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工业化及其发展--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

合集下载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筑工业化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引言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工业化的方式来进行建筑活动,包括设计、生产、装配和施工等环节。

在中国,建筑工业化已经成为推动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建筑工业化对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建筑工业化的背景1. 建筑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建筑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

传统的施工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建设的需求。

2.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传统施工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工,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传统施工方式越来越不具备竞争力。

三、建筑工业化的优势1. 提高施工效率:建筑工业化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和生产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

2. 降低成本:建筑工业化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劳动力成本。

同时,标准化的设计和生产方式可以提高材料利用率,降低材料成本。

3. 提高质量:建筑工业化采用工厂化生产和装配方式,可以保证施工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4. 节约资源:建筑工业化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减少对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1.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包括财税优惠、土地政策等。

2. 技术创新:中国的建筑工业化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成果,包括建筑模块化设计、装配式施工等。

3. 企业推动: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重视建筑工业化,积极推动相关技术和模式的应用。

五、建筑工业化的挑战和对策1. 技术壁垒:建筑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但目前仍存在技术壁垒。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2. 市场认可度:由于传统施工方式的惯性思维,建筑工业化在市场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

政府可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认可度。

3. 人才培养:建筑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但目前相关人才相对匮乏。

政府和高校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六、建筑工业化的前景展望1. 市场潜力:中国建筑业的市场潜力巨大,建筑工业化有望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式。

汇聚行业力量 助推转型发展——济宁市举办装配式建筑高峰论坛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推进现场会

汇聚行业力量 助推转型发展——济宁市举办装配式建筑高峰论坛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推进现场会

12月5日,装配式建筑高峰论坛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推进现场会在山东省济宁市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相关协(学)会、高校、新型建筑工业化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典型的传统产业,1
2
1. 装配式建筑高峰论坛会议现场
2. 签约仪式隆重举行
很难精细化与标准化,精细化与标准化生产既是智能建造的基础,又是智能建造的目标。

因此,建筑业工业化、产业化不能与制造业并驾齐驱;智能建造应该在优化建设方案、提升工程品质、解决复杂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统、粗放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变。

转型发展不能一蹴而就,改革必须按部就班。

未来,行业转型发展必须聚焦以下方面: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推行全过程咨询服务;
期技术策划方案,统筹全过程;
3
4。

新发展阶段我国建造现代化的思考

新发展阶段我国建造现代化的思考

33新发展阶段我国建造现代化的思考【摘要】本文从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角度,提出了科技支撑、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安全发展的中国建造现代化之路,探索了六条实现路径。

【关键词】建筑业;BIM;装配式;机器人;智慧工地;总承包;职业教育【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1.011文/廖国彬 成都天府新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009301、引言据统计,1999年我国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450亿元,2019年完成70904亿元,20年增长了13倍多;1999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12亿美元,2019年完成11928亿元,20年也增长了近13倍。

我国建筑业成绩举世瞩目。

但是,据统计,2018年我国按建筑业增加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约11.8万元/人,而同期美国约11万美元/人,日本约630万日元/人,欧盟约5万欧元/人,我国仅约为同期美国的1/6,欧盟、日本的1/3。

我国建筑业劳动条件差、安全风险高、环境污染重、资源浪费严重、劳动效率低等问题也为世人所诟病,也影响了中国建造国际化步伐。

2、我国建造现代化之路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继续依靠旧有模式推动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也在倒逼建筑业加快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变。

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服务新格局,走科技支撑、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安全发展之路是我国建造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3、实现建造现代化的六条路径本文试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探索我国建造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3.1 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建造全过程运用,实现建筑业全产业链共建共享BIM 是对建设工程物理特征和功能特性信息的数字化承载和表达,可应用于工程项目规划设计、部品部件制造、施工装修建造、运营维护管理和城市管理各阶段。

BIM 作为可应用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建筑信息化技术,正在促使我国建筑业发生深刻变革,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转型。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引领建筑企业转型李文涛----青建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伴随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建筑的出现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建筑行业“各自为政”,沟通不畅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这些问题逼迫建筑业必须转型,建筑工业化“勇担重任”。

然而像工业生产一样制造房子,对于单一企业来说是无法推广的,反而会产生更多的中间环节,如解决不好,只能适得其反。

怎么办?建筑企业必须转型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只有工程总承包模式才利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建筑工业化,是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制造建筑,建筑的产生由“建造”转变为“制造”,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升建筑整体品质,降低资源消耗。

日本丰田公司说得更直白一些,他们称之为“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当然,建筑工业化并不是简单的搭积木,而是集设计、制造、施工为一体的运行模式,每个部分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依托,相互关联。

其中,住宅以其独特的优势,发展较为快速,装配式住宅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点。

住房是民生之本,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住宅建设迅猛发展。

同时,雾霾、PM2.5等词语似乎一夜之间被我们所熟知,如何减少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在建筑材料、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大形势下,怎样最大化地使用建筑材料、合理配备建筑工人,这些都是建筑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国家正在大力倡导绿色建筑,在政策上对绿色建筑有较大的扶持力度,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节约建设成本、实现节能目标,作为能耗大户的建筑业必须有新的突破,建筑工业化就是未来发展趋势。

