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一、导学案概述本导学案以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为依据,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导学案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部分,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八个单元,分别为: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第四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第五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六单元乘法;第七单元观察图形;第八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乘除运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

3.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能够运用简便运算方法进行计算。

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整理和表示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认识和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数据的整理与表示、解决问题的策略。

2.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乘除运算的运用、观察物体和图形的特点和变化、简便运算方法的运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3. 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 运用练习法教学方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实践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新的知识点和概念,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从潍坊到济南旅游的往返行程
路程(千米) 制图日期:2004年5月
时间
1、仔细观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他们这一天的具体时间安排,再交流。
2、解决问题
从潍坊到济南大约有( )千米,返回时的车速是多少?
刚才同学们都能很快地解决折线统计图中的简单问题,这里还有一道较难的问题考考你们。
引导学生先看懂图意。
学生交流,教师作点评讲解。
周一至周五收银员人数安排
时段
收银员人数
双休日收银员人数安排
时段
收银员人数
2、假如商场共设有15个收银台,在以上各时段你还能这样安排收银员吗?会出现什么问题?对这个问题将如何解决?
引导学生整理分析数据。
让学生明白用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做出简单的决策。
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进一步引导认识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找准对应的点用线段连接(注意正确、美观)
集体订正




想一想
自己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要大家来帮忙
先小组解疑老师点拨讲解




一、根据统计表,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我国近年来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发生次数
6
16
11
6
次数
年份
1、你从统计图中得到了那些信息?
2汇报
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整体变化趋势,线段直上直下,说明增长或下降的快。
3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4如果想分析一下学校每个年级人数各是多少应选哪一种统计图?如果想了解学校近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那一种统计图?为什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超详细)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2)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4)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5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6)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7)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8)四年级第一单元数学测试(9-10)一、填空.(1)在计算(2000-36×47)÷44时,首先算()法,最后一步算()法.(2)180×650-320÷80,如果要改变运算顺序,先算减法,那么必须使用括号,算式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4)原计划21天完成,实际提前了5天,实际()天完成任务.(5)5人4天编筐80个,每人每天编筐()个.(6)甲数是乙数的52倍.①如果乙数是364,那么甲数是();②如果甲数是364,那么乙数是().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1)75×8表示8个75的和是多少.()(2)比200少2的数是198.()(3)乙数比甲数少2,甲数就比乙数多2.()(4)小数一定比整数小.()(5)被减数、减数、差的和等于被减数的2倍.()三、选择题.(1)甲数是乙数的1倍,甲数()乙数.①>②=③<(2)44个25相加的和除以25的11倍,商是多少?列式应是().①25×44÷25×11②25×44÷(25×11)③(44+25)÷(25×11)④(44×25)÷(25×11)(3)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96,那么被减数是().①96②48③69④条件不够(4)有6名少先队员,上午植树30棵,下午植树24棵,平均每名少先队员植树多少棵?正确答案是().①5棵②4棵③9棵④6棵(5)6个人3天可以做玩具36只,平均每人3天可以做几只?正确列式的是().①30÷6÷3②36÷3③36÷6④36÷6×34.计算题.(1)直接写出得数.14×6=80÷16=62-5×6= 45×3-135=540÷9=90÷18=180×0=0÷(20-15)=(2)计算下面各题.2010÷15-11×12 95+5×4÷5×4列式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 北京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 北京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4.3 观察物体北京版一、教学目标1.知道观察物体的方法与技巧,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观察。

2.能够使用适当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3.关注环境,爱护物体,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环境有了更多的关注,对周围的事物也会有更多的认识。

通过观察物体,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物体的特征和特点,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课将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观察物体的方法;2.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3.爱护环境。

三、教学过程安排3.1 导入新课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组词汇:颜色、形状、大小、纹理、材质、用途。

2.请一名学生把这六个词分成两组。

3.根据学生的分类,问大家观察物体时有哪些方面要关注,引出观察物体的方法。

3.2 观察物体方法的讲解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询问他们观察到了什么。

2.引出观察物体的方法:看、摸、闻、听。

3.让学生互相交换物品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来。

3.3 描述物体的特征1.教师呈现一张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中的物体。

2.教师引入描述物体的词汇,并和学生一起回忆并增补这些词汇。

3.设计一组词汇(如:红、圆、大、光滑、玩具),请学生选择适合的词汇描述所观察的物体。

3.4 爱护环境1.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让学生一起想象自己准备去野餐,应该如何爱护大自然?3.5 总结课堂内容通过这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方法与技巧,了解了描述物体特征的词汇及如何使用。

