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语言沟通的影响力胜过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语言沟通的影响力胜过语言
忧郁的妈妈与扑克脸的孩子
小玫出生后,妈妈亲自哺乳并全天候照顾。由于家族中的一些摩擦,让原本个性压抑
的妈妈更加沉默,但是她愿意牺牲自己的事业发展,以换取女儿的健全发展。两个月下来,妈妈发觉小玫不会笑、没表情、太安静,除了饿的时候会哭,不曾咿咿呀呀地发声,让妈
妈照顾起来没有乐趣、缺乏成就感,更多的是担心。
夫妻俩商讨后决定,利用小玫两个月大去医院打预防针的机会,请教儿童保健门诊的
医师,但医师说两岁以后才能评估其发展是否正常。学教育的父母无法接受此说法,不是
应该“早发现早治疗”吗?于是积极参考国内外育儿书籍,想了解真相。
结果发现,最新脑科学建议,从婴儿期开始,父母就要积极面对着婴儿微笑、说话,
才能够帮助宝宝学习与人互动的基础能力。于是,个性活泼的爸爸,下班回家后,就花时
间跟女儿玩、对着她说话、逗她笑。妈妈冷静观察,看出小玫慢慢有反应了,再反省自己,过去因心情不好,又急着等她说话,总是看着她的唇,而非注视她的眼,所以小玫的眼睛
没学会注视,导致在非语言沟通上小玫产生了问题。
沟通的影响力主要来自非语言
人与人互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依据研究分析,在日常的沟通中,一般人以为影响力最大的是用词遣字(语言内容),其实仅达到7%的效果。和语言相对的
非语言信息,其影响力却高达93%,其中55%是通过眼神、表情、姿势、手势、动作等身体语言来表露,38%的影响力是由语气(音调)表现出来。因此,在整个沟通中,非语言沟通就成为影响信息传达的最重要因素。
非语言沟通的要素
人们在潜意识层面或刻意的意识下,凭借各种眼神、表情、姿势、动作与声调等身体
语言,传达出千百种可能自己都压抑不住或自己都不甚明了的情绪化信息。所以眼神、表情、姿势、动作与声调等,都被归纳为非语言沟通的要素,分别细述如下:
> 眼神:眼睛是灵魂之窗,在人际互动时,有自信、兴致盎然或个性主动的人,经常会主动搜寻、注视;反之,没有信心、缺乏动机或个性被动的人,经常眼神呆滞、规避别
人的目光。
> 表情:脸部有许多小肌肉掌控着表情。一个不说话的人,你可以看他的嘴部表情——张口结舌、闭嘴咬唇、嘴角上扬、嘴角下垂;可以看他的眉毛表情——紧皱、上扬、下垂,就可了解他想要传达的是惊讶、抗议、喜悦、丧气、焦虑、傲慢,还是无力的信息。
> 姿势、动作:身体姿势、手势、肢体动作,默默地传递着此人的情绪、态度和个人修养等,例如:抬头挺胸或低头缩肩、点头或摇头、举手或搓手、手舞足蹈、吸手指、咬
指甲等会反映一个人的自信或畏缩、赞同或反对、有意见、焦虑、紧张等。而握手、触摸、拍背、搂肩、拥抱,则反映着两人关系的亲密度。至于打人、咬人、丢东西、撞头、躺在
地上等动作,则表达出愤怒、攻击、发泄、坚持要对方妥协等。
> 声调:声音音量的大或小、发音的清晰或含糊、音调的上扬或低沉,说话的速度急促或缓慢、说话的流畅或结巴、笑哈哈或哭啼啼,是在反映说话者的自信或自卑、情绪的
高亢或低迷、欢愉或悲伤、急躁或忧伤。
非语言沟通的发展与运用
宝宝学习语言沟通,是从倾听、观察中,进行词汇、语句的学习,需要结构化、阶段
性的指导。然而非语言沟通的学习,是透过感受温柔抚摸或愤怒痛打的触觉、接收轻声细
语或大声怒骂的听觉、接收温馨眼神或怒目鄙视的视觉等多种感觉管道,了解到他人所要
传达信息的含义。这些是从本能上理解,进而在潜意识下学到这些非语言的沟通方式。
未经社会化的儿童、青少年,以及不成熟的成年人,平日不自觉地会用非语言方式宣
泄情绪、表达情感,以补充语言表达不足之处。相对地,也有少数世故、狡诈的人,会刻
意地运用伪装的非语言沟通技术,愚弄他人。父母要教导孩子,搞清其意图,并保护自己。
掌握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有的孩子从小在父母呵护、宠溺下成长,总认为世界绕着他转,以致缺乏学习察言观
色的机会。这类孩子也比较不会运用非语言沟通技巧,在沟通上就居于劣势,环境适应力
较差。所以父母切记不要犯“爱之适以害之”的错误,要从婴儿起,就让宝宝处在感受与学
习非语言沟通的环境里。
训练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与原则
父母先自我反省下自己的非语言沟通技巧是否丰富,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技巧较好,就
多承担些训练孩子的任务。如果父母双方的技巧都不好,可以选非语言沟通技巧较好的人
来弥补父母的不足。依宝宝的年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训练:
* 从出生开始,注视宝宝的眼睛,培养宝宝养成眼神注视的习惯。
* 1~3个月大,面对宝宝笑、说话,逗他微笑。
* 3~6个月大,递玩具给宝宝玩。
* 6~8个月大,跟宝宝玩躲猫猫游戏,训练视觉搜寻。
* 8~10个月大,引导宝宝随着大人的视线或手势去注意人、事、物。
* 10~14个月大,教宝宝将玩具拿给别人看。
* 11个月大,教宝宝以挥手表示再见。
* 12~14个月大,教宝宝用手指出要的东西或方向,并用手势和语言表达意思。
* 17个月,用动作(点头、摇头、摇手)来表示要或不要。
4点原则
> 当宝宝有正面表现时给予肯定,负面表现时给予纠正,如此能建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 扩展宝宝多方面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集体活动。
> 养成宝宝先运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与人建立感性关系,再用语言进行沟通,如:先微笑、点头,再打招呼,说出意见或要求。
> 当宝宝有负面情绪时,引导他先做三次缓慢的腹式呼吸,调整好自己。掌控好情绪后再说传出的信息,才不会弄拧彼此的关系,而使事情顺利进行。
总结:
弗洛伊德曾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因为秘密都会从非语言性的身体语言中泄漏出来,因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潜意识并不了解,故无法掌控自己的非语言信息。英国心理学
家阿盖依尔等人的研究发现,当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所表露的含义有落差时,人们相信
的是非语言信息所传达的含义。
而且,当一群人在一起,说话要一一轮流,但非语言沟通却能默默持续进行着。除了
有少数手势在不同文化中代表不同含义,大多数非语言沟通是没有国界的沟通媒介,宝宝
从小培养非语言沟通的能力,就是为他准备了一份无形资产。
专家简介:高丽芷 (同前)
婴幼儿感觉统合专家。台湾大学医学院复健医学系毕业,美国德州女子大学(Texas Woman’s University)职能治疗硕士,国际感觉统合组织合格治疗师和美国合格职能治疗师。
三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婴幼儿感觉统合的推广,现任高丽芷感觉统合潜能开发学苑
执行长、台湾大学职能治疗学系讲师、信谊基金会顾问等,已出版著作有《感觉统合》(上、中、下册)、《儿童情绪障碍与情绪管理》、《婴儿按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