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合传人物的结构安排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盛唐田园诗创作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史记》

史记》


《史记· 刘敬叔孙通》:“语曰: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 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 际,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 高祖起细微,定海内,计谋用兵, 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輓輅一 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第三、《史记》还具有百科全书 式的品格,记述与保留了中华民 族先祖的文化、文明。
司马迁的史识与《史记》的思 想内容

一、司马迁的史识是欲借《史记》 以“立言” 第一,私家著述。 作为私家著述的《史记》,本拟 “藏之名山”,未必即为当代君 王作鉴,因此少有官修史书的正 统观念,在采取史料、选择传主、 臧否评述诸方面可以有相当的主 观色彩与自由度。叙事即秉笔直 书,评论则不隐善恶。

第一,司马迁善于把笔下的人物 置于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加以表现, 在叙述一系列重 大历史事件的过 程中,展示个人命运偶然性中所 体现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史记》成功地塑造 了 一大批悲剧人物形象,使全书具 有浓郁的悲剧气氛。

悲剧人物有多种类型 :1、悲剧 主人公身上体现的是历史的必然 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 实现之间的矛盾。这类悲剧人物 是历史的先行者,他们的行动具 有超前性。2、尽管死得非常壮 烈,但他们的悲剧性不是体现了 无法实现的历 史必然要求,而是 他们相信旧制度的合理。

将正史所鄙弃的小人物如优伶、 游侠,不能登上正史殿堂如酷吏、 佞幸亦以作传。这里可以看出, 在细小方面,已经不再以历史作 用作为取舍的标准,而是以“趣 味”、审美作用作为取舍的标准。


第二,生平际遇。 司马迁正在写作《史记》而牵累 遭受李陵之祸,蒙受奇耻大辱的 腐刑,这也对创作动机、目的带 来重大影响。从父亲处接受遗志, 乃在“今汉兴,海内一统”,为 “明主贤君”颂德,为“忠臣义 士”歌功,为他们治国作鉴,这 也应当是司马迁的初衷。然而他 后来顿遭横祸,倍感怨愤,影响 着修史的动机。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_的史学价值,文学特点[1]

《史记》的艺术成就《史记》不仅是“史家之绝唱”,也是“无韵之《离骚》”,具有高度的文学成就。

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

《史记》写人上至帝王将相、皇亲国戚、文武大臣,下至学者、商人、妇女、游侠、医生、卜者、方士、倡优等,各行各业都有,比先秦史书更加广泛。

《史记》写及人物四千有余,个性突出与完整者不下百人。

《史记》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对历史人物特征的准确捕捉和精心选材。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人物大都有鲜明的特征,如李斯自私、刘邦隆准、项羽重瞳、李广善射、扁鹊擅医、邓通爱钱、信陵君好客、石奋恭谨、韩信能忍、王温舒残酷等等,他还常常抓住一个人物的几个特征,甚至不避人物特征的缺陷,如周昌口吃、张良瘦弱等。

在诸多人物特征中,他最注重的是性格特征,其他方面的特征及传记选材大都是围绕性格特征精心进行的。

为此,他在选取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大事刻划人物性格特征的同时,也不排斥小事。

此外,为表现人物性格,他在选材、安排上还十分注意互见法的运用,即把某一人物的部分材料,并不写入他本人的传记里,而写入他人的传记中。

如“鸿门宴”一事,在《项羽本纪》中详写,在《高祖本纪》中略写。

其次,《史记》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和虚实相生手法刻划人物。

前者如“完壁归赵”、“渑池之会”(《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描写,东廷辩论(《魏其武安侯列传》)的描写,都是通过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后者如《鸿门宴》,作者只实写了项羽、刘邦一席,而对其他人物包括诸侯王及主要将领,并没有形诸笔端,但通过被写实人物的语言行动,读者明显可以感到他们的存在。

此外,《史记》还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如《魏公子列传》中信陵君迎侯生的经过,便突出地将三者综合在一起来表现人物性格。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

《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的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一、《史记》的叙事艺术1.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2.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1)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2)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1)正确揭示人物命运的因果关系;有时也有宿命论的局限。

