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

夜班急诊必备!严重心律失常不再慌,急救处理一文搞定夜班或者急诊常会遇到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室扑室颤,它们常会引起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意识丧失,甚至猝死,因此早期的识别和处理十分重要。
下面就分享一下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急救处理,供大家参考。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一)临床特点突然发作并突然终止,发作可持续数秒钟、数小时或数日,部分病人发作时可伴有晕厥先兆或者晕厥。
(二)心电图特点理应分为房性与交界区性,但因P波常不易明辨,故将两者统称之为室上性,心律绝对规则,频率多在150 ~ 240次 / 分,QRS波与窦性者相同,但若有束支传导阻滞或因差异传导时可宽大畸形,ST-T 可有继发性改变(图-1)。
图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三)急救处理可先用简单的迷走神经刺激法,但此种方法在急危重症抢救中受到一定限制,对于无效或效果不良者可采用药物治疗。
用药原则切忌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同时使用,应为临床医生所注意。
01 机械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1、用压舌板刺激悬雍垂,诱发恶心呕吐;❈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吸动作(Valsava法);❈3、颈动脉按摩,病人取仰卧位,先按摩右侧约5 ~ 10秒,如无效再按摩左侧,切忌两侧同时按摩,以防引起脑部缺血;❈4、压迫眼球:嘱病员眼球向下,用拇指压迫一侧眼球上部10 ~ 15秒,如无效可试另一侧,此法老人不宜,有青光眼或高度近视者禁忌。
02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1)维拉帕米(异搏定):5mg稀释后静注(5分钟),发作中止即停止注射,15分钟后未能转复可重复一次;❈(2)普罗帕酮(心律平):70mg稀释后静注(5分钟),10 ~ 20分钟后无效可重复一次;❈(3)三磷酸腺苷(ATP):为一种强迷走神经兴奋剂,常用ATP-20mg稀释后快速静注,5 ~ 10秒内注射完毕,3 ~ 5分钟后未复律者可重复一次;❈(4)洋地黄:西地兰0.4mg稀释后缓慢静注,2小时后无效可再给0.2 ~ 0.4mg,室上速伴有心功能不全者首选,不能排除预激综合征者禁。
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一、评估与识别
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是否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如心悸、胸闷、晕厥等。
一旦确认患者存在心律失常的可能,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二、紧急处理
1. 保持冷静,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其过度紧张导致病情加重。
2. 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半卧位或端坐位,以减轻心脏负担。
3. 如有氧气设备,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心肌缺氧状况。
4.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和意识状态,并做好记录。
三、专业救治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联系专业医疗救援团队。
2. 在等待救援期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例如,对于心跳过缓的患者,可以尝试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按压眼球或按摩颈动脉窦;对于心跳过速的患者,可以尝试使用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来缓解症状。
3. 准备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一旦患者出现室颤或无脉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立即按照AED的使用说明进行电除颤操作。
四、后续跟进
1. 在专业医疗救援团队到达后,向他们详细交接患者的病情及已采取的急救措施。
2. 根据医生的建议,将患者转送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预防措施
1. 对于有心律失常病史的患者,建议其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病风险。
3. 教育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基本的自救和互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术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施救。
急诊科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

预防电解质紊乱
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 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以避免心律
失常的加重。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的患者,应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
质量。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分类
课程中详细讲解了急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 特点,强调了准确识别与分类的重要性。
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抗凝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抗凝治 疗,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等,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
预防措施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等,以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预防感染
加强患者的免疫力,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评估内容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 脏节律和心率等。特别关注是否存在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肌缺血、心力 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紧急治疗措施
心电监护
