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入分配的论文收入分配改革论文-研究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
收入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问题论文(修改版 可直接使用)
![收入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问题论文(修改版 可直接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dad9cbd5bbfd0a79567321.png)
收入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问题相信我们大家都感觉到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与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近几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的衣食住行用水平不断提高,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强,但是,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社会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比较尖锐,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不公平的现象,而人们在谈论社会公平问题时,往往把注意力放到了收入分配差距的迅速扩大方面。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次分配中应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初次分配不注重公平而寄希望于二次、三次分配,最终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众所周知,初次分配在三次分配中是基础性分配,涉及的范围大、面广,分配的格局在初次分配结束后基本上已经成定局,如果在初次分配阶段已经造成了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想通过再分配的手段来进行调节其力度将不大。
因此初次分配阶段应该重视收入差距问题,考虑合理的公平,以实现初次分配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根据报告,电力、煤气、供水、铁路、通信等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均出现了提速,高于“十五”期间平均增长率,与此同时,行业之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隐形收入和“灰色收入”,这些隐形收入是我国目前难以测量到的数据。
经济的增长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劳动者报酬应随着企业和政府利益的增长而增长,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逐年上涨才是合理与正常的现象。
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例不升反降的非正常现象反映出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所有者倾斜的趋势,实际上是社会不公在财富分配领域的反映,是初次分配不公的结果和反映。
说到权钱交易,大家一定会很厌恶吧,“权钱交易”行为的存在,造成了收入分配制度的严重不平等,人们付出同样的工作量,就因为占据比较重要的部门,拥有行政权力,就比其他人的实际收入高出很多,会造成人们心理的失衡。
人们都会争取进入行政权力大的部门,一旦进入就会想方设法使用权力,获得大量非正常收入。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9c3eb9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b.png)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收入分配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收入差距加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的收入大幅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资本积累和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对策一:加强税收政策调控加强税收政策调控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项重要对策。
首先,可以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增加高收入群体应缴纳的税款,以实现收入再分配。
其次,可以通过财产税和遗产税等方式,减少财富集中,促进收入的均衡分配。
对策二:推进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一项重要对策。
加强劳动法律的执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问题二:城乡收入差距大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城市收入相对较高,而农村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着城乡发展的均衡性。
对策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对策。
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对策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也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一项重要对策。
取消户籍制度限制,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使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权益和待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问题三:高失业率和低收入群体的存在在我国,高失业率和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依然存在。
关于收入分配的论文收入分配改革论文-研究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
![关于收入分配的论文收入分配改革论文-研究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https://img.taocdn.com/s3/m/9e7779eb172ded630b1cb6b4.png)
关于收入分配的论文收入分配改革论文-研究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总量增长了14倍,平均发展速度9.8%(刘树成,2010),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分配领域也出现了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现象。
工业化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收入差距本属正常,但差距如果过于悬殊,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一)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经济学中衡量收人分配差距的指标有很多,国际公认的是基尼系数。
取值是从0到1,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状态, 在0.2-0.3时为相对平均,0.3-0.4时为比较合理,0.4是收入分配的警戒线,超过0.4就需要警惕,说明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前是0.16,处于高度平均状态;改革初期是0.28,相对平均,以后逐年上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0.42,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如今已经达到0.48。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球最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近年来扩大速度加快。
1978年改革初期,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6倍。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农民收入快速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1985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86倍。
但是,城乡收入差异在开启城市改革之后又开始上升,1990年代初期,城乡之间的收入比率重返2.5的水平。
除去小幅度上下波动之外,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了上世纪末。
从2000年开始,这一比率稳步攀升。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倍数分别是2.79、2.9、3.11、3.23、3.21、3.22、3.28、3.33,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①。
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
![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528120f705cc1754270967.png)
如何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论文中国经济论文论文关键词:收入分配市场机制政府财政论文摘要:文章分析讨论了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当前,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但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就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