(2)往往详写原因,略写结果。

4.对复杂事件和宏大场面的驾驭。

二、《史记》的风格特征1.宏廓画面和深邃意蕴2.浓郁的悲剧气氛(1)《史记》悲剧人物的类型(2)《史记》悲剧人物的特点(3)司马迁对悲剧人物寄寓深切同情。

在探讨人物悲剧的根源时,流露出对天意的怀疑,以及命运不可捉摸、难以把握之感。

3.强烈的传奇色彩三、唐传奇的特点1,创作意图,就是鲁迅所说的“始有意为小说”。

2,一般有较为完整的情节结构。

3,有较为完整的人物塑造。

——以上异于六朝小说。

4,题材多样化。

5,富于人生情趣。

6,以史传笔法叙述虚构故事,既同于史传,又异于史传。

7,散体文言,时插入诗赋,——与散文、诗歌发展有着微妙的联系。

四、魏晋文学的繁荣1.文学地位提高,颖秀之士,趋之若鹜2.文学内容的开拓性进展(1)由忧生到伤世;(2)山水、田园诗的出现。

3.文学形式的创新及成就(1)文学表现手段的提高和多种文学手段的综合运用;(2)诗歌领域内特殊文学语言的形成。

4.文学门类的拓展和内部演变(1)抒写个人情感的诗歌、抒情小赋、散文,日渐繁荣;(2)文章的唯美倾向突出,骈俪成分增多,渐至出现纯粹的骈文;(3)小说成为新的文学门类。

5.以文学为本位的文学批评的繁荣沈宋: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

唐代诗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

宋之问,字延清,汾州人。

初唐时著名诗人。

文章四友:杜审言,字必简,原籍襄阳,杜甫祖父,为人恃才傲物。

李峤,唐代诗人。

史记三个记人立传的体例

史记三个记人立传的体例

史记三个记人立传的体例“本纪”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历代帝王的世系,年代久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

“本纪”实质上是全国编年大事记,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世家”亦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

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国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诸如“晋世家”、“楚世家”、“孔子世家”、“陈涉世家”等。

“列传”所占篇幅最多,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传记,有一人一传的专传,有两人或数人的合传,按人物性质排列立传。

所记人物范围极广,涉及贵族、官僚、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经学家、策士、隐士、说客、刺客、游侠、医士、占卜者,俳优等社会各个阶层。

另一类是对外国或国内小数民族的记载,涉及中外关系史和国内民族关系史。

前一类列传有“伯夷列传”、“孙子吴起列传”、“刺客列传”、“儒林列传”等;后一类有“匈奴列传”、“南越列传”、“西南夷列传”、“朝鲜列传”等。

“列传”对“本纪”起了充实和具体化的作用。

“表”,以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别为世表、年表、月表。

今人观之,也可分为大事表和人物表两类,诸如“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等。

“表”的作用是形象、直观,便于观览,可补“本纪”、“世家”、“列传”之不足,又可省去不少文字,使记载免于繁冗。

“书”,分门别类记述历代历法、礼乐、封禅、水利、经济等典章制度,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史记》很重要的部分,诸如“礼书”、“乐书”、“历书”、“河渠书”、“平淮书”等等。

其中尤以“平淮书”最为精彩,记社会经济状况,特别是汉朝经济政策的演变,开后代正史“食货志”之先河。

论《史记》中的道法两家为何合传

论《史记》中的道法两家为何合传

道法两家《史记》同传分析班级:14中本一班姓名:俞佳玲学号:14210613135摘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之所以将老庄与申韩四人合为一传,是因为道法两派渊源颇深。

老子以为源,庄子、申不害乃继承并发展者,而韩非子则是助其传播显露于世者。

同时在道法关系的流变之中,黄老学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马迁以其敏锐犀利的政治眼光堪破其中关系,将其合传,无疑具有深意2。

关键词:道家,法家,源流,黄老学派一、引言《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将老子,庄子,申不害,韩非子编入一传,这是颇受争论的。

众所周知,司马迁写合传通常是将同一流派或是有类似思想品质的或是时期有密切事件联系的人物放在一起如《孙子吴起列传》、《韩信卢绾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但是这四人却不批然。

首先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老庄为道家,提倡无为出世,申韩为法家,提倡重法治世。

再者老庄淡泊名利,隐居世外;申韩热衷功名,纵横朝野。

两派人物既有如此差异为甚么司马迁要将他们放在一起写呢?二、源流关系其实仔细阅读原文,我们不难发现司马迁已经告诉我们了将韩老合传的根本原因——“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具体来看各人。

谈到老子曰:“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可见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之说,开创道家。

谈到庄子曰:“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谈到申不害曰:“申子之学本于黄老而主刑名。

”谈到韩非子曰:“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

”由此可以看出后三人的思想都是在老子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老子说的“道”是先于天地存在而产生的一种抽象实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的道论思想从本质上体现出一种自然崇拜。