对所有疑似急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疗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 滞患者,可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可选用胺 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
适应症
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以及难治性多形性室速、难治性 室颤等。
射频消融术在急诊环境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术原理
通过导管头端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后,使 特定的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或不规则的情况,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给患者带来危险。
针对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和相应处理流程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地提供快速、准确的应对措施,以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以供参考。
应急预案1. 在发生心律失常的紧急情况时,首要任务是立即呼叫急救电话,向医护人员报告患者的症状、基本情况以及所在位置。
2. 保持患者的体位尽可能平卧,使其处于相对休息状态。
如果患者有意识且能够配合,可以帮助其采取适当的体位,如坐位。
3. 若患者停止呼吸或心跳,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按照正规的CPR程序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医护人员到达现场。
4. 在等待医护人员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记录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便提供给医护人员参考。
处理流程1.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史,进行细致的询问和初步评估。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2. 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可能会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检查,如心电图(ECG)、血液检查等,以确诊心律失常类型和程度。
3. 确立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药物治疗、电生理检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进一步措施。
治疗方案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4. 医护人员会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和建议,包括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合理饮食、控制心理压力等。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治,定期复诊,遵循医嘱。
结论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措施。
在心律失常紧急情况发生时,及时呼叫急救电话,进行心肺复苏,并等待医护人员的到达。
医护人员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和建议。
患者应积极配合医治,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复发。
心律失常诊治流程

心律失常诊治流程一、快速性心律失常(一)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1、狭义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2、广义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二)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二、缓慢性心律失常1、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以及各种类型的快速性心律失常2、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Ⅱ型、Ⅲ度房室阻滞3、心脏骤停、室性自主心律三、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频率:心脏代偿范围:40bpm ~150bpm心脏代偿机制障碍:<40bpm,>150bpm2 有无器质性心脏病3 心律失常整齐与否4 持续时间长短5 房室同步性房室同步心房辅助泵:20%~45%双室同步QRS波群宽度室内激动顺序是否正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诊处理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类:(1)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老年人;②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如肺心病、冠心病;③异位起源点位于心房,可分为自律性房速和折返性房速;又可分为单形性房速和多形性房速;④房速的频率150bpm~250bpm;⑤刺激迷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如血压下降、呼吸困难、心绞痛及晕厥;发作时室率>200bpm;老年患者或有心脑血管器质性疾病者。
(2)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②心电图特点是,突发突止,QRS波群形态正常(隐匿型预激)或宽大畸形(显性预激或合并有束支阻滞;心率范围多在150bpm~250bpm;③刺激迷走神经常可终止。
④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此外发作时室率>200bpm时也提示危重。
(3)阵发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①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中青年;②心电图特点是,突发突止,QRS波群形态正常,除非有束支阻滞,心率范围多在150bpm~250bpm,平均180bpm;③迷走神经刺激常可终止心动过速;④当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时提示危重。
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置

注:电复律或迅速心房起搏前,酌量使
用钙拮抗剂、 β阻滞剂或洋地黄类药物,可 提升转复成功率并使窦性心律得以长久维持。 c、伊布替胺(Ibutilide),转复成功率60%, 副作用主要为过分延长复极时间,而造成尖 端扭转型室速(TDP),但因本药半衰期短, 故TDP常为自限性,虽然如此,仍应备用硫 酸镁制剂与电除颤器。剂量:1mg稀释后静 脉注射10min,如无效,15’后可反复给1mg。
处理:
禁用洋地黄类、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均可增进旁道下传, 并阻滞房室结下传,从而进一步加紧心室率,诱发休克或 室颤)。
