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全⾯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的原则;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者是对⽴统⼀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维护⽣态平衡,促进⽣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反之,环境污染了,资源破坏了,⼈体健康损害了,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地制约。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这样的原则,是由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特性决定的:环境污染⼀旦发⽣,⼀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不少环境要素遭到破坏后,要恢复正常极为困难,有的甚⾄是不可恢复的,所以要以预防为主;环境污染引起的⼀些疾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发病以后难以根治;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后,治理和恢复的代价很⾼;要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的程度,光着眼于对新污染的“防”尚不够,还要对已有的污染与破坏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积极治理。
(3)全⾯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们认识到,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必须从全局和整体上加以考虑,治本的⾸要办法是“全⾯规划,合理布局”。
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布局⼀旦错了,铸成了事实,要想纠正就很不容易。
现有还有⼀种现象,⼯业布局中搞地⽅保护,损⼈利⼰,如各地将污染⼯业安排在⾃⼰的下游或者主导风之外,只管⾃⼰的发展,不管别⼈、别的地区的死活(市交接边界、省边界),酿成跨地区污染纠纷,逃避监管,增加了处理难度。
《环境保护法》第⼗⼆条关于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和综合平衡的规定、第⼗三条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定、第⼗七条、第⼗⼋条关于⾃然保护区等的管理、第⼆⼗⼆条、第⼆⼗三条关于城市规划和城乡建设的规定等条款的内容,都体现了这⼀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环境保护法要求人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统一2.预防为主的原则预防为主的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优先考虑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
即通过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从源头上遏制环境问题。
3.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环境保护法的核心原则之一,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即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使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达到协调。
4.公众参与的原则公众参与的原则强调在环境保护决策中公众具有参与权、信息权和监督权。
环境保护法要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在环境决策中应征求公众意见,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公众参与的原则是提高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的重要保证,有助于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5.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主导的原则要求政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主导作用。
环境保护法赋予政府相关部门环境监管、保护和修复的职责,要求政府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建立环境信息发布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成效。
6.责任追究的原则责任追究的原则是环境保护法的重要原则之一,要求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责任追究。
环境保护法明确了违反环境保护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包括罚款、赔偿等措施,以保证环境法律的有效执行和环境违法行为的制止。
7.科学决策的原则科学决策的原则要求在环境保护决策中充分考虑科学、专业知识。
环境保护法要求政府和相关单位在制定环境标准、制定环境规划等环境决策中,应当听取专家意见,基于科学的评估和分析,保证环境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总之,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预防为主、推动可持续发展、公众参与、政府主导、责任追究和科学决策。
环境法课件——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必须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的原则。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注意保护 环境,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另一方面 也要注意,不能为了追求单纯的环境保护, 不考虑社会经济代价,不能以“零增长”作 为环境保护的目标。协调发展原则要求将环 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
(二)协调发展原则与可持续发展
1.建立并完善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 策机制
(1)环境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2)我国环ຫໍສະໝຸດ 保护与经济、社会综合决策机制的完 善
2.考虑经济和技术的可行性
协调发展原则要求双向地、互动地考虑环境保护与 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在经济、社会发 展中要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 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 中也应该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环境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或缓冲能力。只要外界或内部的变 化不超过生态系统的缓冲能力,在 被冲击之后,其平衡会逐步得到恢 复。这就是生态学的基本规律之 一——负载有额规律,即一个生态 环境只能供养一定的生物量和承纳 一定的污染物。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环境承载力无限 理论的存在,无疑助长了一维的经济增 长观——经济优先论。这种经济优先论 存在的先决理论前提便是环境的承载力 是无限的,即人类可以使用的资源是无 限的,其能源也是用之不竭的。不仅发 达国家要把经济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 发展中国家更应该把经济发展作为优先 的目标加以追求。
用环境、环境优先和科学合理利用环境的观点。
(四)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
该原则对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 的要求应该是双向的、互动的。经济、 社会发展中要考虑环境保护,抛弃以 牺牲环境来获取经济的发展的经济发 展优先论;同时在环境保护中也应该 考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坚持零 增长观,从经济发展优先论的极端走 向环境保护优先论的极端。
论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
论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环境法是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法律规范,它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环境法的制定和实施始终坚持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保障了环境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对于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论述。
第一,公益性原则。
公益性是环境法最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公益性原则强调环境资源的广泛性、公共性和非市场性,认为环境资源是全体人民共同拥有的,其利益应当被社会公众共享,不容被个人或特定群体独占。
在我国,环境法将环境资源的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保障公众对良好环境的享有权,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第二,预防原则。