同时,我们还关注了环境,提高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四、课后作业1.观察家中的物体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物体的特征。

2.整理环保小贴士,并分享给家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通过观察物体增强了对环境的关注。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修订完整版)

四年级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学习目标1、在观察、整理信息中发现、提出问题2、知道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课前◆学案自学预习提纲出示书本情境图1、这副图中蕴藏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1)冰天雪地里的数学知识。

2)将信息呈现: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3)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你还能挖掘出哪些数学知识呢?3、自学例1,怎样列式。

4、思考:在一个算式里含有加减法,怎样进行计算?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5、987÷3×6 6÷3×987在这样的式子里,只有乘除法,又怎样进行计算?★课中◆小组合作一、交流学案自学部分,讨论后用红笔订正错题。

1、小组内提问,组内解决。

2、讨论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3、为什么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从左往右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二、根据提供的情景编题。

A加减混合。

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

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 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

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

)◆班级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展示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质疑探究学习至此,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小组内质疑,合作解决。

如还有疑惑,及时提出,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达标测评一、先说出运算顺序再计算27÷3×7 3×6÷9 45+8-23 24-8+10二、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课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导学案第二课时(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1、能记住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8.1平均数 导学案

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 8.1平均数 导学案

8.1平均数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预习要点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1)当个数不同,用总数量比较结果时有失公平,可以用两组数据的平均数来比较。

(2)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1)移多补少。

(2)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出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预习检测:1.记录本地一周的气温,再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预设:(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课件出示:照片和91页例2情景图------踢毽比赛对于比赛,你们最想知道什么?(哪个队赢)那就是想知道哪个队的成绩好?现在老师让你们当裁判,一定要公平公正地裁决。

预设:怎样评比公正呢?(1)算出哪个队踢毽的个数多哪个队就赢。

(2)用每队的平均成绩比较可以吗?二、随堂检测:1.(1)把18枝花平均插到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2)下面3个花瓶各插几枝花?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参考答案预习检测:随堂检测:(1)把18枝花平均插到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18÷3=6(枝)答:每个花瓶里平均插3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一、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包括数的加减法、成果比一比、成量比一比、加法、减法的组合练习、进退位加减法、乘法口诀、普通整除法等。

二、知识点分析1.数的加减法:通过小学的初步数学知识,进行数的加减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巧。

2.比一比:通过对比两个数字的大小,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数字的大小关系,从而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

3.加法、减法的组合练习:通过加减法的组合训练,让学生加强数学技能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4.进退位加减法:学生通过进位和退位的加减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含义。

5.乘法口诀: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表,加强算术能力。

6.普通整除法:通过对整除的理解实践,让学生掌握整数概念,提高数学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1.学习数的加减法,能够简单的进行加减法的操作,掌握数学基础技能。

2.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学习比一比,掌握不同数字的大小关系。

3.通过加减法的组合练习,加深对数学技能的掌握能力,从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4.通过进入和退位的加减操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含义。

5.掌握乘法口诀表,加强算术能力。

6.通过对整除的理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整数概念,提高数学操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1.数的加减法,通过小学的初步数学知识,进行数的加减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技巧。

2.进退位,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加减法的本质含义。

五、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笃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规律。

2.互动问答法: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实践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加强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4.图表分析法:通过图表的分析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规律和概念,方便学生进行数学运算与分析。

六、教学步骤1.数的加减法(1)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数的加减法基本动作。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减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算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学生观察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并运用其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根据数的特点灵活选择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思路:在教学中,我想先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全班交流解题方法时学生对多种解题方法的观察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简便算法,并且探讨选择简便算法的灵活性,使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根据数字特点选择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教具学具准备:多**课件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1、对口令游戏2、叙述:同学们喜欢整十、整百数之类的吗?其实我们计算时常常会用凑整的方法使得计算更简便,接下来让我们继续一起来解决一个与计算有关的问题吧!二、探究新知1.初学交流(1)出示情境图。

