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遥感所(空天院)_考博_地理信息系统概论_名词解释_副本
样题-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样题
科目: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网络地理信息系统
2、空间数据挖掘
3、数字地球
4、空间索引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栅格数据常用的组织和存储方式
2、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4、简述地理信息系统中常用的地图投影类型及其特征
5、简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步骤
三、论述题(共80分)
1、如果分析某一区域内任一点的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关系并计算该区域年平均气
温等值线。
你需要哪些数据准备和处理工作?具体的实现过程是什么?(30
分)
2、给定某一区域1:100万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共分为三类:耕
地、居民地和其它用地。
现请你将该数据转换为1KM * 1KM大小的网格数据,
请给出主要的实现步骤。
每个网格内可能包含有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你如何
在网格数据中尽量保存这些信息?(30分)
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20分)。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张纪松导论--------------------------------------------------------------------------------------------------------------------------------1. 地理信息系统(南大95、南大96、南大03、中科院03、中科院04、华东师00、中南03、浙大99)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2. 地理信息(中科院03、北大02、西北99)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 地理信息科学(南大98、南师99)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 地理数据(武大04)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5. 地理信息流(武大06)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中科院遥感所03-11(缺08)

中科院遥感所03-11(缺08)第一篇:中科院遥感所03-11(缺08)中科院遥感所2003GIS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地理信息系统2、空间信息网格3、空间数据挖掘4、数据互操作性5、空间索引二、填空题(每空答对得2分,不答或答错不扣分,共40分)1、地理信息系统萌芽于()年代。
2、我国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起始于()年代,其标志是()。
3、()、()和()是地理空间分析的三大要素。
4、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和()。
5、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分为()、()和()三个层次。
6、空间关系通常分为()、()和()三类。
7、手扶跟踪数字化的精度受()、()和()三种条件的影响。
7、空间信息查询方式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三、判断题(请根据判断在每题的括弧中写入“对”或“错”,每一题答对得4分,答错不扣分,共20分)1、若某一弧段的左、右多边形分别为A和B,则A、B两个多边形相邻。
()2、若弧段A和多边形P无交点,则A和P是分离关系。
()3、利用游程编码数据结构一定能够减少数据存储空间。
()4、对于等角投影,面积越大,造成的畸变越大,因而大面积的区域制图不适合使用等角投影。
()5、开放式GIS的目的是实现异构分布数据的共享和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
()四、简答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地理空间数据库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简述空间数据质量的标准要素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的内容及意义五、论述题(共两题,45分)1、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注目的重大水利工程。
若根据蓄水前后的水位计算淹没区范围、淹没耕地面积及淹没区移民数量,你需要哪些基本数据?并结合GIS的功能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
(25分)2、给定某一海域的海面观测点分布地图及每个点的海面日平均温度观测数据,现需要计算该海域内某一天的海面温度等值线分布及温度变化梯度分布,请利用GIS的功能给出求解方法和步骤。
中科院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总结116个

1.地理信息系统: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投影:要素的空间关系从地球表面转换到平面地图的过程。
(投影和投影变换一样么?)3.方位投影:保持在特定方向上投影精度的一种地图投影,它也指以平面作为投影面的地图投影。
4.正形投影:保持局部开关的一种投影。
5.等距投影:保存某些距离的比例尺一致的一种地图投影。
6.等积投影:地球椭球面上的面状地物轮廓投影之后,仍保持面积不变,即投影平面上的地物轮廓图形面积与球面上相应的地物占地面积相等。
7.等角投影:投影面上两条方向线间的夹角与球面上对应的两条方向线夹角相等,即球面上小范围内的地物轮廓投影之后仍保持形状不变。
8.地图投影:经纬线在平面上的系统安排。
(投影和地图投影不一样么?)9.中央线:包括中央经线和中央纬线,它们共同确定了地图投影的中心和原点。
10.子午线:地理坐标系中表示经纬度的值沿测量位置的东西方向变化的线。
11.参考椭球:地球的简化模型。
在其基础上构建地图投影,又称名义球体和生成球体。
12.比例系数:局部比例尺与参考椭球比例尺的比率,没标准线的比例系数为1.12.椭球体:用于近似表示地球的模型,也称椭球。
13.标准线:投影面与参考椭球相切的线,标准线没有投影变形,其上比例尺与参考椭球比例尺一致,分为标准经线和标准纬线,我国的标准经线一般为105或112,标准经线为25和4714:UMT格网系统:一个将84N到80S之间的地球表面分成40个分带的坐标系统,每带又续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它与我们常说的UTM是一个东西么?)15.高斯-克吕格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并与椭球体面相切于一条经线上,该经线即为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等角条件奖中央经线东西一定范围内的区域投影到椭球柱面上,再展成平面构成的一种横轴等角切圆柱投影。
