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2 综合实验2

合集下载

实验十二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实验十二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

实验十二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当波源和接收器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接收器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的频率不同的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

本现象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多普勒(J. C. Doppler)在1842年发现的。

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例如:原子,分子和离子由于热运动使其发射和吸收的光谱线变宽,称为多普勒增宽,在天体物理和受控热核聚变实验装置中,光谱线的多普勒增宽已成为一种分析恒星大气及等离子体物理状态的重要测量和诊断手段。

基于多普勒效应原理的雷达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车辆等运动目标速度的检测。

在医学上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检查人体内脏的活动情况,血液的流速等。

电磁波(光波)与声波(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一致的。

[实验目的]测量超声接收器运动速度与接收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多普勒效应并由f - V关系直线的斜率求声速。

[实验仪器]多普勒效应综合实验仪由实验仪(见图3-12-1)、超声发射/接收器、红外发射/接收器、导轨、运动小车、支架、光电门、电磁铁、弹簧、滑轮、砝码及电机控制器等组成。

实验仪内置微处理器,带液晶显示屏。

速度控制器超声发射器光电脉冲转换器图3-12-1 实验仪及部分组件示意图。

1、实验仪实验仪采用菜单式操作,显示屏显示菜单及操作提示,由▲▼◄►键选择菜单或修改参数,按“确认”键后仪器执行。

可在“查询”页面,查询到在实验时已保存的实验数据。

注意,仪器面板上两个指示灯状态,失锁灯亮起时,表示频率失锁,接收信号较弱(超声接收器电量不足),此时不能进行实验,须对超声接收器充电,直至该指示灯灭;充电指示灯为红色时,表示已经充满或充电插头未接触,充电指示灯为黄色时,表示已经充满,充电指示灯为绿色时,表示正在充电。

2、光电门介绍图3-12-2 光电门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方法。

在运动物体上有一个U 型挡光片,当它以速度V 经过光电门时,见图3-12-2(a )所示,U 型挡光片两次切断光电门的光线。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教案

2021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教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专题十二化学实验基础与综合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熟悉化学药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初步学会物质和离子检验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根据物质的特征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

初步学会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核心思路与基本方法。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题,能做出预测和假设。

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

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

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

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基本操作1.识别四类仪器(1)用作容器或反应器的仪器①试管②蒸发皿③坩埚④圆底烧瓶⑤平底烧瓶⑥烧杯⑦蒸馏烧瓶⑧锥形瓶⑨集气瓶⑩广口瓶⑪燃烧匙坩埚和蒸发皿均可以直接加热,前者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灼烧,后者主要用于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2)用于提纯、分离和干燥的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分液漏斗③球形干燥管(3)常用计量仪器①量筒②容量瓶③滴定管④温度计⑤托盘天平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面。

酸式滴定管(具有玻璃活塞)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而不能盛装碱液;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液,而不能盛装酸液和强氧化性溶液。

(4)其他仪器①球形冷凝管或直形冷凝管②表面皿③滴瓶④胶头滴管2.常见仪器正确使用的九个注意事项(1)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更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可加热,瓶塞不可互用。

(2)烧瓶、烧杯、锥形瓶不可直接加热。

(3)pH试纸不能直接蘸取待测液。

(4)药品不能入口和用手直接接触,实验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处(K、Na等除外),不能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中。

实验综合实践报告

实验综合实践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综合实践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实验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物质的溶解性(1)实验原理:物质的溶解性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中溶解的能力。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分析物质的溶解性。

(2)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物质(如食盐、糖、碘等)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②分别向四个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如水、酒精、汽油等);③观察并记录物质的溶解情况。

(3)实验结果:①食盐在水中溶解,形成食盐溶液;②糖在水中溶解,形成糖溶液;③碘在酒精中溶解,形成碘酒;④碘在汽油中溶解,形成碘汽油。

2. 实验二:物质的熔点测定(1)实验原理:物质的熔点是指物质在一定压力下,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熔点,了解物质的熔点性质。

(2)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物质(如冰、石蜡、蜂蜡等)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②将试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记录物质开始熔化的温度;③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记录物质完全熔化的温度。

(3)实验结果:①冰的熔点为0℃;②石蜡的熔点为60℃;③蜂蜡的熔点为80℃。

3. 实验三:物质的导电性(1)实验原理: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本实验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了解物质的导电性质。

(2)实验步骤:①取一定量的物质(如铜、铁、铝、塑料等)分别放入电路中;②观察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记录导电性。

(3)实验结果:①铜导电性好,电路中有电流通过;②铁导电性一般,电路中有微弱电流通过;③铝导电性较好,电路中有电流通过;④塑料导电性差,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

三、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综合实践,我们掌握了物质的溶解性、熔点和导电性等基本性质。

2.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3. 通过实验,我们培养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2

植物组织培养综合实验2
实验目的意义
通过满天星等的茎尖培养获 得完整的幼苗,学会茎尖组培快 繁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实验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茎尖离体快繁技术
植物的茎尖和腋芽在适宜的培养基上,在合 适的激素条件下,其生长点分化形成大量芽并 能形成良好的苗。苗经诱导可长出根而形成完 整的植株,这就是茎尖组培快繁。此技术已广 泛用来繁育那些不能形成种子进行繁殖或难以 繁育的花卉杂交品种或其它具有重要经济价值 的植物,由于病毒一般不侵入生长点细胞,因 此,这种方法也广泛用来脱病毒获取脱毒苗。
室实 验
选材:材料类型、大小,年龄与发育状况等 修剪:去除较老和脏的叶片,尽量减小体积,减少污染 清洗:自来水冲洗,2%洗涤剂浸泡20分钟,清水冲洗
无 菌 间 室培 养
灭菌:75%乙醇30-60s;0.1%升汞8-10分钟; 无菌水
冲洗3-5次。
无菌修剪:用无菌镊子和剪刀进一步去除多余的叶片,
依据需要切割成相应大小的茎段(带2-3个叶片)。
接种:无菌操作将处理好的材料接种于培养基上,2-3个
材料/瓶
培养:25 ℃,光照培养
观察记录:污染,生长状况,分枝
实验结果与分析
培养过程请进行下列观察和记录:
1、污染情况:内生菌污染?外源菌污染? 2、茎尖诱导情况,分枝状况,诱导率。 3、幼苗生长状况:弱小?健壮?玻璃化?
褐化?
理论基础
利用离体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株的茎尖、 腋芽、叶片、鳞片等器官、组织和细胞进行离 体培养。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 的方法(技术)称离体无性繁殖,由于这种方 式得到的植株群体来自一个单株(或一个单 芽),它们的遗传组成相同,这些株群可称单 株无性系或单芽无性系。 优越性:

