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北部低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常用)

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常用)

单位工程基本农田整地工程造林种草封禁管理老林整改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坡面水系工程观测设施分部工程水平梯田水浇地同造林乔木林灌木林经济林果园人工种草以区域或者片划分等高埂(篱)沟头防护塘、堰坝谷坊拦沙坝护岸工程渠系工程截(排)水沟沉沙池蓄水池水蚀观测单元工程以设计每一个图斑为一个单元工程;每一个单元工程面积在5~10hm2,面积大于10hm2 以上的可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单元工程同水平梯田同造林以设计每一个图斑为一个单元工程;每一个单元工程面积在10~30hm2,不足10hm2 的可单独作为一个单元工程,面积大于30hm2 以上的可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单元工程同乔木林同乔木林以每一个果园为一个单元工程,每一个单元工程面积在~10hm2,不足1 hm2 的可单独作为一个单元工程,面积大于10hm2 的可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单元工程同乔木林同生态修复工程,按面积划分单元工程以设计每一个图斑为一个单元工程,每一个单元工程面积在1 ~10 hm2 ,不足1hm2 可作为一个单元工程,大于10 hm2 的可划分为两个以上单元工程。

以每处沟头防护工程作为一个单元工程以每一个塘堰作为一个单元工程以每座谷坊作为一个单元工程以每座拦沙坝作为一个单元工程按长度划分单元工程,每30~50m 划分为一个单元工程,不足30m 的可单独作为一个单元工程,大于50m 的可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单元工程按长度划分单元工程,每30~50m 划分为一个单元工程,不足30m 的可单独作为一个单元工程,大于50m 的可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单元工程按长度划分单元工程,每50~100m 划分为一个单元工程,不足50m 的可单独作为一个单元工程,大于100m 的可划分为两个及以上单元工程以每座沉沙池作为一个单元工程以每座蓄水池作为一个单元工程以一个标准小区或者每一个类比小区作为一个单元工程,每一个控制站作为一个单元工程单位工程名称单元工程量分部工程名称检验日期年月日单元工程名称、种类评定日期年月日项次项目名称质量标准检验结果评定1 △梯田布局田面水平、整齐,内排水沟平顺,按设计要求及时配套了沉沙设施、生产路等2 3 梯田施工△田坎石坎砌石外沿整齐,砌缝上下交错,稳定、无松动;清基、表土还原,田坎土中没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坎面拍光土坎梯田埂坎密实、稳定,人从埂坎上来回走一遍,埂坎无坍塌、坎顶无陷坑、埂坎按设计配有植物措施4 土壤无不宜风化大的石块、石砾总测点数合格数合格率1 田坎高度允许偏差:设计高度±10%检测2 田坎坡度项目3 △田面平整度施工单位自评意见主要检查、检测项目全部符合质量标准。

苏南丘陵区坡面经济林土壤侵蚀特征

苏南丘陵区坡面经济林土壤侵蚀特征
respectively. It can be seen that high⁃intensity rainfall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slope soil erosion. 【 Conclusion】 Soil
erosion in runoff plots of different economic forests wa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rainfall, average rainfall
壤侵蚀规律,对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提高经济林产
量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4] 。 朱元皓 [5] 发现
不同 经 济 林 坡 面 的 土 壤 抗 蚀 性 指 数 不 一, 茶 园
( 88 00%) > 针 阔 混 交 林 ( 85. 33%) > 脐 橙 林
(76 44%) >竹林(53 78%) >荒地(21 78%) ;张文
无霜期 249 d,年蒸发量在 1 400 ~ 1 800 mm;地貌
多为 浅 丘 低 岗, 坡 地 广 布, 丘 陵 坡 地 面 积 达 681
km 2 ,坡度主要介于 5° ~ 25°、海拔 30 ~ 100 m;现存
植被多以人工经济林和天然次生林为主,植被类型
降雨量增大但土壤侵蚀量反而降低。 总体而言,影
Abstract: 【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f economic
forest land with different planting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in the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Jiangsu. 【 Method】 Analyzing

【pdf】水土保持评价

【pdf】水土保持评价

【pdf】水土保持评价水土保持评价是指对特定区域的水土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水土保持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的过程。

水土保持评价通常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土壤侵蚀、水资源利用、植被覆盖、地形地貌等因素。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回答关于水土保持评价的问题。

1. 评价方法,水土保持评价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观察,结合专家经验和知识,对水土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形成评价报告。

定量评价则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通过获取大量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建模,得出定量化的评价结果。

2. 评价指标,水土保持评价的指标可以包括土壤侵蚀指数、水资源利用率、植被覆盖率、地貌类型等。

土壤侵蚀指数可以通过测定土壤流失量和土壤侵蚀速率来评估土壤侵蚀的严重程度。

水资源利用率可以通过计算水量供需平衡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来评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植被覆盖率可以通过遥感图像和野外调查来评估植被的分布和覆盖情况。

地貌类型可以通过地形地貌图和地貌要素分析来评估地貌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3. 影响因素,水土保持评价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降水、地形地貌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土壤侵蚀和水资源利用情况。

人为因素包括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生产活动、水资源管理等,这些因素对水土保持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也会间接影响水土保持评价的结果,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

4. 评价结果与应用,水土保持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改进措施。

评价结果可以指导土地规划、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可持续的水土保持和资源利用。

评价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和评估水土保持工程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工程实施方案。

总结起来,水土保持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和指标。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对特定区域的水土资源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为保护和改进水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苏南丘陵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分析

苏南丘陵区主要林分类型土壤抗蚀性分析
土 壤为研 究对 象 ,深入 了解 和评 价 了这一地 区 的土
壤 抗 侵蚀 特 性 及 其影 响 因素 , 理 利用 和管 理 土 为合 地 资源 、选择 适宜 水土 保持措 施 、防止 土地退 化 、 植 被恢 复重 建提供 主要 依据 。
析 ,环刀 法测定 土壤 的容 重 、毛管空 隙度 、总毛管 孔 隙度 【 采 用 r e2 0 1 ; i .0 2型激光 粒径 分析仪 测定土 s
粒 组成 、有机 质含 量 、水 稳性 指数 ,以及 表征 土壤 团聚体特 征 的分散 系数 、分散 率 、团聚状 况 、团聚 度 等指标 为主 【 J也 有学 者研究 土壤抗 蚀性能 与土 3,
降水量 1 0 m,时间分布上多存在两个多雨期: 0 1 m 是春夏 之交 的梅 雨 ,二 是夏季 的 台风雨 ,为全 国 雨期 最长 的地 区之 一 ,十分 有利 于农作 物和林 木 的 生 长 。地 形 以丘陵 为主 , 拔在 3 ~ 8 海 838 m。实验地 林 分 以 杉 木 ( u nn h mi ln e lt C n i a a a coaa g )、 毛 竹
不 同 的 ,因此 ,本研 究采 用多 指标加 以主成分分 析
2 研 究 方 法
( ) 1 样地 的选 择 。 研究 选择 杉木林 、 栎林 、 本 麻 马尾松林 、毛竹 林 4种具 有代表 性 的林 型 ,分 别建 立 2 2 的样 方进 行常 规调查 ,记 录其坡 度 、 0 mx 0 m 坡 向、冠 幅 等常规 指标 ,各林 分基 本情况 见表 1 。 ( 2)土壤 理化 性质 的测定 。于 2 1 0 0年 3月在 各样 方 中呈“ 字 型挖掘 3 土壤 剖面 , 品” 个 按照 0 l、 ~ 0
基础, 筛选 出了土壤抗 蚀性 的最佳评价指标体系 ; 计算各林地土壤的抗蚀性综合指数 , 出各林地土壤抗蚀性 由强到弱依次 得

南方低山丘陵区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及家系选择

南方低山丘陵区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及家系选择

南方低山丘陵区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及家系选择方宏峰;李永祥;朱琪;黄世清;张永志;姜景民;邵文豪【期刊名称】《福建林业科技》【年(卷),期】2024(51)1【摘要】为筛选适宜江南低山丘陵地区进行生态景观林营建及林分改造的彩叶无患子优良种源和家系,于2017年,在江西分宜县山下林场,以无患子5个种源45个家系7年生的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评价不同种源和家系的生长表现和秋叶呈色效果。

结果表明,无患子不同家系间树高及胸径性状差异极显著(P<0.01),枝下高性状差异显著(P<0.05);不同种源间树高、胸径、枝下高及冠幅性状均差异极显著(P<0.01),叶色性状差异显著(P<0.05)。

无患子各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68~0.94,其中浙江遂昌种源遗传增益最大,均值为19.62%。

UPGAM聚类分析表明,浙江遂昌种源的7个家系单独聚为同一个分枝,各性状表现优良。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无患子树高、胸径和枝下高性状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冠幅与树高和胸径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01);叶色性状仅与冠幅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其它3个生长性状无显著相关性。

无患子树高、胸径及枝下高性状在不同家系和种源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叶色和冠幅性状变异来源主要为种源,综合选择出浙江遂昌种源的7个家系为无患子彩叶优良种源家系。

【总页数】7页(P62-68)【作者】方宏峰;李永祥;朱琪;黄世清;张永志;姜景民;邵文豪【作者单位】安吉县龙山林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科研实验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2.33【相关文献】1.闽东丘陵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无患子幼树光合日动态研究2.无患子优株选育与良种繁育技术的研究3.无患子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对重庆低山丘陵区不同生境的响应4.闽东北高海拔地区无患子优良家系选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土保持星级评定标准