**:你能从图中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自己尝试解答。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列出算式。

(3)体验多种计算方法a.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么想的.(板书三种不同算式)234-66-34=234-(66+34)234-66-34=234-34-66b.你是喜欢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为什么?c.那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这个时候选择这三种的哪一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为什么?2.合作引领(1)举例:你能像上面这样举出连减的例子吗?100-20-80=100-(20+80)160-32-60=160-60-32…………(2)总结规律讨论总结:①交流讨论:通过刚才这道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请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组在计算连减时你们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导学案第【1】篇〗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引出课题——《鸡兔同笼》(二)探索新知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

均不对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

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

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习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四)小结作业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四、板书设计〖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鸡兔同笼导学案第【2】篇〗题目:鸡兔同笼2、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要有讨论环节和适当的板书;(2)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3)采用两种方法讲解;(4)掌握假设法解决问题。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一、指导思想:课标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编者一方面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同时注意所采用措施的可行性。

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注意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二、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的内容: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急,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形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精习设计练习,上好每一节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学案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口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二.自主探究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143棵.两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算式:126+143= (棵)(2)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一班植树126棵.二班植树多少棵?算式:(3)四年级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其中 二班植树143棵.一班植树多少棵? 算式:说一说:第(1)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议一议:(1)第(2).(3)题为什么用减法计算?(2)与(1)题相比.(2)题中的两个班一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 . 一班植树126棵也就是 .求二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 .用 法计算。

(3)例3与例1比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4)想一想减法是一种什么样的运算? (5)三.课堂达标相加的两个数叫做 . 加得的得数叫做 。

把两个数 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 ,减去的已知加数叫做 ,要求的未知加数叫做 。

已知两个数的 与其中的 .求 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逆就是相反地意思.逆运算就是 地运算。

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2.填一填。

126+( )=321 ( )-85=168 ( )+276=728 642-( )=367 3.4.计算下面各题.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行验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教学内容第1单元四则运算课时课时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主备人数学教研组所在学校教材分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补充、总结一、复习导入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借助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理算式。

预设过程一、复习引入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你能说一说吗?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用字母表示)3、猜测:乘法中会有什么运算定律?你能猜一猜是怎样的吗?4、揭题二、自主学习1、自学书P33-352、反馈:你们学懂了什么?(1)乘法交换律是怎样的?你能说一说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它?(2)乘法结合律是怎样的?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吗?3、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困难?引导学生质疑、解决。

4、比较沟通: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们发现了什么?(交换律:都是两个数相加、相乘,交换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都是三个数相加、相乘,前面两个数相加(乘),也可以把后面两个数相加(乘),和(积)是不变的)三、巩固运用1、口算:练习六第1题2、针对练习:根据运算定律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3、做一做:第1题,你有什么想法?4、解决问题:做一做第2题四、总结:你们在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作业本》2、102×1398×13作业设计课堂作业本P14口算训练P15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自学,效果非常好,节时高效。

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和上节课的`内容有很多相似之处,采用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倍感兴趣,他们时而点一点,时而圈一圈,不仅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他们还提出了问题:如果是四个数相乘,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先把中间两个数相乘吗?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即便是更多的数,也可以把中间两个数先乘。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 全册|西师大版第一章粗略估算一、数线的认识1.点、线、面的概念;2.标尺和数线的认识;3.带分数的意义。

二、数的大小比较1.用数线比较数的大小;2.相邻数之间的大小比较;3.不相邻数之间的大小比较。

三、数的估算1.粗估数的大小;2.通过计算求出数的近似值。

第二章分数初步认识一、恰当分数的认识1.分数的定义;2.分数的基本元素。

二、相等分数的比较1.相等分数的比较;2.分数大小的比较。

三、简单分数的加减1.简单分数的加法原理;2.简单分数的减法原理;3.加减混合运算。

四、分数的关系1.真分数和假分数;2.分数的大小关系和大小比较;3.分数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第三章质数及其倍数一、正整数的认识1.自然数的概念;2.正整数的概念。

二、一定范围内正整数的结构1.数字重复出现的情况;2.数字不重复出现的情况。

三、正整数的除法1.除法定义;2.除数、被除数、商、余数的含义。

四、根据算式判断数的因数1.倍数、约数和因数的定义;2.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和计算方法。