高中化学《原理》综合实验2 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高中化学《原理》综合实验2 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综合实验二硫代硫酸钠与硫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1.学会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pH等因素对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2.了解并认识温度、浓度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及某些规律。

3.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养成科学实验的严谨、求实的习惯和态度。

4.体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在化学实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硫代硫酸钠跟硫酸反应的离子化学方程式:S2O32-+2H+=H2O+S↓+SO2生成物单质硫在溶液中可形成淡黄色浑浊(也可能是白色浑浊),当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时,可根据溶液中变浑浊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为了探究温度对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可用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分别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试验。

同样,为了探究浓度对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可在相同温度下,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硫酸溶液进行实验。

三.实验器材1.器材:锥形瓶、烧杯、试管、温度计、白纸、计时器2.试剂:0.1 mol∙L-1Na2S2O3溶液、0.1 mol∙L-1H2S2O3溶液、蒸馏水、热水四.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与结论1.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先在一张白纸上用黑墨水水笔(选笔迹较粗一些的笔)在合适的位置画上粗细、深浅一致的“十”字,衬在锥形瓶(锥形瓶作反应器)底部。

(2)取两个锥形瓶,编号为1、2。

向1号锥形瓶中加入10 mL 0.1mol∙L-1Na2S2O3溶液,向2号锥形瓶中加入5 mL0.1 mol∙L-1 Na2S2O3溶液和5 mL蒸馏水。

(3)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10mL 0.1 mol∙L-1 H2SO4溶液,然后同时将该溶液分别倒入1、2号锥形瓶中,记录反应所需的时间:1号瓶中__________________、2号瓶中________________。

(以倒入10mL 0.1 mol∙L-1H2SO4溶液时为计时起点,以产生浑浊将锥形瓶底部的“田”字刚好完全遮盖为计时终点)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综合实验报告

学生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学生综合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XX大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涉及到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原理:实验中涉及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时间等,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

2. 化学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化学反应,需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及反应条件。

3. 生物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生物样品的处理和观察,需了解相关生物学知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电子天平、刻度尺、计时器、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2. 材料:金属块、塑料块、液体试剂、生物样品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和长度(1)用电子天平称量金属块的质量,记录数据;(2)用刻度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度,记录数据;(3)根据物理公式计算金属块的体积。

2. 实验二:化学反应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将反应物加入试管中;(2)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反应时间;(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反应物的摩尔比。

3. 实验三:生物样品观察(1)取适量生物样品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上;(2)观察生物样品的形态和结构,记录观察结果;(3)分析观察结果,了解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结果:金属块的质量为m1,长度为l1,体积为V1。

2. 实验二结果:反应物A的摩尔数为nA,反应物B的摩尔数为nB,反应物的摩尔比为nA:nB。

3. 实验三结果:观察到的生物样品形态和结构特征,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量金属块质量和长度的方法,了解了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掌握了化学反应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了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摩尔比的计算。

3. 增强了观察和记录生物样品的能力,了解了生物样品的生物学特性。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仪器的正确使用,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综合实验2:土霉素的发酵

综合实验2:土霉素的发酵

综合实验2:土霉素摇瓶发酵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放线菌的微生物学特性及培养方法2、 了解和掌握种子制备和摇瓶发酵技术和方法3、 了解抗生素发酵的一般规律和代谢调控理论4、 熟悉和掌握常用的比色分析方法的操作技术二、实验原理土霉素是四环类抗生素,其在结构上含有四并苯的基本母核,随环上取代基的不同或位置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种类的四环素类抗生素。

其结构和命名如图。

R 1 R 2 R 3 R 4 R 5 土霉素 H OH CH 3 OH H 四环素 H OH CH 3 H H 金霉素 Cl OH CH 3 H H 去甲基金霉素 Cl OH H H H 多西环素 H H CH 3 OH H 米诺环素 N(CH 3)2 H H H H美他环素H =CH 2OHCH 2(NH)CH(COOH)(CH 2)4NH 2土霉素具有广谱抗菌性,能抑制多种细菌、较大的病毒及一部分原虫。

土霉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在浓度高的时候也具有杀菌的作用。

它的作用机制是干扰蛋白质的合成。

由于它的毒副作用小,所以其在医疗上用途广泛,主要是应用于呼吸道和肠道感染。

土霉素是由龟裂链丝菌产生的,属于放线菌中的链霉菌属,它们具有发育良好的菌丝体,菌丝体分支,无隔膜,直径约0.4~1.0米,长短不一,多核。

菌丝体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3N2H R 5C H 3 41和孢子丝之分,孢子丝再形成分生孢子。

而龟裂链丝菌的菌落灰白色,后期生褶皱,成龟裂状。

菌丝成树枝分支,白色,孢子灰白色,柱形。

龟裂链丝菌的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的菌丝特征土霉素是典型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发酵的特点之一就是分批过程分为菌体的生长期、产物期和菌体期三个阶段。

龟裂链丝菌的生长和土霉素的生物合成受到许多发酵条件的影响:温度、发酵pH值、溶氧、接种量、泡沫等。

同时还受到一些代谢调控机制的控制:磷酸盐的调节作用、ATP的调节和产生菌生长速率的调节等。

三、仪器与材料(一)培养基1、斜面高氏一号培养基可溶性淀粉2% 氯化钠0.05% 硝酸钾0.1% 三水磷酸氢二钾0.05%七水硫酸镁0.05% 七水硫酸亚铁0.001% 琼脂1.5%-2.0% pH:7.4-7.62、种子培养基淀粉3% 黄豆饼粉0.3% 硫酸铵0.4% 碳酸钙0.5% 玉米浆0.4% 氯化钠0.5% 磷酸二氢钾0.015% pH:7.0-7.23、发酵培养基淀粉15% 黄豆饼粉2% 硫酸铵1.4% 碳酸钙1.4% 氯化钠0.4% 玉米浆0.4% 磷酸二氢钾0.01% 氯化钴10µg/ml 消沫剂0.01% 淀粉酶0.1%-0.2% pH:7.0-7.2(二)实验菌种:龟裂链丝菌(购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三)仪器:玻璃试管、试管架、吸管(1ml,2ml,10ml)、吸耳球、离心管、容量瓶、烧杯、三角瓶(250 ml,500ml)、量筒(250ml,500ml,1000ml)、玻璃棒、试纸、塑料漏斗、电炉、接种铲(针)、振荡培养箱、恒温箱、台秤等四、实验步骤1.斜面孢子的制备无菌条件下,从冷藏的产生菌的斜面孢子中,刮取适量孢子涂在高氏斜面上,然后置36.5~37℃的恒温箱培养3天,再置30℃的恒温室培养1天。