水土保持星级评定标准

水土保持星级评定标准
水土保持星级评定标准是根据农田水土保持情况评定的一种分类标准,用于评定土地经营者对水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情况,以及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中国农业部颁布的《水土保持星级评定标准与评价办法》(农办函[2004]308号)中规定,水土保持星级评定标准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土地利用类型:评定对象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包括林地、草地、农田等。

2. 水土条件:评定对象的水土条件是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包括土地透水性、坡度、坡长、地形等。

3. 植被状况:评定对象的植被覆盖情况是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包括植被种类、植被密度、植被覆盖度等。

4. 水土保持设施:评定对象采取的水土保持设施是评定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包括坡面覆盖、排水设施、防护工程等。

5. 工程实施情况:评定对象是否按照水土保持规划进行工程实施,施工质量是否达标等。

6. 管理措施和效果:评定对象采取的管理措施情况,如土地利用合理性、土壤保育措施、施肥管理等,以及这些措施的效果。

根据以上评定内容,评定对象将被评定为一星、二星、三星、四星或五星等级,星级越高,表示水土保持工作越好。

星级评定结果可以作为评价农田水土保持工作的依据,鼓励农田经营者加强水土保持工作,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江苏省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研究
江苏省丘陵山区的水土流失成 因可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分析。自然因素主要是由土壤质地、 降雨、植被、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组 成。江苏省以壤土为主,无人为扰动 的自然状态下水土流失不大。山丘 区地势落差较大,坡度较陡,部分山 丘区林草稀疏,土薄缺水,植被覆 盖 率 低 ,在 降 雨 、径 流 等 作 用 下 很 容 易发生面蚀和沟蚀等。据多年经验 和试验,降雨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 要动力因素。全省森林主要分布在 北 部 和 西 南 部 的 低 山 丘 陵 地 区 ,但 林业资源总量相对缺乏,是全国主 要缺林省区之一。缺乏植被固结土 壤、截留雨水等屏障作用是部分丘 陵山区水土流失较易发生的一个重 要因素。
11
泰州市 0.0
0
0
0
0
0
宿迁市 1195.0 251
1341 336560 202 40
9
2011 年第 11 期 江苏水利
3 江苏省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致使土地资源数量减
少,土壤综合生产能力降低。水土流 失带走大量的土壤,导致耕地减少, 土壤结构破坏,甚至丧失土壤的蓄 水容积,致使暴雨时入渗减少,径流 量 增 大 ;同 时 带 走 大 量 氮 、磷 、钾 等 营养物质使土壤肥力降低,粮食产 量降低,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
南京市 3930.5 1011
1405 1420132 777 195
39
无锡市 846.2
226
1306 295124 182 32
12
徐州市 1515.0 441
1400 617179 335 94
12
常州市 1096.9 368
苏州市 240.8
22
1137 433108 303 51