伴低血压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应立即同步电击复律,如机 器对多变旳QRS波辨认困难而不放电,应即改用非同步放 电,一般150~200焦耳即可复律。
普罗帕酮静注可迅速有效减慢旁道下传,从而减慢心室率, 合用于不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者。
一般而言,AT伴明显症状和/或合并心功能不全时才 需主动治疗。
药物治疗可克制心房异位兴奋灶或减慢、阻断房内 折返径路而终止心动过速;或经过减慢房室传导而降低 心室率。
总旳来说,AT尤其是慢性AT旳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理 想。近年对AT起源部位旳心内标测与射频消融治疗已取 得较大进步,故伴严重症状旳顽固性慢性AT患者应考虑 射频消融治疗。
⑤普罗帕酮 首剂70mg(1.0~1.5mg/kg)20ml注射用 水稀释后静脉注射10分钟,无效者10分钟后反复注射 70mg,总剂量不宜超出210mg。
(3)伴心功能不全或低血压者 禁用维拉帕米、地尔 硫卓与普罗帕酮,应使用电复律或心房调搏法终止PSVT。 药物可先用西地兰(总量可达1.2~1.4mg)或腺苷类,但 伴有显性预激征和反复发作房颤史者不宜用西地兰以防洋 地黄类药缩短旁路前传不应期,加速旁路前传、增快心室 率,而促发室颤。
快速性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血压,意识,胸痛,心衰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原则五 对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 血液动力学允许的情况下快速完成心电图记录,大致确定 心律失常的种类 – 心率快慢 – 心律是否规整, – QRS波时限宽窄, – QRS波群形态是单形还是多形, – QT间期是否延长, – P、QRS波是否相关
窦性心动过速诊断要点
• 窦性心动过速可以超过150次/分 • 在很快的窦性心动过速时,心电图的P波可以看不清楚,与室上速易
混淆 • 其特点是开始逐渐加快,好转时逐渐减慢,在心率减慢时可暴露出P
波,有助于鉴别
窦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纠正病因和诱因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在纠正病因的同时,可以适当使用药物协助控制心动过速 (如适量β-阻滞剂)
• 对相对稳定的心律失常:
‒ 多考虑风险,用药的安全性 ‒ 治疗过分积极,有时会欲速不达或弄巧成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原则四 兼顾治疗与预防
• 心律失常易复发,在纠正后应采取预防措施,尽力减少复发。 根本措施包括: – 加强基础疾病的治疗 – 控制诱发因素 – 结合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发生。
举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
• 拟行PCI,但发生了持续室速,室颤 ‒ 心律失常处理优先 ‒ 一旦稳定,抓紧时机安排去导管室
• 拟行PCI,有室早 ‒ 做好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预案 ‒ 立即安排PCI ‒ 不可因处理室早而耽误PCI的安排,一般不建议采用抗 心律失常药进行恶性心律失常的预防
快速性心律失常紧急处理
心律失常紧急处理的总体原则
• 首先识别和纠正血液动力学障碍 • 其次纠正与处理基础疾病和诱因 • 衡量获益与风险 • 兼顾治疗与预防 •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

急诊科中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策略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包括心率过快、过慢以及心律不整等病症。
这些病症可能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在急诊科中,对于急性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至关重要,接下来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一、室速室速是指由心室产生的快速而不规则的心律。
在急诊科急性心律失常处理中,对于室速的处理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控制:对于症状明显的室速,应考虑使用药物进行快速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鲁卡因胺、利多卡因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当室速持续时间较短或患者病情较重时,应考虑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处理基础疾病:在治疗室速的同时,还需要针对患者的基础疾病进行全面治疗,如控制心肌缺血、降低心室负荷等。
二、室颤室颤是一种高度紊乱的、快速而无序的心室活动。
它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症,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
急诊科中对于室颤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快速电复律:室颤是一种需要立即进行电复律的紧急情况。
应该立即采取除颤设备进行除颤,并尽快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2. 心脏衰竭支持:同时,对于室颤引起的心脏衰竭,急诊科还需提供有效的心脏衰竭支持,如进行心肺复苏等。
三、心房颤动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节律快速不规则,心室率不稳定。
对于急诊科中的心房颤动患者,处理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控制心室率:心房颤动患者通常会出现心室率过快的情况,需要采取药物来进行控制。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
2. 恢复窦性节律:对于一些病情较轻或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短的患者,可以尝试通过电复律来恢复窦性节律。
3.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存在较高的栓塞性并发症风险,所以对于适合抗凝的患者,应考虑给予抗凝治疗。
四、窦性心律过速窦性心律过速是指窦房结发放的冲动频率加快,心律逐渐加快超过100次/分钟。
在急诊科中,窦性心律过速的处理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

一、概述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或速率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能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对于抢救患者至关重要。
本预案旨在明确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流程,提高救治成功率。
二、应急预案1. 评估患者状况(1)立即评估患者意识、脉搏、呼吸等情况,如有心跳骤停,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程序。
(2)若患者意识清醒,但出现明显的心律失常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2. 通知医护人员(1)立即通知医生,报告患者病情及心律失常类型。
