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第七分册第1单元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第七分册第1单元练习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
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中国思想的源头基本起自先秦时期,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都可以从哪里找到最初的萌芽
A、原始社会
B、夏商时期
C、西周时期
D、百家争鸣
3.下列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中,最早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4.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B.宣扬仁政C.为统治者服务D.反对苛政刑杀5.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儒家人物在历朝均能占据高官显位 B.它是封建社会里最进步的思想
C.它的“仁政”思想深得广大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D.它适应了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6.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陈守旧
C、继承和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7.“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
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8.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和新文化运动时的“打倒孔家店”,二者对儒学态度截然不同,造
成这种不同的本质上的共同原因是
A.儒家学说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
C.北洋军阀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而董仲舒则发展了儒家思想
D.儒家所宣扬的“仁”极具双重性
9.关于宋明理学,下列表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把儒家的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来
B、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C、取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D、认为天理是人与天地万物共同的本原
10、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准确...的是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B.荀子提出“君舟民水”观点
C.董仲舒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神化皇权D.顾炎武发展儒学义利观,提倡经世致用1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能的佛
偈,其修炼的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 程朱理学
C. 陆王心学
D. 格物致知
12.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主要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以下说法,其中属于儒家的是
A.崇尚自然主张出世的逍遥派B.统治阶级得力的参谋集团
C.普通大众的行动帮会D.拥有社会同情心与入世情怀的文化人学派13.(07.广东高考。
2)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14、“依法治国”是政治民主化的标志之一,“以德治国”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表现之一、请
回答:最早提出与“以德治国”相似的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15.《朱子语类》说:“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到了一物道理。
”材料反映了当时儒学的主张是
A.重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作用
B.要用心去体会理的存在
C.要通过接触世间万事万物去体会理
D.要“存天理,灭人欲”
16.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
理化、思辩化的阶段。
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17.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①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地丰富
②在封建社会始终处于正统思想的地位③对中华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和文化教育的发
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④在近代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挑战,但其正统地位始终未发
生动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朱熹说:“……天得之(理)而为天,地得之(理)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他主要是
A.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19.诸子百家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
的推动作用。
从孔子到孟子、苟子的思想,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C.从个人的道德修养人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理想社会
D.通过实行法治,可以使小人变君子,普通人变圣人
20.“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2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
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有()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美苏争霸局面的出现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22.管仲说:“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
……夫生法者君也”;荀况说:“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可见古代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
A.依礼立法、司法独立、礼法治国
B.法律无上、有限君权、法权平等
C.法源于君、援礼入法、礼法合一
D.尚礼重法、敬德保民、人性教化
2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会对小孩采取的态度
是
A.认为小孩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的