是先于天地存在而产生的一种抽象实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的道论思想从本质上体现出一种自然崇拜。

道在政治领域的作用,是王侯驾驭天下的手段,欲使人臣感受到“道之所存”而有所收敛。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司马迁与《史记》)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秦汉文学—司马迁与《史记》)

第3章司马迁与《史记》3.1 复习笔记一、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1.家学渊源与转益多师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是一位刻苦勤奋的学者,对诸子百家学说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司马迁有直接影响。

而且司马迁还转益多师,向儒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派《春秋》。

2.博览群书与漫游交往司马迁后来担任太史令,他利用工作上的方便,翻阅由国家收藏的各种文献资料。

司马迁20岁时的漫游经历,使司马迁直接感受到各地民风习俗的差异,加深了对某些历史记载的理解,为《史记》的写作搜集了许多新鲜的材料并丰富了《史记》的材料来源,加深了对某些历史人物的印象和理解,从而使入传的人物惟妙惟肖,富有生活气息。

3.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1)《史记》的写作司马迁继任太史令后就开始了《太史公书》(《史记》)的写作。

在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在形体和精神上给他造成极大的创伤。

出狱后,司马迁任中书令,他忍辱含垢,继续写作《史记》。

至征和二年(前91),《史记》一书的写作至此已经基本完成。

从太初元年(前104)正式开始写作算起,前后经历了14年。

(2)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司马谈有感于自孔子作《春秋》之后再无系统的历史著作出现,因此,他要编写一部历史著作,一方面继承古代史学传统,同时也弘扬有汉一代的辉煌。

他在讨论修史的宗旨时引述父亲的观点,即把修史看作是载“明圣盛德”、述“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

在经历李陵之祸以后,司马迁的形体精神受到摧残,心情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修史动机也有所调整充实。

在经历磨难之后,他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对西汉盛世的颂赞,而是和自己的身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含着作者的寄托,磊落而多感慨。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1.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史记》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宗旨,在综合前代史书各种体例的基础上,创立了纪传体的通史。

《史记》的叙事结构

《史记》的叙事结构

《史记》的叙事结构
刘宁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2(017)004
【摘要】<史记>的大结构具有四个特点:一、<史记>五个部分不是对等平列的,而是具有不同的功能,相互间不能替代;二、<史记>五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一个整体系统;三、任何一个具体篇章在全书中的位置是具有意义的;四、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存在巨大的张力.小结构中把人物列传分成单传、类传、合传三个类型7种叙事模式:1、串珠式,2、板块式;3双线式,4、纠结式,5、对比式;6、并列分叙式,7、横截编组式.<史记>的内部结构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动机和文本中所隐含的意义,本文用"文心"二字来概括;在具体的篇章中作者或用一二字或用一些小故事小细节或用言语、书信等为"文心",统领全篇.
【总页数】7页(P23-28,40)
【作者】刘宁
【作者单位】西安教育学院,陕西,西安,7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2
【相关文献】
1.《史记》人物传记叙事结构模式解析 [J], 高萍
2.论《琵琶记》双线叙事结构的戏剧性r——兼谈双线叙事结构的文学渊源 [J],
贾兵
3.论《史记·荆轲传》的叙事结构及其创作根源 [J], 李泽需
4.传统叙事结构反思的驱策——浅议后现代主义电影叙事结构转变 [J], 王思梦;李雁南;海阔
5.《史记》的叙事结构——通体关照的纪传体 [J], 纪丽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第二节《史记》的叙事艺术

结语
总结
谢谢大家!
沟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纪 传体叙事结构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他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纲领)(某一时段的实际 主宰者,如项羽、吕后)
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展开)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例外 (补充) 十表:大事年表 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 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礼书》、 《乐书》 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 中最后一篇为自序 (有外国史和少数民族史)
2、通古今之变:通过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历代王朝兴衰 成败之理。
称赞历史上的政治改革,认为历史的兴衰有迹可寻,盛中 含衰:《平准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国富民强—欺压百姓矛盾加剧—起义—改朝换 三层次: 结构上融会贯通百家学说,建立统一的新的思想体系; 核心思想是考察成败兴坏之理,以史为鉴。 创立百科全书式的纪传体通史,奠定史学的独立地位。
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独具匠心
3、《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 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 非常高超
如《游侠列传》、《佞幸列传》、《酷吏 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是以廉颇、蔺相如为主, 兼及赵奢、李牧等人的合传。先叙廉颇,再说 蔺相如,最后叙插入和氏璧,引发后面“完璧 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著 名的历史故事。
三、《史记》进步的思想倾向
①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②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③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
中下层社会人物
④歌颂爱国人物和对历史有贡献的人物

