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读我国江南某地等高线和等潜水位线分布图(潜水:埋藏于地表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海拔高程),完成1~2题。
1.从光照条件看,图示区域杂草生长最为旺盛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河流此时
A.自西南流向东北
B.水量正达最大值
C.含沙量达最大值
D.地下水补给河水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可能位于
A. 武夷山区
B.大兴安岭
C.天山山区
D. 云贵高原
4.该地的日期与天气状况可能分别是
A.6月8日多云
B.7月6日阵雨
C.8月6日浓雾
D.9月9日小雨
下图示意我国华北某市冬夏季节热岛强度(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逐时分布。读图,完成第5题。
5.冬季
热岛强度比夏季高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少
B.硬化面积大
C.污染浓度小
D.人为释放热量多
“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反映了冬天的降雪对农作物越冬的影响。据此完成6~7题。
6.该谚语最适用的区域是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鄱阳湖平原
7.冬雪利于冬季作物越冬,其原因是冬雪:
A.导致地温低,冻死害虫
B.对土壤起到保温和增湿作用
C.融化后缓解土地盐渍化危害
D.融化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读世界某区域图并结合P地气候资料,完成8~9题。
8.P地气候形成的原因是
A.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常年受东南信风的影响
C.受西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
D.常年受西风的影响
9.1月,由P地乘船经甲海域驶向Q地,最可能:
A.一路逆水
B.一路向东南
C.一路向西南
D.一路逆风
位温指干空气块被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后的温度。空气块受热时位温升高,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20°N~30°N、30°N~40°N和40°N~50°N三个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读图完成10~12题。
10.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经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地形
C.海陆分布
D.洋流
11.据图可知,下列对流层顶最高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恒河平原
C.巴西高原
D.墨西哥湾
12.①地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
B.海拔高
C.距海近
D.冰雪多
水库消落带指水库周边被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干湿交替的特殊区域。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m,消落带面积为400多km²。
读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完成13~15题。
13.三峡水库对长江流域的影响是
A.增加地表径流
B.增加海洋水汽输送
C.植物蒸腾减弱
D.三角洲增长速度放缓
14.三峡水库水位差异大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大
B.上游地区径流季节变化大
C.库区面积广阔
D.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
15.三峡水库最低蓄水位最可能出现的月份是
A.1月
B.5月
C.8月
D.11月
下面地质图中,①岩层切断③岩层。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岩层①~④形成的先后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17.在图示③④岩体中最可能发现
A.化石
B.煤炭
C.盐矿
D.有色金属矿产
气象上将夏季之后连续5日的日平均气温小于22℃且大于10℃视为进入秋季。下图为我国部分省会城市常年入秋时间和秋季长度统计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读图可知
A.长江三角洲比东北平原入秋时间晚
B.同一天入秋的城市纬度基本相同
C.入秋时间随纬度升高而渐晚
D.云贵高原秋季比华北平原短
19.表中各城市:
A.呼和浩特纬度最高,入秋时间最早
B.贵阳森林覆盖率高,故秋季长
C.北京秋季多受高压控制,晴天多
D.成都秋季受冷锋影响,多雨
20.对诗句“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鹊南翔”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秋季我国多数地区盛行东南风,风力强劲
B.立秋以后,我国各地昼短夜长,天气转凉
C.我国多数地区秋季日平均气温低于0℃,露变为霜
D.我国北方地区秋季气温低,食物减少,候鸟南迁
读我国某流域示意图,完成21~22题。
21.该流域水资源的主要供给方式是:
①山地降水②高山冰雪融水③地下水④湖泊水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2.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举措是:
A.上游增修水利工程,增加储水量
B.调整农业结构,降低畜牧业比例
C.推广节水农业,减少用水量
D.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增加来水量
苏丹港位于红海边上,为天然良港,是苏丹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港区前是成片的珊瑚礁,刚好把深海区和浅海区分隔开。港池(港口内供船舶停泊、作业、驶离和转头操作用的水域)和航道大部分为人工疏泼形成。下图示意苏丹港码头及港池分布。读图,完成23~25题。
23.图中珊瑚礁对港区的主要作用是:
A.缓解海水中的盐分对海岸的侵蚀
B.降低地震对海岸的破坏程度
C.削弱风浪对海岸的侵蚀
D.利于近岸泥沙淤积,扩大陆地面积
24.港池和航道底层的泥沙主要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