16. 地理关系数据模型:一种GIS数据模型,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存储在两个分离而又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中。
地理信息系统及遥感名词解释

1.地理特征和现象的数据描写包括(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及(时域特征)三部分。
2.地理信息的特征包括:1)空间相关性 2)空间区域性 3)空间多样性 4)空间层次性3.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4.与一般信息系统相比,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如下的基本特征:1)数据的空间定位特征 2)空间关系处理的复杂性 3)海量数据管理能力5.GIS的基本功能:数据采集功能;数据编辑与处理;数据存储、组织与管理功能;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功能;数据输出功能。
6.GIS运行环境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空间数据)和(管理应用人员)。
7.地理空间坐标系统通常分为(球面坐标系统)和(平面坐标系统)。
平面坐标系统又称为投影坐标系统。
8.根据简历坐标系统采用椭圆的不同,地理坐标又分为(天文地理坐标系)和(大地地理坐标系)。
9.深度基准:是指海图图载水深及其相关要素的起算面。
10.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可把地图投影分为(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
几何投影:是把椭球面上的经纬网投影到几何面上,然后将几何面展为平面而得到。
11.我国规定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比例尺地形图,均采用高斯投影(即高斯—克吕格投影)。
12.地理空间:是指地球表面及近地表空间,是地球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智慧圈交互作用的区域,地球上最复杂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就发生在该区域。
地理空间实体:就是对复杂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简化抽象得到的结果。
空间实体具有4个基本特征:空间位置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和空间关系特征。
13.地理空间数据概念模型大体分为3类:对象模型、场模型和网络模型。
14.空间数据类型:几何图形数据、影像数据、属性数据、地形数据、元数据。
中科院遥感考博真题整理

2011年3月RS真题一、名词解释1、成像光谱仪通常的多波段扫描仪将可见光和红外波段分割成几个到十几个波段,对遥感而言,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被分割的波段数愈多,及波段取样点愈多,愈接近于连续波谱曲线,一次可以使扫描仪在取得目标地物图像的同时获得该地物的光谱组成,这种既能成像又能获取目标光谱曲线的“谱像合一”的技术,称为成像光谱技术,按该原理制成的扫描仪称为成像光谱仪。
2、空间分辨率针对遥感器或图像而言,指图像上能够详细区分的最小单元的尺寸或大小,或指遥感区分两个目标的最小角度或线性距离的度量,反映了两个非常靠近的目标物的识别区分能力,有时也称为分辨力或解像力;对地面而言,指可以识别的最小距离或最小目标物的大小。
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①像元,指单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面积大小;②线对数,对摄影系统而言,影像最小单元常通过1mm间隔内包含的线对数确定;③瞬时视场,指遥感器内单个探测元件的受光角度或观测视场,单位为毫弧度,瞬时视场越小,最小可分辨单元(可分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
3、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指数(LAI)是指每单位地表面积的页面面积比例,它对植物光合作用和能量交换是十分有意义的。
叶片的叶绿素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光和作用,产生植物干物质积累,并使叶面积增大,叶面积增大则光合作用更强,产生更多的干物质积累,则生物量扩大,同时,叶面积越大,植物群体的反射辐射越强。
页面指数与植被生态生理、叶片生物化学性质、蒸散、冠层光截获、地表第一生产力等密切相关,使它成为研究生态系统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
4、光谱分辨率遥感信息的多波段特性,多用光谱分辨率来描述。
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所选用的波段数量的多少、各波段的波长,及波长间隔的大小,即选择的通道数、每个通道的中心波长、带宽这三个因素共同决定光谱分辨率。
光谱分辨率越高,专题研究的针对性越强,对物体的识别精度越高,遥感应用分析的效果越好,如TM在有7个波段,记录了同一物体在7个不同波段的光谱响应特性的差异,而航空可见、红外成像光谱仪AVIRIS,在有224个波段,可以捕捉到各种物质特征波长的微小差异。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由硬件、软件、数据和人员所组成的一种集成处理空间地理信息的技术体系。
GIS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1. 空间地理信息:指代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地理位置和属性信息。
例如,地形、地貌、土壤、水体、道路等。
2. 数据:GIS的核心是对空间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可以分为两类,即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是用点、线、面等几何模型来表示地理对象的信息,栅格数据则是将地理信息分割成一个个单元格,每个单元格包含一个特定的属性值。
3. 空间分析:通过GIS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例如地理查询、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等,以便获取地理数据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4.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的软件系统。
通过这个系统,可以方便地对地理数据进行插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操作。
5. 地图制图:GIS技术可以将各种地理数据转化为地图形式,以便进行可视化和空间分析。
地图制图是GIS中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6. 网络分析:通过GIS可以进行网络分析,例如路径分析、躲避障碍物、服务区分析等。