综合实验答案第二套

综合实验答案第二套

1.重量分析中过滤BaSO4沉淀时,最适宜的滤纸为:答案快速定性滤纸快速定量滤纸中速定量滤纸慢速定量滤2.在火焰上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中所盛液体不得超过试管高度的:答案3/2/1/1/3.发生电气火灾时,首先必须尽可能地:答案呼救或报警立刻跑开寻找合适的灭火器切断电源4.在使用真空系统后,关闭真空泵的方法是:答案切断电源即可切断电源,但维持系统真空度先切断电源,再使真空泵通大气先使真空泵通大气,再切断电源5.配制500 mL NaOH溶液时,量水最合适的仪器是:答案100 mL量筒500 mL烧杯500 mL试剂瓶移液管6.进行水蒸气蒸馏实验发生倒吸现象时,应马上采取的措施是:答案关掉冷却水冷却蒸馏烧瓶打开T形管夹子加大水蒸气发生器的蒸气发生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答案进行化操作可减少混晶共沉淀沉淀的表面吸附作用是由于表面离子的力场未饱和所致ZnS在HgS沉淀表面上而不在BaSO4沉淀表面上后沉淀BaSO4沉淀要化,而Fe(OH)3沉淀不要化沉淀反应后立即过滤可防止后沉淀8.利用蒸馏来分离液体混合物时,相关组分的沸点差应不小于:答案40℃10℃30℃20℃9.下列使用托盘天平的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称量物应放在左盘,砝码应放在右盘。

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到托盘上称量。

调整天平时,应先将游码放在刻度尺中间,然后调节左、右螺丝。

加砝码时应按其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添加,最后移动游码。

10.水蒸气蒸馏分离有机物时,被馏出的有机物:答案饱和蒸气压比水小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饱和蒸气压比水大11.四氯化碳灭火器现在已经被淘汰了,其主要原因是:高温时四氯化碳分解,生成光气;高温时四氯化碳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高温时四氯化碳分解,生成氯化氢;高温时四氯化碳分解,生成氯气;12.用无机盐类干燥剂干燥有机液体时,正确的操作是:答案按照水在该液体中的溶解度计算加入干燥剂的量;仅加少许干燥剂以防产物被吸附;待干燥液体中先加入少量干燥剂,旋摇后放置数分钟,观察干燥剂棱角或状尽量多加些干燥剂,以利充分干燥;13.减压蒸馏时,蒸馏瓶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蒸馏瓶容积的多少?答案3/2/1/1/14.在减压蒸馏时为了防止暴沸,应向反应体系:控制较小的压力加入沸石引入气化中心加入玻璃毛细管引入气化中心通过毛细管向体系引入微小气流15.下列有关沉淀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答案用纯水洗涤AgCl沉淀用稀HCl洗涤硅酸沉淀进行化操作可减少混晶共沉淀沉淀Fe(OH)3时要化16.某有机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在环己烷、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中均有较大的溶解度,应选用下列哪组混合溶剂重结晶?答案乙酸乙酯+丙酮+水氯仿+水环己烷+水17.用适宜的装置吸收实验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答案将气体用橡皮管导入吸收液中将气体用玻管导入吸收液中将气体用一端连有玻璃漏斗的橡皮管导入液面下将气体用一端连有玻璃漏斗的橡皮管导入临近液面处18.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要求的是:答案用25mL移液管量取14.8mL溶液;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4.2 ;用10mL量筒量取7.50mL稀硫酸;用托盘天平称量25.2g氯化钠;19.下列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答案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应将试纸浸入溶液中;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先量取一定体积浓盐酸注入容量瓶中再加蒸馏水用托盘天平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将药品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用容量瓶配制溶液,定容时俯视液面使与刻度线相切将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20.能很好分离邻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酚混合物的方法是:答案水蒸气蒸馏重结晶分馏减压蒸馏21.用于滴定操作的锥形瓶需事先进行的处理是:答案用被滴定的溶液洗几次水洗后干燥用被滴定溶液洗几次后干燥用蒸馏水洗几次22.移液管和容量瓶的相对校准:用25 mL移液管移取蒸馏水于100 mL容量瓶中,重复四次。

综合实验2文档说明(DAO设计模式)

综合实验2文档说明(DAO设计模式)

综合实验2一、实验目的●JSP的基本语法●Servlet的重定向和请求转发的应用●熟悉DAO设计模式的应用●掌握访问数据库的方法●熟悉JSP+Servlet+JavaBean的开发模式要求:1.该实验为第二次个综合性实验,请同学们在第12周上传电子版至小课老师的FTP。

2.第12周上小课时上交纸质版实验报告,打印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至少截图5份不需要太大,能说明问题即可。

认真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填写好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总结。

二、实验环境●Myeclipse+weblogic10/Tomcat三、实验描述1、本次实验可以实验10的JSP+Servlet+JDBC登录模块上进行更改、扩展,增加用户注册的功能。

2、本实验是是包括登录和注册两个小模块,每一个小模块都是由一个处理业务逻辑的Servlet和若干JSP页面组成,其中登录模块的Servlet是LoginServlet类,另外还有一个用于显示用户登录的login.jsp文件、登录成功的welcom.jsp和登录失败的back.jsp文件。