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研究

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研究

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收稿日期:2024-01-05作者简介:高俊臣(1974-)ꎬ男ꎬ山西省晋中市人ꎬ汉族ꎬ硕士研究生ꎬ高级工程师ꎬ研究方向为森林培育与荒漠化防治ꎬ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建设ꎬ荒漠化防治等工作ꎮ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研究高俊臣(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工程总站ꎬ太原030012)[摘㊀要]㊀低山丘陵地区存在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ꎬ原因包括过度放牧㊁乱砍乱伐和陡坡开荒等ꎮ针对这一问题ꎬ可采取小型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ꎮ治理措施包括山顶封禁治理管理㊁山腰退耕还林和坡改梯防治技术ꎮ封禁山顶地区ꎬ恢复植被生长ꎬ定期禁止砍伐㊁割草和放牧ꎬ并对裸露的土地进行覆盖和种植草木ꎮ在山腰地区实行退耕还林策略ꎬ种植经济果树ꎬ并采用坡改梯技术建设平整的农田ꎮ此外ꎬ还应注重水利工程建设ꎬ解决林间灌溉问题ꎬ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ꎮ这些措施有助于改善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ꎬ保护生态环境ꎮ[关键词]㊀低山丘陵ꎻ林业生态ꎻ治理模式中图分类号:F326.2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3303(2024)02-0152-03StudyonForestry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ModelofLowMountainandHillyLandformTypesGaoJunchen(ShanxiForestryandGrasslandEngineeringStationꎬTaiyuan030012ꎬChina)Abstract:Thereareseriousproblemsofsoilandwaterlossinlowmountainandhillyareasꎬwhicharecausedbyovergrazingꎬunregu ̄latedcuttingandsteepslopeclearing.Tosolvethisproblemꎬthesoilandwaterlosscontrolmodelbasedoncomprehensivemanagementofsmallwatershedcanbeadopted.Managementmeasuresincludemountaintopclosuremanagementꎬmountainsideconversionoffarm ̄landtoforestandslopemodificationcontroltechnology.Hilltopareasareclosedꎬvegetationisrestoredꎬloggingꎬmowingandgrazingareregularlyprohibitedꎬandbarelandiscoveredandplanted.Inthemountainsideareaꎬthestrategyofreturningfarmlandtoforestisimplementedꎬeconomicfruittreesareplantedꎬandslopetransformationtechnologyisusedtobuildflatfarmland.Inadditionꎬweshouldalsopayattentiontotheconstructionofwaterconservancyprojectsꎬsolvetheproblemofirrigationamongforestsꎬandpromotewater-savingirrigationtechnology.Thesemeasureswillhelpimprovesoilerosioninlowmountainandhillyareasandprotecttheeco ̄logicalenvironment.Keywords:Lowmountainsandhillsꎻforestryecologyꎻgovernancemodel林业生态建设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ꎬ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ꎬ维系着地球生态平衡ꎬ为人们提供生存及发展的资源㊁环境ꎮ低山丘陵地貌的特点是坡度比较平缓ꎬ地面较为崎岖ꎬ由绵延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ꎬ没有脉络ꎬ顶部浑圆ꎬ在陆地上的分布较为广泛ꎬ一般在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出现ꎬ且该地区降雨量较为充沛ꎬ常种植经济类树木及果树ꎬ适合发展较多的经济利益[1]ꎮ但丘陵地区降水时空分布较为割裂ꎬ年度变化较大ꎬ在改革开放发展初期ꎬ农民以生产粮食为主要任务ꎬ对生态环保意识㊁生态价值意识及资源管理意识较为淡薄ꎬ大量进行毁林开荒ꎬ将森林㊁草地转化为田地ꎬ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效益ꎬ破坏了生态多样性ꎬ使得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出现ꎮ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ꎬ使得土壤退化ꎬ土地资源受到破坏ꎬ大量泥沙进入湖泊ꎬ使得下游河床升高ꎬ增高了洪水灾害的风险ꎬ使得生态环境受损ꎬ因此对低丘陵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和治理十分必要ꎬ是现今生态环境问题的首要任务ꎮ1㊀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情况低山丘陵地区地势较为复杂ꎬ坡度较为平缓ꎬ地面较为崎岖ꎬ若遭袭暴雨ꎬ会有大量土壤带入湖水中ꎬ大量的水土流失使得山丘土层较薄ꎬ水土流失受日常㊁历史㊁社会㊁人文的影响ꎮ例如:过度放牧㊁乱砍乱伐㊁陡坡开荒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ꎬ使得各地区降雨不均匀ꎬ暴雨㊁大雨出现ꎬ汛期时间过长都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ꎮ低山丘陵地区土壤结构与其他地区较为不同ꎬ人们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ꎬ使得水土资源流失㊁生态毁坏[1]ꎮ2㊀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研究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ꎬ应结合小型流域综合治理为主ꎬ小型流域是指以河沟㊁坳沟为主体组成的ꎬ低山丘陵地区主要以自然技术区域㊁山地和丘陵地区组成ꎮ小型流域范围一般来说分2512024Vol 56No 2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成三段地貌:自上而分为岗坡区(分水岭至沟缘线)ꎻ沟坡区(沟缘线至坡脚线)ꎻ沟道系统(坡脚线以下)ꎮ各个地貌部分的侵蚀过程都有自身规律ꎬ岗坡地区侵蚀主要以溅蚀㊁面蚀及细沟侵蚀为主ꎻ沟坡区主要以沟蚀及重力侵蚀ꎻ沟道系统主要以泥沙㊁淤泥及下切作用为主ꎬ沟头部分还有溯源侵蚀[2]ꎮ对于低山丘陵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及治理应分为山顶㊁山腰及梯田管理ꎮ2.1㊀山顶林业生态建设及治理山顶林业生态建设及治理应采取封禁治理管理ꎬ利用本地区的经济条件ꎬ恢复植被生长规律ꎬ帮助林木生长ꎬ从而减轻水土流失ꎬ定期禁止上山砍伐㊁割草㊁放牧ꎬ并且及时对裸露的地表土地进行覆盖ꎬ种植生命力较强的草木㊁树木通过人工干预加强其绿色生态建设ꎬ3~5a之间对该地区进行封禁ꎬ使得该地区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ꎬ其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改善[3]ꎮ林业整体植被覆盖率有所提升ꎬ森林茂密ꎬ生态环境得到改善ꎬ提高土壤有机物质含量ꎬ改善土壤ꎮ封山补树ꎬ竖立封禁路牌ꎬ组建相应的护卫队伍ꎬ制定封禁措施ꎬ防治山林受到伤害ꎮ2.2㊀低山丘陵地区山腰经济林整改山腰岗坡地区应实行退耕还林策略ꎬ开发以经济果林为主的经济林ꎬ以此减少水土流失ꎮ采用坡改梯的耕地问题ꎬ对于有坡度的丘陵荒坡或者坡型耕地及逆行规划ꎬ按照水平距离4~5m的距离进行定位ꎬ按照山形走势形成等高线ꎬ沿等高线挖掘深1m宽1.2m的环山水平沟渠ꎬ在水平沟外侧形成高于梯面25cm宽45cm的土埂ꎬ形成宽3~5m的环山登高梯形[2]ꎮ其次ꎬ种植果树时ꎬ应在上坡的中上部种植耐旱性板栗果树等ꎬ中下部种植桃子㊁李子㊁梨子等经济型果树ꎬ选择合理的品种进行种植ꎬ确定林地面积㊁树木品种㊁树木数量ꎬ其中还可以在林间种植花生㊁药材等对光照没有过多需求的低矮性经济作物ꎬ将经济林与山脚下农田进行隔离ꎬ生成天然的隔离带ꎬ种植杂草㊁灌木等ꎬ既改良了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ꎬ又形成了复合型生态体系ꎬ保证人民生活利益的同时ꎬ保护了生态平衡ꎬ减少水土流失ꎮ最后ꎬ在进行经济林建设时ꎬ还需要改善林间的水利工程建设ꎬ解决林间灌溉问题ꎬ推广喷㊁滴灌式节水灌溉技术ꎮ按照山地不同地区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ꎬ从岗坡区到沟道系统ꎬ自上而下ꎬ根据不同位置会发生的何种危害进行针对性工程建设ꎬ修剪排洪沟㊁蓄水池ꎬ整修水渠㊁机井ꎬ保证林间排㊁灌ꎬ同时修建拦沙堤坝ꎬ保证林间涝灾可以及时排水ꎬ旱灾可以为果树提供水源ꎬ保水保土ꎬ减少水土流失[4]ꎮ2.3㊀坡改梯防治技术坡型耕地是低山丘陵地区主要水土流失的原因ꎬ因此对坡改梯防治技术可有效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整改ꎮ集中进行种植规划ꎬ形成农田片区ꎬ对田间进行合理布局ꎬ将田地分级别规划ꎬ等高梯田㊁岗洼冲沟ꎬ形成平整的农田ꎬ对其农业设施合理建设ꎮ实施的过程中ꎬ应从最需要的地方进行合理改良ꎬ改良最简单ꎬ土地较为平缓的地区ꎬ从最近端进行施工ꎮ设立水利系统ꎬ从地头㊁田边㊁路边等安排蓄沙池ꎬ开展机井㊁沟头防护工程的开展ꎮ修剪梯田时ꎬ应开凿洪水出路ꎬ布置防控设备ꎬ合理制定梯田高度ꎬ减少工程成本支出ꎬ减少埂坎占地ꎬ方便机械作业ꎬ使田地工作更加安全[5]ꎮ3㊀水土保持治理生态环境3.1㊀退耕还林3.1.1㊀核心要点在低山丘陵地区ꎬ要选择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树种ꎬ如抚育护士㊁侧柏等ꎬ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组合ꎮ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根系结构和吸水能力ꎬ选择合适的树种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ꎮ同时ꎬ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ꎬ还应配套实施土壤改良㊁施肥㊁修剪等措施ꎬ以促进树木的生长和根系的发育ꎬ提高植被覆盖率和植被的稳定性ꎮ3.1.2㊀生态效益林木的根系可以锚定土壤ꎬ减少水雨冲击的侵蚀作用ꎬ防止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的发生ꎮ有机物质的积累和降雨的拦截作用ꎬ更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ꎬ提高土壤质量ꎮ同时ꎬ林木能够有效调节水分循环ꎬ增加降雨的入渗量ꎬ减少地表径流ꎬ有利于维持河流的水量供给和地下水的补给ꎬ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ꎮ此外ꎬ林地的建设和恢复可以提供生物栖息地ꎬ促进植物和动物的栖息㊁繁衍和迁徙ꎬ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6]ꎮ3.1.3㊀项目实施与管理退耕还林项目应根据地区的水土条件㊁气候特点和社会经济状况ꎬ有针对性地制定退耕还林规划方案ꎬ明确各项工作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ꎮ此外ꎬ退耕还林可以与发展林业产业相结合ꎬ通过培育林下经济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ꎬ提高退耕还林项目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ꎮ3.2㊀经济林治理3.2.1㊀核心要点在经济林治理中ꎬ应根据低山丘陵地区的生态条件㊁土壤特性和地形地貌等因素ꎬ选择适宜的经济树种进行种植ꎮ不同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适应性和经济价值ꎬ需根据市场需求和林地资源状况进行科学选择ꎮ此外ꎬ经济林的管理与栽培包括修剪㊁施肥㊁病虫害防治㊁植株密度调控等ꎮ科学合理351林㊀业㊀科㊀技㊀情㊀报2024Vol 56No 2地进行管理可促进树木生长和根系发育ꎬ提高经济林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适应力ꎮ另外ꎬ应加强对经济林的管理和监测需要培养专业型人才ꎬ包括林业技术人员㊁林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专业技能人员等ꎮ同时ꎬ提供定期的技术指导㊁培训和技术支持ꎬ帮助农民掌握经济林种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7]ꎮ3.2.2㊀生态效益经济林的根系可以紧固土壤ꎬ减少水雨冲击的侵蚀作用ꎬ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ꎮ树木在地表和地下部分的稳定和固持作用ꎬ可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ꎬ减少土壤侵蚀和泥沙淤积ꎬ改善水质和水域生态环境ꎮ同时ꎬ经济林作为固碳林地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ꎬ对缓解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有积极作用ꎮ同时ꎬ经济林种植也可以提供木材和可再生能源等低碳商品ꎬ推动绿色经济发展ꎮ另外ꎬ经济林的建设与管理可以提供适宜的生物栖息环境ꎬ促进植物和动物的栖息㊁繁衍和迁徙ꎬ维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ꎮ合理抚育护士ꎬ选择适宜树种间的联合种植或者套种ꎬ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ꎮ3.2.3㊀项目实施与管理在经济林治理项目实施前ꎬ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规划ꎬ包括树种选择㊁种植布局㊁林分结构调整等ꎬ以确保经济林的健康发展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ꎮ此外ꎬ在经济林治理过程中ꎬ应整合各方资源ꎬ包括高校研究机构㊁林业技术服务机构㊁林木种苗供应商等ꎮ提供技术支持㊁培训和咨询服务ꎬ促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ꎬ改善经济林种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8]ꎮ3.3㊀坡地梯田化3.3.1㊀核心要点优化坡地梯田的设计是梯田化治理的关键ꎮ需要根据地形地貌和水土条件ꎬ合理确定梯田的长度㊁宽度㊁坡度和梯田之间的水利设施等ꎮ设计合理的梯田能够有效减缓水流速度ꎬ增加水流入渗ꎬ并提高水土保水能力ꎮ在梯田治理过程中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水保㊁肥保和排水保持技术ꎬ包括适时的滚洪排水㊁中田排灌㊁秸秆库产业化利用等[3]ꎮ这些措施可以减少土壤侵蚀㊁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和养分保持能力ꎬ在改善水土环境的同时提高农田的产量ꎮ梯田化不仅可以改善水土环境ꎬ还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农田景观ꎮ梯田具有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ꎬ为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条件[9]ꎮ3.3.2㊀生态效益梯田化能够减缓坡面径流速度ꎬ降低水土冲刷ꎬ减少水土流失ꎬ防止泥沙淤积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ꎮ同时ꎬ梯田治理可以增加土地的保水能力ꎬ降低降雨对土壤的冲蚀破坏ꎬ减轻干旱和降雨不均对作物生长的影响ꎮ此外ꎬ梯田化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生态环境ꎬ为多样性的植物㊁昆虫和鸟类等提供栖息和繁衍的场所ꎬ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ꎮ3.3.3㊀项目实施与管理在坡地梯田化项目实施过程中ꎬ需要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和培训ꎬ包括梯田设计㊁水保技术和农田管理等ꎮ帮助农民掌握梯田化的技术和管理方法ꎬ提高项目的实施能力和效果ꎮ同时ꎬ梯田化治理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ꎮ政府可以制定梯田化治理的奖励政策ꎬ鼓励农民参与项目ꎬ并提供必要的经济资金支持ꎬ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10]ꎮ4㊀结语综上所述ꎬ通过封禁山顶地区㊁退耕还林和坡改梯技术ꎬ可以有效恢复植被生长ꎬ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ꎮ同时ꎬ退耕还林策略可以将农田转为经济果树种植ꎬ不仅为农民带来收入ꎬ还有助于保护土壤和水源ꎮ坡改梯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建设平整的农田ꎬ防止土壤流失和水源污染ꎮ此外ꎬ水利工程建设和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解决林间灌溉问题ꎬ并减少水资源的浪费ꎮ因此ꎬ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ꎬ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ꎮ参考文献[1]陈晓燕ꎬ李红伟ꎬ李留振ꎬ等.许昌市低山丘陵区低质低效林改造与提升策略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ꎬ2023ꎬ52(4):9-11ꎬ27.[2]阎孟冬.辽西低山丘陵区刺槐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化规律研究[J].地下水ꎬ2023ꎬ45(3):123-126. [3]王昊天ꎬ何丹ꎬ王玲ꎬ等.生态脆弱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经济林营林技术与效益 以辽西低山丘陵区为例[J].辽宁林业科技ꎬ2020(2):23-26ꎬ52.[4]和润云.迪庆高寒山区乡村振兴林业生态建设模式及应用[J].绿色科技ꎬ2021ꎬ23(17):198-200. [5]刘慧.榆林市榆阳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J].绿色科技ꎬ2020(11):205-206ꎬ211.[6]赵二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分析[J].现代园艺ꎬ2021ꎬ44(10):138-139.[7]王建良.林业生态建设转型发展调研报告 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J].林业经济ꎬ2018ꎬ40(7):28-31. [8]邹雅琴.大数据在林业生态资源保护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3ꎬ55(1):72-74.[9]李鹰.林业产业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协同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1ꎬ53(1):44-46.[10]陈亮.论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的关系[J].林业科技情报ꎬ2020ꎬ52(2):33-34.451。

