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五模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

在人格科学研究领域,传统上有三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临床的、相关的和实验的。

但无论研究者们采用什么研究取向,他们的一个共同目标都是构建—个可能描述、解释人格特点的人格模型,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到雷蒙德·卡特尔(R.B.Cattell)的十六种人格因素,我们可以看出每一个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都会提出一个人格结构模型。

但是分析研究这些众多的人格模型,发现它们所包括的因素数量和因素性质都有很大的不同,一致性很小,没有取得共识。

但是,近十年来,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被许多研究所证实和支持,也被众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是人格结构的最好范型。

人格结构中的五个因素后来被称为“大五”(big five),强调该人格模型中每一维度的广泛性。

这五个维度因素是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和认真性(C)。

这五种人格特质是:
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
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
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
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
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得出五因素模型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基于问卷研究。

科斯塔(Costa)等人根据对16PF的因素分析和自己的理论构想编制了测验五因素的NEO—P1人格量表(NEO—PI Five-Factor Inventory)。

该量表包括300个项目,被试在五点量表(从完全同意到完全不同意)上指出每个句子表示他们自身特点的程度。

除了五个因素上的得分,被试还有为每个维度量表设置的六个测量特质水平的层面量表得分,这些层面量表提供了有关大五因素的每个因素内的行为的更大区分性。

有关人格大五特质因素和相关特征见下表。

人格五因素及其相关特征
高分者特征特质量表低分者特征
烦恼、紧张、情绪化、不安全、不准确、忧郁神经质(N)
评鉴顺应与情绪不稳定,识别那些容易有心理烦恼、不现实的想法、过分的奢望式要求以及不良反应的个体平静、放松、不情绪化、果敢,安全、自我陶醉好社交、活跃、健谈、乐群、乐观、好玩乐、重感情外倾性(E)
评鉴人际间互动的数量和强度、活动水平、刺激需求程度和快乐的容量谨慎、冷静、无精打采、冷淡、厌于做事、退让、话少
好奇、兴趣广泛、有创造力、有创新性、富于想象、非传统的经验开放性(O) 评鉴对经验本身的积极寻求和欣赏;喜欢接受并探索不熟悉的经验习俗化、讲实际、兴趣少、无艺术性、非分析性
心肠软、脾气好、信任人、助人,宽宏大量、易轻信、直率宜人性(A)
评鉴某人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在同情至敌对这一连续体上的人际取向的性质
愤世嫉俗、粗鲁、多疑、不合作、报复心重、残忍、易怒、好操纵别人有条理、可靠、勤奋、自律、准时、细心、整洁、有抱负、有毅力认真性(C) 评鉴个体在目标取向行为上的组织性、持久性和动力性的程度,把可靠的、严谨的人与那些懒散的、邋遢的人作对照无目标、不可靠、懒惰、粗心、忪懈、不检点、意志弱、享乐
支持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证据
基于问卷研究得出的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的一个重要支持证据是来自跨文化的
词汇研究。

研究者们假定:个体差异的多样性几乎是无穷的,然而多数的差异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中是无关紧要的,但对于那些人类长期以来就已观察到的主要个体差异,由于人们为了表达方便都已发展出了专门的用词来描述了,也就是说,主要的
人格特质都会编码到自然语言中去了。

因此,研究者们就对各个不同语言中描述人的词语进行筛选、比较和匹配,使之纳入不同的范畴,并据此建立词表,然后根据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提取负荷量最高的几个因素,结果发现在各个不同语言体系中都显现出了表示人格特质的五个相对显著且稳定的因素,而且这五个因素还具有较大的一致性,即这五个因素不但出现在英语里,也出现在别的语言里。

应该说,这种基于跨文化词汇研究是不同于基于问卷调查研究的另一种研究思路,但是结果却显示这两种不同研究途径的研究结论却是可以相互佐证的,这就成为了证明五因素模型合理性的最重要证据。

另一个证据是有关自我等级评定与他人评定之间的关系。

有许多研究都表明自我等级评定与同伴和配偶评定在所有五个因素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而且也表明自我等级评定与相当熟悉的个体所作的评定间的一致性远远高于与陌生个体所作评定的一
致性。