《史记》的作者和内容

《史记》的作者和内容
单击添加项标题
《史记》记载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
描述了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
记录了众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风貌
《史记》在历史学上的价值
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风俗习惯
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为后世史书的编写提供了典范
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为研究先秦和西汉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历史观:以人为中心,注重人物的性格和事迹
史论: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提出独到的见解
写作技巧: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生动有趣
结构安排:采用纪传体形式,将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有机结合,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心理描写: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揭示其内心世界
环境烘托: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史记》的语言特点
简洁明了:语言简洁,表达清晰,易于理解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情感丰富:通过语言表达作者的情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严谨准确:语言严谨,描述准确,符合历史事实
《史记》的历史观和史论
《史记》的艺术特色
章节副标题
4
《史记》的叙事风格
注重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采用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展现历史事件
运用多种叙事手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使故事更具吸引力
语言简练,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史记》的人物刻画
生动形象:通过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亲眼所见
性格鲜明: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展现其独特的性格特点
添加标题
家庭背景:父亲司马谈是汉朝的太史令

《史记》人物传记篇目排列探析

《史记》人物传记篇目排列探析

《史记》人物传记篇目排列探析摘要:《史记》是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著作。

这部著作在它所包括的时代上,在丰富的内容上都是前无古人的。

《史记》五种体例——本纪、表、书、世家、列传,虽各有区别,但它们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而对《史记》列传的篇目此第的排列分析和研究有不少学者。

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本纪》、《世家》与《列传》篇目排列方式的分析和比较,来分析司马迁这样安排的原因以及其所要反映的思想。

论文第一部分具体分析《本纪》、《世家》和《列传》的篇目排列。

第二部分就是比较《本纪》、《世家》与《列传》的篇目排列,探析作者司马迁的价值判断。

第三部分就是由《史记》人物传记看司马迁的文化思想。

第四部分是通过对《史记》人物传记篇目次第排列分析所得出的结论。

关键词:《本纪》、《世家》、《列传》、篇目排列Abstract:Shiji is a great historical work,which was written by Sima Qian in Han dynasty. This book is unprecedented in the age it included and in rich content. Shiji has five kinds of style: Benji,Biao,Shu,Shijia,Liezhuan, although each has difference, but their mutual coordination constitute an organic whole. And many scholars have researched the subjects’array of Liezhuan. On the baasis of synthesizing previous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why Sima Qian arranged subjects of Liezhuan so that, and what thoughts this subjects’array reflects. The first part of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ubjects’array of Benji,Shijia and Liezhuan. The second part is to compare the subjects’array of Benji,Shijia and Liezhuan,and to analyze Sima Qian’s values. The third pard analyzes the thought of Sima Qian which is reflected form biography of people. 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Key words: Benji Shijia Liezhuan Subjects’array目录1.《本纪》、《世家》、《列传》的篇目排列 (3)1.1《本纪》的篇目次第排列 (3)1.2《世家》的篇目次第排列 (4)1.3《列传》的篇目次第排列 (6)2.由篇目排列探析司马迁的价值判断 (10)3.由《史记》人物传记看司马迁的文化思想 (12)3.1“究天人之际” (12)3.2“通古今之变” (15)3.3“成一家之言” (16)3.3.1赞颂无为,反对多欲 (16)3.3.2贤臣良将治平天下 (17)4.结论 (17)《史记》作为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识见超群的历史著作,它奠定了中国“正史”的基础,成为二十四史之首。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结合作品,简述《史记》的叙事艺术特色。

《史记》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著作,其叙事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编排结构:《史记》以纪传体的形式进行叙述,将历史人物的传记与历史事件的记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这种编排结构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他们对历史
进程的影响。

2. 人物形象:《史记》着重塑造历史人物的形象,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他们的个性特点、思想观念以及言行举止。

例如,司马迁对于秦始皇、刘邦等历史人物的描写都极为细致入微,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和才能。

3. 冲突与转折:《史记》精彩之处在于其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充满了冲突和转折的元素。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之间的斗争、权谋和智慧的描写,展现了历史进程中的曲折和变幻,使得整个叙述充满了紧张感和悬疑感。

4. 铺陈细致:《史记》对于历史事件的叙述非常详细,作者以极其细致入微的方式描写了历史人物的言行、政治斗争和战争场景,同时也对于社会生活、习俗和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立体感。

