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09a4486ab84ae45c3b358cbc.png)
课堂小结:
中国 资本 主义 萌芽 外国 资本 主义 入侵
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的 兴 起
时间 地点 途径 (2条)
著名 企业
民 族 工 业 第 一 次 发 展 高 潮
时间
原因 (3个)
著名 企业家
特点
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上海英商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于同治 四年1865)创办于上海 虹口。它长期租用浦东 的两个船坞,下设若干 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 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至 21%。 ——摘自《中国近代工业
特点: 占国民 经济比重
小
封建主义不愿走 帝国主义不让走 资产阶级想走没走成
特点: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
夹缝中艰难发展。
【问题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什么?
1)发展不均衡; ①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部门: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 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3)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 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总结: 西方的侵略
经济结构变化
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市场 、 劳动力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萌芽:表明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 系,即雇佣关系。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则表明中国已出现了近代化 的生产方式,即机器生产(包括洋务企业与民办企 业)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鸦外 片国 战资 争本 后主 义 资本 入 主义 侵 萌芽
明 清 时 期
c洋务运动的
诱导 b外商企业 利润的刺激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贻来牟机器磨坊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 机器 发昌机器厂 d.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873ef4fa9e31433239689359.png)
洋布、洋纱、洋袜、洋巾入国,而女红失业;煤 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 不材;洋铁、洋针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这段话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鸦片战争后经济结构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经济结构的变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 通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 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 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布 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 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中心,素 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由于洋布 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海许多以纺 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可织。民间之 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思考: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棉纺织业带来什么影响?
一方面带来了灾难 另一方面又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明 清 时 期
资本 主义 萌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鸦外 片国 战资 争本 后主 义 入 侵
洋务运动
诱导
b外商企 业的刺激
(二).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年代 地点 产生途径 投资人 著名 企业 概况 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两条途径 官僚、地主、商人 (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 缫丝厂等 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历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2caf0209cc17552707220859.png)
材料2:“洋布、洋棉、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 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 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 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 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生活出现了什么新情况?
这表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
吁
近代民族工业的第一次高潮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时 间 新 设 厂 矿 总 数 投资总 额(万 元) 平均 每年 新设 厂矿 数 每年 投资 额 (万 元)
19世纪70
年代-甲午
战争前
50
470
2
30-31
20
63.31
1 8 9 5—1 9 1 3年民族工业分布图
1895 — 1913
549 1202.95
民用工业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好高的利润, 比经商强!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自己投资,这 利润不就是 自己的了!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破坏 外商企业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途径: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 办商人华侨投资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 近代企业
材料二:民族工业轻重工业 比重图
材 料 四:
10.8%
材料三: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 中比重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
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 很少。 ②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③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
④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分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7384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1.png)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分析中国的近代历史经历了很多波折,其中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结束了中国的长期封闭状态,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序幕。
在此之后,中国开始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征程,努力实现自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目标。
工业兴起的过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步,本文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一、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的危机意识19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意识到了现代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赶上西方,如何实现自我现代化。
这种危机意识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复兴。
二、工业技术、经验和人才的引进为了追赶西方先进的工业技术,中国开始引进外国技术和经验。
1861年,洋务运动兴起,很多留学生和海外华侨回国,带回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理念。
同时,中国还聘请了大量外国专家和工程师来到中国,提供必要的技术和指导。
这些引进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和创新。
三、政治环境的变革和动员清朝政府意识到了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政策,赋予了私人经济以更多的自由度。
同时,官方还积极鼓励国营企业和工业发展。
政治环境的变革,促使企业家、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体更加自由地开展生产和研发活动。
政府在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使得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四、文化和意识的转变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文化和意识的转变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在清朝封建体制下,商业和手工业被视为卑贱的活动,只有读书人、士大夫才能够被认为是高贵的社会阶层。
但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这种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公私分明的商业社会模式逐渐被西方现代化理念替代,人们开始重视商业、手工业的重要性和作用。
这种文化和意识上的转变,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新生提供了思想和文化上的支持。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有着多方面原因。
在西方列强的压力和危机意识下,中国开始引进技术、经验和人才,政治环境的变革和动员,文化意识的转变,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6922836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3.png)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引言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到开展独立自主的产业化探索,再到现代化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阶段。