注册模块的Servlet是addUserServlet类,另外还有一个显示用户注册页面的addUser.jsp文件和显示注册用户添加成功的info.jsp文件。

3、请同学们掌握DAO设计模式,其中综合实验2文件夹中有相关学习视频和PPT、PDF文档。

DAO在今后的学习、开发过程中比较常用。

4、综合实验2可以采用DAO方式,进行设计。

如果不会采用DAO的同学,也可以在实验10的基础上直接修改程序,完成实验。

5、通信过程中,要对可能产生中文乱码做处理。

6、数据库使用test数据库,创建表user,其中字段包括:user,pwd,sex.7、请结合所学的CSS、JS,JQ等知识内容,对本次综合实验进行各方面的优化,比较说UI、功能等。

8、实验运行过程及结果如下所示:●运行login.jsp出现图1的界面,如下图1 用户登录界面●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务必保证能够输入中文的用户名,如图2所示。

综合性实验2酵母蔗糖酶浓度及酶活力测定

综合性实验2酵母蔗糖酶浓度及酶活力测定

综合性实验 2 酵母蔗糖酶浓度及酶活力测 定(一)实验目的学会用考马斯亮蓝结合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用 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定酶活力。

掌握 各步骤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 Bradford 法[10]又称考马斯亮蓝染色法(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staining)测定蛋白浓度,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

考马斯亮蓝能与蛋白质的疏水微区相结合,这种结合具有高敏感性。

考马斯亮蓝有 G250 和 R250 两种。

其中考马斯亮蓝 G250 由于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十分迅速,常用作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考马斯亮蓝 R250 与蛋白质反应虽然比较缓慢,但是可以被洗脱下去,所以可以用来对电泳条带染色。

考马斯亮蓝 G250 的磷酸溶液呈棕红色,最大吸收峰在 OD465nm。

当它与蛋白质结合形 成复合物时呈蓝色,蛋白质-色素结合物最大吸收峰改变为 OD595nm,其光吸收值与蛋白质含 量成正比,因此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蛋白质与考马斯亮蓝 G250 结合在 2min 左右的时间内达到平衡,反应十分迅速,其结合物在室温下 1h 内保持稳定。

该法试剂配制简单,操作简便快捷,反应非常灵敏,灵敏度比 Lowry 法高近 4 倍,考马斯亮蓝 G250-蛋白质复合物的高消光效应导致了蛋白质定量测定的高敏感度,在 10~100μg/mL 蛋白质浓度范围内成正比。

因此在测定各级分蛋白质含量时应稀释适当倍数,使其测定值在标准曲线的直线范围内。

本实验采用 DNS 法[11]测定,属于染料结合法的一种。

还原糖的测定是糖定量测定的基本方法。

还原糖是指含有自由醛基或酮基的糖类,单糖都是还原糖,双糖和多糖不一定是还原糖,其中蔗糖(双糖)和淀粉(多糖)是非还原糖。

蔗糖酶能催化非还原性蔗糖的 1,2-糖苷键裂解,释放出等量的 D-葡萄糖和 D-果糖[12]。

每摩尔蔗糖水解产生两摩尔还原糖。

还原糖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及其它产物,3,5-二硝基水杨酸被还原为棕红色的 3-氨基-5-硝基水杨酸(图 1)。

综合实验2 OSPF&ACL实验

综合实验2 OSPF&ACL实验

OSPF &ACL 实验1.1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OSPF 的原理;2.熟悉OSPF 的配置步骤;3.懂得如何配置OSPF router ID ,了解DR/BDR 选举过程;4.掌握hello-interval 的使用;5.学会使用OSPF 的authentication ;6.理解和掌握ACL 的含义、作用;7.学会配置标准ACL 、扩展ACL 、命名ACL 以及限制虚拟终端的访问。

1.2 实验内容● 在路由器上配置单域的OSPF● 配置ACL 访问控制列表1.3 实验步骤图1 OSPF 实验拓扑如上图,需用到路由器三台,hub/switch 一个,串行线、网线若干,主机三台。

说明:拓扑中网云可用hub 或普通switch 替代,建立multiaccess 网络,用以太网口连接。

一、在路由器上配置单域的OSPF1.按照拓扑图1接好线,完成如下基本配置:(1) 配置端口IP 地址以RTA 路由器的配置为例:192.168.1.0/24 RTARTA(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 //有些是fastethernet,要跟实际结合起来RTA(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RTA(config-if)#no shutdown检验:用ping命令检查连通性:在各台路由器上分别ping自己的所有邻居看是否可以ping 通。

(2)配置looback端口作为router ID,确保router ID的稳定性。

以RTA路由器的配置为例:RTA(config)#Interface loopback 0RTA(config-if)#ip address 10.0.0.3 255.255.255.2552.启动OSPF路由进程在各台路由器上配置ospf路由协议(配置前,把各路由器上的以太网口shutdown):路由器A:RTA(config)#router ospf 1RT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RTA(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0.0.0.255 area 0路由器B:RTB(config)#router ospf 1RT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RTB(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路由器C:RTC(config)#router ospf 1RT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1.0 0.0.0.255 area 0RT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2.0 0.0.0.255 area 0RTC(config-router)#network 192.168.3.0 0.0.0.255 area 03.观察、检验OSPF配置:Router#debug ip ospf events//OSPF协议运作的各种信息用no shut 命令打开各路由器上的以太网口。

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2 综合探究性实验(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化学备考 专题12 综合探究性实验(含解析)(2021年最新整理)

2017年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2 综合探究性实验(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2 综合探究性实验(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化学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专题12 综合探究性实验(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12 综合探究性实验1.【2016年北京卷】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实验试剂现象滴管试管2 mL0.2 mol·L−1Na2SO3溶液饱和Ag2SO4溶液Ⅰ.产生白色沉淀0。

2 mol·L−1 CuSO4Ⅱ.溶液变绿,继续滴加产生棕黄色沉淀0.1 mol·L−1Al2(SO4)3溶液Ⅲ。

开始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Cu+−−−→稀硫酸Cu +Cu2+,Cu2+I-−−→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

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

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综合物理实验2(pp)

综合物理实验2(pp)