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评价

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实施效果评价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成为了重要的环保手段。

林业生态修复工程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和生态恢复等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然而,对于这些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科学评估,我们才能了解工程的成效,为未来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经验和指导。

一、水土保持效果评价林业生态修复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通过植树造林、修复河流湖泊等手段,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水源地和水生态系统。

评价水土保持效果的关键指标包括土壤侵蚀率、水质改善情况等。

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的数据,可以评估工程的实施效果。

例如,在某个山区进行了植树造林工程后,可以通过监测土壤侵蚀率的变化,来评估工程对于减少土壤侵蚀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对修复前后的水质进行对比,以评估工程对水质的改善程度。

二、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评价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对于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植树造林、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措施,可以提供更多的生境,促进物种的繁衍和迁移。

评价生物多样性恢复效果的关键指标包括物种数量、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等。

通过对修复前后的生物多样性数据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工程对于生物多样性的恢复程度。

例如,在一个受损的湿地进行修复工程后,可以通过监测湿地的鸟类数量和种类来评估工程对鸟类生境的恢复效果。

三、碳汇效果评价林业生态修复工程对于缓解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植树造林和森林保护,可以增加森林碳汇,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评价碳汇效果的关键指标包括森林碳储量和碳吸收速率等。

通过对修复前后森林的碳储量和碳吸收速率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工程对于碳汇的贡献程度。

例如,在一个受损的森林进行修复工程后,可以通过测量森林的生物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来评估工程对碳汇的效果。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江淮丘陵区国有林场低效林的成因及改造技术r——以全椒县黄栗树林场为例

江淮丘陵区国有林场低效林的成因及改造技术r——以全椒县黄栗树林场为例

江淮丘陵区国有林场低效林的成因及改造技术r——以全椒县黄栗树林场为例凌碧流【摘要】本文以黄栗树林场为例,介绍了皖东江淮丘陵地区国有林场低效林的现状,客观分析了低效林产生的原因,指出了低效林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探讨了国有林场低效林改造的技术路径,以期为其他相似地区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期刊名称】《安徽林业科技》【年(卷),期】2018(044)003【总页数】6页(P53-58)【关键词】低效林;成因;改造技术;建议【作者】凌碧流【作者单位】全椒县林业局,安徽滁州 239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6国有林场大多处在江河源头、湖库周围、风沙前沿,在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全椒县黄栗树林场是皖东江淮丘陵地区34个国有林场之一,也是长江二级支流——襄河的源头,大型水库黄栗树水库(碧云湖)坐落境内,其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森林、植被,以及森林资源的发展、变化、演替在江淮丘陵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全椒县的5个国有林场成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鉴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国有林场在成立之初大多以绿化荒山为主要任务,森林经营理念尚未形成,经营目标定位不清,在造林和营林措施上方法不当,特别是营造了大量以松类为主的人工纯林,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出现了大面积的松类低效林。

虽然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通过营造针阔混交林和以乡土树种为主的林苗两用林,但限于多方面原因,改造面积不大,改造步伐缓慢,现今仍存在一定数量的低产低效林,严重制约了森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发挥。

本文通过对黄栗树林场低效林改造调查研究,分析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旨在为江淮丘陵地区低效林改造提供参考。

1 自然概况滁州市全椒县黄栗树林场成立于1962年,场部所在地距全椒县城约23 km,西北与南谯区接壤。

林场经营面积2 250.2 hm2,有林地面积2 175.33 hm2,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32 129 m3,其中公益林面积1 844.93 hm2,占全场总经营面积的82%,是典型的生态公益类国有林场。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下部分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下部分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http: / / www.ecologica.cn
22 期
王霞 等:不同林龄麻栎林地下部分生物量与碳储量研究
8557
carbon storage of the underground root and the community. On comparing 11 types of mathematical regression models, the root biomass regression model of Quercus acutissima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root biomass of young forests, half⁃mature forests, near⁃mature forests, and mature forests were determined to be 14.81t / hm2, 41.15t / hm2, 50.36t / hm2, and 53.75t / hm2, respectively, with the following order of root biomass at each level: root pile> thick root> large root> fine root; shrub and herb root biomass were 0.48—1.71t / hm2 and 0.13—0.60t / hm2, respectively; the root biomass of different stand age of Quercus acutissima community was 15.42—56.06t / hm2, which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forest age. The order of carbon content in the roots of Quercus acutissima was root pile>thick root>large root>fine root, and carbon content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the carbon contents of roots of shrubs and herbaceous plants were 41.84%— 43. 79% and 34. 03%—38. 48%, respectively, with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root carbon content of shrub⁃grass plants with age. Root carbon storage in the tree layer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age, and the root carbon storage of young forests, half⁃mature forests, near⁃mature forests, and mature forests was 6. 01t / hm2, 17. 41t / hm2, 21. 79t / hm2, and 21.99t / hm2, respectively; the root carbon storage of shrubs and herbaceous plant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forest age; the communities of young forests, half⁃ mature forests, near⁃mature forests, and mature forests were 6. 26t / hm2, 17. 74t / hm2, 22. 37t / hm2, and 22. 94t / hm2, respectively, in the order of tree layer > shrub layer > herb layer. Carbon storage and root biomass in the underground biomass of Quercus acutissima forest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forest age. Carbon storage and root biomass in the young forest to the near⁃mature forest increased rapidly with an increase in forest age, carbon and root biomass accumulation increased gradually after the near⁃mature forest stage, similar to that in mature forests.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

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及林种配置第一节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一、水土保持林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地位在山区和丘陵区,不论从水土保持林占地面积和空间,从发挥其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河川径流,还是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形成林业产业进而提供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等方面,水土保持林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水土保持林的功能(1)生态屏障(2)林业产业防护林体系: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林种为主体,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片、带、网相结合所形成的综合森林防护体系。

防护林体系的形成地区生态环境条件的恶化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其自己的特征,各区域、各类型的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使是同一土地利用方式,在不同地带所受到的灾害因子也是不同的,针对不同灾害因子,不同地区的防护林、不同林种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使全区不良生态环境因子得到改善,在一个较大的区域,有小到大逐步形成区域防护林体系。

三、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水土保持林林种林种的生产性分水岭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护坡林用材林、经济林梯田地坎造林经济林、果树侵蚀沟道防护林用材林、饲料林、燃料林护岸护滩林用材林、经济林石质山地沟道造林用材林山地护牧林饲料林、燃料林坡地果园(特用经济作物)经济林、用材林池塘水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山地渠道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山地现有林(包括天然次生林)用材林、林特产品四、山区、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配置的技术模式其技术模式的主要基础是作好各个林种在流域的水平配置和林种的立体配置。

“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各个林种在流域围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林分立体结构的配置和形成。

五水土保持林的配置在不同的地形地貌部位上,根据水土流失的形式、强度与产生方式,安排不同结构的林分,使其在平面与空间上形成合理的布局,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作者:***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4年第01期摘要為明确亚热带典型人工林植被群落的水源涵养功能,选取福建省漳平市典型地段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油茶(Camellia oleifera)林为研究对象,采取室内浸泡法测定林下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枯落物持水性能。

结果表明:3种森林类型枯落物厚度在2.07~3.23 cm,具有显著差异(P<0.05)。

3种森林类型枯落物总蓄积量在5.40~8.31 t/hm2,表现为杉木林>毛竹林>油茶林。

3种森林类型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总和在2.79~4.66 t/hm2,表现为杉木林>毛竹林>油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在115.98%~153.68%,杉木林最大,油茶林最小。

3种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

关键词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中图分类号 S7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1-0101-04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1.02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Study on the Water-holding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orest Types of Dead LitterCHEN Han-zhong(Yongfu Forestry Station,Zhangping Forestry Bureau, Zhangping, Fujian 364401)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water-holding function of typical vegetation communities in subtropical plantation forests, this paper selected Chinese fir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moso bamboo (Phyllostachys edulis)an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s in a typical section of Zhang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he undecomposed and semi-decomposed layers of the forest understory was determined by indoor soak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ickness of dead litter of the three forest types ranged from 2.07 to 3.23 cm,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The total volume of dead litter storage of the three forest types ranged from 5.40 to 8.31 t/hm2, with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s > Phyllostachys edulis forests > C. oleifera forests.The total 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dead litter of the three forest types ranged from 2.79 to 4.66 t/hm2, with 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s > Phyllostachys edulis forests > C. oleifera forests. The mean value of 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dead fallout varied from 115.98% to 153.68%, with Chinese fir forest being the largest and oil tea forest being the smallest.The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three types of dead fallout was a logarithmic function of soaking time, and the water absorption rate was a power function of soaking time.Key words Forest stand type;Litter;Water-holding characteristics作者简介陈汉忠(1971—),男,福建漳平人,工程师,从事森林经营与林业管理研究。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解丹丹;苏志尧【摘要】基于3个标准样地(100 m×100 m)植被的全面调查,研究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山顶矮林3类典型森林群落冠层树种的结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山顶矮林冠层树种组成分别为31科41属48种、23科39属49种和38科58属75种;科、属、种组成复杂,优势科和优势种明显,3类群落共有的科和种分别为茶科Theaeeae和木荷Schima superba;常绿阔叶林结构稳定,除密度和盖度外,胸径、树高和冠幅均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矮林,山顶矮林结构稳定性次之,针阔混交林结构极不稳定;除物种丰富度外,山顶矮林、针阔混交林的物种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 指数、物种均匀度均显著高于常绿阔叶林.本研究结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提供了科学依据.【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3)011【总页数】5页(P53-57)【关键词】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物种组成;石门台自然保护区【作者】解丹丹;苏志尧【作者单位】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河南许昌461000;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5106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4+2;Q145群落结构为揭示群落物种共存、群落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提供重要信息,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1-2]。