本文将介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
1. 1840年至1911年:经历西方列强的侵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摧残。
在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几乎被摧毁,大量的产业被外国资本控制。
中国成为了一个被西方列强掠夺资源的半殖民地国家。
然而,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些抵制和反抗的措施。
例如,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
清朝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工业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工业技术的引进和发展。
2. 1911年至1949年: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的中国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产业化道路。
虽然经济发展仍然受到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但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崭露头角。
在这一时期,中国成立了许多国营工业企业,推动了一些重要的工业项目。
例如,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基地,如大庆油田和武汉钢铁厂。
这些举措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国内各种因素的干扰,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步伐仍然相对缓慢。
尽管有一定的起步和进展,但整体上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
3. 1949年至1978年:建立现代化工业体系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工业化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计划和政策。
在这一时期,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工和基础设施建设。
大规模的工业化计划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例如“第三个五年计划”和“大跃进”运动。
中国成立了许多重要的国营工业企业,如中国一汽和中国第五机械工业公司等。
尽管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中国民族工业在这一时期实现了飞速发展。
中国逐渐建立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军工、航天和核能等。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汇总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f401981f524ccbff121847a.png)
②兴起
A、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贻来牟机器磨坊 B、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 原因 等沿海地区 C、途径: a.经济基础好 部分中小地主、官僚、 b.交通便利 买办商人、华侨投资 c.便于引进先进 上海发昌机器厂 部分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 技术、设备 企业 d.自然经济解 开设的厂矿 D、代表: 体较早 E、概况:投资总额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材料四
当然用国货 了!
日本货都 被烧了、片材料所反映的场景与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关系?
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促进 民族工业的发展
材料五:
“中国之所以受欺是由于没有工业没有 科学。”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 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 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推翻了专制统治,扫清了一些障碍 ①辛亥革命的影响:
(3)概况 ①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②新式工业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 ④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4)影响:
促使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中国无产阶 级登上历史舞台
(5)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特点(1912----1919年)
上述图文材料反映民族工业发展哪方面的因素?
社会思潮: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实业救国”
材料六: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 间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国 别 欧洲列强 减少比例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法国
德国
1/2 1/3
完全停止出口
材料七: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1)时间:1912—1919年 (2)原因: 材料一: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 专制政体被推翻,共和政体的确立,一 会,建设我新社会,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其时矣! 定程度上铲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材料二:民国创立后,资产阶级不再像以往那样居于“四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 民之末”。不少实业界人士进入国家政府部门或国会。如 位。 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张謇等。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方面的法令和措施:奖励和保 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 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 各省设立实业公司。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bde879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6.png)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教学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知识点拨:了解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就要看它原有哪些经济形式,新增哪些经济形式,各占什么地位,其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一、基础知识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从,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4)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解体原因: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4、表现:(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城市手工业受沉重打击(3)洋行、外资企业大量增加(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5)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5、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二、思考:(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________( 3)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经济结构有没有变化?(4)这种变化明不明显,为什么?(5)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请思考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知识链接】买办”,从本质上讲是经纪人,是我国经纪人和经纪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的阶层。
“买办”一词是葡萄牙语(Comprador“康白度”)的义译,原意是采买人员,中文翻译为“买办”。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e517b0d45022aaea998f0faa.png)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目标】【问题导学】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2、 大致情况如何?3、 他的兴起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主学案】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表现——自然经济解体(1)背景:① 与 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 地位。
②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但是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解体原因: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 ,私自设立 ,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解体过程:①鸦片战争以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标志: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从 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2、影响:(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对 起了很大的瓦解作用,削弱了 的基础,破坏了 ,沉重打击了 。
另一方面又促进了 。
中国农产品的 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同时一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开始受到 的影响。
(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 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促进了 的兴起。
知识点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近代民族工业产生(1)产生时间:(2)产生地区: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 、 、 等 地区出现。
(3)产生途径:一部分 、 、 、 、 等 ,投资于 ;另一种是部分 开始采用 ,转变为 。
(4)产生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逐渐解体。
② (时期)洋务派创办的 ,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代表企业:时间 创办人地点 工厂2、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 、 、 、 、 、 、 、 、等几个行业部门。