预防原则是环境法的核心原则,强调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保护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我国环境法通过设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等措施,以预防控制为主,提前干预环境问题,促使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三,依法治理原则。
依法治理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中必须依法行政、合法合规。
我国环境法坚持依法治理,通过建立环境法律体系、健全环境规划制度、加强环境执法等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确保环境保护行为的合法合规性。
第四,综合治理原则。
综合治理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环境问题的治理应当综合施策,通过多种手段、多方力量协同治理,实现环境质量的整体改善。
我国环境法通过建立环境保护体系、落实环境标准、加强环境监测等措施,实现了对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推动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性和综合性。
综上所述,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公益性原则保障了环境资源的公共利益,预防原则强调通过预防控制实现环境保护,依法治理原则保证了环境保护行为的合法合规性,综合治理原则促使了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的不断深化,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保护是人类维护自身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环境保护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其中《环境保护法》是最为重要和基础的法律。
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以下六个基本原则: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即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生之前,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防治结合,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防治结合的原则,即在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同时,也要采取治理措施,使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得到恢复和修复。
二、污染者付费,污染者责任污染者付费,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污染者付费的原则,即污染者应当承担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费用。
污染者责任,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污染者责任的原则,即污染者应当承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律责任。
三、资源节约,循环利用资源节约,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资源节约的原则,即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浪费和损失。
循环利用,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循环利用的原则,即在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生产。
四、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公众参与的原则,即公众应当有权利参与环境保护决策的过程,并且应当得到相应的信息和保护。
信息公开,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信息公开的原则,即政府和企业应当向公众公开有关环境保护的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五、科学决策,综合治理科学决策,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科学决策的原则,即在环境保护决策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和环境效益等因素。
综合治理,是指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当采取综合治理的原则,即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环境问题,实现环境保护的全过程。
新环保法的法律基本原则是什么?
新环保法的法律基本原则是什么?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指为环保法所遵循、确认和体现并贯穿于整个环保法之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是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准则,是环保法本质的集中体现。
根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五条的规定,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具体表现在:(1)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保护好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又为保护和改善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
反之,环境污染了,资源破坏了,人体健康损害了,经济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地制约。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确立这样的原则,是由环境污染与危害的特性决定的: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一般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不少环境要素遭到破坏后,要恢复正常极为困难,有的甚至是不可恢复的,所以要以预防为主;环境污染引起的某些疾病,潜伏期长,不易被发现,发病以后难以根治;环境受污染和破坏后,治理和恢复的代价很高;要将环境污染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光着眼于对新污染的“防”尚不够,还要对已有的污染与破坏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积极治理。
(3)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上个世纪60年代末,人们认识到,控制环境污染与破坏,必须从全局和整体上加以考虑,治本的首要办法是“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很多环境污染问题,是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造成的,布局一旦错了,铸成了事实,要想纠正就很不容易。
现有还有一种现象,工业布局中搞地方保护,损人利己,如各地将污染工业安排在自己的下游或者主导风之外,只管自己的发展,不管别人、别的地区的死活(市交接边界、省边界),酿成跨地区污染纠纷,逃避监管,增加了处理难度。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先预防为主,保护为辅:通过采取预防措施和科学管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尽可能避免环境污染和损害的发生。
2. 管理与保护相结合:根据环境保护的需要,制定和执行相关管理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3. 推动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公众参与原则:鼓励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发表意见和参与决策过程,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5. 责任追究原则:对环境污染行为和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促使相关主体履行环境保护的法定义务。
这些原则能够指导环境保护行为,并促使各方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国际环境法的原则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国家环境主权与不损害其管辖范围以外环境的原则。
各国享有按照自主的环境政策和本国的环境法律开发本国资源的权利,同时又有保证管辖和控制下的活动不损害管辖范围以外的环境的责任。
2. 可持续发展原则。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共同责任原则指每个国家无论大小和贫富差别都应当对保护全球环境承担责任,都应当尽力防止全球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责任分担有差别: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实现过程是以环境污染和破坏作为代价的,地球所承担的人类活动的压力很大部分都来自于发达国家,所以发达国家应当对环境保护负有主要责任。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为您提供参考。
第二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概要: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具体的环境...
