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无类》ppt课件21完美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孔子说:“中上 等天赋的人,可以同他研究 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 人,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 学问。”
【评析】
这句孔子的自白,让后 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的人 物他也是有想法的,什么样 的人用什么样的教法。孔子 重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所 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学生不聪明, 自己又讲的太玄妙。学生会 去想啊想,想不出来,就 “殆”了,殆是什么意思? 危险。学生理解能力足够, 就讲授适合他们学的东西, 这就是孔子。
选文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反,类推。整句话省略了主语。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 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 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 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 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 不再去教他。”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
有类的区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 把一些人人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这么说,也这 么做。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 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选文2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 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选文6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 【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 不睡,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选文7
7【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光读书而不思考就 会上当受骗;光思考而不读书就会陷入 危险。”
选文4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 【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没 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先 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怎么 了?”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 “(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 上仁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教学中不 仅要教给学生,让他们记住,还得有时间让学生来 回味。但是,很不幸的,大家生活在一个学都来不 及的时代里,思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没事多发呆, 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学过的知识。
【评析】
• 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的 孔子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文中我们可 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的,“未知, 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仁”的标准是 很高的,第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在弟 子的面前是不妄言的。
• 问孔子的人,有学生,也有别人。问的问题, 也主要是做官和做人。
• 易中天教授统计了一下,《论语》书中,孔 子回答得最多的问题,是政治(包括做官、事 君、为政),19次。其次是问对某个人的评价, 12次。再次是问仁,9次。又再次是问礼,5次; 问孝,3次;问君子,3次;问士,2次。其余, 如问友、问知、问明、问达、问行、问好恶、 问做人也都可以归入问仁问孝一类。有人问过 军事,孔子的回答是他不懂,没学过(《论 语·卫灵公》),也有人问过鬼神,孔子的回答 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 这两个答案,都等于拒绝回答。拒绝回答当然 也是回答。答案就是:这些问题我没兴趣。感 兴趣的,只有政治学和伦理学。其实即便是问 文学,孔门师生也能扯到政治伦理上去。
• 第一句话,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深谙教育心理 学的孔子,这个老师有点坏,“愤”“悱”两个字,
仿佛让我看到他对着学生一脸悠然自得说:“很难 吧~不知道了吧~不知道就再想一想啊~想不出来了吧 ~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也就是说,一定是 学生很想知道了,他才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教学 效果最好。
•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可见孔子重视思考和 学习的关系。这种关系荀子也论述过,他说的是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也,句中语气词;“进之”“退之”使动用 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 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 践它吗’,您说‘听到就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 斗胆问问。”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 要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所以我要 让他退一步想想。”
因材施教
选文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 语气。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 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 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 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 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 “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 仁?” 【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 【译文】(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 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 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 啊。’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 ‘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 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啊?”孔子 说:“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算得上仁吗?” 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
有教无类
孔子以卓有成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实践,改变了教育
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
历史传统,开创了平
民教育的新纪元。
朔城区一中
李枢
选文1 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评析】“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
教育。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 教育。
【评析】
这句孔子的自白,让后 人看到,这位万世师表的人 物他也是有想法的,什么样 的人用什么样的教法。孔子 重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所 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学生不聪明, 自己又讲的太玄妙。学生会 去想啊想,想不出来,就 “殆”了,殆是什么意思? 危险。学生理解能力足够, 就讲授适合他们学的东西, 这就是孔子。
选文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反,类推。整句话省略了主语。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白某 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若非弟 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就不去启 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 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就 不再去教他。”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对所有的人都进行教育而没
有类的区别,即不因为贫富、贵践、智愚、善恶等原因 把一些人人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孔子这么说,也这 么做。他以卓有成效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 阶层的历史传统,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
选文2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 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也。”
选文6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 无益,不如学。” 【注释】尝,曾经;以,来,用来。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 不睡,来思考,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
选文7
7【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光读书而不思考就 会上当受骗;光思考而不读书就会陷入 危险。”
选文4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 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 “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旧,过往、过往;以告,应为“以之告” 【译文】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这个官,没 有高兴的脸色;三次罢免了他,也没有生气的样子。先 前任令尹时的政事,一定把它告诉继任的令尹。他怎么 了?”孔子说:“(他)算得上忠了。”子张说: “(那)算得上仁吗?”孔子答:“不晓得。哪里算得 上仁呢?”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教学中不 仅要教给学生,让他们记住,还得有时间让学生来 回味。但是,很不幸的,大家生活在一个学都来不 及的时代里,思的时间就更少了,所以没事多发呆, 好好想想自己的人生,想想学过的知识。
【评析】
• 学生问孔子答,这是论语中表现出的 孔子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从文中我们可 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很谨慎的,“未知, 焉得仁?”一方面,说明“仁”的标准是 很高的,第二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子在弟 子的面前是不妄言的。
• 问孔子的人,有学生,也有别人。问的问题, 也主要是做官和做人。
• 易中天教授统计了一下,《论语》书中,孔 子回答得最多的问题,是政治(包括做官、事 君、为政),19次。其次是问对某个人的评价, 12次。再次是问仁,9次。又再次是问礼,5次; 问孝,3次;问君子,3次;问士,2次。其余, 如问友、问知、问明、问达、问行、问好恶、 问做人也都可以归入问仁问孝一类。有人问过 军事,孔子的回答是他不懂,没学过(《论 语·卫灵公》),也有人问过鬼神,孔子的回答 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先进》)。 这两个答案,都等于拒绝回答。拒绝回答当然 也是回答。答案就是:这些问题我没兴趣。感 兴趣的,只有政治学和伦理学。其实即便是问 文学,孔门师生也能扯到政治伦理上去。
• 第一句话,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深谙教育心理 学的孔子,这个老师有点坏,“愤”“悱”两个字,
仿佛让我看到他对着学生一脸悠然自得说:“很难 吧~不知道了吧~不知道就再想一想啊~想不出来了吧 ~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也就是说,一定是 学生很想知道了,他才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教学 效果最好。
•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可见孔子重视思考和 学习的关系。这种关系荀子也论述过,他说的是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也,句中语气词;“进之”“退之”使动用 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去实践它 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问‘听到了就去实 践它吗’,您说‘听到就去实践它’。我有点糊涂, 斗胆问问。”孔子说:“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 要推他一把;子路本事太大(容易冒失),所以我要 让他退一步想想。”
因材施教
选文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 语气。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 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 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 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 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 “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 仁?” 【注释】至于,去到;之,到;焉,哪里。 【译文】(子张问)“崔子杀了齐国的国君,大夫陈 文子有马四十匹,却抛下离开齐国。到另一个国家, 就说:‘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 啊。’于是离开这个国家。到了另一个国家,就又说: ‘这里的大夫就像我们齐国的大夫崔子一样啊。’于 是又离开这个国家。(您认为他)怎么样啊?”孔子 说:“算得上清白了。”子张问:“算得上仁吗?” 孔子说:“不晓得。哪里算得上仁呢?”
有教无类
孔子以卓有成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实践,改变了教育
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
历史传统,开创了平
民教育的新纪元。
朔城区一中
李枢
选文1 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译文】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评析】“无类”是指:一、不分身份、地位均要
教育。二、不管品行、习性,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以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