5. 风格独特:《史记》的叙事风格独特,其语言简练、凝练,同时又充满了诗意和修辞效果。

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史记》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特色,使得读者能够通过读作品了解到丰富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魅力和历史进程的复杂性。

1。简述汉代文学的文体及其嬗革过程。

1。简述汉代文学的文体及其嬗革过程。

1。

简述汉代文学的文体及其嬗革过程。

答:汉代是文学体裁大变革的时代,它不仅对先秦文体有诸多的继承,而且许多重要文体在这一时期得以孕育产生,出现了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

1)辞赋方面:赋的本意是铺陈直叙,为《诗经》中的表现手法之一,和比、兴相并列。

汉代的赋,可以分为骚体赋、散体大赋(又称新体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形成、兴盛、衰微三个时期。

2)散文方面:汉代散文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散文的优秀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继先秦之后的又一个繁荣时期。

主要有政论散文、记事散文、抒情议理散文(亦可称为书信体散文)和史传散文。

3)诗歌方面:先秦诗歌的主要样式是四言,这种体裁在汉代继续沿用,但已不再居于主导地位,汉代产生了新的诗歌样式——五言诗。

这种诗体在汉代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

汉代诗歌,最有价值的是乐府诗中的民歌。

在乐府民歌的影响下,东汉时,文人五言诗大量出现。

《古诗十九首》是五言诗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从此以后,五言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主要形式。

2。

《吕氏春秋》一书有什么思想价值?答:《吕氏春秋》是由吕不韦门客集体编写而成,其思想内容就不免驳杂。

它兼有儒、道、阴阳、墨、法、农等诸家学说,所以,《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为“杂家”。

但详细审查,书中还是前三家的思想要多一些,而又与纯粹的儒、道、阴阳各家不完全一致,所以,后世有人认为此书的指导思想属于阴阳家(参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也有人认为它是新儒家(参见《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张智彦〈吕不韦〉》,齐鲁书社1980年版)、新道家(参见熊铁基《秦汉新道家论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这说明,该书在辑录各家思想的同时,对它们又有发展和改造,从而建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正是《吕氏春秋》的重要创新,也预示着在秦汉大一统即将到来之际,诸子百家思想也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演变。

3。

《史记》的人物塑造

《史记》的人物塑造

(3)人物形象
• 叙魏其之贵,以功,叙武安之贵,以戚,贤否判矣。 叙武安,始则服役魏其,继则比肩魏其,够则高架 魏其,地位随时变换,面孔、声口也随时变换,一 经太史之笔,便变幻异常,令人失笑。叙灌夫,入 吴军,写其孝勇;颖水歌,写其豪横;结魏其,写 同病相怜;援魏其写降心俯就;使酒骂座,骂尽满 朝趋炎附势之徒;面孔心肠随时变换。 • 本篇还写了一群陪衬人物。两个不可一世的皇太后, 两个至高无上的君主,一班保官自全的权臣,一群 蝇营狗苟的宾客。司马迁将各色人物纳入窦田矛盾 这一主线上来,用犀利的笔触展示他们的内心世界, 勾画出一幅绝妙的群丑图。
《史记》的人物塑造
一、开创传记文学 二、塑造人物性格 三、从实录到典型 四、人物描写方法 五、人物塑造成就 六、史记传记举隅
一、开创传记文学
• • • • 司马迁创造纪传体通史体系; 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主要是写人; 纪传体创立为传记文学提供了条件, 于是,在纪传体框架内,传记文学得到了发展。
• 扬雄云:“子长多爱,爱奇 也。” • 《史记》写人,爱写奇人, 所谓“倜傥非常之人”; • 《史记》写事,爱写奇事, 譬如: • (1)注重故事性; • (2)注重戏剧性; • (3)运用悬念、巧合等手 法。
• •
(二)合传互见
• 刘知几云:《史记》作传“始以品汇相从”。 • 有类传,按职业、身份,把同类人物放在一起传 列,如《游侠列传》等; • 有合传,按志行功业、性情气质、命运遭遇相近, 将两人或两人以上人物合传,如《屈原贾生列 传》; • 互见法:“缺于本传而详于他传者”,如《范睢 蔡泽列传》写信陵君事。
(2)场面描写
• 巨鹿、鸿门、垓下三段,自是史公 《项羽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 字。 • 《史记》场面描写可以画,可以雕, 可以塑,更可以搬上舞台和银幕, 可以独立地被欣赏。 • 如鸿门宴,使双方出场人物的性格 得到集中而鲜明的刻画,人物间的 各种矛盾关系、性格冲突得到尽情 而入骨的展示,而其中交错参互又 构成了许多意味深长的对比关系。