这对于交通规划、物流配送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7. 空间模型: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分析地理现象,GIS使用了不同的空间模型,例如栅格模型、矢量模型、层状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地理现象。
8. 元数据管理:GIS采集、处理和分析的地理数据可以很庞大,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数据,GIS系统需要建立元数据库,对数据的来源、属性、质量等进行描述和记录。
GIS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环境保护、农业、气象、交通、水资源管理等。
通过对地理信息的整合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更有针对性的信息支持,帮助他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KEY)

1、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2、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结构是指空间数据在计算机内的组织和编码形式。
它是一种适合于计算机存贮、管理和处理空间数据的逻辑结构,是地理实体的空间排列和相互关系的抽象描述。
它是对数据的一种理解和解释。
3、3S 技术:(GIS、RS、GPS)技术的综合或一体化形成的集成系统。
在这种集成系统中,GPS主要用于实时、快速地提供目标、各类传感器和运载平台的空间位置;RS用于实时或准实时地提供目标及其环境的语义或非语义信息,发现地球表面的各种变化,及时地对GIS的空间数据进行更新;GIS则是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综合处理、动态存储、集成管理、分析加工,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并为智能化数据采集提供地学知识。
4、DTM/DEMDTM为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数字地形模型中地形属性为高程时称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简称DEM。
5、Network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连通的点和线组成,用来描述地理要素(资源)的流动情况。
如连接各个城市的高速公路、连接各家各户的排给水网络等。
网络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6、缓冲区分析缓冲区分析是针对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以内的缓冲区多边形的空间分析功能。
7、拓扑关系是图形在保持连续变化状态下,图形关系保持不变的性质.或空间实体之间的关系。
8、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是一种表示数字高程模型的方法。
TIN模型根据区域有限个点集将区域划分为相连的三角面网络,区域中任意点落在三角面的顶点、边上或三角形内。
如果点不在顶点上,该点的高程值通常通过线性插值的方法得到。
9、虚拟现实VR是通过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交互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方法,生成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可以给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
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名词解释(网络整理终稿)

1 4.矢量数据结构 :是利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点、线、面及其组合体来表示地理实体空间分布的一种数据 组织方式。这种数据组织方式能最好地逼近地理实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数据精度高,数据存储的冗余度低,便 于进行地理实体的网络分析,但对于多层空间数据的叠合分析比较困难。(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 系统概论》)
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空间数据结构,空间索引介于空间操作算法和空间 对象之间 ,它通过筛选作用 ,大量与特定空 间操作无关的空间 对象被排除,从 而提高空间操作的 速度和效率 。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1 7.空间数据编码 :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出来的过程。编 码的目的是用来提供空间数据的地理分类和特征描述,同时为了便于地理要素的输入、存储、管理,以及系统 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的需要。(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即opengis协会opengisconsortium其目的是使用户可以开放地操纵异质的地理数据李满春陈奇周炎坤李响基于空间数据引擎的企业化gis数据组织与处理促进采用新的技术和商业方式来提高地理信息处理的互操作性interoperablityogc会员主要包括gis相关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制造商数据生产商以及一些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等其技术委员会负责具体标准的制定工作
19.Voronoi 多边形:即泰森多边形,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边界内插方法,只用最近的单个点进行区域插值。 泰森多边形按数据点位置将区域分割成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含一个数据点,各子区域到其内数据点的距离小 于任何到其它数据点的距离,并用其内数据点进行赋值。(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总结

l 数字地面模型(DTM):是定义于二维区域上的一个有限项的向量序列,它以离散分布的平面点来模拟连续分布的地形。
l 数字高程模型(DEM):当数字地面模型的地面属性为海拔高程时,则该模型即为数字高程模型。
l 数字地形分析(DTA):是指在数字高程模型上进行地形属性计算和特征提取的数字信息处理技术。DTA技术是各种与地形因素相关空间模拟技术的基础。
l 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l 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l 边界代数算法: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算法,它适用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为栅格结构。它不是逐点判断与边界的关系完成转换,而是根据边界的拓扑信息,通过简单的加减代数运算将边界位置信息动态地赋给各栅格点,实现了矢量格式到栅格格式的高速转换,而不需要考虑边界与搜索轨迹之间的关系,因此算法简单、可靠性好,各边界弧段只被搜索一次,避免了重复计算。