课时标准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以及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2.知道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3.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的基本史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及意义教学难点: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关系知识点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次高潮)1、初步发展的时间:从到,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586a1b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f.png)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下面是主要的发展阶段:
1. 近代开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在清朝结束之前,中国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工业高度落后。
在19世纪中叶,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和民族危机,醒悟的知识分子开始提倡民族工业发展的观念。
2. 开国初期(1912年-1927年):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积极推动国家工业化进程。
在这一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实业银行和工业省,推动了一些重要的民族工业项目,如航空、轮船、纺织等。
然而,由于政治动荡和经济困难,工业发展进展缓慢。
3. 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经济遭受更严重的破坏,但同时也催生了一些军事工业和民族工业的发展。
中国共产领导的红军建立了一些小规模的军工厂和合作社,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通过自力更生的方式发展工业。
4.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工业化政策,鼓励和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这包括土地改革、工商业合作社的建立、国有企业的发展以及外援合作等措施。
该时期的重点工业发展包括机械、冶金、大型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5. 改革开放以后(1978年以后):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推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国家重点支持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中国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促进了民族工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曲折而充满挑战。
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逐渐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a11d0b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7.png)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兴起自己的民族工业,这一过程经历了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为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等方面探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首先,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受到了政治背景的巨大影响。
19世纪末,中国封建专制社会的政治形势愈发危机四伏,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使得中国人民深感民族危机。
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中国开始转变政治观念,兴起了民族主义思潮。
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只有通过自强不息、振兴工业才能解决民族危机。
因此,民族工业的兴起成为政治背景下的迫切需求。
其次,外部压力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以来,西方列强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技术,对中国进行了侵略和压迫。
中国受到了沉重的屈辱和经济掠夺,这促使中国人意识到发展工业是摆脱外部压力的必由之路。
毕竟,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自主的军事实力,中国无法有效地抵抗列强的侵略。
因此,迫切发展工业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最后,内部发展也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起到了关键作用。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条件。
首先,晚清末年改革开放的推动使国内局势有了转机,对外开放的逐渐推进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工业技术的引入。
其次,近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自由贸易政策的出现,使得中国的内外贸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这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了庞大的市场需求,因此激励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此外,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也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助力。
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解体,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生产观念和社会观念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认识到工业发展对国家和个人的重要性,并开始支持和投身于工业发展。
这种社会变革为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政治背景、外部压力和内部发展的共同推动下实现的。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b0c7b6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4.png)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但在近代历史上,中国却经历了一段衰落和侵略的时期。
然而,在这个动荡的时期里,中国的民族工业却开始崛起,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本文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原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促使中国发展自己的工业,以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
其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渐渐传入中国,激发了国内对于工业化的追求。
最后,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民族工业的兴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本土产业的发展。
过程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是自力更生的初期,这一阶段主要是依靠国内手工业者的努力,通过传统的手工制作技术来发展国内产业。
随后是引进外国技术和资本的阶段,中国政府鼓励引进外国的技术和资本,以加快国内产业的发展。
最后是全面工业化的阶段,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新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民族工业的兴起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中国社会的就业压力。
其次,国内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此外,民族工业的发展也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水平和技术实力,增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然而,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起步较晚,中国在工业技术和生产规模上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距,这给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工业化进程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问题,这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结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中国独立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自力更生、引进外国技术和发展全面工业化等阶段,中国的民族工业逐渐崛起,并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意义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d4af835eda38376bae1fae67.png)
行业:轻工业为主
三、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一战前)
1、原因: A甲后:帝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客观) B清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直接原因) C“实业救国”思潮:张謇
2、概况P28 3、特点
A发展速(厂增多,资增大,基础弱) B多轻工(棉纺织业尤速) C主要分布沿海
4、影响: 新的生产方式;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课标内容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
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
一、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1、鸦前 自然经济
主导 程度分解
资本主义萌芽
2、鸦后
外 国 资
加速自 然经济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
劳动力
近 代 民
本 解体
主 义
(棉)
的
入 商品化
地 点 创办人 上 海 方举赞
企业名称
发昌机器厂
南 海 陈启源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广州
朱其昂 陈淡浦
贻来牟机器磨坊 陈联泰机器厂
第一 批民 族资 本主 义企 业的 分布
陈启源 ( 1834—1903)
南海人。1873年,在南 海西樵乡简村创办继昌 隆缫丝厂。该厂用自己 设计的机器,雇工人六、 七百人,出丝精美,远 销欧美,为中国第一家 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 丝厂。1881年丝厂因官 方阻挠迁至澳门。1885 年复将丝厂迁回南海简 村,改名世昌纶,继续 经营。
民族工业的特点 思考:
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不一样在哪里?