第四章长度、面积和体积单位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毫米的概念;2.数值的单位换算。

二、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和平方毫米的概念;2.平方厘米和平方毫米之间的换算。

三、体积单位1.毫升和立方厘米的概念;2.毫升和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

第五章数据分析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数据的定义;2.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样本统计1.如何从样本中得出统计结果;2.数据的基本统计量。

三、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1.数据的逻辑排列;2.如何制作频率分布表和直方图。

四、相邻数据的关系1.数据之间的近似关系;2.如何画出数据的趋势线。

以上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希望这份导学稿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祝你学习愉快!。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1买文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1买文具-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3.1买文具-北师大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价格表示方式,学会用元和角表示价格。

2.会进行相同单位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理解和解决问题。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价格表示方式,实现相同单位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本节课将围绕“买文具”这一情景展开,让学生学会用元和角表示价格,并进行相同单位的数的加减法运算。

3.1.1 学会用元和角表示价格我们平时买东西时,店家告诉我们的价格往往是“元”和“角”组成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元”和“角”是什么。

1.元表示1块钱,也就是100分;2.角表示1元钱的1/10,也就是10分。

比如,一支笔的价格是2元5角,那么它的价格就是2100+510=210分。

3.1.2 相同单位的数的加减法运算我们在买文具时,有时候需要进行加减法运算,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将价格转换成相同的单位。

比如,小明买了一支笔芯,价格是35分,又买了一只橡皮,价格是75分,那么他买这两件物品一共花了多少钱呢?我们可以先将价格转换成相同的单位——角。

1.35分=3角5分;2.75分=7角5分;那么小明买这两件物品花费的钱就是3角5分+7角5分=10角=1元。

因此,小明买这两件物品花费了1元。

3.1.3 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现在,我们就以买文具为例,看一下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小刚和小明是好朋友,他们去文具店买了两支笔芯和一只橡皮,花费了1元2角5分。

他们想知道每支笔芯的价格和橡皮的价格各是多少。

我们设每支笔芯的价格为x分,橡皮的价格为y分,则有:1.2角5分=25分;2.1元=100分;因为他们买了两支笔芯和一只橡皮,所以他们买这三件物品花费的钱就是:x+x+y=125化简得:2x+y=125又因为他们买这三件物品花费的钱是1元2角5分,也就是125分,所以有:x+y=125将x+y=125代入2x+y=125中,得到:2x+125-x=125化简得:x=25代入x+y=125中,得到:25+y=125化简得:y=100因此,每支笔芯的价格是25分,橡皮的价格是100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除法的运算性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道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或除以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探索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除以两个数的积。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购物:一个电脑桌497元,一种电脑椅203元,另一种电脑椅235元。

带1035元买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还剩多少钱?学生自己选择条件,独立解答。

汇报:(1)1035-235-4971035-497-235(2)1035-(497+235)(1)1035-497-2031035-203-497(2)1035-(497+203)二、新授板书:1035-235-4971035-(497+235)1035-497-2031035-(497+203)观察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还能举出这样的几组算式吗?教师板书。

学生发现规律,并相应进行语言描述,初步总结减法性质。

观察这几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

谁能试着用字母表示?板书:a-b-c=a-(b+c)小练:(1)一本书一共有234页,我昨天看到第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汇报时对比不同的解法,找出最优解法。

在其他的运算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呢?a+b+c=a+(b-c)a×b×c=a×(b÷c)a÷b÷c=a÷(b×c)究竟哪个是对的呢?请小组合作验证。

小组合作验证;可以采用代入数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景导入:
1、你们喜欢到那些地方去玩?去过科技馆吗?……
2、出示条形统计图
(例1)
引导学生说出尽可能多的信息。