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能反映群落结构的变化,是了解群落的基础和群落性质的关键[3-4]。

物种多样性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反映了生物群落在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等方面的异质性[5-6]。

目前,关于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群落结构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的群落类型[7-9],而对不同类型森林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比较缺乏系统地研究报道。

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

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

江苏农业学报(JiangsuJ.ofAgr.Sci.)ꎬ2022ꎬ38(6):1517 ̄1523http://jsnyxb.jaas.ac.cn詹雪洁ꎬ丁琪洵ꎬ周文强ꎬ等.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ꎬ2022ꎬ38(6):1517 ̄1523.doi:10.3969/j.issn.1000 ̄4440.2022.06.009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詹雪洁ꎬ㊀丁琪洵ꎬ㊀周文强ꎬ㊀汪甜甜ꎬ㊀郭匿春ꎬ㊀马友华(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生态保育与污染防控安徽省重点实验室ꎬ安徽合肥230036)收稿日期:2021 ̄12 ̄9基金项目:农业农村部农田 耕地质量保护专项国家耕地质量监测项目(21190017/125C0505)ꎻ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协同创新项目(GXXT ̄2019 ̄047)ꎻ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202003a06020002)作者简介:詹雪洁(1998-)ꎬ女ꎬ安徽淮北人ꎬ硕士研究生ꎬ研究方向为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ꎮ通讯作者:马友华ꎬ(E ̄mail)yhma@ahau.edu.cn㊀㊀摘要:㊀为探讨区域性补充耕地的耕地质量评价方法ꎬ以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的全椒县和长丰县为研究区域ꎬ在确定基于生产适宜性㊁区域性特点和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分区基础上ꎬ运用层次分析法㊁专家咨询法和德尔菲法确定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ꎬ再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评价符合江淮丘陵地区农业生产条件的补充耕地质量等级ꎮ结果表明ꎬ研究区的补充耕地ꎬ已满足土体厚度ȡ50cm㊁50cm土体内地表碎屑物含量(地表砾石度)ɤ20%㊁土壤有机质含量ȡ6g/kg和地形坡度<25ʎ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ꎮ补充耕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处于2等至7等ꎬ周边耕地的质量等级处于2等至6等ꎮ补充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4 60ꎬ周边耕地的耕地质量综合等级为4 04ꎮ补充耕地土壤灌溉与排水能力高于周边(成熟)耕地ꎬ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㊁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低于周边(成熟)耕地ꎮ关键词:㊀补充耕地ꎻ江淮丘陵地区ꎻ农业生产条件ꎻ耕地质量评定中图分类号:㊀S158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0 ̄4440(2022)06 ̄1517 ̄07Qualityevaluationof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inJianghuaihillyareaZHANXue ̄jieꎬ㊀DINGQi ̄xunꎬ㊀ZHOUWen ̄qiangꎬ㊀WANGTian ̄tianꎬ㊀GUONi ̄chunꎬ㊀MAYou ̄hua(KeyLaboratoryofFarmlandEcologicalConservationand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AnhuiProvinceꎬ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ꎬAn ̄huiAgriculturalUniversityꎬHefei230036ꎬChina)㊀㊀Abstract:㊀Toclarifythequalityevaluationmethodsoftheregional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ꎬQuanjiaoCountyandChangfengCountyinJianghuaihillyregionofAnhuiprovinceweretakenastheresearchareas.Basedontheproductionsuitabilityꎬregionalcharacteristicsandtheevaluationofnationalcultivatedlandqualitylevelsꎬ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ꎬexpertconsultationmethodandDelphimethodwereusedtodeterminethe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qualitye ̄valuationindexsystemꎬandthentheGISspatialanalysistechnologywasusedtoevaluatethequalitygradeof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inlinewithagriculturalproductionconditionsintheJianghuaihillyarea.Thesupplementaryfarmlandhadmetthebasicconditionsofagriculturalproductioninthestudyareaꎬsuchassoilthicknessofnolessthan50cmꎬthesur ̄facedebriscontent(surfacegraveldegree)ofnomorethan20%in50cmsoilꎬthesoilorganicmattercontentofnolessthan6g/kgandthetopographicslopeoflessthan25ʎ.Thequalitygradesof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weredistributedfromtwotosevenꎬandthequalitygradesofsurroundingcultivatedlandrangedfromtwotosix.Thecomprehensivegradeofsupplementalcultivatedlandqualitywas4.60ꎬandthecomprehensivequalitygradeofsurroundingcultivatedlandwas4.04.Thesoilirrigationanddrainagecapacityofsup ̄plementedfarmlandwashigherthanthatofsurrounding(mature)farmlandꎬandthecontentsofsoilorganicmat ̄terꎬavailablephosphorusandavailablepotassiumofsup ̄plementedfarmlandwerelowerthanthoseofsurrounding(mature)farmland.7151Keywords:㊀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ꎻJianghuaihillyareaꎻagriculturalproductionconditionsꎻarablelandqualityassessment㊀㊀国家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ꎬ进一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ꎬ有助于强化底线意识守护好耕地资源[1]ꎮ早在1997年4月ꎬ国家就要求各地须严格落实耕地总量平衡[2 ̄3]ꎬ第一次明确ꎬ非农建设需要占用耕地的ꎬ须开垦不少于占用面积且符合标准的耕地[4 ̄7]ꎮ1998年8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ꎬ确立了以 占补平衡 为核心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8]ꎮ2004年10月国务院提出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按照等级折算[8]ꎬ目的是占补数量㊁质量同步平衡[9]ꎮ2015年12月ꎬ提出了耕地保护的概念ꎬ包括数量㊁质量和生态三方面[10 ̄12]ꎮ2020年1月ꎬ提出了耕地占用补偿制度ꎬ引入了国家耕地保护的概念[13]ꎮ在非农业建设中ꎬ经批准占用耕地的ꎬ应当本着 量力而行 的原则ꎬ对开垦的新耕地进行数量㊁质量两手抓[14 ̄16]ꎮ补充耕地质量的重要性逐步得到重视ꎬ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落实ꎬ有效遏制了耕地流失[17 ̄18]ꎬ在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ꎬ为产粮大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及技术保障[19 ̄23]ꎮ于磊等[24]通过土地开发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ꎬ评定地块尺度下新增耕地的耕地质量等别ꎬ进而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ꎮ郧文聚等[25]认为按等折算可为占补平衡考核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ꎮ王帅等[26]采用多因素法确定补充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ꎬ对陕北土地开发项目实施耕地等别评价ꎬ且对新增耕地的管护方式提出建议ꎮ何满鱼等[27]通过对新增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㊁利用等指数和经济等指数的剖析ꎬ进行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ꎮ李陈等[28]以农用地分等定级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ꎬ探讨了质量改进期占补平衡的潜在价值评估体系ꎮ胡秋凤等[29]以屏南县官洋村为研究地点ꎬ将农用地分等数据应用于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中ꎮ陈正等[30]提出新发展理念下耕地占补平衡监管体系工作开展方法ꎮ江淮丘陵地区位于淮河与长江之间ꎬ地形主要由河谷平原和起伏的丘陵组成ꎬ土地承载力较高ꎬ农业资源开发潜力大ꎬ但耕地质量也面临着干旱频发㊁水土流失严重㊁耕层较浅㊁土壤结构多块状㊁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等问题[31]ꎮ目前ꎬ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耕地占补平衡的发展历史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㊁耕地总量的平衡以及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性等方面ꎬ涉及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的研究相对较少ꎮ对江淮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的研究多集中于土壤质量[31]㊁水土保持[32]㊁土壤养分[33]㊁容重[34]㊁抗旱能力[35]㊁灌溉能力[36]等方面ꎬ而缺乏对于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ꎮ并且区域性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定的标准未具体确定ꎬ«耕地质量等级评价»(GB33469-2016)发布后ꎬ补充耕地的质量等级评价的技术方法与路线缺乏系统的研究ꎮ本研究以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的长丰县与全椒县为研究区域ꎬ探讨该区域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ꎬ应用最新的耕地治理等级评定标准评价研究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新增(补充)耕地质量ꎬ研究其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周边现有耕地差异ꎬ分析该区域补充耕地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ꎬ以期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和提升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江淮丘陵北部的长丰县与江淮丘陵东南部的全椒县ꎮ长丰县位于东经116ʎ52ᶄ~117ʎ26ᶄ㊁北纬31ʎ55ᶄ~32ʎ37ᶄꎬ地势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降低ꎬ海拔50m左右ꎮ江淮流域贯穿县城中南部ꎬ分为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ꎮ高塘湖滨位于东北部ꎬ瓦埠湖滨位于西部ꎬ地势平坦ꎬ属淮河滩平原ꎮ全椒县位于北纬31ʎ51ᶄ~32ʎ15ᶄ和东经117ʎ49ᶄ~118ʎ25ᶄꎮ该县北部为低山丘陵ꎬ中部为丘陵ꎬ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山谷平原ꎬ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ꎮ全县水田与旱田土壤质地属于黏壤土㊁重壤土和黏土ꎮ虽然保水㊁保肥性能较好ꎬ但土壤通透性差ꎬ难耕㊁难耙ꎮ绝大多数土壤呈中性ꎬ土层厚㊁耕层浅ꎮ农作物种类丰富ꎬ主要有油菜㊁小麦㊁水稻㊁棉花和玉米ꎮ研究选取的项目区来自长丰县与全椒县2019年补充耕地ꎬ共18个项目区ꎬ补充耕地面积74 