(2)通知护士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律变化。
3. 采取紧急措施(1)对患者进行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3)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4. 心肺复苏(CPR)(1)如患者出现心跳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2)每30次按压后,给予两次人工呼吸,保持气道通畅。
(3)持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医生到来。
5. 除颤(1)如患者出现室颤,立即启动除颤仪,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2)复律成功后,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或医生到来。
6. 严密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监测心电图变化,了解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效果。
(3)观察患者意识、肢体活动等,判断病情变化。
7. 药物治疗(1)根据医生指示,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2)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8. 交接班(1)医生到来后,将患者病情、治疗方案及抢救经过详细告知。
(2)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三、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鼓励患者戒烟、限酒、合理膳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
2.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心电图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
3. 药物治疗: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急诊室如何处理心律失常

急性心律失常诊治的特点
• 情况紧急时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详细询问病史和 体检。边询问边抢救
• 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突出重点: ——既往有无心脏病? ——既往有无类似发作? ——本次发作的时间? ——体检集中于判定有无血流动力学障碍:血 压,意识,胸痛,心衰
伴束支阻滞) • 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整传导(包括伴差
传,伴束支阻滞)
房颤的分类
新发现的房颤
阵发性房颤1,3
(能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3
(不能自行终止,≥ 7天)
房颤的“3P”分 类
Paroxysmal AF
永久性房颤2
1 持续时间<7天,绝大多数 <24小时
2 复律无效或无指征
3 阵发性及持续性房颤均可 复发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 终止心律失常: ——本身可造成非常严重的血流动力学 障碍,如室颤,无脉搏室速 ——有些心律失常没有可寻找的病因, 如室上性心动过速,唯一的治疗目标就 是使其终止
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 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 ——快速心律失常不容易立刻终止,但 快速的心室率会使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 减慢心室率可使病人情况好转,如快速 房颤、房扑 ——心动过缓的处理
10分钟 35-30mg 210mg
急性心动过速的处理
• 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不规整宽QRS心动过速 • 室颤和无脉搏室速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不规整窄QRS心动过速
• 心房颤动(包括伴差传,伴束支阻滞) • 心房扑动伴不规则传导(包括伴差传,
快速心律失常诊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2.QT正常的多形性室速→利多卡因 无效→ 异搏定(心功能正常) 胺碘酮 (心功能受损) 无效→ 电复律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室扑、室颤
电复律 无效或复发→ 溴苄胺(或利多卡因)iv 电复律 无效或复发→ 胺碘酮iv 电复律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某些室性早搏
合并心肌缺血、急性心功能不全或特殊情况( 洋地黄中毒、低血钾、QT延长综合征、可诱发 严重心律失常等)时需急诊处理; 主要措施:原发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
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处治
分类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 2.房性心动过速;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房颤、房扑伴快室率。
快速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心动过速; 2.室扑、室颤; 3.某些室性早搏。
快速心律失常的急诊处治原则
❖ 原发疾病和诱因的治疗:如:心肌再灌注、低
血钾纠正、停用致TDP药物等。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房性心动过速
一.分类: 1.触发性、自律性、折返性; 2.短阵自限性、阵发持续性、无休止性、阵发性伴房
室阻滞; 3.局灶性、大折返性、房颤等。 二.诊断:
心电图表现多样,需与F-S型AVJRT、PJRT鉴别 。房室阻滞2:1或文氏现象支持房速。
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
二.处理: 1.确定病因:心肌缺血、缺氧、酗酒、碱中毒、电解质紊乱可
能诱发短阵房速;先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行心房外 科手术后可发生持续性折返性房速;洋地黄中毒引起阵发性 房速伴房室阻滞等。
2.针对病因治疗:纠正缺血、缺氧、酗酒、碱中毒、电解质
紊乱,停用洋地黄,补钾等。
3. 药物治疗:地高辛、β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及Ic、III类抗 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一、引言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不规律,心跳过快、过慢或跳动不齐的一种心脏疾病。
由于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心律失常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二、应急预案内容1. 患者发现(1)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应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2)医护人员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
