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各章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及从欲望到需要
现代社会变迁很快,欲望作为文化事实不能带来有 效的满足,人们不得不按着生存的目的去发现新的 行为方式。产生了“功能”概念,即从客观地位去 看一项行为对于个人生存和社会完整上所发生的作 用。把生存的条件变成了自觉,自觉的生存条件是 需要,依据需要去计划。
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人们的行动从依靠经验和 盲目的被动的遵从变成了理性和自觉的计划,从没 有选择地被教化变成了有选择的探索,从欲望变成 了需要,是社会变迁的一个里程碑。
礼制秩序、无讼、无为政治及长老统治
权力是诱人的,权力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但权力 得不到利益或不需权力便能得到利益,则权力不诱 人。横暴权力和经济利益最为密切,如果没有经济 利益,横暴权力很难发生。传统乡土社会由于各种 条件限制,无法生产出大大超过其消费量的物品, 因此乡土社会中的横暴权力有限的。
家族及男女有别
男女间不必求同,在生活上加以隔离;另外, 在心理上也是隔离的,男女只在行为上按着 一定的规则经营分工合作的经济和生育的事 业。男女有别,是为了避免男女间感情激动 而引发社会不稳定。
中国乡土社会里,以家族为基本社群,是同 性原则较异性原则为重要的表示。乡土社会 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当一种权力形式已经无力维持社会的稳定, 矛盾激发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也就是社会变迁 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时势权利,然而当一种新 的社会关系趋于稳定时,时势权利就应当被 另一种权力所替代。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及从欲望到需要
长老的权力和传统形式是不容反对的,社会 变迁中,反对被时间冲淡,变成“注释”, 注释是维持长老权力形式而注入变动的内容。 注释的变动方式引起名实之间发生极大分离, 在表面上承认传统形式,但对内容经注释加 以改变,且名实之间的距离随着社会变迁速 率而增加。
礼制秩序、无讼、无为政治及长老统治
乡土社会是个“无法”的社会,是依靠“礼 治”维持秩序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 行为规范,和法的区别在于礼是依靠传统而 不是依靠权力机关来维持。礼不是靠外在权 力推行,而是通过教化使人形成畏惧和服膺, 是自身的良心,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按着仪式做的,它也是可以杀人的。 此外,礼治不适用于变迁很快的时代,在变 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及从欲望到需要
从欲望到需求是社会变迁中的重要里程碑。
在乡土社会,个人只需依着欲望活动。人们 经过了社会的教化,欲望就受到了文化的规 定,使得欲望不是生物事实而成为文化事实。 作为文化事实,欲望便是传统,是经过历史 的检验和筛选的得以基本上符合生存条件, 依着欲望总是利于生存的。
地缘社会则不同,地缘是从商业里发展出来的社会 关系,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冷静的考虑和理性而不 是感情支配着人们的活动。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及从欲望到需要
社会变迁发生在旧有社会结构不能应付新环 境的时候。当社会变迁的时候,会出现惶恐 和不安。而社会中的“文化英雄”能够提出 办法,支配跟着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新的 权利形式——时势权利。
差序格局及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 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每一根绳子被一 种道德要素维持着,差序格局中没有超乎私人关系 的道德观念。
道德是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制裁力,使他们合于规定 下的形式行事,用以维持该社会的生存和延续。但 传统道德中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所有的价值标准 也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中国的道德和法 律,都因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 度上的伸缩。
文字下乡及再论文字下乡
记忆打破人与人传情达意在时间上的两方面的阻隔, 个人今昔之隔和社会世代之隔。人要在社会中生活 必须靠记忆学习文化。
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 共同经验 ,“词”是象征体系中最重要的,但词却 不一定是文字,也可以是语言。
乡土社会是“生于斯,死于斯”很安定的社会,世 代的生活经验都是同一方式的反复重演,经验无需 积累只需保存。这种社会里,语言足以传递世代间 的经验,不需要文字。
礼制秩序、无讼、无为政治及长老统治
礼治维持的社会秩序注重修身和克己,每个人知礼 是责任,因此打官司成了一种可羞的事,表示教化 不够。乡村里的调解是一种教育过程。
