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学课件)第四章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第4章 种子休眠
3.3 存在发芽抑制物质
抑制物质,可存在于稃壳、果皮、种皮、胚乳、胚等不同部位。 其种类较多——氰化氢、氨、乙烯、芥子油、芳香油、柠檬醛、 肉桂醛、水杨酸、没食子酸、咖啡碱、古柯碱、香豆酸、花楸酸、 肉桂酸、咖啡酸、阿魏酸、脱落酸、甘氨酸、色氨酸等。
3.4 光
大部分农作物种子,发芽对光照或黑暗要求不严格。但也有一些 植物种子,需要光照或黑暗的发芽条件,否则就处于休眠状态。
2.生理因素 一般从乳熟期开始,成熟度愈高,休眠期愈短。 种子着生的部位不同,其成熟度和生理状态有别,休眠深度也 有差别。 小麦:乳熟种子>完熟种子;水稻:成熟度差种子>完熟种子。 3.环境因素 成熟期间的环境条件,可以决定种子休眠的深度,而贮藏期间 的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种子休眠解除的速率。 种子成熟期间,影响休眠长短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据Belderok(1961)测定,小麦蜡熟期间的温度,是决定休眠 深浅的重要因素,温度愈高,休眠期愈短。 事实上,有些品种的种子,虽具有深休眠的遗传特性,但在某 些气候反常的年份里,因受高温影响,也可使休眠变浅,甚至不存 在休眠期,如果成熟后期多雨,就会产生严重的穗发芽现象。
胚休眠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1)种胚尚未达到形态成熟。如银杏、人参、草莓、兰 花、白蜡树等; (2)种胚未完成生理后熟。如苹果、梨、山楂、樱桃、 牡丹、芍药、三叶草等。
3.2 种被障碍
(1)种被不透水 如豆科的硬实种子。 (2)种被不透气 如禾谷类、棉花等。 (3)种被阻止抑制物质逸出 如野燕麦。 (4)种被减少光线到达胚部 如藜。 (5)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 如桃、李、杏、桑、苋菜等
根据种子发芽对光的反应状况不同,可将种子分为三类: ① 喜光(需光)性种子 ——苋菜、芥菜、莴苣、烟草、芹菜等。 ② 忌光性种子 ——葱、黑种草、落芒草、黍等。 ③ 非感光性种子 ——大部分农作物种子。
种子的休眠与解除PPT课件
土壤湿度也是影响种子休眠解除的重要因素。过湿或过干 的土壤都不利于种子的休眠解除,适宜的土壤湿度有助于 种子的正常萌发。
遗传因素对种子休眠解除的影响
种子品种
不同品种的种子在遗传上存在差异,这决定了它们休眠解除的能力和速度。某 些品种的种子更容易解除休眠,而某些品种的种子则需要更长时间或更强的刺 激才能解除休眠。
06
CATALOGUE
展望与未来研究方向
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目前对于种子休眠解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环境下,对于自然 环境中的影响因素考虑不足,导致研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偏差 。
缺乏跨学科合作
种子休眠与解除的研究涉及生物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目前各学科间的合作较少,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使用植物激素如赤霉素、细胞分 裂素等,调节种子内部的生理平
衡,促进种子发芽。
化学药剂处理
使用特定的化学药剂处理种子, 干扰种子的休眠机制,促进种子
发芽。
酸碱处理
调节种子的酸碱度,打破种子的 休眠状态。
生物方法解除种子休眠
微生物处理
利用有益微生物与种子相互作用 ,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打破休 眠。
胚培养
植物生态恢复中的应用
在植物生态恢复中,种子休眠解除技术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许多植物种子 在自然状态下需要经过长期的休眠才能萌发,这给植物生态恢复带来了很大的困 难。通过解除种子休眠,可以促进植物种子的萌发,加速植物群落的恢复。
