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单元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孟子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林木不可胜用也。”
荀子曰:“人定胜天”。
谈谈你对“人定胜天”的理解
“人定胜天”思想是由我国古代思想家荀 子最先提出的。“人定胜天”并不是说人 能够战胜天,能够改变自然规律,而是指 人的意志和力量可以认识自然,战胜自然, 战胜灾害;“人定胜天”不是可以任意破 坏自然,而是在适应人类发展的需要、改 造自然的同时,科学地保护自然,求得人 和自然的协调发展。远古时期的“大禹治 水”,2003年抗“非典”的胜利,就是 “人定胜天”的最好体现。
位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连接处 边缘的内蒙古阿拉善,是我国北方沙尘暴发 源地之一。近期,由于不当开发,2100 亩土 地变成了荒漠。
绿洲公司在没有具体种植计划的情况下 就一次性大面积开荒,直接导致大面积撂荒, 土地裸露 2100 亩。
环保部门现场看到,工程造成的生态破 坏十分突出。已修建的 8 横 9 纵的道路,宽 度为 8 至 12 米,现已全面沙化;在开发前期 一次性开发而大面积撂荒的土地也已沙化。
感悟沧桑巨变
人和自然应怎样相处?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什么文明? 它起源于什么地区?
为什么人类最初的文明都出现在大 河流域?它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很大
尤其是在人类弱小的时候自然环境 起了决定作用
观察对比课本图2-38与图2-39,回答:
1、蓝田人的生活年代?生活区域?
2、远古时代蓝田人的生活环境是怎 样的?蓝田附近的渭河两岸曾是古代 哪些王朝的建都之地?
教训和启发:
1、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 大事,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 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因此要强化 环境意识。
2、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生产率, 加大可利用资源的科技投入。盲目地无限 制地开发索取,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3、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边开发边保护边恢 复的战略方针,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形 成良性的循环。
3、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边开发、边保护、边恢复的 战略方针,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形成良性循环。
wenku.baidu.com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 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1、我们身边的环境有哪些变迁?形 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这些变 化带来了哪些后果?
2、设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结合我们的调查和图片事例, 对以下格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辩一辩:治理黄河之我见
甲:先治理黄河再发展经济 乙:先发展经济再治理黄河 你认为呢?
治理黄河与发展经济相协调
黄河水患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训 和启发:
1、生态环境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大事, 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代社会必须强化环境意识。
2、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提高生产率,加大可 利用资源的科技投入,盲目地无限制地开发索取, 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这个文明的发展会带动哪些 文明的产生?
大河 农业 国家
人口增加
城市
讨论:红旗渠给我们的启示……
太行山:北宋时期是原始森林 600年后却变成了滴水贵如油的 穷山恶水 又过了100多年,人们修筑了红 旗渠,从千里之外引来了水。
谁胜利了 ?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 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 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 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 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 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 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 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保护——回报 破坏——报复
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3、现在蓝田人生活的环境已变成怎 样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变?这种巨 变会带来什么后果?你有何感想?
请看下列一组图片, 了解环境的变迁,思 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 境的影响?
1、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流失“家底”摸清 水土流失面积接近 4 万平方公里
2、全国每年有 100 万亩耕地毁于水土流失
小结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当人类比较强大的时 候,既能保护环境,也能 破坏环境。
小结
发展文明的同时要注重文明的代价, 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求得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 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 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发展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和谐相处 共同生存 关系紧张 勉强凑合 相互残杀 两败俱伤
3、中国黑土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27.6 万平方公里 华声报讯:中国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的一项最新 调查显示,严重的水土流失正使中国肥沃的东北黑 土地变得又“薄”又“黄”,专家警告说,如果不 抓紧防治,“黑土地”也许将成为书本上的一个历 史名词。
4、农业开发项目缺环保理念 内蒙古 2100 亩土地变荒漠
5、湖北:千湖之省美名不再
由于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占用,湖北省湖泊数 量急剧下降。在短短50余年中,湖北天然湖 泊数量已从解放初的1332座,减少为现在的 843座。“千湖之省”的美誉不再名副其实。
湖北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河流纵横, 湖泊密布,历史上素有“千湖之省、鱼米之乡”的美 誉。然而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人口、经济增长的 双重压力下,湖北众多地区开始围湖造田、围江造田, 导致天然湿地面积锐减。在50多年的时间内,全省天 然湖泊数量减少了489座。湖北神农架宝贵的天然高山 湖泊———大九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挖渠排干 湖水,最终变成一片旱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