53hm2ꎮ1.2㊀占补平衡耕地质量等级划定与评价方法1.2.1㊀资料收集和技术准备㊀在补充耕地项目实施前ꎬ收集现有土地利用现状图与照片㊁土壤质量调查资料㊁建设项目相关规划图㊁批准文件和耕地质量8151江苏农业学报㊀2022年第38卷第6期等级评价结果ꎮ评价单元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补充耕地建设项目类型㊁地形位置㊁农田基础设施㊁土壤类型等ꎮ1.2.2㊀野外实地踏勘(调查与采样)㊀结合长丰与全椒县具体情况ꎬ将长丰县的10个项目区地块编号为1~10ꎬ全椒县的8个项目区地块编号为11~18ꎮ对18个项目区进行布点㊁调查㊁采样ꎮ按照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GB/T33469-2016)和«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范»(NY/T2626-2014)等相关评价要求ꎬ对研究区每个补充耕地地块进行布点ꎬ利用Arcgis与奥维地图进行点位布设ꎻ调查则采取现场踏勘㊁农户访问㊁专家咨询的形式ꎻ采样采用五点取样法ꎬ并保证每个补充耕地地块至少收集一份土壤样品ꎬ以此确保采样密度(图1)ꎮ图1㊀长丰县与全椒县补充耕地调查点位分布图Fig.1㊀DistributionofsupplementarylandsurveysitesinChangfengCountyandQuanjiaoCounty1.3㊀综合评价补充耕地质量综合评价包括2个方面ꎬ一方面是先对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符合度进行评价ꎬ另一方面是对土壤和耕地的质量等级进行评价ꎮ若发现土壤中存在污染源或潜在的污染源ꎬ还应按农业农村部推荐标准NY/T1634增加对耕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ꎮ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和«补充耕地评定技术规范»(NY/T2626-2014)评定本次补充耕地的质量等级ꎮ1.3.1㊀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的符合性评价㊀根据«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技术规范»(NY/T2626-2014)要求ꎬ土层厚度㊁土壤有机质高低㊁地形坡度㊁地表碎屑物含量和类型是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整体评价的必要指标ꎮ此外ꎬ还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增加评价指标ꎬ确定各指标的极限值作为评价标准ꎮ各项评价指标均符合评价标准的规定ꎬ表示合格ꎬ否则为不合格ꎮ基于江淮丘陵区域特点ꎬ并参考浙江省补充耕地建设农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指标与要求(«关于规范和加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的通知»)ꎬ经安徽省相关农业㊁农村部门等有关专家审定后确定生产条件符合性评价9151詹雪洁等: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具体指标及其极限值ꎮ1.3.2㊀耕地质量等级评价1.3.2.1㊀确定耕地质量评价因子㊀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ꎬ研究区隶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二级区ꎬ即长江下游平原丘陵农畜水产区ꎮ从现场调查与样本检测结果中ꎬ选取独立性和稳定性强的15个主要指标作为评价因子ꎮ评价因素包括剖面性状㊁耕层理化性状㊁土壤管理㊁立地条件㊁土壤健康和养分状况(图2)ꎮ1.3.2.2㊀评价单元赋值㊀依据现场踏勘与检测样品结果ꎬ将确定的评定因子数据赋值给评价单元ꎮ1.3.2.3㊀确定评定因子权重和隶属度㊀确定各评价因素的组合权重ꎬ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29]ꎬ按照«质量评价技术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操作ꎮ对于定性数据ꎬ通过德尔菲法直接得出相应的隶属度ꎻ对于定量数据ꎬ通过德尔菲法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ꎬ并将评价因子的值代入隶属函数ꎬ计算出相应的隶属度ꎮ图2㊀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影响因素层次结构Fig.2㊀Hierarchicalstructureoffactorsaffectingthequalitygradeof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1.3.2.4㊀计算耕地质量等级综合指数㊀采用累加法计算每个评价单元的耕地质量综合指数ꎬ公式为:IFI= (FiˑCi)ꎬ公式中IFI表示耕地质量综合指数ꎬFi为第i个因素的评语(分值)ꎬCi为第i个因素的组合权重ꎮ1.3.2.5㊀划分耕地质量等级㊀根据耕地质量等级综合指数值ꎬ结合当地耕地质量分级标准ꎬ确定补充耕地质量等级ꎮ1.3.2.6㊀形成评定结论㊀首先评价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是否符合ꎬ不符合的评价结果为不合格ꎻ符合要求的ꎬ进一步结合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形成评价结论ꎮ若有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的ꎬ评价结果也纳入评价结论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补充耕地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研究区占补平衡项目的补充耕地多来自坑塘㊁其他草地㊁沟渠㊁河流㊁设施农用地等类型ꎬ多数补充耕地的土壤层由不同土地利用区运来的混合土体堆积而成ꎬ不仅土壤肥力低ꎬ而且养分含量也不均衡ꎬ尚未形成剖面构型ꎮ该区的主要作物种类为水稻㊁小麦与油菜等ꎮ安徽省补充耕地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符合性评价标准规定如下:①满足土体厚度大于等于50cmꎻ②50cm土体内地表碎屑物含量(地表砾石度)小于等于20%ꎻ③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6g/kgꎻ④地形坡度小于25ʎꎮ经田间调查和土壤检测ꎬ项目区土体厚度67~130cmꎬ土体内地表碎屑物含量1.0%~3 6%ꎬ有机质含量8.0~32 8g/kgꎬ地形坡度0ʎ~3ʎꎮ结果表明研究区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满足农业生产基本条件ꎮ2.2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质量等级对比评价补充耕地和周边耕地质量等级ꎬ对比两者耕地质量等级及面积与占比ꎬ将各地块耕地质量等级面积加权平均得到耕地综合质量等级(图3㊁表1)ꎮ从表1与图3中可见ꎬ补充耕地的质量等级分布处于2~7等ꎬ周边耕地的质量等级处于2~6等ꎬ前者的综合质量等级为4 60ꎬ比周边耕地低了0 56等ꎬ补充耕地质量等级整体低于周边耕地ꎮ补充耕地质量等级主要集中在4~6等ꎬ面积占88 34%ꎬ周边耕地有44 54%集中在3~4等ꎮ0251江苏农业学报㊀2022年第38卷第6期图3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对比Fig.3㊀Comparisonofqualitygradedistributionbetweensup ̄plementarycultivatedlandandsurroundingcultivatedland表1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质量等级对比Table1㊀Comparisonofqualitygradesbetweensupplementarycul ̄tivatedlandandsurroundingcultivatedland地块编号周边耕地面积(hm2)质量等级补充耕地面积(hm2)质量等级11801.0360.81621946.6961.3263393.45513.8844480.88514.005543.7250.407680.8850.7547262.3055.1368208.8551.5079137.30314.294101362.6046.39411135.4440.09612233.9540.157131970.0845.276141108.1730.763151484.8625.14316989.9021.053171354.4331.26218153.0152.346综合等级4.044.602.3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评价指标对比研究区域位于江淮丘陵地区ꎬ根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选用灌溉能力㊁排水能力㊁有机质含量㊁有效磷含量㊁速效钾含量5个指标为主要性状进行对比分析ꎬ并按安徽省耕地质量主要性状分级标准对以上指标进行分级ꎮ2.3.1㊀土壤灌溉能力㊀从表2可见ꎬ补充耕地的灌溉能力级别主要是满足ꎬ占58 00%ꎬ其次为充分满足级别ꎬ占42 00%ꎬ无基本满足和不满足级别ꎻ周边耕地的灌溉能力级别主要为满足ꎬ占66 99%ꎬ基本满足级别占33 01%ꎬ无充分满足和不满足级别ꎮ总体上ꎬ补充耕地土壤灌溉能力高于周边耕地ꎮ表2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灌溉能力对比表Table2㊀Comparisonofirrigationcapacitybetween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andsurroundingcultivatedland灌溉能力周边耕地面积(hm2)占比(%)补充耕地面积(hm2)占比(%)充分满足//31.3142.00满足9477.4566.9943.2358.00基本满足4670.1733.01//不满足////总计14147.62100.0074.54100.002.3.2㊀土壤排水能力㊀从表3可见ꎬ补充耕地的排水能力充分满足级别占21 56%ꎬ满足级别占76 44%ꎻ周边耕地的排水能力有78 49%为满足级别ꎬ基本满足级别占21 51%ꎮ整体上补充耕地土壤排水能力较好ꎬ且高于周边耕地ꎮ表3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排水能力对比Table3㊀Comparisonofdrainagecapacitybetween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andsurroundingcultivatedland排水能力周边耕地面积(hm2)占比(%)补充耕地面积(hm2)占比(%)充分满足//16.0821.56满足11104.9778.4956.9776.44基本满足3042.6621.511.492.00不满足////总计14147.62100.0074.54100.002.3.3㊀土壤有机质含量㊀研究区补充耕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小值为8 0g/kgꎬ最大值为32 8g/kgꎬ平均含量15 7g/kgꎬ有机质含量(表4)较高的补充耕地占13 79%ꎬ较低含量的补充耕地占29 03%ꎬ中等含量的补充耕地占49 33%ꎮ少部分有机质含量为低级别ꎮ周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小值为15 4g/kgꎬ最大值为25 6g/kgꎬ平均含量为22 2g/kgꎬ较高含量的周边成熟耕地仅占0 04%ꎬ中等级别的有机质含量占99 96%ꎮ表明ꎬ补充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低于周边耕地ꎬ且两极分化明显ꎮ1251詹雪洁等: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表4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级对比Table4㊀Classificationandcomparisonofsoilorganicmattercontentbetween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andsurroundingcultivatedland级别㊀有机质含量(g/kg)周边耕地面积(hm2)占比(%)补充耕地面积(hm2)占比(%)高35////较高25~356.020.0410.2813.79中15~2514141.6099.9636.7749.33较低10~15//21.6429.03低ɤ10//5.857.852.3.4㊀土壤有效磷含量㊀研究区补充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11 97mg/kgꎬ最小值为2 00mg/kgꎬ最大值为29 16mg/kgꎮ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水平的补充耕地占49 