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试卷实验,探究题.docx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实验,探究题
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器材是
和 。

(2)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即实
验的原理)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填“大、
小”)。

(4)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 AC =___________cm , v AC
=_____________m/s 。

(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v AC 偏 (填“大、小”)。

(6)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7)(4)实验中测得全路程AC 上的平均速度为v1,前半程AB 上的平均速度为v2,后半程BC 上的平均速度为v3.那么,v1、v2、v3的大小关系是 .
2、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 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 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 和反射光线OB ,并测出反射角和
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
A .光能否发生反射?
B .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C .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D .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_______
(3)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

由此可得: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入射角。

(4)将ON 右侧纸板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
________内,此时,在ON 右侧纸板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
到反射光线。

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_______
(5)让光线沿着纸板上已经画出的一条反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的O 点,反射光线 (填“能”或“不能”)与原入射光线重合;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实验顺序 入射角 反射角 1 30° 30° 2 40° 40° 3 50° 50°
(6)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______的______像
3、下图李明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2)我们应选择___________(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
来进行实验;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

(4)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5)玻璃板应与桌面放置。

(6)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这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

(7)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填“A”或“B”)这一侧观察。

(8)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实像”、“虚像”)
(9)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使蜡烛与它所成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10)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实验环境应该比较(选填“亮”或“暗”)
(11)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准确的是()
A.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逐渐变小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1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5、小明同学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说明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0 cm,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注意还没调整三者中心的高度)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
因:。

(3)知道错误了进行调整,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_____,由图甲也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
(4)小明依次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按(3)的要求调整好三者中心的位置,但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都没能看到烛焰所成的像.原因可能是(写出一个原因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重新调整后,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 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生活中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6)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
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7)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__。

(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6、小永同学为了测量永春老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如图甲所示
(1)把天平放在_______,将游码移至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

如果发现指针位置如图,则应向调节平衡螺母。

(2)接下来进行以下3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老醋的总质量m1;
B.将待测老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老醋的总质量m2;
C.将烧杯中老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老醋的体积V;
以上操作的正
确顺序是:
____________
___(填字母代
号)。

(3)由图乙可
知老醋的体积
为_______㎝
3,老醋的密度
是_______g/
㎝3 =_______
㎏/m3。

7、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右表:(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可知:物体所受重力G与物体质量m的比值为N/kg.
(3)分析表中试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物体1 0.5 4.9
物体2 1 9.9
物体3 2 19.4
8、为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19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M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拉力的作用下______运动。

这是因为弹簧测力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2)比较图______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比较图甲和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__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4)比较乙、丙两图,你能得出正确结论吗?答: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你所回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大小是否有关,应控制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改变接触面积大小。

最简单的做法
是。

(6)此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

(7)小明仔细观察了小红的实验过程,发现除实验次数少之外,还存在着不足,请你帮小明写出其中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刻度尺秒表(2)(3)小(4)10.0 0.033 (5)大(6)变速(7)
V3>V1>V2
2、(1)D (2)(3)等于(4)同一平面不能同一平面(5)能可逆(6)等大虚像
3、(1)光的反射(2)较薄(3)比较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4)确定像的位置(5)垂直(6)完全相同(7)A (8)不能虚像(9)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10)暗(11)不变(12)B
4、(1)会聚10 (2)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没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距了(3)同一高度10(4)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或等于焦
距了(5)放大投影仪(6)放大靠近(7)完整的像
5、(1)水平桌面上平衡螺母左(2)B C A(3)40 1.125 1.125×103
6、(1)天平弹簧测力计(2)9.8(3)物体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7、(1)匀速直线(2)甲丙(3)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4)不能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相同(5)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把木块侧放在木板上,然后拉着测力计在木板上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6)控制变量法(7)不容易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着读数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