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对如何解决该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一、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充分显现我国收入差距拉大过程,如果从1985年算起,已经持续20年了,差距继续拉大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到目前为止,差距拉得过大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居民收入情况看,基尼系数已从1995年的0.389上升到2002年的0.43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
城乡差距从1985~2003年的18年间快速扩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3%,而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
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l,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达到6∶1。
尽管去年中央采取了多项重大措施,使农民人均收入增加了300元,但城市人均收入增加900元,城乡差距仍在继续扩大。
从地区差距看,2003年东部地区人均gdp 分别相当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1.91倍和2.38倍。
公务员的工资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也太大。
二、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
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
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当代青年对于收入分配不均的看法作文
![当代青年对于收入分配不均的看法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5ca55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a.png)
当代青年对于收入分配不均的看法作文示例文章篇一:《当代青年对于收入分配不均的看法》嘿,朋友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收入分配不均这个事儿?反正我是想过,而且还想得挺多呢!就拿我身边的例子来说吧,我的表哥,大学毕业之后进了一家大公司,每天拼命工作,加班那是常有的事儿。
可他的工资呢,也就够他在大城市里勉强租个房子,省吃俭用才能存下一点点钱。
再看看那些明星,随便拍个广告,参加个活动,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难道公平吗?这难道不是收入分配不均吗?我有个同学,他的爸爸是个普通的工人,每天在工厂里辛苦干活,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拿到的工资却只够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销。
而有些老板,坐在办公室里动动嘴皮子,钱就大把大把地进了口袋。
这能不让人生气吗?我就想问问,为什么同样是付出努力,有些人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而有些人却只能在温饱线上挣扎?这难道是因为那些辛苦工作的人不够努力吗?不是的!就像在一场比赛中,规则应该是公平的,可现在的收入分配,感觉就像是有人在比赛前就已经拿到了获胜的秘诀,这比赛还怎么公平进行呢?再想想我们的未来,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下去,我们这些年轻人努力读书,努力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微薄的收入,连自己的梦想都不敢去追求吗?我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都觉得很不公平。
小李说:“这就好比我们在跑马拉松,有些人穿着跑鞋,还有人在旁边给递水递吃的,而我们呢,光着脚,还没人管,这能一样吗?”小王也气愤地说:“就是就是,凭什么我们的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我觉得吧,收入分配不均这个问题,就像一颗长在社会大树上的坏果子,如果不及时解决,它会影响整棵树的健康成长。
我们年轻人希望能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让每个人的努力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我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被不公平的收入分配挡住了前进的道路。
所以啊,社会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制定更加公平合理的政策,让我们的努力都不白费,让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示例文章篇二:《当代青年对于收入分配不均的看法》嘿,你知道吗?现在这个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可真是个热门话题!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也听到了身边大哥哥大姐姐们在讨论这个事儿。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论文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9205fc7c1cfad6195fa780.png)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有了飞速发展。
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突出的问题和矛盾。
在收入分配领域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原因对策近几年来,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2010年和2011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期间,收入分配问题成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公民意识的建立,居民对于收入增长和分配公平的期望也不断地提升。
一、我国收入差距的现状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差距、城市内部及农村内部差距、地区差距以及行业差距。
2011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010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
报告中显示,2010年,各地区的“城乡收入差”比上一年扩大600元以上,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比上一年拉大462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拉大545元。
二、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表现(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近些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呈螺旋上升趋势,1983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 82:1,2009年拉大为3.33:1,2010年略有下降之后为3. 23:1,幅度高于发达国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远低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这是我国近年来城乡收入差距直线上升的主要原因。
(二)地区间收入差距明显.改革开放以来,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发展条件比较好的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使得本来就存在差距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差距表现得更加突出。
尽管近10年来,中西部人均生产总值有显著提高,但东中西部人均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却越拉越大。
(三)居民的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在我国的各行各业中,电力煤气以及供应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属于高收入行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从来就没有高出全国平均工资水平。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1985年,我国城乡居民工资收入最高最低行业差距为1.81倍数,1995年已经扩大到2.23倍数,到2007年,这一差距扩大到5.5倍数,到2011年,行业收入差距最高可达到15倍。
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的论文-地方战略论文
![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的论文-地方战略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d6a8f8a5e9856a571260cc.png)
探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政府原因及其调节的论文地方战略论文摘要: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与政府行为的失当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的错位、缺位和越位加剧了收入分配差距。