学一、出示课件学生观察课件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1998----)
1学生在相应的题卡上标出数据
2如果是12.5万,该怎样确定那个点呢?
二、对比分析
1这两种统计图有什么不同?(组里交流)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分析统计图。
难点:从统计图在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绘制、完成统计图。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一、听老师导入
二、根据统计图勇敢回答问题。
XX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图
这是什么统计图?
从这幅图中,你能获得那些信息?
2、下图是某厂上半年生产情况统计图
上半年生产情况统计图
(1)这是()统计图。
(2)产量最高是(),产量最低是()月。
(3)()月到()月和()月到()月呈上升趋势,()月到()月呈下降趋势。
(4)第二季度的产量是()万套。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上界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还学会了分析数据。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巩固。
154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玲玲8----14岁每年身高情况统计图
(1)从图中可以看出()----()岁长得最快,预测一下她15岁的身高大约()厘米
(2)从图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3)你有什么想法和同学交流
渗透健康意识8—14岁是长身体的主要时期,注意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和含钙丰富的食品,远离危害健康的食品
2、根据折线统计图预测一下的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情况吗?
3、你有那些感想?
二、布置作业
书112页、113页1----3题
关注回答问题的情况个别辅导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先由学生小结再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变化趋势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最多、最少、各项数量多少
3、能根据统计提供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或预测。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分析方法。
难点:熟练应用统计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独立
尝试
一、学生出示收集的有关第24届---第29届奥运会中国获得奖牌总数情况:
届数
24
25
26
27
28
29
奖牌数
32
54
2汇报
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到它每一部分的变化趋势,也可以看到整体变化趋势,线段直上直下,说明增长或下降的快。
3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4如果想分析一下学校每个年级人数各是多少应选哪一种统计图?如果想了解学校近几年招生人数的增减变化,应选那一种统计图?为什么?
三、自学完成
1、独立完成P110例2。
2、回答相应的问题。
3、独立完成P111做一做。
用横轴表示年份,用纵轴表示人数,表人数和年份的线段制成小方格(演示描点,连接点的过程)
知道这是什么统计图吗?(板书)
小结: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也可以看到部分、整体的变化趋势。
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兴趣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巡视,掌握练习情况。
引导学生说出有价值的问题






1、书114页4、5题。
2、李老师家2006---20XX年家庭收入情况如下表。
年分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家庭收入(元)
24000
29000
35000
41000
50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折线统计图和问题。
李老师家2006---20XX年家庭收入情况统计图
课题
折现统计图(二)
课型
练习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教师
学习
内容
教师提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4及相应练习
学生提供
8—9岁每年生日测得身高表
学习
目标
1、进一步认识折现统计图的特点,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多方面的信息统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用数学思维关注生活的意识。
1、
(1)、李老师家()年的收入最高,()年最低。
(2)、李老师家哪一年到哪一年的家庭收入增加得最快?
(3)、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有用的数学信息
(没有折线)
交流解惑




玲玲8----14岁每年生日测得的身高如下表:
年龄
8
9
10
11
12
13
14
身高(cm)
125
129
135
138
142
147
板书:
统计
学数学→用数学→观察生活
课题
折线统计图(三)
课型
练习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教师
练习内容
教师提供
课本115页-116页,及相应练习。
学生提供
收集23-29届奥运会中国获得奖牌数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进一步熟悉折线统计图,加深认识。
2、通过读和画折线统计图,发展统计观念。体验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锻炼实践能力。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统计)
课题
折线统计图(一)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四年级
主备教师
学习内容
教师提供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108例1例2
学生提供
制图工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并会绘制折线统计图,能读懂折线统计图。
50
59
63
100
二、学生尝试在书的附页4绘制折线统计图。
三、分析数据信息。
1、哪一届获得的奖牌最多?
2、第28届获奖牌总数大约是第23届的几倍?
3、从图上的情况看,你认为中国体育整体趋势是怎样的?你认为有这种趋势的原因是什么?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
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学习过程
学案
导案




一、复习折现统计图的特点。
二、独立完成练习(基础巩固)
1、看图回答问题。
某地10月18日白天室外气温情况统计图
⑴每个几时测量一次气温?
⑵几时的气温最高?几时最低?
⑶几时到几时气温升的最快?几时到几时气温下降得最熳?
进一步引导认识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找准对应的点用线段连接(注意正确、美观)
集体订正




想一想
自己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要大家来帮忙
先小组解疑老师点拨讲解




一、根据统计表,把折线统计图补充完整。
我国近年来沙尘天气发生情况一览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发生次数
6
16
11
6
次数
年份
1、你从统计图中得到了那些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