《史记》合传论

《史记》合传论
与安排 , 作者并不 是随意 点染 , 而是 在共 同的 主题下组 织成
篇, 同中有 异 , 中有 同 , 异 体现 着共性 与个性的统一 。同时也
体 现着作者独特 的价值 观 , 史 记》中“ 篇都 有深 意 , 《 每 大都 从全社会着眼 , 用人 物来 做一种 现象 的反影 , 不是 专替一 并 个人作起居注 ”11。作 者规矩合 传成文 , E2 15 主要采 用 以下方
法 , 人物绳墨笔下 。 将

开便不是完整 的天地 。结尾“ 张耳、 然 陈馀始居约 时 , 相然信
以死 , 岂顾 问 哉 。 及 据 国 争 权 , 相 灭 亡 , 乡 者 相 慕 用 之 卒 何
诚, 后相倍之戾也 !岂非 以势 利交哉? 点出此传 本 意, ” 平铺 直叙 中充溢着作者 的愤慨之情 , 合传之 旨凸显 。 《 袁盎晁 错列 传》 袁盎 、 晁错 两人 为一 对冤 家 , “ 虽 未尝
出了 朝 堂 的 专 制 无情 和 世 态 的 炎 凉 无 公 。
合, 交叉并 叙 , 蝉联 而 下 , 有水 到 渠成 之 势。此 传过 渡 最 自 然, 衔接紧密。 《 廉蔺列传》 , 中 廉颇 为 赵将 军 , 相 如 是丞 相 ,“ 相 蔺 将
和 ” 事将 二 人 联 在 一 起 , 为 刎 颈 之 交 ” 一 “ 。断 续 离 合 , 舍 割
范雎 , 洋洒 数 千 言 , 路 层 出 。传 中 “ 侯 惧 , 知 所 出 。 蔡 一 应 不
安 、 夫性格 迥然而异 , 灌 彼此关系错综 交合 、 命运休 戚相关 。
杯酒起衅 , 以凶终 。三 人相合 相离 , 卒 两两 映合 , 衬对 比。 反 单叙中各人性 格迥 异 , 比有 衬 ; 有 双叙 中情 仇俱 至, 过 线 针

《史记》“类传”结构安排及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史记》“类传”结构安排及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 史记 》 的类 传人物一定 是具有某 种共 同性 的 , 而不是毫
不相干的两人或多人 的捏 合 。一些类传 中有极富创造力 的篇
章 闪现 , 司马迁 以超凡 的笔力 , 将人物 的事迹抖 碎 , 让 多个人
物杂出其 间 , 相互穿插互见 , 合成一篇 。 如《 游侠列传 》 中“ 楚 田 仲以侠 闻 , 喜剑 , 父事朱家 , 自以为行弗及 。 ” 在行文 中把 田仲 、
其特点是将几个或一组身份 、 职业 、 志向 、 功业 、 学术思想
等相 同或相似 的人物放在 同一 篇传记中加以叙述 ,这几个人
或一组人物之间是并列分别叙述 ,一个叙述 完了再开始叙述
传》 、 《 儒林列传 》 、 《 佞 幸列传 》 。这种类 传 区别 于合传 的最 明 显、 最根本 的特征 , 是 不 以具体 的人名为传 名 , 而 以最 能体现 这种方式 。这类 传记如果分拆开来 ,与单传是没有什 么分别 同一组人物特征的总括性词语作为传名 ,按其 突出的共同特 的。如《 循吏列传 》 中孙叔敖与子产 皆仁厚爱 民 , 善施教化 , 以
的。在 《 史记》 类传 中司马迁是将具有某些共 同特 点的人物归 人相应 的类别 , 并将 同一类别 的人物 写入 冠以类名 的篇 目中 , 各位人 物的事迹在篇 中的安排上也体现 出作者精 工的艺术才
能。