建筑工业化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质量——工艺条件好、质量稳定、尺寸精准;二是降低难度——对复杂构件,只需要制作一次性模具即可重复生产;三是缩短工期——空间换时间,串联变并联,不受季节天气影响;四是节约材料——无跑冒滴漏,节省抹灰装饰材料;五是环境友好——减少三废污染,防止噪声扰民,绿色环保。

古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成本与质量是不可兼得的两个方面,在商品运作中一直都在寻求这两者的平衡点,成熟发展后的建筑工业化,将使得建筑成本与建筑质量有一个更优化的平衡点,即质量高、成本低、工期短、节能好。

8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8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铝合金模板 铝合金模板
大钢模板
铝模板优点
铝模板工厂定型制作,符合建筑工业化要求 混凝土成型观感较好、免抹灰,节约材料,符合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要求 周转次数多,且可返厂回收再造,符合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要求 重量轻,工人施工现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
铝模板
构件表面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免抹灰
发展钢筋工厂化加工与配送技术
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 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 ➢ 预制框架-现浇核心筒 ➢ 预制框架-预制剪力墙
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
楼盖体系
钢筋桁架叠合楼板
预制空心楼板
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多种形式的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
新加坡预制装配组屋(预制墙板)
新加坡预制装配体系,预制墙板吊装
新加坡预制装配体系,墙板吊装与连接
新加坡预制装配体系,预制墙板接缝准备灌浆
3.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三种形式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面临的问题 • 劳动力短缺、人口红利消失 • 人工成本快速上升 • 工程质量、环境污染、水资源浪费、建筑垃圾量大等
3.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
• 尚存问题
建造成本偏高 模数化、标准化与多样性 过高追求预制率和装配率 缺少专用设计软件、设计效率低 目前现场安装耗时长
3.2 现浇结构体系
传统现场现浇施工
混凝土---现场搅拌
VS 现代现浇技术 已推广
混凝土----商品(预拌)混凝土 泵 送高度已达621m
3.2 现浇结构体系
• 尚存问题 成型钢筋验收体系需完善 新型模板与模架技术应加强研发与推广 按绿色施工加强控制水资源浪费与噪声污染

中国建筑工业化及其发展-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

中国建筑工业化及其发展-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

Build on Strengths. Design the Future.
双轮驱动 技术不管理要高度集中和统一
预制梦想 装配未来
二、中国建筑工业化的核心问题
为什么说是生产方式变革?
主要基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 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
突出体现在:
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工程建造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 工程建设效率、效益普遍偏低 工程建设资源浪费大、排放多 建筑品质丌高、使用寽命丌长
传统建造方式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技术、利益、观 念、体制等都顽固地存在保守性和强大的惯性。特别是 传统生产方式在向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尤其是“工地” 向“工厂”转型:
缺乏工业思维和管理能力 缺乏系统理念和设计能力 缺乏技术集成和采购能力 缺乏生产协同和组织能力
现象:传统设计拆分、单纯卖构件、工厂劳务分包
2016-11-21·Beijing
中国建筑工业化及其发展
Build on Strengths. Design the Future.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 叶 明 2016年11月 北 京
预制梦想 装配未来
Build on Strengths. Design the Future.
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化必将迈上绿色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之路。
Build on Strengths. Design the Future.
预制梦想 装配未来
三、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升华之路
绿色化
绿色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本质要求。 它丌仅仅是建造过程的技术进步,更丌是简单的“装配化”,而是现代建造文明的集中 表现—绿色建造方式。是房屋建造过程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在: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1.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概念说到建筑工业化,大家可能会想到那些高高的塔楼、快速建成的房子,或者是那些个性化的别墅。

这其实就是把建筑的过程像流水线一样,变得更高效、更规范。

简单说,就是用“工厂化”的方式来造房子。

比起传统的“土木方式”,这可是进步了不少啊!想象一下,工地上不再是一片狼藉,而是像个现代化的工厂,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分工,施工速度倍儿快,质量还杠杠的。

2. 发展现状2.1 快速发展的趋势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就像脱缰的野马,飞速发展。

咱们的相关部门也是一脸期待,积极推动这项技术,出台了一系列的来支持。

你知道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预制构件,什么是预制构件呢?简单说,就是在工厂里先把一些建筑的部件做好,再运到现场组装。

这就像拼乐高一样,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现在不少大城市都已经开始了这种新型建筑模式,不但节省了时间,还减少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2 先进的技术支持技术的发展可是功不可没!就像做菜要有好的食材,建筑工业化也离不开高科技的支持。

比如,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就好比给建筑上了一层“智能外衣”,让每一个环节都能被精准控制。

通过虚拟模型,设计师、施工人员、业主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减少了许多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错误。

真是让人觉得“科技改变生活”这句老话一点儿也不假!3. 面临的挑战3.1 成本问题当然,发展得再好,总有那么一些坎儿需要跨过去。

首先,成本问题就像是一块“绊脚石”。

虽然工业化的效率高、质量好,但是前期投资可不小。

这让不少小企业望而却步,毕竟谁也不想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这就好比你买了一部顶尖手机,但钱包里的钱却只够买个入门款,真是让人心痛啊!3.2 人才短缺其次,人才短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需要很多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这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缺了哪个零件都不行。