88%ꎬ低级别含量的补充耕地占1 59%ꎬ中级别含量的补充耕地占39 85%ꎻ周边(成熟)耕地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为24 83mg/kgꎬ最小值为7 07mg/kgꎬ最大值为50 66mg/kgꎬ较高级别占41 07%ꎬ其次是中级别含量占28 24%ꎬ高级别含量的周边耕地占21 72%ꎬ较低级别的耕地占比最少(表5)ꎮ表明ꎬ补充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比周边耕地低ꎮ表5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分级对比Table5㊀Classificationandcomparisonofsoilavailablephosphoruscontentbetween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andsur ̄roundingcultivatedland级别有效磷含量(mg/kg)周边耕地面积(hm2)占比(%)补充耕地面积(hm2)占比(%)高>403072.6821.72//较高20~405810.3641.076.478.68中10~203995.1928.2429.7139.85较低5~101269.408.9737.1949.88低ɤ5//1.181.592.3.5㊀土壤速效钾含量㊀补充耕地的土壤速效钾含量平均值为113mg/kgꎬ最小值为41mg/kgꎬ最大值为220mg/kgꎬ高级别含量的补充耕地占8 80%ꎬ较高级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补充耕地占49 34%ꎬ中级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补充耕地占24 91%ꎬ较低级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补充耕地占13 80%ꎻ周边耕地的土壤速效钾最大值为246mg/kgꎬ平均含量为162mg/kgꎬ最小值为98mg/kgꎬ较高级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周边耕地占88 26%ꎬ中级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周边耕地占7 80%ꎬ较低级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周边耕地占3 52%(表6)ꎮ数据整体上显示ꎬ补充耕地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周边耕地含量ꎬ但补充耕地的速效钾含量差异明显ꎬ极值差过大ꎬ不稳定ꎮ表6㊀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分级对比Table6㊀Classificationandcomparisonofsoilavailablepotassiumcontentbetweensupplementarycultivatedlandandsur ̄roundingcultivatedland级别速效钾含量(mg/kg)周边耕地面积(hm2)占比(%)补充耕地面积(hm2)占比(%)高>20060.530.436.568.80较高150~20012486.3788.2636.7849.34中100~1501103.087.8018.5724.91较低50~100497.653.5210.2913.80低ɤ50//2.353.15㊀㊀综上所述ꎬ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ꎬ改建了灌排条件ꎬ完善了灌溉排水系统ꎮ98%以上的补充耕地土壤灌溉与排水能力高于周边(成熟)耕地ꎮ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㊁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状况还未得到改善ꎬ87%以上的补充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㊁有效磷含量㊁速效钾含量低于周边耕地ꎮ3㊀讨论本研究中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中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符合性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2016)ꎬ研究发现补充耕地灌排条件高于周边耕地ꎬ但养分含量低于周边耕地ꎬ综合评价补充耕地等级低于周边耕地ꎬ原因在于补充耕地的建设集中于灌溉㊁排水能力ꎬ对土壤养分提升度不够ꎮ毛伟等[2]对长江中下游地区补充耕地和成熟耕地地力的评价方法是在现有的全国县域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基础上ꎬ增加剖面构型等4个指标ꎬ优化统一评价体系ꎬ与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不同ꎮ本研究能够进一步比较出补充耕地与周边耕地指标的差异性ꎬ为补充耕地质量提升明确了方向ꎮ于磊等[24]研究发现东北平原区新增耕地自然等别与周边地区差异较小ꎬ可能原因在于自然质量等别评价全部利用的是土地自然质量因素ꎮ本研究发现江淮丘陵区补充耕地虽然满足农业生产条件基本符合性2251江苏农业学报㊀2022年第38卷第6期的4个指标范围ꎬ但其补充耕地质量远低于周边耕地ꎬ且在养分含量方面差异尤为明显ꎮ可见ꎬ增加补充耕地土壤养分含量㊁提升其耕地肥力水平是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内容ꎮ参考文献:[1]㊀黄寿海.我国耕地占补制度中的质量不平衡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ꎬ2020.[2]㊀毛㊀伟ꎬ李文西ꎬ赵海涛ꎬ等.长江下游典型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实例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ꎬ2020ꎬ36(6):109 ̄113. [3]㊀王宝锋.新时期海南省耕地占补平衡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ꎬ2020(11):9 ̄15.[4]㊀陆㊀瑶.浅析中国耕地占补平衡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ꎬ2020ꎬ31(15):28 ̄29.[5]㊀蔡㊀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耕地质量保护绩效评价分析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区为例[J].乡村科技ꎬ2020(18):8 ̄9ꎬ12.[6]㊀汤怀志ꎬ桑玲玲ꎬ郧文聚.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实施困境及科技创新方向[J].中国科学院院刊ꎬ2020ꎬ35(5):637 ̄644. [7]㊀杜㊀平ꎬ毛㊀伟ꎬ李文西.扬州丘陵地区土地复垦补充耕地快速培肥效果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ꎬ2020(8):193 ̄194. [8]㊀陈海燕ꎬ彭㊀云ꎬ郑宏刚ꎬ等.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应用研究 以大理至丽江铁路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ꎬ2014ꎬ35(1):109 ̄113.[9]㊀林依标.耕地占补平衡相关问题思考及建议[J].中国土地ꎬ2020(4):18 ̄19.[10]LIYSꎬCHANGCYꎬWANGZRꎬetal.Identificationofcultivat ̄edlandqualitygradeusingfusedmulti ̄sourcedataandmulti ̄tem ̄poralcropremotesensinginformation[J].RemoteSensingꎬ2022ꎬ14(9):2109.[11]蒋㊀瑜ꎬ濮励杰ꎬ朱㊀明ꎬ等.中国耕地占补平衡研究进展与述评[J].资源科学ꎬ2019ꎬ41(12):2342 ̄2355.[12]张居翠ꎬ高建国.如东县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ꎬ2019(23):162 ̄163.[13]潘云枫ꎬ李文渊.宜兴市补充耕地地力现状与提升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ꎬ2019(5):90 ̄92.[14]陈㊀燕ꎬ陈星宇ꎬ李㊀君ꎬ等.基于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的上海市生态风险评价[J].江苏农业学报ꎬ2020ꎬ36(3):613 ̄619. [15]赵㊀亮ꎬ李虹晔.新时期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ꎬ2019(8):38 ̄39.[16]王大鹏ꎬ姜欣怡ꎬ于㊀淼.耕地占补平衡中占补耕地质量差异对比研究 以东三省9个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9ꎬ47(6):69 ̄71.[17]岳冬冬ꎬ李卫祥ꎬ毕如田.基于开发适宜性评价的耕地后备资源丰度研究 以山西省襄汾县为例[J].山西农业科学ꎬ2019ꎬ47(2):250 ̄255.[18]杨宗英ꎬ吕军鹏.保地治地腾地造地镇平县全方位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J].资源导刊ꎬ2019(2):29.[19]边振兴ꎬ于㊀淼ꎬ王秋兵ꎬ等.城乡建设用地挂钩中补充耕地质量等别确定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ꎬ2011ꎬ27(12):318 ̄323.[20]秦㊀刚.四川省补充耕地项目耕地质量提升与保护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ꎬ2017(12):6 ̄9.[21]贺㊀斐ꎬ刘㊀灿ꎬ张国彬ꎬ等.生态文明背景下耕地占补平衡的实践与探索 以广西喀斯特丘陵山区为例[J].南方国土资源ꎬ2020(1):22 ̄26.[22]TANYꎬCHENHꎬLIANKꎬetal.Comprehensiveevaluationofcultivatedlandqualityatcountyscale:acasestudyofShengzhouꎬZhejiangprovinceꎬChina[J].IntJEnvironResPublicHealthꎬ2020ꎬ17(4):1169.[23]杨艳平.沅江市耕地占补平衡现状及优化途径分析[J].市场研究ꎬ2019(9):64 ̄65.[24]于㊀磊ꎬ李志洪ꎬ辛士颖ꎬ等.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以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为例[J].大众科技ꎬ2014ꎬ16(4):52 ̄54.[25]郧文聚ꎬ张蕾娜ꎬ陈桂珅ꎬ等.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评价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ꎬ2008(10):58 ̄63. [26]王㊀帅ꎬ张㊀雷ꎬ盛晓磊.基于因素法的土地开发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及管护建议 以定边县堆子梁镇土地开发项目为例[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ꎬ2017ꎬ2(4):20 ̄24. [27]何满鱼ꎬ黄少波ꎬ刘㊀敏.乌拉特中旗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分析[J].西部资源ꎬ2017(6):153 ̄155.[28]李㊀陈ꎬ靳相木.基于质量提升的规划期内县域耕地产能占补平衡潜力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ꎬ2016ꎬ31(2):265 ̄274. [29]胡秋凤ꎬ戴文远.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开发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研究 以屏南县长桥镇官洋村为例[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ꎬ2018ꎬ3(6):9 ̄13.[30]陈㊀正ꎬ王建强ꎬ王㊀健.新形势下耕地占补平衡监管体系建设[J].中国土地ꎬ2018(2):39 ̄41.[31]赵明松ꎬ李德成ꎬ张甘霖ꎬ等.江淮丘陵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例[J].土壤ꎬ2016ꎬ48(4):762 ̄768.[32]李㊀欢.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区域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ꎬ2012.[33]赵明松ꎬ李德成ꎬ张甘霖ꎬ等.江淮丘陵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 以安徽省定远县为例[J].土壤ꎬ2016ꎬ48(4):762 ̄768.[34]魏晓雅ꎬ汤胜胜ꎬ郑浩然ꎬ等.江淮丘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和容重变化特征[J].绿色科技ꎬ2021ꎬ23(10):33 ̄35. [35]原晨阳.江淮丘陵区塘坝灌区抗旱能力评价[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ꎬ2013.[36]杨静平.基于因素法的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级评价 以富县富城镇罗家塬村土地整治项目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ꎬ2019ꎬ47(22):73 ̄75.(责任编辑:张震林)3251詹雪洁等:江淮丘陵地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

