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成本
在小世界网络模型中,用效率E来测量信息在节点间传播的效率,并用E在全局和局部的估计值(全局效率 ,局部效率 )和成本 ,来说明小世界能在全局和局部范围内,有效交流信息的低成本网络。
在知识共享网络图G中:节点代表团队成员,连接代表他们之间的交流关系,网络节点数为N。用两个矩阵,来描述加权网络图G。
3
3
小世界理论又名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学中,小世界网络是一种数学之图的类型,在这种图中大部份的结点不与彼此邻接,但大部份结点可以从任一其他点经少数几步就可到达。若将一个小世界网络中的点代表一个人,而连结线代表人与人认识,则这小世界网络可以反映陌生人由彼此共同认的人而连结的小世界现象。
其中, 。如果将E(G)标准化,使得 ,结果将更有可比性。这时,只有当全连通图、每对节点之间均有交流时,才出现知识共享效率E=1的最大值。
(2)全局效率 用效率E描述连通图G的优点在于:去除小世界模型中过多的约束条件,用一个简单的参数E就能描述小世界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全局效率描述的是知识传播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将全局效率定义为
上文提到:知识共享网络中,连接边的权重值大小取决于知识的性质、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可以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减小知识本身对共享效率的影响;通过用组织程序规范成员间的交流,减小文化差异;通过控制交流频率和交流集中度,选择适当的交流渠道,来改善交流效果。这样可以减小 , 从而减小最短路径长度 ,增大全局效率。
其中, 是邻接矩阵{ }中的项; 是节点i,j间连接边的权重值;Cost(G )的范围为[0,1]。网络成本是控制网络时应考虑的一个经济指标。任何团队都不希望以高成本,换取全局或者局部的高效率。在调整网络结构时,如何控制好成本,得到全局和局部均有效的低成本知识共享网络,是每一个团队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知识共享研究
奚凡
2100793
2011/6/20
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知识共享研究
摘要:小世界网络理论是研究复杂网络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领域中的知识扩散、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三方面。本文在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小世界网络模型,应用小世界网络模型中的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成本参数测量知识共享的效果。对知识共享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果将节点i, j间的知识共享效率表示为 。可以得到效率 与最短路径长度 呈倒数关系.当节点i,j间无连接边时, 节点i, j 间的交流频率 与其最短路径长度 呈倒数关系,关注点在于交流次数与最短路径的关系。而交流频率只是知识共享效果的一个影响因素,此处的效率 包含交流频率的影响。
可以将连通图G的平均效率 定义为
(2)聚类度和交流集中度。交流集中度描述部分团队成员交流的集中趋势。可以区分每个成员的网络连接差别;差别越大,某些成员的连接比率就越高,他们在交流网络中就占据中心位置。按照聚类度的定义, 当网络中一个节点成为中心节点,它与别的非中心节点的连接增加,就可能导致聚类度的增大。那么交流网络的集中度与小世界聚类度同步增长。
小世界网络由拓扑结构为规则网络的底层网络出发,在底层网络的任意两个选定的节点之间添加连接(即添加两节点连通的捷径),使之向随机网络过渡.当捷径增加到了一定程度时,即产生了小世界网络的形态。如图1-1所示,当捷径继续增加时,小世界网络变为随即网络。
图1-1规则网络向小世界网络的转换
3
知识共享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成员间的文化差异以及交流频率都会对知识共享产生影响。成员间的相似程度越高,越容易建立交流,交流频率也越大。交流频繁的成员在知识共享网络中的距离越短,交流频率和成员间的最短距离存在着反向关系。
已有的知识共享研究主要关注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促进交流,共享隐性知识,激励员工,建立信任机制,选择适当的团队管理结构,有效使用通信技术等方面。它们强调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提出合作联盟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但成功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共享大都基于成员个人。而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仅取决于知识有用与否,并不涉及组织目标、战略等因素。本文从成员的交流关系着眼,用小世界网络模型来量化知识共享的绩效。
2
影响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的特性、知识提供方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接受方的学习能力、企业间的组织文化差异以及沟通与信任等。本文从知识的性质、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三个因素分析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知识的性质是指知识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知识是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保存于产品、手册等具体形态中,可透过正式形式及系统性语言传递。显性知识易于编码与标准化,容易共享。而隐性知识多存在于人脑中,多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编码化,不易共享。所以,知识的隐性程度越高,共享难度越大。另外,知识的复杂程度越高,越难以进行交流与学习,共享难度越大。
邻接矩阵{ }, =1表示节点i,j间存在边; =0表示它们间不存在边。边权重矩阵{ },边的权重 表示节点i,j交流的困难度。 越小交流越容易。当节点i,j间不存在交流时,