然而,现在这方面的人才却是屈指可数,许多企业在招人时可谓是“心急如焚”。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探索——国舜工业化钢结构建筑体系的研发应用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探索——国舜工业化钢结构建筑体系的研发应用

14∣ 建设科技研究探讨建设科技CONSTRUC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1月下总第423期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探索——国舜工业化钢结构建筑体系的研发应用张子彦 卢圣涛 王国威 高星磊(国舜绿建科技有限公司,济南 251400)[摘要]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一场建筑业的革命。

由于信息化技术的全面导入,建筑生产的全产业链会使建筑在生产过程与使用全生命周期,完全以一种新的组织生态方式衔接发展。

同时,由于新建筑理念的发展,新技术方式的进步,新生产方式的应用,节能环保创能,以及建筑标准化装配式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建筑生产的数字化与工业化也持续深入。

建筑与环境的自然共生关系被进一步关注。

建筑的生产品质与使用环境也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与进步。

这一过程中,如何因地制宜地将新型建筑工业化在城乡建设实践中创新与研发应用,将对中国建筑业的发展,乃至国家未来“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探讨意义。

[关键词]新型建筑工业化;BIM 信息化;标准化量产化模数化;节能环保创能Development and Exploration of New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Guoshun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System of Steel Structure.Zhang Ziyan, Lu Shengtao, Wang Guowei, Gao Xinglei(Guoshun Green Building Technology Co., Ltd., Jinan, 251400)Abstract : The new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s a revolution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Benefiting from the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whole industrial chai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will make the building develop in a fully new way of organization during the life cycle of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Meanwhile,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building concepts, the progress of new technolog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production method, the concep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creation as well as the standardized assembly technology of buildings have been further developed, as well as the digi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have also continued to deepen. The natural harmony between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ervice environment of buildings have also been greatly improved. In the above process,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new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practice according to local actual conditions will make positive impact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e belt, One road" policy.Keywords : new construction industrialization, BIM informatization, standardization, quantification and modularization, ener -gy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creationDOI: 10.16116/ki.jskj.2021.02.002建设科技 ∣ 15 2021 No.02张子彦等: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与探索研究探讨1 国家新型建筑工业化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运用现代工业化组织手段,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内各生产要素的系统集成和资源优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工业化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建筑工业化摘要:当前我国90%以上的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大多以现场湿作业的建造方式为主,与发达国家相比,建筑行业工业化水平明显偏低,由此导致建筑行业湿作业量大、人工成本高、资源能量耗费大,这严重影响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和行业技术进步。

随着国家对建筑工业化的要求,装配式建筑得以快速发展,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推广更为重要。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前言: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五化一体,可以看出装配式建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是一种现代化的建造模式,装配式建筑适用于木结构、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

当前我国90%以上的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建造方式相比优势又特别突出,因此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符合国家提出的建筑工业化要求。

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包括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由于后者的整体性优于前着,在我国的推广前景更好。

由预制混凝土构件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连接并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即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

按照结构体系的不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可分为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2、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3、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4、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其中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在国外应用较多,有比较成熟的工程经验,其建造高度可等同于普通现浇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近年来在我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而且我国高层住宅的结构体系多以剪力墙结构为主,因此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的应用特别符合我国国情,但相比于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工程实践还较少,因此在建造高度上比普通现浇剪力墙结构要严格。

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发展事实上,早在1953年我国就推行了以“标准化设计、构件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施工”为核心的建筑工业化。

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需着力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

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需着力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

发展研究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需着力构建良性产业生态圈文/叶浩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建科技集团首席专家)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 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 建造’’品牌,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 建筑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在"十 三五”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基础上,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 见》为指引,全过程、全要素、全系统推进 和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尽早实现以工业 化制造取代传统建造,以装配化作业取代 手工砌筑作业等,是当下建筑产业界普遍 关注和重点思考的问题。

"十三五”时期,我国在推进以装配式 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做了 哪些重要工作,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十 四五’’期间又该如何发力加快解决行业痛点、难点问题?就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建科技集团首席专家叶浩文表示,在国家和有关部门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十三五期间的一系列探索实践,我国在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方面已具备非常好的政策环境、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

"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系统化集成化设计、加速提高智能化建造水平、加快发展并不断完善产业链,同时要构建并形成良性产业生态圈。

《中国建设报>:十三五"期间我国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不断推进,总体而言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叶浩文:自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0910ARCHITECTURAL DESIGN MANAGEMENT见》以来,我国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 型建筑工业化快速推进,标准规范不断建 立健全,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质明显提高。

"十三五”期间,我国通过认定一大批装配 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建设一定规 模的试点示范工程项目,为全面推进新型 建筑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欧洲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 -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