从Y端输入被测的电信号:
观察波形(读数)
1. 测量电压 2. 测量频率
示波器面板功能:
低频信号发生器
实验9 RLC电路的串联谐振
实验原理和电路
矢量合成原理 RC间的关系
矢量合成原理 RL间的关系
1、实验方法(用电表测量电压的方法)
2、实验方法(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的方法)
实验10 RLC电路的瞬态过程
Rg + Rm Rg
3、可得:
=
Rg Rg Rm = (U −Ug) = (U − Im Rg ) Ug Im Rg
校正电压表的方法:
1、将被校正的电表与一标准的 电表并接于电路中,见图3; 2、接通电源,调节分压变阻器R, 逐一确定某电压大小,然后分别 读出两电表上的指示值U1(标准) 和U2(被校); 3、U1-U2=△U ,△U为校正值。 4、若要计算被校正电表的级别,则 选取表盘上多点进行比对测量, 然后找出一个最大的△U,并取决 对值,用下式计算得到电表的级 别即:
6、N为电表量程扩大的倍数,N=
Rg + Rs Rs
校正电流表的方法: 校正电流表的方法:
1、将被校正的电表与一标准的电表串接于电路中,见图3; 2、接通电源,调节分压变阻器R1(粗调)和R2(细调),逐一确定某电流 小,然后分别读出两电表上的指示值I1(标准)和I2(被校)。 3、I1-I2=△I ,△I为校正值。 4、若要计算被校正电表的级别,则选取表盘上多点进行比对测量,然后 找出一个最大的△I,取绝对值后除以电表的满刻度值,再乘上100%
U1 − U 2 100% E= Um
实验6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 阻值及二极管正向伏安特性
实验要求:

12级本科综合实验Microsoft Word 文档

12级本科综合实验Microsoft Word 文档

附录一:综合性实验一、综合性实验一病史摘要:患者,男性,71岁,有40多年吸烟史,每天平均吸烟2包,近20多年来每在冬季出现咳嗽、咳痰,以后逐渐变成终年咳嗽、咳痰,且症状日趋加重。

近年来出现呼吸苦难、紫绀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

2个月前因肺部感染和心衰住院,经治疗无效死亡。

病理检查结果:1.呼吸道:各级支气管均受病变累及,呈弥漫性分布,但以细支气管最为严重。

主要变化是粘膜上皮纤毛倒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甚至脱落,部分区域的粘膜上皮形成复层鳞状上皮;粘液腺的数量比正常明显增多,分泌细胞体积增大,分泌增强。

2.肺组织病变:表现为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脓性炎,病灶周肺组织呈肺气肿改变。

3.心脏:右心室体积增大,右室壁厚16毫米,乳头肌和肉柱显著增粗。

镜下见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核大深染。

4.脑: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镜下见神经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

问:1.由病理检查中发现了那些属于适应性反应的变化?解释其演变过程。

二、综合性实验二病史摘要:患者,男,31岁,与人打架时,被锐器刺伤右小腿后侧腓肠肌处,该处形成开放性损伤,事后小腿肿胀、疼痛难忍,第二天出现红、肿、热、痛,体温达39.2℃;随后下肢高度肿胀,皮肤裂口处流出血水。

在私人门诊用大量抗菌素抬疗,未见疗效;伤后约6天,右足拇趾呈黑色;伤后约10天黑色达足背,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

后到医院治疗,行右下肢截肢术。

病理检查:下肢高度肿胀,足部污黑色,纵行剖开动、静脉后见动、静脉血管腔内均有暗红色与灰白色相间的固体物阻塞,长约9厘米,与管壁粘着。

固体物镜检为混合血栓。

问:1.该患者所患何病?2.试阐述该病发病机制。

三、综合性实验三病史摘要:患者,女,47岁,因患支气管肺癌入院,住院二十多天以来,安静卧床休息,做各种化验及术前准备,一日如厕,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死亡。

尸体解剖记录摘要:营养状况尚好,无明显恶病质。

心脏:未见明显变化。

肺脏:右肺上叶近肺膜处见一直径约6厘米肿物,切面灰白、实性、境界不清,有出血及坏死,该处肺膜与胸膜明显粘连。

溶液性质综合实验2实验报告

溶液性质综合实验2实验报告

溶液性质综合实验2实验报告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这个溶液性质综合实验2的实验报告啊。

这实验啊,就像是一场溶液的大冒险,那过程可老有趣了。

首先呢,咱得说说这实验的准备工作。

那家伙,就像大厨做菜前要备齐食材一样,我们得把各种仪器和试剂都找齐喽。

什么烧杯啦,就像一个个透明的小城堡,等着溶液们入住;还有玻璃棒,那就是搅拌溶液的魔法棒呗。

试剂呢,各种颜色的液体,花花绿绿的,感觉就像一群神秘的小怪物,每个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脾气。

实验开始的时候啊,我心里还直打鼓呢,就像第一次上台表演似的,紧张得很。

我们先做了个测试溶液导电性的部分。

把电极往溶液里一插,那电流表指针动起来的时候,我就想,这溶液里是不是在开小火车啊,电子们就像一个个勤劳的小工人,沿着轨道跑来跑去。

有的溶液导电性强,那指针就跟打了鸡血似的,猛得很;有的呢,指针就像个懒虫,动也不动,我就寻思着,这溶液里是不是在开小差啊。

接着是探究溶液的酸碱度。

我滴一滴试剂进去,溶液就像变脸大师似的,颜色瞬间就变了。

酸性溶液变红的时候,我就感觉它像个生气的红脸关公;碱性溶液变蓝或者变紫的时候,又像是穿上了漂亮裙子的小仙女。

我当时就在想,这溶液的世界可真是奇妙啊,就这么一滴试剂,就像是给它们施了魔法一样。

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我还闹了个小笑话呢。

我不小心把一个试剂滴多了,结果溶液的颜色变得乱七八糟的,我当时就懵了,心里想,完了完了,这是把溶液给整“毁容”了啊。

不过后来重新做了一遍,总算是成功了。

我觉得这个实验吧,不仅仅是在研究溶液的性质,更像是在探索一个微观的小世界。

溶液里的那些分子啊、离子啊,就像一群看不见的小居民,它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活动着。

我们通过这些实验操作,就像是在跟它们对话一样。

可是有时候啊,我又有点疑惑,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就真的能完全代表溶液内部的真实情况吗?也许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隐藏在里面呢。

就像冰山一角,我们只看到了露在水面上的一点点,水下的大部分还需要我们继续去挖掘。

《综合实验教案》

《综合实验教案》

《综合实验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2. 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及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3)实验结果的讨论与总结。

二、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1. 实验目的(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原理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在一定条件下盐和水的反应。