•不是本国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的结果 •资本主义萌芽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打 断了 •主要来源于一部分对新式企业感兴趣的 官僚、买办、商人的投资创办。
2-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675ff6df76eeaeaad1f330ab.png)
表现
创办人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周学熙 刘懋赏 冯济川 地点 江苏南通 江苏无锡 河北唐山 山西 名称 大生纱厂 保兴面粉厂 启新洋灰公司 保晋矿务公司
26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有什么特点?
共同探究
27
近 代 民 族 工 业 的 行 业 分 布 、 区 域 分 布
28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学以致用
3、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出现的近代一批优秀的 民族工业包括( A )
①上海发昌机器厂 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A ①②③
C ②③④
②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④江南制造总局 B ①②④ D ①③④
4、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A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C主要分布在通商口岸及周围地区 D主要分布在上海及周围地区
张謇(1853—1926) 江苏南通人
23
周 学 熙
周学熙:我国清 末民初杰出的民族 资本家,创办了华 新纺织公司、中国 实业银行等企业。 在当时,他与江苏 南通著名实业家张 謇齐名,时称“南 张北周”。
24
荣 宗 敬
荣 德 生
荣家兄弟:是中国最大 的民族资本家。以创办茂 新、福新、申新面粉或纺 织企业集团而著称于世。 享有 “面粉大王”及“纺 织大王”的美称。他俩除 在兴办实业方面驰誉中外 以外,同时在我国的农业 、教育等事业的发 展方面 ,也有很大的贡献。
29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
1、发展不均衡
①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发展艰难
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 中艰难发展。 共同探究
30
课堂小结: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22781ca7fd0a79563c1e72dd.png)
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沿海地区出现;
中
国 资
甲午战争后
初步的发展;
本
主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短间暂的春天;
义
的 曲
抗战前夕(1927—短1暂93的6)发展;
折
发 国民党统治后期 陷入困境;
展
和平赎买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的自然经济。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
材料四:
每包面粉总成本约 1 元2 角。市面上洋粉每袋售价 2 元,从理论上说粉厂是有利可图的。然而,保兴用的是 石磨,出不了一号粉,国产二号粉每包才售 1 元 4 角……平均每包只能赚 1,2 角,并无大利。
——杨旭《荣氏兄弟》海天出版社
探究: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
(2)短暂春天民族工业发展
的表现? 清末明初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对比简表
年均投资 万元
(1)厂矿企业增多;
3000 2000 1000
0 1895-1911
1912-1918
年均办厂 家
100 80 60 40 20 0
1895-1911 1912-1918
(2)投资总额增加;
(3)面粉、纺织发展较快
材料5: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以为忌 ,百计阻挠。各省缫丝、纺织厂无不亏折, 有歇业者,有抵押洋商者。
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原因
表现
影响
表现之四: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没有经过大规模工 场手工业时期,缺 乏资本积累和技术 积累
行业、区域分布不平衡 资金少、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 双重压迫,同时又对其具有依赖性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87ae25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14.png)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而这一事件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推动。
首先,外国侵略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催化剂。
在19世纪晚期,列强入侵中国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危机。
中国的传统产业和手工业受到极大摧毁,中国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为了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保卫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开始为发展本国工业而努力。
其次,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结果。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模式,并且积极传播和引进。
他们看到了西方工业文明对国家建设和自强不息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积极引导中国人民自发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再次,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为了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益的政策举措。
例如,政府出台了保护性贸易政策,鼓励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
政府还积极招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教育改革,提供了培训和教育机会,为民族工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最后,民族资本家的兴起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中,中国的传统商业和手工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有志于振兴国家工业的民族资本家崛起了。
他们积极投资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
这些富有的商业家以自己的实践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中来。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受到了外国侵略的冲击,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启发,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受到了民族资本家的努力推动。
这一历史事件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人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应该铭记这一历史,继续努力推动国家工业的发展和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f1fdf42e376baf1ffc4fad42.png)
原因一: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 的加剧,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 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 各省:“多设织布、纺绸 等局,广为制造”
原因二: 此时,清政府的态度何有转变?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近代工商业者的努力?