第二章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概要: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具体的环境法基本原则主要有环境保护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协调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全面规划、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国家干预原则。
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知识点二:环境法基本原则(一)知识点三:环境法基本原则(二)本章学习重难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
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掌握环境法的五个原则,以及掌握相关原则在实务中的运用。
建议学时:3学时知识点一: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概述一、环境资源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指通过环境法规明确规定或者体现的,反映环境法基本理念、价值、特点和目的的,对环境资源工作或活动具有普遍性指导作用的准则。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以下特征:1、是由环境法规确认的普遍性指导准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确认性。
环境法规确认基本原则的方式,一是直接规定,二是间接体现。
所谓直接规定是指环境法规条文中明确提到某项原则。
例如旧的《环境保护法(试行)》(1979 年)第6条提到“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所谓间接体现是指环境法规中虽然没有某项原则的文字表述但通过有关法律条款却体现了该原则的精神。
例如新的《环境保护法》(1989年)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条款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
2、是环境法这一新兴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所特有的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部门法的特性,不宜把我国法律的通用原则或我国法制建设中的共同原则当作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诚然这些法律通用原则或共同原则如“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民主与集中、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立法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执法原则也是指导环境立法与执法的一般原则。
但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体现环境法的基本理念、价值、特点和目的的特有原则。
3、是贯穿整个环境法体系和环境法制建设、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不同于具体的法律制度、法律程序和法律措施。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是指将法律用于保护自然环境的一类法律,其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首先应当从源头上进行,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并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环境污染应当彻底治理,尽可能减轻污染源的负担,确保环境污染状况达到最佳状况;环境保护工作应当科学高效地实施,避免出现环境保护短期受益而长期受损的现象;环境权利应当受到尊重,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当有责任保护环境,确保环境权利的充分发挥。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是环境保护首先应当从源头上进行,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使自然资源的消耗最小化,并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治理环境污染,尽可能减轻污染源的负担;科学高效地实施环境保护工作,避免出现短期受益而长期受损的现象;尊重环境权利,承担环境保护责任。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的基础,只有按照这些原则进行环境保护,才能真正保护好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才能建立和谐美丽的世界。
国家也应该积极地推动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推行环境保护政策,制定环境保护的技术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减少环境污染,更好地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总之,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环境保护首先应当从源头上进行,治
理环境污染,科学高效地实施环境保护工作,尊重环境权利,承担环境保护责任,为保护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
只有遵守这些基本原则,才能保护好我们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才能为建立和谐美丽的世界提供有力的保障。
简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简述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是调整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基本原则是保护自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及其解释:1. 保护自然原则保护自然原则是指保护环境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职责之一。
这个原则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破坏自然的行为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环境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自然,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2. 节约资源原则节约资源原则是指要合理利用资源,防止浪费。
这个原则认为,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节约使用,而不是随意浪费。
环境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手段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自然资源,降低环境污染和破坏。
3. 保护环境原则保护环境原则是指要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这个原则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得到保护和保护。
环境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手段来保护环境,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4. 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促进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这个原则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必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法的目的就是通过法律手段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拓展:上述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原则。
这些原则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和个人。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管,制定和执行环境法律法规,促进企业和个人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企业应该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管理,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个人也应该遵守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共同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发展。
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
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一、总则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政策,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保护为主: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采取必要的环境管理措施,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
2. 基本国策:将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