现代社会讲个人权利,法官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 观念,并不在教化人。这与旧有的伦理观念相差很 大,导致乡间认为坏的行为却正可以是合法的行为, 乡间认为是好的行为却可以是违法的行为。现行司 法制度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没有有效地建 立起法治秩序,在乡间产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因 此必须先改革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才能把法律和 法庭推行下乡。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
2019.12
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 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先后就 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 伦敦大学。先后任职于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 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北 京大学等。费孝通著述浩繁,其作品《乡土中 国》、《江村经济》、《民族与社会》、《生育 制度》以及晚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等是 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重要著作。
文字下乡及再论文字下乡
不论在空间格局还是在时间格局上,在这种 人们面对面亲密接触、反复地在同一定型生 活中生活的乡土社会中,没有用文字来帮助 人在在社会中生活的需要。只有中国社会乡 土性的基层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
差序格局及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中国乡下最大的毛病是“私”。西洋的社会 结构是团体格局,是界限分明的,是个人主 义的,强调平等和宪法,和别人所联系成的 社会关系是在同一平面上,人与人之间是权 利关系。中国社会结构是差序格局,界限不 明,以“己”为核心,像波纹一样一圈一圈 推出去,越推越远,越推越淡,形成差序, 在这种格局下公和私是相对的。
同意权力又是建立在发达的分工体系下,但乡土社 会分工并不发达,同意的权力范围也是有限的。
由于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使得乡土社会 的人与人之间由于物质生活需要的相互依赖减少, 这也使得其统治方式本质上更趋近于“无为而治”。
礼制秩序、无讼、无为政治及长老统治
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是教化性的权力,这样的权力 既不是同意又不是横暴。教化性权力最显著的表现 在于大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束上、年长者对年少者 经验的传授模式上。传统乡土社会由于范围的狭小, 流动性的缺乏,文化很稳定,使得具体的问题解决 方法,也就是经验特别奏效。这就使得具体经验的 传授显得尤为重要和富有意义,而具体经验则掌握 在那些因为早出生而在具体环境中有所经历的长者 手中。所以就产生了维持乡土社会秩序的、代表传 统的“长老统治”了。
血缘和地缘、名实的分离及从欲望到需要
血缘表示的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根据亲属关 系来决定,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的,血缘 作用的强弱体现了社会变迁的速率。血缘是稳定的 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只是血缘的投影,血 缘性的地缘很显著。血缘关系限制冲突和竞争,用 人情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血缘社会中不 存在商业,交易是以人情来维持的。
乡土本色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这是本章的灵魂。
作者从“土气”切入,分析中国人的农业特 性为:人口世代附着在土地上,直接靠农业 谋生;进而分析由于农业的特性而产生的乡 土社会的特征:“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 变态”;“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 的”;“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
家族及男女有别
“家”是中国乡土社会最基本的社群。中国的家庭 和家族是分不开的,“小家族”概念更能确切的表 示中国乡土社会最基本的社群。因为家庭不但承担 着生育功能,更是作为一个事业社群承担了许多生 育以外的职能,家的性质变成了族。
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是绵延性的事业社群,它的 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夫妇则是 配轴。事业的需要排斥感情,追求效率和讲纪律。 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距离。
熟人社会,“熟悉”的社会,而非陌生人的 社会,社会的稳定来自于人们心里彼此的熟 悉。
文字下乡及再论文字下乡
乡下人的“愚”,是知识不及人,是一种对 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缺乏”。不识字是因 为乡村社会的特征决定了文字的非必要性。 文字的发生是在人和人的传情达意过程中受 到时空阻隔的情境里。乡土社会是通过彼此 的“熟悉”建立起来的“面对面的社群”, 表情达意不必求助于文字,交流是靠直接的 语言以及眉宇之间的“特殊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