原因三:面对民族危机,人们呼 吁“实业救国”。
2、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
一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经济结构: 是指社会经济的构成要素及各个构成要 素之间的比例关系。 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城 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等 古代中国经济的特点: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为主,农业和手工业紧密结合; 重农抑商。
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表现:一系列近代工业的出现
创办人 地点 名称
张謇 荣宗敬 荣德生 周学熙
刘懋赏 冯济川
江苏南通 江苏无锡
河北唐山 山西
大生纱厂 保兴面粉厂
启新洋灰公司 保晋矿务公司
近代民族工业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张謇大生纱厂 荣宗敬保兴面粉厂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机器; d.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5、主要企业: ⑴1866年,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 创办发昌机器厂。 ⑵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⑶ 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 坊。
上海发昌机器厂
是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它最初只是由铁匠方 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 人四五个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 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 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 人工作的工厂。
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历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0d7736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fb.png)
学熙等
曲折发展阶段
时间
20世纪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国内政治动荡,战争频繁
特点
民族工业发展曲折,时起时落;受到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压迫,生存环境恶劣;但一些有远见的企 业家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使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如荣氏家族、陈嘉庚等
04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 人物与事件
现实意义
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助于 为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 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促进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0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背景与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外国商品大量涌入,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
轮船招商局
187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 办,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 船航运公司,打破了外国 航运公司的垄断局面。
开平矿务局
1877年在河北唐山创办, 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 采用机器开采,产量居当 时中国煤矿之冠。
03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阶段
初步发展阶段
时间
01
19世纪60、70年代
背景
02
西方列强侵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市
合。
发展历程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从无到 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经历 了多个历史时期,包括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
动等。
特点与问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多 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 文化和社会等,存在着资金不足、 技术落后、管理不善和市场竞争
激烈等问题。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https://img.taocdn.com/s3/m/116a0f2ba5e9856a56126064.png)
14.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 变化主要表现在 ( ) 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能够在19世纪70年代 前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 C.洋务运动的诱导; D.外商企业的刺激。
D
2.《东瀛识略》记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
邑。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
邵郡种植殆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
B.福建山区较适宜茶叶的种植;
C.种茶、制茶获利较为丰厚;
D.国内的长途贩运发展迅速。
解析:根据材料中“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分析,题干 上的现象出现在咸丰年间,此时正值鸦片战争后,中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存者绝少,因之“在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就缺乏
原来的手工工场作为发展的基础。中国新兴的近
代企业,绝大部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
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作者的观点是 ( )
A.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近代民族工业主要由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产生; C.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对近代 民族工业的产生同样重要; D.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近代西 方资本主义侵略无关。 解析:材料的有效信息“中国新兴的近代企业,绝大部 分是从无到有,把西方已有的企业成套地移植过来的 ”, 说明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时间:
19世纪60、70年代
贻来牟机器磨坊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程内容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教与学目标具体化〗1.知识和能力方面:理解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本史实,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主导,共同探究问题。
学生学会比较法、阅读法等。
3.态度、情感、价值观方面:理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使自身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培养民族感情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发展第一个高潮概况。
2.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学过程和知识结构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2、找一找: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4)3、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内部原因:(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主要原因4、理解:自然经济解体,经济结构变动表现:①鸦战后……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③甲午战争以后……①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大量增加,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
②中国手工业方面土货滞销,使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日益商品化。
③外国商人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中国商品出口大量增加,并受外商操纵、依赖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
④中国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了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5、想一想: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阅读课文,自习:近代民族兴起的时间、地点、产生有两条途径、表现。
