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新批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主义新批评

形式主义—新批评是指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流派和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英美新批评流派的统称。

一、形式主义批评

首先,我们要理解形式主义批评,就要先知道它的定义,什么形式主义批评?形式主义的定义,其就是一种专注于分析作品自身的美学结构、形式特点和文学风格的文学批评,它要研究的是文学的语言形式问题,在文学自身的形式中寻找文学。

俄国形式主义发端于20世纪初,以什克洛夫斯基于1914年发表的《词语的复活》为诞生的标志。同时,以什克洛夫斯基于1930年发表的《学术错误志》而宣告结束。1915年成立的以雅各布森为代表的莫斯科语言学小组及1916年以什克洛夫斯基为代表的“诗歌语言研究会”,是形式主义的两大研究群体。从思想来源方面来分析,俄国形式主义深受索绪尔的结构语言思想、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及象征主义和未来派的影响。

俄国批评主义在思想上的形成来源于以上三者,那么他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呢?

一、文学性。雅各布森说:“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其文学性”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审美产品的特殊性、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气、语言、技巧、结构、布局等因素中。

二、陌生化。陌生化的诗歌语言给读者带来了新异的审美体验。

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欢张爱玲?她的《倾城之恋》讲述的是传统家族白家小姐白流苏在婚姻失败后,在亲戚邻居的冷嘲热讽后遇到了范柳原,并为爱情出走的故事。从形式主义批评的角度,白流苏的为爱出走,在那个传统的观念年代就是一个陌生化的表现。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的,“范柳原在细雨迷蒙的码头上迎接她,他说她的绿色玻璃雨衣像一只瓶,又注了一句:“药瓶”,她以为他在那里讽嘲她的孱弱,然而他又附耳加了一句“你是医我的药”。从语言上看,绿色雨衣像药瓶,这就是一种陌生化语言的表现。

三、文学形式观。文学形式观是对传统的“内容决定一切”的一种攻击,从而进行对形式主义的新的界定。也就是关注形式主义的形式决定一切。

二、新批评

在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领域,新批评是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二.新批评的理论观点:

1.文学本体论。

这一观念由新批评的主将兰色姆提出。他将“本体”这一哲学术语首次用于文学研究。

新批评则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完整的多层次的艺术客体,是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文学作品本身就是文学活动的本源。在作家——作品——读者共同建构的艺术有机过程中,新批评毫不犹豫地斩断了两端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批评是一种地道的作品本体论。

2.语境理论。

语境理论是新批评语义分析的核心问题,也是理解新批评方法的前提。语境指的是某个词、句或段与它们的上下文的关系,正是这种上下文确定了该词、句或段的意义。

3.结构—肌质论。

这一主张由兰色姆提出。他认为,结构与肌质是相互对应又联系紧密的概念,所谓结构是一首诗的逻辑线索和概要,

三.新批评的批评范畴

1.复义:又译为模糊、含混。意义含混这一术语的提出和运用将使我们从语言学的角度更好地对诗歌的复杂性和幽微曲折性加以解释,从而丰富诗歌的意蕴。

2.反讽:为“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语境能使一句话的含混意颠倒,这就是反讽。

3.张力:所谓张力就是指诗歌当中由词的字典意义与延伸意义所产生的相互牵制、相互依托的关系。

4.隐喻:隐喻是比喻中的一种,也是新批评诗歌分析中的又一重要概念。一般来讲比喻中的明喻是喻体对喻旨的直接说明,而隐喻则要求喻体与喻旨“远距离”、“异质”。

5.悖论:又译为诡论、反论、自否、似是而非,古典修辞学术语,原意是指表面上荒谬实际上却是真实的陈述。

6.细读法:是一种“细致的诠释”,是对作品作详尽分析和解释的批评方式。其操作过程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了解词义,然后是理解语境,再次是把握修辞特点。

三、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形式化

形式主义批评是对作品内部要素的研究,内部要素包括了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在小学语文课文的编排上,编排结构的形式主义化是非常突出的。

从整体上看,小学语文课本集中体现了新课标对其的要求,主要按照了新课标要求的五个部分来编排,即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但值得一提的是,课程目标的整体性与阶段性,体现在新课标下的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充分展现了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特征。同时,虽然编排上是五大部分的表现,但在内容上却是循序渐进的排版,如一年级的教材,从汉语拼音入手,结合汉语拼音的学习安排识字和读儿歌的内容。汉语拼音之后是形式多样的识字课和内容丰富的课文。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穿插其中,但从一年级下册开始,课本开始分专题,分为8个专题,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内容上蕴含了教育的价值,再如“语文园地”的编排,从名称到内容都彰显特色,内容丰富,综合性、趣味性强。“我的发现”等词语的使用,展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也成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其次,大家会发现,整个小学课文教材都是内容与彩图相结合的。儿童的专注性是较低的,他们的注意仅仅是十几分钟而已,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能控制自己的意识,做到高度的集中,这时,插图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教材的整本书的图画色彩都是以浅色系、暖色调为主,凸显温暖、美好之感。符合了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图画的使用不仅让儿童感到学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对

儿童的学习具有启发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如拼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在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方飞来了什么?学生看图可能就会回答:“三只鸽子”,这样的图片就很直观形象具体,方便学生学习。再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插图,就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五壮士那种为国奋不顾身、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

在内容编排上,体现了爱国、人格道德的培养,时代性与传统性等符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结构上,编排方式上及内容上都体现了形式化。

四、小学课文分析

原理是为方法服务的,在理解了形式主义批评的原理之后,我们来利用它的分析方法分析几篇小学课文。

案例一、《望洞庭》

比喻是从事物的“不相似中的相似性”出发来表现事物。比喻变形就是运用比喻的手法,选取新奇的喻体,对客观事物的原有形态进行变形,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在唐诗中,诗人借助独特的喻体,使意向鲜活丰盈,呈现复杂丰富的蕴涵和审美特征,有强烈的陌生化魅力。如“望洞庭湖”。

此诗中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宁静、祥和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洞庭山水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首句描写的澄澈空明的湖水和与素月青光相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表现出天水一色,王宇无尘的融合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演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了读者。第二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的表现了千里洞庭湖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两相和”可言。第三、四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光月色的整体画面集中到君山一点。在皓月辉映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