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新进展-自我效能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杜拉最早于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的概念.经过20年的理 论探索和实证研究,他在1997年出版了《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 一书,对自我效能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在班杜拉的论著中,自 我效能(self-efficacy)是和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 ) 自我效能信念( self-efficacy beliefs)自我效能知觉(perceived beliefs)等术语交替使用
4.自我效能的个体性和集体性
二、自我效能的结构与测量
(一)自我效能的维度 水平:当任务按难度水平排列时,自我效能的水平是指活动任务给个 体增加的困难或对个体完成任务的能力信息的威胁的等级数,即个体觉得自己能否完成不 同难度和复杂度的活动和任务。 强度:个体确信他能完成困难行为的坚定性,也即个体对完成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活动或 任务的能力的自信程度。 广度: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以一种有限的、行为的特定方式影响自我效能的程度,或者自我 效能的改变是否能延伸到其他类似的行为或情境中去。 维度 水平 强度 广度 (二)自我效能的测量 划分依据 任务难度 信念的坚定性 活动领域 备注 高 强 宽 低 弱 窄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如下:(详见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 派》P210) (一)以可观察的行为为心理学根本的研究目标 (二)强调行为和认知的结合 (三)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 在班杜拉的三元交互决定论中,探讨的是环境、行为和包括思想、认 知、动机、自我评价等人的主体性因素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有别于传 统行为主义的是,)班杜拉对人的主体性因素更为重视。自我效能理论主 要关注三元交互决定论中个体的认知因素。认知不仅影响情感和行为,而 且情感、行为和环境也影响认知。而个体的所有心理和行为的改变都要通 过个体的把握感或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认为个体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个体 对自身能力的认知、判断和评价的基础之上,是一个与个体能力有关的概 念。作为自我系统的一方面,它是个体以自身为对象的思维形式之一,但 它不是一种纯粹的能力判断,而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某个任务或活动 的能力的信心、信念或主体对自我的感受和把握,是从动力学角度来探讨 主体自我在个体心理机能或潜能发挥中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像自 我概念、自尊等一样,它描述的是一种主体的现象学特征,是自我现象之 一。
2.替代经验
它是指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的期待,看见他人 能做什么,注意到他人的行为结果,以此信息形成对自己的 行为和结果的期待,获得关于自己的能力可能性的认识。 个人的时间和精力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广泛的范 围内建立成功经验。正如班杜拉验证了替代学习的价值一 样,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得到替代性 经验。当人们看到与自己相近或相似的人获得成功时,也能 够促进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反之,当看到与自己相近 或相似的人不断失败,尤其是在付出很大努力后仍旧失败 时,个体也会减低自己的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的行动也没 有多少成功的希望。不过,从自我效能的性质上说,替代经 验对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或降低是特定的,而不容易有一般 性价值。
(二)自我效能概念的性质
1.自我效能的普遍性和具体性 2.自我效能是主体的动因机制
第一,自我效能具有主体性 第二,自我效能具有认知性 第三,自我效能具有动机性 第四,自我效能具有情感性
3.自我效能是一种自我生成能力(人 的有效功能不仅仅是知道做什
么和被激发去做什么。效能也不是在个人行为中有或没有的一种固定能力, 就像是只知道一堆单词和句子,不能被视作为有语言效能一样。应该说,效 能是一种生成能力,它综合认知、社会、情绪及行为方面的亚技能,并能把 它们组织起来,有效的综合地运用于多样目的。 )
认知过程 动机过程 情感过程 选择过程
(例如:《运用自我效能理论改善高职学生数学学习习得性无助》P84-85)
第二节
自我效能理论的主要应用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心理学学家们的 重视,并被广泛用于实践。目前,有关自我效能理论的应用主 要集中在学校教育、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职业领域、体 育运动领域等。
3.言语说服
言语说服或社会说服,包括他人的说服性鼓励、建议、告诫、 劝告以及暗示。他是进一步加强人们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能力信念 的手段。 当人们被劝说他们拥有完成任务和工作的能力时,他们更有可能 投入更多的努力和毅力坚持下来;当人们在做一项工作的过程中开 始感到举步维艰或是怀疑自己的时候,这样的社会说服其作用就更 加明显。 劝说的效果依赖于劝说者的权威、地位、专长等因素。 劝说要切合实际,否则使劝导者失去威信,还反过来挫伤个体的 自我效能感。 比如,公司的管理者对绩优员工及时给予表扬和称赞,对于提高员 工自我效能感是很有帮助的;学校老师对于表现良好或者有进步的 学生时不时地给予言语表扬,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来说 也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表扬都提高自我效能感,也并非 所有的批评都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贬低性的批评会降低自我效能感, 建设性的批评反而会提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
三、自我效能的信息来源
1.亲历的掌握性经验
它是指个体通过自己亲身行为操作所获得的关于自身能力的直 接经验。亲历的掌握性经验对自我效能的形成影响最大。成功会提 高自我效能评估,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会使人逐渐建立起对自己 能力的稳固信心,从而建立强而有力的自我效能感。这种自我效能 感会概化到类似的情景中去,而且,由于其有广泛的经验支持背 景,因而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但反复的失败经验会降低个人 的自我效能评估。 最初的成功经验对于人们在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很重要。 例如,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管理者们可以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几 个阶段或小块,鼓励员工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完成每一个小任务,以 此增加他们的成功经验,进而提高其自我效能感,最终在今后的工作 中获得更大的成功。
他们继承了托尔曼的传统,承认认知过程对行为的调节作用。但是,无 论在他们的理论中使用了多少认知术语,也不管他们在研究中在多大程 度上重视了内部认知因素,社会认知行为主义仍然是以可观察的行为为 心理学的研究目标的。例如,班杜拉最重视观察学习的研究,而且他认 为观察学习是继承经典条件发射、操作条件发射两种学习模式之后的第 三种学习模式。从这一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班杜拉的理论继承的是行 为主义的传统。1963年,班杜拉和沃特斯合作出版了《社会学习和人格 发展》,首次提出了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1977年,班杜拉出版了《社 会学习理论》,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
第一节
自我效能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原理
(基于三元交互决定论的思想基础上,班杜拉认为,人们对其行为能力的自我信 念,即自我效能,也决定着人们的行为表现。自我效能是一种自我生成能力,有 其特定性和一定的普遍性,即有个体性也有集体性,既有其建立的信息来源,也 随自我成长而发展。)
一、自我效能概念的含义和性质
但是,班杜拉不同于其他行为主义者和新行为主义者.他是温 和的新行为主义者.在认知革命的影响下,班杜拉吸收了认知心理学 的概念,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创了一条新的道路。 美国心理学家库克曾经指出:“温和的新行为主义几乎全然丧失了其 可鉴别的特点.的确,观点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值得在其名称前 再加上一个新的“新”字.”在这个意义上,把班杜拉的理论称之为 “新的新行为主义”或“第三代行为主义”是有道理的.但是鉴于“ 新的新行为主义”并不是一个普遍接受的概念,因此,我们仍然把班 杜拉的理论放到新行为主义中加以阐述.