本实验中,我们使用醋(酸)和澄清石灰水(碱)进行中和反应。

3. 实验步骤(1)准备醋和澄清石灰水。

(2)将醋滴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加入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现象(1)醋滴入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白色沉淀。

(2)加入酸碱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

三、实验二:氧气的制取与检验1. 实验目的(1)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

(2)学会使用氧气的检验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实验原理实验室中常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

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 实验步骤(1)准备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二氧化锰)。

(2)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含有催化剂的试管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木条的变化。

(4)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现象(1)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产生气泡。

(2)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四、实验三:浮力1. 实验目的(1)了解浮力的原理。

(2)学会使用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实验原理浮力是指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力,大小等于物体在液体中排开的液体的重力。

3. 实验步骤(1)准备不同密度的液体(如水、盐水)。

(2)将物体(如金属块、塑料球)放入不同密度的液体中,观察实验现象。

(3)记录物体的浮沉情况及浮力大小。

(4)利用浮力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浮力。

(初中)化学实验(二)——综合实验

(初中)化学实验(二)——综合实验

化学实验(二)——综合实验【难点解析】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区别混合物的分离指的是将混合物中各成分分开,并保持原状,一般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物理方法如:过滤、蒸发、结晶等.而提纯则是把所需的物质提取出来,其他物质不必考虑.2.几种干燥剂干燥指的是将物质中的水分吸收,特别是气体中的水蒸气,所以要保证气体不参与反应.例如:浓H2SO4可干燥CO2、SO2、HCl、H2、O2、CO等,而不能干燥NH3;碱石灰可干燥H2、O2、CO、NH3等,而不能干燥CO2、SO2、HCl.反之,吸收剂则指能使气体与之反应而被吸收.3.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物质的检验与鉴别不同,物质的检验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用化学方法确定它是不是某种物质;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别它们各是什么物质.4.实验设计题中的几个问题(1)完整的实验设计,应考虑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及装置,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可采用实验报告形式,也可采用流程图或语言描述形式,一般的实验设计题是根据所学实验知识进行迁移、扩展.(2)对已有的实验进行补全、改造的实验题,就限制了设计方式,必须按照设计者的意图去完成实验、联想物质的性质、组成、制取、鉴别等基础知识,灵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实验装置的装配一套完整的实验装置应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干燥装置:除去水蒸气的干燥装置,一般在除杂装置之后,是为了避免除杂后带出水蒸气影响实验. 除杂装置注意“大进小出”或“长进短出”的安装顺序. (4)怎样解析实验设计题实验设计题是集实验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实验方案、实验装置连接、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处理于一体的综合性习题,它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考查学生分析、推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解析这类习题首先要弄清相关物质的性质、制取、反应现象等基础知识;其次,要熟悉常用仪器的功能和使用注意事项,从而弄清实验中这种仪器的作用;对实验数据要从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着手进行计算、讨论,对不正确的操作引起的实验误差进行分析.【例题精讲】例1 除去N 2中混有的少量H 2、CO 2、水蒸气,采用的操作顺序是:①通过浓硫酸;②通过灼热氧化铜粉末;③通过氢氧化钠溶液;④通过浓盐酸 A .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③④ D.④①③解析:这是气体的除杂问题.除去水蒸气实质上就是气体的干燥.能用来做干燥剂的物质有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等.酸性气体(HCl 、CO 2、SO 2等)不能用碱性的干燥剂来干燥,碱性气体(NH 3等)不能用酸性的干燥剂来干燥.在同时要求除杂和干燥的实验中,应先除杂后干燥,有毒的气体应先除去.答案:B例2 草酸(H 2C 2O 4)是一种无色固体,实验室常用其加热分解制取CO 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 2O 4∆====CO↑+CO 2↑+H 2O .设法将生成的CO 2和水蒸气除去,即得到较纯净的CO 气体.(1)有下列仪器: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酒精灯⑤铁架台(带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在加热草酸制取CO 气体的发生装置中需要的仪器是A .①④⑤B .②④⑤C .③④⑤D .①④⑤⑥(2)下图是先分别除去草酸分解产物中的CO 2、水蒸气,得到CO ,然后用CO 还原CuO 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在甲洗气瓶中所盛的溶液是__________;在乙洗气瓶中盛的溶液是__________;在丁洗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uO全部被还原后,停止实验操作的步骤有:①停止通气体;②熄灭酒精灯;③拆下实验装置;④继续通CO直到玻璃管丙冷却,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A.④②①③B.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④③解析:(1)CO气体制取需加热,其反应物H2C2O4是固体,应选用制取O2的仪器与装置.(2)要除去CO2和水蒸气,应选用NaOH溶液和浓H2SO4,先用NaOH溶液除去CO2,后用浓H2SO4除去水蒸气才能保证制得的CO中无水蒸气.(3)联想H2还原CuO的实验操作,完成此题.答案:(1)D (2)NaOH溶液浓H2SO4白色沉淀(3)C例3 考古兴趣小组为研究南京长江大桥工地的出土文物,取某文物的表面物质11.1 g,放入下图所示A中进行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列空格(此题不必用相对原子质量算).(1)B中部分变蓝,且增重0.9 g,是__________的质量.C中变浑浊,C、D两装置共增重2.2 g,是____________的质量,C和D两装置的共同作用是__________,C装置还有另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A 中样品最后全变成黑色粉末,D装置的出气导管无气体产物流出.则A中残留黑色粉末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2)再将A中残留的黑色固体在加热条件下用H2还原,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同时有水生成.由此判断,此文物表面物质的组成元素是(填元素符号)__________.其化学式可能是____________.解析:由B增重的质量,可知道生成H2O的质量为0.9 g.由C、D共增重2.2 g.由C、D共增重2.2 g,可知生成CO2的质量为2.2 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中现象知,黑色粉末为CuO,其质量为:11.1 g-0.9 g-2.2 g=8 g.即11.1 g未知物分解生成CuO、CO2、H2O的质量之比为8∶2.2∶0.9,据已学知识,Cu2(OH)2CO3分解能生成上述三种物质,且生成物的质量之比与8∶2.2∶0.9刚好吻合,故可确定未知物可能的化学式.答案:(1)H2O CO2吸收CO2检验生成物CO2 8 (2)Cu、H、C、O Cu2(OH)2CO3【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含有CO、N2、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依次通过NaOH溶液,灼热的氧化铜、浓硫酸,最后剩余的气体是A.N2 B.N2和CO2 C.N2和CO D.N2和H22.检验碳酸盐最简易的方法是A.加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加入石灰水产生无色气体C.加入稀盐酸,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放入水中,不溶解的是碳酸盐3.某工厂排出的废水pH<7并含有较多的Hg2+、Cu2+,对农作物和人畜有害.从回收利用、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较切合实际的治理方案是加入A.Na2SO4和MgCl2 B.NaCl和HClC.NaOH和Ag D.CaO和Fe粉4.下面检验气体的实验方法:①用燃着的木条检验;②只用澄清石灰水检验;③只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④只用氯化钠试液检验;⑤只用Ba(OH)2溶液检验;⑥只用稀盐酸检验.其中能够区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方法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⑥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5.四位学生在检验同一含三种溶质的无色溶液时,得出下列四种不同的答案.其中正确的是A.KNO3、BaCl2、NaCl B.CaCl2、Na2SO4、HNO3C.MgSO4、Ba(NO3)2、KOH D.FeCl2、AgNO3、NaOH6.在AgNO3、K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将滤渣放入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滤液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A.只有Cu2+B.只有Fe2+C.Fe2+和K+D.只有K+7.要验证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设计方案可行的是A.Cu、FeCl2溶液、MgCl2溶液B.Fe、Cu、MgCl2溶液C.Mg、CuO、FeCl2溶液D.Fe、MgCl2溶液、CuCl2溶液8.对下列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CO-2 3B.某溶液中滴加BaCl2,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SO-2 4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稀盐酸除去OH-,再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证明含Cl -9.某溶液中存在Mg2+、Ag+、Ba2+三种离子,现用NaOH、Na2CO3和NaCl三种溶液使它们转化为沉淀并分离出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溶液,滤出一种沉淀,则所加溶液顺序正确的是A.NaCl、NaOH、Na2CO3 B.Na2CO3、NaCl、NaOHC.NaOH、NaCl、Na2CO3 D.NaCl、Na2CO3、NaOH10.下列试管内部的物质能用括号内所给的试剂除去的是A.盛石灰水后留下的固体(氢氧化钠)B.用足量H2还原CuO后留下的光亮红色固体(稀盐酸)C.盛过植物油的试管(热碱液)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留下的固体(水)11.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气体X,胶头滴管中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一段时间后可见小气球a膨胀鼓起.下表中的各组物质不出现上述现象的是12.若允许反应得到的生成物作为试剂使用,下面各组试剂经合理使用后仍不能确定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是A.铁钉、铜片、硝酸银B.铁钉、硝酸铜、硝酸银C.银片、硫酸亚铁、硝酸铜D.铜片、硝酸银、硫酸亚铁13.市面上出售的“小壶一次净”能较好地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为确定它的成分和使用范围,某同学通过以下实验进行探究:(1)取少量样品加入锌粒后,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可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2)另取少量样品滴加硝酸银后,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经实验,该同学关于“水壶一次净”的下列结论与推断中合理的是A.