3. 科学决策:在环境保护方面进行科学决策,依据环境资源的特性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制定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4. 综合治理:实行以环境综合治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健全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机制,形成环境保护综合化、专业化、市场化的治理体系。
5. 公众参与:加强环境信息公开,依法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的权利,促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
6. 责任追究:建立健全环境责任追究制度,依法追究环境违法行为的责任,推动加强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设。
二、环境质量标准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明确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大气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确保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人民的健康要求。
2. 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洋水体等不同类型水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实施水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农用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生态用地等不同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标准,保护土壤资源和农田质量。
4. 噪声与振动标准:设定不同区域和不同功能区域的噪声和振动标准,防止噪声和振动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三、环境影响评价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政策、法规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环境保护要求纳入决策程序。
2. 环境影响报告书:明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和审查程序,确保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科学客观、公正透明。
3.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依法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进行登记备案,促进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实施。
最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最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第一,依法治理。
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执法机关的职责和权力,要求依法履行职责,推进环境保护工作。
同时,法律还规定了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和相应的法律责任,要求依法查处违法行为,保护环境。
第二,公众参与。
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公众有权参与环境保护决策、监督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政府部门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计划时,要听取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公众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要求政府部门向公众提供环境信息。
第三,预防为主。
环境保护法明确要求实施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
法律还规定了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和执行环境管理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第四,责任倒置。
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损害责任的主体,要求破坏生态环境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承担环境损害的治理、修复和赔偿责任。
对于生态环境修复无法恢复到原状的情况,法律还规定了补偿措施。
第五,依法行政。
环境保护法要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执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对于违法行为,法律要求依法查处,并依法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六,科学决策。
环境保护法规定政府环境保护决策应当依据科学知识和技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合理确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政策措施。
第七,绿色发展。
环境保护法要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建立和完善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制度、政策和标准。
第八,国际合作。
环境保护法要求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国际环境保护事务,推动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总之,最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理、公众参与、预防为主、责任倒置、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绿色发展和国际合作。
这些原则为我们制定和推进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提供了基本框架,旨在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全面保护环境:环境保护法的核心原则是全面保护环境。
它要求保护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生活环境的协调统一、全面保护环境意味着要关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的多样性、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改善。
2.预防为主:预防为主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它要求在环境问题出现之前就采取措施,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发生。
与治理问题相比,预防更经济、有效和可持续。
3.综合治理:环境保护法要求综合治理,即采取综合、协调、整合的方法对环境问题进行治理。
综合治理需要统筹各类资源和环境要素的配置,协调相关部门和利益方的利益关系,整合各种管理手段和政策工具,以实现环境保护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4.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环境保护法的一个重要原则。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监督。
公众参与可以促进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决策的合法合理,提高环境保护的民主性和社会认可度。
5.责任追究:环境保护法强调责任追究,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环境损害的补偿责任。
对于违法行为,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对环境损害应当按照“污染者负责、受害者补偿”的原则进行补偿。
6.科学决策:环境保护法要求科学决策,即在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时,应当充分考虑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成果,依据科学的数据和评估结果做出决策。
科学决策可以提高环境保护的效果和可行性,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7.协调发展:环境保护法要求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它既不是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也不是不顾环境保护的盲目追求。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应当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8.全民责任:环境保护法要求全民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不仅要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规,还要积极采取环境友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共同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
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保护环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责任追究、科学决策、协调发展和全民责任。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PPT课件
海南海防林造林15.8万亩 涉及海岸线 长780公里
为了解决退塘还林的问题,海南省采取思想疏导 和利益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先填塘多补助、 后填塘少补助、2010年填塘不补助”的机制,许 多虾农和渔民纷纷主动填掉自家经营多年的鱼塘 虾塘,种上防护林。