欧洲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 -中欧建筑工业化论坛

2016-11-21·Beijing 欧洲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LIEBHERR◆紧迫性 Urgency−目前新建筑不到4%,而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的规划30%At moment less 4% of new building, in 2020, according to central government new planning up to 30% of new building−巴黎协定,按照国家自主贡献,2030前我们仍然会超过550亿吨升温2.7度, 目标是1.5-2度According to Paris Agreement end of last year, based on Self Defined Contribution each country,The best scenario still minimum 2.7 degree increase global by increase of 55 billion ton carbon. The agreed target is 1.5-2 degree◆必要性 Necessity−数据化,自动化,高效率Efficiency ,Digitalization, Automation −提高质量 Quality−需要基础体系 needs basic system◆为什么需要和欧洲对话合作?Why discussion and corporate with Europe −50多年没有中断的发展历程,形成市场充分竞争后的体系More than 50 years experiences in building industralization. Eventually with a system after long and full competition.−而中国中断研究20多年,重新开始仅仅数年,基础研究相对薄弱In China stopped more than 20 years ago and only restarted few years.为什么我们需要研究工业化建筑体系? Why we need to study building system?目录Table of content⏹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Definition of Hybrid Building System⏹案例分析Case Studies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工业化思维Definition of Hybrid System-New Way of Thinking欧洲Hybrid 建筑工业化体系是改变“靠天吃饭”的新思维方式Hybrid system requir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 comparison to traditional buildingconstructionThinking in complex and integrated processes计划分工合作集成的工业化思维过程Hybrid 系统包括制造一座完整建筑产品的所有要素Hybrid System included all factors to build a complete building as a product ⏹ 建筑概念设计Architecture ⏹ 建筑体系梳理Building system ⏹ 结构分析Structural analysis⏹ 最终墙体和地板等部件生产Production of parts like finish walls and floors ⏹ 部件如墙体和地板运输到施工现场Transport of parts like walls and floors to site ⏹ 现场安装 Assembly of parts like walls and floorsHybrid 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工业化思维Definition of Hybrid System- Industry Thingking欧洲Hybrid 建筑工业化体系需要一个新的思维方式-建筑是最终产品 The Hybrid system requir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in comparison to traditional building construction像造车的激情一样造房子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 目标Definition of Hybrid System -Object建筑的可持续性-包括绿色智慧个性建筑,无害化可再生循环利用=低排放CO²Sustainable and smart buildings > Recycling of the building after usage - low CO² consumption优化过的整体规划- 基于BIM构建的建筑设计体系(数据化)To optimise the planning > System architecture, BIM优化过的建筑本身-质量 - 连接 - 安装 - 成本(制造流程)To optimize the product building itself Quality – Connections – Installation – Cost优化过的制造过程-CAD + 自动化 + 连贯(优化制造流程)To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CAD – Automation – Sequences优化过的安装- 物流运输 + 部件安装(优化安装流程)To optimize the installation > Transport logistics – Installation of parts建筑工业化驱动力是优化制造流程、减少施工现场的工作, 降低成本,同时提高部件和建筑的质量,提高循环再生比例=建筑的可持续性T he driving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was the need to optimise the building process and cut down work on the building site, as well as to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and building.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 目标Definition of Hybrid System -ObjectSandwichquerschnitt und weitgespannte Deckenelemente:Integration der Haustechnik in dem DeckenhohlraumSandwich floorelements with widefloor span: Integrationof building services大跨度三明治楼板,整合所有的建筑功能最终实现的目标:绿色无害材料,可循环再生,满足个性需求的智慧建筑Green material full recycle possible, smart building according to personal wishes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Definition of Hybrid System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是一个灵活的体系,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地震人工成本运输起重等条件,综合形成的适应客户个性需求市场化模块快化灵活的建筑工业化体系,这个体系基于3种欧洲主流工业化基础建筑体系,分别为:预应力工业化体系实心墙全装配体系半预制双层墙体系Hybrid system is a flexible system according to building type, market needs and local requirement such a seismic and etc.Hybrid system is a combined system with 3 European existing system from pastPre-stress systemSolid precast systemHalf precast system市场需要为龙头,以终为始, 市场化,模块化,灵活化的成本最优混合建筑工业化体系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 标准规范Definition of Hybrid System –Norm and Standard基本条件:国家或地区气候带、规范和标准、抗震要求等Basic condition: – Country, norm and standard, earthquake zone,欧洲标准主要标准European Standards for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s:•EN 13369 通用规则EN 13369 Common rules for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s•EN 13747 楼板系统EN 13747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s – Precast plates for floor systems •EN 14992 墙板系统EN 14992 Precast concrete products – Precast concrete walls•EN 206-1 混凝土EN 206-1 Concrete•EN 10080混凝土加强钢筋EN 10080 Steel for the reinforcement of concrete•EN 1998 地震EN 1998 Earthquake actionsThis are an excerpts from European Standards仅仅是一些欧洲标准的摘录Hybrid建筑工业化体系定义- 基础研究如地震研究Definition of Hybrid System –Basic Earth Quake study对于抗震建筑来说建筑材料的质量和结构的链接方式是至关重要的,Hybrid体系部件是在工厂内进行的高质量的生产,在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和连接。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_李本悦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_李本悦

文章编号:1009-6825(2014)08-0027-02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收稿日期:2014-01-08作者简介:李本悦(1979-),男,工程师;徐成(1976-),男,工程师;樊启广(1977-),男,工程师李本悦徐成樊启广(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8)摘要:介绍了建筑工业化的定义及优势,并拓宽其概念范畴,分析了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探讨了对策实施的条件和方法,为促进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结构抗震,预制楼板中图分类号:TU-05文献标识码:A 0引言建筑工业化是指充分利用工业化、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管理的科学技术代替传统建筑业的手工作业生产方式。