并没有任何 的相互联系。 《 滑稽列传》 的主 旨 是颂扬 淳于髡 、 优 孟、 优旃 一类滑稽 人物 “ 不流世俗 , 不争势利 ” 的可贵精神 , 及
在《 史记 》 的五种体 例 中 , 最 主要且对后 世影 响最 大 的部 记叙基本上都采用 串珠式 安排 ,即把人物一生主要事迹按时 分, 无疑 当是本纪 、 世家 、 列传这三类人物传 。 在这些人物传 中 人物 自立为一传 , 篇 中主要 记载单个人 物 的生 平事迹 , 如《 高 祖本纪》 、 《 陈涉世家》 、 《 李将军列传 》 ; 合 传是 将有某种联系 的 间顺序加 以排列 , 从各 位传主的姓名 , 籍贯, 家族 , 青少年轶事 综观《 史记》 中l 1 类传 , 在 其中的人物安排上则主要采用 了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系 别:中国语言文学系 专 业:汉语言文学 班 级:2012级(2)班 学 号:124020212067 学生姓名:左争强 指导教师: 刘付华二〇一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诚信责任书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完成。

毕业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目录文献综述 (II)摘要及关键词 (IV)Abstract and Keywords (V)引言 (1)1 什么是《史记》合传 (2)1.1合传的源流 (2)1.2合传的界定 (2)2 《史记》合传的结构 (5)2.1合传结构原因 (5)2.2合传结构方式 (5)2.2.1并列式 (6)2.2.2分叙式 (6)2.2.3对照式 (6)2.2.4分-总式 (7)3《史记》合传结构安排 (8)3.1结构安排的原则 (8)3.1.1明确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8)3.1.2选准人物合传的角度 (12)3.2安排的功能 (12)3.2.1 结构的排列组合 (12)3.2.2结构线索的多样性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文献综述在明确《史记》人物合传所指的基础上,来探索合传的结构和结构安排。

关于《史记》人物合传、合传结构及结构安排,有不少学者有论述。

王锦贵在《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中说:“所谓合传,就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设立的传记。

凡有资格列入合传者,一般也都是在历史上有相当影响的知名人物。

”他从人物的数量和历史影响两方面定义合传,该定义易于和人物类传混淆。

胡安武在《<史记>列传合传研究》中把合传归结为三个特点:“(1)为两个及其两个以上有相当影响的知名历史人物所立的传记。

(2)若考虑到对照比较的方法,传主之间的组合可以分为以类相从、关联相从、以类相比和关联相比四种形式。

(3)合传以传主的姓名、尊称、官爵、封号、别名或交叉或并列组合为传名。

”胡安武经过提炼升华,对合传的解释更加确切。

关于合传的结构,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三种:“(1)两人以上,平等序列。

(2)一人为主,旁人附录。

(3)许多人平列,无主无从。

”刘军华认为《史记》合传中,司马迁结合不同传主的生平、地位、功业等,采用灵活多样的结构形式,形成了“并列式合传、蝉联式合传、交错式合传”三种典型的合传结构形式。

杨树增根据人物命运的安排将结构分为三种:“单线型、双线型和多线型”。

合传结构的安排,就犹如房屋的顶层设计。

司马迁根据历史人物命运的异同进行搭配,设计出合传的框架,表现司马迁蕴含在历史人物命运上特殊的感情。

在合传结构搭配时司马迁有意将遭遇相似或者相反的历史人物安排在一起,或表达憎恶,或表达同情,或表达价值观念。

郭全芝在《<史记>人物合传中的特殊表达》中对合传结构的安排分为四种:第一种:“为了体现一家之言,司马迁有时有意识地在传主生平事迹的描述中‘避重就轻’,以至于不能突出传主应有的历史地位。

”在《屈原贾生列传》中就削弱了贾生的政治地位,强调文学地位。

第二种:“为了寓意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主张,司马迁对有些同类人物又有着明显的主次之分。

”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主写廉颇蔺相如,其余人附属陪衬。

第三种:“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以突出其中一位的崇高性。

”在《平原君虞卿列传》中通过分别从私-公、碌-智、拙-工、失-义四方面对比从而表现虞卿的崇高。

第四种:司马迁还有意识地使用“雷同”的描写手段来刻画人物。

《扁鹊仓公列传》中采用同样的笔法叙写两人。

根据以上文献可以将合传这样界定:合传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以类相聚、事迹相联、对比映衬的特点的历史人物的传记。

从而确定《史记》合传篇目在列传中为28篇。

综合以上归纳,可以看出近现代对于《史记》人物传记的分类研究已经很多了,但是对《史记》合传的结构安排研究却很少。

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将合传结构分为了四类:并列式、分叙式、对照式、分-总式。

本文从合传结构的方式出发,剖析结构安排的原则和功能,揭示作者的设计情感。

具体从明确合传定义,结构划分,结构安排三方面进行论述。

这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摘要《史记》合传结构是司马迁独创的。

人物合传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以类相聚、事迹相联、对比映衬特点的历史人物传记,其结构及结构安排有独到之处。

