往能给人以一种“袭旧弥新”的感觉。比如陶渊明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两语,流露出不为识者道、难与俗人言,只可自怡悦的孤高情操,提高了“于不足中见足,于不尽中见尽”的艺术手法。王维师法其意,曾经分别写下了“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期”(《送别》)、“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答裴迪辋口遇雨怀终南山之作》)和“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等诗句,表达诗人对隐逸的决心、情趣和喜悦。在这些诗句中,我们看到了陶诗的灵魂,但却看不到陶诗的躯壳,就是师其意而遗其辞的。又如谢灵运曾经以“洲岛骤回合,坼岸屡崩奔”(《入彭蠡湖》)和“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斤竹涧越岭西行》)的诗句,描摹峰回路转,云蒸霞蔚,瞬息万变的景色。王维骂出了“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终南山》)的名句,把人的活动与自然的景物冶为一炉,较之谢

作只写了山的奇突、云的变幻来,显得更跳脱,更飞动,更容易引起人的联想。就是拾其辞而增其意的。

王维不但在学习前人的艺术经验上,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且在创作实践中,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这些艺术经验,有许多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为了便于叙述分为下面五个要点来谈。

第一,以最经济的语言,隐括最丰富的内容。戏剧要有丰富的潜台诗,才能使人通过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得到更多的形象教育,更好的美感享受。绘画要有丘壑,要意在笔外,形余纸上,才能于尺幅之中,见万里之势,诗歌被称为“语言的经济”,就更应该让微情妙旨,寄之于笔墨蹊径之外,使意到丽言不到,言尽而意不尽,才能以少量的语言,隐括最丰富的意义。王维的抒情小诗,往往著墨不多,读起来却象万水回环,干峰合抱,风日无边,应接不暇,道理就在于他的诗歌中,常常是句中有句,句外有句,言尽于此,而意余于彼。比方他在《渭川田家》中,用了“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十个字,至少概括了陶潜在《移居》中的“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已时”的深厚情感,以及《归园田居》中的“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麻桑长”的浑朴内容。陶诗本来有淡丽弥永、拙处见巧的特点,然其在这里,把相思之情与相见之语,和盘托出,远不如王维的“相见语依依”来得既形象,又简洁。特别是王维的许多送别和忆别诗中,展示出诗人的全部内心活动。读到“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齐州送祖三》)的诗句,谁不会在脑子里淳现一幅“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图画呢?读到“远树蔽行人,长天隐秋塞”(《别弟缙》)的诗句,谁不会联想到“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的情景呢?读到。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齐+l送祖三》 )的诗句,谁能不想到诗人正处在那种“年年非故物,处处是穷途”的愁苦境界?读到。为见行舟试借问,客舟时有洛阳人”(《寄河上段十六》)的诗句,谁又能忘记“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的情思?我们之所以能够在诗人的语言之外,补充一些画面,注进一些意念,就是因为他给我们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就是因为他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

第二,以最疏淡的色彩,涂抹最优美的画面。画家常常只有用疏疏的几笔,淡淡的一抹,涂抹成一幅色彩鲜明、想象丰富的画面,给人一种“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美感。比如一抹微云,使人产生“鹤唳长空”的联想;半篱疏竹,使人产生“独坐幽篁”的情思。只有让人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去补充和丰富作者笔所未到的世意,才有韵外之致。昔人称赞郭忠恕所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垒,而无笔垒之迹,就是这种境界。抒情写景的小诗,也要善于用疏,使之呈现出鲜明生动的影象来。王维就是一个擅长墨浅勾勒,不着颜色去表觋某种物象的画

家和诗人。他喜欢用意象多于物象的疏笔,而不喜欢用造境止于诗境的画面;他喜欢用色淡神寒的字眼,而不喜欢用剪红刻翠的艳语。“静”、“冷”,是邻寒的词汇,“淡”、“青”,是转暗的颜色,而诗人却一再地运用在作品中。“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就画出了一般澄彻可鉴的幽泉,在苍松翠竹的荫翳下,经过无数的乱石,潺潺地流了出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又使人看到了淡淡的斜晖投射在广阔的江面,汹涌的怒潮,仿佛使得天地也为之阴暗起来。“泉声咽危石,石色冷青松”(《过香积寺诊),真使人恍惚昕到山泉冲击着岩石所发出的水声,感到磐石在苍松荫蔽下所特有的寒意。“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泛》),就会联想到天的尽处,有着不尽的江水在滔滔东流,有着无数的远山在隐隐起伏。“澄波淡将夕,清月皓方间”(《泛前后》),一幅夕阳在地,微波荡漾,皓月临空,清辉照人的画面又呈现出来。在这些画卷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它的颜色,而且听到了它的声音。尽管它的颜色是暗淡的,声音是低沉的,但在我们脑子里的形象却是鲜明的,历久犹新的,使我们从他的造境中,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满足。的确,在描写自煞景物方画,王维是有其独特的造诣的,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雄伟,边疆关塞的辽阔荒远,小桥流水的恬静,丛林古刹的幽深,他都能运用最自然、最凝炼、最生动、最富于特征性的语言,点缀成一幅非常优美的画卷。

第三,以最冷淡的笔触,抒发最热烈的感’隋。王维有着_幅热辣辣的心肠,有着一腔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不是一个超然物外,以遁世为高的人。从他早期的诗歌中,清楚地看到他对于立功塞外、封侯万里,曾经有过很多的幻想。他曾经向他的朋友表示过:“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送赵都督赴代州》)。他也曾希望他的朋友“须令外国使,知饮月氏头”(《送平淡然判官》),“须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送刘司直赴安西》)。以后他的政治靠山张九龄被排挤出去了,他在仕途上碰了一些钉子也曾发过“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偶然作》)的牢骚。直到安史乱平,他以“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的内疚心情,接受了责授太子中允的降职处分,才在“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消”(《白发叹》)的感叹下,决定皈依空门。从此诗人最热烈,最丰富的感情,一变而为极冷漠、极平淡的思想。不过,实际上,冷漠只是他的表象;热烈才是他的真情。如果我们透过这些表象,仍然可以从他冷漠、平淡的寒潮中,发现有一股暖流在那里潜行。他口里讲:“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骨子里则是说逝者如斯,何堪再留?如果没有“不可留”之想,何须有“自可留”的解说。他口里表示“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酌酒与裴迪》),骨子里则是在沧桑的世事前面,既不能高卧,也不能加餐了。他口里说“住处名愚谷,何须问是非”(《田家》),骨子里则是要打破沙锅,把是非问个水落石出的。果真象他口里所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