因此,必须重视基于政府层面的调节:在引入现代治理理论的基础上对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实施有效的政府治理;政府积极介入再分配领域,调整再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法律法规,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原因;调节。
一、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理性认识。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有其客观必然性,它是市场经济、分配方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一定层面上看,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有其正面效应,有利于打破平均主义,调动人的积极性,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但差距的存在必须是合理的,并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否则就弊大于利。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趋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收入差距。
从1997年至今,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乡收入比在2000年为2.79:l,2001年为2.90:l,2004年为3.21:l。
到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0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515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3:1。
如果把医疗、教育、养老、失业保险等非货币因素考虑进去,这一数字还可能高得多,有可能达到四、五倍甚至六倍。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乡差距最高的国家之一。
(二)地区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
以三大区域地块划分的东、中、西部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在不断扩大。
东、中、西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1.1:l:l.01扩大到2005年的1.52:1:0.9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1.09:l:0.91扩大到2005年的1.6:1:0.8。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219f4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78.png)
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共5篇)第一篇:浅析当前中国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公共政策论文一、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也是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目标的选择,它指导并规范着具体的政策目标,为公共政策的执行提供行动导向。
二、我国收入分配政策公共性偏离的表现当前在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
(一)政策的公平价值缺失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我国从一个平均主义严重的国家逐渐成为收入分配严重不平等的国家,具体来说,这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1。
分配起点的不公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公平主要表现在我国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起点不公平。
教育收益最多的是穷人,因为教育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使得受教育者在未来的就业方面获得均等的竞争机会以及更高的收入,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分配公平。
2。
分配过程的不公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过程不公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过程中的不公平,这主要造成了人的发展机会不公、进入市场的机会不公。
我国初次分配领域采用重效率轻公平的政策,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3。
分配结果的不公平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的结果,究其原因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起点不公和过程不公造成的。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政策。
1981年,我国基尼系数仅为0。
292,那时还属于收入分配高度平等的国家。
(二)政策的不当倾斜和偏好收入分配政策会因为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而有所侧重,目前存在于我国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拉大现象,也是政策不当倾斜和偏好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1。
经济政策的不当倾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改变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状况,我国把经济建设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的重要着力点。
2。
发展政策的偏向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了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城市过度倾斜。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论文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75fba8671fe910ef12df839.png)
当代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国民收入总体水平有所提升,但不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差距却在不断增大。
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了出来,收入差距过大制约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经很大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且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在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仍处于可以接受的空间,尚未达到两极分化的程度,但负面影响日显突出,需要高度重视。
本文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差距扩大的原因,以及收入差距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分配差距两极分化公平效率政策建议2010年7月末,央行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壮大固然可喜,但是我们却不能因盲目乐观而忽视了另外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200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09年人均GDP仅为3 678美元,位列全球第99位。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日益严重的贫富分化现象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妥善处理好社会转型期的收入分配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焦点问题。
一、中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现状世界上目前通用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标准,我国学术界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描述通常也采用这种标准。
基尼系数又称基尼集中率,是以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的名字命名的综合统计指标,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主要用来度量经济不平等程度,用一定人口所获得的收入比例来反映收入分配差距的总体水平。
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程度的大小(或收入不平等程度的高低)。
基尼系数的范围介于0-1之间,最小值O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值l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偏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将会引起社会动荡。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毛概论文)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毛概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afccffba0d4a7302763a4d.png)