l DIME文件:美国人口普查局在1980年的人口普查中提出了双重独立地图编码文件。它含有调查获得的地理统计数据代码及大城市地区的界线的坐标值,提供了关于城市街道,住址范围以及与人口普查局的列表统计数据相关的地理统计代码大纲要图。在1990年的人口普查中,TIGER取代了DIME文件。
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考研-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大全1.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以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为处理对象,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集、存储、显示、处理、分析、输出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为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来源和技术支持。
简单地说,GIS 就是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和应用地球表面的空间信息,它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地理数据和人员组成的有机体,用于高效地采集、存储、更新、处理、分析和显示各种类型的地理信息。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2.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它属于空间信息,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电子教案》)3.地理信息科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4.地理数据是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描述自然、社会和人文景观的数据,主要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和表格等。
(李满春、任建武、陈刚、周炎武,《GIS设计与实现》)5.地理信息流即地理信息从现实世界到概念世界,再到数字世界(GIS),最后到应用领域。
(邬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6.数据是通过数字化或记录下来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信息的表达,只有当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7.信息系统是具有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它能够为单一的或有组织的决策过程提供有用的信息。
考博-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是用于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质量、数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文字、数字、图形和图像的总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的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其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参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参照数据又称地理空间数据,适用于描述位置和空间要素属性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系统,可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执行程序的中央处理器、保存数据和程序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数据输入、显示、和传输的外围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输出设备及网络设备)等。
软件系统包括可运行GIS软件的操作系统和GIS软件,其中GIS软件包括程序和用于驱动硬件的用户界面。
2)地理数据库系统:地理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实体AW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维护、操作、查询检索等。
地理数据库的地理数据分为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可以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表示,几何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拓扑几何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员及基础设施:GIS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处理应用问题。
基础设施是指维护GIS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的、组织的、行政和文化的环境。
GIS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和概化,通常称作数据操作。
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是一种耗时、易错,需要大量计算量的工作,应尽可能避免。
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等。
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关键步骤,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完整版)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元数据(2005,2007,2011) (黄杏元版P138)(许捍卫版P188)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反映了某项数据自身的一些特征。
空间元数据是指描述空间数据的数据,它描述空间数据集的内容、质量、表示方式、空间参考、管理方式以及数据集的其他特征,是空间数据交换的基础,也是空间数据标准化与规范化的保证,在一定程度上为空间数据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2.空间数据编码(2005) (黄杏元版P63)(许捍卫版P171)是指将空间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表示。
编码通常由数字或字符组成,或由它们共同组成的混合码,一般情况下,编码通常采用主码和子码来组合。
空间数据编码的目的是提供空间数据的分类与特征描述,便于空间要素的输入、存储、管理,以及满足GIS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的需要。