2. 初步处理(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避免疲劳、情绪激动。
(2)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道。
(3)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 药物治疗(1)根据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2)监测药物效果,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4. 心脏电复律(1)若患者出现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立即进行心脏电复律。
(2)在电复律前,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连接好电极板。
(3)电复律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评估复律效果。
5. 临时起搏器植入(1)对于严重的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可能需要植入临时起搏器。
(2)在植入临时起搏器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
6. 术后护理(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护。
(2)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安抚患者及家属。
(3)根据医嘱,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
(4)定期复查心电图、肝肾功能等指标。
7.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心律失常应急预案演练。
(2)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识别、处理能力。
(3)确保应急预案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三、总结心律失常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有助于提高医护人员对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能力,降低患者死亡率。
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提高救治成功率。
同时,患者及家属也应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共同维护患者生命安全。
心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

心内科常见急危重症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心内科常见急危重症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主动脉夹层、心包炎等。
针对这些急危重症,制定一套完整的处理流程和应急预案,可以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一、急性心肌梗死1. 处理流程(1)立即启动急诊绿色通道,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诊断。
(2)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物。
(3)根据病情,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硝酸酯类药物等。
(4)尽快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根据病情选择介入治疗或药物治疗。
(5)术后进行监护,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2. 应急预案(1)定期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
(2)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小组,明确各成员职责。
(3)加强与急诊、影像科、检验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4)完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药品、设备储备,确保随时可用。
二、心律失常1. 处理流程(1)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
(2)根据心律失常类型,给予相应药物进行纠正。
(3)对于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立即给予电复律。
(4)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心跳过缓,立即给予临时起搏。
(5)病情稳定后,根据病因进行长期治疗。
2. 应急预案(1)定期进行心律失常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
(2)加强心电监护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完善心律失常相关药品储备,确保随时可用。
(4)加强与急诊、影像科、检验科等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三、心力衰竭1. 处理流程(1)立即进行评估,了解病情严重程度。
(2)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物。
(3)根据病情,给予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血管扩张剂等。
(4)根据病因,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如控制高血压、改善心肌缺血等。
(5)病情稳定后,进行长期治疗,如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
2. 应急预案(1)定期进行心力衰竭救治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应急能力。
心律失常急发的应急预案

心律失常急发的应急预案背景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节律紊乱的病症,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心律失常急发时,需要迅速采取措施来恢复正常心律或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简单而有效的应急预案,以便在心律失常急发时能够迅速行动。
应急预案1. 紧急呼救:在心律失常急发时,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如911)呼叫救护车。
告知调度员患者的症状和所在位置,并保持电话畅通以便接受进一步指导。
2. 确保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在心律失常发作期间,尽量避免患者进行剧烈运动或激动,以免加重症状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3. 记录症状: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之前,尽量详细记录患者的症状和发作情况。