毛概论文姓名:王mm班级:商本0902学校:轻纺美院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现状摘要:我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年均9%以上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总量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出现了社会成员间、城乡居民间、不同行业间、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现象,使得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陷入了一个困难的局面,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关键字:收入差距分配现状应对策路一、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国际上,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状况。
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越不均匀。
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我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对全国4万个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20%的高收入者拥有42.5%的国民财富;2004年,占城市总人口10%的高收入者占有45%的城市财富。
专家计算,我国基尼系数从1981年的0.31提高到2001年的0.45,2002年的0.46,2006年的0.50,到了2008年基尼系数又上新高,已达到了0.65,显著超过通常所说的警戒水准(0.4),并且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在世界范围中也处于很高水平。
(二)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1,只有3个国家超过了2﹕1,我国是其中之一。
国家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为2366元,这其中包括40%的实物收入,实际的现金收入在1800元左右。
在这1800元当中,还有20%的现金要备来年生产资料之需,这么下来,农民手中真正用来购买消费的现金只有1500元左右。
而当年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是6860元,是农民可支配现金收入的5倍。
如果再考虑到城市居民能享受到的社会福利,城乡之间真实的差距大约在6﹕1之间。
《税收经济学》论文---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收经济学》论文---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25121f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8.png)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正以一种高速发展的态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但是、高速发展的背后掩藏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其中收入分配平均就是其中的一项。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明显扩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居民财产差距不断扩大。
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扩大就业,实现收入分配的改善;优先发展教育,保障教育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提供社会保障;鼓励先富裕起来的人承担社会责任。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对策一、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个体收入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个人收入与之前相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拥有100万元资产的人已经超过100万人。
目前我国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者有430万人。
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者达100万人。
1993年占全国人口2%的高收入者的储蓄。
约占全国城乡居民个人储蓄总额的30%。
与此同时。
很多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职工拿不全甚至拿不到工资,生活困难。
广大农村尚有6500万人未能解决温饱问题。
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的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初期有下降的趋势。
但在1985年之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到2021年,基尼系数已经高达0.49。
(二)城乡收入问题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变得越来越大。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个人收入差异中份额最大的就是城乡之间的差异。
在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虽然有差距。
但由于国家对城镇居民工资的计划管理、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看似并不突出。
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人、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论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我国的改革
![论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在我国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c72f06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c.png)
论中国个人分配制度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总体收入不断增加,个人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然而,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
随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继而我国实行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创造力,促进了社会财富的普遍增加。
但是,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别是处在经济转轨期和社会转型期,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因此,如何改善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状况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个人收入分配不公日趋严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期和社会转型期,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尚不完善。
在此特定条件下,我国存在着个人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第一,收入分配重心偏离民生,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
第二,政府行为得不到有效规范。
部门权力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
不少政府部门角色定位出现偏差,竞相追逐本部门、本地区经济利益最大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利益。
倘若政府职能不加以转变,行为得不到规范,贫富差距现象很难得到重视,解决将是更为漫长的过程。
第三,高中低收入群体比例失调。
改革开放至今,邓小平提出的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的政策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也造成了30 多年的不均衡发展。
如今,我们面临着高收入群体过分集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得不到快速增长、中等收入群体得不到扩大的困境。
2、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显著扩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个人收入差距呈现出急剧扩大的态势。
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从1983 年的1.82:1 扩大到2009 年的3.33:1。
第二,不同区域居民收入差距明显。
2009 年我国东部地区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8587元,西部地区为18090 元,差距竟达2 万余元。