3.投影转换(2005) (黄杏元版P78)(许捍卫版P56)主要研究从一种地图投影变为另一种地图投影的理论与方法。
其实质是建立两平面之间点一一对应的关系。
4.空间数据压缩(2005) (黄杏元版P92)(许捍卫版P137)即从所取得的数据集合S中抽出一个子集A,这个子集作为一个新的信息源,在规定的程度范围内最好地逼近原集合,而且具有最大的压缩比a,其中:式中:m为曲线的原点数;n为曲线经压缩后的点数。
a的大小,既与曲线的复杂程度、缩小倍数、精度要求、数字化取点的密度等因素有关,又与压缩技术本身有关。
5.时空数据库(2005,2008,2009) (黄杏元版P142)时空数据库是一个包含了时态数据、空间数据和时空数据,并能同时处理数据对象的时间和空间属性的数据库。
时空数据库系统的研究涉及到数据库研究的诸多领域,如时空数据模型、时空查询语言和时空索引算法等等。
它一方面增加了数据库管理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海量的数据为时间和空间分析提供了极为广阔的舞台。
现实世界中有许多实体具有时空特征,如城市交通网络监控的车辆,森林火灾的火灾区域和动物研究中的候鸟迁移等,都需要使用时空数据库来管理。
2016中科院遥感所自然地理考博真题

二.简述题: (3X15=45 分)
1.简述土壤资源的主要特点 2.简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基本特点3.简述中国自然地理地域分异性的特征
三.论述题(25 分)
利用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说说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认识
论述题25分利用学过的自然地理知识说说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认识
2016 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
自然地理学 2301
一.名词解释: (3X10=30 分)
1.副热带高压 2.地面热量平衡 3.风蚀作用 4.植物群落演替 5.土壤 6.地下水的蓄水构造 7.温室效应 8.植物生境 9.阔叶阔叶林 10.综合自然区划
中科院遥感所(空天院)_考博_地理信息系统概论_名词解释_副本

地理信息:是用于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质量、数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文字、数字、图形和图像的总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的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其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参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参照数据又称地理空间数据,适用于描述位置和空间要素属性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系统,可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执行程序的中央处理器、保存数据和程序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数据输入、显示、和传输的外围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输出设备及网络设备)等。
软件系统包括可运行GIS软件的操作系统和GIS软件,其中GIS软件包括程序和用于驱动硬件的用户界面。
2)地理数据库系统:地理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实体AW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维护、操作、查询检索等。
地理数据库的地理数据分为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可以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表示,几何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拓扑几何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员及基础设施:GIS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处理应用问题。
基础设施是指维护GIS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的、组织的、行政和文化的环境。
GIS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和概化,通常称作数据操作。
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是一种耗时、易错,需要大量计算量的工作,应尽可能避免。
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等。
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关键步骤,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完整版)历年中科院遥感所GIS地理信息系统概论考博真题

8、忘记了。
二、分析题(3题,每题20分)
1、十一五国家要建立基于标准分类组织和编码的“全国土地利用数据库”,谈谈该系统的前景以及简要的实现步骤。
2、举例说明GIS和遥感结合用于自然灾害检测和预警。
3、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2008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简答题
1. GIS的组成和功能
2.空间数据库的主要特点
3. GIS标准化意义、作用
4. GIS开发策略
二、论述题
1.从GIS角度,论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科学内涵
2.陈述彭院士曾经用手绘的方式编制了我国的三维地形地貌彩色晕渲图集。如果用现在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遥感技术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请给出详细的技术方案
2设计一个GPS、GIS集成的出租车管理系统
2007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地理信息系统试题
一、解答题(8题,每题5分)
1、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2、简述空间信息的表达方式。
3、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4、简述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
5、简述地图投影的基本方式。
6、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第一部分:简答40'
1、GIS组成和功能
2、空间元数据意义、应用
3、传统数据库的局限、发展趋势
4、DTM定义、方法
5、空间分析方法
6、GIS标准化意义、作用
7、GIS开发流程
8、OpenGIS概念、特点