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
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
D.认为孩子犯错误并非本性原因,而是环境不好,要择善而居
24.“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他从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
开创了儒家学派。
”从这段简介中可知,儒家学派产生于
A.公元前6世纪后期 B.公元前5世纪后期
C.公元前6世纪前期 D.公元前4世纪后期
25 (0712嘉定)“中国‘模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她辐射范围之广泛。
她影响到亚洲其
他国家的城市建造者如朝鲜、越南,尤其是影响到日本。
”——[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发生在7——10世纪之间的)这种“影响”的实质是
A.儒家文明的传播B.佛教思想的传播
C.建筑艺术的传播D.城市规划的传播
26.(0804七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
“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A道家传统B儒家学说 C 法家思想D墨家理论
27.(2009海南历史1)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
是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28.(0812嘉定)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
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清代)李毓秀《弟子规》。
以上文字强调
的是伦理道德中的
A.孝B.节C.悌D.信
29.(0801闸北)“···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
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梁惠王章句上》)孟子的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思想
A.人性本善 B.政治应以民为本 C.民贵君轻 D.君主应积极有为
30. (0704普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
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
这里谈到的“儒家学说的道德标准”最有可能涉及到
A.天人感应B.罢黜百家C.三纲五常D.民贵君轻
31.儒家文明的变迁(10分)
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
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
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
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3分)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今按法国律
例,
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
心。
”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怎样的境遇?(1分)
(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
(4分)
材料三: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
翻版而已……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
用。
——杜维明《儒学创新的契机》
(4)依据材料三,如何认识儒家传统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2分)
(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
(2分)地位:自汉武帝
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1分)
(2)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
(1分)(如答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批判亦可)
(3)认识: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
(2分)目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2分)
(4)东亚现代化进程不是照搬西方模式,儒家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可以发挥积极作
用。
(1分)评价:言之有理,即酌情给分。
(1分)
32.儒家文化的破坏与重建(10分)
材料一2000年,全英几百万大中学生参加了一个调查——你认为在过去的一千年里,
谁对全世界的贡献最大?在这个马克思主义基本没什么地位,共产党员也没有几个的国
家,全国人民的抉择中居然是马克思占第一位,爱因斯坦占第二位,牛顿占第三位。
材料二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更多地讨论了如何改造宏观社会,而儒家思想文化则侧重
讨论社会最基层的细胞、家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但这些差别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与
儒家思想是必然冲突的。
相反,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是互补性很强的。
——纪连海《儒家文化的破坏与重建》,《文汇报》2007.2.4 问题:
(1)结合有关史实,概述材料一中前三位的主要成就?(3分)
(2)马克思主义主张改造宏观社会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什么文献中?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分)
(3)儒家文化解决社会关系的基本思想是什么?(2分)
(4)你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你认为在当代中国该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
系?(3分)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改变了资本主义
一统天下的局面。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开始了物理学领域的革命,为第三次科技革命
提供了理论准备。
牛顿创立了经典力学理论体系,揭开了科学革命的序幕。
(3分)
(2)《共产党宣言》,主张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对未来的共产主义做了科学论断(按照老教材的观点回答也可)。
(2分)(或答《资本论》、剩余价值)
(3)提出了仁的学说,重视礼。
(2分)
(4)冲突:马克思主义是指导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改造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儒家思想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的需要。
(1分)互补:缓解社会矛盾,调整社会关系(或:
马克思主义主张革命方式,儒家思想更加注重道德伦理规范)(1分)。
态度:取其精华,
剔除糟粕,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儒家思想文化的合理因素加以发扬广大。