在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工程中,种子休眠解除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景。通过解除种子休眠,可以提高植物种子的萌发率,加速植被的恢复进程。
不同类型种子的休眠特点
深度休眠种子的特点
第四章 种子的休眠
2. 意义:
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 义:
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 是种子植物 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 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 干湿 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 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丰产 有利方面 农业生产上 不利方面 丰收
减少贮藏时损失
影响发芽结果 有时降低种用价值 造成加工、除草困难
1.要点:
⑴ 细胞膜的物理状态随温度改变发生可逆 性变化,低温 凝胶态,较高温度 流体态。 ⑵ 膜相变化使膜结合酶活性改变,膜蛋白 位移,细胞膜透性变化和溶质渗漏,影响 与种子萌发相关的许多代谢过程。
第四节
种子休眠的控制途径
一、延长、利用种子休眠期,避免种子无 休眠的害处
育种
栽培措施
药剂处理
加工贮藏
1.育种避免穗发芽
选抗穗发芽品种和休眠期适宜的品种
例: 小麦白皮良种中选育红皮变异个体。
2.栽培措施避免穗发芽
⑴ 调节播期和成熟期,避免逆境。 ⑵ 利用栽培管理方法,延长或缩短作 物的生长期。 种植密度和肥力水平~作物生育期;
3.药剂处理避免穗发芽
穗发芽抑制剂 青鲜素MH 特点:发芽率降低,不能作为种子用 催熟剂 促麦黄(乙基磺原酸钠) 提早收获,避过雨季,减少穗发芽
乙烯
萌发
CK ②解除种子休眠的三激素——GA、CK、乙烯 有一定的提高。 乙烯 芹菜种子 CK 解除热休眠
二、光敏素调控论
1.依据萌发对光的敏感性
非感光性种子萌发不受光暗影响 喜光种子:有光萌发或促进萌发 感光性种子 忌光种子:有光诱导休眠
M-1 α-萘乙酸甲酯 例如:马铃薯与大蒜一起贮藏(大蒜素) 或M-1处理,每吨3kg药粉,播种前暴晒薯 块消除抑制作用。
01-4.4 种子休眠与解除
➢ 原因: 种子本身的生理特性(不透水、气)
➢ 解除方法: 物理方法:机械破损种皮 化学方法:化学药剂破损或降解种皮 硫酸,酒精,纤维素酶等。
四、种子的休眠与解除
四、种子的休眠与解除
内源休眠(endogenous dormancy)
➢ 原因: 胚发育不完全;生理休眠
四、种子的休眠与解除
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1) 环境因素
水分:养分水解,细胞膨胀伸长 温度:春播花卉:20-25℃;秋播花卉:15-20℃; 热带花卉:25-30℃ 氧气:呼吸作用
光照:好光性种子、嫌光性种子
四、种子的休眠与解除
2 休眠因素
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处于适 宜 的发芽条件下,仍不正常发芽的现象。
➢ 解除方法: • 层积处理(冷湿处理):改善激素平衡 • 去皮:根除发芽抑制物的来源 • 激素处理:BA, GA3, KT…… • 干贮后熟:某些一、二年生花卉 • 化学药品处理: 0.1~0.2%的硝酸钾、0.5~3%的硫脲
四、种子的休眠与解除
春兰种子
谢谢
➢初生休眠(primary dormancy):先天性休眠
– 外源休眠:透气透水能力差;壳斗科、豆科、蔷薇科等
– 内源休眠 :胚的发育、内源激素;兰科、白蜡属、银杏等。 ➢次生休眠(secondary dormancy):初生休眠解除后,遇到 不适宜的外部环境,再一次转入休眠。
四、种子的休眠与解除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调控
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分子调控种子休眠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种子内部的生理活动处于低水平,种子不能马上萌发生长的一种状态。