海南海防林造林15.8万亩 涉及海岸线 长780公里
§3.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2. 特征 规则性
第十三条 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 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门预 审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 响报告书经批准后,计划部门方可批准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
§3.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2. 特征
由环境法规规定、确认或
规则性
体现。
形式
《环境保护法》
①直接规定
第四条 国家制定的环境②保间护接规规划定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计划,国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
措施,使环境保护工作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第三章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3.1 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 §3.2 协调发展原则 §3.3 预防为主原则 §3.4 环境责任原则 §3.5 环境民主原则
§3.1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论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
论我国环境法基本原则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我国环境法中贯穿始终的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在保护和改善环境、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方面起到了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以下是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的探讨。
第一,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生态保护优先。
这一原则体现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重视。
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当放在首位。
因此,我国环境法明确规定了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要求在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管理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二,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
这一原则强调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的重要性。
面对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加大的现实情况,我国环境法通过制定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鼓励并要求各个行业和单位在生产和消费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第三,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相结合。
这一原则强调了在环境管理中要综合考虑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两个方面。
我国环境法通过设立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目标,要求在环境管理中要既加强对各类污染源的控制和治理,又注重恢复和修复生态环境,达到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的双重目标。
第四,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依法管理和综合治理。
这一原则强调了环境管理和环境问题治理要依法进行,并强调了环境管制和其他权益的协调和综合治理。
我国环境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环境管理和环境问题治理中应当依法履行义务,同时要求加强环境立法和法律监督,提高环境管理和治理的效能。
第五,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责任追究和赔偿。
这一原则强调了环境管理和环境问题治理中要坚持责任追究和赔偿的原则。
我国环境法明确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的追究和赔偿的制度,并要求各级政府和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要承担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同时提高责任追究和赔偿的力度,为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环境法的五大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五大基本原则
1. 预防原则:指在进行任何环境管理决策前,要先进行有关环境问题的预测、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以减少或避免污染和环境破坏。
2. 污染者付费原则:指污染者应对污染所造成的环境损失负责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包括清理污染、修复环境、赔偿损失等。
3. 国际合作原则:指各国应共同合作,采取共同行动,共同保护及改善地球环境,虽在国家的主权范围内,但实践环保措施却需要国际合作。
4. 持续发展原则:指对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要求,即在保护环境的同时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平衡。
5. 公众参与原则:指政府在环境管理决策中应充分尊重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在决策前应进行充分的公众参与,特别是涉及到环境敏感区域和公共健康、生命安全等方面的决策更应该得到公众的积极参与和监督。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法律科目,旨在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和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资源。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如下:一、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环境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兼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能够在现在和将来的世代中获得永续利益。
二、预防原则:预防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预防原则要求在环境问题发生之前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防止环境污染和损害的发生。
这意味着在环境规划、项目审批和日常管理中,必须考虑环境的潜在影响,并采取合适的措施进行预防。
三、污染者付费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根据这一原则,污染的产生者应当承担清理和修复环境所需的费用。
这是一种经济手段,旨在通过内部化环境成本的方式,促使企业和个人对环境污染负责。
四、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强调政府、公众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合作原则意味着政府需要与公众和企业进行广泛的合作,使环境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加合理和有效。
五、信息公开原则:信息公开原则要求政府和企业应当公开环境信息,使公众能够了解环境状况和环境政策的情况。
信息公开原则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
六、公众参与原则:公众参与原则要求政府和企业应当鼓励和促进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过程。
公众参与原则旨在增加公众对环境政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提高环境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七、权益保护原则:权益保护原则要求保护个人和群体的环境权益。
环境权益包括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资源的健康和可持续利用。
权益保护原则强调保护弱势群体的环境权益,防止他们在环境决策和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受损。
八、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生态原则要求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意味着在环境规划中要注重保护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重视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以上就是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法基本原则