分析和思考:兴起和促进发展的原因:①②③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1、时间:2、原因:3、表现:4、特点:5、初步发展的重要意义:【探究学习】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课堂检测】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之“近代”的实质是() A.由私人投资举办B.存在雇佣关系C.使用大机器生产D.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充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B.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弱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3.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A.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B.英国对华商品输出C.西方列强控制中国海关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4.鸦片战争前,中国商人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买田置地,对近代经济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资金短缺B.劳动力缺乏C.购买力低下D.丧失国外市场5.鸦片战争前,导致中国商人将经营所得利润用于买田置地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社会动荡D.商人本性 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A.沿海地区B.内陆地区C.东北地区D.沿江地区 7.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A.重工业B.轻工业C.化工工业D.基础工业8.鸦片战争后,导致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棉花、花生和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C.自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买办和买办化商人的出现9.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的的条件是()①劳动力市场②商品市场③国际市场④技术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0.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的形式不包括() A.官办B.官督商办C.官商合办D.商办11.民族企业家张謇创办的企业是()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C.大生纱厂D.新洋灰公司12.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产生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能够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的影响C.洋务运动的诱导D.外商企业的刺激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围绕中国民族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一无锡业勤纱厂的杨宗濂、杨宗瀚两兄弟,他们的父亲做过知县,“居官积廉俸,置田两百亩。
”杨宗濂本人做过长芦盐运使。
1896年,他兄弟两人集股创办业勤纱厂。
但在创办纱厂后,又以母亲的名义,一手买下“足以千亩庄屋一区”。
——《中国近代史常识》材料二洋煤……进中国口岸,每吨只完税五分……中国土法所挖之煤,每吨税三税……所以厘卡(内地关卡),仍需照纳……所以交费金多而价值贵,无及洋产之廉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材料三许多民族落落工矿企业每当资金困难时,往往就向外国银行借款,如有名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南通大生纱厂以及南浔铁路等企业均曾向日本借款,或多或少地受到日本资本的操纵。
材料四1893年,重庆开了一个聚昌火柴厂,英商怡和洋行立即运几箱火柴到重庆和它竞争。
聚昌火柴厂要求政府加以干涉,但卖国的封建政府却蛮横地下令:“不许华人在该处再开,不得禁止洋商贩运贸易。
”——《中国近代史常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市拓展所及,建筑盛则农田少,耕夫织妇弃其本业,而趋工场,必然之势也。
”材料二著名民族资本家刘鸿生讲他起家的历史时说:“我读完大学一年级时,为了负担起家用,作了开滦煤矿的买办。
开滦煤矿当时在英国人的手中,销路不好,我曾绞尽脑汁使开滦的煤在长江流域打开销路。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煤的销路增加,我的收入突然大增……短短几年的煤炭推销工作,使我突然从一个贫寒的大学生成了百万富翁。
后来,我用这些钱先后投资火柴厂、水泥厂、毛纺厂等工厂”。
材料三广东的买办陈廉伯,其祖父陈启源是中国第一个近代机器缫丝厂的创办人,他一家祖孙三代都是经营民族缫丝工业的资本家。
而到了陈廉伯经营时期,他利用缫丝工厂较为雄厚的经济力量攀附英国商人,成为广东汇丰银行的买办,使自己的资本从属于外国商人的需要,以求获得更大的利润。
——以上均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略》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2)你如何看待刘鸿生的发家史?(3)你如何看待陈氏家族经营方式的变化?(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决定材料二现象的因素是什么?三、问答题16.一般认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请结合史实概括说明这一结论,并指出这种状况导致了哪些政治现象。
学习参考与答案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1、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主要特点:①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农民没有或很少占有土地。
②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一直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2、自然经济解体过程(1)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2)鸦战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从19世纪60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4)甲午战争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3、自然经济解体原因:(1)内部原因:商品经济有所发展(2)外部原因:外国资本主义有入侵——主要原因①鸦战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输华货物总值显著增加②第二次鸦战后,侵略者控制了中国海关,强迫清政府增开了更多的通商口岸,同时又获得了内河航运和内地通商等特权,急剧地增加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
中国的冶铁及铁器制造业、榨油业、制糖业、丝织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部门遭到沉重打击。
③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
5、自然经济解体,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影响: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②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兴起的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2、兴起的地点: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3、产生有两条途径:①一种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②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4、兴起和促进发展的原因:①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②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也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外商企业的刺激(技术和设备、先进的生产方式、利润)5、表现:①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器厂。
②1873年,广东南海商人陈启源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产品行销欧美,获利颇丰。
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即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两家,投资总额合计470万元,每年新增投资额平均约20万元。
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以及采矿业等几个部门。
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第一个高潮):1、时间: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2、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大量输出资本和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扩大了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也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③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3、表现:①张謇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
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创办轮船、面粉、冶铁、银行等企业,成为一代工商巨擘。
②据统计,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
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
著名的民族工业企业有: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的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在江苏无锡创办的保兴面粉厂;周学熙在河北唐山创办的新洋灰公司;刘懋赏、冯济川在山西成立的保晋矿务公司等。
③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如纺织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等重工业则很少(因:资金少,技术力量弱。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探究学习】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但并不完全正确。
因为: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下,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劳动力与商品销售市场;外资企业的设立带来利润的刺激,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