包括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症状的严重程度等。
这些信息对医生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4. 帮助患者舒适: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可以让其坐或卧,根据患者的喜好和症状来调整。
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其保持镇定。
5. 不要尝试复苏:作为非医护人员,不要尝试进行复苏或其他类似的医疗操作,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等待急救人员到达后,将患者转交给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处理。
6. 遵医嘱治疗:在急救人员到达后,根据医生的指示和建议进行治疗。
可能包括使用心脏除颤器、给予药物治疗或进行其他必要的操作。
务必按照医生的嘱咐行事。
7. 后续随访:心律失常急发后,及时进行后续随访非常重要。
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整,定期复诊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结心律失常急发的应急预案需要简单而明确,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行动。
紧急呼救、确保安全、记录症状、帮助患者舒适、不尝试复苏、遵医嘱治疗和后续随访是应急预案的关键步骤。
请记住,在处理心律失常急发时,尽量避免复杂的法律问题,以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救助患者。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处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选择
六、婴幼儿和儿童及孕妇伴室上速 ①婴幼儿和儿童:
首选腺苷或ATP0.3~0.5mg/kg2~5ml GS快速静 注次选:维拉帕米或地尔硫0.1~0.3mg/kg+20ml GS缓慢静注15分钟后可重复1次无效则停药 ②孕妇:尽量避免静脉用药宜用刺激迷走神经的 物理方法或食管心房调搏终止室上速;直流电 复律;药物首选腺苷、β受体阻滞剂、西地兰 次选维室传导功 能障碍者若必须长期用药需安置心脏起搏 器
5对特发性房速应首选射频消融治疗无效 者可用胺碘酮口服
房性心动过速的药物选择
①洋地黄类:心功能不全者用西地兰 0.4~0.6mg稀释后缓慢静注半小时后可重 复使用总量1.0~1.2mg之后地高辛0.25mg 口服维持房速伴预激者禁用
①西地兰首剂0.4mg/20mlGS缓慢静注无效 者半小时后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1.2mg预 激房颤者禁用
②腺苷或ATP用药方法同前
③甲氧明20mg/20ml GS缓慢静注收缩压不 宜超过180mmHg心动过速终止立即停止静 注有高血压或冠心病者应慎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选择
三、伴高血压或心绞痛和交感神经张力 亢进者宜首选β受体阻滞剂 ①艾司洛尔500μg/kg.min静滴1分钟然后 按50~200μg/kg.min维持量滴注 ②美多心安5~10mg0.1~0.15mg/kg/20ml GS缓慢静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措施
①射频消融; ②刺激迷走神经; ③电复律; ④抗心律失常药物; ⑤食道超速起搏;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txt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背景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脏节律异常的疾病,它可能导致心率过快或过慢,甚至可能导致心脏停跳。
针对这种病症,制定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以确保及时、准确地应对心律失常发作,保障患者的安全。
应急预案
1. 呼叫急救:在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告知症状以及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
2. 检查周围环境: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全,移除可能对患者造成伤害的物品或障碍物。
3. 恢复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出现窒息等呼吸道问题,立即采
取适当的措施,如头后仰法或背部叩击法,保证呼吸道通畅。
4. 维持患者舒适:尽可能让患者保持平躺位,放松身体,保持
宽松的衣物和舒适的环境。
处理流程
1. 评估患者状况:到医疗机构后,医护人员将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测量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
2. 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状况和病史,医护人员将制定适
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如给予药物治疗或进行电复律等。
3. 监测患者反应: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
的反应,包括心率、血压和症状等,以及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4. 提供支持和教育:医护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必要的支
持和教育,包括心律失常的预防、生活方式调整和日常护理等方面
的知识。
总结
心律失常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于及时救助患者、减轻症状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医护人员和相关人员应熟悉并遵守该预案和流程,以保证最佳的护理效果。
突发心律失常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异常,可能导致心脏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引发心脏骤停。
为了提高突发心律失常的救治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机构1. 突发心律失常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具体实施救援措施,包括医生、护士、医疗设备操作人员等。
三、应急预案1. 发现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时,立即进行以下步骤:(1)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3)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是否为紧急情况。
2. 紧急情况下的处置:(1)若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2)在CPR的同时,立即准备除颤仪,若条件允许,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3)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