随着休眠的时间增加,种子的生长能力逐渐下降。
种子萌发的分子调控始终是研究者们的热点话题,进一步研究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促进种子萌发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 种子休眠的形成和释放一颗种子只有在适合的环境下才能萌发生长,但是种子在自然界中是不断处于变化的环境中,没有及时的生长,容易被竞争对手抢占、被外部环境破坏。
因此,在种子成熟后,必须进行休眠,以保持种子物质的完整性和维持种子数量的平稳。
种子休眠主要是由营养物质在种子内部的分配和物理化学因素的调节造成的。
种子休眠的过程还涉及到信号转导、基因表达等一系列细胞与分子层面的调控机制。
种子休眠的形成与释放的机制历经多年研究,已经被破解,但是仍然有待于更深入的解析。
2. 种子萌发的制约因素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化学物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种子不能顺利萌发生长。
种子萌发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内源因素和外源因素两类。
内源因素包括种子中的抗氧化剂、酶类、蛋白质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含量、比例等直接影响到种子的萌发。
外源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种子的各种生理生化过程,从而影响到种子的萌发。
3. 种子萌发的分子调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种子萌发的分子调控越来越了解。
许多基因在种子发育和萌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激素和其他信号分子的作用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激素包括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脱水素等,以及一些荷尔蒙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钙离子能够诱发种子萌发,影响到萌发与非萌发型亚种的符合子身体内交易的信息传递,进而影响种子萌发功能。
转录因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促进或抑制基因表达,从而参与种子萌发的调控。
4. 种子萌发的应用种子萌发的研究不仅仅是在学术界表现出其价值,实务界也可以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
种子学-2013-8
人工变质试验 Controlled deterioration 适用于小粒蔬菜种子,与加速老化试验相似。但对种子水分 以及变质的温度要求更严格。
种子变质前先将含水量调整到20%左右,然后密封保存,置 于40-45 ℃中24-48小时。(种子在老化过程中水分含量是保 持恒定的)
四唑测定 Tetrazolium test
高活力种子:染色面积占全部糊粉层的75-100% 低活力种子:染色面积占全部糊粉层面积75% 以下。
种子活力测定技术发展趋向 (一)室内活力测定与田间生产性能的相关分析
对雀麦草和杂交水稻研究发现:活力指数、电导率、低温出苗率、淀粉 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指标能较好预测田间生长性能。
(二)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本质差异研究
•Uniformity of germination.发芽的整齐性
•Normal seedling development.正常幼苗发育 •Crop yield potential.产量潜力
种子活力、生活力和发芽力含义的差异及关系
种子活力与生活力的比较
高活力种子的生产意义
•影响产量
1 提高田间出苗率,健壮幼苗(产量基础) 2 抵御不良环境条件,适于早播 3 提高产量(营养器官) 4 增强对病虫杂草的竞争和抵抗能力
