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与高职英语教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创新意识与高职英语教学
[摘要]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改变教学现状,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和要求,加强高职英语教学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创新意识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教学目标创新意识
近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水平有了飞速发展,高职英语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需要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
以这项教育部提出的要求为原则,我们的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打好基础要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并重;正确处理听、说、读、写、译之间的关系,确保各项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
但是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并不如人意,要达到这个目标要求,我们必须注重创新意识的运用。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有了一定的改观,但仍就存在着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高职学生多是高中毕业生,虽然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是水平普遍不高。
进入大学后,多数学生不能很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既有求知的渴望又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大,学习方法欠妥,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体现在课堂上就
是课堂表现不够积极,漠不关心老师的授课内容;或者是由于自卑等心理原因,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通过英语三级(a、b级)考试。
对待这样的学生,老师们也很困惑,甚至缺乏信心,加之大多数老师使用的还是较为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教学效果欠佳,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
而且大部分英语教师是师范类毕业生,对于理工类专业方面的知识欠缺,仅是讲授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知识,与学生的专业知识衔接不够,不能够真正达到高职英语教学的实用目标的要求。
其次,在教材方面,高职类学校选用的教材普遍较为笼统,缺乏实用性,不能体现各个专业的特点,也不能更好的为老师和学生们使用,这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二、创新意识与高职英语教学
创新概念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
他在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创新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需要,不断拓展对客观世界及其自身的认知与行为的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或具体讲,创新是指人为了一定的目的,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的整体或其中的某些部分进行变革,从而使其得以更新与发展的活动。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用应用能力,成为符合整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基于这个培养目标,创新意识,创新教育
对我们高职英语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助于解决现存的很多与问题。
三、创新意识的实施
1、树立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
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目前大学教育所必须具备的教学理念。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坚决冲破传统教育中崇尚经验、崇尚权威的旧观念,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理念。
其次,要认识到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及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要树立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缺乏创新意识的教育,没有活力,不生动,是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人才,也就不能够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高职教育更是如此,我们的教育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所以,我们不同于一般的大学本科教育,需要在创新意识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培养我们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我们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考核评价等等。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我们所有的教学行为都是如何培养合格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这样一个蓝本,规划着具体的操作流程。
因此,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的、科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深入他们的内心。
首先,要注重学生人性的培养,老师要关心、爱护、尊重每位学生;教育学生崇尚科学,遵从客观规律。
其次,把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
在学习各科课程的同时,使其基本知识的教育融化为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一种培养与锻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再次,创造环境,开展一些大学生的个性化教育活动,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彰显个性,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师的创新意识
德国著名心理学教授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曾指出:”倘若把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目标,那么,实现的前提就是创造型的教师。
”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课堂则是实施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施创新教育模式的落脚点。
因此教师是否具有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创新意识不是天生的,需要后天培养。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理论的学习和专业的培训,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学习观和人才观。
理解课程标准的精髓,辩证的认识素质教育不是完全否定旧的、传统的教育模式,而是依据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各有所长,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把课堂教学中知识的灌输与传授变为思维训练及其潜能开发的过程。
作为教师,不能仅满足于自身师范教育所学的知识,更要适应高职教学的特点,获取相关专业的知识,逐渐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不
断充实和完善自身,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还要遵照课程标准,研究教材,实践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有意识的运用创新思维,注重创新教育的方法。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
对于学生出现的所谓的“标新立异”的现象,我们不要一味地训斥和打击,要以一种积极、友好的心态与学生交流,仔细观察、辨别,支持、激励他们思维中好的方面,对于不好的方面要引导学生,使其改正。
反之,过于刻板严肃,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他们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随着现代教育设备技术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善于运用现代教育设备技术和信息化手段辅助实际的教学过程,争取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教师要学会使用电化教学设备,比如:电脑、幻灯机、语音设备等。
但是这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更不能为图一时方便,成为给学生灌输知识的手段。
因此,现代教学设备和传统教学仪器要相结合起来,一起使用,提高教学质量。
4、教学内容、教材的创新
教育部高教司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基本要求》里指出,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
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
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这一要求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学生需要掌握“够用”的基本的英语知识与技能。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要求,各类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方面,各有不同。
不是越系统、越全面的越好,而是适应各专业需求,能与学生专业的后续课程相衔接的教材最好。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与时代发展相联系,我们应该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运用创新理念,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进取,勇于探索,改进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不足与缺点,力争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吕淑英:《浅论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与对策》,教育与职业,2010(05).
[2] 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英汉
对照)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张文新.高等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4]刘润清·大学英语教学[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张慧艳(1982—)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范然(1979—)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