结构就是一种功能框架,是历史人物综合特征的一种表现。

《史记》结构的安排就是根据合传人物的自身的特色搭配排列,用于表现作者独到的思想情感。

本文从人物合传结构的方式出发,剖析结构安排的原则和功能,揭示作者的设计情感。

具体从明确合传定义,结构划分,结构安排三方面论述。

关键词:《史记》;人物合传;结构;安排The structure of biographies of historic figures of Records ofthe Grand HistorianAbstractIt is Sima Qian who has invented the structure of biographies of historic figures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Biographies of historic figures mean that two and more than two biographies which have common features relate to each other but share contrasts as well.The unique and functional framework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integrated characteristics of historic figures. The structural arrangement of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i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gures to show the thoughts and emotions of the author.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inciples and functions of the structure of biographies of historic figures and revea ls the author’s emotional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ree aspects in detail: the defini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biographies of historic figures, divis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structure.Key words: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biographies of historic figures; structure; arrangement引言《史记》研究起源较早,20世纪初梁启超十分推崇,20世纪30年代,陈垣开设《中国历史文选》课,其中《史记》就是一部非常重要的讲读书。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30多年来,《史记》研究盛况空前,但对于合传结构的研究却较少,尤其是合传结构安排的研究就更少了。

综合古今学者的研究成果,《史记》结构的研究不够系统,之前对《史记》合传结构的研究是不够的。

结构安排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一部作品的优劣,结构的安排依赖结构的形式,结构的形式归结于结构的特点。

因此,探讨合传结构,应先了解合传结构的原因、特点、结构方式,由此得出合传的结构安排。

下面从什么是合传,合传的结构,合传结构的安排进行探析,重点是结构安排的探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练《史记》合传结构理论。

1 什么是《史记》合传1.1合传的源流合传这个概念在学术界争议颇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合传”标准。

部分学者往往将合传并入类传研究,或者将类传并入合传研究。

关于合传原因、归类,前人多有论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合传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明朝王鳌的《震泽长语》,王鳌说:“《史记》不必人人立传,《孟子》及三邹子、《孟卿传》间及公孙龙、剧子、尸子、吁子之属、卫青、霍去病同传,窦婴、田蚡、灌夫三人一传,其间叙事合尔离,离而复合,文最奇,而始末备。

《汉书》两龚同传,亦得此意……太史公做传,亦不必人人颠末,严安、徐乐一书足矣,《蔡泽传》亦然。

”①可以看出,远在明朝就已经开始了对合传的研究。

1.2合传的界定近代学者梁启超认为合传是人的专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并且他还称合传这种体裁,“在传记中最为良好。

把历史性质相同的人物或者互有关系的人物聚在一起,加以说明,比较单独叙述一人,更能表示历史真相。

”②当代学者对“合传”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研究成果较多。

杨燕起在他的《<史记>的学术成就》中论道:“合传,是两人,四人乃至多人同记在一篇传中,合传者多常以姓名官爵在篇题中标出。

从形式上分,合传又有彼此相关,主从结合,同类并列,中心贯串,混为一体等的区别;从内容上看,之所以合传,又有所职相同(如政治家、军事家等),事迹牵连(袁盎晁错、魏其武安),前后相因(如老庄申韩),彼此相形(如汲黯郑当时),互相掩映(如刘敬叔孙通)等区别。

”③在这里,杨燕起从形式和内容上对合传做了界定和研究。

相对而言,王锦贵的界定更加清晰。

王锦贵在《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中说:“所谓合传,就是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人物设立的传记。

凡有资格列入合传者,一般也都是在历史上有相当影响的知名人物。

”④王锦贵从人物的数量和①王鳌.《震泽长语》卷下,见《历代名家评史记》[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59②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1):175③杨燕起.《史记》的学术成就[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1④王锦贵.中国纪传体文献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156历史影响来定义合传,虽与人物专传区分开来,但是易与多个人物的类传混淆,类传记叙的也是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人物,例如,《刺客列传》的曹沫、荆轲、专诸、豫让,他们以勇气著称,在国家需要之际挺身而出,无论成功与否,均名传千古。

同时,他还说:“从合传传主的组合特征上来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照组合,一是以类相从。

”“所谓对照组合,即将人品、性格、行事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或某种关联的历史人物组合在一起,使后人于阅读中自然而然地加以对比,得到启发,产生鲜明的联想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