模拟粘土土壤的机械压力,受损伤或带病及低活力种子, 芽鞘顶土能力弱,高活力种子顶土能力强。 2-3 mm碎砖或粗沙,加水湿润,播种后覆湿沙3-4cm, 加盖或覆聚乙烯薄膜保湿,室温(20 ℃ ),黑暗条件10 –14天。统计顶出砖沙的正常幼苗数。
加速老化试验 Accelerated aging (AA) 适用于多种作物。采用高温(40-45 ℃)、高湿(100%RH) 处理种子2-5天,加速种子老化。老化处理后进行发芽试验, 高活力种子仍能正常发芽,低活力种子则不能正常发芽。
种子学课件第四章种子休眠及其调控
游离态ck 抑制物
GA调控 胚乳功能
胚乳
外源GA
胚
Ck/抑制物相互作用对有胚乳种子膜透性控制的模式图
(二)光敏素调控学说 依据种子萌发对光的敏感性,种子可分为以下3种类 型:
1.喜光种子(有光萌发或促进萌发),如莴苣、烟 草、芹菜等。 2.忌光种子(有光诱导休眠),如苋菜、鸡冠花等 。 3.对光不敏感种子,即萌发不受光暗影响的种子, 多数农作物和蔬菜种子。
胚虽已分化,但未达到足够大小,如白蜡树种子; 胚虽分化也达一定大小,但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 由于种胚未成熟而休眠的种子,需要在特殊的条件下贮藏一定时
间,使胚完成分化或长到足够大小或完成生理成熟,这一过 程常称之为后熟。 使种子完成后熟的条件和时间因作物而不同,如兰花需人工培养 ,西洋参需催芽,银杏要贮藏,苹果、山楂等要低温层积等 。
(1)ck对ABA的解抑机理是: ck在种胚的外层, 通过与ABA争夺共同作用位点,来抵消ABA的作 用。
(2) ck通过与ABA相互作用,调控膜的透性水 平,促使 固定在胚细胞的GA释放。(见下图)
胚乳 外界刺激(光、温)
胚
结合态ck
外源ck
GA在细 胞分室中
抑制物
GA调控 胚的功能
游离GA
许多试验证明,若使种子需氧呼吸代谢的三羧酸循环 途径(TCA)受到抑制,从而使磷酸戊糖途径(PP)顺利 进行,种子便能打破休眠而萌发。
CN-、N3-CO、 H2S、O2
G-6-P
休眠
EMP-TCA
PPP
P-5-P 发芽
NADPH
Q
H2O
CO2+ATP
NADP
QOH
NO3+ NO2+
种子的休眠.PPT演示课件
22
(2)被迫休眠——即种子已具有发芽能力,但由于缺少 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而被迫处于静止状态。
通常把前者称为休眠种子,而把后者称为静止种子。
4
种子休眠的意义
生理学意义—— 种子休眠对植物本身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生物学特性,
或者说是植物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抵抗不良环 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
波、高低频电流、电磁场处理种子,也 有破除休眠的作用。
19
种子休眠期的延长
有些种子有胎萌现象(有些植物如早稻的某些品种,种子没有休眠期 ,收获时如遇雨水和高温,就会在农田或打谷场上的植株上萌发,这 种现象称为胎萌)
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燕麦和油菜发生胎萌,往往造成较大程度 的减产,并影响种子的耐贮性;芒果种子胎萌会影响品质。因此防止 种子胎萌,延长种子的休眠期,在实践上有重要意义。
12
清水漂洗
西瓜、甜瓜、番茄、辣椒和茄子等种子外壳含有萌发抑 制物,播种前将种子浸泡在水中,反复漂洗,流水更佳, 让抑制物渗透出来,能够提高发芽率。
13
层积处理
在层积处理期间种子中的抑制物质含量下降,而赤霉素和细 胞分裂素的含量增加。 已知有100多种植物,特别是一些木本植物的种子,如苹果、 梨、榛、山毛榉、白桦、赤杨等要求低温、湿润的条件来解 除 休 眠 。 通 常 用 层 积 处 理 , 即 将 种 子 埋 在 湿 沙 中 置 于 1— 10℃温度中,经1—3个月的低温处理就能有效地解除休眠。。 一般说来,适当延长低温处理时间,能促进萌发。
20
有些小麦种子在成熟收获期如遇雨或湿度较大,就会引起 穗发芽,这在南方尤其严重。一般认为高温(26℃)下形 成的小麦籽粒休眠程度低,而低温(15℃)下形成的则高。 原因之一可能是高温下种子中的发芽抑制物ABA(脱落酸) 降解速度较低温下快。