目前全国4007 万贫困人口中,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高达94.1%。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38a5935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f.png)
关于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但收入差距却在持续不断扩大,本文通过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状况的分析,提出了优化居民收入分配的对策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收入分配收入差距个人收入水平一、中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状况分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收入水平均得到了显著提高。
但同时,随着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上的不满心理也在逐渐扩大。
主要表现在: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地区收入差距明显,城乡收入差距拉大,行业收入差距显著。
(一)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基尼系数法是目前国际上一种比较通行的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
一般认为,当基尼系数小于0.2时,即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比例小于20%时,收入分配是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水平;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除个别年份以外,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整体上都处于上升趋势。
(二)地区收入差距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上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差距被迅速拉开。
各地区的经济呈差异性水平发展,其中东部发展最快。
我国年均增长率超过14%的省份均集中在沿海地区,发展速度均显著超过了中西部省份。
(三)城乡收入差距拉大。
中国的城乡人均收入比超过2.0,在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36个国家的报告中,大多数国家的该比例小于1.6,仅有包括中国在内的3个国家超过2.0。
而且,这是在没有考虑我国农村地区缺乏社会福利保障的情况下,若计算在内,实际差距会进一步拉大。
(四)行业收入差距显著。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探讨一直都是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一个重点,特别是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中,行业收入差距更具有突发性。
各行业中,电力、水、煤气的生产、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职工工资水平一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尤以国有垄断行业更为显著。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0cfce8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5.png)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中国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但是与此同时,也伴随着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从统计数据看,中国的Gini系数(一种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已经超过了0.4,处于高度不平等的状态。
此外,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行业差距等方面的不公平现象也进一步放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影响1. 社会不稳定因素收入分配不公平往往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加。
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资源和机会的不平等现象也不断加深,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剧烈。
一些人难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另一些人则过着奢侈浪费的生活。
这样的现象可能导致一些群体产生贫困、失业、绝望等负面情绪,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2. 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收入分配差距会导致一些群体的生活质量降低。
低收入群体无法拥有更好的医疗、教育、住房等资源,而高收入人群则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资源和服务,这种不公平现象进一步拉大了两个阶层的差距。
这不仅会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导致社会的不公正。
3. 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收入分配不公平也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对较低的收入水平可能会限制大多数人的财务状况,从而导致他们无法采取必要的行动来改善自身生活质量。
这可能导致整个社会缺乏消费者和生产力,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对策1. 实施调节政策对于收入分配不公平,首先需要实施调节政策。
政府可以在税收和社会福利方面进行调整,从而减缓收入差距的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福利,补贴教育和医疗费用等方面来缓解不平等现象的消失。
2. 加强通货膨胀监测通货膨胀似乎是引发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一项因素。
如果通货膨胀飙升,物价上涨,一些低收入家庭很难承受。
因此,政府应加强通货膨胀控制,避免物价过快上涨。
3. 加强教育普及教育对人们的收入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政府应加强教育普及,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好地工作和机会,从而减轻收入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1835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1.png)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摘要: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不公的重要表现,它不仅会引发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还会阻碍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收入分配差距;社会不公;经济发展;对策一、引言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自改革开放以来持续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了2019年的0.465。
这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较为严重。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居民收入较低。
从不同职业和行业来看,高技术和创新领域的从业者收入较高,而农民工和低技术劳动者的收入较低。
从城镇与农村来看,城镇居民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收入较低。
从收入来源来看,资本收入和产权收益占比逐渐增加,而劳动收入占比逐渐减少。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导致市场需求不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无法有效刺激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增加社会矛盾和动荡的可能性。
这种不稳定会阻碍投资和创新,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还会影响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提供,进而影响人力资本的积累和经济的竞争力。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经济结构的转型不平衡是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新兴行业和高端产业的利润和收入不断增长,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和不平等使一部分劳动者无法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财富和资产的不平等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富人通过资本运作和房地产投资获取更多的财富和收入,而一些弱势群体无法享受到这些机会,导致收入分配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3f13b3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7.png)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也逐渐显现出来。
