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激情四射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让数学课堂激情四射
【摘要】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不切实际,过于繁难或过于简单的探索,只会逐渐抑制学生的激情,埋没学生的灵性,挫钝学生的个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探索,深研教学内容,充分解读学生,关注预设生成,才会让学生激情四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体现丰盈的过程,多维的达成。
【关键词】探索教学内容过程预设生成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探索的实施需要我们教师有效的引导,不能让探索只流于形式,教师如果不做有效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索。
对学生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探索都具有价值,那些不切实际,过于繁难或过于简单的探索,只会逐渐抑制学生的激情,埋没学生的灵性,挫钝学生的个性。
唯有“高而可攀”的探索,才会让学生激情四射,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从而体现丰盈的过程,多维的达成。
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可望又可及”的探索呢?下面我从具体的事例中来谈谈怎样让探索“可望又可及”。
【案例】“商不变的规律”教学片断
师:(板书:12÷6=2)今天我们就先来研究这道算式。
如果我们只改变这道算式中的被除数或除数,考虑一下,商可能会怎样?
生1:商变了。
生2:如果只改变被除数,被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大;被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小。
生3:如果只改变除数,除数变大,商就会变小;除数变小,商就会变大。
师:同学们以前学的知识掌握得真牢靠!如果我们同时改变这道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同学们可以举一些例子试试,待会儿我们来交流,好吗?
随着交流的进程,教师在黑板上提炼出如下信息:
商不变
6÷3=2
48÷24=2
36÷18=2
……
师:请大家来观察“商不变”的这一组算式。
商既然没有随着被除数、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这其中一定包含着某种规律,那么这个规律是什么呢?同学们能不能进行大胆地猜想?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整理成如下板书:
①同时乘以相同的数
被除数和除数②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商不变
③同时加上相同的数
④同时减去相同的数
师: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
生:要实验。
师:对!现在我们就来做这项工作。
请各小组选择一个你们认为可能性最大的假设,自己举例进行实验,把实验过程填写在课前发给你们的“实验记录”上。
实验记录
我们的研究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6 = 2 12 ÷ 6 = 2 12 ÷ 6 = 2
↓○□↓○□↓○□↓○□↓○□↓○□
□÷□= □□÷□= □□÷□= □
我们的结论:被除数和除数______________,商
______________。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
请每一个小组选一位代表到前面来,要汇报三个问题:一是我们小组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二是举了哪三个例子?三是我们组的结论是什么?
随着学生的交流,黑板上留下了①、②两种猜想。
师:谁能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师:刚才,我们以12÷6=2为例,得出了一条规律,如果要知道这条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还需要怎样?
生:要验证!
师:说得好!请每个同学都任意写一个除法算式,把它的被除
数和除数同时乘相同的数,看看结果变没变?把它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看看结果变没变?开始行动吧!
师:刚才,我看到有一位同学写了这样的一道算式:48÷6=(48×0)÷(6×0)=0÷0。
这位同学楞在那里没法下手了,对此,你有何高见?
生:这道算式变化后变成“0÷0”,而除数是不能为0的,我想刚才的结论应添上“0除外”三个字。
师:是啊!添上“0除外”这个限制条件,我们总结出来的规律就具有普遍性了。
这条规律在数学上就叫“商不变的规律”。
【思考】
在本片断中,教师引领学生进行了三个层次的探索:最初,教师以“12÷6=2”作为由头,从“如果只改变被除数或除数,商变了”引出“如果同时改变被除数和除数,商可能会怎样”,学生在举例、观察、比较后得出四种不同的猜测。
“怎样才能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教师的这个问题,既道出了学生的需要,又把学生带入了第二层的探索,也就是学生采用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各种猜想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得出一条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如果要知道这条规律是否具有普遍性,我们还需要怎样?”教师又凭借一句简单而巧妙的话,再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需要,同时,第三层次的探索显现在学生面前:进行二次验证,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证明规律的合理性。
学生在再一次的探索中发现了“0除外”这个注意点,完善了规律。
应该
说,这三个层次的探索都是既高于学生已有的认知,又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探索成功的,即跳一跳或跳几跳就能摘到果子,而且,这三个层次的探索环环相扣,当学生探索成功前一个环节,沉浸在愉悦中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微微一拨,学生便兴致盎然地投入到下一个探索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自我需要的引导下经历了数学思想的逻辑重演,数学文化的逐步创生,体味到了人类先哲们向更高文明迈进的雄心与艰辛。
所以,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更重要的是心智的启迪与唤醒,催生出为知识世界的完美而不懈努力的愿望,勃发出浓烈的人文情怀。
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基础能得到有效培养。
一、深研教学内容,使学生可以探索
我们在研究教学内容时,要对教学内容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如实地把握和再现,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可对教学内容重组或重建,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探性。
应当说,从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来生成探索内容,有利于对探索方向的矫正。
二、充分解读学生,使学生能够探索
我们要研究、了解学生,准确界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一是要研究学生的心理,这应当作为一种基本的备课常识,也就是说,我们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一项必须的、长期的、存在性的教学活动,而不是每准备一节课都要事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研究一番。
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与分析必须有准备,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中的心理发展状况,学习不同知识特点时的心理等有大致的了解,甚
至是清晰判断。
二是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经验,包括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基础和生活经验。
对学生已知经验的深入研究和掌握能够架起新知与旧知,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从而唤醒学生已知经验,为学生的探索提供支持,同时也为我们把握探索的基点提供参考。
三是要研究学生的发展潜力。
着眼研究学生能够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程度,还有多少的提升空间。
依据学生的潜力提供适合学生的探索内容。
研究学生还应当注重对不同学生差异的研究。
可以说,只有关注到了学生的不同点,选择出合适的探索内容,才是最具功能的探索。
总之,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探索内容,是学生探索成功的保障。
三、关注预设生成,使学生乐于探索
新课程提倡“生态”的课堂,主张教师、学生、探索内容之间等多维的平等的对话。
这些都是以预设为前提的,精心的预设能为生成启航。
事实上,对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学过程和课堂情况是可以预见的,只有将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充分的预见,才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发现没有预见到的具有探索价值的内容。
对于课堂的互动生成,我们要关注它是否具有意义?是否具有更适合学生的发展空间?是否能让学生学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如果答案是肯
定的,我们就应当及时调整探索内容,否则将失去不可重复与再生的探索资源,失去教育灵感与源泉。
总的来说,精彩的课堂是有生命的,是预设与生成平衡的课堂,它必然关注人性,张扬个性,这样的课堂,必然会使学生的探索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 《数学新课程标准》
[2] 《小学数学新课程案例100例》,雷玲编,广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