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流水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控制科学化,但建筑工业化不是建筑工厂化,并非要求所有构件都是工厂制作,只要是高效、节能、环保并且利用现代工业化技术成果的方法措施都可以归为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传统手工生产方式存在生产率低下、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质量控制水平低等问题,易引发社会矛盾。

建筑工业化采用工厂化、流程化的施工方法,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产品质量按科学的方法控制;采用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还可降低造价,真正做到物美价廉;建筑工业化技术更新快、节能环保、可持续化,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的首选方式[1]。

建筑工业化在我国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由于起步晚,发展比较慢,在施工技术方面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1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现状建筑工业化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专业、多部门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工程。

建筑工业化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能妥善解决,就能加快工业化的整体进程,如处理不当,则会延缓工业化的进程,甚至给工业化带来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建筑工业化普及率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起步阶段的建筑工业化经济效益不高。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框架结构体系
结构类型
限高
抗震烈度
主要内容
多层
20米
小高层
40米
8度
高层
50—150米
竖向构件的连接采用套筒灌浆的连 接方式,水平构件的楼板采用叠合 现浇整体楼盖。 我国早期的装配框架结构采用榫式 接头灌浆锚固方式连接,设计和施 工都比较复杂,实际效果较差。 韩国、日本等国家均采用装配整体 式框架结构和隔震、减震设计相结 合来建造高层住宅建筑。
标准解读
JGJ 224-2010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世构体系
施工安装 计 算 使用阶段
按简支梁或连续梁计算 按连续构件计算 次梁支座按铰接考虑 取与现浇结构相同的计算模型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标准解读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1.基本概述 2.国外发展及现状
3.国内发展及现状
4.百年建筑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国外发展现状
发展变迁
第一代建筑工业化 解决住房短缺问题 量 第二代建筑工业化 追求高品质、高性能 质 第三代建筑工业化 节能、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可持续发展
发展方式
住宅为主
高层 新加坡、新西兰 两者兼顾 美国、日本、德国
开创
借鉴前苏联技术,初步建立了工厂化和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
发展
建筑工业化逐步实现从手工生产转向机械化生产; 初步形成了装配化和机械化施工的技术政策。
文革时期,经济发展停滞,建筑工业化停滞; 唐山地震发生,抗震性能差的弊端显露出。 城镇化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高速发展; 初期技术水平、标准较落后; 后期由于建筑能耗、污染等问题,提出新型建筑工业化, 进入创新发展时期。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及我国建筑工业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及我国建筑工业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及我国建筑工业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摘要:介绍了建筑工业化基本概念及目前国外建筑工业化发展方向和趋势,针对我国目前建筑工业化现状,归纳总结了三种主要体系特点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现浇结构,钢结构1 建筑工业化发展概况建筑工业化是指采用现代化的制造和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其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与“建筑工业化”相近的概念有:装配式建筑、PC建筑、住宅产业化等。

需要说明的是,这几个概念并不等价。

工业化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一种生产方式。

国外建筑工业化是二战后期发展起来的。

战后欧洲法、德、苏等国家房屋损毁严重,重建工作量大,人工匮乏,先后掀起了建筑工业化高潮。

到60年代,建筑工业化已经扩及到其他工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

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始于上世纪50年代。

总体来说,上世纪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并不理想。

90年代后提出了新型建筑工业化,并逐步推进发展。

2 国外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2.1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与新体系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已向标准化、模数化、通用化方向发展,并研发出多种新型建筑体系,如新型钢结构、钢混结构、木结构等。

目前瑞典和日本建筑部品通用化程度较高,可以根据建筑需要直接进行组合。

2.2定制化、集成化西方国家将制造业中定制化概念引入住宅工业化生产中,形成模块化设计和生产定制建筑,提升客户体验,满足个性化需要。

运用建筑技术集成化,提升科技含量,提高建筑设施精细化程度,降低功能造价,节省建筑空间,在提升建筑使用舒适性、便利性的同时,实现了经济性优势。

2.3专业化服务体系发达国家建筑工业化发展形成了新型工程技术服务体系,形成了专业的施工队伍。

如,模板工程由现场作业进化为从设计到制作的独立商品运营模式,订购、选购、租赁、维修、拆除等等实现了一体化运营,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改善了施工场地环境。

我国工业化建筑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化建筑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化建筑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李忠富;李晓丹;韩叙【摘要】以北大核心期刊目录中的10个建筑科学类重要期刊为数据源,采用文献计量和共词分析方法,对2006~2015年间我国的工业化建筑领域研究内容和热点进行分析,统计分析出我国工业化建筑领域主要的研究机构和学者.结果表明我国工业化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产业、行业角度的分析研究;设计、生产、施工的研究;实践应用研究;性能和质量、成本研究;工业化建筑与环境相关研究五大方面.研究机构主要包括高校和企业两大类.对每个热点研究中的高频关键词进行了逐年统计,分析变化趋势及对未来的工业化建筑领域的研究进行预测,工业化建筑成本降低措施、BIM技术在工业化建筑设计、生产全过程的应用等研究将成为今后的热点.%Taking 10 key journals in architecture science which are also included in Peking University core periodical catalogue as data sour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otspots of industrialized building research from 2006 to 2015 by applying bibliometrics method and co-word analysis method. The main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researchers are identifi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five research hotspots:industriesperspective;technology of design,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practice and application;study on property,quality and cost;industrialization and environment. Most institutions are from university and company. Keywords with high frequency in each hotspot are counted by year, and the trend of evolutionis is analyzed. Finally,the predic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of industrialized buildingsuch as the reduction of construction cost,the application of BIM in the design and the production phrase are made.【期刊名称】《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年(卷),期】2017(034)005【总页数】7页(P8-14)【关键词】工业化建筑;共词分析方法;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作者】李忠富;李晓丹;韩叙【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管理系,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管理系,辽宁大连 116024;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管理系,辽宁大连 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741我国的工业化建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迟缓,相关的技术沉寂了多年之后又重新在中国兴起,尤其是近10年,工业化建筑再次被国家大力推广[1]。