低山丘陵区杉木间伐强度的确定

低山丘陵区杉木间伐强度的确定

低山丘陵区杉木间伐强度的确定
何吉昌
【期刊名称】《安徽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据研究一般林分内立木树冠大小与其胸径有着密切的相关关系,树冠面积愈大,则胸径也愈粗,而林木个体树冠的大小和发育又是直接受所处的生长空间所制约。

因此。

【总页数】2页(P11-12)
【作者】何吉昌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91.270.6
【相关文献】
1.东至县实生杉木人工林分间伐强度和经营密度确定初探 [J], 王仕铨
2.不同间伐强度对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J], 李萌;陈永康;徐浩成;尤业明;温远光;朱宏光;蔡道雄;黄雪蔓
3.间伐强度和施肥对杉木中龄林生长的影响 [J], 蒋华;梁乃鹏;吴宏扬
4.基于不同间伐强度对杉木生长的影响分析 [J], 李安杰
5.间伐强度对萌生杉木林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J], 叶建丰;陈炎根;张华峰;刘波;李珍;应彬彬;饶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20年6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7月16日;发布日期:2020年7月23日
文章引用: 于法展, 张忠启, 于兆丰, 单勇兵. 江苏北部低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果评价[J]. 土壤科学, 2020, 8(3): 133-140. DOI: 10.12677/hjss.2020.83019
2018 年 6 月根据研究区自身特点,在代表性地段选择典型性次生林地类型,即在赤松林、黑松林、 侧柏林、栎类林、杂木林、刺槐林下设立标准研究样地,并对 6 种林分类型研究样地(规格 20 m * 20 m) 的环境因子进行常规调查以及采样(表 1 和图 1)。每块研究样地设 3 次重复,按混合法采集 0~20 cm 的土 样带回实验室做分析测试。
Abstrac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functional evaluation method fo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forest ecosystem with clear indicators and practical operation for risk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 of forest soil and water loss. Taking the main secondary forest types in the hills in the north of Jiangs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12 indexes, such as richness index, canopy closure, canopy interception rate, litter layer thickness,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 litter maximum capacity, soil bulk density, organic matter, soil water stability aggregate, soil capillary capacity, soil permeability stability rate and soil erosion resistance index, we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ability to evaluate the system. Combined with the measured data, the effec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of each stand type in this area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weighted comprehensive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rder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evaluation of six forest types was: miscellaneous forest (0.7327) > Robinia forest (0.6902) > Quercus forest (0.6001) > black pine forest (0.5869) > Pinus koraiensis forest (0.4285) > Platycladus orientalis forest (0.2670).
于法展 等
摘要
建立健全指标明确、操作实用的森林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方法对森林水土流失风险辨识与预防有 重要的参考指导价值。以江苏北部低山丘陵区的主要次生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选取丰富度指数、郁闭度、 林冠截留率、凋落物层厚度、凋落物分解率、凋落物最大持水量、土壤容重、有机质、土壤水稳性团聚 体、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稳渗率、土壤抗蚀指数等12个指标构建其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体系。结合实测 数据,运用加权综合法对该地区各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种林分类型水土保持 功能评价结果排序为:杂木林(0.7327) > 刺槐林(0.6902) > 栎类林(0.6001) > 黑松林(0.5869) > 赤松 林(0.4285) > 侧柏林(0.2670)。
土壤类型 粗骨褐土 淋溶褐土 粗骨褐土 粗骨褐土 淋溶褐土 粗骨褐土
样地来源 连云港云台山(T1) 连云港锦屏山(T2)
徐州泉山(T3) 连云港云台山(T4) 连云港云台山(T5) 徐州马陵山(T6)
Figure 1. Location of 6 study plots in the hilly area of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图 1. 江苏北部低山丘陵区 6 块研究样地的具体位置
Evaluation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with Different Forest Types in the Hilly Area of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Fazhan Yu, Zhongqi Zhang, Zhaofeng Yu, Yongbing Shan
DOI: 10.12677/hjss.2020.83019
135
土壤科学
于法展 等
样方 10 个,测定凋落物层的厚度;通过调查地面上未分解的凋落物积累现存量和放置收集器获得年凋落 物的现量,凋落物的分解率为用年凋落物量除以凋落物积累量所得的比值[13];凋落物吸持水能力采用浸 水法测定,根据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率计算其最大持水量[14];采用土粒浸水法测定土壤抗蚀指数 [15];采用定水头法测定土壤稳渗率[16];在土壤机械组成和微团粒分析的基础上,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组 成用人工筛分法测定[17];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毛管持水量及容重[18];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测定土 壤有机质,具体测定参照《土壤农化分析》[19]。试验所获得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 Excel 2007 和 SPSS 24.0 软件下完成。
关键词
林分类型,水土保持功能,效果评价,低山丘陵区
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
School of Geography, Geomatics, and Planni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Received: Jun. 26th, 2020; accepted: Jul. 16th, 2020; published: Jul. 23rd, 2020
在各研究样地进行植物群落学的常规调查(株数、种名、胸径、高度等)的基础上,通过 Menhinick 法 计算其物种丰富度指数[12];各研究样地的郁闭度测定使用样点统计法,即在每块样地中随机设置约 80 个样点,判断树冠是否垂直投影到该点,进而统计得到该样区的郁闭度[2];在各研究样地外布设自动雨 量计自动记录林外大气降雨量、林内穿透雨量与树干茎流量,依据森林水文定位观测的常规方法测定林 冠截留量,再根据大气降雨量和林冠截留量计算其林冠截留率[6];在各研究样地中随机布设面积 l m2 的
Table 1. Survey of 6 stand types in the hilly area of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表 1. 江苏北部低山丘陵区 6 种林分类型研究样地的调查概况
林分类型 赤松林 黑松林 侧柏林 栎类林 杂木林 刺槐林
起源 人工林 人工林 人工林 天然林 天然林 人工林
2. 研究区概况
江苏北部低山丘陵区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其地理位置为 116˚22'~19˚48'E,33˚43'~35˚07', 前者主要分别在连云港近郊的云台山及锦屏山,后者分布于徐州附近的泉山及马陵山等地。属于暖温带 季风气候,受东南季风影响较大,年平均气温 13.1℃~14.3℃,1 月平均气温−1.2℃~0.0℃,7 月平均气温 26.3℃~7.0℃,极端最高气温 41.1℃,极端最低气温−22.6℃;年平均降水量 847.9~958.9 mm,雨季降水 量占全年的 56%,且季节分配不均。该地区地势属低山丘陵地带,成土母质主要是中生代的沉积岩和石 灰岩的残积风化物,其发育的土壤类型主要为褐土类(包括粗骨褐土和淋溶褐土 2 个亚类),土壤层约深 1 m,土体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质地以中壤至重壤为主。该地区林分类型(主要为次生林)包括 2 个植 被型、5 个群系组、11 个群系[11]。其中,针叶林包括赤松林、黑松林和侧柏林,它们多为纯林,物种多 样性较低,其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不甚发育,生长较缓慢,病虫害严重,是目前该地区低山丘陵上的主
平均胸径/cm 11.75 14.87 9.26 21.04 17.93 10.61
郁闭度 0.70 0.65 0.55 0.80 0.60 0.50
平均树高/m 8.26 7.90 9.19 15.53 13.87 11.61
坡向坡度 NW13˚ SE15˚ E20˚ W17˚ NW19˚ NE22˚
Keywords
Forest Typ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Effect Evaluation, Hilly Area
江苏北部低山丘陵区不同林分类型水土保持效 果评价
于法展,张忠启,于兆丰,单勇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