第二部分60'
1、环保设计系统
2、雪灾设计系统
3、GIS历史、现状、趋势、技术
2009年遥感所GIS考博试题
中国科学院年博士入学试题

中国科学院1995年博士入学试题一、简述题(40分)1.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基本功能概述:数据采集、监测与编辑;数据处理与变换(矢栅转换、制图综合);数据存储与组织(矢量和栅格模型);空间查询与分析(空间检索、空间拓扑、叠加分析、缓冲分析、网络分析等);图形交互与显示(各种成果表现方式)。
根据社会和用户的需求,GIS是依托基本功能利用空间分析技术模型分析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和数据集成技术二次开发环境等,演绎出众多的GIS应用系统。
2.图形数据输入的主要方法及特点。
(2.地理信息输入方法及其特点)图形图像数据包括现有的地图、工程图、规划图、照片、航空与遥感影像等。
目前各种类型的地图是重要的信息源。
这不仅是因为地图的内容直观与丰富,而且是由于在地理信息系统诞生以前,地图是表示空间与非空间信息强有力的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册完备的专题地图集是一个很好的人工操作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影像是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数据源,它至少具有下列一些特点:①能取得大面积、综合的信息;②速度快;③降低数据储存冗余和不连续性;④能提供各类专题所需要的信息。
各种文字数据包括各类调查报告、文件、统计数据、实验数据与野外调查的原始记录等,如人口数据、经济数据、土壤成份、环境数据。
确定应用哪些类型的数据是由系统的功能所确定的,例如要建立一个土地的适宜性和承载力的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数据有地形、土壤类型、降雨、地下水位、运输条件等。
按照数据的储存形式,可将数据源分为图形、图表与数字化形式。
图形、图表数据包括现有的地图、照片、记录及各类文件。
而计算机的磁盘、磁带等是以数字化的形式来保存数据的。
目前许多空间数据以及人口统计、地形等数据均是以数字化形式向用户提供,数字化形式的数据可以方便地输入地理信息系统内,便于用户使用。
地理信息系统信息输入包括空间数据输入与属性数据输入,以及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连接。
空间数据是指这类数据所处的空间位置;属性数据(或非空间数据)是指这类数据定义空间数据或制图特征所表示的内容。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管理、收集、储存、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它可以建立一个可以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显示的数据层次结构。
它有助于改善人们管理地理信息的方式,并且可以提供全面而全面的地理空间分析和解决方案。
GIS可以将地理信息相关的记录,如道路,建筑物,植物,土壤,水源或社会活动的记录,与其相关的其他数据(如人口数据或统计数据)进行连接。
它可以显示多种信息的空间层次结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之间的关系。
此外,GIS还可以收集,储存和分析在不断变化的地理空间和环境条件下的历史和现行数据。
GIS在许多领域,如农业,环境管理,土地管理,城市管理,社会学,运输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获得一个立体而全面的视角,从而使他们能够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1.据结构:GIS使用“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显示地理信息。
有两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
矢量数据结构表示地理空间元素的几何性质,而栅格数据结构表示地理空间元素的属性。
2. 代码集:代码集是一组代码,用于表示数据中存储的地理特征。
它也可以用于指定行政区划,地块边界,社会,自然和人造特征。
3.处理:GIS还提供数据定位和更新服务。
这包括地理空间参考系统,地理空间投影,地图比例尺,空间分析,空间查询和其他数据处理。
4.视化:GIS还允许用户创建出具有吸引力的地图,以帮助他们展示各种类型的地理空间数据。
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理解复杂的数据模式和模式。
GIS在社会,经济,环境和规划等领域独具价值。
它可以帮助地理空间研究者们深入分析研究课题,以便更有效地决策,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开发新的GIS应用程序,地理信息系统也可以用于改善公共安全,社会组织和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可以收集,表示,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信息。
它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地理空间关系,并有助于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地理信息,以便可持续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

地理信息系统一、名词解释1.数据:数据是通过数字化并记录下来可以被识别的符号,用以定性或定量地描述事物的特征和状况。
2.信息: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具有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共享性等特点。
3.空间数据:空间数据也叫地理数据,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它具有属性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
4.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地理数据的解释。
5.地理信息系统(GIS):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6.地理空间:一般指上至大气电离层,下至地壳和地幔交界的莫霍面之间的空间区域。
其间是自然地理过程和生命及人类活动最活跃的场所。
7.空间关系:空间关系是指地理空间实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
通常将空间关系分为三大类:拓扑空间关系、顺序空间关系和度量空间关系。
8.拓扑关系:拓扑关系是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是指网结构元素节点、弧段、面域之间的空间关系。
9.比例尺:地图比例尺通常认为是地图上距离与地面上相应距离之比。
包括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图解比例尺和面积比例尺等表示方法。
10.地图变形:是指将地球椭球面投影到平面上后所产生的长度(距离)变形、角度(形状)变形与面积变形的总称。