种子学 第4章 种子的休眠
第三节 种子休眠的调控机理
主要学说:
内源植物激素调控的三因子学说 光敏素调控假说 呼吸代谢调控假说 膜相变化论
一、内源植物激素调控的三因子学说
提出:khan.A和Waters( 1971,1975)
三、种子休眠的类型
1.自然休眠 生理未成熟或发育障碍~。
2.强迫休眠 发芽条件不具备~。
3.原生休眠 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 往往在植株上已休眠。
4.次生休眠:原本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 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
→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四、影响种子休眠的因素
成熟度 成熟期间环境条件影响 贮藏中的温湿度
赵永华[1] 杨世林[2]
紫外分光光度法340nm处测定西洋参种子磷 酸戊糖途径(PPP)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 脱氢酶吸光度 (每克鲜重5min吸光度的变化)。 结论: ▪ 层积初期,G6PDH活性水平很低,进入生理后 熟期后,G6PDH活性迅速持续升高。 ▪ 呼吸抑制剂NaN3可以增加萌发过程中G6PDH的 活性,加速种子休眠的解除。 ▪ 西洋参种胚后熟过程中,PPP在糖代谢途径中的 作用越来大,最终导致休眠的解除。
硬实----特殊的水分控制机制
种皮结构特性:角质层、栅状细胞、明线 含可变性果胶:水分一旦迅速失去,即硬化 种脐:种脐的瘤状突起起阀门作用,外界水分
高就膨胀关闭
硬实形成
遗传性——先代硬实率高,后代也高 成熟度——种子愈老熟,愈易成为硬实 成熟期环境——高温干燥、施钙肥多,易形
成硬实 干燥贮藏条件——曝晒干燥,低温低湿贮藏
黄连:种子胚需要低温下90d完成分化, 如果5℃和10~100μl·L-1GA同时处理, 48h打破休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休眠的概念与意义 二、休眠的原因 三、种子休眠的机理 四、主要作物种子的休眠特性 五、种子休眠的控制途径
一、种子休眠的概念与意义
1.种子休眠(Seed dormancy)的概念与类型: 休眠在生物(动物、植物)界广泛存在,在种子界也很普 遍,很多植物种子存在休眠现象。 种子休眠:是在指具有正常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萌发条件 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类型:Roberts(1972)将种子休眠分为3大类型 原初休眠(Primary dormancy)——指种子在成熟 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不萌发的特性 ,即种子成熟后直接进入休眠状态。又称自发 休眠、初生休眠等。 二次休眠(Secondary dormancy)——又称次生休 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 到不良环境因素而(重新)进入休眠,为环境 胁迫导致。 强迫休眠(Compelled dormancy) ——指种子虽具 有萌发的能力,但缺少萌发所必需的环境条件 ,而被迫处于不能萌发的状态。 强迫休眠显然与上述休眠的概念不符,因此真正的休眠只 要初生休眠和次生休眠2种类型。
硬实不透水的原因: 种皮结构特性——有角质层、栅状细胞有明线; 含可变性果胶——所含水分一旦迅速失去,即硬化不再吸 水; 种脐特性——种脐象一个阀门,外界水分高就膨胀关闭, 如羽扇豆。 影响硬实形成的因素: 遗传性——凡亲代硬实率高的,后代也高; 成熟度——种子越老熟,越易成为硬实; 成熟期环境——高温干燥、施钙肥多,易形成硬实; 干燥贮藏条件——曝晒干燥,带植物的多数种子在低温(0-6℃)、潮 湿条件下经数周到数月完成后熟,自然条件下种子掉 落土中经过冬天即能具备发芽能力。在生产实践上可 用湿砂层积(一层湿砂一层种子相间堆积),将种子埋 于地表或地下,保持10℃以下的有效温度。 不同植物的种子通过后熟所需的最适温度和层积时 间并不一致(表) 。休眠愈深,所需时间愈长。经后熟 的种子呼吸强度增高,吸水力和酶的活性增强,氨基 酸的含量亦有提高。