这些研究都说明了这样一种事实,个体在五因素上的自我等级评定反映了实际行为,而不是被评定者虚构的自我表征。

另外的证据有来自五因素模型以及相关的五因素调查表与其他诸如动机、情感、人际机能等人格特征的关系,以及来自进化论和遗传学的依据。

在这里,就不具体展开论述。

[编辑]人格结构对发展性辅导的意义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仍未得到心理学家们一致性的认同,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更接近于人格的真实维度,这对于心理辅导可以说是一个有力的支持,也为发展性辅导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因为对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概述可知,在人格结构五个维度中,宜人性和认真性属人际维度,外倾性属气质维度,神经质属情绪维度,而开放则与认知有紧密相关,所以这就为人格发展和整合明确了具体内容。

发展性辅导强调辅导的发展性与教育性,但也不忽视矫治性工作。

人格结构五因素模型为人格障碍的描述和诊断提供了独特应用。

一些临床医师都习惯把人格障碍看成是精神病理学单独的特别的类型,与通常人格特质无关。

而五因素模型认为人格障碍就是处于正常人格连续体的另一端。

例如,强迫型人格可以视为在认真性因素上得分特别高的人,而反社会人格就是在宜人性因素上得分特别低的人。

这种人格障碍的取向就提供了对不同人格障碍患者采取不同治疗的基础,充实了发展性辅导模式。

“大七”人格模型与“大五”人格模型的异同之处
Tellegen等的“大七”中,正价(PV AL)和负价(NV AL)是两个新人格维度,其余五个维度:正情绪性(PEM)、负情绪性(NEM)、可靠性(DEP)、适意(AGR)和因袭性(CONV),分别与“大五”的外向(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谨慎(conscientiousness)、适意性(agreability)和开放性(openness)有大致的对应关系。

Almagor等的研究也表明,“大七”模型中除两个评价维度之外,其余五个维度中有四个与“大五”的相应维度有对应关系,只是两模型中最后一个维度之间相差深远。

两模型之间有五个(至少四个)维度有对应关系,指的是它们相类似,但不是完全相同,例如,“大七”和“大五”都有“适意(性)”这一因素,在“大五”中,该因素包括涉及脾气的一些特质词,如“易怒的”、“暴躁的”、“野蛮任性的”,而“大七”中同名因素却不包括这些词。

这说明“大五”中该因素兼有情绪和行为两种倾向性,而“大七”中的同名因素去除了情绪性,基本指行为倾向。

“大七”和“大五”最大的分歧点在于是否将评价性特质词纳入因素分析范围,或者是否承认评价是人格的重要特片。

同“大五”相比,“大七”增选了评价词,所以,同样的方法得出不同的维度结构,新出来两个评价维度应在情理之中。

大七人格模型对大五的批评
有不少心理学家对“大五”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尤其是因素分析方法、因素的心理含义等提出了批评意见。

“大七”模型的倡导者则在继承人格特质学派的基本思想的前提下侧重指出了“大五”模型在选词方面的两个致命缺陷:
第一,“大五”不能代表自然语言中人格的所有方面。

John等人对特质词的分类研究做过
一个历史回顾,他发现象“独立的”、“特异的”、“保守的”等重要人格术语无法归入大五结构的任一维度。

Tellegen等指出,“大五”没有象它所声称的那样完全抓住了“自然”语言的人格范围。

这是因为“大五”研究大都使用Allport等的词表,而且在做因素分析之前就删除了评价性术语,有的还删除了描述暂时状态(如心境)的术语。

第二,做因素分析前的选词标准主观随意性大。

正如Tellegen等指出的,“大五”研究者在制定特质词分类标准,按此标准去掉多余词或选词构成测量词表时,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决策误差,词表的内容有偏颇,依此构造的人格维度显然也不全面。

事实上,严格的分类标准使得很多潜在的人格术语进入不了因素分析的筛选范围。

针对于此,Tellegen等率先在理论和方法上进行探索和改进,提出了人格“大七”因素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