(1)效率 。在连通图G中,最短路径长度 是连通节点i, j的所有路径中,连接边总权的最小值。当 时,网络为无权网络,也就是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紧密度相同, 值最小的情况。用邻接矩阵{ }和权重矩阵{ },可以计算出最短路径矩阵{ }。
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小世界理论主要应用于社会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本文基于小世界网络和知识共享的相似点,将其引入知识管理领域。
参考文献
[1]任岩.企业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6. 106-112
[2]胡静,刘红丽. 小世界网络理论在知识管理领域应用的综述[J].情报杂志,2010. 120-123
[3] 林焜,彭灿. 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 38-40
文化差异是指语言、观念和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语言不同,会造成成员间沟通障碍;而成员观念和风俗的差别又会造成行为方式的差别。文化差异会降低知识共享的透明度,即合作方对另一方的公开程度以及转移知识的意愿。因此,文化差异会对知识共享产生破坏性的结果。
交流方式主要体现在交流频率、交流集中度和交流渠道三个方面。交流方式不当,将导致知识共享难度增大。交流频率是指团队成员间交流的次数,交流频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团队创新带来损害。交流集中度描述了部分团队成员交流的集中趋势。交流过分集中时,交流主要通过一个或几个成员达成。一旦中心成员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组织讨论,那么将会损害有效观点的传播和综合,会浪费时间,破坏问题的解决过程。交流渠道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电子邮件或网络会议等。它们各有优缺点,交流渠道选择不当,会导致交流不及时、不充分,造成信息失真,损害知识共享的效果。
4
本文根据现实网络中连接边的紧密度不同,将连接边的权重引入知识共享网络。由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得出:两节点间连接边的权重值大小取决于知识的性质、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在知识共享网络的描述与分析中,提出了用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成本三个参数,测量知识共享效率和成本的思想。为在全局和局部范围内,创建有效的低成本信息交流网络,并进一步研究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当网络中一个节点成为中枢节点,它与别的非中枢节点的连接增加。那么该中枢节点的邻居增多, 也会发生变化。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次团队调整后 值相近,而团队中不同的成员 ,效率低。这种现象应该注意。
(4)网络成本。指建立网络和调整网络时,所耗用的资源。如:在成员间建立新的连接;选择适当的交流渠道,改善交流的效果:使效率低的成员获得高效率,都会增大网络成本。根据经济学原理,全局和局部的高效率很可能是以网络的高成本为代价的。将连通图G的成本定义为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共享;小世界网络;全局效率;局部效率;
1
知识管理是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 知识的扩散、转移及共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能否对知识加以有效的管理, 成为决定个人和组织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企业间的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生产、加工、转移、共享、吸收与运用。其中,知识的共享是最重要而又最难以实现的一环。知识共享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与传播,实现知识的不断增值,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还可以通过改变网络结构,进行加键或者断键重连操作,相当于在成员间建立新的交流,改变工作结构等。这样调整节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来增大全局效率,便于知识可以在网络中快速、准确传播。
(3)局部效率 。用E来描述连通图G的局部特征。也就是用节点i的邻居,计算出 ,来表示知识共享网络的局部效率。将它定义为
其中, 描述节点i的邻居全连通时的效率。 是局部效率的平均值。局部效率 表示系统容错能力的大小,这里考虑的不是当除去节点i时整个网络的反应,而是与i直接相连的邻居的反应。在考虑效率时,如果成员i的 值大,意味着在团队中去掉该成员时与其合作的成员反应小,那么i对团队的重要程度低。相反成员i的 值小,与他合作的成员间的连通性就更依赖于成员i,他对团队更重要。
(1)特征路径长度与交流频率。根据小世界模型的定义可知,网络连通图G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L(G)与图中节点i,j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关系如下所示:
其中N为连通图的节点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与交流频率的关系可以分解为节点间最短路径长度与交流频率的关系。如果每个节点都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那么节点i, j间的交流频率 与其最Leabharlann Baidu路径长度 呈倒数关系。进而可以得出特征路径长度L与交流频率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
小世界网络具有较短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较高的聚类度,这种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扩散。在小世界网络模型中,较短的特征路径长度使得网络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传播信息。较高的聚类度又可以促进团队内部大量、频繁的知识交流。因此,可以用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聚类度,来表征项目团队交流网络的交流频率和交流集中度,即知识共享的绩效。