深入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和对策,将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收入分配不公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逐渐固化,形成了贫富两极的现象,加剧了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的存在。
贫富差距的加大使得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难以改善,造成了社会的不公正感和不满情绪。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也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收入分配不合理导致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人,高收入者的消费需求相对有限,影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消费的增长。
收入不公平也抑制了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能力,使得市场需求不足,制约了经济的增长潜力。
要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对策。
应加大对收入差距的监管力度,确保财富的公平分配。
政府应加强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通过合理的税收政策和社会转移支付,保障底层人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并减少高收入者的过度富裕。
应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底层人民的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
教育是消除贫困和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底层人民的就业能力,实现收入的提升。
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机会。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任务,政府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控,促进中低收入人群就业机会的增加。
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并提供公平而有力的纠正机制,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诉求和矛盾。
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是当前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通过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教育投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综合对策,才能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10107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27.png)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大国中,收入分配差距一直是社会问题的热点话题。
许多研究表明,收入差距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是深远的,需要通过
多种对策来缓解。
其次,收入分配差距可能会导致人们的消费欲望下降。
许多低收入家庭缺乏足够的经
济收入,消费能力不足,无法支持更高层次和更高档次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这种现象持续
存在,将导致整个消费市场的萎缩和经济增长的不足。
另外,长期存在的收入分配不均,也会削弱社会公正的力量。
这种现象会导致社会层
级之间的距离加大,使得社会公正和公平的理念难以实现。
如果一些弱势群体收入不平等
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应对,其生活质量将难以得到保障,长期以来也难以建设一个公正和
谐的社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首先我们应该通过改革和完善税收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
政府可以适当提高高收入人
群的税率并降低低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的税率,以降低社会不平等现象。
其次,我们要适当提高劳动力技能的水平,提高弱势群体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让其更
容易获得高薪的职业。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应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为这些企业
提供具有竞争力的培训和培养人才的资源。
最后,政府还应该加强财政的调控,保证全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切实地保障
弱势群体的利益和权益。
在总结中,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阻碍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和实施更加全面和有效的对策,以缓解这个问题并推动
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90b9c5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1.png)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旨在分析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正文部分中,会结合政府和社会角色,探讨如何减少收入差距。
通过对政府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和措施。
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研究结论并展望未来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研究收入分配差距的参考,为改善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影响因素、对策建议、政府角色、社会角色、研究结论、展望未来、可行性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今社会,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凸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推进,一些人群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而另一些人群的收入却相对较低,导致贫富差距逐渐加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基尼系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而进一步凸显了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
这种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可能加剧贫富分化,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研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并找出影响因素,提出有效对策,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所在,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第一,探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揭示其形成机制和演变过程;第二,分析收入差距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深入了解不平等现象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和措施,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推动社会公正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我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平稳增长。
收入分配方面的困难与对策5篇
![收入分配方面的困难与对策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9bcece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3.png)
收入分配方面的困难与对策5篇第一篇:收入分配方面的困难与对策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困难与对策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
2012年1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与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国民收入分配与企业总体薪酬制度高峰论坛举行。
与会者指出,当前的收入分配问题既是一个处于经济领域的财富分配问题,也是一个影响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它正在成为我们进一步改革的核心问题。
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1、劳动报酬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且持续下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关系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向居民倾斜(1978~1995年)和向政府、企业倾斜(1996年至今)两个阶段。