11.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指建立地球表面上的点与投影平面上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12.高斯—克吕格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是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它是假设用一个椭圆柱与地球椭球体面横切于某一条经线上(此经线称中央经线),椭圆柱的中心轴位于地球椭球的赤道上,再按高斯—克吕格投影所规定的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经纬线投影到椭圆柱面上,然后将椭圆柱面展开成平面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信息:是用于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质量、数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文字、数字、图形和图像的总称。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可简单的定义为用于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其以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实现地理信息的采集、存储、检索、分析、显示、预测。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参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地理参照数据又称地理空间数据,适用于描述位置和空间要素属性的数据。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系统,可分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
硬件系统包括执行程序的中央处理器、保存数据和程序的存储设备以及用于数据输入、显示、和传输的外围设备(数据采集设备、输出设备及网络设备)等。
软件系统包括可运行GIS软件的操作系统和GIS软件,其中GIS软件包括程序和用于驱动硬件的用户界面。
2)地理数据库系统:地理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实体AW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
地理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维护、操作、查询检索等。
地理数据库的地理数据分为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
可以用栅格和矢量两种形式表示,几何数据表现了地理空间实体的位置、大小、形状、方向以及拓扑几何关系。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人员及基础设施:GIS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管理、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处理应用问题。
基础设施是指维护GIS运行所需要的物理的、组织的、行政和文化的环境。
GIS的基本功能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和概化,通常称作数据操作。
数据的格式化是指不同数据结构的数据间变换,是一种耗时、易错,需要大量计算量的工作,应尽可能避免。
数据转换包括数据格式转化、数据比例尺的变换等。
数据概化包括数据平滑、特征集结等。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这是一个数据集成的过程,也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关键步骤,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
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层次结构、网络结构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4)查询、检索、统计、计算功能和空间分析。
查询、统计和计算是地理信息系统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分析功能。
空间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功能,也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它计算机系统的根本区别。
模型分析是指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深化的重要标志。
空间分析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空间检索、空间拓扑叠加分析和空间模拟分析。
5)可视化功能:地理信息系统为用户提供了许多显示地理数据的工具,其表达形式既可以是计算机屏幕显示,也可以是集成在报告、表格、照片、地图等图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输出功能。
地理国情监测:综合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对自然和人文现象进行定量化的动态监测,形成反映各类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的统计数据。
2018云GIS:云计算与GIS的结合,是将云计算的各种特征用于支撑地理空间信息的各要素,包括建模、存储、处理等等,从而改变用户传统的GIS应用方法和建设模式,以一种更加友好的方式,高效率、低成本的使用地理信息资源。
云计算由处于网络节点上的计算机分工协作,共同计算,以低成本达到更强大的计算能力,终端设备按需使用共享的资源,软件和信息。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过互联网提供动态、易拓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
实际上是GIS的平台、软件和地理空间信息能够方便、高效地部署到”云“基础设施之上,能够以弹性的,按需获取的方式提供最广泛的基于web 的服务。
空间拓扑关系: 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相邻、包含和相交等空间关系,包括面-面、面-点、面-线、线-线、线-点、点-点等多种形式上的空间目标的拓扑空间关系。
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
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地理要素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空间数据融合:是指通过一定的算法“合并”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数据,以产生更可靠、更准确的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最可靠的决策,即根据多源观测信息给出一个关于状态的最优估计量。
包括矢量数据融合,栅格数据融合(像素级、特征级[先特征提取,就融合]和决策级[首先对每一数据进行属性说明,然后对其结果加以融合,得到目标或环境的融合属性说明,以便更具一定的准则和决策的可信度以最优决策]),矢量栅格数据融合。