[4] 冯锋,王凯. 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 88-91
[5] 王波. WS与NW两种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建模及仿真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
[6] 杜海峰. 用于函数优化的小世界优化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
在小世界网络模型中,用效率E来测量信息在节点间传播的效率,并用E在全局和局部的估计值(全局效率 ,局部效率 )和成本 ,来说明小世界能在全局和局部范围内,有效交流信息的低成本网络。
在知识共享网络图G中:节点代表团队成员,连接代表他们之间的交流关系,网络节点数为N。用两个矩阵,来描述加权网络图G。
3
3
小世界理论又名六度空间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学中,小世界网络是一种数学之图的类型,在这种图中大部份的结点不与彼此邻接,但大部份结点可以从任一其他点经少数几步就可到达。若将一个小世界网络中的点代表一个人,而连结线代表人与人认识,则这小世界网络可以反映陌生人由彼此共同认的人而连结的小世界现象。
其中, 。如果将E(G)标准化,使得 ,结果将更有可比性。这时,只有当全连通图、每对节点之间均有交流时,才出现知识共享效率E=1的最大值。
(2)全局效率 用效率E描述连通图G的优点在于:去除小世界模型中过多的约束条件,用一个简单的参数E就能描述小世界网络中的知识共享。全局效率描述的是知识传播的快速性和准确性。将全局效率定义为
上文提到:知识共享网络中,连接边的权重值大小取决于知识的性质、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可以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减小知识本身对共享效率的影响;通过用组织程序规范成员间的交流,减小文化差异;通过控制交流频率和交流集中度,选择适当的交流渠道,来改善交流效果。这样可以减小 , 从而减小最短路径长度 ,增大全局效率。
其中, 是邻接矩阵{ }中的项; 是节点i,j间连接边的权重值;Cost(G )的范围为[0,1]。网络成本是控制网络时应考虑的一个经济指标。任何团队都不希望以高成本,换取全局或者局部的高效率。在调整网络结构时,如何控制好成本,得到全局和局部均有效的低成本知识共享网络,是每一个团队所应该关注的问题。
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知识共享研究
奚凡
2100793
2011/6/20
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知识共享研究
摘要:小世界网络理论是研究复杂网络的有力工具,近年来其被广泛应用于知识管理领域中的知识扩散、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三方面。本文在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小世界网络模型,应用小世界网络模型中的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成本参数测量知识共享的效果。对知识共享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果将节点i, j间的知识共享效率表示为 。可以得到效率 与最短路径长度 呈倒数关系.当节点i,j间无连接边时, 节点i, j 间的交流频率 与其最短路径长度 呈倒数关系,关注点在于交流次数与最短路径的关系。而交流频率只是知识共享效果的一个影响因素,此处的效率 包含交流频率的影响。
可以将连通图G的平均效率 定义为
(2)聚类度和交流集中度。交流集中度描述部分团队成员交流的集中趋势。可以区分每个成员的网络连接差别;差别越大,某些成员的连接比率就越高,他们在交流网络中就占据中心位置。按照聚类度的定义, 当网络中一个节点成为中心节点,它与别的非中心节点的连接增加,就可能导致聚类度的增大。那么交流网络的集中度与小世界聚类度同步增长。
小世界网络由拓扑结构为规则网络的底层网络出发,在底层网络的任意两个选定的节点之间添加连接(即添加两节点连通的捷径),使之向随机网络过渡.当捷径增加到了一定程度时,即产生了小世界网络的形态。如图1-1所示,当捷径继续增加时,小世界网络变为随即网络。
图1-1规则网络向小世界网络的转换
3
知识共享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成员间的文化差异以及交流频率都会对知识共享产生影响。成员间的相似程度越高,越容易建立交流,交流频率也越大。交流频繁的成员在知识共享网络中的距离越短,交流频率和成员间的最短距离存在着反向关系。
已有的知识共享研究主要关注于: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促进交流,共享隐性知识,激励员工,建立信任机制,选择适当的团队管理结构,有效使用通信技术等方面。它们强调组织层面的知识管理,提出合作联盟的成因和影响因素。但成功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共享大都基于成员个人。而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仅取决于知识有用与否,并不涉及组织目标、战略等因素。本文从成员的交流关系着眼,用小世界网络模型来量化知识共享的绩效。
2
影响组织内知识共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的特性、知识提供方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接受方的学习能力、企业间的组织文化差异以及沟通与信任等。本文从知识的性质、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三个因素分析其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知识的性质是指知识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知识是经编辑整理的程序或者普遍原则,保存于产品、手册等具体形态中,可透过正式形式及系统性语言传递。显性知识易于编码与标准化,容易共享。而隐性知识多存在于人脑中,多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难以编码化,不易共享。所以,知识的隐性程度越高,共享难度越大。另外,知识的复杂程度越高,越难以进行交流与学习,共享难度越大。