2000~2007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从65.5%下降到57.5%,下降8个百分点,政府和企业占比则分别提高5.2个和2.8个百分点,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从51.4%下降到39.7%2、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
无论是城乡之间、城乡内部,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均呈扩大趋势,低收入群体增收难度较大。
3、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特别是腐败和灰色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收入分配差距,社会影响恶劣。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会王小鲁的一项研究表明,加上隐性收入后,2005年城镇最高与最低收入10%家庭间的人均收入差距从统计显示的9倍扩大到31倍。
主要是企业家、个体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医生、教师、文艺工作者以及部分公职人员存在大量隐性收入。
这些收入主要来自公共资金的流失、银行贷款在正常利息之外的额外收费、行政许可中的寻租、土地收益流失、垄断收益等。
二、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合理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特征、经济体制转轨、发展的阶段性等原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包括对资源享有的初始不平等、行业或部门垄断、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56f4216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fd.png)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影响与对策研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公平,也影响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乡收入差距和地区差距明显。
在城市,高技能人才和高收入者的收入远远高于农民工和低收入者,而且东部地区的收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第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一些高科技和金融行业的人才收入远远高于传统制造业和农业行业的人员。
性别收入差距仍然存在。
男性的平均收入高于女性,这主要是因为男性在工作和职业发展方面具有更多的机会。
收入分配差距对我国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收入分配不均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的不公平感加剧,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社会动荡。
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也很大。
收入低的人群购买力减弱,会影响到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收入分配差距还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降低。
高收入群体倾向于通过投资和消费获取更高的回报,而低收入群体的投资和消费能力有限,这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针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应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政府应加强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
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企业实行职工持股和股权激励等方式,促进工资收入的合理分配。
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扶贫力度,通过发展农村产业和提供职业培训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
应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
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职业培训机会,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技能水平,从而提高收入水平。
还可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减少收入差距,增强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这需要政府加强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完善,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及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收入分配的论文收入分配改革论文-研究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GDP总量增长了14倍,平均发展速度9.8%(刘树成,2010),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分配领域也出现了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的现象。
工业化和经济转轨过程中,收入差距本属正常,但差距如果过于悬殊,会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解决收入差距问题已刻不容缓。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一)基尼系数不断上升经济学中衡量收人分配差距的指标有很多,国际公认的是基尼系数。
取值是从0到1,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为高度平均状态, 在0.2-0.3时为相对平均,0.3-0.4时为比较合理,0.4是收入分配的警戒线,超过0.4就需要警惕,说明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过大,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
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改革开放前是0.16,处于高度平均状态;改革初期是0.28,相对平均,以后逐年上升,20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0.42,已超过国际警戒线,如今已经达到0.48。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全球最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变化过程,近年来扩大速度加快。
1978年改革初期,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2.56倍。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后,农民收入快速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一度缩小,1985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86倍。
但是,城乡收入差异在开启城市改革之后又开始上升,1990年代初期,城乡之间的收入比率重返2.5的水平。
除去小幅度上下波动之外,这一比例一直保持到了上世纪末。
从2000年开始,这一比率稳步攀升。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0-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倍数分别是2.79、2.9、3.11、3.23、3.21、3.22、3.28、3.33,差距有持续扩大的趋势①。
如果考虑到城镇居民享有各种补贴、劳保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隐性收入,城市居民实际收入比农民的收入至少要高出5-6倍。
对于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世界银行有关报道指出,世界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而我国除了1982-1986年城乡比率低于2以外,长期以来超过2,这说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别已经超过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如今它已达到3.33的历史新高,这在世界上是极为罕见的。
(三)地区间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本来就有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实行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地的发展战略,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愈加明显。
比如,1978年三大区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10∶1∶1.01,而到了2005年这个比例扩大到1.55∶1∶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78年的1.09∶1∶0.91扩大到2005年的1.59∶1∶0.81。
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为18645元,最低的青海省为8057元,前者为后者的2.314倍,比1998年的2.024倍进一步扩大。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上海市为8248元,最低的贵州省为1877元,前者为后者的4.394倍②。