国内外建筑市场分析

国内外建筑市场分析

首页业内动态康居工程性能认定技术与产品产业发展国际合作领导讲话专家论坛康居认证●--住宅部件化的发展较明显。

采用良好的住宅部件,是住宅最终产品质量的基本保证。

住宅部件是指工厂生产、在建筑现场不经任何加工就能直接安装,且具有一定功能的制品。

日本将发展住宅部件化作为发展住宅建筑工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意识地扶持和发展。

他们首先从人工费占生产成本中比重高、功能比较明显、与建筑物其他部分的独立性强,并易于规格化的部分开始,并且从单件逐渐向功能上和部件组合上都较复杂的组合件发展(如厨房水池→厨房组合件)。

目前日本已由住宅部件开发中心制定了以开发通用部件为目的的"优良住宅部件(BL部件)审定制度",该制度提出了通用部件所要求的最低性能和应考虑的模数协调尺寸体系,厂家可以自由的设计和价格应征,接受审查,以获得优良部件证,在制品上贴以"BL部件"标签。

到目前为止,日本对主体结构尚未实现部件化,因为主体结构通用部件化还需解决许多复杂的技术问题。

--主体结构通用体系有进一步发展。

丹麦和瑞典政府都明确指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是通用体系化。

丹麦的通用体系化的方向是"产品目录设计"。

生产厂商生产的具有互换性的产品构成了"通用体系总产品目录",设计人员可从中任何任意选用商品进行设计。

瑞典的通用体系化是以发展通用部件为基础。

为此政府制定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建筑规格、标准以及政府的优惠贷款制度,目前百分之八十以上新建住宅采用了通用部件。

法国1977年成立构件建筑协会(ACC)作为推动第二代建筑工业化的调研和协调中心。

最近,该中心将全国60家预制厂组织在一起,共同编制了一套G5软件系统,可把任何一个建筑设计"转变"为用工业化部件的设计,同时不改变原设计特点。

此外,国外一此专家也认为,对于建设量较稳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在保持生产批量和建筑多样化的条件下,专用建筑体系仍旧适用的,仍可加以适当发展。

工业化建筑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建造关键技术

工业化建筑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建造关键技术

工业化建筑标准化、数字化、一体化建造关键技术摘要:近年来工业化建筑进入高速发展期,尤其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建筑为主要结构选型的工业化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发展形成多种结构体系共存、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趋势,全国已建立了多个试点、示范项目,在完善工业化建筑技术体系、整合产业链、提高工程质量、性能和品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工业化建筑研究及应用已有一定基础,但是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产业化、一体化程度低”、“构件生产自动化水平低”、“建造过程数字化基础薄弱”等,使得工业化建筑的效率和效益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推广应用也遇到了瓶颈。

关键词:标准化设计;自动化生产;数字化建造;一体化建造引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快速高效、低耗环保、可工业化的建筑形式,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和应用。

装配式建筑把整体建筑拆分成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工厂完成叠合板、叠合梁、柱、剪力墙等构件的制作,再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拼接和组装。

整体的建造主要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和装饰。

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建造的各个过程都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如在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项目很难做到标准化、模数化设计,在构件生产阶段台模的使用效率不高,在输运阶段预制构件伸出的钢筋容易弯折、变形,甚至导致混凝土破损、缺角,影响外观和质量在安装和装饰阶段问题更加严重,为达到“等同现浇”的设计理念,通过预留钢筋后浇带现浇混凝土,但不同的预制构件钢筋的预留很容易导致钢筋碰撞问题,特别是节点区域。

总的说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程度不高,导致装配式建筑在实践的过程中受到阻碍出现种种问题。

1.工业化生产项目应用的各种预制构件通过该生产基地,实现了预制构件在工厂批量生产,且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耗材少,现场装配和连接使得劳动力资源投入相对减少,从而提高了预制构件的工业化程度,实现建筑工业化发展。

PC预制构件在工厂严格经过9道工序制造而成,从清模、(钢筋加工)、装模置筋、预埋、布料振捣、后处理、养护、脱模吊装、检验、成品堆放,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标准化执行,从而制造出高质量构件。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几个问题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几个问题

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几个问题一、介绍简述新型建筑工业化及其意义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1.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现状分析2.不同领域新型建筑工业化所面临的问题三、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解决途径1.政策引导2.产业升级3.技术创新四、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所需的条件1.市场需求2.行业标准3.优秀工业化企业五、新型建筑工业化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1.提高产业化水平2.加速城市化进程3.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结论:总结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和发展前景,提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建议。