言之成理即
可(1分)
33.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西汉]《札记》。
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
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
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通过把工作转移到家庭之外,工厂也从不同的方向吸引父亲、母亲、孩子远
离家庭,从而改变了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
——E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四这一运动的收获是空前的……这种社会细胞——家庭改革,对于提高人民的政治热情,挖掘潜力建设我们的祖国,是会起着重大推动作用。
——《华北区贯彻婚姻法运动总结》(1953年)。
(1)中国古代强调“家齐而后国治”,这种观念的经济和思想基础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家庭伦理观有什么变化。
(2分)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变化的原因。
(4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推动家庭变革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改革后中国家庭伦理关系有什么新变化。
(2分)
(4)“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曾对中国传统家庭生活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现代社会
中,你如何看待这一观念?(2分)
参考答案
(1)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
儒家的伦理道德(或儒家思想)
(如果回答儒家伦理道德具体内容——忠孝及两者关系的可酌情给分,回答中国传统
思
想或宗法制度的不给分)。
(2)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
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深。
(3)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
(如果笼统回答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最多给 2 分)
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
(4)这一传统观点有其积极意义,应重视传统观念的现实价值;不应固守传统,
这
一观念在当今的淡化是一种社会进步。
34.(2007上海)阅读案例,回答问题:(7分)
案例一:汉文帝的车驾至中渭桥时,突然从桥下窜出一人,把皇帝的御马吓得又叫又
跳,文帝大怒,把这人交给廷蔚张释之治罪。
经审讯查明,此人在桥下躲避皇上车驾,误
以为车驾已过,急着回家,没想到惊吓了御马。
张释之认为此人是偶然过失,只是违反了
“清道令“,判以罚金后释放。
案例二:汉武帝推行币制,主管财政的官员颜异表示反对,武帝不悦。
后来,有人在
颜异面前批评朝政,颜异未加反驳,只是冷笑一声。
延尉张汤弹道:身为九卿重臣,不公
开表示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诽谤皇帝,这叫“腹诽”属“大不敬“!颜异因此下狱,死在
监狱里。
问题:(7分)
(1)从以上案例来看,汉朝延尉的职责是什么?(1分)
(2)张释之和张汤对冒犯皇帝的行为判决轻重悬殊,排除其他因素,在立法指导思想上
有什么不同?(3分)
(3)案例一如果发生在唐朝,是否会维持原判?为什么?(3分)
.(1)负责司法。
(2)从“无为”到“有为”,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成为立法
的指导思想。
(3)不会,中华法系至唐朝完全形成,触犯皇帝罪不可恕。
或者,会,因为我国古代司法具有“人治”的特征,遇到开明君主或明智的司法官
会维持原判。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三纲:君为臣纲臣保主,父为子纲子孝娘爹,夫为妻纲妻贤慧。
五常:“仁、义、礼、智、信”。
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儒
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材料二】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媒
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
直说太
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
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
其往欲何云?”——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三】
“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
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
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
少妇冠帔衮服,
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
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
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材料四】《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唐代宋代明代
51人267人36000人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
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
回答:
(1)西汉董仲舒在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在政治上发展了儒家思想并
使其成为二千多年封建正统思想,其新的内容有哪些?(2分)
(2)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所建立的理学体系把儒家学说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自
东汉以来哪些宗教成为理学的思想营养。
(2分)
(3).请先回答并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8分)
.(12分)评价要求
第一层次:所给答案与所要回答的问题没有关联。
第二层次:仅给出结论,未利用任何材料进行论。
第三层次:给出结论,并组织材料进行论证,但角度单一。
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证。
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论证。
本题按递进的层次评分,要求学生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地提取信息。
(1)“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君权神授、独尊儒术等。
(2)
(2)佛教和道家思想(2分)
3/(1)从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现象看,南北朝时期妇女再婚没有阻力,认为妇女再婚
很正常,也得到亲属认可支持。
(2)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加之社会观念鼓励,妇女殉节为社会普遍接受,而且
被社会认可非常荣耀之事。
(3)唐朝受少数民族影响,淡化封建礼教,宽容妇女再婚再嫁,遭到封建伪道士们的排
斥。