无论是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排在前3位的都在东部地区,排在后3位的全都在西部地区(参见表1)。
(四)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近年来,行业间收入差距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垄断行业收入畸高,而且工资增长过快。
改革之初,全社会总体收入都不高,高低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是十分明显,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1.8倍左右。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察业和水利管理业为高收入行业、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收入很低,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来,这一差距开始不断扩大。
1993年,我国行业最高人均工资水平是行业最低人均工资水平的2.12倍;2002年增至2.99倍,2004年,这一比例已增至4.60倍,到2005年已达到4.88倍①(参见表2)。
国际上公认行业间收入差距的合理水平在3倍左右,超过3倍则需要加以调控。
可见目前行业间的差距已相当大,现已成为我国收入差距的首要影响因素。
除行业差距外,不同企业和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相当悬殊,三资企业和一些效益较好的国有企业,职工年均工资几万元,有些亏损企业则难以发放工资;私营企业主及歌星、影星、体育明星等特殊职业者,年收入低者几十万,多者数百万元,而大多数机关和企事业职工收入只有几千元或者一万元左右,有些国有企业职工甚至只能领取基本生活费。
这意味着个人收入在向高收入者集中,收入悬殊较大。
二、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很多,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政策执行不力的原因。
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深层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由于制度、体制的缺陷及政策执行不利造成的。
(一)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城乡对立、城乡分割、城乡劳动力流动隔绝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严重妨碍着城乡之间物质、信息、技术、生产要素等的合理流动,尤其表现为户籍制度。
我国自195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管理条例》起,就将全国人口截然分成了两部分,既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这种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城乡之间人为地筑起了一道“壁垒”。
一方面农民不能自由地流向城市,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困难;另一方面,城乡两部分居民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两种身份也决定了他们截然不同的社会地位,配置的社会资源也完全不一样。
拥有城镇户籍的城镇居民获得较好的资源,在享有教育、补贴、劳保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医疗、失业保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而农村户籍的农民无法获得这些好的资源,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活与生存保障,这就直接或间接地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
同时,城乡户籍制度还导致了就业的不平衡,户籍制度剥夺了农民对居住地点和工作的选择权利,使农民被迫在低收入岗位和低收入地区工作,造成了城乡居民在就业和创业方面初始条件方面的不公平。
城镇居民有机会进入国有企业获得稳定的工作,而农民却很难进入国有企业工作,更不用说进入垄断行业。
农民即使能够进入这些行业工作,也只能是临时工,不能享受与正式工一样的收入和待遇。
(二)税收制度不完善一般来说,比较完善的税收制度在调节社会收入分配方面能够发挥独特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税收制度还不够完善,难以发挥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
我国税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还比较低,过低的起征点只能使得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更低,而对高收入阶层影响很小,这导致税收调节的低效应,也使城乡居民之间承担的税负不均。
二是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与税收调节有关的税种还很不健全,除开征了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和财产税之外,遗产税、赠予税和社会保障税都没有开征。
三是税收监控的法律和技术手段滞后,致使高收入群体的“逃税”、“避税”现象严重。
据统计,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中80%来自工薪阶层,占有社会财富40%以上的人长期存在大量逃税漏税现象。
有学者估计,我国每年税收流失总额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因此,我国当前税收调节机制还没能很好地起到调节高收入者的作用。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它通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等方面的运作,缩小居民间收入差距。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存在着覆盖人口有限、低水平保障,运用的资源有限等问题。
以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例,我国约为12%左右,高收入国家普遍在35%甚至45%以上,中等收入国家也普遍在25%甚至30%以上,这表明社会保障在国家财政再分配中所占份额偏低。
再就社会保障覆盖范围而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06年我国享受社会养老保险的只有1.6亿人,纳入医疗保险体系的只有1.2亿人,而失业保险只能覆盖8000万人左右①。
也就是说,多数城镇职工未能享有社会保险,而广大农民则基本上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内。
另外,社会保障制度的欠公平,也是构成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在劳动者中,存在着有社会保险与无社会保险者的收益差异;在有社会保险的劳动者中,存在着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企业职工等的待遇差距;在企业职工中,存在着垄断行业与一般性竞争行业的职业福利(如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差异;在城乡居民中,存在着社会保障项目多寡与水平高低等的差异。
此外,还存在着农民工、失业人员以及失地农民、贫困灾区、农村老龄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导致居民收入低、劳动者报酬低,进而形成较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四)行政性的行业垄断本文在此所指的垄断性行业,是指我国广播电视、烟草、军工等某些带有浓厚行政垄断色彩的高收入行业和金融、铁路、邮政、水电、电信、石油、石化等某些兼具自然垄断与行政垄断性质的高收入行业。
这些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在较大程度上不是取决于其自身的贡献或绩效,而是取决于其对资源、市场的垄断与国家的政策保护。
比如,部分垄断行业通过阻碍竞争,享受国家在投资、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其谋取的部分高额垄断利润以不同的形式分配给职工,导致行业的高收入;再如,垄断行业通过内部控制侵蚀大量国有资产,增加职工收入;还有些垄断性行业在行业性亏损时仍然发放高工资,出现了企业亏损而职工收入反而增加的怪现象。
其原因是他们手里有可以分配的国有资产。
许多单位通过设立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及福利,增加职工的收入,侵蚀国有资产。
此外,垄断企业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以及工资管理等也是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因素。
(五)行政管理体制的漏洞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特别是存在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行为,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等现象②。
针对这些非法收入虽然我们还无法从全局角度进行数量分析,但根据一部分有数量依据的项目粗略推算,包括金融腐败、企业用于行贿的旅行和娱乐支出、土地收益流失、垄断行业灰色收入等,已经接近3万亿元的规模,占了4.8万亿遗漏收入的一多半。
而正是由于我国行政管理体系还存在着巨大的漏洞和严重的制度缺陷,才导致大量灰色收入的存在,从而进一步拉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三、缩小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建议综合以上分析,针对我国目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惟有采取综合性的制度改革和制度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的过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