第一节环境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环境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及特征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是指环境法在创制和施行中必须遵循的具有拘束力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准则。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如下两大特征:
第一,它的内容必须在环境立法中有所体现,是对国家环境保护基本方针、政策的描述,并且贯穿于整个环境立法之中;
第二,它的效力必须全面贯彻于环境法律规范的始终,并可以弥补环境立法之局限。
二、环境法基本原则确立的依据
1.环境法基本原则是由法律确认的,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有所体现;
2.不能把环境保护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同一般立法、司法原则或其他法律原则混为一谈。
3.环境法基本原则不同于一般法律规范,它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方针、政策在法律上的体现,是贯穿于整个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具有普遍意义和指导性的规范。
第二节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提出
针对环境问题的特点和性质而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是极为重要的
1.环境问题一旦发生,往往难以消除和恢复,甚至具有不可逆转性。
2.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以后,再进行治理,从经济上来说是最不合算的,往往要耗费巨额资金。
这对经济发展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3.环境问题具有时空可变性大、后果显现缓发、潜在性强等特点,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却具有局限性。
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首先提出了“预期的环境政策”。
同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也提出建议:各国环境政策的核心,应该是预防为主。
20 世纪80 年代后各国在环境政策的调整和转变过程中,预防为主的原则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国家环境管理和立法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法律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法》及《水污染防治法》等各项环保单行法均有规定。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作用
1.含义:预防为主,是指在国家的环境管理中,通过计划、规划及各种管理手段,采
取防范性措施,防止环境损害的发生。
防治结合是指,预防为主不能代替治理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要采取积极的治理措施,作到防治结合
2.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作用:
第一、可尽量避免环境损害或者将其消除于生产过程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二、对于不可避免的污染,则通过各种净化治理措施,达到环境目标的要求;
第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同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是相互渗透和相辅相成的,是从对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上保证协调发展原则的实现。
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的贯彻与落实
1.全面规划与合理布局
2.制定和实施具有预防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如:土地利用规划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贯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国确立有“三同时”制度等。
第三节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一、“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求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构成危害。
其核心概念是“需要”与“限制”。
二、协调发展原则的法律依据
由我国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首次提出,体现在《环境保护法》第 4 条规定中。
三、协调发展原则的贯彻落实
1.加强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
2.把环境保护切实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3.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第四节受益者负担(开发者养护、污染者负担)原则
一、受益者负担(开发者养护、污染者负担)原则的含义
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原则是强制污染和破坏环境与资源者承担责任的一项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开发者养护,是指对环境和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进行恢复、整治和养护。
污染者治理,是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组织或个人,有责任对其污染源和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
二、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法律依据
我国《环境保护法》对污染者的责任问题规定为:
“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必须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企业事业单位,依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负责治理。
”
三、污染者负担原则的作用
1.促使排污者加强环境管理,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
2.有利于推动排污者积极治理污染和破坏,促进其对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
3.可以为治理环境污染和恢复生态环境积累资金
四、污染者负担原则的贯彻、落实
1.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2.实行排污收费制度
3.采取污染限期治理的措施
第五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原则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原则的含义
环境法上的公众参与原则,是指公众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公众环境权益相关的开发决策等活动之中,并有权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救济,以防止决策的盲目性,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广大公众的切身利益和需要。
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原则的法律依据
1.公民环境权理论
2.环境公共财产论、公共信托论
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原则的作用
1.有利于调动公民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环境保护2.落实公民参与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的民主权利的体现
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原则的贯彻
我国宪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中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体现。
第六节环境保护的协同合作原则
一、协同合作的含义
协同合作原则是指,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国家内部各行政主管部门之间、在国际社会国家(地区)之间重新审视既得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实行广泛的技术、资金和情报交流与援助,联合处理环境问题。
二、协同合作原则的适用
1.国家内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2.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及其与公众之间的协同合作
3.国际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协同合作
本章思考题
1.何谓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特点?你认为我国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简述理由。
2.何谓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该原则与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什么关系?
3.为什么要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环境法原则?有何意义?4.如何贯彻落实“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环境法原则?
5.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原则的法律意义?如何贯彻和落实?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