4.生理和情绪状态
(人们在判断自身能力时,一定程度上依赖生理和情绪状态所传达的身体 信息。在涉及体育成就、健康功能和应急应对等领域中,个人效能的身体指标特 别有意义。与其他影响方式一样,有身体状况和反应传递的信息本身并不能诊断 个人效能。此类信息通过认知加工影响自我效能知觉。许多因素------包括对生 理活动起因的认知评价、其强度、活动所发生的环境,以及解释偏向------影响 对生理状况的了解。在对身体效能信息进行认知加工时,对由表现水平提高或弱 化而引发的情绪唤起的假设诊断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 一些生理信息,如紧张、焦虑,很容易降低人们在特定情境中的自我效能的 判 断 。 在充满紧张危险的情景中,情绪易于唤起。而高度的情绪唤起和紧张的生 理状态会妨碍行为操作,降低成就水平,从而导致个体的低自我效能感。 人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情绪上的感觉。他们往往将 受到的压力视为是业绩不良的征兆,而把耐力活动中的疲惫感和疼痛感看作是生 理缺陷。同时,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 我效能感;消极的情绪状态则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 不过,当人们变得对某些情景更为熟悉和已经积累在特定情境中的成功经验 时,情绪线索对个人自我效能判断的影响会下降。 ------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和整合
随着社会学习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又逐渐走上了自我现象 的研究道路,即建立起自我效能理论,重视自我信念等个体内部因素的重 要作用。这是一条与人本主义心理学目标渐趋一致的自发之路,也是科学 与人文渐趋融合之路。 早期,班杜拉称自己的理论为“新行为主义”,以
后他又改称自己的理论为“社会学习理论”.1986年,在《思想和行为 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理论》一书中,他则把自己的理论称之为“社会 认知理论”.实际上,无论名称如何,班杜拉所关注的都是行为的预测和控 制,其理论同其他行为主义者一样,是在条件反射及其强化原理的指导下 阐述对行为的认识,因此,隶属于行为主义的传统.
Fra Baidu bibliotek
四.自我效能的主体作用机制
大量文献表明,自我效能主要是通过四种中介机制发挥着对人类机能 的调节作用。或者说效能信念通过四种主要过程调解人类活动:认知、动 机、情感和选择过程。这些由效能激活的事件中,有些并不只是作为介入 行为的影响因素,而是就其本身来说就很有意义,比如情感状态。在对人 类活动做进行的调节中,这些不同过程通常是协同运作而非孤立进行的。
理论背景
新行为主义的发展是指第一代新行为主义者的助手和学生对新行为主义 的发展。这一发展是以趋向认知、整合吸收和突出社会内涵为主要特征。 其表现在:(1)新赫尔派提出诱因动机理论;(2)新托尔曼派提出行为的 认知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50年代前后,多拉德和米勒揭开社 会学习理论的序幕;至20世纪60年代,班杜拉创立现代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认知行为主义在认知革命的影响下,大胆地使用以往被传统行为 主义所拒绝的心理学概念。在他们的理论中,一点也不忌讳 使 用认知、思 维、意识等在传统行为主义看来带有主观色彩的概念。
self-efficacy )及效能信念( efficacy
的,(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 因此,它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而不是能力本身.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创建的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这 一理论中,班杜拉特别强调人是行动的动因(agent),特别强调人所具 有的动因作用(agency),即人的能动性.因此,他认为个体与环境, 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交互的,人既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又影响、形 成他的社会环境。自我效能感就是人对自己作为动因的能力信念,它控 制着人们自身的思想和行动,并通过它控制着人们所处的环境条件。所 以,自我效能是自我系统中起核心作用的动力因素。
(一)自我效能概念的含义
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成功地实施达成特定目标所需行动过程的能力的预期、 感知、信心或信念,而不是行为本身或能力本身。 第一,自我效能感是对能否达到某一表现水平的预期,产生于活动发生之前。 第二,自我效能感针对某一具体活动。 第三,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能否达到某个目标或特定表现水平的主观判断。当人 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进行那一种 活动。 集体效能是指团体成员对团体能力的判断或对完成即将到来的工作的集体能 力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