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设计的概念与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桩承载力,一般取决于土对桩的阻力。

对于端承桩,桩端阻力为主要,侧阻忽略不计;对于摩擦桩,两个阻力都起作用,桩侧阻力为主要支承作用,桩端置于较密实土层中减少沉降。

桩土间的荷载传递:位移、桩周摩擦力、桩身轴力一般都是上大下小,因为只有当上部土层受力达到侧摩阻力的极限时,荷载才继续往下传递。

预应力管桩,挤土桩,故施工时应注意不应对周围的桩产生影响。其桩端持力层一般为:强风化岩层,有时以较厚的全风化岩层、残积土层或粘土层为持力层,无法进入中风化土层。施工方法有:锤击法、静压法(要求场地平整且场地土层承载力不得低于120Kpa,避免因机器使土层塌陷产生

对桩的侧压力导致偏移),停桩标准分别为:贯入度和压桩力为准。常用直径:

D300,D400,D500,D600 。一般为中直径桩(250mm

AB型(6MPa)、B型(8MPa)、C型(10MPa),体现桩身密实度。影响预应力管桩使

用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有:孤石(平整场地时无法清理彻底时在表层的,易引起断桩,有地下室时可被开挖)、坚硬夹层(无法穿透,很密实的砂土层)、岩溶(无法穿透,因无风化)、土洞(穿过时引起晃动易开裂)、构造断裂的分布及成因、岩面坡度对桩端稳定的影响(侧力引起开裂)等。不可用情况:1、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时不可采用;2、当上部土层属于软弱淤泥土层等,下部突然为强风化土层时不可采用(如被挖的山地又回填),因其抗水平能力差,当土层弱时,约束很小,稳定性差,易折断。

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径D>=1000mm(考虑施工空间),为大直径桩(D>800mm);桩端持力层为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如以强风化岩层为持力层则需扩孔,要求孔深范围内无淤泥或流砂层,挖孔期间无地下水。优点——单桩承载力高,可实现单柱单桩简化承台设计。冲孔桩因工艺问题一般不以全风化和强风化岩层为持力层,这两者的土层的承载力较低,很容易因工艺导致土层破坏。一般以中风化岩层为持力层。

勘察资料:

嵌岩桩持力层要达到中风化,采用岩基时应确定岩的完整度、坚硬程度,判定有无洞穴、临空面、破碎岩体或软弱岩层。

查明水文条件,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有无腐蚀性,有腐蚀性时不可采用预应力管桩,因其接头一般为焊接;并有腐蚀性时对混凝土的一些要求,在混凝土规范的耐久性要求和防腐蚀性要求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腐蚀性分两种,一种对钢结构,另外对混凝土)

桩的设计

管桩的选用原则:1、工程地质较复杂的管桩基础工程不宜选用A型管桩(当桩身范围有较厚的淤泥或回填土时,因约束不足在施工过程易断桩)。2、设计等级为甲级的管桩基础工程或,不宜选用A型管桩,不得选用桩身合缝和端头有漏浆的管桩,不得选用300管桩。3、在地下水或地基土对混凝土、钢筋和钢零部件有腐蚀性的环境下应用的管桩基础

工程,应选用AB 型、B 型、C 型(混凝土越密实,水越不容易渗入),不得选用300管桩(有腐蚀性时,保护层厚度不满足40mm 要求),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腐蚀性等级采用相应的防腐蚀措施。4、管桩用作摩擦桩时,其长径比不宜大于100,用作端承桩时,其长径比不宜大于60。5、接头数量不宜超过3个。

管桩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当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时为1.5d ,当比强风化岩层更差的土层时一般为2.0d 。

管桩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土能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关于桩基的埋深要满足《地基规范》5.1.4,桩基为楼总高的1/18,《桩基规范》要求承台顶为同一标高(有利于将柱底剪力、弯矩传递至承台),故承台顶标高为最小承台高度控制,而计算单桩承载力的桩长由最厚承台控制《桩基规范》4.2.6,(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极限承载力标准值/2,2为安全系数,详桩基规范5.2.2)。<2>桩身结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桩身结构混凝土强度允许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应按下列公式计算,p c c R f A ψ=式中:p R —桩身混凝土强度允许的竖向承载力设计

值;c f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广东规程》c ψ—PHC 桩取

0.70,PC 桩取0.75;A —桩圆环截面面积(非全截面),《桩基规范》

5.8.2预应力管桩c ψ—0.85。设计值需除以1.3后与<1>项特征值进行比

较取小值。

确定桩数时的轴力采用标准组合,涉及到砼构件时一般采用基本组合。k k a F G n R +=

,1k2=0.5+k E F D L F D L F =++++风,风,11k k a F G n R +=,22 1.25k k a

F G n R +=,一般情况下低烈度6度、7度区为N1控制。是否验算地震承载力即是验算N2根据《抗规》4.4.1进行确定。确定桩数时当承载力与轴

力比较接近时,轴力需加上承台与覆土的重量再进行核对。

桩的布置原则:1、控制桩的最小中心距,根据土类和成桩工艺(挤土类型)进行判定。理由:影响侧阻力发挥、避免串孔、塌方、挤土效应。预应力桩一般不应小于3.0d,当无法避免时,可对侧阻力进行折减,有条件时采用3.5d(地基规范8.5.17)。2、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面模量(地基规范8.5.3)。3、对于桩箱基础、剪力墙结构桩筏(含平板和梁板式承台)基础,宜将桩布置于墙下。使承台受力更合理,承台设计更经济。如同单柱单桩。4 、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桩筏基础应按荷载分布考虑相互影响,将桩相对集中布置于核心筒和柱下;外围框架柱宜采用复合桩基,有合适桩端持力层时,桩长宜减小。(所谓符复合桩基是由桩、承台、土三者共同作用,故

会有一定的沉降,因要使土受力)变刚度调平,因核心筒区域受力较大产生较大的变形,外围变形小,故外围桩基刚度大,导致外围桩基反力较大,通过变刚度调平使其变形均匀受力合理,减小承台受力,可不考虑筏板的整体弯矩。

桩距不仅要单个承台中还要在承台间的桩距也满足要求,当承台间桩距不满足要求时的处理方法:首先检查荷载有无放大1、合并承台后找

合力点并中对中;2、旋转承台至满足;3、对侧摩阻力进行折减,当某个桩与其相邻一个的桩的桩距不满足要求时折减系数为0.7—0.8,当与其相邻两个桩的桩距不满足要求时折减系数为0.5-0.6(经验做法)。3的原理是当桩距不足时导致两桩的土体间距不足,当其中一桩下沉时将带动另一桩的向下移动类似反摩擦力。

特殊条件下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1、对于桩距不超过6d的群桩基础,桩端持力层下存在承载力低于桩端持力层承载力1/3的软弱下卧层时,按《桩基规范》5.4.1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2、桩身周围土由于自重固结、自重湿陷、地面附加荷载等原因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