意义:能够更加准确的获取空间实体信息;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降低成本,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可以提高空间分辨率,降低模糊度并达到图像增强的目的;通过不同遥感图像信息的融合处理可以完成更复杂、更高级的一些分类、判断决策等任务;通过多时相数据进行动态监测,提高时相检测能力;改进空间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位置服务: 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2017大数据:大数据"是一个体量特别大,数据类别特别大的数据集,并且这样的数据集无法用传统数据库工具对其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
现在普遍认为大数据具有5V的特征属性,即Volume [ˈvɒlju:m](数据体量大)、Velocity [vəˈlɒsəti](数据的更新速度、处理速度快)、Variety [vəˈraɪəti](具有多样性)、Veracity [vəˈræsəti](真实性)、Value(具有价值)。
空间索引:它是依据空间实体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实体之间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含空间实体的概略信息,如标识码、最小外接矩形及存储地址。
2016数字地球:数字地球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枢纽,运用海量地球信息对地球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
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地球问题, 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是信息化的地球,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
指一个以地球坐标(经纬网)为依据的、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数据的和多维显示的虚拟系统。
数字地球的核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用数字化手段处理地球问题;二是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信息资源。
交互式操作:互操作是指在异构环境下的两个或多个实体,尽管它们实现的语言、执行的环境和基于的模型不同,但仍然可以相互通信和协作,以完成某一特定任务。
这些实体包括应用程序、对象、系统运行环境等。
空间数据的互操作针对异构的数据库和平台,实现数据处理的互操作,与数据转换相比,它是“动态”的数据共享,独立于平台,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拓扑关系:拓扑是指图形在保持连续状态下的变形(缩放,旋转和拉伸等)但图形关系不变的性质。
拓扑关系一般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相邻、包含和相交等空间关系.其主要类型有:拓扑邻接,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例如结点邻接关系,多边形邻接关系;拓扑关联,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例如结点与弧段的关联关系;拓扑包含,不同类或同类不同级别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的球面坐标系。
(地理坐标系是一个三维球面坐标系,地面点的地理坐标用经度、纬度和高程表示。
)用一个三维的球面来确定地物在地球上的位置,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有经度、纬度、高程构成。
地理坐标系统与选择的地球椭球体和大地基准面有关。
椭球体定义了地球的形状,而大地基准面确定了椭球体的中心。
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地理要素:地理要素是地图的地理容,包括表示地球表面自然形态所包含的要素,如地貌、水系、植被和土壤等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改造自然界所形成的要素,如居民地、道路网、通讯设备、工农业设施、经济文化和行政标志等社会经济要素。
地理要素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2015数据字典:描述数据库中各数据属性与组成的数据集合。
数据字典是数据库系统中用来保存非数据信息的数据库,它承担着管理数据资源、数据标准化等功能,以其重要性被称为“数据库的数据库”。
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是描述数据的信息集合,是对系统中所有使用数据元素定义的集合。
数据字典的容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加工过程。
其作用是对系统中数据做出详尽的描述,提供数据库中数据的集中管理。
空间数据库引擎(SDE):SDE是一种全新的空间数据库管理软件,它用以支持超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对多用户并发空间数据访问的快速响应方面的应用。
SDE (Spatial Database Engine空间数据库引擎),是GIS中介于应用程序和空间数据库之间的中间件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空间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是GIS中的关键性技术。
是GIS中介于应用程序和空间数据库之间的中间件技术,它为用户提供了访问空间数据库的统一接口,是GIS中的关键性技术。
它用以支持超大型空间数据库管理以及在网络环境中对多用户并发空间数据访问的快速响应方面的应用。
使空间数据可在行业标准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存储、管理和快速查询检索的客户端/服务器软件地理坐标系: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的球面坐标系。
空间拓扑关系:用来描述空间实体之间的相邻、包含和相交等空间关系,包括面-面、面-点、面-线、线-线、线-点、点-点等多种形式上的空间目标的拓扑空间关系。
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和包含关系。
分布GIS:是通过分布式计算实现异地资源和信息共享、提高系统集成效率的gis系统。
在分布式 GIS 中,所有的计算资源、GIS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地理信息等广泛分布在Internet上只要遵循一定的开放原则, 任何用户可以向任意服务器请求地理信息和服务。
2014地图要素:地图要素是构成地图的基本容。
分为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辅助要素。
数学要素包括地图投影、制图网、比例尺、大地控制基础以及方位标等。
地理要素是指地图容,包括自然地理要素与社会经济要素。
辅助要素是有利于读图、用图方面的容,如图名、图号、图例、略图、插图、地图资料、编绘说明等。
计算栅格的四邻域平均:位置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