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1)多余B.主要成分是盐酸,实验(2)多余C.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无腐蚀作用,可放心使用D.主要成分是盐酸,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应适量使用14.有四瓶无色试剂,已知它们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镁溶液和稀硫酸,因标签腐蚀无法使用.为区分它们,将其编号为①、②、③、④进行两两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由此可知,按①②③④排列的四种物质的顺序应该是A.Na2CO3 BaCl2 Mg(NO3)2 H2SO4B.H2SO4 BaCl2 Mg(NO3)2 Na2CO3C.BaCl2 Na2CO3 Mg(NO3)2 H2SO4D.Mg(NO3)2 H2SO4 BaCl2 Na2CO315.小华将一张滤纸在某指示剂中浸泡后晾干,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上面写“化学”两字,立刻显红色.再将其悬挂于铁架台上,并在滤纸的下方(如右图)放置一盛有某溶液的烧杯,过一会儿,发现红色的字消失,则滤纸上的指示剂和烧杯中的溶液分别是二、填空题16.为了用实验法验证锌、铁、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可选用一种单质____________,两种盐溶液______和______,将单质分别浸入两种盐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17.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锥形瓶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马上变红色,再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同时不断振荡,当最后滴下一滴盐酸后,红色立即褪去.在本实验中,酚酞指示剂在中和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CuCl2和Na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留在滤纸上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已知A是一种固体,A与某物质发生化合反应可生成B;B的饱和溶液受热会变浑浊;C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A、B、C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D;B和D都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C常用于制取A.请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20.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让水滴入锥形瓶,可以看到锥形瓶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同时U 型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21.一包固体物质,可能由CuSO 4、NaCl 、Na 2CO 3、KNO 3、Na 2SO 4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现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固体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得无色溶液;(2)向实验(1)所得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3)向实验(2)所得的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使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4)向实验(2)所得的沉淀物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并有无色气体生成. 由此判断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_____.22.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饮料大多数都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验证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中含有二氧化碳.将实验设计及相关内容填入表中:23.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曾做过如下实验:在甲、乙两个密闭的玻璃容器内,甲中放一只小白鼠,乙内放了一盆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分别给予足够的光照,发现小白鼠在乙容器中比在甲容器中的存活时间长许多.此实验说明了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1)实验中甲是乙的对照,为使实验更为可靠,这两容器内的小白鼠应该_____________; (2)如果用黑布将乙容器完全罩住,那么这只小白鼠存活的时间比没罩时短,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下列实验仪器A ~I 可供设计制取O 2、H 2、CO 2时选用,其中铁架台、铁夹和胶塞等省去.(1)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H的名称是____________.(2)实验室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利用以上仪器(可重复使用),设计至少两套实验室制取和收集CO2的装置,其仪器组合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4)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H2(橡皮管和胶塞处不漏气).经验纯后在尖嘴管口点燃氢气,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然后用弹簧夹夹住橡胶管,可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三、综合实验25.实验探究:下列实验1和实验2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请回答问题:(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其总质量____________.(2)实验验证及结论.实验1(如下图):将实验1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后取下,挤压胶头滴管,待锥形瓶内反应完成后,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2(如图):将实验2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后取下,使两种溶液混合,再放回托盘天平上并观察.请完成下表.(3)实验分析:用原子的观点对结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是否混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根据上图装置回答:(1)实验时,在点燃C处酒精灯前必须先通一会儿气体,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排除对下面实验的干扰.(3)若实验时,需要对尾气进行处理,则处理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5)若实验时,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则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氢气.(6)经分析,若要同时检验出氢气和一氧化碳,需对该实验装置进行改进,请简要说明改进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如下图所示,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只洁净的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2~3滴石蕊试液;在小烧杯B中装入30 mL浓盐酸;用一个玻璃水槽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一会儿就看到A烧杯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同学们对上述现象看法不一,有以下两种猜测: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盐酸挥发出一种气体,溶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溶液变成红色(1)你认为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如果你不同意以上两种猜测,请给出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说明(1)中你的猜测.提供的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胶头滴管、滤纸;蒸馏水、石蕊试液、浓盐酸、氯化氢气体等.(3)通过实验探索,对这个趣味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某合作学习小组以“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做为该小组成员来解决以下问题:(1)某同学说:“酸溶液呈酸性,碱溶液呈碱性,则盐溶液一定呈中性.”你认为这种推理(填“正确”或“不正确”).(2)从某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取出A、B两份水样,经测定,A水样的pH为4.8,B水样的pH为9.2,则A水样呈__①__性,B水样呈__②__性.已知某废水中含有少量硝酸银,为回收银单质,应加入适量的__③__.(3)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能通过清晰可见的现象,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并能控制它们在恰好完全反应时停止实验.(4)将40 g 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60 g 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只写计算结果)参考答案一、1.B 2.C 3.D 4.C 5.A 6.C 7.D 8.C 9.A 10.C 11.A 12.C 13.D 14.C 15.B二、16.Fe Zn(NO3)2溶液 AgNO3溶液 Fe+2AgNO3===Fe(NO3)2+2Ag17.指示出盐酸与氢氧化钠刚好反应完全18.Cu Zn NaCl ZnCl219.A.CaO B.Ca(OH)2 C.CaCO3 D.CaCl220.水浮在硫酸表面、水立刻沸腾,硫酸液滴飞溅甲处水面下降、乙处水面上升21.Na2CO3 Na2SO4,CuSO4 NaCl、KNO322.23.(1)年龄和体型大小相同(2)黑布罩住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再释放O2 24.(1)烧杯酒精灯(2)2KClO3催化剂∆======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3)BEB,BDEB,BECI,CEB,CECI,CDEB,CDECI,BDECI(任意两种组合均可)(4)有淡蓝色火焰(或略带黄色的淡蓝色火焰)试管内液面下降至没有液体,最后,不再产生气泡.三、25.(1)保持不变(2)实验1:实验现象:小试管中有气泡冒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平衡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实验2:实验现象:出现蓝色沉淀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平衡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3)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都没有改变26.(1)防止发生爆炸(2)除去CO2(3)点燃,使尾气燃烧(4)B处石灰水不变浑浊,E处变浑浊(5)C处黑色粉末变红色 E处石灰水不变浑浊(6)在B、C间连接一干燥装置27.(1)第二种(2)(3)结论1: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结论2:蒸馏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结论3:浓盐酸具有挥发性.28.(1)不正确;(2)①酸②碱③铁(或锌)(3)取一只试管,倒入适量NaOH溶液,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试液变成红色,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至试液刚好变为无色时停止加盐酸.(4)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二综合实验(下)
1.实验目的
能综合利用信号处理的理论和Matlab工具实现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1)熟练对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
(2)熟练进行滤波器设计和实现;
(3)掌握对信号的滤波处理和分析。