抑制物质的性质: 挥发性——可随干燥、贮藏而减少; 水溶性——浸水可降低含量,使种子打破休眠; 非专性——含抑制物质的气体、水溶液可诱导其它种 子休眠; 可转化性——某些抑制物可随种子生理状态改变而转 化为刺激物质; 可依据种子中所存在抑制物质的种类、性质进行休眠与萌发 的调控。
(四)不适宜环境条件的影响
(三)种子中存在抑制萌发的物质
有些植物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积累一些抑制萌发的物质,当积 累达到一定量时,种子便陷入休眠。抑制物质可存在于 种子的不同部位——种被、胚部和胚乳中。 种子中的主要抑制物质有: 小分子化合物如氰化氢、氯化钙、氨、乙烯等; 醇醛类物质如乙醛、苯甲醛、胡萝卜醇等; 有机酸类如ABA、水杨酸、色氨酸、阿魏酸等; 生物碱类如咖啡碱、可可碱、烟碱等; 芥子油类、香豆素类; 芥子油类; 酚类物质如苯酚、儿茶酚等。
2. 种被不透气性 有些种子种被可以透水但不透气,阻碍了种子内外气体交换 造成休眠——禾谷类特别是麦类、稻类种子休眠的主要 原因。 种被不透气的机制: 种被外面附有颖壳等,如水稻、大麦等; 含水量高的种子种被内外常形成一层水膜; 种被上含有大量酚类物质,氧化成醌过程中吸收O2
3. 种被阻止抑制物质溢出 种子的内部组织物质及外部覆被物含有萌发抑制物质,种被 的存在阻止了抑制物质的溢出,胚含有较高浓度的抑制物质 ,因此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4. 种被减少光线到达胚部 胚内的光敏素的活化型与钝化型间的转化受阻,二者比例不 合适,因此种子处于休眠状态。 5. 种被的机械约束作用 有些种子如核果的种被特坚硬(如桃、李、杏等核果),虽 透水通气,但胚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顶破向外生长,减弱种被 约束可打破此类种子休眠。
二、休眠的原因
(一)胚休眠(embryo dormancy)
种胚未成熟——有些植物种子,除了胚以外的部分均已成熟且已 收获,却不能萌发,因为胚未成熟。又分为以下3种情况: 胚未分化完全,即胚为一团分生细胞,胚器官未分化,如兰花种 子; 胚虽已分化,但未达到足够大小,如白蜡树种子; 胚虽分化也达一定大小,但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 由于种胚未成熟而休眠的种子,需要在特殊的条件下贮藏一定时 间,使胚完成分化或长到足够大小或完成生理成熟,这一过 程常称之为后熟。 使种子完成后熟的条件和时间因作物而不同,如兰花需人工培养 ,西洋参需催芽,银杏要贮藏,苹果、山楂等要低温层积等 。
2.种子休眠的意义
(1)生物学意义:休眠对植物本身有利。是长期 自然选择中所形成的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有利子物种的保存与繁衍。 (2)农业生产意义:
A .避免穗发芽(胎萌), 有利方面 保证丰产丰收 B.休眠的种子抗性强,可减少贮藏时损失 A.影响种子检验 不利方面 B.影响播种,有时降低种用价值 C.造成除草困难 3.休眠期:种子的休眠期是指一个种子群体休眠时间的长 短,习惯上以80%的种子能正常萌发作为通过休眠的标准 。因此种子休眠期就是种子从开始休眠到发芽率达到80% 所经历的时间。
许多不适宜萌发的外界条件是引起种子二次休眠的主要原因 。 导致二次休眠的外界条件主要有: 不适宜光照,如喜光种子无光,忌光种有光; 不适宜温度,过高过低都可能引起二次休眠; 厌氧条件,氮气或有机溶剂浸注; 过分干燥,可使非硬实种子成为硬实。
表 胚休眠种子休眠解除所需层积条件
(二)皮层障碍
1. 种被的不透水性:许多种子的种被特别坚实致密,或存 在一些特殊物质,导致种被不透水,由于种被不透水而不能 吸胀发芽的种子称为硬实。 硬实(hard seed)是种子较深的一种休眠形式,有利于种子寿 命的延长和后代的繁衍。硬实分布很广,在豆科、锦葵科、 旋花科、睡莲科、椴树科等许多科属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小 粒豆科和木本豆科种子中比例甚高。 检测种子的硬实率必须浸种查算,但硬实的顽固性在群体和 个体间均有差别,有的浸泡时间长了可以透水,也有浸泡10 年不透水的。因此,一般以浸泡24h不透水吸胀为判定硬实 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