一、介绍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指以工业化生产方式将建筑设计、施工、装修、维护等环节统一规范化、标准化、流水化的建筑生产模式。

它依靠现代化的工业技术,将建筑设计、施工、材料生产等各个环节合理整合,实现高效率、低成本、高品质、标准化生产,具备工业生产的优越性。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推广,可以降低建筑行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和效益,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筑工业化是国家发展对建筑行业提出的战略要求之一,也是中国制造2025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关于提高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5年,要实现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全覆盖,加快建设建筑工业化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建设建筑工业化研究院。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快速推广,是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必经之路。

中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新型建筑工业化在我国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绿色建筑在新型建筑工业化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新型建筑工业化通过标准化和序列化的生产,使绿色建筑更加易于实现。

二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产业规模不够大,缺乏核心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积累。

三是市场需求方面,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与市场规模的差距,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与当前传统建筑的协作水平不高,限制了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浅析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浅析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摘要伴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这也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下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发展趋势下,传统的建筑工业发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变,从而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的主流。

本论文主要从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开展研究,从而为推动建筑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发展;问题;对策一、建筑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建筑工业化的意识薄弱建筑工业化需要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其中整个过程包括建筑设计、生产制作、运输配送、施工安装、到验收运营等等方面。

还要以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劳动强度为主要发展方向。

但目前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告别了传统的建筑业的发展中的一些理念。

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建筑行业按照传统的建筑的理念开展,这也和起初实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的理念相背离。

例如在建筑过程中对于一些建筑材料根本没有考虑到其是否环保、以及在建筑过程中有没有起到既能够节约成本还能够高效的完成建筑施工的材料。

甚至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浪费比较严重的现象。

在很大层面上很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这些也恰恰的体现出了建筑工业化的这种意识非常薄弱。

建筑工业化配套的技术不够全面要想实现建筑工业化,首先配套的技术一定要全面,这样在运行的过程中才能够保质保量。

例如建筑过程中对于一些墙体节能技术的应用,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先考虑到这一点,然后包括后期选择墙体材料方面以及墙体的建筑方面都需要采用配套的专业技术。

还有一些选用的节能环保材料上对于一些专业的设备都需要提前配备齐全,以免影响建筑施工。

但一些工程建筑为了使工程更快竣工,常常会在没有配套完整的设备技术就开始动工,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同时也没能完全的达到建筑工业化的标准。

由于预制技术不成熟、建筑工业化的管理经验缺乏,目前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成本高于传统建筑方式,这使得许多开发商不愿意投资开发相应的项目,更不愿意进行相应的应用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11-21·Beijing 中国建筑工业化及其发展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叶明2016年11月北京目录1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历史沿革2 中国建筑工业化的核心问题3 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升华之路第一部分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历史沿革◆七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末期(建筑工业化起伏期) 建筑工业化并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我国一直倡导的发展方向。

从建国以来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195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化的决定》。

提出“三化”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发展要求。

学习前苏联的经验,第一次提出要实行建筑工业化。

文革期间,建筑工业化发展没有停止。

施工机具革新、单层工业厂房、预制空心楼板等得到了较大发展。

1978年原国家建委提出以“三化一改”(墙体改革)为重点,发展建筑工业化的要求,同时在北京、常州、南宁开展试点,建设了一大批“内墙大模板现浇与外墙板预制”结构。

进入八十年代末由于各种因素出现了一些问题,建筑工业化停滞下来。

◆五十年代中期~六十年代中期(建筑工业化初期)◆六十年代中期~七十年代中期(建筑工业化发展期)历史沿革◆2010年~201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2013年10月,俞正声主席主持双周协商会,提出“发展建筑产业化”的建议,高丽总理作出重要批示。

2013年底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

2014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统筹规划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和路径、积极稳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

◆2015年底~至今(发展装配式建筑)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要求; 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文件,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和八项重点任务及相关措施。

◆1999年~2010年(住宅产业现代化)199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系统地提出了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学习日本经验,吸收引进国外技术。

推广四新技术(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

建筑工业化1956~至今住宅产业化1999~2010 建筑产业现代化2010~2015 一、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历史沿革装配式建筑2016本质发展新型 建造方式要在同一内涵下寻求共识 共识◆都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转型升级。

◆都是发展新型建造方式。

◆都是一个系统工程,覆盖全产业链。

◆都有工业化的程度和水平的高低问题。

一、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历史沿革不同称谓下的共识新时期厘清建筑工业化的概念,在同一内涵下寻求共识,是当前发展装配式建筑顶层设计、科学 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部分中国建筑工业化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建筑工业化的核心问题——生产方式变革⏹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技术(生产力)+管理(生产关系)⏹推进建筑工业化要从生产方式入手,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技术与管理要高度集中和统一突出体现在:◆ 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问题突出◆ 工程建造方式和管理手段落后◆ 工程建设效率、效益普遍偏低◆ 工程建设资源浪费大、排放多◆ 建筑品质不高、使用寿命不长 主要基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建筑业仍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建造方式相对落后的传统产业。