2.实验原理
设计并实现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是信号处理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能发现信号的频率特性,以及组成信号的频率分量。

对信号进行滤波处理,能改善信号的质量,或者为数据处理(如传输,分类等)提供预处理,等。

本次实验是对特定信号进行分析并进行滤波处理,需要综合应用之前的实验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
Matlab为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的分析提供了丰富且功能强大的计算函数和绘图分析函数,便于离散时间信号和系统的时域表示和分析。

(2)信号的频域分析
信号处理课程主要学习了离散信号和系统的频域分析方法与实现,以及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离散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包括DTFT、DFT、Z变换等,FFT则是DFT的快速实现。

用Matlab分析信号的频谱可以用freqz函数或者FFT函数。

(3)滤波器设计
滤波器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滤波器的类型,即低通、高通、带通还是带阻。

滤波器的边缘频率可以通过对信号的频谱分析得到,滤波器的幅度指标主要有阻带最小衰减As和通带最大衰减Ap。

一般来说,As越大,对截止通过的频率分量的衰减越大;Ap越小,对需要保留的频率分量的衰减越小。

因此,As越大,Ap越小,滤波器的性能越好,但随之而来,滤波器的阶数越大,实现的代价(包括计算时间和空间)越大。

由此,滤波器的设计需要对滤波器性能和实现代价进行均衡考虑。

另外根据冲激响应的长度可以分为IIR和FIR两种类型。

两种类型的滤波器各有特点。

用FIR滤波器可以设计出具有严格线性相位的滤波器,但在满足同样指标的条件下,FIR滤波器的阶数高于IIR滤波器。

Matlab为各种类型的滤波器的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可以借助这些函数方便地设计出符合要求地滤波器。

3. 实验内容及步骤
已知长度为100的离散信号x,主要由三种不同频率的信号构成。

请对x进行分析,并设计相应的滤波器,得到构成x的三种信号。

实验步骤:
(1)对信号进行时域和频域分析,确定信号x的频率分量。

(2)针对每个组成信号,设计滤波器。

包括确定滤波器类型、滤波器指标等。

(3)用Matlab实现滤波器。

(4)应用滤波器进行滤波,得到相应的信号。

(5)对滤波结果进行分析,调整滤波器参数和设计方法,优化滤波结果。

(6)使用不同的滤波器滤出同一频率分量的信号,比较滤波的结果和不同滤波器的性能。

(选做)
3.实验报告要求
(1)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内容。

(2)详细叙述对信号进行分析的过程和结果,用图表显示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3)对滤波器设计的每个步骤有详细文字进行分析说明。

(4)对设计得到的每个滤波器给出其阶数和截止频率,并用图表显示其时频特性。

(5)对滤波得到的每个频率分量用图表形式给出其时域和频域波形。

(6)附有实验的完整源代码,代码中有详细的解释说明。

(7)对本次实验的体会总结,以及对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的体会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