邻接矩阵{ }, =1表示节点i,j间存在边; =0表示它们间不存在边。边权重矩阵{ },边的权重 表示节点i,j交流的困难度。 越小交流越容易。当节点i,j间不存在交流时,
(1)效率 。在连通图G中,最短路径长度 是连通节点i, j的所有路径中,连接边总权的最小值。当 时,网络为无权网络,也就是网络中节点之间的紧密度相同, 值最小的情况。用邻接矩阵{ }和权重矩阵{ },可以计算出最短路径矩阵{ }。
有这么一个故事,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小世界理论主要应用于社会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本文基于小世界网络和知识共享的相似点,将其引入知识管理领域。
参考文献
[1]任岩.企业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06. 106-112
[2]胡静,刘红丽. 小世界网络理论在知识管理领域应用的综述[J].情报杂志,2010. 120-123
[3] 林焜,彭灿. 基于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供应链知识共享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 38-40
文化差异是指语言、观念和风俗等方面的差异。语言不同,会造成成员间沟通障碍;而成员观念和风俗的差别又会造成行为方式的差别。文化差异会降低知识共享的透明度,即合作方对另一方的公开程度以及转移知识的意愿。因此,文化差异会对知识共享产生破坏性的结果。
交流方式主要体现在交流频率、交流集中度和交流渠道三个方面。交流方式不当,将导致知识共享难度增大。交流频率是指团队成员间交流的次数,交流频率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团队创新带来损害。交流集中度描述了部分团队成员交流的集中趋势。交流过分集中时,交流主要通过一个或几个成员达成。一旦中心成员的能力不足,不能有效地组织讨论,那么将会损害有效观点的传播和综合,会浪费时间,破坏问题的解决过程。交流渠道包括面对面交流,电话、电子邮件或网络会议等。它们各有优缺点,交流渠道选择不当,会导致交流不及时、不充分,造成信息失真,损害知识共享的效果。
4
本文根据现实网络中连接边的紧密度不同,将连接边的权重引入知识共享网络。由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得出:两节点间连接边的权重值大小取决于知识的性质、文化差异和交流方式。在知识共享网络的描述与分析中,提出了用加权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全局效率、局部效率和成本三个参数,测量知识共享效率和成本的思想。为在全局和局部范围内,创建有效的低成本信息交流网络,并进一步研究知识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当网络中一个节点成为中枢节点,它与别的非中枢节点的连接增加。那么该中枢节点的邻居增多, 也会发生变化。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每次团队调整后 值相近,而团队中不同的成员 ,效率低。这种现象应该注意。
(4)网络成本。指建立网络和调整网络时,所耗用的资源。如:在成员间建立新的连接;选择适当的交流渠道,改善交流的效果:使效率低的成员获得高效率,都会增大网络成本。根据经济学原理,全局和局部的高效率很可能是以网络的高成本为代价的。将连通图G的成本定义为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共享;小世界网络;全局效率;局部效率;
1
知识管理是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 知识的扩散、转移及共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因素, 能否对知识加以有效的管理, 成为决定个人和组织在竞争中成败的关键。企业间的知识管理包括:知识的生产、加工、转移、共享、吸收与运用。其中,知识的共享是最重要而又最难以实现的一环。知识共享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与传播,实现知识的不断增值,从而增强组织的竞争力。
还可以通过改变网络结构,进行加键或者断键重连操作,相当于在成员间建立新的交流,改变工作结构等。这样调整节点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来增大全局效率,便于知识可以在网络中快速、准确传播。
(3)局部效率 。用E来描述连通图G的局部特征。也就是用节点i的邻居,计算出 ,来表示知识共享网络的局部效率。将它定义为
其中, 描述节点i的邻居全连通时的效率。 是局部效率的平均值。局部效率 表示系统容错能力的大小,这里考虑的不是当除去节点i时整个网络的反应,而是与i直接相连的邻居的反应。在考虑效率时,如果成员i的 值大,意味着在团队中去掉该成员时与其合作的成员反应小,那么i对团队的重要程度低。相反成员i的 值小,与他合作的成员间的连通性就更依赖于成员i,他对团队更重要。
(1)特征路径长度与交流频率。根据小世界模型的定义可知,网络连通图G的平均最短路径长度L(G)与图中节点i,j间的最短路径长度 关系如下所示:
其中N为连通图的节点数。平均最短路径长度与交流频率的关系可以分解为节点间最短路径长度与交流频率的关系。如果每个节点都通过网络交流信息,那么节点i, j间的交流频率 与其最Leabharlann Baidu路径长度 呈倒数关系。进而可以得出特征路径长度L与交流频率之间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
小世界网络具有较短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较高的聚类度,这种网络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扩散。在小世界网络模型中,较短的特征路径长度使得网络能够更快速、更准确地传播信息。较高的聚类度又可以促进团队内部大量、频繁的知识交流。因此,可以用小世界网络模型的特征路径长度和聚类度,来表征项目团队交流网络的交流频率和交流集中度,即知识共享的绩效。
[4] 冯锋,王凯. 产业集群内知识转移的小世界网络模型分析 [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 88-91
[5] 王波. WS与NW两种小世界网络模型的建模及仿真研究[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8.
[6] 杜海峰. 用于函数优化的小世界优化算法[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