手段为什么说是生产方式变革?生产方式落后具体表现在:◆设计、生产、施工相脱节—建造的过程不连续◆以单一技术推广应用为主—技术集成化程度低◆现场以手工、湿作业为主—生产手段相对落后◆依赖劳务分包粗放式经营—企业缺乏核心能力◆以农民工低廉劳动力为主—工人技能和素质低◆项目切块分割碎片化管理—工程难以高效组织生产方式影响的因素质 量 效 率 效 益 资 源 环 境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生 产 方 式决 定 了 生产 质 量 、效 率 和 资源 消 耗 的水 平。

二是,传统路径的依赖性强三是,急于求成、缺乏耐心一是,重“技术”轻“管理”三大问题 当前转变面临的主要问题建筑工业化≠传统生产方式﹢装配式技术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 = 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 ﹢ 现代化管理( 生产关系)没有技术就没有产品 没有管理就没有效益问题一:重“技术”轻“管理”将建筑工业化等同于装配化问题二:传统路径的依赖性强传统建造方式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技术、利益、观念、体制等都顽固地存在保守性和强大的惯性。

特别是传统生产方式在向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尤其是“工地”向“工厂”转型:缺乏工业思维和管理能力缺乏系统理念和设计能力缺乏技术集成和采购能力缺乏生产协同和组织能力现象:传统设计拆分、单纯卖构件、工厂劳务分包问题三: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当前,影响中国建筑工业化创新发展的最大障碍——缺乏耐心中国建筑工业化未来的发展道路,取决于我们对工业化的态度——是否有耐心?是否脚踏实地?是否有扎实、专注、执著的实业精神?表现在:一哄而上、急功近利、规模扩张、追求上市、以大为傲三大瓶颈:思想观念技术管理体制机制三大任务:一是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二是建立现代的产业体系;三是建立高效的管理体系。

为此,要从国家战略高度认识和推进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本质上是加速推进建筑业的现代化进程,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

第三部分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升华之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政策导向均表明:⏹中国建筑工业化正处于发展的极为关键时期。

或者再次重复“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停滞不前”的周期性波动的老路;或者坚决从传统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走上新型建筑工业化升华之路。

⏹显然,中国建筑业的巨大成就已经积累了很大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完全有条件在矛盾交织中闯出一条创新之路,使中国建筑业实现转型升华,成为真正的世界建筑工业化强国。

⏹未来中国建筑工业化必将迈上绿色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发展之路。

绿色建造设计标准化生产施工装修管理工厂化装配化一体化信息化“五化一体”建造方式实现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绿色化绿色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本质要求。

它不仅仅是建造过程的技术进步,更不是简单的“装配化”,而是现代建造文明的集中表现—绿色建造方式。

是房屋建造过程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具体表现在:集约化集约化是建筑工业化的集中体现。

集约化:优化整合资源,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要通过“三个一体化”解决碎片化管理,实现集约化发展。

建筑、结构、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技术与管理一体化建筑设计协同工业化的集成技术体系解决产品问题生产活动连续性工业化生产组织模式解决效益问题工程高度组织化技术+管理=工业化生产方式解决发展问题技术层面管理层面生产方式层面社会化社会化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目标。

建筑工业化就是要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

实现的途径:发展工程总承包。

工程总承包是生产或建造系统化的产品(建筑),其生产、建造过程必须实行协作化,必须由不同专业的生产企业协同完成;同时建筑的建造、生产必须兼具专业化和标准化,具有一定的精细程度和规模化要求。

通过发展工程总承包才能更好地实现工程建设的专业化、协作化和集约化,这是工程建设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前提和路径。

设计研发中心专业施工队伍专业装修公司专业运输公司专业机电公司专业安装公司专业……公司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技术体系工程总承包组织架构设计研发中心材料采购平台预制构件厂工程管理团队总承包组织架构工程总承包(EPC)的能力建设(1)完善总承包企业组织机构(2)建立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3)打造企业的核心技术体系(4)建立工程设计、研发中心(5)具备构件生产与装配能力(6)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7)培育市场化协作专业队伍信息化信息化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从建筑业未来发展看,信息化技术必将成为建筑工业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方向。

必然对传统建筑业的生产方式进行更新、改造和升级,提升建筑业整体素质。

⏹BIM信息技术主要功能:三维可视、专业协同、数据共享。

主要用途:建筑设计、施工模拟、技术协调。

⏹互联网+ BIM建筑设计—材料信息—成本信息—施工进度—工程管控—岗位责任—财务核算三、中国建筑工业化的升华之路工程管理系统成本、质量 进度BIM射频采集 移动终端ERPPDA CCTVRFRD人力资源物料供应 财务核算 商务合同 日常办公施工生产设计BIM 模型协同平台 工程管理信息系统ERP 内部管理系统 射频移动终端系统大后台 大数据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物联网小前端发展建议第一,做好顶层设计。

第二,建立协调机制。

第三,重视管理创新。

第四,培育企业能力。

第五,树立革命精神。

总之,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变革。

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必将对现行的传统发展模式带来冲击,整个行业也将带来一系列变化,可以说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的一场革命,整个建筑行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改革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要拿出革命精神和勇气去面对改革发展和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让我们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奋力开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新局面。

以上是个人对中国建筑工业化的理解和认识,仅供参考。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