(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胺碘酮等。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
3. 非紧急情况下的处置:(1)保持患者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
(2)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3)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4)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应急预案实施步骤1. 确认患者情况:立即询问患者或家属,了解患者病史、症状等。
2. 紧急情况下的处置:(1)进行心肺复苏(CPR)。
(2)准备除颤仪,进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3)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4)给予药物治疗。
3. 非紧急情况下的处置:(1)给予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
(2)给予药物治疗。
(3)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1.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突发心律失常应急预案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优化应急预案。
六、应急预案的修订与完善1. 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性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
杨艳敏
心律失常急性期处理是临床治疗中的难点。
由于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同样的心律失常发生在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基础疾病、不同的诱因下处理方式不同。
急性期提供的资料有限、处理的时效性又强,处理时常感到非常棘手。
由中华心血管病分会连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工作组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完成的《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1)。
2013年5月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
为心律失常紧急救治方面起到规范作用。
共识共分为三大部分内容:
一、抗心律失常的总体原则:
尽管不同的基础疾病、不同的诱因、不同的心律失常处理存在极大差异。
但心律失常紧急处理存在共同的可遵循的原则:
1.血液动力学优先原则。
2.重视基础心脏病和诱因。
3.正确处理获益与风险。
4.治疗与预防复发兼顾。
5.心律失常本身的处理。
6.不主张联合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二、临床实践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的诊治概要:
共识的各论中提出的的13类心律失常中,多数是需要积极处理的,需要有所为。
但有些则是因为在认识上有误区而列入的,如窦性心动过速应注意查找原因,而不应过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无器质型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不应过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需要有所不为。
1.心房颤动:血栓栓塞的预防放在首位,因此在“共识”中,我们强调了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和抗凝治疗的首要地位,并给出了抗凝治疗的具体方法。
尤其是急性期处理时以及房颤转律治疗时应如何抗凝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心房颤动的治疗策略无论是转复治疗或心室率控制均对心血管重点事件无明显影响。
但是节律控制与心室率控制的策略选择仍是个体化的选择。
心室率控制是一项基本措施。
节
律控制是选择性措施。
对于不存在转律禁忌症,室率控制不能缓解症状的患者应予以转律治疗。
共识的房颤处理流程中清晰体现血液动力学第一和重视器质性心脏病两项原则。
如果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该立即电复律。
在相对稳定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但要根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进行选择。
无器质性心脏病可用普罗帕酮或伊布利特,反之应该使用胺碘酮。
并且提出选择药物应该以安全性置于首位。
2.宽QRS心动过速: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异位心动过速者直接电复律,不要求进行更多的心律失常方面的鉴别诊断。
稳定者,依据病史、体检、12导联心电图,必要时食管心电图、房室结阻断剂如腺苷等进行鉴别,鉴别的要点是是否存在室房分离。
“若无室房分离或无法判断,不要求急性情况下精确诊断,按照室性心动过速处理。
”
3.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在血液动力学稳定情况下,是否存在器质性心脏病是治疗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
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特发性室速可以选择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及普罗帕酮等药物。
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首选胺碘酮。
4.多形性室速鉴别的重点为QT间期。
尖端扭转性室速和一般多形室速极易混淆。
“共识”制定了一个鉴别的流程图,强调了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测量QT间期的重要性。
在鉴别诊断之后,要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治疗。
对尖端扭转性室速,需要停用一切可能导致QT延长的药物,使用硫酸镁,补钾,临时起搏等措施。
对一般多形室速,要纠正缺血,缺氧,心衰等病因,在此基础上可以使用抗心律失常药。
5.关于抗心律失常药:
虽然在长期治疗中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地位明显下降,但急性处理中,药物的地位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正确应用,取得最大效益而规避风险,永远是紧急处理的主题。
“共识”在总体原则中提出了用药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心律失常各论中也都提到了每种药物的应用指征和用法,并且还提出了一些不该使用的情况。
为了便于查找,将所有抗心律失常及相关药物列了一个总表,包括每种药物的作用特点,适应证,用药方法及剂量,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