(4)封建统治者的推崇和提倡,伦理道德观念被进一步强化,受明清封建思想教育的毒
害,“烈女节妇”为礼教殉难者为由少到多,反映了明清统治对妇女守节要求不断强化
从材料中看到,封建统治者大力提倡和推崇封建礼教,妇女的婚姻状况由自由、自主到逐
步限制,强调了殉节或守节是妇女遵从封建礼教的主要途径,而再婚现象不被提倡,甚至遭到封建伪道士们的排斥。
36、儒家文化的传播(7分)
材料一:从七世纪中期开始,日本就有人用中文写诗,其作品被称为“汉诗”。
日本汉
诗的风靡于世,和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密切相关。
由元稹的《白氏长庆集》可知,那时的
白诗在朝鲜是“本国宰相每以百金换一篇,其作伪者,宰相辄能辨别之”。
因此它的声名远
扬,很快由朝鲜传到日本,深受日本社会上下人士喜爱。
在今天的日本,还遗存着不少白
居易神社旧址。
材料二:儒学教育大盛的江户时代(1603-1867),继承了大学寮的教育体制,从幕
府到各藩主都设立学校,修建孔庙,祭祀孔子,传授儒学。
材料三:朝鲜新罗朝(668-935)在中央设置若干府和部,分别执掌内务、财政、司
法、军事,高丽王朝中央设门下省、尚书省和三司,尚书省下设吏部、兵部、户部、刑部、
礼部和工部。
越南李朝(1010-1225)在中央设文武两班,重文轻武,官分九品,强化禁
军,分散地方军权。
地方实行郡县制。
材料四:绝海中津,日本南北朝和市町时代著名禅僧。
公元一三六八年渡明,寓杭州
中竺寺,拜全室和尚为师。
他受到了杜牧的极大影响,曾写过一首《读杜牧集》:
“赤壁英雄遗折戟,阿房宫殿后人悲。
风流独爱樊川子,禅榻茶因吹鬓丝。
”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文明在朝鲜、越南、日本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什么?(2分)
(2)据材料三,说明朝鲜、越南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以上两国政治制度分别于中国历史
上哪两个朝代制度相似?(4分)
(3)材料四“赤壁英雄遗折戟,阿房宫殿后人悲。
”请选择其中一个地名解释所发生的
历史事件。
(2分)
、儒家文化的传播(7分)
(1)汉字教育和儒学教育(3分)
(2)政治制度:中央集权。
相似:朝鲜:唐朝;越南:宋朝。
(3)略。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30分)
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形象。
在漫长的历史中,似乎还没有一个人能像孔子那样不
停地受到崇拜、敬仰、追捧,也不停地受到菲薄、扭曲、利用乃至抨击。
孔子在中外历史
上有十种历史形象,……在历史舞台上不断地变脸,扮演神圣或可笑的角色,令人感叹不
已。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七种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圣化”。
孟子曾指出:“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
”
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汉代已有人称孔子为“素王”,意思是说孔子有王者之德,无王者之位。
清代统治者封给他一个称号:“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概是二千多年中读书人的最高头衔。
第二种形象是“矮化”。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
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
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第三种形象是“正统化”。
汉代董仲舒极力推崇孔子所作的《春秋》一书,认为“《春秋》之道,大得之则王,小得之则霸”。
《春秋》一书具有“大一统”的观点,追求“六合同风,九
州共贯”,包含了国家政治版图与意识形态的双重统一。
第四种形象是“神化”。
在汉代公羊学派儒生在《春秋纬·演孔图》、《孝经援神契》等书
中从孔子的出生、相貌至行为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编造的神话:孔子并非是俗人凡胎,
孔子生有异相,孔子预言刘邦将取代秦王朝而登上帝位……
第五种形象是“僵化”。
经过一千多年的流传,孔子的形象到了宋代就渐渐被理学家所僵
化。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
”
第六种形象是“维新化”。
晚清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把孔子塑造为维新运动的
祖师。
认为“六经”是孔子为了“托古改制”,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假托古人尧、舜的言论而
亲自写成的作品。
第七种形象是“丑化”。
晚清以来,孔子的形象江河日下,或被严重扭曲,或被无情抨击。
后来,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
章太炎写《订孔》
一文,指出儒学是“中国的祸本”,“我们今日要想实行革命,提倡民权,孔教是断不可用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号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
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
孔子在西方历史上的三种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哲学家”。
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传教史》中说:“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是孔子。
他所说的和他的生活态度,绝不逊于我们古代的哲学家;许多西方哲学
家无法与他相提并论。
故此,他所说的或所写的,没有一个中国人不奉为金科玉律;直到
现在,所有的帝王都尊敬孔子,并感激他留下的遗产。
”
第二种形象是“智者”。
著名哲学家德国黑格尔虽然说过“孔子的哲学就是国家哲学,构
成中国人教育、文化和实践活动的基础”,但认为“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不能算是哲学家。
(注:黑格尔本人不懂中文,他对孔子思想的了解只是限于传教士的译本,黑格
尔是欧洲中心主义者,轻视东方文化,他甚至不无偏见地认为汉语不宜思辨。
)第三种形象是“完人”。
18世纪法国一批学者高度赞赏孔子,几乎认定孔子是个完人。
大思想家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
他在自己的礼拜堂中
挂了孔子的画像,朝夕礼拜。
法郎士·魁奈是法国重农学派的创造者,马克思称之为“现代经济学始祖”,人称魁奈是“欧洲的孔子”。
这一派对于孔子作了高度的评价:“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他们勿动,勿思,勿言。
”——摘自《孔子在中国与世界历史上的十种形象》2007.9.30《解放日报》第7版(有删节)
⑴依据上述材料,选择你认为对孔子评价最极端的两种形象,写出它们所折射出的时代背
景。
(10分)
⑵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孔子在中外历史上形象多变的现象。
(20分)
(提示:总的论述之后,可以选择其中3-4种形象做进一步的分析论述。
)
⑴概述时代背景,根据教材内容回答,具体内容略。
(10分)
评价最高的(6分)(三者任选其一):①孔子被“圣化”、“正统化”、“神化”的汉朝。
②孔子被“僵化”的宋朝。
③孔子被视为“完人”的18世纪。
评价最低的(4分)(两者任选其一):
①孔子被“矮化”的春秋时代。
②孔子被“丑化”的民国初年(从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
⑵本题采用分层评分法,按以下五个递进的层次评分:(20分)
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料,直接做出判断。
(0-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