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1人口、城市、交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 题—— 人 口
一、人口数量变化 1.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 开发历史较早的东亚、南亚地区,以及 自然环境好、经济发达的西欧和北美洲东北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的热带雨林、干旱沙漠、高原寒冷 地区人口稀少
2.世界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在时间上具有不匀速性。
2)世界人口的增长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性 (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
①大洲之间的差异:亚洲人口数量最多,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目前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有的出现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是受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和人们生育观念等因素影响。
发展中国家,尽管采取了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但由于庞大人口基数,新增人口仍然很多
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
<注>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不仅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也受人口基数大小的影响。
所以由于人口基数增大,虽然自然增长率下降,但每年人口增长的数量不一定下降
1)人口增长模式
2)人口增长模式的判读
(1).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
(2).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区分
<补>目前,世界人口发展形成两大“阵营”,问题及措施
4环境承载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能力: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有:资源的丰富度、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等。
人类生存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此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证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人口空间变化(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原因)
<补>中国“民工潮”现象
①因:1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收入低。
2农村劳动艰辛3农村生态环境压力大。
,文化落后4城市吸引力大,城
乡或地区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收入差距悬殊5国家户籍制度改革为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提供了机会。
②特点:
A流动的经济定向:主要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
四川、江西、安徽、贵州、湖南等地农业人口多的省是民工主要的输出地,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主要的输入地。
B季节性流动以成年民工为主体,“外籍工人”以年轻人居多。
C流动不稳定。
D文化素质偏低。
③影响:
A利:有效调整了劳动力资源的地区配置,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发展;
缓解了农村的就业压力和人地矛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
B弊: a民工盲目无序的流动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城市就业压力;b导致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和生态环境恶化。
三、人口问题
(1)老龄化问题
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人口向老龄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这本质上反映了社会的进步。
1但人口老龄化趋势会带来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社会用于老年人口的财政支出日益增加,增加了一部分本来可用于经济建设和教育带来的费用;
2老年人本身的生活保障问题、医疗保障问题、精神孤独问题等都会形成各种社会问题;
3人口老龄化影响社会再生产需要的劳动力,必然导致劳动力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企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要求,也不利于进行职业上和地理上的转移;
4老年人口增多,由于收入相对降低,提供积累率不高,也会使消费结构不变及经济停滞。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①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本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
在人口问题现状中,五大难点相互叠加:人口总体素质不高;流动人口规模庞大;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艾滋病呈蔓延之势;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增大。
②我国的人口政策:一方面要严格控制人口的数量,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
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国人口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间,人口总数不断增加
C.④时期人口变化幅度最小,人口总数稳定
D.③与⑤时期相比,人口总数一定相等
2.目前人口增长特点与②时期相符合的国家是( )
A.尼日利亚B.韩国
C.澳大利亚 D.美国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9年6月10日,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会长秦新华在上海表示:由于我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政策,目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到1%以下;但我国人口增长的势态不容乐观,人口数量仍以每年800万到1 000万的速度增长,新生儿每年出生1 600万到2 000万。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某年的人口资料图。
(1)图示省、市、自治区中,死亡率最高的是_______,
最低的是_______。
(2)上海的出生率比北京高,而自然增长率却比北京低,
其原因是__________。
(3)以上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型。
(4)对比人口出生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性,说明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出生率的关系是______;
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关系是_______。
专题——城市
一、城市空间结构
1城市的地域形态
下图为某城市2001~2020年总体规划示意图,城市四大 片区各自组织自己的功能区。
据此完成(1)~(2)题。
(1)到2020年该城市的地域形态可能是 ( ) A.分散式 B.组团式C.条带式 D.放射状 (2)下列关于城市形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地域形态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与所处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B.山区的城市形态受地形、地貌的限制,不同地区差别不大
C.山区城市用地比较集中,往往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
D.沿河谷发展的城市往往形成条带状的格局 三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2.除经济因素外,历史、社会、行政等因素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如下所示:
3.城市的功能分区
(2010·黄冈质检)读某城市规划略图,回答3~4题
3.N地为该城市规划预留地,最适宜建( )
A.客货物流区
B.高新技术区
C.旅游度假区
D.金融商业区
4.某大型跨国零售企业欲在该市投资建设一大型超市,最合理的选择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四、城市地域结构
1、概念: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2、结构模式
题型:城市地域结构
.[2009江苏卷]某城市内部的地域结构为多核心结构。
下图是该城市的建筑与道路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中属于中心商务区的是,主要原因是。
A与B服务范围的关系是。
(2)C、D、E中属于低级住宅区的是,其在城市中的一般分布规律是。
(3)汽车销售店布局在G处的理由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将布局在F处的主要依据是。
(4)说明影响该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
五、城市的合理规划
从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些典型企业布局应遵循的布局原则:
六城市化
1、城市化的标志:
①城市人口数量
②城市的用地规模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最主要)
2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3 对地理环境影响
<补>
(1)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动力。
(2)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
①珠三角模式: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工业化→城市化;
②温州模式:小商品经营→个私企业→工业化→城市化;
③苏南模式: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
④云南德宏模式:沿边开放→边贸发展→城市化;
⑤东北模式:森林、矿产资源开发→国有大中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4、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1)关系逆城市化是郊区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
如下图所示:
2)产生原因
(1)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
(2)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题型:城市化进程及特点
(2010年泰安模拟)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 D.“臭氧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专题——交通
一
1交通重要性: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2交通主要方式及特点
(1)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
(2)公路:灵活性好,但运量少,适于短途运输;
(3)水运:运量大、运价低,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4)管道:连续性好、运量大,投资大、灵活性差。
(5)空运:运速快,但运量小、运价高;
3、影响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二、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交通线的区位因素包括:完善路网、经济发展需要、人口与城市分布需要、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等5个方面。
其中社会经济条件是主导因素,自然条件是限制因素(主要是地形、地势、地质、河流、气候等条件限制)。
1、社会经济因素
2、自然因素
尽可能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不利的自然条件,从而使选出的线路方案既能满足运输能力的要求,又能减少工程量,并便于维修护养。
其评价性语言应当从自然环境要素的地形、地势、气候、水文(跨河)等有利因素和限制性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路走向,公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①从宏观上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因素;
②从微观上考虑是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占用耕地最少三者之间寻求平衡。
a.影响铁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经济、社会因素成为决定性因素。
以京九铁路为例(1、合理布局交通网,2、促进沿线经济的发展,3、维持香港的长期稳定和繁荣,4、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
b.影响公路的建设的区位因素:
1、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2、尽量少占农田耕地,处理好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例题1: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①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
②含沙量小;
③无冰期;
④流经平原,流速相对缓和;
⑤连接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地区。
⑥运河沟通河运网。
例题2: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有结冰现象,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流域内经济发展水平低。
例题3:“西气东输”管道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1)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主要目的,是把西部塔里木盆地及沿线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能源紧缺的东部沿海地区,最终到达上海市。
(2)沿线选点的主要区位因素:沿线油、气田的分布(西段)以及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3)沿线穿越多座大山,三跨黄河并穿越多条河流。
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沿交通干线扩展
基本不变或萎缩
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对密度影响
对分布位置影响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缘
高速公路沿线
四、交通点的区位因素
交通点包括车站、港口、航空港等。
它们的建设也都要受到经济、社会、技术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分析纽约港的主要区位因素:①哈得孙河为港口提供了淡水,避风的深水海港并且保证了入港航道应有的宽度和大量船舶抛锚所需的空间;②哈得孙河口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纽约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③纽约港的经济腹地是美国最发达的东北部工业区,有多条铁路通往美国各地;④纽约港以纽约市为依托,纽约市是美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对外贸易口岸,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再如: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①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
从地形地势角度看,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②从水文角度看上海港毗邻长江和黄浦江。
③从气候角度看,上海港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期,便于通航(具体到其他海港,可能还要考虑结冰期、风浪、洋流等自然条件)。
④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
上海港通过长江干支流和铁路、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无法比拟的。
⑤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例题1:(2007重庆文综)下图为a城到d城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示意图。
规划设计走向有甲、乙两个方案,经过比较分析,最终选择按乙方案建设,线路总长58 .8千米,建设费用3l亿元,比甲方案的概算用多5亿元,长度多7千米。
根据图及相关信息,回答(1)~(3)题。
(1)图中高速公路建设选择乙方案,其原因可能是()
①单位距离建设成本低②沿河谷走向自然障碍小
③促进沿线地区城镇④发展保护重点风景名胜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c地建休闲度假地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A.环境承载量大,旅游配套设施好 B.环境优美,旅游配套设施好
C.环境承载量大,变通便捷靠近市场 D.环境优美,交通便捷靠近市场
(3)最适宜在b城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建材工业 B.仪表工业 C.造纸工业 D.森林工业
例题2:材料一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绸之路”重镇喀什。
它所通达的南疆地区位于新疆天山以南,面积106万平方公里,人口740万。
南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石油工业资源接替区,棉花年产量已占新疆总产量的70%,原油年产能力已达500万吨。
南疆居住着维吾尔等少数民族,有四个边境通商口岸。
南疆铁路的建成,结束了这里大部分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当地各族人民亲切地称南疆铁路是“幸福路”。
材料二:南疆铁路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新疆的地形特征可形象地称为“三山夹两盆”,其中“三山”是指______________;“两盆”是指_________________。
(2)南疆铁路的建成有哪些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
例题3: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岛铁路形状及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路呈环形,因为人口均匀分布在该岛的四周
B.铁路呈环形,因为该岛以山地为主、地形崎岖,所以铁路建在沿海平原
C.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南北跨度太大,铁路便于南北沟通
D.铁路呈南北向延伸,因为东西跨度太小
(2)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A.虚线处直线距离近,经过的地方少 B.虚线处是河谷,建铁路容易被冲毁C.虚线处人口密度过小,不用建铁路 D.虚线处等高线密集。